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学

合集下载

音乐心理学基础知识

音乐心理学基础知识

音乐心理学基础知识
音乐心理学是研究音乐对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音乐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1. 音乐的情感效应
- 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情绪和情感,例如喜悦、悲伤、焦虑等。

- 音乐的节奏、速度和音调等特征会引起人的心理反应,如快
节奏的音乐会增加人的活力与兴奋感。

2. 音乐对认知的影响
- 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例如背景音乐可以改善
研究和工作效率。

- 音乐还可以提高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思考和创意
的产生。

3. 音乐对健康的影响
- 音乐对身体健康有积极影响,可以降低压力、减轻疼痛和改善睡眠质量。

- 音乐疗法被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和帮助康复,如减轻抑郁症和焦虑症状。

4. 音乐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 音乐是不同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传达特定的价值观和情感。

- 音乐也是社交交流和身份认同的重要表达方式,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反映个体或群体的特征和偏好。

这些都只是音乐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音乐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还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

输入项目标题
通过听音乐来促进身心健康和康 复的作用
音乐治疗的方法
音乐放松法
听音乐可以减轻紧张和焦虑带来 的压力。
常用音乐治疗技巧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பைடு நூலகம்助康复
音乐意象疗法
音乐想象疗法:缓解压力、增强 信心。
音乐与身体健康
音乐与身体健康的重要关系
缓解疼痛
降低血压
增强免疫力
• 音乐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 等物质,从而减轻疼痛
到兴奋。
情感调节音乐体验
情感状态会影响对音 乐的喜好程度,同时 也可以通过音乐调节
情感状态。
03.音乐能力与创造力
探讨音乐人技能和创造力训练。
音乐技能的发展
音乐技能的三个阶段
通过感性体验进入音乐 的世界
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 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音乐技能,实 现音乐创造
音乐创造力的形成
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组成部分
情感表达
音乐如何传达喜悦、悲伤、愤怒等情感
情感共鸣
听众如何在音乐中感受并产生共鸣
音乐与情感
音乐情感的循环反馈
音乐创造出情感
音乐的旋律、节奏、 和声等元素能够引起
情感反应。
情感影响音乐处理
情感状态会影响对音 乐的注意力、记忆、
和理解。
音乐触发情感反应
不同的音乐元素会引 发不同的情感反应, 如快速节奏会让人感
创作探索
通过创作,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想 象力
04.音乐教育心理学
应用音乐心理学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教育中的心理需求
音乐学生心理
输入项目标题
学生喜欢听具有情感表 达的曲子,能够带来愉 悦的情感体验。

音乐心理学教学大纲

音乐心理学教学大纲

音乐心理学教学大纲一、绪论音乐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对音乐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学分支。

本课程主要介绍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与心理的关系,培养其对音乐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音乐感知1. 音乐感知的基本概念2. 音乐的心理感知过程3. 音乐语言的认知三、音乐情感1. 音乐对情感的激发作用2.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3. 不同音乐风格的情感表达四、音乐记忆1. 音乐记忆的类型2. 音乐记忆的存储与提取3. 音乐学习对记忆力的影响五、音乐创造1. 音乐创作的心理过程2. 创意与灵感3. 音乐创作中的心理障碍六、音乐习得1. 音乐习得的心理机制2. 音乐教育与认知发展3. 成人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七、音乐欣赏1. 音乐欣赏的主体与客体2. 音乐欣赏的审美标准3. 音乐欣赏的心理层次八、音乐治疗1. 音乐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2. 音乐对心理障碍的疗效3. 音乐治疗的实践案例九、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2. 访谈与观察3. 参与观察与问卷调查十、音乐心理学的未来发展1. 音乐心理学与跨学科领域的整合2. 音乐心理学在教育与临床中的应用3. 学习与实践结语音乐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及其对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拓展音乐心理学的知识领域,为今后的学术研究与实践积累基础。

愿音乐与心理的交汇,成就更广阔的美好未来。

音乐心理学 理解音乐的情感效应

音乐心理学 理解音乐的情感效应

音乐心理学理解音乐的情感效应音乐心理学:理解音乐的情感效应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们最深层的情感,产生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音乐心理学是对音乐与情感之间关系的探究,旨在理解音乐对人类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机制。

