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合集下载

_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风成地貌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风成地貌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作业7 风成地貌一、选择题[2022·福建莆田高一期末]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

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

读图,完成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2.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A.东西向 B.南北向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2022·湖南常德市开学考试]图1示意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 mm,冬季盛行偏北风。

图2为该河段周边某沙丘景观图。

据此完成3~4题。

图1图23.PQ河段为峡谷,QR河段为宽谷,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PQ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②QR河段以搬运作用为主③PQ河段岩石硬度大④QR 河段岩石硬度大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4.图中甲地形成了大面积沙丘地貌,其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是( )A.PQ河段的上游 B.河流以南的山地C.夏季风携带而来 D.冬季裸露的沙洲[2022·山东省临沂高一阶段练习]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叫作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下图反映了风力搬运的两种主要形式。

读图,完成5~6题。

注: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形式也不同,以悬浮、滚动及跳动两种主要形式进行。

悬浮形式以尘粒和粉尘粒为主,滚动和跳动形式以砂、砾为主。

5.下列关于风力搬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风力搬运能力与风力大小呈正相关B.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强C.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D.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6.下列关于风力搬运形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种形式中,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B.两种形式中,滚动和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C.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D.风力减小,滚动可能停止[2022·甘肃民勤县高一阶段练习]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
一般认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
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 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福建泰宁、武夷山、 连城、永安;甘肃张掖(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湖南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东北部万佛山、邵阳新宁县崀山(位于 湖南省西南部,青、壮、晚年期丹霞地貌均有发育);云南丽江 老君山;贵州赤水(约有1300平方千米);江西龙虎山、鹰潭、 弋阳、上饶、瑞金、宁都;青海坎布拉;广东仁化丹霞山、坪石 镇金鸡岭、南雄县苍石寨、平远县南台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 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四川江油的窦圌山、 成都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重庆綦江的老瀛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 以及河北承德等地,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 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 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 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可
喀斯特地貌岩石
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 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 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 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 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 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 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 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 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 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 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 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
岩溶解度要小。
喀斯特地貌
石 林 风 光
石象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 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

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1 地貌的演化

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1 地貌的演化

2021地理微专题训练1 地貌的演化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A.abcd B.badc C.cdab D.dacb2.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堆积作用强烈B.侵蚀作用强烈C.山洪暴发频繁D.河流改道频繁【答案】1.B 2.C【思路点拨】第1题,读图可知,b图中是在冲积扇上形成了冲沟,冲沟发育过程中,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沟谷水流得到地下水不断补给,则由暂时性的流水转变为经常性的流水,冲沟就演变为河谷,a 图表示受流水下蚀作用后形成的河谷,河流形成初期,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故b图形成最早,随后才形成a图;到河流发育中期,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两岸侵蚀作用加强,即侧蚀增强,河流变弯、河谷拓宽,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形成d图河流地貌;最后,河流发育成熟期,长期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U”型,如图c,故c图河流地貌最后形成。

故选B。

第2题,读图可知,P处位于河床两侧地势较高处,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说明此时水位较高,流速较大,流水搬运物质的粒径粗大,故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山洪暴发频繁,洪水期搬运的物质随流速降低,导致粒径粗大的砾石在P处沉积。

故选C。

【点睛】河流发育初期,河道呈“V”型,河流侵蚀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流发育中后期阶段,河流向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宽,河道更加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槽型河谷。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也是岸坡演化过程,山地滑坡崩塌则是岸坡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

下图示意迁移性河谷的演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迁移性河谷的演化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丙乙甲丁B.乙丁丙甲C.甲乙丙丁D.丁甲乙丙4.在该类河谷演化过程中A.内力作用占主导B.河谷海拔升高C.河流堆积作用导致岸坡发生变化D.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答案】3.A 4.D【思路点拨】第3题,完好的河谷应是河床底部相对平滑对称的丙图结构,山地滑坡崩塌侵入河床,导致受侵蚀河床一侧发生地貌演替,在流水进一步差异侵蚀及下滑的崩塌物影响下,河谷宽度变化且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最终形成如丁所示的地貌,选A。

