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翠鸟第2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_5《翠鸟》第二课时

动作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 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 轻轻地停在苇杆上了。它 一动不动地注视着烦着微
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
上来的小鱼。
返回
动作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 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
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
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 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 在荡漾。
比一比,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疾,写出翠鸟飞得快) 2、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写出翠鸟的动作十分迅速)
返回
动作
小鱼:机灵
对比
翠鸟:更机灵 动作特点
反应敏捷、行动迅速 文中有哪些依据?
为什么动作敏Leabharlann 迅速?Page 11返回
读一读下面两个句子,说说那个句子
写得好,为什么。 1、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2、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叫声”和“鸣声”都可以指鸟 叫,但是“鸣声”更准确,同时 还含有感情色彩。 “爱贴着水面疾飞”比 “爱在水面上飞”更能准 确生动的体现出翠鸟动作 返回 轻盈、迅捷的特点。
1、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蹬开”比“离开” 更具体,将翠鸟离开 苇秆时的动作、神态、 速度生动地描绘了出 来。 “像箭一样飞出 去”是一种比喻 的说法,他将翠 鸟飞走的速度和 神态进行了形象 返回 的表述。
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
1、我们的脸为什么发红? 我们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指什么? 2、文章表达了对翠鸟的什么情感?你是从 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翠鸟第二课时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 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 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儿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就连大 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 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 又尖又长的嘴。翠鸟的颜色 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 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 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 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 褐色的衬衫。一双红色的小 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橄榄色
头上:
翠绿色
背上:浅绿色 腹部:赤褐色 爪子: 红色
头巾
外衣 衬衫
外形
谢谢聆听!
颜色 鲜艳 花纹 等待 爪子 叼起 陡峭 打消 小巧玲珑 清脆 疾飞 衬衫 透亮灵活
文章抓住翠鸟哪两个 方面来写的?
1、快速默读1、2、3自然 段。 2、思考:翠鸟的外形、动 作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 些词或句子体会到的,用 笔划出来,说说自己的理 由。
将自己的学习 所得在小组内交流 讨论。
外形
动作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 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 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 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 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 在荡漾。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 射出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 往远处飞走了。
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 走了。
动作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 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 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 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 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 在荡漾。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20篇)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20篇)《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掌握翠鸟的外形,活动,住处等特点。
2、激发学生喜爱翠鸟的感情。
3、掌握翠鸟外形特点与捉鱼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2、掌握翠鸟外形特点与捉鱼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翠鸟外形特点与捉鱼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语大自然里有许多鸟,有黄鹂,山雀,啄木鸟,百灵鸟等等。
今天,老师带孩子们去认识一种鸟,它的名字叫翠鸟(指 cai)。
孩子们看着这只鸟,觉得它怎么样?想了解它的什么方面的特点呢?(外形活动住处)二、新课教学请孩子们轻声读课文,看看翠鸟这些特点分别在课文的那些自然段中?(一自然段:外形;二~三自然段:活动;四自然段:住处)1、教学一自然段:请一个孩子读第一自然段,其它孩子想想这段中写了翠鸟外形的那些特点?请女孩子读第一句话。
这句话写了翠鸟小爪子有什么特点?(红紧抓)请孩子找书中一个词来说说翠鸟的羽毛有什么特点?(鲜艳)“鲜艳”是什么意思?(鲜明而有光彩)那些句子具体描写了翠鸟颜色非常鲜艳?请孩子们用波浪线勾出来。
请勾完的孩子读一读,全班订正。
课文先描写了翠鸟什么部份的羽毛请全班孩子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是怎样描写翠鸟头上羽毛的?⑴ 用比喻的手法把头上的羽毛比作头巾;⑵ 用颜色的词写出了翠鸟头上的颜色是橄榄色,并绣上了翠绿色的花纹。
再读这句话。
课文接着写了翠鸟(背上的)羽毛请一个孩子读这句话。
按分析上句的方法说说这句话是怎样在写翠鸟背上的羽毛。
⑴ 用比喻的方法把背上的羽毛比作外衣;⑵ 用颜色的词写出了翠鸟背上的颜色是浅绿色。
)齐读这句话。
课文最后描写了(腹部的)羽毛我们再来说说这句话是怎样描写翠鸟腹部羽毛的?⑴ 用比喻的手法把腹部的羽毛比作衬衫。
⑵ 用颜色的词写出了翠鸟腹部羽毛的颜色是赤褐色。
)齐读这句话。
师总结:作者先总写了翠鸟羽毛的颜色非常鲜艳,然后用比喻的手法具体描写了翠鸟的羽毛。
翠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选3篇)

