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绿》教学设计(2课时)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绿》教学设计(2课时)
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有效学习的第一步。
四、书写指导,布置作业。
预计8分钟
1.教师指导书写:瓶、挤、叉、挥,同桌之间交流生字的写法。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布置作业:反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指导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学生巩固练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板书设计
本板块以吟诵含有“绿”的诗词为引,带领学生进入绿的意境,在旧知与新知、古诗与新诗中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预计15分钟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师指名读。
(2)师:读了简介,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谁想补充说明一下?
2.初读诗歌
(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圈出生字新词,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2)课件出示风、雨、水、阳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思考:风雨等都没有颜色,为什么在诗人眼里都是绿的?
(3)学习排比句,用排比的手法仿写句子。
秋天的_____是金黄色的,秋天的_____是金黄色的,
秋天的_______________,秋天的_______________。
4.读第四、五小节,说说绿的形态是怎样的?
10 绿
6.教学反思与改进
《绿》(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10 绿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
版本
部编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绿》这首诗描写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全诗共五个诗节。第一节借用“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这一比喻,写眼前铺满绿色的感觉,同时引出下文。第二节连续运用了六个形容绿色的词语,写出了绿的深浅浓淡,体现了绿的丰富。第三节借用相同句式的叠加,写出了诗人对绿的感觉,表现出整个自然空间都充满了绿色。第四节将所有的绿汇聚,写出了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第五节用“突然”一词转折,写出了所有的绿色在风中舞动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全诗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与想象。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5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理解、积累字词。

2能力目标: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品读课文理解,积累字词。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作业(1):课前反复诵读,积累字词踞(jù)在薄(bó)阴几绺(liǔ)穹(qióng )门棱(léng)角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 chà)挹(yì)掬(jū)你入口明眸善睐(móu)(lài)2)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三、导学过程1、检查预习情况,点评。

2展示目标。

3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文集《踪迹》。

4自学过程:根据朗读要求,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内反复品味其妙处,并个别展示,由学生互相点评。

5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跳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1)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2)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10 绿【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言运用: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思维能力: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审美创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课前解析】关注作者:艾青(1910 年一1996 年)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艾青是 40 年代新诗歌的开路人,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光辉顶峰的巨人。

《绿》是艾青诗歌创作第二个高峰代表作,这首诗是艾青率领全国诗人访问团进行参观,与全国优秀诗人畅谈论诗时所作。

艾青的主要作品有:《归来的歌》《北方》《春天》《彩色的诗》《雪莲》《我爱这土地》等。

关注独特的表达: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有着丰富绘画经验与艺术修养的抒情诗人。

他独特的艺术创作经历与体验,为其诗歌风格带来别样的特征。

“色彩”是艾青诗歌艺术表达的要素之一,具有鲜明的艺术美学倾向与追求。

关注诗歌与想象的融合:全诗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与想象。

“黑水瓶的倒翻”,世间万物皆是绿色,所有“绿”随风飘舞的景象,让所有的一切在充满生机的绿色中随着节拍整齐得飘动起来。

关注蕴含的情感:在诗中,诗人用满腔的激情,奇特的想象,生动描绘岭南早春的景色,表达对祖国无限生机的赞美。

【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及反思

《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诗意开启(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绿》。

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哪些含有“绿”的古诗呢?板书:(绿)(二)学生分享:生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生3: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三)过渡:“绿”在不同的诗歌中有不同的印象,在现代诗中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艾青的《绿》。

(四)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设计意图:开宗明义,引出诗题,回顾已有的古诗积累,渲染气氛,引发思考,促使学生对现代诗歌学习充满期待。

)二、自主识字,小组交流(一)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中,有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4个要求会写的字,大家小组合作,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一会儿各小组派代表当小老师为大家讲解。

(二)小组合作学习。

(三)全班交流。

第一小组汇报:生1:“挤”我是通过形旁表意,声旁表音来理解和记忆的。

提手旁和手的动作有关,右边的“齐”标识读音,而且还可以结合动作“挤”联想“东西到齐了”。

我们有时候会“挤眉弄眼”“挤来挤去”,人多了还会“拥挤”。

点拨:挤这个字很形象,你还能想到哪些提手旁的字呢?生2:抱、抓、捏……生3:“挤”书写时要注意间架结构,提手旁和右边的“齐”互相穿插才能更美观,第八笔是“撇”不是“竖”。

追问:诗歌中哪句有“挤”这个字呢?齐读:“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精选12篇)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挥”等4个字。

正确读写“墨绿、集中、交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手持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课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呢?2、指名分小节读诗,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伴着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2、板书: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4、出示第一小节:好像……(自己轻声朗读)5、感受绿的美: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6、齐读第一、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四、五小节,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这么多的绿集中起来,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朗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绿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绿》一文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抓住“读”这一学习手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对绿、对生命的认识,进行美读诗歌的训练,在读中加深感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查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

你见过春天里什么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看到的春色。

3.小草探出了头,树木发芽,田野变绿,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绿,就好像……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4.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绿》,一起去感受绿。

5.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朴素、凝练、想象力丰富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小节,再仔细读一读。

2.交流自学效果:(1)春风姑娘要考考大家认识了哪些字。

瓶、挤、叉、挥。

①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向同学请教。

②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着重读准多音字“叉”的读音。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多音字。

[chā]a.(—子)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鱼~|三齿~|粪~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第1篇】《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鉴赏的能力和艺术的想象力。

2、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3、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欣赏。

二、教材分析:《绿》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凝练的文章,要写好一种颜色本来就很难,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竟能写得如此美丽,令人陶醉。

