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的理论与研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共16张PPT)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共16张PPT)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丝路重生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 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 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的合作倡议。
第一章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使 者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课程标准及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 和意义。
1.能够说出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和联系。 2.阐释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3.坚持正确态度,自觉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章节
壹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贰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2.文化交融的意义:
(1)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
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 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 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2)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文化交流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媒体上播出。中缅
互播互译( )
①尊重了文化差异,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推动了文化传播,有利于彰显两国优秀文化魅力 ③创新了文化内涵,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④实现了文化共享,有利于促进两国文化同步发展
A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今年是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 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 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 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 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 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 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文化ppt课件

文化ppt课件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提升,以适应现代旅游市场 的需求和变化。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文 化、生态和经济三重效益。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变化,游客对文化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需要不断推出 新的文化旅游产品和体验。
文化交流的方式与途径
01
02
03
04
旅游交流
通过旅游活动,人们可以了解 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和习惯
,促进文化交流。
艺术交流
艺术作品、音乐、戏剧等可以 跨越国界,让人们共享不同文
化的魅力。
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研究合作等可以促 进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
交流与合作。
媒体交流
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体可以 传播不同文化的信息,加深人
分析当前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 ,如全球化、现代化等,并提 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含义
阐述文化创新的含义和特点,以及与文化传承之 间的关系。
文化创新的方式
介绍文化创新的主要方式,如科技创新、艺术表 现、文化产业等,并阐述各种方式的优势和不足 。
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强调文化创新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
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跨文化传播的策略与技巧
尊重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传播中,应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 、风俗和习惯,避免文化冲突。
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是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提高语言能力有 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沟通不同文化。
建立共同点
寻找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建立联系和沟 通的基础。
运用多元化的沟通方式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目录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哲学思想•中国文学艺术•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中国饮食文化01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传承性、变异性、共享性和象征性等特点。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同时也保持着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它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体的,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仁爱思想中国文化强调仁爱思想,即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热爱和平,这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要保持适度、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和谐。

礼制精神中国文化注重礼制精神,即尊重传统、注重礼仪、讲究规矩,体现了一种对秩序和规范的尊重和维护。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02CATALOGUE中国语言文字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传说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结构与特点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发展阶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以及汉字的表意性质03020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语的特点声调语言,音节清晰,词汇丰富,语法灵活汉语的传播与影响对周边国家语言文字的影响,以及汉语国际推广的现状与趋势汉语的魅力表达细腻,音韵和谐,文化底蕴深厚汉语的特点与魅力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中国方言的概况七大方言区及其特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丰富性及其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价值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贡献03CATALOGUE中国哲学思想儒家思想概述0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国际著名的文化综合体案例研究PPT课件

