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检验标准
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

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引言:印刷品质量是指印刷过程中所制作出的各类出版物、图书、宣传品等的质量标准。
印刷品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形象的塑造,还直接影响到读者、用户的体验和印刷品的传播效果。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印刷原料、印刷工艺、印刷效果等多个方面,阐述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
一、印刷原料质量检验标准1. 印刷纸张1.1 纸张品质标准:确保纸张白度、光泽度、厚度等指标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1.2 纸张强度标准:检查纸张的拉伸强度、抗折强度等指标,保证印刷过程中纸张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3 纸张透平度要求:保证纸张的透光性和均匀性,避免印刷中出现透平不良的情况。
2. 喷墨油墨2.1 油墨颜色标准:确保喷墨油墨颜色饱满、准确,与印刷文件的设计要求一致。
检查油墨与纸张的附着力,避免在后续印刷过程中出现掉色或脱落现象。
2.3 油墨干燥性要求:确保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能够迅速干燥,避免印刷品表面沾脏或模糊。
二、印刷工艺质量检验标准1. 装订方式标准1.1 装订材料标准:检查装订线、胶水等材料的质量,保证装订品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1.2 装订工艺标准:确保装订工艺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及装订位置的准确性。
2. 凸版印刷工艺标准2.1 印刷色彩准确度标准:确保凸版印刷色彩准确、饱满,与设计要求一致。
2.2 印刷精度标准:检查凸版印刷的版面精度,避免印刷中出现偏移或模糊的情况。
确保印刷过程中的压力适中,避免出现印刷过度或不足的问题。
三、印刷效果质量检验标准1. 图像质量标准1.1 清晰度标准:确保印刷品上的图像清晰度符合相关行业标准,避免出现模糊或不清晰的情况。
1.2 色彩还原标准:检查印刷品中颜色的还原度,保证与设计要求一致。
2. 文字质量标准2.1 字型清晰度标准:确保文字的边缘清晰,避免出现字迹模糊或不清晰的问题。
2.2 字距、行距标准:检查文字之间的距离,保证版式整齐划一。
结论: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对于确保印刷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
印刷品质量检测标准

印刷品质量检测标准
印刷品质量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颜色检验标准:以效果图或印刷样本为比较标准,对印刷品的各个颜色进行检验。
2. 墨线检验标准:一般从墨量、印刷密度、印刷齐全度等方面进行检测,以保证墨线精度、变化度和印刷效果。
3. 图文检验标准:主要是对文字、图片等进行核对,以保证印刷图文与要求相符合。
4. 缺陷检验标准:针对印刷产品表面的缺陷,如水印、脏污、划痕、断点等进行检验。
此外,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精细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码差小于等于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码差小于等于0.20mm。
网点作为印刷的基本单元,应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50%网点的扩大值,精细印刷品为10%~20%,一般印刷品为10%~25%。
印刷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印刷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印刷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是保证印刷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印刷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检验方法对于保证印刷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印刷品的质量标准印刷品质量标准是印刷品质量的可量化指标,是制定印刷品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的基础。
