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谷案例跟踪:土壤酸化治理项目(水稻)
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及其起因

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及其起因李艾芬;麻万诸;章明奎【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4(000)001【摘要】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并通过定点观察研讨了该省水稻土的酸化速率和酸化原因。
结果表明:浙江全省水稻土pH值主要在4.50~6.50之间,以酸性为主,pH值中值为5.7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水稻土呈现明显的酸化: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7.5之间土壤的比例明显地下降,pH值中值下降了0.39个单位。
定点调查表明,近30年内水稻土的pH值下降量在0.17~0.83之间,下降速率表现为蔬菜地>桑园地>苗木地。
分析认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长期旱作及大气酸沉降是引起水稻土酸化的主要原因;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相比,长期种植水稻可减缓土壤的酸化。
【总页数】5页(P72-76)【作者】李艾芬;麻万诸;章明奎【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农业经济局,浙江嘉兴 31400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4【相关文献】1.三种南方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Ⅲ.两种水稻土颗粒有机质结构特征的变化 [J], 周萍;Alessandro Piccolo;潘根兴;Daniela Smejkalova2.余江县水稻土剖面酸缓冲性能与酸化速率 [J], 唐贤; 蔡泽江; 徐明岗; 文石林; 高强; 姚晨; 陈玲英3.益欣荣Ⅱ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水稻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J], 杨佐高;周富忠4.酸化对水稻土钾素形态及淋移性的影响 [J], 姜铭北;郑铭洁;章明奎5.膨润土及其酸化土、碱处理酸化土的X射线衍射特征及扫描电镜下的表面特征分析 [J], 温淑瑶;杨德涌;陈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农村土地酸化导致粮食减产案例

某农村土地酸化导致粮食减产案例案例:中国农村土地酸化导致粮食减产背景:许多农村地区的土壤酸化现象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化肥以及不合理的农业管理,导致土壤呈酸性化,减少了农作物的生长能力,甚至可能导致粮食减产。
以下是一个中国农村土地酸化导致粮食减产的案例。
案例描述:韩村是中国一个农业大县,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小麦。
在过去几十年里,该县农民广泛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但并未进行适当的土壤调控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酸化问题逐渐浮现。
一开始,农民并未注意到土壤酸化的问题,因为农作物产量依然保持着较高水平。
然而,近年来,农民开始发现农作物产量逐渐下降,质量也有所下降。
于是,一些农民开始进行土壤检测,并发现土壤酸化现象。
经过专业土壤检测机构的检测,韩村的土壤pH值较低,为酸性土壤状态。
这种酸性土壤状态导致土壤中的重要养分和微量元素无法被作物有效吸收,从而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酸性土壤还会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进一步加剧了土壤贫瘠和农作物产量的减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韩村政府与农业专家合作,推动了土壤调理和改良计划。
首先,政府提供了土壤调理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教育农民如何正确使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制剂来改善土壤酸性。
其次,政府还为农民提供了财政补贴,鼓励他们购买和使用优质有机肥料。
同时,政府还推动农民轮作制度,以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和减缓土壤酸化的进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韩村的农民逐渐掌握了土壤调理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农耕方式。
他们开始使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制剂,合理轮作作物,并且采取措施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在这些努力下,土壤pH值逐渐回升,土壤质地得到改善,农作物产量也开始恢复增长。
结论:这个案例表明,农村土地酸化问题对粮食减产有着显著影响。
然而,通过采取适当的土壤调理和管理措施,农民能够逐渐改善土壤酸性,恢复农作物产量。
这提醒我们,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加重视土壤保护和合理管理,以确保农田能够长期保持高产和质量。
酸化土壤改良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酸化土壤改良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作者:陈培党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05期摘要通过对水稻施用“桂绿”牌绿源土壤调理剂,探讨其对玉林地区水稻田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桂绿”牌绿源土壤调理剂具有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的效果,使水稻千粒重增加2.2 g,理论产量提高3 351.3 kg/hm2,平均增收10 053.9元/hm2。
关键词酸化土壤改良;土壤调理剂;水稻;应用效果;增产中图分类号 S1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43-02玉林市粮食作物主要是以水稻为主,水稻生长适宜于中性土壤。
但玉林市土壤均为弱酸性。
土壤过酸不仅造成水稻生长不良、产量下降,还导致土壤中阳离子易于流失,造成钾、镁、钼、硼等营养元素缺乏,同时有毒重金属元素的活化,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等。
酸害和重金属污染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和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玉林市的水稻田改良培肥利用是酸性土壤资源利用的一个难点。