本文将介绍音乐心理学的定义、发展,以及音乐对情感的影响,并探讨音乐心理学在心理治疗、教育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音乐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音乐心理学是一个交叉学科领域,融合了心理学、音乐学、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

它研究音乐与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听觉感知、情感体验、记忆与情感记忆、心理健康等方面。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涉及从乐曲的元素、结构到个体或群体的反应,以及音乐对人类一系列心理和生理表现的影响。

音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但直到20世纪的中叶才得到广泛关注与发展。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音乐对情感与心理状态的影响越来越感兴趣,并且通过科学手段来探究这一现象。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问卷调查、脑成像等多种手段,这些方法使得人们可以客观地探究音乐对人们情感效应的影响。

二、音乐对情感的影响音乐对情感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情感表达、情感调节和情感感染。

首先,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媒介。

音乐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将作曲家的情感传递给听众。

不同的乐曲可以表达悲伤、喜悦、愤怒等各种情感,使听众共鸣并引起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表达有助于人们理解和共享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

其次,音乐对情感的调节有着显著的效应。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通过调节心率、呼吸、皮肤电反应等生理指标来影响情绪状态。

舒缓的音乐可以减轻紧张焦虑,激动的音乐可以增强人们的兴奋感。

此外,音乐还可以改变大脑中情感相关区域的活动,从而调节情绪。

最后,音乐具有情感感染力。

当人们听到快乐、欢快的音乐时,他们往往会感受到积极的情绪,而当听到悲伤、哀愁的音乐时,会感到忧伤。

这种情感的感染可以在个体之间迅速传播,构建起情感共同体,使情感得以表达和分享。

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 of music)研究人的心理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各种音乐感受和音乐活动及经验,并试图总结出音乐与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揭示出音乐的本质,并涉及声学、美学、社会学及生理学等学科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音乐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几乎包括音乐活动的各个方面,如人对音乐的音响感受,音乐的认知过程和情感反应,创作心理,表演心理,欣赏心理,音乐训练心理,音乐对人的心智发展的作用,音乐对人的行为的影响,音乐才能的形成、定义、分类和测定,音乐对人的保健以及对心理或生理方面疾病的治疗作用等。

古代,人们就已意识到音乐与人类心理的关系。

历代哲学家、思想家、美学家及音乐理论家们在解释音乐如何对人类产生影响方面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但多限于对表面想象的描述。

19世纪中叶后,科学的进步为研究心理学提供了技术手段,许多音响物理和生理实验的科学仪器的研制发明,为音乐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音乐心理学的形成是以直接探索音乐的音响本质和人对声音感觉的“心理声学”(psychoacoustics)为前导的。

黑姆尔霍茨用系统观察法研究了乐音与感觉的关系,其著作《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音感觉论》(1863)是最先采用心理学方法研究音乐的著作。

他认为人类的听觉生理条件决定了音乐实践中的某些共同特征;并以此证明了世界不同地区和风格的音乐何以在音律、音阶的选择上存在同样特点。

施通普夫对音乐感觉的研究使音乐心理学称为独立的学科。

近代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大体如下:①声音和听觉。

音乐依赖于声音和听觉。

声音的发生虽是物理现象,但是感知声音是生理-心理活动。

听觉器官对声音进行初步分析,再经大脑进一步分析,便产生音高、响度(强度)、音色的知觉和心理反应。

以音高为例,中国古代传统称高音为清音,称低音为浊音;古希腊人则分别称为“锐”和“重”。

又,声音的一个心理特征还受声波另一物理特征的影响。

【心理学】在音乐心理学启示下

【心理学】在音乐心理学启示下

在音乐心理学启示下1️⃣ 音乐心理学的起源与基础音乐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致力于研究音乐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它不仅仅关注音乐如何被创作、表演和欣赏,更深入探讨了音乐如何影响人的情绪、认知、行为乃至生理状态。

这一领域的探索始于19世纪末,随着神经科学、心理学和音乐学的交叉发展,音乐心理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2️⃣ 音乐对情绪的影响音乐是情感的载体,能够直接触动人心。

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音乐能够激发人们的各种情绪反应,如快乐、悲伤、愤怒、平静等。

研究表明,音乐中的某些频率和节奏能够与人体内的生物节律产生共鸣,从而调节情绪状态。

例如,慢节奏的音乐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焦虑;而快节奏的音乐则能激发活力,提升情绪。

