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跟师笔记--12月
中医规培跟师笔记

中医规培跟师笔记中医规培是指中医学专业学生在实习和毕业前跟随老师学习和实践中医技术和理论知识的过程。
这段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提升中医诊疗的实践技能。
在规培的过程中,学生会必须记录下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我在规培期间与老师一起学习和实践中医技术和理论知识。
在规培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学习了许多实用的中医疗法。
通过与师傅一起观察和诊断患者,我了解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例如望、闻、问、切等。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制定中医的治疗计划和方案。
在规培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了临床诊疗活动。
我和老师一起接诊患者,并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病情。
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和指导,我学会了如何对患者进行综合检查和诊断。
我学习了如何用舌诊、脉诊、按序等方法来判断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
例如,有一位患者来找我治疗腰痛,我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制定了治疗方案,并按照计划给他施以针灸疗法。
然而,患者的病情并没有明显改善,我开始反思我的治疗方法是否正确。
在与老师的讨论中,我得知我没有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例如饮食、生活习惯等,导致了治疗效果不佳。
从这次经验中,我意识到治疗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并根据个体差异来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实践技能的提升,规培期间我也学习了许多中医理论知识。
例如,我研究了中医的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
通过与老师的讨论和阅读相关文献,我深入了解了五行学说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经络系统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
这些知识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理论基础,也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
总的来说,中医规培跟师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跟随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实践中的技能,并且充实了中医的理论知识。
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和交流,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的疗法和疗效。
我相信,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将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中医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针灸跟师笔记2篇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7年12月10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刘先生,男,22岁,突发面红呓语2天,时歌时呼,头晕,大便秘,称胸闷。血压:150/100mmHg,夜卧欠安。胃纳、二便尚调。其兄看守,留针30分。言语清楚,理智恢复……旁观者皆称奇。
处理:针双足之太冲、行间穴,留针10分钟,试以白开水,供其饮用,答曰已不觉有酸味。其妙无穷,嘱咐患者再行3次针灸巩固。
学习体会:《内经》曰:“五味者,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胃)。”对患者口中所感之味,可断系何经之疾,而以配穴施针灸,当收妙效
指导老师签名:
学习体会:《内经》:“心在色为赤,肝在色为青,脾在色为黄,肺在色为白,肾在色为黑。”现于面而应于病,察患者之面,可推断病之所在,从而取病经之穴以施灸,当可收效。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7年12月17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赵小姐,女,32岁,初诊时即称口酸。自云饮水如饮醋等语,吃菜称酸,吃糖亦酸,吃水果包括香蕉皆称酸。起初老师以为其胃酸过多,本想针其背穴“至阳”减其胃酸,忽想起“酸为肝之味”此语,不妨一试。
中医妇科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妇科师承跟师笔记
作为一名中医妇科师,我有幸跟随一位资深的中医师学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记录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以下是我的跟师笔记:
1. 诊断方法:中医妇科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外在表现,以及询问病史、症状等信息,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果。
2.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常见的病因包括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生活作息不规律等。
病机上,中医强调阴阳失衡、气血瘀滞等因素。
3.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拔罐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等,具有调经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针灸和艾灸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4. 调理养生:中医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因此对于妇科疾病的调理养生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此外,适当的运动和按摩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症状。
5. 医患沟通:作为中医师,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病情描述,了解她们的需求和担忧,并给予恰当的建议和安慰。
同时,要及时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和药物的作用,增强她们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师承教育跟师笔记