为改善农田环境,进一步提高水稻平均产量,监测酸化土改良综合技术增产效果与土壤肥力变化状况,开展了酸化土壤改良综合技术简比试验,为其进一步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现将试验观测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田设在玉林市福绵区沙田镇沙田村屋背坡村民小组一农户的责任田,水源丰富,排灌方便,面积687.4 m2,前作为水稻,试验田为潴育性沙泥田,土壤pH值5.5,含有机质2.53%、全氮0.131%、全磷0.031%、全钾0.52%。
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匀一致。
1.2 试验材料供试肥料:“桂绿”牌绿源土壤调理剂(有效成分:氧化钙≥50%、氧化镁≥20%、可溶性硅≥15%、微量元素≥1%),广西大长肥业有限公司生产;尿素(含纯N 46.4%),河池产;氯化钾(含K2O 60%),加拿大产;磷酸二铵(含纯N 18%、P2O5 46%),湛江产;狮马复合肥(14-16-15),比利时产。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优秀案例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优秀案例土地整治是一项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农田质量的重要工作。
在我为您撰写的本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的优秀案例,并探讨这些案例对于提高农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1. 案例一:北京市平谷区耕地保护工程北京市平谷区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平谷区政府通过实施耕地保护工程,对农田进行了细致的评估和整治,以保护农田质量和提高土地利用率。
该项目通过修复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土壤质量等手段,成功提高了农田的水肥利用率,稳定了粮食产量,并且有效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2. 案例二:江苏省淮安市长江北岸耕地恢复项目江苏省淮安市长江北岸地区的耕地资源长期以来遭受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影响。
为了恢复这一地区的农田质量,淮安市政府启动了耕地恢复项目。
该项目通过清理污染物、修复土壤、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等措施,成功恢复了大面积的耕地,并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个案例表明,土地整治不仅能提高农田质量,还能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并创造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
3. 案例三:广东省梅州市水土保持工程广东省梅州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但由于抚育式经营和水土流失等原因,当地的农田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为了改善农田的水土墒情况,梅州市政府实施了水土保持工程。
该工程主要包括梯田整治、修复退耕还林的坡地和荒地等措施,从而有效提高了农田的保水保肥能力。
这个案例证明了水土保持工程对于提高农田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在总结和回顾这些案例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些项目有效提高了农田的水肥利用效率,稳定了粮食产量,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通过修复土壤和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等手段,这些项目改善了农田的质量和生产能力,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这些项目还带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局面。
酸性轻、中度镉污染稻田“VIP+n”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酸性轻、中度镉污染稻田“VIP+n”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作者:唐熙雯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0年第09期摘要:“VIP+n”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控制污染源头、调节土壤pH值、优化田间水分管理、推广低累积镉(Cd)品种加施用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植物提取、秸秆移除和生产改制等技术措施进行土壤重金属治理,主要适用于南方酸性轻、中度Cd污染稻田。
该文详细阐述了“VIP+n”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在南方酸性轻、中度重金属Cd污染稻田中的应用实践,分析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后续构建更科学精细的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田;稻米镉;“VIP”综合治理技术;镉污染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9-0145-03耕地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多源性和持久性等特点,且影响农作物吸收与积累重金属的因素众多,其治理修复涉及农学、土壤、环境和食品安全等多个学科,治理难度和复杂程度远超过工矿场地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1]。
随着人们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认识的深入以及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要求的提高,人们对农田土壤修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单一的修复技术较难满足对复合污染的综合治理,如何将各项修复技术合理地结合、切实在土壤污染修复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成为目前乃至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目前,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及农艺措施在内的诸多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但很多治理措施存在着成本高、操作复杂、对土壤肥力有损伤、二次污染等诸多问题,难以实现大面积推广。
