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市场理论前沿文献综述

市场营销学市场理论前沿文献综述
市场营销学市场理论前沿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现代企业的分销渠道管理研究

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营销111

学生姓名:谭讳学号:27e82797e97 指导教师:叫姐姐

2013 年 6 月

市场营销分销渠道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市场营销渠道的现状及出现的新变化以及发展趋势,基于这些新变化,分别从渠道管理理念的层次以及具体操作的层面提出了学者对企业营销渠道管理问题的一些思考,为完善企业营销渠道提出一条思考的路径。分销渠道策略选择的成功与否已逐渐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关注的焦点不再是生产更好的产品,而是通过改进分销渠道、降低渠道耗损来降低成本,获得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营销渠道;发展趋势;渠道管理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nterprise marketing channels appeared the new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d based on these new changes, respectively from the channel in the concept of management level and specific operation level proposed enterprise marketing channel management scholars on some thinking,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 marketing channel put forward a thinking path. Distribution channels the strategy choice of success has gradually become enterprise manages the key of success or failure. Enterprise focus is no longer produce better products, but through improving the distribution channels, reduce channels to reduce wastage cost and obtain benefit maximization.

Key words: Marketing channel;Development trend;Channel management

前言:分销渠道策略,指企业为了使其产品进入目标市场所进行的路径选择活动。它关系到企业在企业地点、什么时间、由什么组织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劳务。企业应选择经济、合理的分销渠道,把商品送到目标市场。本文主要为了研究本土企业的分销渠道管理策略,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1 分销渠道的概念

目前对分销渠道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如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 “一条分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的所有权或帮助其取得所有权的所有企业和个人”;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定义委员会给分销渠道下的定义是: “企业内部和外部代理商和经销商( 批发和零售) 的组织机构, 通过这些组织, 商品( 产品和劳务)才得以上市行销”。肯迪夫和斯蒂尔给分销渠道所下的定义是:“分销渠道是指"当产品从生产者向最后消费者或产业用户移动时,直接或间接转移所有权所经过的途径”。很显然, 这些定义各有侧重, 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分销渠道是介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分销渠道的起点是生产者, 终点是消费者。

综合以上概念,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定义: 所谓分销渠道, 是指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手中到消费者转移过程中的、由各中间环节所联结成的路径,。这些中间环节包括生产者自设的销售机构、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中介机构等。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通过一定的分销渠道才能在适当时间、地点, 以适当的价格供应给用户, 从而克服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满足市场需要, 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2. 分销渠道的变革

2.1 变革过程

20世纪初渠道结构理论的奠基人韦尔德Louis D.H.Weld 于1916年出版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一书中对流通渠道结构中中间环节的存在理由率先提出了流通渠道效率问题。(Robeet Bartels 1988 )直到20世纪70年代渠道结构理论才将研究重点转移到渠道结构的演变及高效率机构框架的设计方面并提出了影响

渠道结构演变及高效率机构框架设计的几个概念:

1)如果一个市场流通中间商比生产者执行一项职能的效率更高则后者就会把

这项市场流通职能转移给前者去执行。

2)如果大范围的商品交换能够带来持续地经济性,产业中中间商也可能是独立

中间商的比例将会变大。

3)如果生产者自己执行该项职能的效率不低于后者的话,生产者将会自己保留

或者从市场流通中间商中重新承担起一项市场流通职能。

4)如果一个市场流通中间商在执行一项市场流通职能时发现一个可能更专业

化的市场流通中间商在执行部分职能也就是一个分职能时效率更高,他就会放弃这一份职能而给后者。

5)如果一个生产者发现由于上面假设中的原因在向他的一个或更多市场进行

市场流通的过程中由中间商执行指定市场这一职能更有效,他就会向这一个或更多市场进行流通时放弃这一职能。

6)每一渠道层次上市场的最优规模越大形成的市场流通渠道成员也越少。

2.2 变革新理论

彭国红(2009年)提出:传统渠道结构理论的研究对渠道结构的合理建立与发展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在21世纪传统的流通渠道结构理论必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相应产生系列变革新世纪分销渠道的变革理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渠道结构系统化理论

斯特思等(2001年)写到:传统渠道结构理论认为,渠道是由一系列独立的机构与组织组成,这些机构之间分工明确,目标独立,而且利益对抗。事实上这些看似独立的机构其各自完成的任务是相互依赖的。厂商需要依靠中间商将自己的产品送达尽可能多的消费者手中,中间商依赖厂商为他们提供产品从而实现其盈利,目标消费者依赖厂商为其生产所需的产品。并依赖中间商将异地厂商的产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转移到自己的手中。由于渠道机构组织间的这种相互

依赖性,流通渠道可以视为一个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一系列为了拥有共同的产品而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子系统,即厂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

2 渠道结构立体化理论

姚林(1999年)认为:分销渠道空间是指存在于渠道中的各种物质实体的结构关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延展,它包括厂商、中间商及消费者之间构成的空间范围。

一、渠道空间内部的各机构主体之间的关联和聚集不合理,呈现出形态上的混乱和功能上的低效率;二是渠道空间结构的变动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种要素的成长发育与现实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分销渠道空间结构的研究还必须包括结构优化内容。

3 渠道结构扁平化理论

张纯,许剑雄(2002年)的文章中写明:厂家—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可谓是传统渠道结构中的经典模式,也称金字塔渠道结构模式。这种模式以其广大的辐射能力,为厂商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间商的渠道作用在传统渠道结构理论中也得到了充分肯定。但是自二十世纪末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对这一经典模式的倒戈呼声日益高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传统金字塔型渠道结构模式存在不可克服的先天弊端;二是时过境迁,新世纪新的环境特征导致传统渠道模式难以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4 战略伙伴理论

