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银行业的特点
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变革与启示

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变革与启示摘要:德国的金融体系中,全能银行占据着主导地位,其银行业务的全能化,不仅便利了银行体系向工商企业提供广泛和有效的金融服务,还可以减缓货币政策的调整对银行经营的冲击,有利于分散银行的风险,保证银行利润的稳定增长及银行稳健经营。
本文分析了德国全能银行的主要特征、竞争优势和近年来的主要变革,得出了几点启示,以期对我国金融改革提供借鉴。
一、德国全能银行的历史沿革德国是实行混业经营最为典型的国家,其金融体系的特征是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又称为综合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全能银行不受金融业务分工的限制,不仅能够全面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各种金融业务,为企业提供巾长期贷款、有价证券的发行交易、资产管理、财产保险等全面的金融服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德国全能银行的信贷与证券业务有不同侧重),而且还可以经营不具备金融性质的实业投资。
德国之所以采用全能银行制,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在工业化初期,德国既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又缺乏必需的证券交易机制来为工业化融通资金,因此,德国必须依赖强大的银行体系来为工业化筹措资金。
其次,工业化初期,德国主要通过合资形式建立银行。
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可以扩大其股东的基数,从而满足银行自身不断扩充资本金的需求,满足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资金期限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持有非银行部门的公司股份,当持有的公司公开上市后,银行可以取得较大的收益。
事实证明,在全能银行体制运作初期,德国的银行体系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战后的重建时期,德国银行业以其高效率的运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德国《银行业务法》的规定,银行的经营范围包括存款、贷款、贴现、信托、投资、担保、保险、汇兑、财务代理、金融租赁等金融业务。
不仅涉足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还涉足投资银行业务。
在德国,零售业务的高成本和低盈利能力一直困扰各大银行,基于提高盈利能力的考虑,德国各大银行都将个人金融市场划分为两块:即拥有高额个人资产的“大客户”和一般小客户。
德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德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德国金融体系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稳定的之一,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德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一、德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德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银行系统的强大德国的银行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之一,其银行系统向来被视为稳健可靠。
德国的银行业各个环节相互支持,银行之间的合作紧密,这有助于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此外,德国银行业的监管制度也非常健全,保证了市场的稳定运行。
1.2 金融监管体系德国建立了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确保金融机构的合规运营。
德国金融监管机构秉持独立、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减少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风险披露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保证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1.3 财政政策的稳健德国政府一直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保持财政的健康状况。
德国的财政政策注重长期的可持续性,通过控制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维持了资金市场的稳定。
此外,德国政府支持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保障,致力于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
二、德国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德国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是其稳定性的关键所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德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2.1 投资绿色金融德国一直致力于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并将可持续发展纳入金融决策的重要考量。
德国金融机构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环保产业等绿色项目的投资,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同时,德国政府对绿色金融领域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激励金融机构投入更多资源。