对于轻度污染的农田,实行单一或2~3种联合的治理措施就能将糙米中Cd含量降至安全利用范围内,而对于污染程度中度及以上Cd污染的农田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通常需要多种措施联合使用、相互补充才可能会取得预期效果[2]。
为此,从2014年起,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于长株潭及湘江流域部分典型县市区开展农田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工作,形成了“以农艺调控为主,边生产、边修复的非工程性技术路径”,并总结、提炼出“VIP+n”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创新技术模式。
农田生态修复的实践案例分析

农田生态修复的实践案例分析农田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恢复和重建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以实现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
下面将以实际案例为例,探讨农田生态修复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一、案例背景某农业合作社位于某省农村地区,面积约1000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过去几年由于过度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质量恶化,水源污染严重,农作物产量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二、初步调查合作社成立了由农场技术员和环保专家组成的小组,对土壤质量、水源情况、植被状况等进行了调查。
发现土壤酸碱度失衡,养分流失严重,水源受到农药污染,植被覆盖度低等问题。
三、修复方案针对调查结果,小组制定了农田生态修复的详细方案。
包括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肥,合理施肥量和种类,建设沼气池,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修建沟渠,改善排水系统等措施。
四、实施阶段合作社组织农民按照修复方案开展相关工作。
通过培训,引导农民合理施肥,优化种植结构,关注生态环境等方面。
并建立了监测点,对修复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措施。
五、成果展示经过一年的努力,农田生态修复的效果逐渐显现出来。
土壤酸碱度逐渐趋于平衡,养分流失减少,水源逐渐恢复清澈,植被状况得到改善,农作物产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六、经验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合作社发现,农民的参与度和配合度非常重要。
只有让农民真正参与到修复工作中,才能取得长期有效的效果。
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很关键,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七、继续完善合作社决定继续加大对农田生态修复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修复方案,探索更多适合当地的修复措施,并与周边农业合作社分享经验,共同推动农田生态修复工作。
八、社会效益农田生态修复工作的成功实践,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效益,还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护了水资源,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吸引了更多农民加入生态修复的行列。
九、展望未来农田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
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参考案例

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参考案例自然资源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发挥生态产品的价值,探索实现生态产品的可持续利用和价值实现。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参考案例:
1. 江西省赣江流域水稻生态种植项目。
该项目通过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同时保护土壤和水源,形成了一种以生态为主导的生产模式,实现了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2. 内蒙古草原生态养殖项目。
该项目充分利用草原资源,采用科学的养殖方式,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同时提高牛羊的品质和产量,形成了一种以生态为基础的产业模式,实现了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3. 广东省岭南山区生态种植项目。
该项目通过优化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种植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了一种以生态为基础的产业模式,实现了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这些参考案例表明,通过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可以实现生态产品的可持续利用和价值实现,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 1 -。
矿物质土壤调理剂修复原理和应用

03 秀谷农业修复专家库
黄巧云 教授
蔡德龙 教授
涂书新 教授
刘建明 研究员
于胜利 专家
熊双莲 教授
胡红青 教授
潭中欣 教授
吕 运 教授
王革娇 教授
04 农田修复技术及修复药剂
农田土壤污染治理
肥料管理 水分管理 使用石灰 污染稻草不还田 耕作制度 植物修复 土壤重金属钝化剂 叶面阻控剂 新型肥料 ……
拯救土壤就是拯救健康! 拯救土壤就是拯救生命!
拯救土壤由秀谷 “土壤调理剂”做起!
我国的有机 农业延绵五千年, 一直到“人民公社” 都注重培肥地力。
时代变迁 劳动力金贵了 科技才是生产力!
秀谷·春天 系列产品做到了
02 秀谷科技公司简介
武汉市秀谷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建立,是秀谷农业(中国) 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产、学、研、销售与服务一 体化的专业生物化学标准化公司。依托母公司的优势资源,公司致 力于向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体 系认证。
土壤板结治理
土壤酸化治理
深耕与旋耕相结合 科学合理施肥 秸秆还田 施用土壤调理剂 … …
控制氮、硫排放 品种合理布局 增施有机肥 施用石灰 增施碱性肥料 施用硅肥 … …
土壤盐渍化改良
灌溉、排水、防渗 平整土地 轮作、间作、套作 种植耐盐植物 植树造林 施用改良剂 ……
秀谷土壤调理剂应用机理
治理农田土壤酸化壤酸化
土壤坏了!!!
