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生物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2 免疫调节
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精练-免疫调节(含答案解析)

专题二十免疫调节题组1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2016上海,17,2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
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区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①具有免疫持久性具有免疫短促性②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③涉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不涉及巨噬细胞的功能④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A.①B.②C.③D.④2.[2016海南,16,2分]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5,6分]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4.[2015北京理综,1,6分]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
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5.[2014大纲全国卷,3,6分]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6.[2017北京理综,31,16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
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24体液调节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4 体液调节1.(2018届辛集中学)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Ⅱ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B.Ⅰ、Ⅱ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C.Ⅲ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D.血糖调节存在反馈调节2.(2018届全国百校联盟)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垂体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B.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尿量也就增加3.(2019届兰州一中)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持续高烧39℃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机体中的浆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分泌特异性抗体C.机体失水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产生渴觉D.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导致血浆的pH明显下降4.(2018届济南市级联考)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温环境中,机体能通过减少排尿量来调节水盐平衡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甲状腺C.血糖浓度是影响机体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重要因素D.机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5.(2018届浙江名校协作体)高等动物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多方面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胃、肠中某些细胞能分泌激素B.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细胞增大和细胞增殖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达到腺垂体D.婴儿期因缺少甲状腺激素而出现发育迟缓,后期补充就能恢复6.(2018届银川一中)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
下列哪项调节过程的机制与此最为相似()A.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生态系统中,捕食者数量增加,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C.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D.临近排卵时,雌激素浓度升高,促进促性腺激素的分泌(2018届长沙一中)小明同学参加冬季运动会3000米赛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免疫调节专题考点及题型归纳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免疫调节专题考点及题型归纳【考点梳理】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 免疫系统的组成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通过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防卫功能即机体通过免疫反应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从而抵御病原体攻击的功能。
人体对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如下:要点诠释(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2)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监控并清除体内的衰老细胞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机体的免疫系统受破坏后,得癌症的几率也会升高。
考点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免疫 系统 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1. 体液免疫过程刺激2.抗原刺激要点诠释:1.抗原与抗体(1)抗原①特点:异物性(即抗原为“非己”成分,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大分子性(抗原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也可能为多糖、脂肪及一些小分子化合物等)特异性(即一种抗原只能跟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②性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③去向:体液免疫时,被相应的抗体消灭;细胞免疫时,被免疫细胞消灭(2)抗体①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②别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等(题目中有时会提到上述别称,可判断其为抗体)③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跟相应的抗原结合。
④功能特点:只对内环境中的抗原起作用(对于细胞中的抗原无法起作用),与相应抗原结合后,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被吞噬细胞吞噬。
2.免疫细胞小结:3.二次免疫(1)二次免疫的概念:二次免疫指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初次免疫形成的记忆B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并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的过程。
(2)二次免疫的特点:与初次免疫相比,反应更快,也更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机体尚未患病前便将病原体消灭。
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29-免疫调节(题型专练,含答案)

1.某种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相关免疫细胞所起作用,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并能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C.病毒侵入细胞后,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D.同种感冒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答案 B解析A项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暴露其特有的抗原,但无论在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中吞噬细胞都不能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B项当病毒在内环境中时通过体液免疫即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的病毒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止病毒随血液循环的扩散;C项病毒侵入细胞后发生细胞免疫,应该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D项涉及抗体,发挥作用的是体液免疫,但记忆细胞不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在这种情况下会大量增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2.下列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中遗传物质不相同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抗原答案A3.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的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C.B细胞和T细胞所含的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D.抗体的主要功能是将进入生物体的病菌吞噬掉答案 B解析吞噬细胞对所有抗原都具有吞噬作用,该过程不需要抗体的参与,A错误;“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体内T细胞数量很少,细胞免疫有缺陷,B正确;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两者所含的基因相同,C错误;抗体的主要功能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D错误。