渠道冲突总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发展渠道成员间密切伙伴关系观点开始出现。即渠道内各成员之间应发展和保持密切的、固定的合作关系。战略伙伴关系需要各成员间的沟通合作信任和协议。斯特思(2001年)提出: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降低渠道总成本,提高渠道的经营绩效,使分散的渠道成员形成一个整体。系渠道成员为实现自己或大家的目标共同努力追求双赢或多赢。但是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张纯(2002年)说道:渠道成员充分认识并承认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有一个共同的努力目标,渠道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与沟通,每个渠道成员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渠道中的作用

与功能,共享的权利和责任。只有同时具备上述的条件战略伙伴关系才能得以维持与发展。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国外研究现状

营销渠道研究一直是营销学重点研究的内容,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面临着许多挑战性的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毋庸置疑,欧、美国家一直是先进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源地,一般认为,韦尔德是渠道研究的奠基人。研究西方渠道理论的发展轨迹,对中国企业的渠道建设与管理创新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西方国家关营销渠道的理论研究分为三个领域:

(1) 渠道的结构。1954年一1973年间,以韦尔德、奥备逊、巴特尔等为代表人物,他们以营销渠道的效率和效益为重点,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营销渠道产生、结构演变、渠道设计等问题。韦尔德(1966年)首先论及营销渠道的效率,认为职能专业化产生经济效益,由各个专业化的中间商从事某项职能是合理的。巴特尔(1923年)认为中间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创造基本效用、形式效用、地点效用和时间效用,康弗斯和胡基(1940年)认为营销纵向一体化的作用是营销费用的降低和厚材料或商品销路的确定性,同时他们也指出,营销纵向一体化带来了相应的管理和协调问题。奥备逊(1954年)认为经济效率标准是影响渠道设计和改进的关键因素。渠道结构研究首先是以营销渠道的效率和效益为重点的,利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营销渠道产生、结构演变、渠道设计等问题。

(2) 渠道的行为。1969年一1990年间,以斯特恩、葛雷玛、弗雷兹耶等为代表人物,重点研究渠道的权力和冲突,认为非强制性权力来源常降低渠道内冲突,而强制性权力来源则可能强化渠道内冲突。斯特恩(1969年)认为渠道成员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某个成员对其他成员的依赖性较大,那么后者将更有权力,渠道中的权力靠依存和承诺来维系,如果一个成员认为其他成员阻碍了其目标的实现,渠道冲突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凯苏黎和斯培克曼(1980年)认为管理者应发展认同系统价值观和目标的渠道成员,盖斯凯(1985年)通过研究渠道行为,认为供应商实际使用强制权力来源比仅主张这些权力和来源对经销商满意和渠道冲突产生更强烈的影响。弗雷兹耶(1983年)认为渠道权力与渠道成员在执行

任务时的水平有较大关系。葛雷玛(1987年)认为渠道中的权力关系和谈判者特征将会影响谈判过程,从而影响到谈判结果。

(3) 渠道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后,以辛古瓦、贝克尔、斯特恩为代表人物,以关系和联盟为研究重点,认为由于利益之争,组织间合作常以失败而告终,为此渠道战略联盟等关系形式应运而生。他们主要研究渠道联盟的目的和效果,以及怎样选择合作者实现联盟。辛古瓦、贝克尔(1998年)的研究表明:渠道联盟能产生更高的利润,并使每一个渠道成员都更受益。莫和内文(1990年)认为渠道成员之间的信任与沟通相互加强,渠道联盟的一般程序是:承诺、践诺、向对你践诺的人践诺,如果对方践诺,另一方应毫不犹豫地投资,这些关系专用性投资过程和沟通过程创造信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联盟是日常互动行为的函数,而日常互动行为可包括经济绩效和非经济性满意;经济绩效既是诚信关系的原因,又是诚信关系的结果,联盟在财务方面越成功,参与者越满意,他们投入到联盟关系的信任也就越多;同时,非经济性满意对于联盟也非常重要,非经济性满意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方面,满意的渠道成员发现,与对方共事时满意和轻松,并认为合作者令人尊敬,这还要求双方在程序上和分配上相互公正地对待。

海德和米纳(1992年)研究认为渠道成员都希望联盟具有连续性,建立联盟需要获得对方的忠诚,双方进行关系专用性投资,经过一段时间,积累投资的保值增值本身就是维持联盟的一种目的。顾莱惕(1998年)认为企业应拓展其商业网络,增进业已深植的社会资本,集权有损信任,破坏了参与、合作和日常互动行为,决策形式化有损信任是因于互动行为的机械性剥夺了参与者的自主权。斯特恩(2001年)认为渠道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建立忠诚的重要因素,企业应选择具有互补能力的企业,作为建立联盟的对象。

此外,以Rosenbloom, Louis.W .S tern (USA),Berma.B (Canada),Lawrence.Fr ederman( England)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在研究分销渠道的若干文献和著作中,从不同的研究层面和研究角度,提出了有关营销渠道决策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看法。大致综述如下:

(1) 渠道差别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对许多公司来讲,应通过更多的客户提供更方便的销售渠道,通过渠道创新,创建企业分销渠道优势,并以

此创造企业的销售业绩和竞争优势。

(2) 建立顾客导向和竞争导向的渠道系统。以目标顾客为依据进行渠道的设计和选择,考虑竞争者的渠道策略,并据此架构企业的分销渠道系统。

(3)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传统的产品、市场、竞争等因素外,在现代技术经济环境下,在高科技企业分销渠道的设计和选择中,环境因素(尤其是社会文化和科技因素)和产品生命周期因素等更是不可忽视的。21世纪全球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改变零售渠道竞争优势的基础,大众化的营销时代己经逐渐在改变。

3.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由于营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营销理论界和实践界逐渐意识到分销渠道的重要性,在对传统渠道系统进行变革的同时,陆续开展了对分销渠道系统的设计与决策等问题的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如下几方面:

(1) 提出了一些分销渠道理论

如王方华等提出的所谓“无缝营销渠道”(1999年),苏勇、陈小平(2000年)提出的“关系型营销渠道理论”,杨涛、葛松林(2000年)的“企业营销渠道系统创新动因分析”等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分销渠道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并有一定的实证研究。

(2)探讨了不同的分销渠道组织体系和不同的分销渠道模式。

如王微(1996年)总结出的中国一拖集团的多元化销售体系、莲花味精的代理销售体系;许多汽车企业开展的特许连锁经营和加盟连锁经营,如北京“亚飞”的汽车特许连锁经营和世纪通汽车连锁联盟等,此外还有对网络渠道系统、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渠道系统的研究。

(3)提出了许多分销渠道创新设计和构思

如薛求知、夏科家(1999年)的“跨国公司在华营销渠道策略的新理念”,傅晓初(1999年)的“跨国公司营销渠道管理”,陈涛的“绿色食品流通渠道系统的构建”(1999年)、“我国物资流通渠道系统的创新研究”(2000年)、“面向

全球化的绿色市场营销渠道系统构架研究”(2001年),王自勤的“工业品分销渠道的冲突与协调”(2000年)等。另外,还有许多对专业分销渠道和物流渠道(如航空业、保险业、铁路运输业、粮食、农资等)的研究。

3.3 国内化工行业企业一般采取的渠道方式

豆丁网(化工企业管理第九章)中写道,化工企业现在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渠道销售方式:

1、重点客户直接销售对大客户,(即重点客户)供应商一般采取直接销售的形式。

2、一般客户通过中间商(分销商和代理商)来销售。

3、网上营销化工产品有比较规范的产品标准,购买者会规律性的重复购买,网上营销是供应商与客户比较好的交易形式,它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4 现代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现代企业在分销渠道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少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4.1 分销渠道缺乏效率和稳定性

刘素芹、徐明川(2006年)提出:我国企业传统的分销渠道模式是“厂家—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经典层级分销模式, 这种呈金字塔式的分销模式渠道长, 容易削弱企业对渠道的控制能力。各分销商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他们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不惜牺牲厂家和分销系统的整体利益。随着销售额的不断增长,企业对渠道的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 多层级的渠道结构降低了效率, 无法形成有利的竞争价格, 信息反馈严重滞后, 造成政策不能及时到位以及资源浪费。

4.2 企业与分销商力量不均衡

朱欢(2006年)认为:在我国, 企业过分依赖经销商的现象十分普遍。经销商由于拥有巨大的资源和市场, 其良好的分销能力为企业所看重, 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销量。所谓得渠道者得天下, 现代的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分销渠道的竞争。不过, 随着分销商力量的不断增强, 他们通过压低采购价格, 盘剥供应商逐

渐控制企业, 造成企业利润率的降低。企业为了摆脱经销商的控制, 有些甚至自建渠道,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营销费用支出。

4.3 渠道冲突严重

刘素芹、徐明川(2006年)写道:渠道冲突是指某渠道成员从事的活动阻碍或者不利于本组织实现自身的目标,进而发生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其本质是几种分销渠道在同一个市场内争夺同一客户群而产生的利益冲突。由于市场竞争压力与需要, 企业在同一区域市场内往往会使用多种分销渠道, 最大限度地覆盖市场, 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渠道冲突。

5 结语

目前,企业已经认识到分销渠道的重要性,对渠道的研究也渐渐深入,许多国内外的学者都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也指出了目前企业的分销渠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渠道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业现在的渠道建设有许多问题,不同行业的渠道问题也不同。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使我对分销渠道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对日后的研究更有信心。

参考文献

[1]陈涛, 李习平, 姜丽楠.企业的分销渠道管理创新[J].营销管理, 2001(5)

[2]王朝辉.营销渠道理论前沿与渠道管理新发展.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8 )

[3]期特恩,安瑟理,库格伦.市场营销渠道.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王三芳.打造企业的分销渠道[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4)

[5] 妙卜金.分销渠道决策与管理[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6]李先国.分销渠道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7]杨涛,葛松林.企业营销渠道系统创新动因分析.商业研究.2000(7)

[8] 张广玲等,分销渠道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9]刘素芹,徐明川. 我国企业分舫事道管理茉略探析[N].市场周刊.2006(6)

[10] 朱欢. 浅谈企业分销渠道的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7(1)

[11]苏勇,陈小平.关系型营销渠道理论及其实证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5,(6)

[12]刘宇伟.营销渠道理论发展及其重心演变.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 10(1)

[13] 豆丁网 .化工企业管理第九章.2010(5)