施 肥 不 均 衡 哪 来 好 收 成
重新认识土壤
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 机遇:农业+土壤修复
大气污染(雾霾)
水环境 调节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秀谷案例跟踪:土壤酸化治理项目(水稻)
崇阳县,位于湖北省南陲,居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崇阳农业项目建设卓有成效,累计争取国家投资土地项目79个,完成基本农田整理、低丘岗地改造和土地开发等项目18.33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农田1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0%。
由于高强度人为活动的影响,耕地土壤酸化的进程大大加速,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危害加重。
为扎实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认真组织实施土壤酸化治理项目。
2019年3月,崇阳县土肥站领导与武汉市秀谷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专家针对崇阳当地酸化土壤表现特征、产生原因、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和研究并在崇阳县路口镇高田村进行水稻酸化改良示范。
示范试验田概况:示范试验地田面平整,排灌方便,种植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该田块耕层土壤基本养分状况为:有机质30.6g/kg,全氮2.09g/kg,有效磷15.6mg/kg,速效钾120.0mg/kg,阳离子交换量13.56cmol(+)/kg,土壤容重1.23g/cm3,硅铝率0.35,硅铁率1.45,pH值5.8。
试验设3个处理,3次重复,共9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随机区组排列,为防各小区间串水串肥,处理间的埂用黑薄膜覆盖至田面30厘米以下,单排单灌,小区外设置保护行。
具体试验处理如下:
试验处理
实验组施用情况
处理1常规施肥+亩底施供试酸化改良剂40kg
处理2常规施肥
处理3空白区(不施肥)
2019年3月27日进行播种,采用湿润秧田育苗,4月24日施肥移栽,移栽前结合整地按照试验方案施肥,常规施肥按每667m2施45%(15-15-15)复合肥25公斤,酸化改良剂作基肥于水稻插秧前一次性撒在土壤表面,结合整地与土壤均匀混合。
移栽7天后用尿素8kg/亩+氯化钾4kg/亩追施。
各处理的其他田间
管理如灌溉、病虫防治、中耕除草均一致。
7月15日分小区单收、单晒、单独称重计算产量。
所有小区栽培管理措施由同一人在同一天完成。
底施本酸化改良剂调理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如表1所示)。
施用酸化改良剂试验后土壤pH值较试验前有所提高,土壤pH值处理1与处理2、处理3相比,分别提高了0.6、0.7,多重比较表明,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1小区试验后土壤PH值
试验处理
土壤pH值
重复1重复2重复3平均值处理1 6.2 6.1 6.3 6.2aA
处理2 5.8 5.4 5.5 5.6bA
处理3 5.5 5.4 6.0 5.5bA
施用本酸化改良剂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与处理2、处理3相比,施用本酸化改良剂的处理1收获后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0.07g/cm3、0.01g/cm3。
与播种前相比,土壤容重降低了0.05g/cm3,表明底施本酸化改良剂可有效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
表2土壤(0-20cm土层)理化性质测定结果
处理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土壤容重
(g/cm3)g/kg g/kg mg/kg mg/kg
试验前26.5 1.4310.2152.5 1.24处理①24.6 1.529.6134.5 1.19处理②26.7 1.7110.5151.9 1.31处理③25.2 1.6510.2130.8 1.25
通过近半年的示范试验,水稻施用本酸化改良剂的处理1,稻谷亩产值为1420.55元/亩,与处理2比较,亩产值增加了270.67元。
减去施用酸化改良剂每亩的肥料成本80元,增加纯收入190.67元/亩,施用酸化改良剂的投入产出比为1:3.39。
试验证明用过“秀谷”酸化改良剂的水稻功能茎秆更坚挺,成穗率高,粒多粒饱,后期穗多穗大,灌浆更充分,空壳少。
崇阳县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站领导将崇阳县路口镇高田村水稻酸化改良取得的成果向省总站进行了汇报,得到省站领导和省内其他城市土肥系统专家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