2.2 金融科技创新德国金融体系通过引入金融科技创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德国金融科技企业不断涌现,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改善支付、保险、投资等金融领域的服务。
这些创新为德国金融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2.3 稳定的经济增长德国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这为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全能银行制度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全能银行制度(universal banking system)——德国的经验与教训一、全能银行制度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全能银行是“能够从事除发行货币和抵押债券以外的所有金融业务”的银行机构。
换言之,与所谓的分业体制下的专业性银行不同,全能银行的特点不是局限于任何一种特殊的业务,例如吸收存款、提供信用贷款或长期融资等,相反,全能银行能够参与所有提供货币和资本的活动:包括吸收存款、发放各种期限的贷款、发行债券、参与企业业务活动,从事货币、股票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的交易等。
德国全能银行具有的特点包括:提供无担保的私人贷款;从事长期的资本融资,并且借此将公司发起、债券发行以及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等活动综合为一体。
德国的银行是最先将提供无担保的私人贷款与长期的资本性融资结合起来并取得成功的国家。
就无担保私人贷款而言,这种异常成功的银行业务,像很多其他的金融创新活动一样,起源于苏格兰。
其特点在于两种密切相关的业务:一方面,无担保的私人贷款是由银行提供的,但是,借款者必须将其所有的货币交易业务交给提供贷款的银行。
借款者无须抵押即可取得贷款,然而银行能够获得借款者经营业绩和财务活动的全面信息。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二章中即论述过在他那个时代(1776年前后)苏格兰银行已经发放不要求证券抵押的贷款。
W·桑巴特在论述这种信用制度时写道:“这种制度能够使没有金融资产的人成为企业家,而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全能银行的第二个特点是,也是德国取得巨大成功的特点,是长期的资本性融资。
银行刚开始这样做时并非有意要长期参与企业的业务活动,更多的是出于暂时性的需要,如在全部股份无法完全募集到位时。
这种综合性的资本性融资起始于比利时,即成立于1822年的比利时股份公司最先从事这类活动,该机构后来成为欧洲第一家新型的商业银行。
这家银行从一开始便介入有价证券活动,试图通过发行债券来为发放贷款筹措资金,以及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来解决期限变换所引起的银行流动性问题。
德国的银行体系

德累斯顿银行
德累斯顿银行是德国第三大银行,2001年被全球第四大 金融集团安联集团收购。该银行拥有德国第二大证券基金 管理公司(德意志投资信托公司)和最大的地产基金管理公 司(DEGI)。
德国的银行体系
制作人;林溪。林振洋。凌小娟
德国银行分类
• 德国是一个银行系统极为健全发达的国家。其银行共分为三 类 • 1.综合性银行Universalbank •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 巴伐利亚抵押银行Bayerische HypoVereinsbank • 德里思顿银行(Dresdner Bank) • 商业银行(Commerzbank) • 2.储蓄所(Sparkassen,由所有地方性储蓄所组成) • 3.合作互助银行 (Volksbanken 和Raiffeisenbanken) • 各种银行经营性质及重点各不相同,但已经趋於一体化
德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

色, 各类 企业 融资 主要通 过银 行进 进行 着股 权购 而
全能银 行和专 业银行 两 类 。 目前 全能 银行 垄 断着 德 国 行 的分支 机构 数量 增长 十分 迅 速 。在欧 盟成 员 国 的银 银行体 系 , 能银行 既 可 以从 事 商业银 行 业务 , 可 以 行 均持有 欧洲 银行 业 的营业 执 照 ,也就 是说 它们 被允 全 也 从事投 资银行 业务 。 能银行 的优势 在于 业 务多元 化 , 许 在欧盟 内其 他 国家从 事其 可 以在 本 国所做 的同样业 全
20 0 8年末 , 国共有 2 1 9 信 贷机 构 和 3 6 德 6个 9 5 5个分 行 的所有 权结 构是 多样 化 的 ,组织 形式 包括 合伙 股份 支机构 。 与其 他 国家相 比 , 国银 行业 中公 立 银行 占有 公 司 、 限责 任公 司等 形式 。 德 有 区域性 银行 过去 主要 在特 相对较 高 的市 场份 额 。
因此 收入 比较 稳定 。 ( ) 能银行 。 一 全
务, 因此 最初 它们 主要 服务 于 它们本 国的公 司 , 步 扩 逐
大 客户范 围。
根 据所有 权 和 目标 的不 同 ,全 能银行 分 为私 有 商
2 公 立银 行 。 、 同其 密集 的分 支网络 一样 , 国银 行 德
资本市 场融资 , 并且 贷款 主要 为 中长期 贷 款 。 国拥 有 买 。 德 因此 , 大 银行 的发 展趋 势 上 看 , 银行 的数 量将 从 大
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特点与启示

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特点与启示王永春银行的安全运行关系到整个金融业的稳定,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银行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风险意识上引起了高层管理者的重视,管理措施更加严密。
西方国家在银行内部控制上有哪些做法,对我们有何启发,通过这次考察笔者对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特点德国是一个经营管理非常严谨的国家,内控机制的建立是德国银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防范经营风险,德国银行内部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风险管理机构,岗位有序分工、职责明确到位,形成有效的牵制机制。
德国商业银行的战略是追随德国客户走向世界、服务他国客户走向欧洲拓展业务,并与客户共同成长。