饭店营销策略分析文献综述

《千里莺饭店营销策略分析》文献综述 一、选题目的和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一)选题目的 现代意义的市场营销思想最初始于20 世纪初,营销从传统的经济学转入管理学研究,标志营销管理时代的开始,4P's 的提出奠定了管理营销的基础理论框架,如何将国际成熟的营销理论与方法和中国转型市场完成对接,是当前摆在我国营销学界和企业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是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主要活动,战略和策略制定的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企业营销的成败。因此,要使企业的营销活动正常进行,取得预期的效果经济效益,就必须研究分析、评价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本文深入分析饭店服务业的市场竞争现状,总结分析了千里莺饭店的内部营销和关系营销策略现状,并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价格策略,营销渠道和促销策略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营销策略,对于千里莺饭店制订营销策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实际应用意义 (二)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在2006年12月确定了论文选题后,本人就开始在学校图书馆和系资料室搜集相文献及资料,在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人大复印资料以“饭店营销”为关键词查到30篇,参阅了20篇。 二、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一)关于我国饭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黎志东在《汇景酒店营销策略研究》中指出,在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中国拥有了全世界最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业国内市场,这给饭店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受市场强劲需求拉动,中国饭店业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行整体快速扩张,但随后由于扩张过度在2000年前后陷入低迷调整。2001年以后,受加入WTO的影响,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同时上个世纪90年代过度扩张的后果被市场逐步消化,中国饭店业开始复苏。 王兴琼在《当前我国饭店业的经营困境及其所采取对策和绩效研究》中认为,尽管饭店业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就诞生在这个行业。按常理,它应最早、最直接吸收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然而,饭店业在我国却面临着观念陈旧、管理落后、效益不佳等诸多困境。整体来说,我国饭店业表现出过度竞争和竞争不足并存的格局。 王国秀在《我国目前酒店营销的一些误区及其突破》中的观点,20世纪70—80年代,供不应求是我国饭店业的一大特征,饭店经营者们大多只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接待客人和解决客房不足等问题上,至于今后的市场需求和变化则很少或根本不过问,尤其是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后,外国游客大量涌入,—度使我国相对较少的饭店频频告急,供不应求的状况使饭店轻而易举地获得较高的超额利润这时的“饭店经营”同“饭店营销”尚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可是由于超额利润的强烈诱惑,不仅饭店自身不断扩大其规模,如增加客房等,而且大量外来资金和企业也都对此相当看好,进军饭店业,以至于形成了目前这样激烈的饭店竞争局面,饭店经营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饭店管理观念也不得不

市场营销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市场营销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市场营销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篇 [1] 左仁淑 . 关系营销 : 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 大学学报 , 2004,(4): 19-23 [2] 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3 版. :中国人民大学, 2004, 15-35 [3] Heide J B, George J. Do Norms Matter in Market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2, 56(2): 32-44 [4] 绍福, 徐宝瑞. 现代医院创新经营. 中国医院管理, 2001, 21(11):60-62 [5] 英. 现代医院应树立的十大营销观念. 中国卫生产业, 2004, (2):76-78 [6] 贾守营 . 金牌医院商务策划 . : 华南理工大学 , 2005,188-193 [7] 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2 版. :中国人民大学, 2001, 55-56 [8] Frank H, Andreas H, Robert E M. 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through customer value oriente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2005, 22(6): 23-24 [9] 丁桂兰. 医疗机构营销. : 清华大学, 2005, 107-113 [10] Christian Gro nroos.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 the Service Sector.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3,85-88 [11] 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Leonard L Berry.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6, 30-32 [12] Liljander Veronica. Comparison Standard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o gskolan, 1995 [13] Strandvik, Tore. Tolerance Zone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 gskolan, 1994 [14] 菲利普科特勒 . 营销管理 . 第九版 . : 人民 ,217-218 [15] Gronroos C. Internal Marketing-Theory and Practice, in American1999 Marketing Association Services Marketing ConferenceProceedings, 1981, 41-47

文献综述(参考)

文献综述 1概述 1.1概念的解释 1.1.1饭店营销理论 饭店营销指饭店的经营活动,即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识别目前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要量的大小、选择和决定饭店能最好地为它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决定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的一种经营活动。 1.1.2微信与5R营销理论 20世纪末,美国西北大学唐·舒尔茨教授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他指出:对于营销部门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更多的去理解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营销部门必须从原有的4P理论转移到5R理论。那么放眼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微信大热的前景之下,微信作为营销利器、最天然的CRM管理器,自然也可以适用于5R理论,即第一个R是Relevance(关联),指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企业能生产或者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第二个R是Receptivity(感受),指客户什么时候想买或什么时候从生产厂商那里认知产品;第三个R是Responsive(反应),指当客户产生需求时,企业如何去应对需求;第四个R是Recognition(回报),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美誉度;第五个R是Relationship(关系),指买方和卖方之间的长期互相促进的所有的活动。 1.2研究问题的焦点 崔俊涛和栾坤在《饭店网络营销初探》一文中阐述了饭店网络营销所具备的优势、影响饭店网络营销的因素以及如何发展饭店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将工业时代大规模生产,大规模营销改进为小群体甚至是个体营销。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江浩从饭店预订业务角度也强调了网络营销的重要性。王国秀认为互联网是现代酒店营销的理想工具。酒店产品通过互联网直接与消费者个体进行双向沟通,充分体现现代酒店的个性化需求的定制营销和“一对一”营销,使顾客获得最佳满意度。 因此本文研究的问题焦点就是基于微信营销渠道的基础上,设计酒店的营销推广方案,从硬件、软件以及顾客感受的三方面,将单一化的扁平的微信广告式的推销,变成一种全方位的酒店顾客关怀式的生活工作服务平台,将酒店的产品、文化、知识、关怀等潜移默化的渗入到每一个微信终端的顾客或者潜在顾客的生活中。 2正文 2.1饭店营销理论与观点的归纳 1、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 美国营销专家杰罗姆·麦卡锡教授提出“4P”策略组合:企业的营销就是以适当的产品(product)、适当的价格(price)、适当的渠道(place)、适当的促销(promotion)将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的市场的行为以满足顾客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条件的变化,1986年科特勒增加了政治(politics)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提出了6P理论,之后他又在我国的演讲中提出了10P理论,增加了探查(probing)、分割(partioning)、优先(prioritizing)、和定位(positioning) 2、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 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4C理论,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明确提出企业应多研究顾客的需求和欲望,多研究顾客愿意为其付出代价,多研究如何让顾客购买更便利,多研究如何与消费者更好的进行有效的沟通。 3、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

外文文献(市场营销策略)

