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音视频传输

合集下载

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

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

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1. 引言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是一种常用的数字音视频接口标准,广泛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等设备中。

然而,传统的HDMI连接方式需要使用有线连接,限制了设备的移动性和灵活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发出了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无线传输高清音视频信号。

本文将介绍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的原理、技术和应用。

2. 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的原理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HDMI信号从发送端无线传输到接收端。

其原理如下:1.发送端将HDMI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发送出去。

2.接收端接收无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HDMI信号。

3.HDMI信号在接收端输出到显示设备上。

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通常采用2.4GHz或5.8GHz频率进行无线传输,可以实现较远距离的传输,并保持信号的稳定性和质量。

3. 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的技术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3.1 压缩技术为了减小无线传输带宽的需求,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通常采用压缩技术对HDMI信号进行压缩。

常用的压缩技术包括H.264、H.265等,可以在保持较高的画质的同时减小传输带宽。

3.2 错误校验和纠错技术无线传输中容易受到干扰和信号衰减的影响,因此,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采用了错误校验和纠错技术来保证传输信号的可靠性。

常用的纠错码包括海明码、卷积码等。

3.3 延迟控制技术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需要保证传输的实时性,因此需要控制传输延迟。

为了降低延迟,可以采用压缩算法优化和硬件加速等技术手段。

3.4 加密技术为了保护传输的HDMI信号不被非法获取和盗用,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通常采用加密技术对传输信号进行加密。

常用的加密算法包括AES、RSA等。

4. 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家庭影院:通过HDMI无线传输解决方案,可以将电视信号无线传输到墙上的投影仪,实现更大屏幕的观影体验。

airplay协议

airplay协议

airplay协议AirPlay协议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用于实现音频、视频和图片的无线传输技术。

通过AirPlay协议,用户可以将媒体内容从一个设备(如iPhone、iPad或Mac电脑)传输到另一个设备(如Apple TV、扬声器或电视),并实现无线投屏和音频共享功能。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AirPlay协议的原理和应用。

AirPlay协议的原理大致可以分为两步:媒体同步和内容传输。

首先,发送设备将媒体数据进行编码和同步,并在网络上发送同步数据。

同时,接收设备接收同步数据并进行解码和同步。

其次,发送设备将编码过的媒体数据发送给接收设备进行解码和播放。

AirPlay协议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具有高质量的音频、视频传输能力,支持传输多种格式的音频和视频文件,包括AAC、ALAC、H.264等。

其次,AirPlay协议支持整个Apple设备生态系统的互联互通,用户可以使用iPhone、iPad、Mac等设备互相投屏,享受更加便利和一体化的使用体验。

再次,AirPlay协议支持多设备同时连接,用户可以通过Apple TV实现多屏互动,如同时在电视上播放视频,iPad上显示播放控制界面等。

最后,AirPlay协议的传输稳定性和延迟较低,使得音视频同步效果较好,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加流畅和高质量的音视频体验。

AirPlay协议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娱乐和商业领域。

在娱乐方面,用户可以将手机上的音乐、视频、图片投射到Apple TV或无线音箱上进行播放,实现家庭影院的效果。

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AirPlay协议将手机或平板的游戏画面传输到电视上进行游戏,享受更加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在商业领域,AirPlay协议也被广泛应用于会议和展示场合。

用户可以通过AirPlay将PPT或其他文档投射到大屏幕上,实现更加直观和高效的会议演示效果。

除了以上的基本功能,AirPlay协议还有一些进阶应用。

例如,用户可以使用AirPlay 2来实现多房间音频同步播放。

无线传屏方案

无线传屏方案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无线传屏技术已成为提高会议效率、促进教育培训、丰富企业演示的重要手段。本方案旨在为需求方量身定制一套合规的无线传屏解决方案,旨在满足其在会议、教育培训、企业演示等多场景的应用需求。
二、需求分析
1.功能需求
(1)无线传输:实现音视频信号的无线传输,降低布线复杂度;
(4)互动模块:支持文字、语音、图片等多种互动方式;
(5)安全管理模块:实现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传输等功能;
(6)系统管理模块:负责系统配置、设备管理、用户管理等。
四、实施策略
1.项目筹备
(1)明确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
(2)组建项目团队,明确人员职责;
(3)开展需求调研,梳理需求清单;
(4)进行技术评估,确定技术选型。
(3)可扩展性:适应未来业务发展,便于升级扩展;
(4)可靠性:系统稳定,降低故障率;
(5)经济性: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三、方案设计
1.技术选型
(1)无线传输技术:选用Wi-Fi、蓝牙等主流无线传输技术;
(2)音视频编解码:采用H.264、AAC等成熟编解码技术;
(3)设备接入技术:支持AirPlay、Miracast、DLNA等主流无线投屏技术;
2.系统开发
(1)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
(2)编写详细设计文档,明确功能模块;
(3)采用敏捷开发,分阶段迭代;
(4)进行系统测试,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3.部署实施
(1)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搭建系统环境;
(2)进行系统部署,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3)对用户进行培训,确保用户熟练掌握系统操作;
(4)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无线传输技术的基本使用步骤(七)