师承教育跟师笔记一、跟师笔记,那可是师承教育的宝藏啊!就像探险家的地图,指引着我在中医知识的大森林里穿梭。
我师傅给人看病的时候,那专注的眼神,就像老鹰盯着猎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一边把脉,一边喃喃自语,我就在旁边拼命地记。
每一个脉象的描述,每一个用药的思路,都被我像拾贝壳一样,小心翼翼地收进跟师笔记里。
这笔记可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积,它是我通往医术高峰的一个个小阶梯呀。
二、我跟着师傅学习,那跟师笔记简直就是我的秘密武器。
你知道吗?就像厨师有自己的菜谱,我的跟师笔记就是我的医学菜谱。
有一回,来了个病人,肚子疼得厉害。
师傅看了看,问了几句,就开了个方子。
我在旁边一头雾水,师傅就耐心地给我解释。
他说这就像是打仗,要先搞清楚敌人的情况,再出兵。
我把他说的这些话,还有方子的配伍,都详细地记在笔记上。
这笔记,就像是我的军师,在我自己看病的时候,给我出谋划策。
三、跟师笔记是师承教育里最实在的东西。
它像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师傅的智慧和我的不足。
我记得有次师傅给一个咳嗽很久的病人看病。
师傅问了病人的起居饮食,又仔细听了听咳嗽的声音。
然后他告诉我,这咳嗽就像树的根烂了一点,得从根上治。
他开的药,就是在给树根浇水施肥,让树重新健康起来。
我把这些话记下来后,就常常翻看,每次看都觉得自己好像又明白了一点。
这笔记啊,就是我进步的见证者。
四、我的跟师笔记,就像一部连续剧,每天都有新剧情。
师傅每天接诊不同的病人,就像电视剧里每天都有新的故事。
有个病人老是失眠,师傅给他把了脉,看了舌头,然后对他说:“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小池塘,现在水太浑了,所以鱼(心神)不安。
”师傅开的方子就是要让池塘的水清起来。
我在笔记上把这个生动的比喻也记下来了。
这样的笔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看的时候就像在看一部有趣的故事集,还能学到医术,多棒啊!五、师承教育中的跟师笔记是我的知识百宝箱。
每次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惊喜的盒子。
师傅给病人讲养生之道的时候,那叫一个生动。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40篇范文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40篇范文今天跟随师傅到郊外采药,师傅教我寻找野生的当归。
他说,当归性温,归肝经,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不过,采药时要小心,避免伤及当归的根部。
我听得津津有味,眼前一片翠绿,仿佛看到了当归的芬芳和养分。
师傅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二)在门诊看病时,师傅教我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辨识病情。
他说,望是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等外在表现;闻是指倾听病人的呼吸声、咳嗽声等;问是指询问病人的病史、情况等;切是指摸诊病人的脉象。
这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病人的体质和疾病状况。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三)师傅教我利用针灸疗法来治疗病人的疼痛。
他告诉我,针灸是中医的一项重要疗法,通过调理经络、调节气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他还强调了针灸的穴位位置、刺激方法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让我对针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四)在诊治痢疾时,师傅教我运用中药方剂来治疗。
他说,中药的调理作用比较温和,适合用来治疗慢性疾病和调理体质。
他还亲自示范了煎药的步骤,并告诉我中药煎煮的技巧,比如火候的掌握、时间的把握等。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五)师傅教我通过运动疗法来改善病人的体质。
他说,中医强调“治未病”,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他还向我介绍了一些适合中老年人的传统健身项目,比如太极拳、气功等。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六)师傅教我学习中医养生的方法。
他说,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注重调节生活作息、饮食起居等方面。
他还向我推荐了一些养生之道,比如养心安神、养肝防癌、养肺防感冒等,让我受益匪浅。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七)师傅教我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调理气血。
他说,气血是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他还向我介绍了一些调理气血的方法,比如按摩经络、饮食调理等,让我深感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八)师傅教我学习中医的传统文化。
针灸跟师笔记第3到第4篇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8年01月07日
指导老师先生,男,32岁,自18岁时即常头痛,其中有10年未痛,近又忽发,面色青,左关弦实,双太阳偏头抽痛,尤其夜里11时~凌晨3时不成眠。
处理及学习体会:青属肝,夜里11时~凌晨1时为胆气旺,凌晨1~3时肝气旺,针肝经之太冲、胆经之丘墟及阳辅以泻法,当夜止痛。二日后再加针外关计四次。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7年12月25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赵某,男,48岁。因过食生冷,呃逆不止,声短而频,不能自制,难以入睡,情绪烦躁不安,痛苦异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中医诊断:呃逆(胃中寒冷证)
处理:针刺双内关,中脘、神阙穴艾灸,后毫针加灸左章门、右合谷。针后呃逆即停。
指导老师签名:
学习体会:此症饮冷伤及脾胃,胃不和寝不安。当以温通法,疏通气机。治以疏肝、和胃、降逆。章门穴属足厥阴肝经,亦为足厥阴与少阳之会,为八脉之脏会故为脏气出入之门户,为脾之募穴,擅长疏肝健脾,“肝藏血,脾统血”,所以有较强的养血活血之功效。《针灸甲乙经》曰:“奔豚腹胀,章门主之。”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属阳主表,可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左章门、右合谷,一阴一阳,主调气机不畅,可使气机左升右降,和胃降逆。章门穴为脏气出入之门户,脾之募穴,有疏肝健脾、养血活血之功效,与合谷穴相伍,升降有序,呃逆得解。