Marketing Strategy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Target Strategy A market consists of people or organizations with wants,money to spend,and the willingness to spend it.However,within most markets the buyer' needs are not identical.Therefore,a single marketing program starts with identifying the differences that exist within a market,a process called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deciding which segments will be pursued ads target markets. Marketing segmentation enables a company to make more efficient use of its marketing resources.Also,it allows a small company to compete effectively by concentrating on one or two segments.The apparent drawback of market segmentation is that it will result in higher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costs than a one-product,mass-market strategy.However, if the market is correctly segmented,the better fit with customers' needs will actually result in greater efficiency. The three alternative strategies for selecting a target market are market aggregation,single segment,and multiple segment.Market-aggregation strategy involves using one marketing mix to reach a mass,undifferentiated market.With a single-segment strategy, a company still uses only one marketing mix,but it is directed at only one segment of the total market.A multiple-segment strategy entails selecting two or more segments and developing a separate marketing mix to reach segment. Positioning the Product Management's ability to bring attention to a product and to differentiate it in a favorable way from similar products goes a long way toward determining that product's revenues.Thus management needs to engage in positioning,which means developing the image that a product projects in relation to competitive products and to the firm's other products. Marketing executives can choose from a variety of positioning strategies.Sometimes they decide to use more than one for a particular product.Here are several major positioning strategies:

市场营销策略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 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标准的、大众化的需求,而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 传统的营销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如何实施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也亟待解决。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市场营销战略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 市场营销战略的演变与发展在人类已跨人21世纪的今天,由于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消费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市场行情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任何企业要想成功进入、占领、巩固和扩展市场,采用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被营销理论界广为接受的4Ps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4Ps市场营销战略能从复杂的营销变数中找到最为重要的因素,并从单纯的因素上升为一组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营销环境1。 随着市场营销战略理论研究发展,出现6Ps、10Ps、11Ps策略都是4Ps市场营销战略的扩展,其核心仍是4Ps。 40多年来,每位营销经理在策划市场营销战略活动时,都基本从4Ps理论出发考虑问题2,1990年美国学者劳特朋首次提出了用4Cs取代传统4Ps,为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相比而言,4Cs更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与市场导向的4Ps相比,4Cs在理念上有了很大进步与发展。

但从企业和市场发展趋势看,4Cs抑制了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舒尔茨提出的4Rs阐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营销战略的4个新要素4。 战略意味着企业未来的经营行动。 它的制定必须与企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它既要同企业内外部环境相协调,又要同企业资源相匹配,因此战略具有以下特征5:全局性、未来性、系统性、竞争性、相对稳定性。 市场营销战略是指企业借以实现市场营销目标的市场营销逻辑,它是在已经确定的业务经营范围之内,由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按照企业战略中已经规定的任务目标,增长策略和产品投资组合的特点,从外部环境中去分析和评价各种资源状况,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制定出各种产品的市场营销战略。 企业的总体战略与市场营销战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密不可分。 前者是企业全局性的战略,后者是局部性的;前者是企业级的,后者是职能级的;前者领导后者,后者服从于前者,后者是前者实现的最直接的表现方面。 市场营销战略方案可以分为业务单位、产品、市场三个层次,通过具体市场营销机会和详细的计划来支持企业的总体战略6。 战略学家安索夫最早提出了基于产品市场的企业战略模式,它足以说明市场营销战略的职能作用是极为重要和突出的。

关于服务营销的论文参考文献.doc

关于服务营销的论文参考文献 [1] 左仁淑 . 关系营销 : 服务 营销的理论基础 . 四川大学学报,XX,: 19-23 [2] 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 第 3 版. 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XX, 15-35 [3] heide j b, george j. do norms matter in market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2, 56: 32-44 [4] 陈绍福, 徐宝瑞. 现代医院 创新经营. 中国医院管理, XX, 21:60-62 [5] 张英. 现代医院应树立的十 大营销观念. 中国卫生产业, XX, :76-78 [6] 贾守营 . 金牌医院商务策 划 . 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XX,188-193 [7] 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 第 2 版. 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XX, 55-56

[8] frank h, andreas h, robert e m. 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through customer value oriented management. journal o f consumer marketing, XX, 22: 23-24 [9] 丁桂兰. 医疗机构营销.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XX, 107-113 [10] christian gro nroos.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 the service sector.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3,85-88 [11] 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leonard l berry.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6, 30-32 [12] liljander veronica. comparison standard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o gskolan, 1995 [13] strandvik, tore.

市场营销策略理论综述

市场营销策略理论综述 谈及营销,有人认为就是销售,把产品卖出去;有人认为要建好网络,使销售通路顺畅; 有人认为要做好市场调研,搞好策划工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根据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将营销战略理论体系总结为“14Ps+1S+4Cs+4Rs, 现将这一理论系统阐述,并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4Ps 营销组合策略 1953 年,尼尔·博登(Neil Borden)在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就职 演说中创造了“市场营销组合(Marketing Mix)这一术语,其意是指市场需求或多或少的在 某种程度上受到所谓“营销变量或“营销要素的影响,为了寻求一定的市场反应,企业要对这 些要素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最大利润。 营销组合实际上有几十个要素, 博登提出的市场营销组合包括 12 个要素, 称为 12 因素“营 销组合策略,即“产品计划、定价、厂牌、供销路线、人员销售、广告、促销、包装、陈列、 扶持、实体分配和市场调研。 这一组合策略使人们在从事市场营销运作时可以较为清晰地从这些方面入手, 并对市场营 销的研究范围做了较好的界定。 4Ps 是随着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而出现的。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 (Jerome McCarthy) 于 1960 年在其 《基础营销》 (Basic Marketing) 一书这些要素一般地概括为 4 类: 产品 (Product) 、 价格 (Price) 、 渠道 (Place) 、 促销(Promotion),即著名的 4Ps。 1967 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 1 版进一步确 认了以 4Ps 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 4Ps 营销策略自提出以来,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营销经理们奉为 营销理论中的经典。 而且,如何在 4Ps 理论指导下实现营销组合,实际上也是公司市场营销的基本运营方法。 即使在今天,几乎每份营销计划书都是以 4Ps 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拟订的,几乎每本营销教 科书和每门营销课程都把 4Ps 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且几乎每位营销经理在策划营销活动 时,都自觉、不自觉地从 4Ps 理论出发考虑问题。 4Ps 的提出奠定了管理营销的基础理论框架,该理论以单个企业作为分析单位,认为影 响企业营销活动效果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企业不能够控制的,如政治、法律、经济、人文、 地理等环境因素, 称之为不可控因素, 这也是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一种是企业可以控制的, 如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因素,称之为企业可控因素。 企业营销活动的实质是一个利用内部可控因素适应外部不可控环境的过程,即通过对产 品、价格、渠道、促销的计划和实施,对外部不可控因素做出积极动态的反应,从而促成交易 的实现和满足个人与组织的目标,用科特勒的话说就是“如果公司生产出适当的产品,定出适 当的价格,利用适当的分销渠道,并辅之以适当的促销活动,那么该公司就会获得成功(科特 勒,2001)。

