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要点思考

合集下载

生态住宅小区设计及其特点

生态住宅小区设计及其特点

生态住宅小区设计及其特点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生态住宅小区逐渐成为了房地产开发的热门趋势。

生态住宅小区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能有效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及其特点。

一、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理念1、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生态住宅小区设计的核心原则。

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再生,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例如,采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和设备,优化建筑的朝向和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降低能源消耗。

2、生态平衡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旨在建立一个微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

通过合理规划绿化空间,种植多样化的植物,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同时,建立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3、以人为本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始终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

提供宽敞的户外活动空间、优质的空气质量、安静的居住环境,以及便捷的交通和配套设施,让居住者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二、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要点1、建筑设计(1)节能设计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减少建筑的热量散失;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光伏板等可再生能源设备,为居民提供热水和电力。

(2)通风与采光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的窗户位置和大小,保证室内有充足的自然采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

(3)绿色屋顶与垂直绿化在屋顶和建筑外立面种植绿色植物,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降低建筑的温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2、景观设计(1)绿化布局根据小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合理规划绿化区域,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

同时,设置休闲步道和绿地广场,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2)水景设计引入自然水景或人工水景,如池塘、溪流等,增加小区的景观效果和湿度,改善微气候。

生态建筑如何因地制宜设计

生态建筑如何因地制宜设计

生态建筑如何因地制宜设计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建筑作为一种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形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生态建筑的设计并非千篇一律,而是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和设计。

因地制宜设计生态建筑的首要任务是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

这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特性、水资源状况以及植被分布等方面。

气候条件对建筑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炎热的地区,建筑需要注重遮阳和通风,以减少室内的热量积聚。

例如,可以采用大挑檐、遮阳板等设计元素来阻挡阳光直射,同时通过合理的窗户布局和通风廊道来促进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

而在寒冷的地区,则需要加强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热量散失。

加厚墙体、使用高效的保温材料以及设置封闭的阳台或阳光房等都是常见的设计策略。

地形地貌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果建筑位于山地或丘陵地区,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设计出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减少土方开挖和填方,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可以借助地形优势,设置自然排水系统,避免雨水积聚。

在平原地区,则可以更加注重建筑与周边景观的融合,创造开阔、通透的视觉效果。

土壤特性对于建筑的基础设计和植物种植有着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的土壤承载力不同,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确保建筑的稳定性。

此外,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酸碱度等特性,有助于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打造生态友好的景观环境。

水资源状况同样不容忽视。

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考虑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

而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则要注重节水设计,采用高效的用水设备和灌溉方式。

除了自然环境,当地的文化背景也是生态建筑设计中需要考量的因素。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传统建筑风格。

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生态建筑的设计中,不仅能够增强建筑的地域特色,还能够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遗产。

生态型住宅建筑方案设计要点探究

生态型住宅建筑方案设计要点探究

生态型住宅建筑方案设计要点探究摘要: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有利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其中“生态建筑”的设计概念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的主流,绿色环保生态型住宅小区也就应运而生。

生态型住宅是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地安排组织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完美的融入周围环境中。

关键词:生态型;住宅建筑;方案设计;实例分析1.生态型住宅建筑的基本特征1.1建筑物要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防风、遮荫,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

重视室内空气质量,保持新风在室内的流动。

重视人文景观的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应予保留并妥善安置。

1.2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和其他消耗至最低程度。

建筑物应该充分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

尽量利用清洁能源(如地热与太阳能、水能、生物能和风能),保护与改善自然环境。

1.3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朝向布局,以充分利用太阳能。

建筑物的形体布置合理,应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以减少采暖与制冷能耗,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应该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并具有良好的自然采风系统以及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建筑物内的房间设置、布局恰当,既满足使用舒适度,又节省能源。

2.生态型住宅建筑方案设计要点2.1住宅建筑朝向的生态规划建筑朝向是生态设计策略中应该重点考虑的一项因素,因为建筑朝向对住宅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设计问题,所以在建筑朝向方面实行生态规划。

例举建筑朝向生态规划中的策略控制,如:2.1.1住宅建筑可以在冬季环境中,全面的利用太阳光,通过太阳直射的方式提高室内的温度,减小传统能源供热的规模,实现安全、健康的供热;2.1.2夏季时期,建筑朝向经生态规划后,可以降低光照直射的影响,辅助住宅建筑降低室内温度,还能表现出节能的特点;2.1.3根据季节的要求,设计生态化的建筑朝向,既要满足通风要求,又要解决冷风直吹的问题;2.1.4建筑朝向生态规划时,要考虑地形的影响,避免用地消耗过度;2.1.5建筑朝向中还要符合住宅布局的需求,不能出现矛盾设计的情况。