印刷品质量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形状尺寸的要求:包括印刷品的长、宽、高等尺寸要求,以及各个部件之间的尺寸关系的要求。
2. 色彩的要求:包括印刷品的颜色数、色彩饱和度、色彩亮度等要求,以及印刷品的色差限度。
3. 图案和文字的要求:包括印刷图案和文字的清晰度、层次感、线条粗细等要求,以及印刷品图案或文字是否完整、准确等要求。
4. 材料的要求:包括印刷纸张的光洁度、平整度、厚度等要求,以及印刷油墨的颜料含量、干燥时间等要求。
5. 特殊加工的要求:包括印刷品的烫金、凸印、压花等特殊加工的要求,以及特殊加工后印刷品的质量变化情况。
二、印刷品的质量检验方法印刷品的质量检验是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和工艺测试来评判印刷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过程。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印刷品质量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主要是通过目测的方式对印刷品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图案是否完整、文字是否清晰、有无漏印、有无脏污、有无色差等。
2. 尺寸测量:通过使用尺子、量具等工具对印刷品的尺寸进行测量,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
3. 色彩检测:使用专业的色彩测试仪器对印刷品的颜色进行测量,包括颜色饱和度、色差等。
4. 物理性能测试:包括对印刷纸张的光洁度、平整度等进行测试,以及对印刷油墨的粘度、流动性等进行测试。
5. 特殊加工检验:包括对印刷品的烫金、凸印、压花等特殊加工效果进行检验,判断加工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三、印刷品质量检验的注意事项1. 检验工具和仪器的准确性要得到保证,避免因工具误差导致的质量评判错误。
2. 检验时要充分参照质量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评判,避免主观评判和个人主义。
印刷品质量检验规定

印刷品质量检验规定一、前言在印刷行业,确保印刷品质量的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对印刷品质量检验进行规定,以确保印刷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高质量标准。
二、检验标准1. 印刷品外观检验(1) 检查印刷品的色彩鲜艳度,确保颜色准确、饱满。
(2) 检查图案、文字是否清晰,无模糊、虚线等问题。
(3) 检查印刷面是否平整,无明显起伏或凹陷。
(4) 检查是否有划痕、油污等瑕疵。
(5) 检查印刷品边缘是否整齐、无毛刺。
2. 尺寸和准确度检验(1) 检查印刷品的尺寸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 检查图片或文字在印刷品上的位置是否准确。
(3) 检查页面的对齐是否一致,无偏移或错位现象。
3. 版面和排版检验(1) 检查版面设计是否合理,无过分空白或过分拥挤。
(2) 检查排版是否规范,文字、图案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间距。
(3) 检查字体是否统一、清晰,字形是否完整。
4. 印刷质量检验(1) 检查印刷品的色彩准确度,与原稿或样品进行对比。
(2) 检查印刷墨色的均匀度,无明显色差或斑点。
(3) 检查印刷品的光泽度,无暗淡或过于光亮。
5. 纸张和材质检验(1) 检查纸张的质地是否光滑,无明显纹路或杂质。
(2) 检查纸张的厚度是否均匀,无明显差异。
(3) 检查印刷品的材质是否符合要求,无过于薄弱或过于厚重。
6. 特殊工艺检验(1) 对于印刷品中的特殊工艺,如烫金、压纹等,检查其准确度和清晰度。
(2) 检查特殊工艺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无失效或缺陷。
7. 包装和交付检验(1) 检查印刷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2) 检查交付数量是否一致,无缺漏或过多。
(3) 检查交付日期是否符合约定。
三、检验流程1. 引入质量控制团队,由专业人员进行印刷品质量检验。
2. 确定检验标准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检验流程和操作规范。
3. 选择合适的检验设备和工具,包括色彩检测仪、尺寸测量工具等。
4. 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中期检验,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 对成品进行全面检验,确保印刷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印刷检验标准

套印
目测(软尺量)
胶版、凸版≤0.2mm;丝网版≤0.5mm
覆膜
破折
目测
不可有破折
