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完整版)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

(完整版)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

《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一、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⒈生物学物种概念物种是自然界能够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占有一定生态空间,拥有一定基因遗传型和表型的群体。

⒉分类单元(Taxon):分类工作中的客观单位,有特定的名称和分类特征。

如一个具体的属、一个具体的科、一个具体的目等。

分类阶元(Category):各分类单元按等级排列的分类体系(hierarchy)。

在分类学中有7个基本的分类阶元,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⒊超/总科-oidea科-idae亚科-inae族-ini亚族-ina⒋亚种:由于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基因交流降低,各自向不同方向演化,有相当大的趋异,而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因而又称地理亚种。

⒌双名(binomen):用于种级单元的命名。

昆虫的种名(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即属名+种本名,第1个词是属名,第2个词为种名,故谓“双名”法。

⒍⑴种、亚种的载名模式是具体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

属、亚属的载名模式为模式种;科、亚科、总科的载名模式为模式属;目和纲无模式。

描述新种时,必须指定1或多个标本作为模式标本。

⑵正模标本(holotype) :在原始描记发表时,由原始描记的作者所指定或示意作为“模式标本”的单个标本,或在写作原始描记时所知的唯一标本。

副模标本(paratype) :正模标本以外的模式标本,作者在写原始描记时曾经查看过,并经指定为此项模式标本。

或者明确说明是原始描记时所依据的标本。

配模标本(allotype) :与正模标本相对性别的任一个副模标本。

⒎⑴可用名Available name符合法规规定的命名格式,但不一定是有效的名称,因为还可能存在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关系,可用名必须符合以下几点:①必须符合双名法;②必须由拉丁文字或已拉丁化的文字;③必须是已经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名称;④近代发表的新种,新亚种的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描述,鉴别特征,并说明模式标本的存放处,否则称其为“裸名”——无效。

昆虫分类的原理和方法

昆虫分类的原理和方法

昆虫分类的原理和方法昆虫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昆虫种类繁多,分类也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那么,昆虫如何分类呢?本文将从昆虫分类的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阐述昆虫分类的具体过程。

一、昆虫分类的原理昆虫分类的原理基于种类的相似性,即具有相似特征的昆虫被归为同一类别。

这些类别是根据昆虫的形态、生态、遗传特征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分类的。

在昆虫分类过程中,一个昆虫被归为某一类别时,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1. 形态特征相似。

分类的基础是昆虫的形态相似,即体型、体色、大小、翅膀和触角的数量和形状等方面的相似性。

这些个体特征都能够反映出昆虫群体的分类。

2. 生态习性相似。

昆虫的生态角色也是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

例如,食性相同的昆虫会被归为同一类别,而生活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的昆虫也可能彼此相似。

3. 遗传特征相似。

现在的昆虫分类方法不仅包括形态方面的分类,还包括遗传物质的分析。

遗传物质的分析能揭示昆虫间的遗传相似性和变异程度,并对昆虫分类和进化关系的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黄瓜田中,各种害虫的DNA均不相同,这些差异被用来进行害虫种的区分。

二、昆虫分类的方法昆虫分类主要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分类和分子生物学分类三种方法。

1. 形态分类昆虫分类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方式是基于昆虫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基于国际昆虫学家协会的规范,将昆虫分为几十种不同的类别,以趋同性或同源性为基础进行分类。

这些类别包括:纤细昆虫,长翅昆虫,裸颚亚纲昆虫等。

2. 生态分类昆虫分类和生态学关系密不可分。

同一类昆虫在生态角色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因此,昆虫分类往往以昆虫的生态角色为主要特征之一。

例如,食性相同的两种昆虫、分布在相似生态条件下的同种昆虫等都能被归入同一类别。

3. 分子生物学分类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昆虫分类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通过检测DNA序列遗传物质的变化,昆虫的进化历史关系被揭示出来。

这种分类方式是基于昆虫的遗传特征,将昆虫分类为不同群体,更多地告诉了人们进化和遗传的基本规律,并为昆虫进化和分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昆虫分类学 - 上