2023-2024学年北京密云区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北京密云区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密云高一(上)期末地理2024.1本试卷共10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23年11月27日-28日期间有四次太阳日冕物质抛射,引起比较强的地磁暴,北京可见极光现象。

完成下面小题。

1. 北京地区能看到极光()A. 源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过强B. 因色球层黑子增多所引起C. 表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较强D. 因光球层耀斑活跃而产生2. 此次强地磁暴发生时()①造成太阳大气层结构改变②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③手表上指南针的指向异常④全球洪涝灾害频繁发生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59°,东经102.08°)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图中(a)、(b)分别是某手机用户收到的预警信息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图(b)中的圈层()A. ①B. ②C. ③D. ④4. 图(a)中利用横波与纵波传播速度差异而发布预警,关于横波、纵波表述正确的是()A. 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B. 纵波在地核内传播速度加快C. 横波能穿过地壳和地幔D. 经过莫霍罗面时,纵波消失5. 图(a)中地震预警系统()A. 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即可实现B. 能预测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C. 提示地震来临时的安全避险措施D. 能得知震中位置和受灾情况6. 地震常引发泥石流,关于泥石流灾害的避防措施,下列叙述正确的有()①灾害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②该种灾害发生时,要勇于到室内救出被困人员,同时抢运财产③不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④不可在发生该种灾害的沟谷中横渡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新疆哈密翼龙-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形态各异的雅丹地貌。

微主题——雅丹地貌

微主题——雅丹地貌

微主题——瑰丽的雅丹地貌一、命名由来在“雅丹”一词未被地学界广泛使用前,有诸多称谓。

在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卷二八下中被称为龙城、白龙堆和龙堆,Stapff称其为“空气动力学地形(aerodynam ic landforms)”,此外还有“狮身人面像(sphinx hills)”,“剥蚀丘(bugravyduvanije;deflation hill)”,“沙漠城(shahr lut;desert cities)”,“泥狮(mud li-ons)”,“土阜”等不同命名。

1899年~1903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罗布泊考察时,将古湖周围成群分布,长数百米,高2~3 米以上,走向东北—西南,先水蚀后风蚀而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按当地维吾尔语称其为Yardang(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

之后,随着他的著作《中亚和西藏》(Central Asia and Tibet)在国内外学界的广泛传播,在中国被音译为“雅丹”。

从此,“Yardang(雅丹)”一词便正式被科学领域接受。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二、发育过程许多学者利用第一种方法对雅丹地貌的发育过程做出了推断,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大同小异,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有以下2种:一是:夏训诚通过对中国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野外考察和理论推断,认为其发育过程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表面风化破坏阶段,主要作用是风化作用,产生许多水平和垂直节理,使下伏的疏松沙层逐渐暴露地表,为外营力侵蚀创造有利条件;第二阶段为雏形雅丹地貌形成阶段,经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在风力或流水作用下被搬运,使地表起伏不平,但相对高差不到1米;第三阶段是雅丹形成阶段,因地表起伏和节理扩大,更有利于风化剥蚀作用,使表层泥岩逐渐消失,沙层直接暴露在地表,侵蚀速度加快,低洼处不断加深和扩大,而凸起的部分因受泥岩保护而侵蚀相对微弱,形成相对高差数米到数十米的土丘与沟谷相间的地貌组合;第四阶段是雅丹地貌消失阶段,不断的外力作用使凸起部分的面积不断缩小,低洼面积不断扩大,形成孤立的小丘,其下部的沙层因风蚀等被掏空,进而发生块体运动,面积逐渐减小,高度也不断下降,最后消失。