此外,音乐还能通过触发记忆联想,唤醒深层的情感体验,对情绪调节具有显著作用。

3️⃣ 音乐对认知能力的提升音乐训练不仅能够提高音乐技能,还对认知能力有着广泛的促进作用。

研究指出,儿童时期的音乐学习能够显著提升空间推理能力、语言能力和记忆力。

音乐中的节奏、音高和音色等元素要求大脑进行精细的区分和处理,这有助于锻炼大脑的注意力控制和工作记忆。

此外,音乐创作和即兴演奏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因此,音乐被视为一种有效的认知训练工具,对提升个体的整体智力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4️⃣ 音乐对生理健康的益处音乐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研究表明,音乐疗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降低血压、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

音乐中的和谐旋律能够刺激大脑释放内啡肽等自然镇痛物质,减轻身体的不适感。

同时,音乐还能促进呼吸和心跳的同步,有助于放松身体和改善睡眠质量。

在音乐治疗师的指导下,音乐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心理治疗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5️⃣ 音乐心理学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跨学科研究的深入,音乐心理学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音乐体验更加个性化、互动化,为音乐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音乐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生理学、物理学、遗传学、人类学、美学等有关理论,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人由原始(初生)到高级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目录介绍概述音乐心理学的内容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才能音乐创造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展开介绍概述音乐心理学的内容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才能音乐创造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展开编辑本段介绍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 of music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规律的科学。

它与心理学及音乐学有关,并涉及声学、生理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有许多空白领域尚待进一步探索。

编辑本段概述现代音乐心理学的开始则应归功于19世纪中叶的实验心理学流派的努力,他们最初致力于研究音响与音乐心理学感觉之间的关系。

例如德国心理学家H.黑尔姆霍尔茨(1821~1894)通过调查及系统观察法研究了乐音与感觉的问题。

G.T.费希纳(1801~1887)建立了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了大量音响强度与感觉反应的试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6条心理-物理的有关法则。

W.冯特(1832~1920)通过自我观察及内省的方法对视觉、听觉的生理及心理方面进行了研究。

E.马赫(1838~1916)分析了感觉与表象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时间及音乐节奏要素的感知。

C.施通普夫研究了人们感觉的差异性,并探讨了协和与不协和的问题。

这个阶段中所研究的内容以音响心理学为主,音乐心理学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20世纪初,音乐心理学才逐步分离出来,着重研究音乐与心理的关系。

如C.西肖尔提出了如何测验音乐才能的问题,E.库特研究了音乐创造的心理过程与曲式之间的关系等。

随着现代心理学派的出现,也产生了构造派、机能派、格式塔派、精神分析派的各种观点。

50年代以后,信息论、控制论和人工智能学的出现,又为音乐心理学增添新的内容,使它从研究声音的属性、音乐才能、音乐天资等问题进入到音乐的感知、认识过程及其本质的探讨,并更多地利用科学仪器对心理活动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音乐心理学:音乐对情绪与大脑的影响

音乐心理学:音乐对情绪与大脑的影响

音乐心理学:音乐对情绪与大脑的影响1. 引言1.1 概述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愉悦和享受,还能够深入到我们的情感和思维之中。

然而,音乐对我们的情绪和大脑有着更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音乐心理学这一领域,研究音乐对情绪和大脑功能的影响,并通过介绍相关研究成果来揭示其奥秘与意义。

1.2 音乐心理学简介音乐心理学是一门研究音乐对个体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影响的学科领域。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领域,包括音乐与情绪、注意力、记忆、创造力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对人类心理过程进行实证研究,音乐心理学揭示了音乐作为一种刺激对于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产生怎样的效应。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音乐在影响个体情绪与大脑功能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们将以科学的角度分析音乐对情绪和大脑的影响,为读者提供关于音乐心理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概述。

同时,我们还将谈及音乐疗法在情绪调节方面的应用,并探讨音乐对个体认知功能、注意力、记忆力以及学习和创造力的促进作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章中的核心观点,并展望音乐心理学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其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潜在应用。

2. 音乐与情绪2.1 音乐对情绪的影响音乐是一种强有力的情感传达工具,它能够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不同类型的音乐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例如悲伤、欢乐、安详和兴奋等。