国际著名的文化综合体案例研究PPT课件
14
国际著名的文化综合体案例研究/内部:复合多类型的文化功能,产生强联动性
案例启示——内部功能组合方向
单职能综合体
多职能综合体
聚集型演艺类 艺术展示类
科技类 文化信息类
聚集型演 艺类
形成综合 艺术展示类 影响力
科技类
文化信息类
单职能综合体模式:单一主体功能+多个附属功能
•特点:用地规模小,综合的内容有限
•适用:具有浓厚文化底蕴,文化设施配套已成熟 的区域,突出单一文化特质
多职能综合体模式:多功能相聚合
•特点:复合性强,易树立文化核心地位
•适用:文化底蕴和配套设施欠缺的区域, 可迅速提升区域文化气质
15
国际著名的文化综合体案例研究
•空间布局:实现内外功能有机融合
16
国际著名的文化综合体案例研究
内部功能布局:研究世界先进经验和前沿发展
引入休闲公共空间,实现区域功能的整体联动
美国洛克菲洛中心 单栋文化综合体建筑的城市化演绎——引入下沉广场
洛克菲洛中心包括文化观演、图书馆、办公、零 售、停车和娱乐设施,每天超过25万人流经过 设计者在建筑群中心引入了一个充满想象和活力的公共空间——下沉广场: •地下的购物大厅通过步行系统联系了这个综合体的各个部分和地铁, •地面、地下与传统纽约街道融为一体,使文化、休闲、商业等功能实现整体联动。
国际著名的文化综合体案例研究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国际著名的文化综合体案例研究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八课学习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ppt课件部编版必修4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八课学习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ppt课件部编版必修4
答案:B
2023年4月20日是第14个联合国中文日,多国举办中国传统文 化展、文艺表演、“汉语桥”中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迎 接联合国中文日。这有利于( ) ①坚守中华文化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 ②展示中华文化 深厚底蕴,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 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增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文化理解和认同
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解析: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道,加强交流 合作,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 然珍宝,这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相互取长补短,推动中华 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①④符合题意;各国文化交相辉映, 促进世界文化发展,②错误;③否认了文化的多样性,排除。
4.从前提上看 各文化主体之间须有很强的文化生产力,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须 有文化自主权。此外,文化入侵现象、强势文化压制弱势文化现象, 都不是文化交流的表现。文化交流须有起始点和机会平等。顺从、 勉强等都不是文化交流的本义。 5.从交流的途径上看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与人员交往、教育是主要的文化交流途径。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是否 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材料聚焦】材料一中“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 的友谊之路”说明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并未阻碍文化 的发展,反而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答案:不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对不同民族文化的 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 动力。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与融合-PPT模板

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与融合-PPT模板

松下电器的企业文化
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与融合
(四)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
15
从价值观、企业管理及行为方式这三方面,将中西企业文化进行对比,可概括为表5-1:
对比内容 价值观
企业管理
行为方式
表5-1 中西企业文化对比
中国企业文化
西方企业文化
中国的企业文化倡导“义以生利,义利合 一”“重情义,轻规范”,因此,中国的企业 员工更加团结互助,有大局意识和群体意识
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与融合
(二)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8
4.注重伦理观念 中国的企业文化由于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以儒家传统文化作为维护人与人之间的 伦理规范,从而形成了“重义轻利”、重“人伦”的价值观念。企业在经营管理、企业决策及其行 为的选择和评价方面,往往会重视伦理道德标准;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人与人之间能够保持 “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人际关系格局。
松下认为,企业的经营目的是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松下认为,考虑企业发展时不能只从企业内部考虑,还需要从企业与社会 的关系角度去考虑。 松下认为,企业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的基础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 界观和社会观。 松下认为,在经营过程中应该有坚定必胜的信念,不能认为“胜败乃兵家 常事”,做不好的事情就不要去做,既然决定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将其做好。 松下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与其他企业、供货商、银行、社区等多 方面处好关系,一定要明确这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与融合
(三)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
14
成立于1918年的松下电器(以下简称“松下”)历经百年风霜,成了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在漫长的岁月 中,松下的企业文化也与公司的成长历程一样不断完善和发展着,其经营哲学使得公司文化成了其他企业竞相学 习的对象。松下认为,企业文化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得来的。

第五章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PPT课件

第五章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PPT课件
32
❖ 3〉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尚处于不成熟水平: 商品交换与手工业生产不发达,种植作物单 一,渔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住宅 简陋,保留原始婚俗风习等
❖ 早在汉王朝开辟西北丝路之先,已有一条更古 老的国际商道存在,那就是被历史尘封的西南 丝绸之路。
❖ “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由三大干线组 成,全长2000多公里。
16
❖ 西南丝绸之路在西汉时称为“蜀——身毒道”,它起于四 川省成都市,止于现在的印度。其线路由灵关道、五尺道和 永昌道组合而成。