昆虫分类学 - 上

跳虫一般生活在潮湿场所,以腐殖质和菌类为主要食 物,或取食孢子、发芽的种子;也有栖息在水面上取 食藻类的。 全世界已知约6000种,我国已知200种左右。
昆虫纲的分类:3.双尾目Diplura
形态特征:
体细长,一般2-5mm,藏 蛱尾虫49mm。口器咀嚼式, 内口式;触角丝状或念珠状; 无单眼和复眼;尾须或细长 多节或铗状不分节。
昆虫纲的分类:7.蜻蜓目 Odonata
昆虫纲的分类:7.蜻蜓目 Odonata
昆虫纲的分类:7.蜻蜓目 Odonata
蜻蜓目昆虫通称蜻蜓与豆娘,二者稚虫区别如下: 蜻蜓:体粗短;头部的宽度比胸部和腹部窄。 豆娘:体细长;头部的宽度比胸部和腹部宽;腹末 有2-3个叶片状尾鳃。
蜻蜓稚虫
豆娘稚虫
昆虫纲的分类:7.蜻蜓目 Odonata
昆虫纲的分类:6.蜉蝣目 Ephemeroptera
昆虫纲的分类:6.蜉蝣目 Ephemeroptera
生物学习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变态。幼期生活于水中,腹节侧面有4-7对气管鳃, 主要取食藻类,但它本身又是淡水鱼类的重要饲料。 成虫生命短暂,不取食。成虫有趋光和婚飞习性。 全世界已知约2250种,我国记载250余种。
昆虫纲的分类:3.双尾目Diplura
昆虫纲的分类:3.双尾目Diplura
生物学习性:
表变态。 极怕光,喜阴暗潮湿,一般在 土表腐殖质层的枯枝落叶中、 腐烂的树干或石缝中,或蚁穴 与洞穴中。 全世界已知800余种,我国已 知约40种,其中伟蛱釟为国家 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昆虫纲的分类:4.石蛃目 Archeognatha
昆虫纲的分类:9.螳螂目 Mantodea
生物学习性:
卵产于卵鞘中,卵鞘(中药中叫螵蛸)常附于树的枝 干上。螵蛸可治小儿夜尿,以桑螵蛸效果最好。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昆虫的分类等级

在昆虫纲下,根据更具 体的特征,昆虫被归入 不同的目,如蝗虫、蝴
蝶、甲虫等。

在目下,根据更具体的 特征,昆虫被归入不同
的科。

在科下,根据更具体的 特征,昆虫被归入不同
的属。

在属下,根据更具体的 特征,昆虫被归入不同
的种。
昆虫的命名规则
拉丁文命名
昆虫的学名通常使用拉丁文进行命名 ,遵循双名法,即属名+种名。
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物农药研发
利用昆虫的生物特性,可以研发出新型的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 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生物质能源
一些昆虫能够以废弃物为食,通过昆虫分类学的研究,可以将这 些昆虫用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物材料
一些昆虫具有特殊的生物材料,如壳聚糖、丝蛋白等,可以用于 制造生物材料和药物载体等。
随着显微镜和新技术的发展,昆虫分 类学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立了更加科 学和系统的分类体系。
02
CHAPTER
昆虫的分类体系
昆虫的分类等级
01
02
03

昆虫属于动物界,是生物 分类中的一大类。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与 其他如蜘蛛、蜈蚣等生物 共同构成这一生物门。

昆虫根据其形态和生物学 特性被归入不同的昆虫纲, 如直翅目、鳞翅目、鞘翅 目等。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昆虫的繁殖方式
昆虫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胎生和卵胎生等,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同的繁殖 方式,如蜜蜂和蟑螂。
昆虫的生活习性
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环境、食性、迁移和行为等,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 同的生活习性,如蚊子和水蝇。
04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第一节分类的基本原理一、昆虫分类学的定义昆虫分类学是研究昆虫的命名、鉴定、描述及其系统发育和进化的科学。

