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主题四影子的故事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影子的故事》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影子的故事》一、教学内容《影子的故事》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变化规律以及创意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的现象,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影子变化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子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探索影子现象,创意影子游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画笔、卡片等。
2. 学具:手电筒、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玩具,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引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问:“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影子会出现在这里?”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教师演示如何用卡片和手电筒制作影子,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一个手电筒,让幼儿自己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2)幼儿用画笔、剪刀和胶水,创作自己的影子画。
4. 创意影子游戏(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影子猜猜看”游戏,提高幼儿观察和想象力。
(2)幼儿分组,每组用身体摆出不同的影子造型,其他组猜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影子的故事》2. 板书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影子变化规律(3)创意影子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影子画2. 作业要求:利用家中的手电筒和物品,创作一幅关于影子的画。
3.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影子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了影子的变化,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但在教学中,部分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影子的故事》

2024年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影子的故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影子的故事”。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理解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2. 能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画笔、卡片等。
学具:手电筒、白纸、卡片、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幼儿在户外阳光下进行“踩影子”游戏,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影子。
(2)邀请幼儿分享游戏中观察到的影子现象,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向幼儿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知道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
(2)通过手电筒照射卡片,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影子剧场”活动,让幼儿用手电筒、卡片、画笔等制作影子故事。
(2)邀请各组幼儿展示自己的影子故事,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发现和乐趣。
(2)让幼儿谈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影子。
2. 影子的变化规律:光与物体的距离、角度、物体的形状等影响影子的形状和大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要求:用画笔和手电筒,在白纸上创作出有趣的影子画。
答案:影子画的答案因幼儿的创意而异,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影子的故事》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影子的故事》一、教学内容《影子的故事》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第三节《有趣的影子》。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培养幼儿对影子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是由光的照射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影子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培养幼儿对影子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玩具、卡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幼儿观察室内光线变化,关灯后用手电筒照射物品,观察影子的形成。
(2)让幼儿分组讨论:影子是如何形成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影子现象?2. 例题讲解(1)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理解影子是由光的照射产生的。
(2)展示各种影子现象,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影子的变化规律。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玩具,观察影子的变化。
(2)鼓励幼儿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创作自己的影子画。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展示影子画。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故事》2. 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生活中的影子现象(3)影子的变化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创作一幅影子画。
2. 答案:影子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影子的观察和描绘能力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段的影子变化。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有关影子的故事或游戏,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影子的故事》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影子的故事》一、教学内容《影子的故事》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三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探索影子与光线的关系,以及进行简单的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的,认识到光线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以及光线与影子关系的探索。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掌握影子的基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书本等)、透明胶片、白纸、画笔、尺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手电筒、不透明物体、白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让幼儿对影子产生兴趣。
提问:“你们在阳光下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影子?影子是什么样子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教具展示影子的形成过程,解释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的。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讨论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影子游戏,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影子变大或变小?光线与影子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4. 影子创作(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用画笔在白纸上画出物体的影子。
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创作出有趣的影子画。
幼儿展示自己的影子画,与同伴分享创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光线与影子的关系3. 影子游戏和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体影子,画出影子的形状。
2. 答案:根据观察,画出物体影子的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线与影子的关系掌握较好,但在创作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活动影子的故事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活动影子的故事一、教学内容《影子的故事》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影子、探索影子的形成原理、了解影子与光源的关系、观察影子的变化以及创意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发现影子与光源的关系,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创意影子游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影子变化,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玩具、画纸、画笔等。
2. 学具:手电筒、画纸、画笔、各种形状的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玩具,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的。
教师演示影子与光源的关系,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影子观察,尝试用不同形状的玩具产生影子。
教师指导幼儿画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影子,并分享给其他幼儿。
4. 创意影子游戏(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摆出各种姿势,观察地上的影子,进行创意影子游戏。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影子表演故事或场景。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图2.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图3. 不同形状影子的示例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观察日记答案:幼儿需在课后观察家中的影子,记录在画纸上,并简单描述影子的变化。
2. 作业题目:创意影子画答案:幼儿利用各种形状的玩具,摆出有趣的影子,用画笔描绘在画纸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幼儿对影子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影子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探索影子的奥秘。
影子的故事瑞吉欧幼儿观察和流程