气泡
目测(软尺)
每张允许5个气泡≤0.2mm2
贴合性
目测
膜边缘不可跷起
模切
尺寸
目测、底片尺
上下及左右模切误差≤0.2mm
模切
目测、底片尺
1、模切不可露白边,不能切到内容(内容或图案)2、标贴间距最大误差不超过正负0.2mm模切后标贴边缘平滑。烫银边框允许:左边框减右边框差值≤0.3mm;上边框减下边框差值≤0.3mm
印刷检验标准
外观检验:
检验
检验项目
检验方式
允许标准
巡
检
成
品
检
验
印
刷
内
容
颜色
目测(比较法)
同款不同批次生产,颜色控制在签样上下限内不允许明显色差(色差仪无法区分颜色密集的地方)
套印
目测(软尺量)
四色套印≤0.5mm,正背套印≤1mm
文字、内容、图案
目测(比较法)
标贴内容与签样内容一致,图案字体清晰不可有断线、塞版现象
污点
目测(污点尺)
每张主要部位允许1个污点直径≤0.3mm,透明瓶空白处直径≤0.2mm;次要部位允许2个不集中与上同等污点
磨擦、括伤
磨擦5次/目测
无明显磨擦或括伤,已不影响LOGO图及文字为准
烫烫银
内容
目测(比较法)
标贴内容与签样内容完全一致,内容清晰不可有断线、塞版现象
平整性
目测 放大镜 软尺
油墨附着力
摩擦法
反复摩擦25次,不出现大面积掉墨
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

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日新月异,印刷品的使用范围也日益广泛。
无论是出版物、宣传品还是包装材料,印刷品对于产品形象与品质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印刷品达到预期效果,制定一套标准的质量检验程序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印刷品质量检验的标准。
1. 色彩准确性检验色彩的准确性对印刷品来说至关重要。
在进行色彩准确性检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与仪器。
常见的方法包括视觉比对法、色差仪比对法以及光谱分析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保印刷品的色彩与原始设计保持一致。
2. 清晰度与锐度检验清晰度与锐度是印刷品展现细节与图像精确度的重要标志。
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文字的清晰度、图像的锐度以及边缘的清晰与平滑程度。
用肉眼观察或借助专业设备,如显微镜等,可以帮助检验员准确评估印刷品的清晰度与锐度。
3. 纸张选择与检验印刷品的纸张选择与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
因此,在印刷品质量检验中,必须对纸张进行仔细检验。
首先要确保纸张的材质是否与所需的印刷效果相匹配,其次要检查纸张的平整度、厚度、光泽度以及防水性等方面的性能。
4. 印刷效果检验印刷效果是衡量印刷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眼观和手触,可以检查印刷品的墨色分布是否均匀、印刷的品质是否清晰、是否有色差、印刷是否有噪点、有无印刷重影等。
5. 上光与涂层检验上光和涂层是提升印刷品外观质量的常用方法。
在进行质量检验时,需要检查上光和涂层的均匀度、光泽度和附着力。
使用专业的触摸仪器可以帮助检验员判断上光与涂层的质量。
6. 尺寸与装订检验印刷品的尺寸和装订方式直接影响使用者体验和外观效果。
所以需要检验印刷品的尺寸、边框、裁切质量和装订方式是否符合设计标准、是否均匀。
总结:印刷品的质量检验对保证出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
本文所提到的标准仅作为参考,具体的质量检验仍需根据不同的印刷品类型和要求来制定。
通过严格遵守质量标准,印刷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并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支持。
印刷行业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

印刷行业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印刷行业在不断提高印刷品质量的同时,也对印刷品质量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检验。
本文将从印刷品质量检验的目的、标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印刷品质量检验的目的印刷品质量检验是为了确保印刷品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满足客户的需求,保证印刷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通过对印刷品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检验,可以提高印刷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印刷品质量检验的标准1.色差检验标准色差是指印刷品与原样或标准样品之间的色彩差异程度。