其业务已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目前拥有110多万私人客户,最远的客户距法兰克福德国商业银行总部18189 公里,德国商业银行在德国私营银行中拥有最为密集的分行网络,分行数量达到1200多家,有5000多家合作银行。
金融危机后,2010 年德国商业银行就扭亏为盈,业绩达到历年最佳,实现利润14 亿欧元。
在业务网点遍布全球、业务量迅猛发展的情况下,要实现这样的骄人业绩,其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德国商业银行实行全员控制和全员监督,既有专业控制,又有地区和部门控制,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主要作法是:(一)建立业务审计部门与市场风险管理部门。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稽核,及时发现问题。
银行所有权人可以监督经理人,以此实施有效的监管,防范经营风险。
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独立性,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内部监督稽核情况。
在指定审计范围、内容和进行审计时完全独立,内部审计部门不受非主管的高层管理人员干涉。
由于商业银行机构分布世界各地,不可能全部、及时进行现场审计与监督,因此,他们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董事会、市场风险管理部、各业务部门、审计部门都分别对风险负有明确的职责。
董事长负责整个银行的风险管理,确定风险及其上限。
德国银行制度

德国银行制度德国的银行制度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为健全和可信赖的金融体系之一。
该制度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后,如今已经成为德国经济繁荣的基石。
下面将详细介绍德国银行制度的特点和运作方式。
首先,德国的银行制度是由许多不同类型的银行组成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德国中央银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undesbank),作为德国的央行和货币发行机构,负责维护货币稳定和金融体系的稳健运作。
此外,德国还有众多的商业银行、合作银行、州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它们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德国银行制度的一大特色是分散的风险责任。
德国的银行制度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类型的银行和不同层级的银行之间。
例如,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德国采用了所谓的“三柱模式”,即商业银行、合作银行和州银行。
这样的制度设计旨在防止单一银行或一小部分银行的经营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破坏。
第三,德国银行制度注重风险管理和监管。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德国银行面临着众多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为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德国的银行制度建立了严格的风险管理和监管制度。
其中包括银行监管部门的设立、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审计机构的监督和风险评估等。
这些措施旨在保障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客户的利益。
此外,德国银行制度还非常注重客户保护。
针对个人客户,德国法律规定银行必须履行特定的保护义务,包括合理的风险警示和投资咨询。
此外,德国银行制度还设立了理赔机构,负责处理与银行有关的争议和投诉。
这些措施旨在确保个人客户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最后,德国银行制度的稳定和可靠性也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保障。
德国政府一直重视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为银行提供了广泛的支持和保障。
例如,在金融危机期间,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向银行提供贷款和资本注入,以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流动性。
总而言之,德国的银行制度以其稳定、可靠和高度透明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德国金融体系

德国金融体系德国金融体系德国金融体系以商业银行体系为主,大多数银行是混业经营的管理模式,可以从事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在内的金融业务。
德国的金融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中央银行,大银行、地方银行和私人银行等构成的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
德国金融体系的特征现代德国发达的银行业和完善的金融体系,经历了一个以银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演变过程。
发展至今,德国金融体系最大的特点是以综合性银行为主体,其他多种金融机构并存。
这种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具体特征表现为:一是银行贷款在公司负债中占较大比例。
德国公司的资金一般来源于货币市场证券、债券、股票、其他股权、银行贷款、养老金债务及对其他金融机构负债,其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
二是股票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且流动性相对不高。
与发达的银行系统相对应,德国的股票市场是OECD成员国中最不发达的之一。
股票融资在德国金融体系融资渠道的重要程度相对较小。
三是很大一部分家庭资产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
德国家庭新增储蓄一般投向是现金和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共同基金和保险。