翠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选3篇)1.翠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借助理解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复习。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乌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弄清各段大意,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2.出示思考题:翠鸟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3.指名回答:本段共有六句话,其中第2~5句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4.出示重点句:“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指名读句子。
(2)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这四句话按总分段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
首先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翠鸟教案幼儿园 翠鸟教案第二课时

翠鸟教案幼儿园翠鸟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翠鸟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幼儿对翠鸟的认知能力,学会辨认翠鸟的特征;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制作小鸟窝的游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翠鸟的生活习性和特征;2.制作小鸟窝的游戏。
三、教学准备1.一幅翠鸟的图片;2.棕黄色纸张、剪刀和胶水,用于制作小鸟窝;3.一些羽毛、小枝和树叶,用于装饰小鸟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出示一幅翠鸟的图片,向幼儿们展示,并引导幼儿们观察翠鸟的外形特征和颜色。
同时,介绍翠鸟是一种美丽的鸟类,生活在森林中。
2. 活动一:翠鸟的生活习性和特征1.老师带领幼儿们一起观察翠鸟的外形特征,如头部、喙、翅膀、尾巴等;2.老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介绍翠鸟的飞行能力和栖息地选择;3.老师带领幼儿们一起思考,翠鸟为什么选择住在树洞里,是因为树洞里温暖舒适、安全。
4.老师鼓励幼儿们自由发言,谈论自己对翠鸟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3. 活动二:制作小鸟窝的游戏1.老师准备好棕黄色纸张、剪刀和胶水,让每个幼儿都有一份材料;2.老师告诉幼儿们,我们将要制作一个小鸟窝,用来给我们刚刚学到的翠鸟提供一个舒适的家园;3.老师示范如何用纸张折叠成小鸟窝的形状,并鼓励幼儿们跟着做;4.幼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用剪刀剪出窝的形状,再用胶水将它们粘在一起。
同时,还可以用羽毛、小枝和树叶等材料来装饰小鸟窝;5.老师鼓励幼儿们轻轻摇晃自己制作的小鸟窝,感受一下它的舒适度。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对翠鸟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制作小鸟窝的游戏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参与制作小鸟窝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六、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幼儿们一起制作更多不同类型的鸟窝,让他们了解更多种类的鸟类和它们的生活习性;2.可以带领幼儿们到室外,观察自然环境中的鸟类,并画下自己所见所闻;3.可以通过挂鸟食和水盆等方式,为幼儿园周围的树上的鸟类提供食物和水源,加深幼儿们对鸟类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翠鸟教案第二课时

翠鸟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标题:翠鸟教案第二课时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翠鸟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的方式,表达对翠鸟的认识和理解。
3.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性的思考和表达。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将展示一张翠鸟的图片,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鸟。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特征,如羽毛的颜色、尾巴的形状等。
3. 教师向学生介绍翠鸟的一些基本信息,如翠鸟属于鸟类中的一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等。
知识探究: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本关于翠鸟的图书或资料。
2. 学生在小组内阅读资料,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栖息地等。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翠鸟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展示与分享:1.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了解的翠鸟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和补充其他小组未提及的信息。
创作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活动,每组选择一种方式(绘画、手工制作、写作等)表达对翠鸟的理解。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所学知识,进行相关作品的创作。
3.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课堂总结:1. 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翠鸟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有关鸟类的知识。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教师评估学生完成的创作作品,看是否能够准确表达对翠鸟的理解。
教案拓展:1.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不同种类的鸟类及其特征。
2. 学生可以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观察和记录身边的鸟类。
3.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创作更多关于鸟类的作品。
【教育资料】《翠鸟》第二课时教案学习专用