无线传输技术的基本使用步骤(七)

无线传输技术的基本使用步骤无线传输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它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无线传输技术可以使设备之间实现无线互联和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下面将从基础的使用步骤开始,逐步介绍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和操作。

1. 确保设备连接正常首先,确保你所要使用的设备已经正确连接到了电源,并且设备之间已经建立起了无线连接。

通常情况下,设备会配备一个无线网卡或者无线模块,使用者需将其连接到电源并打开。

2. 连接无线网络下一步,你需要连接到一个无线网络。

在电脑或者手机等设备上,打开无线网络设置界面,扫描附近的无线网络。

选择你要连接的无线网络,并输入正确的密码,点击连接即可。

3. 配对设备如果你要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传输,比如手机与蓝牙音箱进行音乐播放,你需要将两者进行蓝牙配对。

首先,确保蓝牙功能已经打开,然后在设备中搜索附近的蓝牙设备。

当你找到要连接的蓝牙设备时,点击配对按钮,通常需要输入配对码(密码)来确认配对。

4. 文件传输在实际应用中,无线传输技术经常用于文件传输。

例如,你想将手机中的照片传输到电脑,或是将音乐文件发送给朋友。

首先,在设备上打开文件管理器或是相关应用程序,选择要发送的文件。

然后,选择通过无线传输进行发送,选择要接收文件的设备,点击发送即可。

通常,接收方设备需要确认接收并保存相关文件。

5. 视频和音频传输无线传输技术还可以用于音视频的传输和共享。

例如,你想通过手机将照片或视频分享到智能电视上观看。

打开手机上的推送投屏功能,并选择电视作为接收设备,即可将手机上的媒体内容无线传输到电视上。

类似地,你还可以通过蓝牙将手机的音乐发送到蓝牙音箱进行播放。

6. 远程控制无线传输技术还可以用于远程控制设备。

例如,你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智能家居设备,比如打开灯光、调节温度和控制家电。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首先需要下载并安装相应的智能家居控制应用程序。

然后,通过无线传输技术连接手机和智能家居设备,在应用程序中设置相应的控制参数即可。

无线传输技术介绍及基本原理解析(一)

无线传输技术介绍及基本原理解析(一)

无线传输技术介绍及基本原理解析概览无线传输技术是指利用空气介质传输信息的技术。

它可以将数据、音频、视频等信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交流。

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无线传输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无线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解析,并介绍一些主流的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无线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

当我们使用无线设备发送信息时,设备会将信息转化成电磁波信号,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出去。

接收设备会接收到电磁波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原始的信息。

常见的无线传输技术1. WiFi技术WiFi技术是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一种,可以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WiFi技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的传输。

无线路由器作为无线网络的中心设备,会发射无线信号,用户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接收这些信号进行无线上网。

WiFi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适用于家庭、办公场所等小范围的无线网络。

2. 蓝牙技术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最初被用于耳机、键盘、鼠标等外部设备的连接。

蓝牙技术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一般在10米左右,但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快速连接和数据传输。

目前,蓝牙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等领域,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3. 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中的无线传输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包括2G、3G、4G和5G等不同的标准。

这些技术通过基站将信号传输到移动设备上,实现语音通话、短信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随着5G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将迎来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4. NFC技术NFC技术是一种近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

NFC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近场通信,一般距离不超过10厘米。

NFC技术在移动支付、公交刷卡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通过将两个装有NFC芯片的设备靠近,可以实现快速的数据传输和身份验证。