(完整版)奈雪的茶营销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甘霖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策略》一文中提出,把握消费 者的购买动机、购买决策及行为已经成为营销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企业 在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细分不足和盈利能力不足,要想树立快速消费 品品牌需要做到提升营销效率、推陈出新、执行有效的市场拓展策略。 张明在《基于传统文化的吴裕泰茶叶营销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包装可以 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刺激消费,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来选购商品的,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应该采用类似包装策略,同时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要实行差别包装策略。 李清泽,杜维春,李建兵在《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中提出高附 加值快速消费品在构建分销渠道需要有别于大众快速消费品,要强调―目标市场‖渗透而不仅仅是市场铺货率,提倡―精准终端‖的理念,鼓励公司的销售 人员主导终端的开发和创新同时要充分利用渠道终端为品牌宣传服务,文章强 调建立一个与品牌策略相匹配的顺畅分销渠道将最大化地帮助产品实现价值。 黄婷婷《福建茶叶营销对策分析》中提出产品定位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两个 是针对性原则和竞争差异化原则,在目前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通过一 个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必须运用三个针对,即针对终端、 针对竞争对手和针对消费者;而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原料差异化、特 性和功能差异化、价格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包装差异化、品牌形象与文化差 异化等。 王丽惜,朱东红《关于茶叶物流模式的探讨———以安溪为例》中认为我 国茶叶营销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企业经营明显具有产品观念,该 阶段成功的因素主要在与产品的原料;第二阶段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产品的功能,企业经营依靠的是单一的推销战略而不是整合营销战略;第三阶段是指 2001 年至今,顾客的需求成为了成功的关键因素,整合营销和竞争的意识开始逐渐 加强。目前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二 是营销观念仍然落后。 罗永昌《网上销售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阐述了知识营销的含义和特点, 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只关心销售额和利润,更强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 值引导消费者产生对新产品的现实需求,在知识营销策略中提出两个重要方面:

关于电话营销模式的文献综述

关于电话营销模式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 网络招聘正成为互联网上最成功的商业应用之一。在国内市场上来看,经历了近10年的市场培育和近两三年来的快速成长,网络招聘已经代替传统招聘成为最主流的求职方式。由于网络招聘行业进入门槛低,成本低廉,利润可观,新的人才网不断消现,而同行业公司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张,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人才网站数量已经突破2000家,页面点击率达40亿人次以上。而伴随随着Web2.0和垂直搜索网站的相继进入,一线招聘网站的上市融资加速,网络招聘市场的争夺也异常激烈起来,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场,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 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由于城市规模扩大、交通阻塞等原因,登门拜访式的营销效率越来越低,而成本却不断上升。作为直复营销的一种方式,一种营销手段,电话营销能使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地将信息传递给目标客户,及时抢占目标市场。在激烈的网络招聘市场竞争中,电话营销作为一种能够帮助网络企业获取更多客户的营销模式,正在越来越多地为众多企业所采用。 二、国外研究现状 时昆和周仁在《电话营销在我国咨询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写道:电话营销很早就在美国得以发展,近代逐渐发展到日本、台湾、印度、新加坡等亚洲地区。真正的电话营销诞生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免费电话的开通。此时只是消费者通过免费电话询问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并决定是否购买。近代逐渐发展到日本、台湾、印度、新加坡等亚洲地区。在70年代,电话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欧美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并且已经成为商业社会中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现在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科学。过去20年,电话营销在美国得到长足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商家认为这一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到达顾客的机率,并可以同顾客互动接触。 与电话营销相关的词汇很多,直接销售(Direct Marketing)、数据库营销(Database Marketing)、一对一营销(One to one Marketing)、呼叫中心(Call Center)、客户服务中心(Custom Service Center)等等都是其涵盖的内容。这些技术侧重的方面各有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即充分利用当今先进的通信计算机技术,为企业创造商机,增加收益。 目前关于电话营销的定义有很多,海内外的不同的定义反映了人们对电话营销这一销售模式理解的倾向性,也反映了对电话营销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在美国,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理论界关于差异化营销模式的相关研究比较多,本文从差异化营销的策略和模式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研究不足,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差异化营销营销策略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标准的、大众化的需求,而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传统的营销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如何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和模式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也亟待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差异化营销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差异化营销概念及相关策略研究 1.1差异化营销概念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造顾客就是创造差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其自身的各种优势,在产品质量、功能上优于竞争对手,通过有自己特色的促销营销手段,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 邓久根[1]在《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实施的对策与战略》一书中提到差异化营销就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在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是在销售方面通过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和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形象。张占东[2]和杨树伟[3]等人也提出了相似的差异化营销的相关概念。 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差异化营销是指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企业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市场目标,分别对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销售措施。企业根据子市场的特点,分别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并予以实施。 1.2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服务、品牌和渠道等方面。学界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2.1产品差异化策略 产品差异化是指产品的特征、工作性能、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式样和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其缺点是保持产品的差异化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