影子的故事瑞吉欧幼儿观察和流程稿子一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来跟大家讲讲瑞吉欧幼儿观察中关于影子的那些有趣事儿!你知道吗,小朋友们对影子那可是充满了好奇。
有一天,阳光正好,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玩耍。
突然,有个小家伙发现自己的影子一直跟着自己,就像一个小尾巴。
这可把他给乐坏了,他不停地跑啊跳啊,想看看影子能不能跟上。
老师们看到这一幕,可不会放过这个教育的好机会。
他们拿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玩具小熊,有彩色的积木,还有小飞机模型。
然后让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东西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小朋友们瞪大了眼睛,认真地观察着。
“哎呀,小熊的影子看起来像个大怪物!”一个小朋友叫了起来。
大家都哈哈大笑。
接着,老师又带着小朋友们做起了影子游戏。
有的小朋友用手做出小兔子的形状,影子就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
还有的小朋友几个人一起合作,用身体组成了一个大大的房子的影子。
这一天,小朋友们在影子的世界里玩得超级开心,也学到了好多好多关于影子的秘密。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小朋友们的世界特别有趣呀?稿子二嗨呀,朋友们!今天来和大家聊聊瑞吉欧幼儿观察里影子的故事和流程。
那天,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正在户外活动,影子就这么悄悄地出现了。
有个小女孩指着地上的影子说:“看,这是我的影子朋友!”其他小朋友一听,都纷纷看向自己的影子。
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对影子这么感兴趣,就决定好好带着他们探索一番。
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站在阳光下,然后问:“你们的影子是什么颜色呀?”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回答:“黑色的!”接着,老师又让小朋友们试着改变自己的姿势,看看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有的小朋友蹲下,影子就变短了;有的小朋友把手举高,影子的手也变长了。
然后呢,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张纸和一支笔,让他们把自己影子的形状画下来。
小朋友们画得可认真了,有的画得大大的,有的画得小小的,都特别可爱。
之后,老师还把灯光关掉,点上了蜡烛,让小朋友们看看在烛光下影子又是什么样的。
小朋友们都惊讶地发现,烛光下的影子和阳光下的影子不太一样呢。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活动影子的故事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活动影子的故事一、教学内容《影子的故事》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影子,探索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和记录影子在白天不同时间段的变化;通过故事和实验,了解光与影的关系;培养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光与影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记录、分析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影子在白天不同时间段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纸、画笔、记录表、故事书。
2.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一支画笔、一张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影子,让幼儿自由发表对影子的认识。
2. 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5分钟)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示,讲解光照射在物体上,物体阻挡光线,形成影子的过程。
3. 观察和记录影子变化(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让幼儿用画笔在白纸上记录不同时间段的影子长度和方向。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记录。
4. 故事分享(5分钟)教师讲述《影子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影子与光的关系。
5. 实验探索(5分钟)每组幼儿用手电筒照射白纸,观察影子的变化,探索光与影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图示2. 影子记录表格3. 光与影的关系简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和记录家里或户外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
答案:幼儿需完成一份影子记录表,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影子长度和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探索影子的奥秘,进行亲子科学活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3. 观察和记录影子变化4. 故事分享与实验探索的结合6.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教师需关注幼儿对影子的初步认知和兴趣点。
影子的故事教案

影子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影子,激发幼儿对影子现象的兴趣。
2、帮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3、鼓励幼儿通过各种活动,探索影子的变化和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引导幼儿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2、难点向幼儿解释影子形成的原理。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游戏法四、教学准备1、手电筒、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玩具熊、积木、球等)。
2、白色幕布或大白纸。
3、视频资源(有关影子的动画或纪录片)。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教师在教室灯光关闭的情况下,打开手电筒,将光照射在墙上,形成一个明显的影子。
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墙上多了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影子”。
接着提问:“那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来的吗?”引发幼儿的思考和讨论。
2、探索影子的产生(10 分钟)教师将手电筒、物体和白色幕布准备好。
先将物体放在幕布前,用手电筒从物体的一侧照射,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出现。
然后依次更换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会有影子呢?”3、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10 分钟)教师结合幼儿的观察和讨论,简单讲解影子形成的原理。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幼儿:“影子的形成需要有光源、物体和能够显示影子的平面。
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挡住了光,光不能穿过物体,就在后面的平面上形成了影子。
”4、探索影子的变化(15 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手电筒和一些物体。
让幼儿自己操作,改变手电筒的位置、物体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影子的大小、形状和方向的变化。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5、影子游戏(15 分钟)教师组织幼儿玩“影子模仿秀”的游戏。
请一位幼儿站在幕布前,用身体做出各种姿势,其他幼儿用手模仿其影子的形状。
然后轮流让幼儿上台表演,增加互动和趣味性。
6、观看视频,拓展知识(10 分钟)教师播放有关影子的动画或纪录片,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有趣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子的故事
备课班级:中二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初步了解光被物体挡住会出现影子的现象.
3、通过参与实践操作活动,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通过参与实践操作活动,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活动准备:1、找影子卡片难易两份。
2、粉笔若干,为活动延伸中画影子做的准备。
3、白纸、手电、各种玩具等若干。
在第二环节探索物体的特征用。
4、多功能教室开着幻灯机。
为第一环节幼儿在光束前走过出现影子用。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1、激发兴趣。
带领幼儿从开着的幻灯机旁走过,出现自己的影子,让幼儿在前面做做不同的动作,感知影子的有趣,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影子)如果幼儿说不出就请
“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认识它吗?手电打开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在墙上演示一下,出现亮的光。
2提供探索材料,幼儿操作。
幼儿通过摆弄操作材料,让手电与物体之间产生影子,发现影子的特征,引导幼儿从观察影子的颜色、影子的形状来观察。
3、幼儿介绍、集体讲评,让幼儿获取影子的经验。
提问:“在玩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请个别有不同发现的幼儿来演示。
总结出:原来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个轮廓,有好多东西在影子上看不到。
4、巩固练习。
进行找影子的练习,巩固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操作材料分成难
幼儿活动
1、激发兴趣。
一幼儿再次上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
向幼儿介绍这个黑黑的就是他的影子。
再次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就请一幼儿走到另外一边,让幼儿看看墙上有没有影子,让幼儿进行对比,有了对比幼儿很快就会明白:有了光,物体挡住光才会产生影子。
2、自由探索。
提供探索材料,幼儿操作。
3、幼儿介绍、集体讲评,让幼儿获取影子的经验。
提问:“在玩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请个别有不同发现的幼儿来演示。
4、巩固练习。
进行找影子的练习,巩固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操作材料分成难易
易两份:一份是不同影子连线;另一份是在两种相似的影子中圈出与前面的图一模一样的影子,它可以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形态认知能力。
小动物要和影子做游戏,可是他们不知到自己的影子在哪里?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影子吗?讲解操作卡片做法。
两份:一份是不同影子连线;另一份是在两种相似的影子中圈出与前面的图一模一样的影子,它可以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形态认知能力。
小动物要和影子做游戏,可是他们不知到自己的影子在哪里?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影子吗?讲解操作卡片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