基于DirectShow的无线音视频采集与传输系统的研究

基于DirectShow的无线音视频采集与传输系统的研究
通 信 技 术
勰字 术 f 技 数

基于 D r S o i c h w的无线音视频采集与传输系统 et 的研究
郑 晓 曦 刘 维
( 邑大学计算机 学院 广东江门 592) 五 200
摘 要 : 中 , 对 基 f3 G线 网络 的视 频 会议 系统 的应 用 , 用Dieth w 架构 , 计音 视频 数 据 的采 集 、 文 针 -G: 采 rcS o 设 编码 、 网络 传输 、 解码 及 回放 的解 决方 案 , 并根 据RT / CP i P RT D, K原理 , 实现 音视 频 的 同步 实时传 输 。 此基 础 上 实现 了无 线音 视频 采 集与 传输 系统 。 在
D rcS o iet h w是Mirsf 了能够简单 、 效地 进行流媒体处 coot 为 有 理 而 推 出 的一 个基 于Wid ws 台 的流 媒 体 处理 开发 包 。 no 平 它对 流 媒 体 的捕 捉 、 回放提供 了强 大的 支持 , 使用 它还 可 以在 基于w DM ( n o e i d1 Wid wsD vc Mo a) e 驱动的各种采集卡上进行数据捕 捉。 基 于它 的优 点我们采用D rcS o ieth w进行视 频采集。 Di cS o r th w主要 由过 滤器 图表 ( ie rp ) e F trG a h 构成 , l 过滤器 图 表 中包含 了各种F l r这些F trg ie , t l ie ̄够按 一定顺序连接在一起 , 构 成一 条流水线 , 最后交 由Fl rGrp n g r i e a h Ma a e统一控制 。 t 过滤器 根据 功能不同分 为三类_:1 l() I 源过滤器(o reFle) S uc i r, t 它 引入 数据到过滤器 图表 中, 数据 来源可 以是文件 、 网络、 照相机 等。 获取 的数据传输至 下一 级过滤器 。2变 换过滤器( a so m () Trn f r F le s, itr )主要 负责数据 的格 式转换 。3 渲染过滤器 ( n e i g () Re d rn Fl r, ie)渲染 过滤器在过滤器 图表里处 于最 后一级 , t 实 现 . D rcS o i th w采用wD e M驱动模型进行 视频捕捉 。 M是 纯3 WD 2 位模型 , 对于不同的设备具有统一 的结构 , 最重 要的是D rc h w i t o eS 与WDM的紧密结合 , 系统 核心提 供了基于WD 在 M的驱动程序 的 过 滤 器 和 接 口 ,大 大 提 高 了 视 频 捕 获 的速 度 和 质 量 。 由 DrcS o i t h w对视频捕获、 e 回放提供 了强大 的支持 , 大大增强 了系统 对不同硬件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因此, i cS o 发环境中 , 在D r th w开 e 通

音视频解决方案

音视频解决方案

音视频解决方案一、引言音视频解决方案是指为满足用户对音视频传输、存储、处理和播放的需求而提供的一套综合解决方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音视频解决方案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教育、娱乐、通信、医疗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音视频解决方案的基本原理、技术要点和应用场景。

二、基本原理1. 音视频传输音视频传输是指将音频和视频信号从源设备传输到目标设备的过程。

常见的音视频传输方式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有线传输使用电缆或者光纤等物理介质进行信号传输,具有稳定性和高带宽的优势;无线传输则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号传输,具有灵便性和便携性的优势。

2. 音视频存储音视频存储是指将音频和视频信号保存在存储介质中,以便后续的检索和播放。

常见的音视频存储介质包括硬盘、固态硬盘和云存储等。

硬盘和固态硬盘具有大容量和高速读写的特点,适合于大规模的音视频存储;云存储则通过将音视频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实现了数据的远程存储和共享。

3. 音视频处理音视频处理是指对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编辑、转码、剪辑和特效处理等操作,以满足用户对音视频内容的需求。

常见的音视频处理软件包括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和DaVinci Resolve等。

音视频处理可以提高音视频的质量和欣赏性,增加用户的体验。

4. 音视频播放音视频播放是指将存储在介质中的音频和视频信号解码并输出到显示设备和音响设备的过程。

常见的音视频播放设备包括电视、电脑、手机和音响等。

音视频播放软件能够解码不同格式的音视频文件,并提供播放控制和音视频参数调节的功能。

三、技术要点1. 编码技术音视频编码技术是指将音频和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编码的过程。

常见的音视频编码格式包括MP3、AAC、H.264和H.265等。

编码技术可以压缩音视频数据,减小存储和传输的带宽需求,提高音视频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2. 网络传输技术音视频传输需要借助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因此网络传输技术对音视频解决方案的稳定性和延迟有着重要影响。