在“股票泡沫”膨胀时期,人们将以前用现金和银行存款形式保值的资金投到了股票市场。
四是金融体系的债务集中分布在银行业。
2002年末德国金融体系内有约73%的负债归在银行系统,仅仅比1991年末减少了4个百分点。
德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一)德国全能银行制度的酝酿。
1846年普鲁士政府将柏林的皇家银行转变为普鲁士银行,并赋予它发行纸币的权力,这成为德国银行朝着现代方向发展的标志。
德国综合性银行制度传统可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当时德国正处于工业迅速高涨的时期,银行既对企业贷款,也对企业投资,银企结合拉开了德国全能银行的序幕。
银行从给其贷款、帮其发行债券、直至对其投资,对企业的资金融通进行了全方位的服务,同时,银行也通过持有非银行部门的公司股份来取得较大的收益,为此又增强银行提供服务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山之石
从改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来 看,农发行都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 客户为中心。切实转变服务理念,由我需 要什么客户向我能为客户提供什么服务转 变。二是建立机制。以构建市场营销流程 为主线.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责,完善市场 调研、营销目的、确立方案、组织实施、 反馈评估等各环节工作.并善于运用广 告、赞助、公关等形式,广泛开展市场推 介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三是 研发产品。要由向客户推介产品向根据客 户需要研发产品转变.综合考虑资金、人 力等要素成本.提高定价分析能力,不断 推出与客户生产、经营周期相适应,与贸 易结算等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 多样化金融需求。四是调整结构。营销不 仅要考虑客户的贷款收益,更要考虑非信 贷资产收益,最终实现农发行盈利结构的 优化和调整。 (三)树立并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意识, 把风险管理要求渗透到经营管理全过程。 银行经营是否安全,关键要看其经营收益 能否覆盖成本和风险。德国银行对资金、 人力、物质等成本要素和风险控制的重视 和精确,特别是在信贷风险防控方面,其 合理的组织分工、严谨的审批流程、风险 与收益挂钩的薪酬体系、精准的风险管理 定量技术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给笔者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德国国民银行,在组 织架构设计上.强化了风险管理力量,把 风险管理职责分解在客户、风险管理、风 险贷款管理、风险控制、内审五个部门, 这些部门均有业务交叉,也有不同侧重 点,从不同层面控制和化解风险;其在贷 款审查方面,实行“四眼原则”,即拟报 批贷款要贷款咨询师和客户经理共同审核 把关.同意后方可上报风险管理部门。在
收益分配上.他们建立了科学的分配体 系。与客户、产品设计、风险部门人员挂 钩.或按客户经理管理客户测算收益。然 后分摊到产品和风险管理部门,或按产品 测算收益.然后分摊到客户和风险管理部 门。同时,职务越高,风险管理责任越 大,与收入的挂钩比例越高。在技术方 面,建立了量化的风险计量模型,能及时 监控、反映和分析风险;其在资本金比例 上,全部落实了巴赛尔协议Ⅱ的资本约束 要求,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较强。 近年来农发行在风险防控方面作了大 量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受农 业的弱质性、抗风险能力差等因素影响, 风险防控将是农发行一个长期性的研究课 题。当前,农发行在风险管理特别是贷款 风险管理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 作。一是切实重视并强化风险文化建设。 要采取切实行动,加强风险文化教育,使 广大员工能从事关自己切实利益和农发行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风险管 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把风险防控 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筑牢风险管理的 思想防线。二是加快风险技术开发和应 用。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在研发 风险管理模块时.要重引进更重消化吸 收,不仅要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银行的风 险管理技术。更重要的是把握其风险管理 的内涵和实质.探索一条与农业政策性银 行相适应的风险管理路径。通过风险模块 的上线运行.切实增强风险监测、预警、 计量和处置能力.促进农发行风险管理水 平的提升。三是探索建立与风险管理情况 挂钩的薪酬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设 计,把信贷管理前后台及相关部门的利益 与风险管理成效捆绑在一起,激发工作合 力,调动每个环节、每位员工的风险管理
等山律n:扎会M州外腓t} 卡砭位盘现场畸竹.址银行H nl杆川时锹iT邯会也m#
悄?M进{训i什竹理严饼rfliY
懈J+怅{r叭能的皤础
二、■蕾■行业的主■制 :战肝.饱1日仳川J’A 州他从艘啵Ⅲ18谜站艘成1
怔.加址持打窖川忙份洲口较九收益
万方数据
^D:
fO_.dj 2.:5
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在德国经济复苏、发 展过程中,银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德意志银行,机构和业务遍布全球, 投资产品创新能力居世界前列.资产总量 位居世界前十名.是全球影响力较强的银 行。 德国银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与其典 型的市场经济体制、独具特色的银行体 系、严格有序的金融监管密不可分,特别 是其全能银行的发展模式.得到各国的广 泛认同,成为当代世界银行业普遍遵循的 模式。同时。德国银行业的下述特点,也 对自身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是机构众 多。在德国35.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分 布有2000多家独立法人银行,46000多 家分行或代理处,平均每1万平方公里有 57家银行,近1300个分行或代理处。