音乐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环球之旅第二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五单元环球之旅(二)—《桑塔露琪亚》教案

《桑塔·露琪亚》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积极参与欣赏、演唱《桑塔露琪亚》,能够感受、体会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并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
2、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3、初步感受船歌这种音乐题材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有序进入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课程教师导语:每个国家都是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歌,意大利的民歌是什么风格的呢?三、聆听感受1、初听感受师:初听歌曲,你的感受如何?(轻松、柔和、委婉、轻盈、浪漫等)2、再听分析师:歌曲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前面抒情、后面激情)师:为什么前面是抒情的,后面是激情的呢?(前面是描绘静谧的海滩夜景,后面是热情洋溢的船夫)师:歌曲的节奏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都能让人摇晃)师:为什么能让人摇晃?(三拍子的节奏感,强弱弱)3、歌曲结构:单二部曲式(A B)4、歌曲简介《桑塔露琪亚》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船歌,船歌是一种三拍子的,给人以摇晃感觉的,情绪色彩大多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音乐体裁. 《桑塔露琪亚》借船歌的这些特点生动展现了美丽的海景和热情的船夫,给人以动感和享受。
四、学唱歌曲1、教师钢琴弹奏歌曲旋律A、随意哼唱B、试着唱谱2、知识点提示:附点节奏、变化音、节奏特点3、唱词4、听歌唱家的演唱5、教师伴奏下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五、演绎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合适的演唱形式表演这首歌曲。
六、小结。
新7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板书
课
后
反
思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二)----欧洲与大洋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西班牙舞曲《弗拉门戈》、苏格兰民间乐曲风笛合奏《优雅》、汤加舞蹈音乐《拉卡拉卡》、马克萨斯舞蹈音乐《哈卡.马努马努》。
教材分析
《弗拉门戈》:弗拉门戈舞是西班牙的国粹之一,该舞蹈体现了西班牙国家的民族文化与特色。它是集歌、舞、吉他演奏为一体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吉普赛人,又称弗拉门戈人,他们的音乐和舞蹈也称为弗拉门戈。
2、了解“约德尔”唱法---交替音区及多变的速度,即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所产生的独特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在感受、体验和学习表现《桑塔.露琪亚》中,领略意大利“船歌”的音乐特点,并通过歌唱这一实践活动将意大利民歌的演唱风格及特点表现出来。
2、在聆听、 比较、分析《劳特布鲁嫩的约德尔》和《卡林卡》中,感受演唱时真假声的交替及多变的速度所产生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初步了解欧洲音乐文化,感受意大利、瑞士及俄罗斯等不同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歌风格和演唱方法。
2、能够与老师、同学一起积极地感受、比较、分析作品,大胆参与歌曲的表现,形成积极参与、乐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领悟和表现三首民歌所代表的迥异的演唱风格。
教学难点
表现出歌曲应有的风格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的几首歌曲节奏都比较明快,活泼。学生对于这些歌曲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可以用实践的方法来领悟歌曲的演唱特点。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观察与思考、欣赏、听唱、探究、讨论、分析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磁带、钢琴、录音机辅助欣赏,提问讲解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以及符合作品的情绪来表现歌曲。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5第5单元:环球之旅(二)——欧洲与大洋洲(2)优质课件

玛莱卡莱
• 弗朗切斯科·保罗·托斯蒂 (Francesco Paolo Tosti,1846-1916),意大利作曲家,生于 意大利阿勃鲁齐省的奥尔托纳。一生中大部分 时间在英国从事音乐创作和声乐教学活动,曾 长期在伦敦的英国王室和和皇家音乐学院中教 授声乐,1908年被英国王室封为爵士。 他的作品以声乐为主,大多是英语的“客厅歌 曲”,但从他写的旋律当中仍可表现出意大利 民间音而 成。代表作品为歌曲《玛莱卡莱》《小夜曲》 (又名《飞吧! 小夜曲》)、《再见》 等。
法国
俄 罗斯
波
兰
意大利
英
国
丹麦
奥地利
荷兰
了解英格兰背景资料
英格兰
• 英格兰(England)人口5014万(2004年),集中了英 国本土人口的83%。人口平均密度达每平方公里359人, 为世界人口最稠密区之一。城市人口占80%。
• 英格兰的地理位置 • 奔宁山脉纵贯北部和中部,平均海拔200-500米,山地两
学唱歌曲 《乡村花园》
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 德涅泊尔河是流经乌克兰的大河,是欧洲第三大河。这首 歌词作者乌克兰诗人塔拉斯·舍甫琴科(1814-1861)生于农 奴家庭,曾坐过牢,遭到流放。他自幼热爱乌克兰的大自 然,爱听流浪歌手说唱古老的传说和歌谣,1837年他写 出第一批诗作,其中有一首叙事诗《中邪的少女》,《德 涅泊尔河》三段歌词取自该诗的起首十二行。1861年作 者逝世时,有位中学教员克雷查诺夫斯基为之谱曲,使诗 句获得丰富的内涵。由于歌曲精确地体现了乌克兰人民的 性格,一百多年来越传越广。许多影片和大型音乐作品以 其中的旋律作为乌克兰的象征。此歌在五十年代在中国也 十分流行,由孙维世填新词,作为话剧《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插曲。此歌也是苏联故事片《乌克兰诗人舍甫琴 科》的插曲。
环球之旅教案