联想高清影音无线传输套装 WDA HS201 使用说明书V1.0

联想高清影音无线传输套装 WDA HS201 使用说明书V1.0

联想高清影音无线传输套装WDA HS201使用说明书 V1.0目录声明 (3)第一章产品说明 (4)产品描述 (4)产品规格参数 (5)使用环境要求 (6)安装与使用说明 (6)第二章软件说明 (7)USB控制设备安装 (7)软件使用 (10)第三章常见问题解答 (14)第四章附表 (16)声明欢迎使用联想高清影音无线传输套装WDA HS201。

在第一次安装和使用本产品之前,请您务必仔细阅读随机配送的所有资料,这会有助于您更好地使用本产品。

如果您未按本使用说明书的说明及要求操作本产品,或因错误理解等原因误操作本产品,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将不对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已经对本使用说明书进行了严格仔细的校勘和核对,但我们不能保证本使用说明书完全没有任何错误和疏漏。

本使用说明书中的图片仅供参考,如果有个别图片与产品的实际显示不符,请以产品实际显示为准。

为更好地提供服务,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保留对本使用说明书中描述的产品和软件程序以及本使用说明书的内容随时进行改进和/或修改的权利,恕不另行通知。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对于因软件、硬件的误操作、产品维修或者其他情况引起的数据资料丢失和损失不负任何责任,也不对由此造成的其他间接损失负责,请随时备份您的数据资料。

© 2012年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本使用说明书内容受著作权法律法规保护,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您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抄录本使用说明书,或将本使用说明书以任何形式在任何有线或无线网络中进行传输,或将本使用说明书翻译成任何文字。

“Lenovo”、“Lenovo联想”、“联想”是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或商标。

本使用说明书内所提及的其他产品、品牌或商号名称,可能是联想或其他公司的注册商标或商标。

如果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本产品的实际情况与本使用说明书有不一致之处,或您想得到最新的信息,或您有任何问题或想法,请垂询或登陆:联想数码服务咨询热线:400-810-1234(中国大陆地区)联想网站:第一章产品说明产品描述联想高清影音无线传输套装为您带来高清音视频无线传输体验,可以将电脑的高清音视频信号无线传输至液晶电视、投影机等显示设备进行播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无线音视频通信系统简介北京菲斯罗克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目次目次 (I)1概述 (1)2系统组成 (1)2.1机载设备 (1)2.2车载设备 (2)2.3单兵背负设备 (2)2.4无线中继设备 (2)2.5地面中心站设备 (2)3系统功能 (3)3.1主要功能 (3)3.2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3)3.2.1技术参数 (3)3.2.2性能指标 (4)3.2.3环境指标 (4)3.2.4接口指标 (4)3.2.5物理指标 (4)3.3技术特点 (4)3.4使用特点: (5)4系统配置 (5)4.1标准配置 (5)4.2用户选配 (5)5无线通信工作原理 (6)5.1无线局域网介绍 (6)5.2无线局域网的标准 (6)5.3无线扩频通信技术 (7)5.4扩频通信的基本形式 (7)5.5微波扩频无线网特点及运行环境 (7)5.6链路计算 (7)5.6.1由空间传输损耗定义 (7)5.6.2系统参数 (8)5.6.3自由空间传输损耗计算 (8)5.6.4系统增益:Gs (9)5.6.5衰落储备 (9)6系统使用方案 (10)6.1系统应用 (10)6.1.1应用于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通信 (10)6.1.2应用于侦防、公安、交警人员 (11)6.1.3应用于军事领域-作战、训练和演习 (11)6.1.4应用与军事领域-边海防巡逻 (11)6.1.5应用于消防 (11)6.1.6应用于深林防火 (11)6.1.7新闻工作人员 (11)6.1.8辑毒 (12)6.1.9油管搜查人员 (12)6.1.10部队侦察(尤其是单兵侦察) (12)6.2系统典型布设方案 (12)1概述军警用数字音视频无线传输系统是基于最新无线通信技术体系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政府应急指挥通信、侦防、安防、交警、消防、边海防、军事演习作战指挥、战场监控等方面。

可担负应急机构现场多媒体信息实时、动态收集处理传递的重要任务,是重特大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移动通讯中心和应急通信枢纽,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中。

该系统具有机动灵活、快速反应的特点,真正实现了高速移动中图像、语音、数据的实时、同步、双向通信传输。

2系统组成数字音视频无线传输系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可分为●机载设备●车载设备●单兵背负设备●无线中继设备●地面中心站设备。