在色差检验中,应采用色差计或光谱分析仪等专业仪器来测量印刷品的色差值,并参考国际通用的色差标准值进行比对。
2.图文质量检验标准图文质量是指印刷品中图像、文字等内容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在图文质量检验中,应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等设备来观察印刷品的图像和文字,确保其清晰、无模糊、无歪曲等问题。
3.纸张质量检验标准纸张质量是指印刷品所使用的纸张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在纸张质量检验中,应根据纸张的光泽度、强度、透气性、尺寸稳定性等指标来评估纸张的质量。
4.工艺加工质量检验标准工艺加工质量是指印刷品的后续加工环节的质量,如折叠、裁切、覆膜等。
在工艺加工质量检验中,应检查印刷品的加工工艺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存在瑕疵、变形等质量问题。
三、印刷品质量检验的方法1.目测检验法目测检验法是指通过肉眼对印刷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在目测检验中,应结合印刷品的特定要求和相关标准,对图像的清晰度、颜色的一致性、文字的层次感等进行判断。
2.仪器检验法仪器检验法是指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对印刷品的质量进行精确测量和评估。
常用的仪器包括色差计、光谱分析仪、放大镜、显微镜等。
通过仪器的测量数据,可以准确地评估印刷品的质量问题。
3.抽样检验法抽样检验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随机原则,从一批印刷品中抽取部分样品进行检验和评估。
通过抽样检验,可以更加高效地评估印刷品的质量,并且能够减少检验成本和时间。
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

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一、引言印刷品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和效果。
为了保证印刷品质量的稳定和标准化,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印刷品设计、印刷制作、后期加工等多个方面,介绍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
二、印刷品设计质量检验标准印刷品设计质量检验标准主要包括对设计稿的审美性、可读性、版式布局、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评估。
设计稿应符合以下标准:1.审美性:设计稿应符合当代审美观念,具有艺术感和视觉吸引力。
2.可读性:文字应清晰易读,字体大小合适,避免出现模糊或扭曲现象。
3.版式布局:版面布局应合理,内容分布清晰,重要信息突出。
4.色彩搭配:色彩使用应符合印刷品的需求,色彩饱和度适中,颜色搭配和谐。
三、印刷质量检验标准印刷质量检验标准主要关注印刷过程中是否存在印刷偏色、网点不清晰、版面变形等问题。
印刷质量检验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印刷颜色准确度:印刷品的颜色应与原稿保持一致,不应出现色差。
2.网点清晰度:印刷品中的图像网点应清晰可见,不应出现模糊或断裂现象。
3.版面畸变:印刷品在印刷过程中不应出现版面变形和失真等问题,保持原始比例。
4.印刷层次感:印刷品应具有明显的层次感,不同颜色和图像应能够清晰区分。
5.印刷位置准确度:印刷品中的文字、图形等元素应准确无误地定位在设计稿要求的位置。
四、后期加工质量检验标准后期加工质量检验标准主要关注印刷品的装订、覆膜、烫金等加工工艺。
后期加工质量检验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装订质量:印刷品的装订应牢固可靠,不应出现书页脱落或开裂等问题。
2.覆膜质量:印刷品的覆膜应平整光滑,无气泡、划痕或脱胶等现象。
3.烫金质量:印刷品的烫金应均匀、清晰,不应出现断裂、脱落或偏移等情况。
4.折页质量:印刷品的折页应平整,不应出现折痕或折页偏差。
五、总结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涵盖了印刷品设计、印刷制作和后期加工等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检验标准,可以保证印刷品质量的稳定和标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在顾客未提出特别要求时,明确本公司生产产品应达到的质量水平及检验标准,明确原辅材料进货、产品储存运输应达到的质量水平。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含生产工序委外加工)、储存和运输等过程的质量控制,适用于顾客没有特别规定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与检验,适用于营业部门与顾客沟通、进行业务洽谈时参考,适用于生产技术部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工序生产质量控制,适用于生产技术部和品质部对工序产品或成品进行检验,适用于全质办和品质部对采购、产品生产、储存和运输等过程进行巡查或抽检。