《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教学内容】《翠鸟》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分析】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
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
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教学难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
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5、小结过渡。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的眼睛()的嘴()的爪子()的头巾()的花纹()的外衣()的衬衫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爪子——羽毛——眼睛——嘴)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6、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翠鸟》ppt课件 - 第二课时

第三次先学后教 (6分钟)
现在你能 说说作者为什 么只描写了翠 鸟的爪子、羽 毛、眼睛和嘴 ,而不介绍尾 巴等其他部位 了吗?
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 )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 (因为它有一双能 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 (2 )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 的小鱼? (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 )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 (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 )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 (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总结: 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 并且是由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5、翠
鸟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2分钟) • 1.认识翠鸟的外形,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 及捉鱼的本领 •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特点进行观察 的方法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次先教后学(15分钟)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文的题目就叫 “翠鸟”,想想课文讲了翠鸟哪些特点?
(课文翠鸟的外形、活动特点、捉鱼情景
巩固训练(5分钟)
比较下面的句子,看看哪句话用得好,好在哪里?
①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②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疾飞”比“飞”更能准确生动的体 现出翠鸟动作轻盈、迅捷的特点。
①翠鸟离开苇秆,很快的飞过去。 ②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蹬开”比“离开”更 具体,将翠鸟离开苇秆 时的动作、神态、速度 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像箭一样飞出去形象的表述。
第二次先学后教(10分钟)
• 自学要求 • 1、读课文2-3段思考:说说翠鸟的动作特 点。
(鸣声清脆,飞行速度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总第(12)课时
主备教师:舒亚星
参与教师: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树立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
教法和
2、翠鸟目光锐利是因为它有________。
3、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是因为它有________。
4、探究运用、
如果你是课文的作者,听了老渔翁的话后,再次看到翠鸟时,你组
第八组
板书
设计
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外形
目光锐利动作敏捷——活动
5、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不容易捕捉——住处
打消了念头和翠鸟做朋友——保护
教
学
后
记
2、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问题:1、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翠鸟外形哪几个方面的特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2、读一读带有“鲜艳”一词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课文是怎样把“颜色非常鲜艳”讲具体的?课文描述翠鸟羽毛颜色的几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说明了什么?“一动不动”“等待”又说明了什么?4、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尽管……还是……”说明了什么?
4、预习指导:(内容、方法)
预习6《飞吧,海鸥》,圈出生字词,给生字组词,了解文章大意。
“芦苇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与翠鸟的哪些动作有关?说明了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喜爱翠鸟?5、默读第四段,说一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老渔翁的话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3、巩固实践
1、翠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是因为它有________。
3、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说明了什么?“一动不动”“等待”又说明了什么?
4、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尽管……还是……”说明了什么?
“芦苇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与翠鸟的哪些动作有关?说明
一、自学·预习成果展示
1、正确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评价
了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喜爱翠鸟?
5、默读第四段,说一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老渔翁的话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6、再次朗读老渔翁的话。
7、听了老渔翁的话,我们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3、总结(内容、学情)
对于大自然中的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而伤害它们,不仅如此还要好好地保护它们,跟他们和平相处,跟他们做正真好朋友。因为是它们的存在大自然才会这么的神奇美丽。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看、听、想、说、做、动、静结合)
过程评价
1、激情导入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给大家读一读。
二、导学过程
1、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翠鸟外形哪几个方面的特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
2、读一读带有“鲜艳”一词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课文是怎样把“颜色非常鲜艳”讲具体的?课文描述翠鸟羽毛颜色的几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