环球之旅教案第一篇:环球之旅教案《环球之旅——拉丁美洲风情》第二课【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小公牛》、《桑巴》。
【教学过程】1.欣赏《小公牛》(1)教师介绍墨西哥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
(2)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3)请学生对照曲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以及这种节奏所产生的效果。
(4)播放录音,请学生边打节奏边听音乐。
(5)请学生谈谈《依内妈妈》、《小鸽子》、《小公牛》这三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何异同。
2.欣赏《桑巴》(1)教师介绍“桑巴”的起源、风格特征等。
(2)播放“桑巴舞”录像带,了解该舞蹈的表现形式以及舞蹈服饰、舞蹈节奏、伴奏乐器的特点。
(3)播放“桑巴”音乐,请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打节奏。
(4)请学生根据录像带,学做一、二个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跳舞。
3.欣赏《拉·昆帕尔西塔》(1)教师介绍“探戈”的起源、风格特征等。
(2)播放“探戈舞”的录像带,了解该舞蹈的表现形式以及舞蹈服饰、舞蹈节奏、伴奏乐器的特点。
(3)播放《拉·昆帕尔西塔》音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探戈”音乐的风格特点,并请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打节奏。
(4)请学生根据录像带,学做一、二个舞蹈动作,并随音乐跳舞。
第二篇:环球之旅教案环球之旅-----亚洲之声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樱花》,体会日本歌曲的特色和调式。
2﹑通过律动和表演,感受日本﹑朝鲜和印度的音乐风格特点。
重难点:1﹑朝鲜﹑日本和印度的音乐特征。
2﹑了解亚洲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朝鲜长鼓教学过程:一﹑课间音乐《亚洲雄风》。
二﹑导入:由师提问课间播放的歌曲的名字引出课题——亚洲之声。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亚洲,乘着音乐的翅膀做一次亚洲之旅,去感知亚洲之声的魅力。
三﹑聆听感受朝鲜音乐《清津浦船歌》。
师随音乐《希望》跳舞,生欣赏,并猜第亚洲之旅的一站去哪个国家? 1﹑欣赏《清津浦船歌》。
生思考:①歌曲的情绪怎样?②歌曲描述的是怎样的场景?③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2﹑师生随音乐打节拍。
音乐教案-环球之旅

音乐教案-环球之旅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欧洲音乐:古典音乐、民谣、摇滚等2.亚洲音乐:中国民乐、印度古典音乐、日本民谣等3.非洲音乐:节奏、非洲鼓等4.美洲音乐:爵士乐、蓝调、拉丁音乐等三、教学重点1.各地音乐风格的识别与欣赏2.音乐节奏的感知与表现3.音乐创意与创作四、教学难点1.欧洲古典音乐与民谣的区别2.亚洲音乐中的多声部音乐表现3.非洲鼓的节奏技巧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欧洲音乐1.导入教师播放欧洲古典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音乐是哪个国家的吗?它的特点是什么?2.讲解与欣赏教师简要介绍欧洲古典音乐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特点。
播放不同风格的欧洲音乐,让学生欣赏并分辨。
3.活动与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欧洲音乐的认识和感受。
布置作业:收集欧洲音乐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亚洲音乐1.导入教师播放亚洲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音乐是哪个国家的吗?它的特点是什么?2.讲解与欣赏教师简要介绍亚洲音乐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特点。
播放不同风格的亚洲音乐,让学生欣赏并分辨。
3.活动与讨论学生分组,尝试用多声部音乐表演一首亚洲歌曲。
布置作业:收集亚洲音乐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第三课时:非洲音乐1.导入教师播放非洲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感。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音乐是哪个国家的吗?它的特点是什么?2.讲解与欣赏教师简要介绍非洲音乐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特点。
播放不同风格的非洲音乐,让学生欣赏并分辨。
3.活动与讨论学生分组,学习非洲鼓的节奏技巧。
布置作业:收集非洲音乐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第四课时:美洲音乐1.导入教师播放美洲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风格。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音乐是哪个国家的吗?它的特点是什么?2.讲解与欣赏教师简要介绍美洲音乐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特点。
初中音乐第五单元——环球之旅(第二课时}