关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关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理论研究Li Lun Yan Jiu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在建设设计中要能够将生态绿色理念融入其中,以此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们的居住环境。

本文先提出绿色建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接着阐述以此更好的发挥生态绿色理念的作用,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总消耗中占据较大的比例,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这不符合我国现阶段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发展目标。

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是目前相关建筑工作者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

1建筑生态设计思路(1)有效满足小环境发展需求。

所谓小环境,主要指的是和个体接触的微环境,包括温度、空气质量等众多内容。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从光、热与声等三方面入手,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要求的同时,优化生态建筑设计方案。

(2)满足大环境发展需求。

大环境主要指的是建筑工程项目自身存在的环境,通俗来讲,就是建筑工程建造与使用环境,在建筑生态设计环节,要求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建筑高度,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特点,加强生态设计,减少自然环境的破坏。

2生态建筑设计原则生态建筑设设计理念需要保障生态循环平衡,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第一需要保障居住与生活品质,通过生态建筑理念降低建筑能耗,同时应提高居住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尊重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在设计过程中不应牺牲自然环境以达到居住的舒适性,应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优化建筑设计方案保障生态,持续利用。

另一方面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提倡生态自然可持续,通常情况下建筑的使用年限为70年左右,而建筑的拆除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生态建筑是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降低能耗基础上形成的,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特性,保障建筑使用,满足环境要求,其使用能满足建筑使用年限要求,同时在新建和拆除过程中应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过多破坏,降低建筑能耗,塑造满足舒适生活的自然条件。

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要点问题分析

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要点问题分析

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要点问题分析摘要:随着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节能建筑设计,显得突出重要,绿色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在此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做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低碳abstract: as the world’s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saving measure is increasing. more and more people realize, building use the energy generated by the carbon dioxide is the main source of climate warming. before grim situation, to the city construc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 design, appear outstanding and important, green building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oes some research from several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ce.keywords: ecology; architectural design; low carbon中图分类号:tu2一、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必要性1、发展绿色建筑可以高效率的利用资源可以通过结合各地的气候特点设计出低耗能建筑;通过就地取材来节约建筑的运输成本;通过使用各种节能墙体材料来实现建筑体内的保温节能;通过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来降低生活热源的成本;通过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来达到降低建筑成本及降低环境成本的作用。

立体生态住宅方案 解读

立体生态住宅方案 解读

立体生态住宅方案解读
立体生态住宅是指利用立体结构与生态设计相结合的住宅建筑,旨在提供更加健康、环保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这种住宅设计不仅仅关注于建筑物本身,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立体生态住宅方案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结构、节能降耗、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这一方案。

建筑结构方面,立体生态住宅采用立体结构设计,使建筑物层高增加,提高了室内通风和采光效果。

通过巧妙设计和布局,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更多的居住空间,实现了土地的有效利用,这对于城市居住空间紧张的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上,需要注重使用环保、可再生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在生态设计方面,立体生态住宅注重打造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

可以在建筑物周围种植绿化植物,建立庭院花园等,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可以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电池板等技术,实现水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通过设置垂直绿化墙等手段,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舒适度。

在居住舒适度方面,立体生态住宅方案注重提升居住体验。

通过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设计,使室内采光、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可以采用智能化系统,实现居住空间的智能控制,提高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可以采用环保材料和家具,营造健康的室内环境,减少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

立体生态住宅方案是在满足居住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致力于创造更加健康、环保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立体生态住宅将成为未来住宅建筑的重要发展方向。

立体生态住宅方案 解读

立体生态住宅方案 解读

立体生态住宅方案解读立体生态住宅方案是一种新兴的住宅设计理念,旨在通过创新的建筑设计和科技应用,提供一种更加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该方案通过有效利用空间、融入自然元素、提供绿色能源等方式,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对立体生态住宅方案进行解读,探讨其设计原理和应用效果。

一、设计原理立体生态住宅方案的设计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核心概念:1. 空间利用:立体生态住宅方案以垂直空间为核心,通过多层楼块的叠加,有效利用空中潜力,将建筑空间最大化。

同时,结合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实现灵活的空间布局,满足不同功能和需求的居住空间。