我想优美的文章要是太多的分析就破坏了美感。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先带学生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欣赏了大量的关于西湖灵隐和花港观鱼两地的绿色的,用冲击学生的眼睛,然后通过自读来感悟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新课标的精神是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先自学,再小组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多角度地细致地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理解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叠字的运用;体会文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

时:现代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披文入境,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完成以下任务(1)划出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

(2)思考:文章的文眼是什么?2.投影出示字词jù bó liǔ léng qióng shū zǐ xié踞薄阴绺棱角穹倏尘滓皱缬shíchàmóu lài yì jū什刹明眸善睐挹掬三、合作学习,问题探究1.第二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明确:第一个观察点: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听—花花花花的声音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第二个观察点: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精品教学设计(2课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精品教学设计(2课时)

《绿》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全诗共5个诗节。

第一节借用“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这一比喻,写眼前铺满绿色的感觉,同时引出下文。

第二节连续运用6个形容绿色的词语,写出了绿的深浅浓淡,体现出绿色的丰富。

第三节借用相同句式的叠加,写出了诗人对绿的感觉,表现出整个自然空间都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将所有的绿汇聚,写出了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五节用“突然”一词转折,写出了所有的绿色在风中舞动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全诗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与想象:绿色的山林、绿色的原野、绿色的草地,还有被这绿色浸染的天空、阳光等。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借助诗歌的关键词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享受阅读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4.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齐读课题。

2.你能用绿组个词吗?预设1:墨绿。

预设2:嫩绿。

预设3:淡绿。

3.把这些词都写入一首诗,会是怎样的一首诗呢?今天我们一起读作家艾青的诗,欣赏他笔下的“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青《绿》教学设计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下面给大家分享艾青《绿》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感受梅雨潭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情感。

2、品味、积累文中运用精妙的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朗诵《春》里的语段,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朱自清常识,从“导游”这一角色切入,引出课题《绿》。

二、出示目标。

学习这一课,我们要完成达哪些任务呢?(屏幕显示目标)请同学读,加深印象。

三、初读课文,梳理思路。

生默读课文。

要求:
1、标识生字难词,结合注释理解、掌握,注释中没有的随时询问;
2、注意开头结尾的句子、表明作者行踪的词句、过渡句。

学生完成后,老师结合学生询问补充生字难词。

师生共同梳理
课文思路,引导学生理解描写瀑布、亭子等景色的作用。

四、再读课文,赏景悟情。

重点朗读第三段,欣赏令作者惊诧的绿、体会作者对绿的深情。

1、老师对朗读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2、深情朗读后,你感觉哪些句子最能体现绿的美好,哪些句子最能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写绿,写出了绿的什么特点。

然后请该生朗读,师生对朗读情况点评,对于朗读不到位的要有示范。

3、梅雨潭的景观很多,也都很美,作者为什么最爱梅雨潭的绿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五、品读课文,含英咀华
《绿》是一篇贮满诗意的美文。

尤其在语言的运用方面特别值
得我们去欣赏、品味。

1、老师对赏析方法作指导并示范。

2、同桌合作,挑出你们喜欢的句子,写出喜欢的理由,然后反复朗读直到会背。

3、课堂展示,师生点评。

六、回顾全文,反思总结
1、回顾这节课,反思收获,提出疑惑。

2、老师总结:课上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已和作者有了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禁不住也惊诧于梅雨潭的绿是如此的美好,大自然是多么可爱了。

但同时随着阅读的深入,大家又发现了新的疑惑,课后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些疑惑继续阅读,进一步走进大师,走进美不胜收的大自然。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三段;
2、课外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八、板书设计。

瀑布、亭子等——衬托→绿←写、赞——比喻、排比、拟人、对比、想象等。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倒、处、找、浅、淡、发、所、静、交”10个生字,能描写“处、找、浅、淡”4个字。

积累9个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歌颂。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色?
2.学生交流,绿色的()。

3.师:小草苏醒,树木发芽,山川田野好像
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1)指名读句子。

(2)学习生字:倒、处(着重区分:“到”和“倒”)
(3)齐读句子。

3.今天,我们随着诗人艾青的诗歌,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

4.出示课题:
6、绿
5.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机正音。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春姑娘的手真巧,调出了那么多绿色。

(1)媒体出示有关各种带绿的词语,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2)学习生字:浅、淡、发
“淡”:注意两个“火”字的笔顺指导。

(3)男女生对读。

(4)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初步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5)发:注意第一笔是“竖折”,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出示第二小节。

(1)学习生字:找
(2)指名读。

3.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读读课文三、四、五小节。

(1)指名读三、四、五小节。

(2)学习生字:交、静、“交”:理解“交织”。

“静”:后鼻音。

换部首能变成什么字呢?
(3)出示插图
学生想像:风中的是绿的,雨中的是绿的,
阳光下的也是绿的。

(柳条、树叶、草地)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的一句展开想象,说一说)
(6)学习第四、第五小节。

①看所有的绿交织在一起的样子。

②看绿飘动在一起的样子。

③朗读第四、第五小节。

四.复习巩固,总结全文。

1.游戏:绿色调色板(读词语)
词语:好像到处找浅绿淡绿出奇阳光所有
2.指导写字。

(1)观察“到、刮、浅、淡”四个字。

(2)注意共同点:“到、刮”左宽右窄;“浅、淡”左窄右宽。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师生评价。

五.适时拓展,布置作业
1.春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说一说:春天到了,校园里。

公园里。

田野里。

2.学生可挑选准备交流。

3.实践活动:双休日,与父母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绿”。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