三、听甘美兰音乐。
1、什么是甘美兰?看教科书第42页的图片
2、听印尼巴厘岛风格的甘美兰乐队演奏曲。说出音乐感受
四、欣赏泰国民间乐曲竹板琴合奏。
1、介绍泰国的地理位置和风俗民情。
2、竹板琴是泰国的一种民间乐器。出示图片
3、欣赏《竹板琴合奏》,采用泰国特有的六平均律。
五、欣赏孟加拉民歌《祖国母亲让我上前线》
七、小结南亚音乐、亚洲音乐的特点。
八、组织学生进行“小竞赛”活动,从竞赛中增强对亚洲音乐的进一步了解与记忆。
教后小
结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划船曲》是印度尼西亚民歌,音乐以长短音的结合与切分、弱起等形成节奏方面的特点,充满或力与生机,并有着丰富的情感。
甘美兰是印度尼西亚的一种传统乐器合奏形式。以打击乐为主要乐器。
《祖国母亲让我上前线》是南亚孟加拉国民歌。
《竹板琴合奏》采用泰国特有的六平均律。
重点与难点:1、学唱歌曲《划船歌》2、各国音乐特征。3.印度音乐。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咱们一同去美丽的国度日本去领略了樱花的魅力,今天咱们将继续欣赏有关亚洲音乐.
二、简介印尼与印尼音乐。
1、介绍印尼地理位置和民俗风情
2、听印尼民歌《划船曲》,体会海上行船的情景。
3、配合《划船曲》乐曲,并作相应的舞蹈,表演动作。
初中课时备课备课人:使用人:
年月日
课时
第二课时
课题
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
课型
综合
教案序号
12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尼西亚音乐会的主要形式与特征,学唱《划船曲》。
音乐教案-环球之旅

音乐教案-环球之旅音乐教案-环球之旅音乐教案-环球之旅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总目标:通过各种艺术活动,了解日本音乐、朝鲜音乐、印度尼西亚音乐、印度音乐特征。
教时分配:二教时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樱花》,体会日本特色的都节调式。
(2)通过律动和表演,感受朝鲜、印尼音乐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学生聊轻松话题:长假中开心快乐的事?(旅游)(2)全班学生成立旅游团,去亚洲各国旅游,最后评出最佳音乐小导游。
二、朝鲜民歌(投影朝鲜族风情照,学生猜测旅游的第一站地点)1、教师提问学生:有没有熟悉的朝鲜民歌?师生共同演唱2、欣赏歌曲《清津浦船歌》投影问题:(1)歌曲的情绪?(2)随音乐数拍子,感受强弱规律3、复听歌曲,随音乐打拍子,感受朝鲜音乐特点:有明显的三拍子倾向三、日本民歌《樱花》(多媒体投影樱花图片)1、教师介绍樱花:属于蔷薇科,春季开花,春日相邀赏花是日本一种传统民俗风情活动。
2、欣赏歌曲:投影问题:a 歌曲的速度?b歌曲的旋律特点:c 歌曲中出现的音:3、学生讨论交流4、演唱歌曲(1)学生哼唱旋律(教师语言启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2)演唱歌曲(3)学生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尝试感受三、印尼歌曲《星星索》(投影印尼著名建筑和大海,学生感受大海的辽阔,为以下的教学作准备)1、学生欣赏歌曲,用身体语言表达对歌曲的感受2、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意境。
3、师生配合演唱歌曲,律动演唱表达歌曲意境。
四、小结三个国家的音乐特征五、反馈:听三首歌曲录音,判断国家六、由学生评价最佳音乐小导游,颁发导游证。
七、欣赏三个国家的器乐片断,拓展本课内容。
(投影三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形状,简单文字介绍)教学后记:本课通过成立旅游团,评选最佳音乐小导游,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学生通过拍打节奏,律动演唱等方式,了解了三个国家的音乐特征。
而多媒体教学用具的使用使整节课充满艺术美,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2)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第五单元环球之旅(2)教学内容: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
教学过程: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阿尔卑斯牧场》。
()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
()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
()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玛莱卡莱》()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
()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弗拉门歌舞()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
()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妈祖卡()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
()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霍拉舞曲()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有关资料()《玛祖卡》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
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一重拍落在第拍或第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
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
(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
(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着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
(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
(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着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有关资料
(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
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
着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
着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
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
(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
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