4.在计划免疫中有的疫苗要多次接种,原因不可能是 ( )A.因为人的体质不同,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量C.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D.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答案 C解析在计划免疫中的疫苗要多次接种,多次接种的疫苗都是同种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量。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狂练21 免疫调节(B)

考点狂练21 免疫调节(B)1.[2018·河南平顶山联考]实验一: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实验二: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根据实验可推断甲、乙两物质分别是( ) A.抗体,抗原 B.淋巴因子,抗原C.抗体,淋巴因子 D.淋巴因子,抗体2.[2018·江苏扬州中学期末]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下图所示。
该曲线图表明(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3.[2018·河北武邑中学调考] 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下列推测最准确是( )A.细胞乙的来源只有甲细胞,由甲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作用时分裂分化形成B.细胞乙中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比细胞丙更发达C.抗原-抗体被细胞丙胞吞后,消化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D.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只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4.[2018·山西太原五中联考]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如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及时注射了免疫血清B.免疫血清中含有外毒素抗体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B细胞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5.随着人类对免疫系统认识的深入,免疫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不正确的是( )A.注射疫苗的目的是提高机体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功能B.疫苗的研究和开发可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D.利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可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6.[2018·河南实验中学期末]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甲为浆细胞,是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体液免疫产生甲细胞的过程中可能需要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参与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D.细胞乙为靶细胞,会被效应T细胞识别并清除7.[2018·河北邯郸联考]将小鼠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狂练21免疫调节(A)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考点狂练21 免疫调节(A)1.[2018·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2.[2018·江苏卷]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3.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4.[2018·陕西宝鸡联考]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④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A.②⑤⑥ 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5.[2018·吉林田家炳中学期中] 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方面不可能表现为( )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D.机体仍能产生效应B细胞6.[2018·河南濮阳联考]下列最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是与艾滋病患者( )A.拥抱 B.一起用餐C.共用注射针头 D.握手7.[2018·黑龙江大庆联考]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可产生相应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记忆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原体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D.抗体或淋巴因子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8.[2018·四川宜宾联考]下列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相应反应B.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相应反应C.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D.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9.[2018·河北冀州中学调考]下列有关免疫及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被破坏骨髓的小鼠的体液免疫丧失,细胞免疫存在B.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淋巴因子的受体C.T细胞能够识别B细胞呈递的抗原从而增殖分化D.抗原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细菌、病毒10.[2018·湖南沙市中学联考]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11.[2018·黑龙江哈尔滨三中联考]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去胸腺小鼠,小鼠将完全丧失免疫功能。
2019年高考生物苏版二轮练习练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第27讲免疫调节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苏版二轮练习练习: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第27讲免疫调节Word版含解析1.(2019·河北保定模拟)某人进行血液检查时发现T细胞含量明显偏低,那么以下说法中最可能错误的选项是()A、此人可能感染了HIVB、此人可能接受了器官移植正在服用抗排斥药物C、此人免疫的防卫功能低下,因此容易得癌症D、此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比正常人低解析:HIV主要攻击T细胞,感染HIV会导致T细胞含量明显偏低,A正确;抗排斥药物会抑制免疫细胞的生成,B正确;癌细胞的清除依赖于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C错误;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T 细胞含量降低会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比正常人低,D正确。
答案:C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是()A、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B、T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肠道病毒特异性结合,并清除病毒D、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并消灭抗原解析:作为抗原的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A正确;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而不是T 细胞分泌的,B错误;淋巴因子是T细胞产生的,C错误;记忆细胞不会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在再次接触抗原时能增殖分化为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D错误。