2. 自然元素融入:该方案注重将自然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包括但不限于绿植、阳光、水景等。

通过室内外景观设计、立体绿化等方式,营造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居住氛围,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3. 绿色能源应用:立体生态住宅方案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同时,通过智能化能源系统的应用,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二、应用效果立体生态住宅方案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创新:传统的平面住宅设计往往受到地域、土地面积等限制,难以实现多样化的空间布局。

而立体生态住宅方案以垂直空间为基础,打破了传统的平面限制,实现了空间的创新和多样性。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室内楼梯、垂直花园等,使得居住者在空间利用上更加灵活,享受不同的生活场景。

2. 自然环境融合:立体生态住宅方案将自然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创造了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居住空间。

例如,在建筑外立面采用垂直绿化,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还提供了更多的氧气和负离子,改善了空气质量。

同时,在室内设置大面积的落地窗,使得阳光可以充分照射到居住空间,为居民提供更多的自然光线。

3. 节能环保:立体生态住宅方案倡导绿色能源的应用,实现了住宅的节能环保。

例如,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为住户供应电力,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利用雨水回收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自来水的使用。

生态文明下的建筑设计思路

生态文明下的建筑设计思路

生态文明下的建筑设计思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在当前生态文明盛行的环境下,要求建筑设计能够在保障生态环境基本情的前提下,能够令建筑空间及其营造出的环境满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本文先对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建筑设计开展概述,进而分析其视角下的建筑设计形态和技术,目的是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存在于建筑行业这一背景下,同时也受到整个社会文明形态发展的影响。

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建筑设计已然成为改善人民居住水平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开展建筑设计前,应当将任务建设作为出发点,针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开展预测,提前开展好战略规划,同时,对于相应的解决措施开展一定量的准备,利用图纸等建筑设计形式表达出人类活动的基本要求,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生态文明视角下建筑设计意义人们对于建筑的发展需求是推动建筑设计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建筑设计能够能好地满足人类对于建筑的需求。

当前,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科学管理,导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产生诸如环境污染、环境退化、全球变暖等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这也要求作为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必须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考虑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相关问题,同时也需要将建筑设计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

由此可见,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建筑设计对于整体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二、生态文明视角下建筑设计的形态探讨2.1生土建筑设计形态生土建筑设计,主要是指通过采取覆土的方式保障建筑热功能的稳定,由于其能够很好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因此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显得意义重大。

同时,生土建筑形态还具有节省空间、防震防尘、防风防燥等优点,也在某些程度上能够减轻放射性物质对于大气的七海,有利于保持整体的生态系统平衡,维持生态可持续发展。

2.2新陈代谢建筑设计形态建筑设计中的新陈代谢,主要强调在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例如传统的设计模型、传统地方风格,提倡新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融,进而能够实现新的火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要点思考
摘要:建筑设计特别是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是一个地区的产物,它总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地形条件以及地形地貌的制约,这是造成住宅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本文就目前生态住宅建筑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环境文化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们设计师应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相溶。

自然环境是生态住宅建筑的背景与组成因素,因此在住宅的选址方位上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状况,依势而建。

其实在建筑选址上,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风水理论便有了体系阐述,它强调建筑所处环境的好坏对人的生活与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1 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生态一般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型建筑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

同时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这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
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

又要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

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建筑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以人为本,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在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决不是“人类中心论”。

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健康、无害、舒适的环境。

我们强调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

但也不能只强调人的健康和舒适,而不顾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

建筑应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利用自然条件创造优美的外部视觉景观,改善室内环境品质,提高舒适度,降低环境污染。

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才是绿色生态建筑的基本内涵。

②使用洁净能源,降低能耗,保护自然资源及绿色生态
建筑要通过优良的设计、优化工艺和采用适宜的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改变传统建筑产业的粗放、浪费污染型的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工艺生态化。

要尽可能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积极采用洁净能源,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如自然通风和通风道技术),减少废弃物。

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两大课题结合起来,以最低的资源,最少的污染获取最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③循环、有效利用资源与能源
循环使用建筑材料,废物再生利用,水循环使用,能源的多级多层次利用,使用高效率的设备和控制系统。

扩大代用、再生利用材料资料,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有用的经验转化为标准、规范条文,以利推广。

④保护利用环境,尊重历史、自然设计与地方相结合
利用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保留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湿地和自然水系,保持绿色空间,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使建筑空间布局充满活力。

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⑤保护生态系统调控城市气候
创建舒适健康、高效清洁、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生活追求。