二、昆虫分类的意义1、昆虫分类学是昆虫学和动物分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昆虫学和其它动物学分支学科的基础。

2、是认识昆虫的重要手段。

3、预测某种未知昆虫的生活习性。

三、物种的概念物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元,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它种群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因而种又是繁殖的基本单元。

四、分类阶元在生物分类学中,常采用界、门、纲、目、科、属、种等范围由大到小的一系列分类排序等级,这些排序等级就称为分类阶元。

分类阶元的类型:基本阶元:种主要阶元:界、门、纲、目、科、属次生阶元:亚种、亚属、族、亚科、亚目和总目等。

排列在一定分类阶元上具体的分类研究类群称为分类单元。

按照分类阶元的等级顺序,根据分类单元的从属关系而排列成的文字简表称为分类体系。

分类阶元: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种(species)分类单元:昆虫纲Insecta 、鳞翅目Lepidoptera 、夜蛾科Noctuidae 、实夜蛾属Helicoverpa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类阶元类单元ngdom 界AnimaliaPhylum 肢动物门ArthropodaClass 昆虫纲Insecta亚纲Subclass 有翅亚纲Pterygota目Order 直翅目Orthoptera总科Superfamily 蝗总科Locustoidea科Family 蝗科Locustidae亚科Subfamily 飞蝗亚科Locustinae属Genus 飞蝗属Locusta种Species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亚种Subspecies 东亚飞蝗L.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五、种下单元亚种(Subspecies):是指具有地理分化特征的种群,具体表现为同一种不同区域个体群有不太显著的形态特征或生物学特征上的区别。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

第三章昆虫分类学§1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自然界中的昆虫种类繁多,要正确地识别它们,就必须根据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要求等加以分析归纳,找出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分类。

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彼此间有亲缘关系和历史渊源的大小不同的自然类群。

所以,昆虫分类的任务除鉴别种类和确定名称外,还要研究昆虫种的渊源及系统发生,以探讨物种的起源、种群的形成、分布、进化与变异以及整个昆虫区系的形成、发展与演替,建立符合客观的分类系统。

在鉴定昆虫种类时,通常须按分类系统,依次(由高到低)鉴别所属阶元,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确鉴定昆虫种类,对害虫防治和益虫的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因为在种类繁多的昆虫中,种间差异有时是极其细微的,若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失误。

此外,昆虫分类还是植物检疫、昆虫资源与区系调查、天敌昆虫的引进与利用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一、分类的阶元:门、纲、目、科、属、种,另外还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种、总目、总科、族、亚族。

现以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为例,表示昆虫的分类地位和阶元如下:界(Kingdom):动物界(Animalia)门(Phylum):节肢动门(Arthropoda)纲(Class):昆虫纲(Insecta)亚纲(Subclass):有翅亚纲(Pterygota)目(Order):直翅目(Orthoptera)亚目(Suborder):蝗亚目(Locustodea)总科(superfamily):蝗总科(Locustoidea)科(Family):蝗科(Locustidae)亚科(Subfamily):蝗亚科(Locustinae)属(Genus):飞蝗属(Locusta)种(Species):飞蝗(migratoria)亚种(Subspecies):东亚飞蝗(manilensis)二、昆虫的命名和命名法规1、学名(scientific name):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组成的动物名称和分类单元。

昆虫分类学(1)