市场营销文献综述

市场营销文献综述摘要:市场营销理论最早是西方开始研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引进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与经验,我国理论界人士不断消化吸收其思想内核,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不断推陈出新,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市场营销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市场营销理论最初从组合理论开始展开,逐步拓展其理论边际,成为一门涉及服务营销、互动营销等领域,并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完善其模式的理论体系。同时市场营销基于对社会实务界的细致观察,不断捕捉社会经济风潮,不断增强其理论指导实务工作的能力。作为一门实务性特别强的学科,市场营销理论在指导实际工作具有巨大的作用,本文献综述将具体从基本理论开始展开研究,再与实际的航空营销工作中与理论相结合,从而论证营销理论在指导实际工作的巨大功效。关键字:市场营销;服务营销;营销模式;互动营销;航空营销 1 一.引言市场营销理论首先出现在西方,最开始是从组合理论开始萌芽。1953年,尼尔·博登博士(Neil Borden)在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就职演说中创造了“市场营销组合”(MarketingMix)这一术语,其意是指市场需求或多或少的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所谓“营销变量”或“营销要素”的影响, 为了寻求一定的市场反应, 企业要对这些要素

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最大利润。营销组合实际上有几十个要素,博登提出的市场营销组合包括12 个要素,称为12因素“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计划、定价、厂牌、供销路线、人员销售、广告、促销、包装、陈列、扶持、实体分配和市场调研”。[1]后来的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专家尤金·麦卡锡 (E.J.Mccarthy)教授在人们营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策略组合理论。4P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首字母的缩写。同年,尤金·麦卡锡(E·J·Mccarthy)也对微观市场营销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责,它将产品及劳务从生产者直接引向消费者或使用者以便满足顾客需求及实现公司利润,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满足社会或人类需要,实现社会目标。[2]二.市场营销基本理论最初的市场营销理论并没有将无形服务和有形实体产品加以区分,直到1966年,美国的拉斯摩(John·Rathmall)教授第一次提出要用新方法研究服务的市场营销问题并要求将两者加以区分,随后在1974年专门著作一本讨论服务市场营销的书,这标志着服务市场营销理论诞生。[3]随后西方理论界又在组合理论方面出现新的进展,先后出现了以下新的理论创新。布姆斯和比特纳1981 年在原来

网络营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电子菜箱”的农产品 网络营销运作分析 学生姓名马建召 专业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8-1班)学号200806040125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仝新顺(教授) 完成时间 2012年 6 月 1 日

基于“电子菜箱”的农产品 网络营销运作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 1.1网络营销理论研究现状 1.1.1主要的网络营销观念 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媒体,以新的营销理念、方式、手段等实施营销活动,更有效的促成个人和组织交易活动的实现。如张雁白、黄泽华认为网络营销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崭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是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的全部营销活动,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把钥匙,也是企业利用网络媒体来展开的各类市场营销活动,是传统市场营销在网络时代的延伸和发展。 山东大学的胡正明认为网络营销是指借助联机网络、电脑通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以新的方式和理念来实现目标的营销活动方式。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是整合营销、虚拟营销、软营销和直复营销。 河南师范大学部翔的网络营销理念基础主要有三个:整合营销、直复营销和软营销。整合营销体现了以顾客为出发,企业和顾客不断交流的特点;直复营销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市场营销体系;而软营销强调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时,必须尊重消费者的感受和体验,让消费者主动接受企业的营销活动。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杨延红认为网络营销是企业利用网络媒体来开展各类市场营销活动,是传统市场营销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和发展。 1.1.2网络营销的特点 张雁白,黄泽华等学者认为网络营销具有虚拟性、便利性、服务性、低成本性、速度快、互动性、国际性、时空无限性等。 王耀球、万晓认为网络营销有4个特点:具有极强的互动性,有助于企业实现全程营销目标;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费用;帮助企业增加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效地服务于顾客,满足顾客的需要。 朱稼兴、段鹏等通过对中国网络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进行分析认为:网络营销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主动权在消费者),强调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极强的双向交

旅游市场营销文献综述

旅游营销文献综述 我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研究、分析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究了旅游市场营销的合理发展趋势。 一、引言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经济产业,也是一个国际性很强的行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然而只有出色的旅游营销策略才能将一国乃至地区、城市的旅游业推向世界。因此,为一个旅游城市做一个独特的营销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国内外各地的旅游城市都在开拓自己的旅游市场,都在运用各种营销理论及观点(如麦卡锡的 4Ps 理论,劳特朋的 4Cs 营销理论,谭白英提出的提出了旅游营销的新业态,郭之英的系统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以及林越英的入境客源市场分析,道格拉斯 ? 皮尔斯的商务旅游的市场等等),并结合各地区的优势,纷纷推出自己的旅游产品及营销策略,使营销策略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国际化的旅游城市也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日益增多,生态观光,商务活动都成为有效的营销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各种营销理论的系统分析和综述,指出目前旅游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旅游营销的新思路。 二、旅游营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市场营销及旅游业研究现状 20世纪 90年代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 18.5%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 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按国际惯例,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例为 1:8或 1:9,我国目前仅达到了1: 2.35 ,潜力很大。中国的国际旅游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及法国的一半,国际旅游收入还不到美国的 1/5 。由此

关于饭店营销策略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饭店营销策略的文献综述姓名:杨青兰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旅游管理42班 学号:2224213 指导教师:尹燕职称: 助教 200 7 年6 月26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饭店营销策略的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杨青兰 指导教师尹燕 摘要:目前我国饭店业所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饭店营销已成为势在必行。采取哪些有效的营销策略,满足饭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饭店经营管理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我国饭店业现状研究、我国饭店业营销现状及其问题研究、饭店营销策略研究进行了综述,揭示了饭店营销在饭店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希望为饭店业营销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饭店;营销;策略 A Review on the Hotel Marketing Strategy Student majoring in Traveling Management Yang Qinglan Tutor Yin Yan Abstract: In the business of the hotel in China, the situation is that the chances and the challenges coexist, the managing and marketing of the hotel is irresistibl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marketing competition, many efficient hotel marketing strategy should be taken, and this is a new question for study in the hotel management research. This paper is overview about present conditions of business of the hotel in China, present study of hotel marketing in China, and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strategies of hotel marketing. The

