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氧气

合集下载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理解木条、硫、木炭、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及文字表达式.3.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缓慢氧化.4.了解氧化物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3.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重点难点】1.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2.对化合反应及氧化反应的理解。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4.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2.实验药品及用品:木炭、硫粉、红磷、细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火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教师:假如你去西藏去旅游,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

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6~7 天,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开始,就和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氧气,所以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

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学生:认真听讲并思考。

【探究新知】【过渡】物质的物理性质都包括哪些方面?展示一瓶氧气,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交流,从颜色、形态、气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关于氧气的性质。

【讨论与思考】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吗?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

【过渡】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 2.演示[实验2-2]并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单元 课题二 氧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单元 课题二  氧气

课题二——氧气【知识要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的气体;(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4)液态与固态的氧气颜色均为。

的密度比空气略;(3)溶于水;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等条件下,能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

(提示:氧气可以帮助其他可燃物质燃烧,具有助燃性,但本身却不能燃烧,即不具有可燃性。

)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现象如下表:提示: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总结;红热木炭,复燃燃烧,发出白光,温度很高。

燃硫入氧,燃烧更旺,火焰蓝紫,美丽漂亮,生成气体,气味够呛。

燃磷入氧,现象难忘,浓厚白烟,冷却粉状。

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熔物,固态黑色。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由或以上物质生成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可以表示为:A+B→AB 。

即“多”变“一”。

(2)氧化反应:物质与发生的化学反应。

(3)缓慢氧化:有的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甚至不易被察觉。

比如动植物的作用,食物的,酒和醋的酿造等。

【要点分析】1.实验过程中盛有硫(或碳)的燃烧匙应该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这是因为如果盛有硫(或碳)的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过快,则硫(或碳)燃烧放出的热量会使氧气受热,体积迅速膨胀而排出;生成的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也会把中部及上部的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导致反应时间缩短,现象不明显,不利于观察,甚至硫(或碳)会因为缺养而熄灭。

2.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要注意注意以下操作:(1)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2)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以免火柴梗的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影响铁丝燃烧);(3)把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集中吸收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4)绕成螺旋状的铁丝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目的是以火柴梗燃烧放出的热量给铁丝加热,达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使反应能够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

课题2 氧气的性质

课题2 氧气的性质

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文字表达式: 点燃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4 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 象。然后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燃 烧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震荡,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习题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氧气中) 发出耀眼的白光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 硫 变浑浊的气体 红磷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空气中)
发出黄色火焰


木炭
产生黑色固体 产生白色固体
火星四射

产生大量白烟
习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白 烟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 体,放出大量的热

1.木炭在空气中只是红热 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5 铁在氧气中燃烧。 把两根光亮的细铁丝分别盘成螺旋状。取一根在酒精灯上烧至红 热,观察现象;另取一根,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 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观 察现象。 实验成功的关键: 1.铁丝打磨光亮——除去油污和铁锈 2.将铁丝盘成螺旋状——使得铁丝与氧气成分接触 3.系火柴的作用——引燃铁丝 4.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集气瓶 ——防止火柴在瓶中燃烧消耗氧气使得氧气量不足 5.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单元课题2《氧气》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单元课题2《氧气》精品ppt课件

A+B…
AB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3.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 反应叫缓慢氧化。
注意: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 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钢铁制品的生锈等。
新课讲解
归 纳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两者没有必然的联
新课讲解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1: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
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点击 画面
播放
【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动画
【实验结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
【说明】这一实验可以用来检验氧气的存在: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 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新课讲解
实验2: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 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然后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 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再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比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
新课讲解
三、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红磷、氧气 硫、氧气 铁、氧气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硫 四氧化三铁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上述几个变化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新课讲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 种物质的反应。
D
A.硫粉 B.木炭 C.铁丝 D.红磷
4.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红磷在纯氧中燃烧没有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氧气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要课题,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题,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制法,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性质、制法,掌握氧气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氧气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制法的直观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氧气制取装置、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2.多媒体课件:介绍氧气性质、制法及应用的图片、视频等;3.教学素材:相关案例、讨论题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的自然现象,如闪电、呼吸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氧气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展示氧气的性质。