昆虫分类学(1)
• 幼虫头部常有突起, 体表多棘刺。趾钩3 序中列式。
大红蛱蝶(Pyameis indica Linn
分布在宁夏、河北、湖南、海南岛等省,主要危害榆、苎麻黄麻等
半翅目HEMIPTERA
主要形态特征:小 型—大型,刺吸式口 器,身体扁平,头式 后口式,前胸背板发 达,中胸有发达的小 盾片,前翅基半部坚 硬,端半部柔软,为 半鞘翅,分为革区、 爪区和楔区,身体腹 面有臭腺开口。
雌雄交尾
危害杨树、柳树,被列为我国十二大害虫之一
杨 扇 舟 蛾 的 卵
杨扇舟蛾蛹
舟形毛虫Phalera flaoescens (Bremer.et.Grey)
危害苹、梨、杏、桃、李、梅、樱桃、山楂、枇杷、榆、栗等
夜蛾科Noctuidae
鳞翅目最大的一科,有2 万多种,中型-大型,色 暗少有鲜艳的。体粗, 多毛(与舟蛾相似), 常有单眼。区别:前翅 M2与M3从中室后角附近 分 出 , 看来 似 乎 Cu 为 4 分 支 , 后 翅 Sc+R1 在 近 翅基部处与中室有点接 触又复分开,造成一小 型的基室。
4、例:Aphis gossypii Glover 棉 蚜
A. maiclis Fitch
玉米叶蚜
A.sacchari Zehntner 高 梁 蚜
5、例:东亚飞蝗原来是
Acrydium marrilensis Meyen 后修订为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浙江、广西等 主要危害油桐、漆树、扁柏等
落叶松尺蛾
Erannis ankerariu Staudinger
主要在山西省海拔1700 米以上的林区发生,以 幼虫危害落叶松和云杉 针叶。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7、衣鱼目Zygentoma
鉴别特征 体呈纺锤形, 胸部较宽,腹端较尖; 复眼退化;上颚双关 节式;下颚须5节(少 数6节);腹部11节, 2~9腹节具成对刺突; 腹末有丝状尾须和中 尾丝故似3尾状。
7、衣鱼目Zygentoma
生物学特性 表变态,成虫需要脱皮13~ 60次。分布甚广,喜温暖、潮湿环境,大 部分生活在湿地、朽木、土中、林地腐叶 间,取食纸张、书籍、粮食、丝制品。 重要性 害虫 分类概况 已知250种,中国已知约8种, 如常见的多毛栉衣鱼Ctenolepisma villosa (Fabricius)。
(二)优先律
在动物分类的实践中,经常发生1个物种被
两个或多个作者分别多次作为新种来记载 发表的情况,因此1个种可能同时存有几个 名称,这时就要应用优先律。 即一个分类单元的名称是最早给予它的可 用名称。
(三)模式标本
当一个分类阶元被作为新种描述并发表时, 描述者必须指定1个或多个标本。
正模(holotype): 原作者记载新种时, 所指定的单个模式标本 。 副模(paratype): 原作者记载新种时, 除指定其中的1个标本作为正模外,其余的 标本均为副模。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意义 第二节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六足总纲分类系统与纲、目特征
第四节 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目、科概述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意义
昆虫分类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从形态、
生物学、生理、生态等方面加以研究,通 过比较分析,找出一种(类群)昆虫的特 殊性,识别种类,又通过概括归纳,找出 几种(类群)的共同性,归成大的类群, 整理出一个系统,即分类系统。
余种,如蓝小蜻Diplacodes bipunctat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是繁殖群体,但认为种是由不同的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不 可知论”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分类阶元
(一)物种概念
现代分类学家陈世骧教授 ■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 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物种是进化单元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分类阶元
(一)物种概念
■物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的一类昆虫,他们具有相同的 形态特征,并自然条件下能够自由交配,产生具有生殖能力 的后代,并与其他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的现象。
(五)动物命名法
最初的命名法规是在 林奈 (1758 年 )《自然系统》 ( 第 10 版 ) 中对生物命名原 则的基础上制定的。 现 在 使 用 的 动 物 命 名 法 规 是 1999 年 修 订 的 《国际动物命名法规》( 第 4 版 ) 。以法律的形式规 定动物命名的基本法则。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六) 分类检索表
检 索 表 的 概 念
检索表(identification key)是生物分类的重要 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级分类阶元的鉴定。 检索表的编制是用对比分析和抽象归纳的方法,选 取不同阶元重要、突出、明显、稳定的特征,制作成简 短的条文,按一定的格式排列而成。 常见检索表的形式有双项式、单项式、包孕式等, 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是双项式和单项式。 制作检索表的基本原则:将标本不断的“一分为 二”、尽量选取绝对特征、两组间的数量特征不能重叠、 不能使用含糊词句。