答案:A3.(2019·广东广州模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逆转录病毒,由于逆转录酶缺乏校正修复功能,因而HIV的变异频率非常高。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B、共用注射器和文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C、逆转录酶能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病毒蛋白质D、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存在较大差异解析: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A正确;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所以共用注射器和文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B正确;逆转录酶能催化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DNA,C错误;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有较大差异,D正确。
2019高考(押题)生物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24 体液调节

24 体液调节1.(2018届辛集中学)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Ⅱ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B.Ⅰ、Ⅱ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C.Ⅲ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D.血糖调节存在反馈调节2.(2018届全国百校联盟)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垂体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B.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尿量也就增加3.(2019届兰州一中)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持续高烧39℃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机体中的浆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分泌特异性抗体C.机体失水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产生渴觉D.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导致血浆的pH明显下降4.(2018届济南市级联考)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温环境中,机体能通过减少排尿量来调节水盐平衡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甲状腺C.血糖浓度是影响机体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重要因素D.机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5.(2018届浙江名校协作体)高等动物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多方面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胃、肠中某些细胞能分泌激素B.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细胞增大和细胞增殖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达到腺垂体D.婴儿期因缺少甲状腺激素而出现发育迟缓,后期补充就能恢复6.(2018届银川一中)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
下列哪项调节过程的机制与此最为相似()A.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生态系统中,捕食者数量增加,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C.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D.临近排卵时,雌激素浓度升高,促进促性腺激素的分泌(2018届长沙一中)小明同学参加冬季运动会3000米赛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免疫调节1.(2018届维吾尔自治区联考)人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红细胞和淋巴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造血干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B.造血干细胞在增殖过程中能形成23个四分体C.人体内成熟红细胞的自然死亡属于细胞调亡D.B淋巴细胞能通过分泌抗体发挥免疫作用2.(2018届承德市级联考)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在免疫细胞中产生的B.抗体、淋巴因子等可通过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作用C.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是过敏反应3.(2018届新疆省级联考)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泌溶菌酶与高尔基体有关B.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暴露的抗原C.淋巴细胞包括B细跑、T细胞和吞噬细跑D.吞噬细跑在第二、三道防线中均发挥作用4.(2018届张家口市级联考)人体免疫反应过程中,吞噬细胞不参与的过程是()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传递C.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D.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5.(2018届咸阳市级联考)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B.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C.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D.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B细胞数量下降有关6.(2018届西安市级联考)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有细胞①、细胞②、细胞③、细胞④和细胞⑤B.过程Ⅱ、Ⅲ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过程Ⅶ主要发生在靶细胞内C.细胞⑤分泌的物质具特异性识别作用,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细胞⑤的增殖分化7.(2018届三明市级联考)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免疫细胞,下图是它们间相互作用部分模式,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I具有促进细胞D增殖分化的作用B.细胞A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C.物质I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8.(2018届凌源二中)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有3种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菌B.物质Ⅰ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细胞D的周期缩短D.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9.(2018届凯里一中)下图是过敏反应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过敏反应是由于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抗体分布异常引起的B.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失调病,引发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不是抗原C.由图可知,过敏原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D.室内尘土、花粉、羽毛和棉絮都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10.(2018全国卷II)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11.(2018届沙市中学)近期,流感肆虐。
医管局提醒,预防感冒,从保持喉咙粘膜湿润——喝水开始。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结构简单,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B.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效应T细胞与之结合,并将其消灭C.皮肤、粘膜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大量喝水后,内环境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12.(2018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下列关于HIV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HIV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和脱氧核糖B.HIV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C.感染HIV 后,人体内的T细胞会一直下降D.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人体可将侵入机体的部分HIV清除13.(2018届达州市级联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核酸为单链RNA)能与人体T细胞细胞膜表面独有的CCR5蛋白结合而攻击T细胞。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HIV能在被CCR5蛋白修饰的人成熟红细胞内大量增殖B.肌细胞不被HIV攻击是因为无控制CCR5合成的基因C.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判断HIV是否感染T淋巴细胞D.由于核酸结构的差异,HIV比T2噬菌体更易发生突变14.(2018届黄冈中学)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染。