这要求设计及规划采取合理的城市结构与绿地系统布局,考虑建筑通风与遮阳,控制污染,合理处理与建筑相关的垃圾及工业废弃物,广种乔木并用当地杂草绿化(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气候,铺地尽量用可渗透性地砖,以利于水和植物的生长。

2 基于地域特色的现代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的思考
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它总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地形条件及地形地貌的制约,这是造成住宅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设计师应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相融。

自然环境是生态型住宅建筑的背景与组成因素,因此在住宅的
选址方位上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状况,依势而建。

其实在建筑选址上,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风水理论便有了体系阐述,它强调建筑所处环境的好坏对人的生活与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具体思考如下:
①加强现代住宅建筑空间结构与材料的生态设计
对于生态住宅建筑的空间结构与材料运用方面应尽量运用下面几种生态设计方法:
一是生态住宅建筑空间中的少量化设计。

我们可以运用多种设计手法与技术条件对材料及其它组成部件最大限度的利用,以减少物质与能量消耗。

如在结构造型上以采用简约风格为主,从而减少复杂造型结构造成的材料物质消耗。

另外建筑所用材料的本土化也减少了材料长途运输所带来的能量消耗。

二是生态住宅中资源再利用化设计。

住宅建筑空间中的装饰与结构部件应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设计与运用实现其可拆卸、可替换、可重新组装,以此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三是生态住宅中流动空间的运用。

现代建筑技术与材料的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与改造打开建筑传统的封闭围合面,使室内外通透一体化,也可以通过这些面的开合设计使空间产生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

四是生态环保型与天然材料的运用。

生态环保型材料由于生产的洁净化和产品的生态化使其生产和使用过程都不对环境产生危
害,更新的旧材料也易于降解与转化并可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

讲到光,我们的设计师善于利用人工照明,以至于忽略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阳光的存在。

阳光是所有有机物的能量来源,同时心理健康和感觉也离不开阳光的作用。

在我国传统的乡土建筑中,太阳方位是人们布置居所的指导因素。

在西方公元前36 年varro 就认识到面向东南的山坡是建别墅的理想位置。

建筑玻璃框架部分面向东、南两面,可得到充足的日照,挡土墙、卧室上的庭院、室内地面与石质场地在冬季晴天能够直接接受阳光辐射,太阳能以热量形式存储在石材
质中,并辐射出来给房间加温,结构材料上合理的遮阳与通风设计也能够在夏季提供清凉的场所。

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悠久的园林与建筑环境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水作为一种特殊的设计媒介可以利用其固有的性质降温,具有增强环境象征意义和愉悦感官的功能,还可以创造诸如宁静、运动、声音、光亮等艺术效果。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人工设计,将高地的溪流水源引导经过住宅建筑的玻璃屋顶,薄薄的水层沿东面的泻水屋檐泻下形成水幕,通过流水渠迂入江水中,循环的水层减弱了较强的辐射热,光影班驳的折射光使空间内弥漫着自然的绿,流水声与鸟语花香共同在这里创造动态自然居住环境。

②生态型住宅建筑应表现出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内涵
对于住宅建筑来讲,人的本体存在状态和精神层面的获取与满
足状况较其它类型建筑和人的关系更加密切。

因此生态型住宅建筑还应表现出相应的精神生态内涵。

生态型住宅建筑的生态内涵基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型住宅建筑要表现出它的时代性。

在历史时序的标轴上,不同时期人的物质、精神生活状态存在差异,住宅建筑的物质形态也应与时序中其应处的点段同步,以满足居者实际的供需关系。

时代性体现着生态住宅建筑的精神与发展。

再次,现代住宅应体现其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人们长期生活所决定的历史文化的传统。

我们应在地区传统中寻根,发掘有关“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
合,使现代生态型住宅建筑地域化,地域住宅建筑现代化,使居者在精神上获得亲切感。

生态宅建筑在注重其现代特征的同时也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溶入,建筑空间的流通性、室内设计的灵活性与简约作风、家具的实用性与装饰性、书画印章等造型饰物的象征性等都体现了中国建筑空间设计的永恒特色。

3 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应从空间角度去关注人们的生活,生态宅建筑更应如此,要在现代住宅建筑的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环境与资源角度关注人类生活,它将住宅与环境资源及人类活动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它在注重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发挥环境和资源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邹永华,宋家峰.关于生态建筑的哲学思考[[j].建筑. 2002.12.:39-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