【文献综述】中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

文献综述 市场营销 中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 随着社会产品的日益增多,企业的所有活动需要围绕消费者展开。在商业化语境中,电影作为产品必须实现它的经济效益。电影营销,意味着在社会中电影与其他的工业产品一样,处在一个产能过剩的时期,来自行业内外直接或间接竞争态势使得电影市场处在消费者占主导地位的买方需求市场。电影营销需要选择目标市场,创造和传递迎合观众的价值与体验,需要从电影消费者的价值观的立场来进行策划、生产、营销。相关企业必须在满足消费者的前提下来获得市场的优势,最终将电影转变为消费品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才能投入到再生产的环节中进行循环。 长期以来,国产影片只重视电影制作而轻视电影营销,绝大多数国产电影几乎都缺乏营销过程或在营销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近几年来的国产影片,应该说对营销的重视有了普遍的觉悟,认识到了电影营销的重要性。目前,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意识到,电影不仅是制作出来的,而且是营销出来的。 现代电影的营销核心是以消费者(观众)为中心,取代了传统营销模式的以产品为中心,以消费者需要什么而不是“消费者在哪里”来定位产品和卖点,这就需要多种多样的营销概念与营销策略来达到目的。 当前几种常见的营销策略主要有: 1、档期营销 档期的概念最初来自美国。一部电影的发行放映,必须考虑其市场定位,而档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档期选择得好,可以使电影取得较好的票房,甚至创造票房奇迹;但如果档期选择得不恰当,即使原本很有市场潜力的电影,也可能遭遇票房冷淡。对于制片方来说,档期的选择,不仅是从电影的发行阶段开始考虑,其实从影片的立项就开始考虑了。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成熟,电影档期也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比较成熟的电影档期有:贺岁档(12月至来年春节)、情人节档(2月145]前后)、暑期档(7—8月),新开发的档期有清明,五一和端午,以及国庆档。首先,选择档期应当对影片的内容有很好的定位,比如贺岁档宜放贺岁喜刚,浪漫爱情片适合情人节

快速消费品促销策略分析——以康师傅方便面为例文献综述

快速消费品促销策略分析——以康师傅方便面为例文献综 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快速消费品促销策略分析 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促销的研究总的来说经历了4P,4C,4R三个递进式的阶段 4P理论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4P营销组合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4P理论重视产品导向而非消费者导向,以满足时产市场需求为目标。 美国营销专家劳特鹏教授在1990年提出4c理论,他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组合的四个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iunication)。 21世纪伊始艾略特波登《4r营销》一书中提出4r理论以关系营销为核心,重在建立客户忠诚。他阐述了四个全新的营销组合要素即关联 (Relativity) 、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和回报(Retribution)。4R作为4P和4C综合提炼的结果,它满足营销的核心,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促销必须依据其特性,成为整合营销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成为品牌形象、产品销售贡献最大的力量。也就是说,促销的整合是营销的新利器,是促销的最高境界。 2 国内研究综述国内对于促销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是比较晚的,但是通过国内的学者的不断努力在促销领域的研究同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吴建安2007年在《市场营销学》定义到,促销是促进产品销售的总称。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促销是企业通过人员和非人员的方式,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引发、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其产生购买行为的活动。

2020市场营销本科论文参考文献参考

2020市场营销本科论文参考文献参考 [1]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第二版.1-238. [2]钱旭#from网络营销论文参考文献来自end#潮等,《网络营销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二版.61-356. [4]菲律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344. [6]屈云波,《营销战略策划》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1-566. [7]兰苓主编,《市场营销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版1-245. [8]李蔚主编,《推销革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版1-769. [9]李飞,《策划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566. [10]克里斯托弗?H?洛夫洛克,《服务营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765. [1]左仁淑.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四川大学学 报,2004,(4):19-23 [2]科特勒,洪瑞云,梁绍明等.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35 [3]HeideJB,GeorgeJ.DoNormsMatterinMarketingRelationships .JournalofMarketing,1992,56(2):32-44 [4]陈绍福,徐宝瑞.现代医院创新经营.中国医院管 理,2001,21(11):60-62

[5]张英.现代医院应树立的十大营销观念.中国卫生产 业,2004,(2):76-78 [6]贾守营.金牌医院商务策划.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5,188-193 [7]科特勒,洪瑞云,梁绍明等.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5-56 [8]FrankH,AndreasH,RobertEM.Gainingcompetitiveadvantaget hroughcustomervalueorientedmanagement.JournalofConsumerMark eting,2005,22(6):23-24 [9]丁桂兰.医疗机构营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7-113 [10]ChristianGronroos.StrategicManagementandMarketingint heServiceSector.Cambridge.Mass:MarketingScienceInstitute,19 83,85-88 [11]ParasuramanA,ValarieAZeithaml,LeonardLBerry.SERVQUAL :A Multiple-ItemScaleforMeasuringCustomerPerceptionsofServiceQuality,Ca mbridge.Mass:MarketingScienceInstitute,1986,30-32 [12]https://www.360docs.net/doc/356825764.html,parisonStandardsinPerceivedServ iceQuality.Helsingfors:SvenskaHandelshogskolan,1995 [13]Strandvik,Tore.ToleranceZonesInPerceivedServiceQuali ty.Helsingfors:SvenskaHandelshgskolan,1994 [14]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九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17-218 [15]GronroosC.InternalMarketing- TheoryandPractice,inAmerican1999MarketingAssociationService sMarketingConferenceProceedings,1981,4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