第五节 分类检索表
■物种的特征:
(1)进化的基本单位 (2)占有一定的分布空间 (3)以种群形式存在的繁殖群体 (4)物种间生殖隔离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分类特征
昆虫分类学的物质基础,是昆虫身体上的各类 不同特征,主要包括:
形态学特征
生态学特征
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征 地理学特征
分子生物学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六) 分类检索表
检 索 表 的 制 作
试试看 !
根据下列所给出的昆虫类群及特征,分别制作双 项式、单项式和包孕式检索表: 螳螂目 口器咀嚼式,前翅复翅,前足捕捉足。 鞘翅目 口器咀嚼式,前翅鞘质。
鳞翅目 口器虹吸式,前后翅均膜质。
半翅目 口器刺吸式,前翅半鞘质,多具臭腺。 同翅目 口器刺吸式,前翅质地相同,多具蜡腺。
昆虫分类学的主要内容
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研究昆虫的命名、 鉴定、描述及系统发育和进化的科学。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节 植物昆虫中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分类学概述
(一)为什么要分类(分类学的含义及意义) (二)如何分类(分类的方法) (三)为什么能够分类(分类系统)
前翅半透明(复翅),翅脉隐约可见;前足捕捉足…….螳螂目
4.前翅膜质,正常发达,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双翅目 前、后翅均正常发达(后翅无退化现象)………………………5
5.前、后翅均鳞质,口器虹吸式…………………………….鳞翅目
翅面上无鳞质覆盖物,口器刺吸式………………………………6 6.前翅为半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多具臭腺….半翅目 前翅质地相同,多为膜质,部分种类具蜡腺…………….同翅目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分类学含义和意义
1.含义:
分类(classification ):就是将客观事 物分门别类,它是认识客观事物最基本的方法。 分类方法学(taxonomy):分类理论的研 究,包括基础、原理、方式、法则等。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分类学含义和意义
2.意义
双翅目 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后翅为棒翅。
膜翅目 口器咀嚼式,前后翅均膜质。
(六) 分类检索表
检 索 表 的 制 作
双项式检索表:
1.口器咀嚼式………………………………………………………..2 口器吸收式………………………………………………………..4 2.前、后翅均为膜质………………………………………….膜翅目 前翅加厚,后翅膜质……………………………………………..3 3.前翅鞘质,翅脉不可见;前足非捕捉足………………….鞘翅目
昆虫分类学是整个昆虫学研究的基础
■识别昆虫和了解生活规律 ■预测预报和防治 ■植物检疫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分类学的任务
鉴定(identification) 分类(classification) 系统发育(phylogeny)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分类阶元
东 亚 飞 蝗
1.学名的构成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双命名法
菜粉蝶 Pieris rapae L. 属名 种名 定名人姓氏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学名的构成
三名法:
一个亚种的学名由3个拉丁词组成,即属名 + 种 名 + 亚种名,即在种名之后再加上1个亚种名,就构 成了“三名” 。如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优先律
在动物分类的实践中,经常发生1个物种被两个
或多个作者分别多次作为新种来记载发表的情况,因此1 个种可能同时存有几个名称,这时就要应用优先律。
即一个分类单元的名称是最早给于它的可用名称。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模式标本
当一个分类阶元被作为新种描述并发表时,描述者 必须指定1个或多个标本。 正模(holotype): 原作者记载新种时,所指定的 单个模式标本 。 副模(paratype): 原作者记载新种时,除指定 其中的1个标本作为正模外,其余的标本均为副模。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分类阶元
(一)物种概念
自然分类学的创始人林奈(Linnaeus)
■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它
种群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
■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认为种的类型不变,起源
与发展无关,这是错误的。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分类阶元
(一)物种概念
达尔文的进化论 ■所有生物的种类是由较低等的共同祖先演化来的,不 同的种是由不同的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因之生物的种 与种之间都存在着血缘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