快节奏、高音调和明亮旋律的音乐通常能够使人们感到愉快和兴奋,而慢节奏、低音调和柔和旋律的音乐则可能引发安静、放松甚至是沉思。

此外,音乐还可以调整和改变人们的情绪状态。

当我们感到压抑或不开心时,听一些欢快轻松的音乐可以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并且提升情绪。

另一方面,当我们感到疲惫或紧张时,听一些富含安静、舒缓元素的音乐则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2.2 大脑中处理音乐和情绪的区域研究发现,大脑中存在一些特定的区域负责处理音乐以及与情绪相关的信息。

其中包括扁桃体、海马、前额叶皮层和颞叶等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心理学
截至目前为止,音乐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大致如下:音乐对心理的刺激及其效果、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与感情的关系、音乐才能的定义及分类、音乐才能的测定、音乐创造及表演的心理过程、音乐天资的遗传、音乐对社会心理的影响、音乐对疾病的作用等等,并已出现了更专门的分工,如音乐社会心理学、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治疗学等。

音响心理学研究音响与心理的关系。

它是音乐心理学的前身,目前它们之间也颇难划清界限。

就两者的对象而言,大抵是,音响泛指一切声音,包括噪声以及孤立存在的乐音在内,而有组织的乐音则属于音乐的范围。

/*音乐对消费的影响*/
通常音响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如下:音的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质、时值)与感觉的关系;音程(八度、协和与不协和)对听觉所产生的结合作用、融合作用及遮蔽作用;听觉与其他感觉(特别是视觉)之间的关系;听觉空间感的形成问题;有关聋人、重听或听觉疾病的问题;对噪声的感受问题等。

此外还有一些属于与音响生理学或音乐心理学交叉难以划分清楚的课题,例如可闻阈、听觉疲劳、曲调感、和声感、节奏感等。

/*音乐极限*/
一般认为,音乐感包括两类要素:①是与生理条件有密切关系的,如音高感、节奏感、音色感、和声感等。

②是综合的要素,如音乐记忆力、音乐想象力、音乐形式感、音乐审美感等。

音乐感通过训练及培养可以有所改善,但对于早年即极富乐感的音乐神童及所谓音乐天才究竟应如何理解,迄今未有定论。

/*音乐与国家,爱国;什么音乐,频率,节奏能唤起久远的记忆*/
音乐记忆:指能记忆所听过的音乐的能力,包括对绝对音高、相对音高的记忆,对节奏、旋律、和声、复调、音色甚至整部乐曲的记忆能力。

分析音乐记忆的特殊性,音乐记忆的过程,找出培养、加强音乐记忆的方法与原则,对学习音乐和掌握音乐有很大帮助。

因此,音乐心理学与音乐教育学都将它作为一项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音乐的创造:源自于心理*/
音乐与心理催眠:催眠时用的音乐,舒缓的钢琴曲。

/*通过音乐控制脑电波,治疗疾病*/
音乐疗法:
1、有助于释放情绪
2、减压、排忧解困
3、改善身体和情绪功能,提高情商
4、改善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处事技巧
5、减少不恰当行为及增强自制
6、改善学习兴趣,提高身体灵活性
7、增强专注力与定力
8、强化个性气质,使闲暇增值
9、缓解并医治身体的各种痛症
10、加快自我成长,提升自我价值,确定人生方向。

音乐的免疫力
通过音乐,使人本身抵抗力增强,从而在更高水平上达到协调,这就是音乐的免疫力疗法。

例:日本有个免疫治疗癌症中心,每天病人接受口服或注射药物之后,又给病人听约五十分钟精选的音乐,测试结果表明,不但病人再接受治疗的勇气增加,而且心情也较原来轻松了许多。

调试胃口
音乐的节奏可以刺激肌肉从而产生人体行为的节奏,幽静柔和的音乐可使人血压平静,音乐可锻炼人的咀嚼肌以及帮助肠、胃的蠕动……
例:放摇滚乐会使人在用餐时吃得快,吃得多,放古典音乐,特别是缓慢的弦乐曲,则一定会吃得少、吃得慢.快餐店放轻松、活泼、节奏比较快的音乐,以鼓励消费者赶快用餐,吃完后就立刻离开。

思考题
音乐疗法的研究方法
接受式(或聆听式)音乐治疗;参与式(或娱乐式)音乐治疗;即兴式音乐治疗。

1 接受式音乐治疗
接受式(或聆听式)音乐治疗,即通过聆听特定的音乐以调整人们的身心,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这是一种运用非常普遍的方法。