8
第五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 汇
❖ 文化交汇有其必然性与优越性。人类历史 的前进,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于任 何一个民族文化而言,拥有文化输出与文化 接受的健全机制,才能获得文化补偿,赢得 空间上的拓展与时间上的延伸。
9
❖ 中国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决非自我禁锢的系 统。
❖ 文化交汇的途径:迁徙、聚合、贸易、战争。
10
丝绸之路
11
Hale Waihona Puke ❖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 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 东汉时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 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 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 道、北道三条路线。
28
❖ 民族融合的结果是通过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 原定居农业文化发挥主 导作用,使境内两大文 化类型抟合为一个有机 的整体,两大文化类型 实现共存共荣。
29
二、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 化的交汇:
❖ 什么是“游耕”? ❖ 它是人类学上的一个术语。其核心要素是

2020年高中政治新教材部编版必修四课件:3.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2020年高中政治新教材部编版必修四课件:3.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议题二 文化交流、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议题诱思: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 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整 个人类社会宝贵精神财富和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的原因。 (2)运用典型事例,说明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的意义。
③实现世界文化繁荣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中西方文化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维·建模】
【解析】选C。“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 分”体现了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各民族的文 化成果,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②③正确;①说法过于绝对化; ④强调了文化民族性,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
【易错警灯】 ①文化交流不是文化输出。对外文化交流是为了赢得世人对本民族文化的了 解、理解、尊重和认同。而文化输出则是为了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进行 文化渗透和侵略。②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既有利也有弊。 不能认为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和借鉴。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1.推动作用: (1)内容:_文__化__交__融__推动文化的发展。 (2)原因:①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_劳__动__智__慧__的结晶,也融入了 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_整__个__世__界__。
【典例·示范】
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
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
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中法建交50多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
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世纪金榜导学号(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融合的理论与研究
郑雪 教授
2020/10/13
1
文化融合的问题
什么是文化融合? 中国人中存在什么样的文化融合现象? 如何分析研究这些现象?
2020/10/13
2
文化融合的概念
Acculturation (Redfield,et.al. 1936) Psychological acculturation (Graves, 1967) 两者间的关系
2020/10/13
6
心理的变化
生活习惯 知识技能 思想观念 民族认同 应激与健康
2020/10/13
7
影响因素(群体性)
群体的经济与政治实力对比 社会的开放性 政治的制度与策略 文化的相似性
2020/10/13
8
影响因素(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年龄、性别等等 学历、知识与技能 语言 动机与态度 适应方式
2020/10/13
3
文化融合的类型
根据文化融合群体自愿程度:主动与被动 根据是否需要移动:移动型与非移动型 根据文化接触时间:长久型与暂时型
2020/10/13
4
文化融合过程
过程描述 三阶段:接触、冲突和适应 U型与W型曲线
2020/10/13
5
文化融合的文化变化
生态学与生理学的变化 经济方面的变化 社会与政治方面 民族文化方面
2020/10/13
12
中国民族文化融合的趋势
整个民族的西化
少数民族的汉化
城市化
从南到北
2020/10/13
13
民族人格变化
焦虑性降低、情绪表露增强 谨慎性减弱、自发性增强 内向性减弱、外向性增强 集体取向减弱、个体取向增强
2020/10/13
14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2020/10/13
9
文化融合趋势
总体趋势(由两个文化群体实力对比决定) 文化融合成分变化的不平衡性(技术体系、
社会组织与观念体系) 不同人群对文化变化的接受性 同一个人接受不同文化成分的先后 不平衡性带来的后果(文化的系统性问题)
2020/10/13
10
对文化融合的适应
Adaptation及其分类 改变问题本身的应对:这里包括指向环境的
应对(即通常所说的问题解决)和指向个体 自身的应对(如学习新行为新技术); 改变个体对问题认知的应对(再评价解释) 改变由情绪的应对:例如寻求情绪支持,酗 酒抽烟及药物使用、体育锻炼。
2020/10/13
11
对文化融合的适应对方式
顺应、抵制与退避(Berry,1976) 同化、分离、整合与边缘 测量量表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0/10/13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