本标准不涉及公司生产设备及其所需的备件采购、备件委外加工。
3.定义质量标准一一原辅材料进货和投入生产要求的质量项目、生产产品要求的质量项目、储存和运输产品要求的质量项目、部门或车间工序人员工作过程的操作项目,应达到的水平。
检验标准:质管人员、检验人员在进行原辅材料和产品质量判定时,在进行现场巡查或抽查时,所依照的质量标准、有关的条款或数值。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指成品或半成品,在储存与交付阶段指进入成品仓库的成品。
半成品:指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加工后的工序产品,但成型加工工序后的产品除外。
4.引用文件GB 13024-91 箱纸板GB 13023-91 瓦楞原纸QB 1011-91 单面涂布白板纸ZBY 32024-90 白卡纸GB/T 10335-1995 铜版纸GB 7705-1987 平版装潢印刷品GB/T17497-1988 柔性版装潢印刷品GB/T 6544-1999 瓦楞纸板GB 6543-86 瓦楞纸箱GB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及抽样表GB/T 6545-1998 瓦楞纸板耐破强度的测定方法GB/T 6546-1998 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方法GB/T6547-1998 瓦楞纸板厚度的测定方法GB/T 6548-1998 瓦楞纸板粘合强度的测定方法5 原辅材料质量标准5.1.1 原纸进货质量标准a)箱纸板——根据GB 13024-91 箱纸板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将箱纸板分为4 级:高档箱纸板(一等)、普通箱纸板(二等)、普通箱纸板(三等)、挂面纸(四等)。
进货检验必检项目为定量、紧度、耐破指数、横向环压指数、水份,具体技术指标见表一。
b)瓦楞原纸——根据GB 13023-91 瓦楞原纸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将瓦楞原纸分为3 级:高强瓦楞纸(一等)、普通瓦楞纸纸(二等)、普通瓦楞纸纸(三等)。
进货检验必检项目为定量、紧度、横向环压指数、纵向裂断长、水份,具体技术指标见表二。
c)单面涂布白板纸——按QB 1011-91 单面涂布白板纸对厚度、定量、白度、横向耐折、横向挺度、水份进行检测,并按技术指标进行判定,见附表三。
.d)白卡纸——按ZBY 32024-90 白卡纸对厚度、定量、白度、横向挺度、水份进行检测,并按技术指标进行判定,见表四。
e)铜版纸——符合GB/T 10335-1995 铜版纸。
f)对原纸纸色的要求:在现有生产工艺流程中、在规定的原纸库存期间、在成品库存期间、在搬运装车发货期间,不会产生明显的原纸变色(在800mm 距离观察)。
g)各种原纸须符合环保要求,由供方提供定期型式试验的检测报告,每年至少1 次。
5.1.2 原纸进货检验抽样及判定5.1.2.1 抽样方式:a)箱纸板、瓦楞原纸:1~25 件抽2 件;26~150 件抽5 件;b)单面涂布白板纸:1~25 件抽3 件;26~90 件抽5 件;c)白卡纸:1~25 件抽3 件;26~90 件抽5 件;5.1.2.2 对一批原纸的抽样进行各个项目检测后,如果检测得出的某一个项目平均值达不到技术指标要求,即判定该原纸进货批不合格。
5.1.3原纸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标准a)在生产过程中,所有原纸不能有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外观质量缺陷。
b)在生产过程中,每卷原纸不允许出现造成停机的拉断现象,每卷原纸中的断纸部位应当是连接可靠的并且接头数量W 3个。
5.1.4钉线质量标准a)在现有生产工艺流程中、在规定成品库存期间,不会产生锈蚀。
5.1.5油墨质量标准a)在现有生产工艺流程中、在成品库存期间,不会产生变色(在800mm 距离观察) 。
b)在规定的磨擦状态下,不发生脱色。
5.2 平印产品生产质量标准5.2.1PS 版制版质量标准5.2.1.1修版质量标准a)必须要在彩色、印版规格尺寸、编排等方面严格按照原稿或客户要求误差W0.05mm。
b)严格对照原稿要求对阳图进行必要的修正。
c)单版图具备各种规格线,如拼版十字线、角线、复切线以及必要的啤线、摺页线等。
d)所有规格线的尺寸不允许误差,编码不允许有错漏。
所有规格线不得打进产品规格尺寸之内。
e)单版阳图网点层次2%不消失。
50%网点正负值在3%以下,95%网点不糊瞎。
f)网点不允许有脏点、烂点,底片不允许有划痕、摺痕及粘附灰尘。
所有规格线都必须使用标准规格线,粗细在0.05〜0.1mm 之间。
凡交晒版、打样及印刷的单版阳图必须放置信号条或标准色标。