研究表明肝炎患者的肝癌发病率比自然人群高,HBV与原发性肝癌密切相关。
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HBV携带者一般是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的B.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可与病毒类的所有抗原结合C.抗HBV的抗体也能和侵入肝细胞内的病毒特异性结合,阻止其增殖D.第一次接触HBV时,由于体内没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因此只能发生非特异性免疫15.(2018届百色市级联考)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和B细胞在免疫过程中均能产生抗体B.某抗原初次侵入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C.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16.(2018届陕西省级联考)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髄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中的传出神经元。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后,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B.浆细胞在受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直接刺激后,可产生能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某些非条件反射可能消失,但通常不会出现感觉障碍D.脊髄灰质炎病毒属于寄生生物,呼吸类型为无氧呼吸17.(2018届南宁市级联考)研究发现,经溶血磷脂酸(LPA)触发,细胞可以转变成液体状而移动。
若阻断LPA 信号则可以阻止癌细胞的扩散。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易扩散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减少有关B.LPA信号发挥作用后会改变细胞膜的流动程度C.细胞癌变的本质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D.LPA信号发挥作用时,相应的靶细胞能产生抗体18.(2018届凯里一中)X—linked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疾病患者缺失体液,没有T细胞,浆细胞数量不足,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
对此类疾病描述不当的是()A.此类疾病的出现是由基因缺陷所引起的,属于人类遗传病B.患者的B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C.患者体液中含有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神经递质D.患者的B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小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大部分形成记忆细胞19.(2019届新余四中)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若将对照组中未经处理胸腺淋巴细胞用抗体处理将得到与实验组一样的结果C.M细胞最可能是吞噬细胞,它具有识别、摄取、处理、传递抗原的作用D.癌细胞被杀伤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20.(2018届桂林市级联考)当细菌入侵人体内发生感染时,细胞①就会吞噬入侵的细菌,在细胞①内形成抗原—a复合体,并转移至细胞膜上,再呈递给细胞②,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缺少图中的细胞②,会使人体丧失所有细胞免疫功能C.图中b表示溶酶体,其能产生抗体且与细菌结合D.图中a内含有的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粗面内质网答案与解析1.【答案】C【解析】造血干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增殖和分化,但不能无限增殖,A错误;造血干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在增殖过程中不会形成四分体,B错误;人体内成熟红细胞的自然死亡属于细胞调亡,C正确;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能通过分泌抗体发挥免疫作用,D错误。
2.【答案】C【解析】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A错误;淋巴因子不与抗原结合,B错误;吞噬细胞可参与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特异性免疫中抗原的处理等过程,C正确;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是二次免疫反应,不是过敏反应,D错误。
3.【答案】C【解析】高尔基体与人体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如分泌溶菌酶,A正确;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暴露的抗原,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其中淋巴细胞包括B细跑、T细胞,C错误;吞噬细跑在第二、三道防线中均发挥作用,D正确。
4.【答案】C【解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吞噬细胞参与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A正确;第三道防线产生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D正确;在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过程中,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而不是吞噬细胞,C错误。
5.【答案】B【解析】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而B细胞成熟于骨髓, A错误;胃黏膜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正确;浆细胞对抗原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C错误;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T细胞,使人的免疫能力下降,D错误。
6.【答案】C【解析】具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有吞噬细胞(细胞①)、T细胞(细胞②)、B细胞(细胞③)、记忆B细胞(细胞④),浆细胞(细胞⑤)不具有识别作用,A错误;过程Ⅱ、Ⅲ都是识别和呈递抗原,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
抗体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血清中,也有少部分抗体分布于组织液及淋巴中,因此过程Ⅶ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浆细胞(细胞⑤)分泌的物质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因而具特异性识别作用,C正确;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B细胞(细胞④)会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后被吞噬细胞等清除,D错误。
7.【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图中细胞B是T细胞,其分泌的物质Ⅰ是淋巴因子,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浆细胞,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而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A错误;细胞A是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病菌)的能力,B错误;图中物质Ⅰ是淋巴因子,物质Ⅱ是抗体,两者都是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细胞C是B细胞,只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D错误。
8.【答案】B【解析】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其中T细胞和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菌,即图中有2种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菌,A错误;物质Ⅰ为淋巴因子,物质Ⅱ为抗体,二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而导致其周期缩短,但细胞D所示的浆细胞没有分裂能力,C错误;细胞B所示的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细胞C所示的B细胞只在体液免疫中都发挥作用,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