【KS5U解析】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6月统一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KS5U解析】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6月统一练习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点睛】本题考查短命植物的花期短的原因及与海拔关系。本题侧重于读图能力和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解题要根据图上的信息,深入分析,寻找答案。
11.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5年和2015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统计图。读图,1995-2015年,该城市( )
A. 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B. 郊区交通改善,市区环境变差
2020年6月21日,我国迎来十年一遇的天象奇观——日环食。下图展示的是此次日环食带在世界范围穿过的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 )
A. 甲地树木稀疏,草原广布B. 乙地近海海域,寒暖流交汇
C. 丙地板块交界,地震多发D. 丁地河网密布,含沙量较大
15. 该日,日环食带沿线地区( )
A. 西侧比东侧先看到日出B.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点睛】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每年春季,伊犁河谷花海盛开,但这些鲜花花期非常短,这些春季典型花生长在干旱区,早春生长发育,短短的2个月时间里完成生活周期,随后干枯死亡,图中曲线表达了海拔高度与花期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 )
【点睛】考查城市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赢扶贫攻坚战。西起青藏高原东缘,东至华北平原西南部,跨秦岭、大巴山的秦巴山区是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秦巴山区( )
图a为马达加斯加岛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图b为MN沿线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a所示岛屿( )
A. 西侧河流水能更加丰富B. 沿岸洋流降温减湿

高考地理《风成地貌》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风成地貌》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风成地貌》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2023·湖南)大自然用她奇妙技法,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

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某地貌实景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景观属于()A.流水地貌B.风成地貌C.海岸地貌D.冰川地貌2.造成图中“蘑菇状”景观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主要原因是()A.上部沉积显著B.下部侵蚀强烈C.上部结构松散D.下部结构紧实【答案】1.B 2.B【解析】1.图中景观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呈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应是风力差异性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属于风成地貌,不属于流水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2.在干旱地区,风沙流中沙石主要位于下部,在离地面近的地方,岩体受到的风沙吹打和磨蚀最为厉害,向上则逐渐减弱,加上某些岩体上部坚实、下部疏松,因此经过长期这种差异性侵蚀,使得柱状岩体就变成了上大下小的形状,状若蘑菇,因此B符合题意;造成图中“蘑菇状”景观,与上部沉积显著、上部结构松散、下部结构紧实无关,排除ACD。

故选B。

【点睛】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露出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达,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

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或经长期差异性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蕈岩。

(2022·云南)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京新高速公路G7(北京——乌鲁木齐)沿途邂逅林海绿、草原青、沙漠黄、戈壁灰、胡杨金、湖泊蓝,被“驴友”们誉为“世界最美色彩大道”。

3.(1)在G7沿线可能欣赏到图中景观(填序号),该类地貌由作用形成。

形成该地貌最主要的气候条件是。

(2)图②为地貌,主要位于河流的,若在图②所示河流上中游修建水库,可能使该地貌发育。

(选填“减缓”或“加快”)【答案】3.(1) ① 风力沉积干旱(2) 三角洲(流水沉积)入海口减缓【分析】本题以京新高速公路G7为材料背景,涉及常见的地貌及外力作用等内容的考查,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区别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区别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区别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区别在于分布地方和形成的方式不一样,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

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由风力作用形成。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由流水作用形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区别在于分布地方和形成的方式不一样,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

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由风力作用形成。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由流水作用形成。

雅丹和丹霞地貌都属于大自然的杰作,属于鬼斧神工的作品,是大自然力量的表达,主要是流体力学的作用,一个是由于空气流动导致的,也称“风蚀雅丹〞,一个是水流动带来的,也称“水蚀丹霞〞,都具有极强的欣赏性,从一个地方的地貌,可以知道这个地方过去的自然形态,这是我们旅游者可以获得的额外只是。

大自然的奇妙,我们经常听到“水滴石穿〞的故事,也听到过关于诗仙李白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其实都是说明,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什么目的都能实现的,而丹霞和雅丹地貌就完全是靠时间来实现的,是常年累月的刮风和流水带来的神奇效果,这是大自然用两个活生生的例子在给我们做讲解,坚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

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为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
世界上由红色砂砾构成的、以赤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是以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命名的,这就是丹霞地貌。

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它是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