通常一套数字音视频无线传输系统可由N个(至少1个)机载设备或N个(至少1个)车载设备或N个(至少1个)单兵背负设备与一套地面中心站组成,也可是一套地面中心站组成与多个以上各类设备混合组成,视通信距离可配置1个或多个无线中继设备。

2.1机载设备机载设备包括机载无线传输设备(收发信机、全向高增益机载天线等)、音视频采集设备、GPS定位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等组成,所有设备可集成在一个具有电磁屏蔽能力的设备箱内。

●专为航空机载应用系统开发的设备,符合飞机上使用要求。

●在传送图象、语音和数据的同时,向地面中心提供包括航速、经纬度的GPS信息。

●对机载电子设备无任何影响。

●最远距离可以达到100Km。

2.2车载设备车载设备包括车载无线传输设备(收发信机、全向高增益车载天线、天线杆等)、音视频采集设备、GPS定位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等组成,所有设备可集成在一个具有电磁屏蔽能力的标准19英寸上架设备箱内。

●专为车载应用系统开发的设备,符合电子工程车内设备使用要求。

●在传送图象、语音和数据的同时,向地面中心提供包括车的地理位置经纬度的GPS信息。

●对车载电子设备无任何影响。

●最远距离可以达到40Km。

2.3单兵背负设备单兵背负设备由无线传输设备(收发信机、便携天线、全向高增益天线、天线杆等)、音视频采集设备、GPS设备、充电电池等设备组成,单兵设备为一体化集成设计,所有设备集成在一个具有电磁屏蔽能力的设备箱内。

并可视需要配置PDA设备或野战笔记本电脑。

●提供电池供电和可接入市电或油机多种方式供电。

●在传送图象、语音和数据的同时,向地面中心随时提供单兵的地理位置经纬度的GPS信息。

●最远距离可以达到40Km。

●提供电池在线更换工作方式。

设备配有两块电池,实现电池热备份。

2.4无线中继设备无线中继设备由无线传输设备、充电电池等设备组成,为增加通信距离选配的设计,所有设备集成在一个具有电磁屏蔽能力的设备箱内。

●提供电池供电和可接入市电或油机多种方式供电。

●增加一个中继通信距离可以增加30-40Km。

2.5地面中心站设备地面中心站设备由无线传输设备、地面监视与信息处理等设备组成。

地面中心站设备可以配置在指挥中心或车载系统上,根据用户的需求可简单或复杂。

简单的可除无线传输设备外仅配置一台视频服务器(相应的视频服务软件)进行视频信号的接收、显示与存储管理;复杂的可配置多套无线传输设备、高档视频服务器、磁盘阵列、路由器、交换机(网络、电话)、电视显示墙、信息处理机(配套的信息处理软件)。

●监控与处理1或多路视音频信号。

●在电子地图上同时显示多个终端的地理位置和属性。

●为指挥官同时提供多个身临其境的指挥现场。

●综合处理接收的多个终端的信息并上报与分发。

3系统功能3.1主要功能a)全系统实现无线局域网之间大容量数据传输及IP电话通信;b)接收、传输标准视频信号,并实时进行视频图像的处理、存储和回放;c)可实时传输数据类型包括:视频图像、数据报文、话音、GPS信息;d)视频图像单向传输,数据报文、语音、GPS信息双向传输;e)可实现同时1点对多点或多点之间的信息传输;f)具备自动故障诊断的能力;g)在中心实时显示各终端的行进路线和各终端获取的视频图像;h)中心与各终端间,或各终端间均可进行语音通信。

3.2主要战术技术指标3.2.1技术参数●工作频段:2.4GHz、350MHZ等国家规定频段(应用频段视具体情况定)●输出功率:≥36dBm(4W)●信道带宽:5MHz●抗干扰措施:采用扩频技术●天线增益:15dB●接收机噪声系数:3.5dB●射频带宽:2412~2477MHz等●电磁兼容性:符合GJB151A—97《专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的有关规定,及GJB152A—97《专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要求》的有关规定。

3.2.2性能指标●数据带宽:2Mbps11Mbps16Mbps24Mbps36Mbps54Mbps●接收机灵敏度:-88dBm-84dBm-82dBm-81dBm-80dBm-78dBm●移动速度:≤300Km/h●传输延时:≤10ms●同时传输视频图像不小于4路,同时传输数据报文、话音、GPS信息少于20路。