由于各国的文化传统不同和音乐治疗发展处于不同阶段,所以有不同的聆听技术。

比如有超觉静坐法、音乐处方法、聆听讨论法和音乐想象。

A 歌曲讨论——多用于集体治疗中
B 音乐回忆——引发由音乐所伴随的情感和回忆。

C 音乐同步——产生共鸣,达到治疗目的
D 音乐想象——特别编制的音乐背景下产生自发的自由想象
2 参与式音乐治疗
常用方法包括演奏、演唱和音乐技能的学习。

3 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
即兴演奏所用的乐器大多较为简单,不需要经过训练就可以演奏的节奏性的和旋律性的打击乐器。

如各种各样的鼓、木琴、三角铁等。

音乐的选择
音乐疗法的作用因人而异,由于被试者文化水平与阅历各不相同,所以处方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被试者不同的品味,选择最佳音乐来恢复其心理平衡,但是,音乐疗法中的乐曲选择须符合以下两个标准:
第一,低音厚实深沉,内容丰富;中、高音的音色要有透明感,像阳光透射过窗户一样,具有感染力。

第二,音乐中的三要素即响度、音频、音色三个方面要有和谐感。

音乐心理学创始人黑尔姆霍斯在《音感》一书中对近代十二平均律调式做一些论述:
C大调——纯洁、肯定、决断,表现无邪、有力的决心,人的热诚和虔诚的宗教感。

G大调——音质丰富、华丽而悦耳。

E大调——宜于表现喜悦、堂皇、壮丽,是最明亮、最有力的调子。

a小调——抑郁、哀伤和不安。

悲观者可听贝多芬第5交响曲《命运》、海顿的清唱剧《创世纪》或柴可夫斯基第6号交响曲《悲怆》等;
心情沮丧或压力过大者,可听艾尔加的《威风凛凛》、布拉姆斯的《匈亚利舞曲》;
失眠者可听孟德尔颂的《仲夏夜之梦》、莫扎特的《摇篮曲》或德布西的《钢琴前奏曲》等;忧虑者可听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或德布西的管弦乐组曲《海》等。

/*音乐治疗网络成瘾*/
/*音乐与犯罪心理*/
/*音乐与犯罪概率,听哪些音乐会提高犯罪可能性*/
今天在书中看到,借鉴"音乐治疗"的理论,结合当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时间,提出的"音乐心理调适" 的概念.这种以艺术的形式和手段调节和改善人的心理状况,也是当前心理健康
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向.听不同的音乐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 当你烦躁、愤怒时适合听下面的音乐
中国曲目:二胡曲《汉宫秋月》,琴歌《阳关三叠》,古题材歌曲《苏武牧羊》等。

外国曲目:格里格的《爱的小夜曲》,巴赫与古诺的《圣母颂》,贝多芬的《致爱丽斯》,肖邦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等。

(二)当你内心焦虑不安时听下面的音乐可以减轻。

中国曲目:琴曲《梅花三弄》、《雁落平沙》,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琵琶独奏曲《月儿高》,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外国曲目:《军队进行曲》、《斗牛士之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

(三)克服精神抑郁的乐曲
中国曲目:《花好月圆》、《彩云追月》、《采茶歌》、《绣花鞋》、《龙飞凤舞》等。

外国曲目:贝多芬的《欢乐颂》,门德尔松的《春之歌》,贝多芬的管弦乐曲《哀格蒙特序曲》,格什温的钢琴与乐队曲《蓝色狂想曲》等。

(四)有助于松弛精神、解除疲劳的乐曲
中国曲目: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第一段“仙乐风飘处处闻”,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等。

外国曲目: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等。

(五)有助于增进食欲、调节用餐情绪的乐曲。

中国曲目:民族管弦乐《花好月圆》《欢乐舞曲》等。

外国曲目:巴赫的《咏叹调》,舒伯特的《音乐瞬间》等。

(六)具有催眠作用的乐曲
中国曲目: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吕文成的《烛影摇红》,贺绿汀的钢琴曲《摇篮曲》等。

外国部分:莫扎特的《摇篮曲》,门德尔松的管弦乐曲《仲夏夜之梦》等。

供大家参考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