同时,讲解氧气的制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氧气的制法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课题氧气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对气体“氧气”进一步学习,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

通过引入化学史的方式,借助实验探究,从科学家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出氧气物理化学性质,一方面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并且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观察木炭、硫粉、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学习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掌握化合反应的定义;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判断物质变化类型,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氧气的发展史,养成敢于质疑的精神,形成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认识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关键信息的获取,依据科学事实,总结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提出问题:氧气的这些用途是由它的什么来决定的呢?思考讨论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忆氧气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用图片展示给学生,突出氧气对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性,由生活问题转向化学学习。

讲授新课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___________气体;(2)标准状况下,密度________________;(3)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4)固态、液态呈__________________;(5)工业氧气储存在______________中。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师演示实验: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课题2 氧气

课题2  氧气
点燃
Fe3O4
5、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注意: 集气瓶底要放少 量水或沙子。
1.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现象:
2.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点燃 铝+氧气 三氧化二铝 Al + O炭、硫、铁丝代替红磷做测定空 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为什么?
2、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燃烧,使 集气瓶内的压强明显降低的是( C ) A.硫 B.木炭 C.红磷 D.铁丝
注意: “烟”: 固体小颗粒 “雾”: 小液滴
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
点燃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 O2
点燃
P 2 O5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注意: 集气瓶底要放少量 水或沙子。 防止灼热的生成物 溅落到集气瓶底, 以免集气瓶炸裂。
现象: 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
2.生成一种黑色物质 点燃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 + O2
养气 氧
(O2)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4.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
想一想: 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注意:
从集气瓶口部 慢慢的往下移
现象:1.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氧 氧 气
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生石灰+水→熟石灰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C + O2 点燃 CO2 P + O2 点燃 P2O5 Fe + O2 点燃 Fe3O4

课题2 氧气 教案

课题2 氧气  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比较活泼;②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②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②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观点;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难点:①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分析能力;②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氧气(五瓶)、木条、硫磺、木炭、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镊子。

教学过程设计学校:织金县三塘中学执教教师:刘春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教师检出学案[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展示]什么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回答:1 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展示]一瓶氧气[讨论提纲]1.说出氧气的色态2 .氧气有气味吗?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3氧气比空气重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D ) A、植物呼吸 B、食物腐烂 C、铁生锈 D、硫燃烧
1、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为什么要装少量的水?
实验 编号
反应前 的物质
反应后生 成的物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 红磷和氧气 五氧化二磷 2—1
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实验 硫和氧气 2—3
二氧化硫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实验 铁和氧气 2—4
四氧化三铁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共同点1: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
实验:演示【实验2—3】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 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 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
S O2 点燃
二氧化硫
SO2
实验:演示图2—12实验
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放热,生成 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 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展示一瓶氧气,观察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1、色、态、味: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情况下)
2、密度:密度比空气大
3、水溶性: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难液化(淡蓝色),难固化(淡蓝色)。
实验:演示P33【实验2-2】 注:检验氧气的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 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种物质的反应。
练习: 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属于化合反 应的是( A、D ) A.氢气+氧气 → 水 B.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 →氧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铁+氧气 → 四氧化三铁
共同点2: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1)剧烈氧化:现象明显、发光、放热
如物质的燃烧、及由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2)缓慢氧化:现象不明显,无光、放出少量热
如动植物的呼吸、铁生锈和食物的腐烂等。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练习
1、在下列变化中 A、氢气+氧气→水 B、水→氢气+氧气 C、磷+氧气→五氧化磷 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C )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C、D ) 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A、 C )
碳+氧气
C O2 点燃
二氧化碳
CO2
实验:演示【实验2—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 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铁+氧气
Fe O2 点燃
四氧化三铁
Fe3O4
讨论:
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SO2),防止污染空气 2、铁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为什么要装少量水或 瓶底铺一层沙? 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而炸裂瓶底 3、为什么待火柴快燃尽时,再插入铁丝? 让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用于支持铁丝的燃烧, 便于有较长时间观察 4、细铁丝为什么时候要盘成螺旋状? 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