3.2.3环境指标●工作温度:-35℃~70℃;●存储温度:-40℃~+75℃;●相对湿度:(95 3)%(温度+25℃);●振动和冲击:满足国军标有关要求●海拔高度:≤4500m。

3.2.4接口指标●图象接口:BNC-75-KY●语音接口:航空插座(4芯)●数据接口:航空插座(4芯)●电源接口AC220V/DC12V●天线接口N-50-KY3.2.5物理指标●机载、车载机箱:标准19英寸上架,3U.●单兵背负设备机箱:325(宽)×475深)×109(高)(单位:毫米)●重量:≤12Kg●设备颜色:主机颜色无光军绿色或根据用户要求喷漆。

●可根据用户要求做到防尘、防水、防震。

3.3技术特点本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解码技术、差错控制技术,并结合数字图像压缩等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能够在高速移动环境下实现视频、语音、数据等宽带多业务的实时、同步、双向传输,具有覆盖范围广、灵敏度高、移动性好、抗干扰和抗衰落能力强、传输数据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突出等显著优点,由于采用了先进的二次谐波、多径接收等一系列技术,通过本设备可以将高速数据信号进行弱视距传输,有效解决地型及建筑物弱遮挡等问题,是目前最强大有效的无线动中通产品。

●DVWS-2400,符合TCP/IP标准,不仅支持并发多路IP音视频传输,更可支持各种网络应用软件运行。

●采用High index binary(2-Level)Frequency Shift Keying(BFSK)optimized for interence rejection&Time Division Duplexing/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等先进无线技术,具有绕射能力强、覆盖范围广、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衰减能力强、移动便携性能佳、协议透明、保密性好等特点。

●组网方式灵活,可在移动中自由组网,且网络具有自愈能力。

●通讯接口统一,方便车载及用户外加设备。

●实现了语音、数据、视频等传输功能的分离。

●通过扩展可以同电台等互连互补传输,可以同卫星通讯及CDMA/GSM网结合。

●可提供强大的配套软件(GPS/电子沙盘/报文处理等),以及传统军用模拟有线通讯设备的有线模拟信号无线数字转换,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

3.4使用特点:本系统具备模块化、系列化、现场展开方便、快捷、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功能强大等使用特点,并具备:●无线局域网节省建网时间和运行费用,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中心与各终端间,或各终端间均可进行语音通信,提高指挥效率;●多种供电方式统一结合(220V AC/12V DC/锂电池);●电池可在线更换,延长工作时间,并有需更换提示;●可配备野战背包(含泅渡具)。

4系统配置4.1标准配置●中心站、远端站无线传输主设备(单兵背负设备配一块电池)●全向收发天线、馈线●故障诊断检测软件和设备●其它安装附件4.2用户选配●DV、摄像头、云台等远端视频采集设备●监视器、视频矩阵切换器等中心站视频显示设备●耳麦、调音台等音频设备●PC机、交换机等数据终端●GPS定位模块●IP电话模块●便携天线杆●定向天线●信息处理软件5无线通信工作原理5.1无线局域网介绍最简单地说,无线局域网(WLAN)可以提供传统LAN技术(如以太网和令牌网)的所有功能和应用,但不会受到线缆的限制。

WLAN可使我们重新定义对LAN的看法:a)连通性不再仅仅意味着连接b)局域的概念不再以英尺或米来度量,而是以英里或公里来度量c)系统的基础结构不再需要埋在地下或藏在墙里,它可以是移动性的,也可以随组织的成长发生变化d)使用的传输手段与有线LAN不一样。

WLAN不使用双绞线或光纤,它使用的是射频(RF)或红外线(IR)。

今天的大多数无线LAN都在使用2.4GHz或5.8GHz的扩频微波频段,RF因其作用距离长、带宽大及覆盖范围更广而更加受到欢迎。

无线网络的自由性和灵活性既可用于建筑物内部也可用于任意两个或数个建筑物之间。

5.2无线局域网的标准a)IEEE802.11: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于1997年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速率最高达到2Mbit/s;b)IEEE于1999年制定的两个(IEEE802.11a和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标准;c)IEEE802.11b标准支持5.5Mbit/s和11Mbit/s两种物理层;d)速率,支持11Mbit/s、5.5Mbit/s、2Mbit/s、1Mbit/s与IEEE802.11兼容;e)IEEE802.11a标准支持54Mbit/s物理层速率,可提供25Mbit/s的无线ATM接入和10Mbit/s的以太网接入;f)IEEE802.11b使用的是开放的2.4GHz频段,即可作为对有线网络的补充,也可独立组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