5.2.1.2 拼版、拷版质量标准0.05mm 。
a)拼、拷版必须按照客户来样及工单要求的规格尺寸进行,误差Wb)拷版网点层次高调要达到2%网点不丢失,中调网点还原要控制在±3% ,低调95%不糊瞎。
拼成的大版必须具备各种适合晒版印刷加工的规格线,即对版、校版十字线、复切线、切线以及必要的啤线、摺页线。
各种规格线都要使用标准规格线,线的粗细在0.05〜0.1mm之间。
拼成的大版各规格线及画面套叠误差w 0.05mm,各种规格线必须打在成品规格尺寸之外。
e)拼、拷好的大版应反差强烈无灰翳,版面干净、无脏点、烂点、花痕、摺痕等现象。
拼成的大版片基必须在规格线外,预留10mm 空位。
g)打大格前应先打好定位孔,不用打大格直接晒版的底片片边必须大于晒版需要的定位孔,并统一打好定位孔再交下工序晒版。
5.2.1.3 晒版质量标准,a)晒版的PS 版必须具备校版十字线、切线、角线、规格线等辅助线。
所有辅助线都必须在成品规格尺寸之外。
b)实地版网纹版都必须要有色标。
c)网点还原率要控制,使3%以上(含3%)网点不丢失,中调网点变化范围±2%,低调网点变化范围± 4%( 用十倍放大镜观测信号条3%网点可见、50%网点碰角)。
d)大面积平网版网点再现要均匀,在500mm 视距下观测不允许有明显的深浅现象。
e)实地版要求密实,用十倍放大镜观测不露版底线条、文字清晰、无断线、糊瞎,除特殊情况另有要求外,晒出的PS 版必须还原底片。
f)晒版必须定位,晒好的整套印版必须咬口来去一致。
e) PS 版寿命(印刷数次)不低于50000 次。
5.2.2 彩盒模切版质量标准a)做模切版时必须严格按照工单及客户来样的规格尺寸,以游标卡尺检验,允许误差32 开以下± 0.2mm ,32 开以上± 0.4mm 。
b)所有要求直角的啤线都必须90°,所有按要求是弯位、牙刀、花纹的必须依照来样,左右对称弯位圆滑。
c)所有啤线接口都要符合要求,不露空位。
d)图案对称,插口处要有足够的间隙插入。
,e)模切版寿命(模切数次)不低于300000 次。
5.2.3平印产品生产工序质量标准5.2.3.1 开纸工序产品质量标准a)一开大纸必须按工单的开纸尺寸,对开误差w 2mm,三、四开误差w 1.5mm,四开以下误差w 1mm。
b)开好的纸应成90°,斜角对开误差不大于2mm ,四开及四开以下不大于1.5mm 。
c)开大纸不允许有凹凸肚,对开、三开纸凹凸肚w 1.5mm,四开及四开以下凹凸肚w 1mm。
d)刀口应光洁、无崩口及起毛。
e)底面纸应干净、无刀痕。
切好的纸纸面统一,堆放整齐。
5.2.3.2 平印工序产品质量标准5.2.3.2.1 产品的墨色a)必须按客户的色样或签样的墨色进行印刷。
b)印张墨色必须均匀,同色密度偏差精细产品v 0.05DS,—般产品v 0.07DS。
c) 实地印刷要求同批同色色差符合:当L> 50mm 时,△ E v 5.00,当彳L w 50mm 时,△ E v 4.00( 用进口密度仪检测)。
5.2.3.2.2 产品的套印a) 精细产品主要部份套印误差w 0.2mm ,次要部份套印误差w 0.4mm 。
b) 一般产品主要部份套印误差w 0.3mm ,次要部份套印误差w 0.6mm 。
e)套印要求高的产品或套印小量误差即误字意和影响设计意图的不受 a 和b 限制,应根据签样。
5.2.3.2.3 产品的规格线a)印刷的产品规格线应与咬口平行和垂直,符合模切成品的要求。
b)印张画面必须满足产品规格尺寸的全部要求,不得遗漏贴位、唇位、出血位或其他任何部位。
5.2.3.2.4 产品的网线、文字、色块a)网线、文字、色块印刷应清晰、结实、无缺损、小字包括外文、拼音不误字意。
b)网点还原率要控制,使4%网点不丢失,50%网点扩大值v 5%。
c)条形码可读、数值正确。
5.2.3.2.5 产品的油墨耐磨性及干燥a)油墨附着力好,用手指轻擦不脱色。
b)一般产品的干燥时间须4~8 小时;墨层较厚的实地产品、外观较高要求的产品,干燥时间应不少于24 小时。
c)一般情况下,没有达到干燥要求的时间,不能把产品移交给下工序;特殊情况下,需要向下工序移交时,须由技术人员、质检员进行专门验证确认。
5.2.3.2.6 产品的印油a)印油规格尺寸必须严格按签样和客户要求并与印刷套准,允许偏差± 1mm 。
; b) 印油层厚薄适中,光油层能对印刷图文起复盖保护作用,不露纸底、不起珠。
c)印油后产品必须干透、无粘连,无拖花,纸底无光油。
d)印油后产品必须干净、不允许由于油墨被溶解造成的污染及其他污染。
e)印刷后耐磨擦-来回50 次/35 秒,无明显掉色或达到客户要求。
5.2.3.2.7 产品的洁净a)精细产品主要部位在500mm 视距下目测无脏污,一般产品主要部位在500mm 视距下目测无明显脏。
b)精细产品次要部位在500mm 视距下目测无明显脏污,一般产品次要部位在500mm 视距下目测无影响字意及设计意图的脏污。
c)产品无油脏、手印、脚印等脏污。
5.2.3.3 上光、磨光工序产品质量标准a)上光应均匀,在500mm 视距下目测无厚薄不匀现象。
b)光层厚薄要适中,能对全张纸起复盖作用,不露纸底、不起珠、起路。
c)上光后产品必须干透、无粘连。
d)上光产品必须干净、不允许由于油墨被溶解造成的污染及其他污染,纸底无光油。
e)磨光产品光洁度要高,无磨不到的斑点,并在任何可见光源下都能反射光。
f)磨光时注意温度和压力,不允许有烧油、起痕现象。
g)磨光后的产品注意散热,不允许有拉起光层、墨层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