跟师笔记格式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18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19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20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21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22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23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24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跟师笔记
时间:年月日
继承人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跟师临证(实践)主要病种(内容):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5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6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7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8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9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10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11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12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13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14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15
年月日--年月日
出勤天/病假天/事假天/缺勤天
16
年月日--年月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
跟师学习笔记本
管 理 单 位:
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
指导老师姓名:
胡世平
继承人姓名:
冉云
继承时间段:
2015.2.1至2018.1.31
跟师时间
病房/门诊
内容
备注
2017.12.6
门诊
沈某,女,38岁,以“腰酸疼痛显示:左肾积水,左肾结石,有尿路感染病史,近日自觉尿频、尿急,带下色黄质粘,胃纳可,大便日一次,质粘臭秽,舌胖偏红,苔腻,脉细弱。拟八正散加减:萹蓄草15、六一散15、薏苡仁30、川牛膝20、瞿麦30、苍白术20浙贝母10、白花蛇舌草30、石苇30、蒲公英30、金钱草30、生鸡金15、白茅根30。7剂。
老师讲解:此次选用加味四妙散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搜风通络。对于痹症,湿热痹阻型的有效。《金匮要略·痉湿篇》专门提出: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湿家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此患者湿痹已化热,不宜发汗,故用利水之品,外加清热除痹的薏苡仁、牛膝。
老师指示:泌尿系结石的传统治则,《内经》有“留者攻之,坚者削之,积者行之,结者散之”和《金匮要略》“诸淋家不可发汗”的原则。随着人们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治疗方面也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主要有清热利湿排法、壮腰健肾法、温肾利水法、益气法、养阴法、理气行滞法、活血化瘀法、缓急止痛法和针灸疗法等。清热利湿法以清热祛湿通淋排石为主,采用八正散加减(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白茅根、石韦、冬葵子、扁蓄等。
张某某,女,58岁。以“阵发性头痛半年”就诊,自诉近半年来,后头项部阵发性疼痛,伴口干欲饮,腰痛,夜间盗汗。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拟用方:枸杞15、菊花15、生熟地黄各20、茯苓15、山药15、泽泻15、山茱萸15、丹皮10、川续断10、元胡10、菖蒲15。7剂
老师指导:此次选用杞菊地黄丸,为补阴要药,性寒,枸杞、菊花平肝火,主治阴虚火旺引起的头眩、耳鸣、眼痛等。阴盛损阳,故壮年男子不宜久服,常常会出现阳痿、腹胀、腹泻情况的。
老师讲解:此次选用了生脉散加味。生脉散以前常用于夏季,天气太热、流汗过多,使人气阴两虚,出现心烦、四肢无力等症状时,用这个方子就能补气养阴,缓解症状,让身体恢复。现在除了夏天,在任何时候,如果压力大、劳累过度,觉得神疲乏力、注意力难集中、提不起精神时,也可以服用生脉散。这些症状大多是心的气阴耗伤过大造成的,用生脉散可以提神、收敛心气,由于其中的五味子有兴奋的作用,因此白天服用还能振奋精神,是不错的保健方。
老师指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以升为用,中年妇女,每多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情绪低落,多与肝气不舒有关,故调肝之法以疏肝为第一要义,疏肝之药,以柴胡疏肝散为常用。以此加减,治疗胁肋部胀满不适。
2017.12.27
门诊
许某某,女,50岁。以“右膝肿痛半年”就诊。自诉半年来右膝部疼痛,每遇天阴下雨、天气变化则加剧,平素上下楼自觉腿脚不便。舌红、苔黄,脉沉。拟用方:苍白术各20、黄柏15、薏米20、牛膝20、车前子15、川断15、元胡10、桑寄生15、知母10、川草乌各5、赤白芍药各20、三七15、泽泻15、红花15、桃仁15、甘草10。14剂
李某某,男,35岁,以“发现精子活力低下半年”就诊,就诊前行精液常规检查,精子活率17%,自诉平时爱穿紧身牛仔裤,工作中有长时间驾驶汽车需要,平素身体无其他不适。拟用生精助育汤加减:熟地黄15、山药20、当归20、白芍15、盐菟丝子15、枸杞子15、醋五味子15、盐车前子10、酒女贞子10、麦芽15、炒鸡内金10、炒王不留行10、山萸肉15、黄芪15、党参片15、红景天10、甘草片10、烫水蛭10。14剂。
2017.12.13
门诊
郑某某,男,34岁。有生育二胎需求,查精液常规发现精子活率低下,12%。自诉平时性欲低下,自汗怕冷。拟处方:生熟地各20、山药20、山萸肉20、云苓10、泽泻10、丹皮10、枸杞子15、杜仲15、桑寄生15、淫羊藿15。7剂。
老师分析:此次选用的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男子不育症。六味地黄丸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改善性激素分泌,促进正常精子的生成,从而提高受孕率。嘱患者适当锻炼,戒烟限酒。
老师提示:对于不育症患者,要注意照顾其自身隐私及情绪,治疗多从肝肾立论,除传统补肾思路之外,一定要注意疏肝理气,肝经循股阴,绕毛际,为宗筋所过之处,肝经湿热亦会影响生殖功能,故加红景天、水蛭、王不留行活血祛瘀通经,补益药物多滋腻碍胃,故加生麦芽,鸡内金健脾和胃、涩精止遗。生精助育汤对不育症患者疗效确切,但须耐心服药,通常3个月为一个疗程。精子活率会逐渐提高。
2017.12.20
门诊
李某某,男,35岁,以“发现精子活力低下半年”就诊,就诊前再次行精液常规检查,精子活率29%,自诉上方14剂已服用完毕,今来就诊调整用药。前方有效,拟生精助育汤14剂再服。
刘某某,女,42岁。以“右上腹痛一月余”就诊,自诉一月来,右上腹部胀满不适,按之疼重,大便干结,伴失眠多梦,口干口苦。舌质暗。拟方如下:柴胡15、枳壳15、赤白芍各20、香附15、木香15、砂仁15、丹参20、元胡15、川楝子10、莱菔子10、合欢皮20、夜交藤30、酸枣仁20、川芎10、益母草10、甘草10。7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