从 现有8000万人口匡算,平均每4万人拥 有1家银行.每1700多人拥有1个服务 网点。二是服务全面。表现在全能银行市 场份额大,不但能为企业提供各种金融服 务。而且还可以开展实业投资等项目直接 参与客户经营。同时,德国既有服务大客 户的大银行.也有服务中小企业的小银 行:既有全能银行,也有专业银行和特殊 金融机构,基本不存在金融服务盲区。三 是竞争充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 法则.使德国银行非常重视发展策略研 究.坚持差异化发展道路。注重培育和打 造核心品牌,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同时, 竞争还使银行不断优化组织和流程,努力 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 多元化需求。四是受外界干预少。德国的 法律体系十分健全,建立有《联邦银行 法》、《信用制度法》,完备、严格的金融 法律制度体系为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提供了 保障。同时,健全完善的治理结构、股东 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互相制衡的约束机 制.都为决策的独立性和科学性奠定了扎 实基础。五是公立银行市场占有率高。如 公立的储蓄银行的基本结算账户和储蓄账 户的市场份额分别大于46%和53%,中 小企业贷款市场份额大于70%,存单市场 份额大于53%.信用卡业务份额大于 50%。六是安全性强。德国建有存款保障 金制度,各银行间也成立互助协会,共同 出资维系银行信誉和资金安全。面对本轮 全球金融危机,德国联邦政府专门拿出救 市资金,出台保障储蓄存款安全的担保声 明.强力维护金融安全,避免挤兑现象发 生。同时,德国银行业资本金全部达到巴 塞尔协议Ⅱ要求,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也 比较严格,多数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份额 不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对德国银行业给予高度评 价。认为其具有三方面的突出优势。一是 安全程度高。二是竞争充分,三是社会各 阶层都能享有充分的金融服务。这些特 点.既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经营管理 的规律,也具有明显的德国特点,值得深 入学习和研究。 三、借鉴和启示 通过学习.对比中德两国银行业现 状。总的感觉是伴随着改革,我国银行业 在治理结构、发展理念、管理体制、经营 机制和科技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先进银行的 差距明显缩小,但仍存在差距,需要学习 借鉴他国银行业的先进经验。 (一)加强农业政策性银行理论研究 和实践探索,科学谋划农发行发展战略。 战略事关全局。德国银行普遍重视发展战 略和产品研究.通过分析市场供给和需 求,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寻找适合 自我发展空间。就农发行而言,应强化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品牌定位,加大 研究探索力度。
刊
f^川K公・日锋特殊埔货}J【fq也括蚪
皿蛮打的址“盘融竹理服务L 银行为轴的雌竹体系.}-蛭 ^班扯屯址仆资盘温础“
济椭*竹贷银行i}iII价晰公司等金融机
构
化利Ⅱ州伸前银行“及憋lq联娜仃-Ih农 、lk和潲册斤雠护郎井骞现丁柱、№个惶 此次培训述必广泛.内存I龠.颇前Ilt挑 钏悱仑 一、Ill重■行业的基本情况 世Iq讯{il,f.最…-l一虫{1{i,和婀、lp锹}r 阿凡采境枷收JI=【I,Il一啦讯i,乐t兜¨¨姨删
用。
就农发行而言,市场营销的理念并不 生疏,但在实践层面还有不小差距。随着 金融脱媒趋势加快、利差收窄以及外部改 革的启动,我们必须强化市场营销观念, 在未来发展中赢得主动。一是转变观念。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育成熟,银行业的竞争 加剧。无论是从应对未来市场竞争,还是
万方数据
20l
O年圈第1期
£
earn wn嬲
earning
他山之石
ibank
德国银行业的特点及启示
一李立武
2(x)9‘r 9 J
J琶竹毒加r巾Iq如、№发
{T和特铼价货帆均山扑觅Jl-{一个能讯衍 m商、lp讯衍舟作讯i r和地忧扑储群银行 人土仆女I啦 々qkft;llIf r址H址供々“}
憩lq址锹i
r!㈨’体系轻≯
幔铋衍总f r锛^嘲赴德垌・1・j哳级竹用。人肚
救粜较~圳也nqlq宋之一t ¨。o联邴银行外胖Ⅲi|师’f
卅仝J}同承*l r监惜竹州职t
蚺iIll目[听般r々宗“}授的鲤lq盒触业 l啦蜊和群Iq的农业政策慢朴贴锻i r,li场 似钠等方向的知姒阼ln丁穆馥占讯行、 熟淼州牲、Ik抵押撤{r 阿馋意&锹衍和巴
盘触服并的|【}!{r.包括抵押锹什擞晰*
积极性.使全员风险管理真正能落实到 位。四是积极争取外部支持。农发行的发 展.离不开政府、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应 加大外部沟通协调力度.在资本金补充 实、税收减免、利润留成、挂帐消化等方 面给予政策支持,为农发行提高抗风险能 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四)加强内部管理,增强系统的执 行力。德国人以组织性、纪律性、执行力 强著称,他们就像不知疲倦的齿轮二样. 机械而不懈怠地推动德国这台机器高速运 转。在德国,银行员工都能忠实地履行岗 位职责,严谨规范工作成为自觉行动。 经过近几年的抓基础管理和推进条线 管理.农发行系统执行力有了明显增强. 但与德国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既 有文化习俗的影响,也有岗位职责落实、 岗位制约、内部检查以及外部监管不到位 等多方面原因。提高系统执行力,整合制 度和提高电子化水平是关键,增强执行力 必须抓好以下三点。一是要求要高。细节 决定成败。增强系统执行力,必须重视基 础工作,从小事抓起,细微处人手,强力 推进精细化管理.高标准严要求.通过开 展尽职管理等活动.促进规章制度落实到 位、落到实处。二是检查要实。要规范各 行内部检查,注重检查实效和质量,避免 流于形式,发挥内部检查监督纠错作用, 力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风险逐 渐累积.切实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三是 奖惩要严。要把基础工作情况与评先、晋 职、薪酬挂钩。对基础管理扎实规范的。 要适时地进行表彰奖励:对制度落实不到 位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厉处罚,发挥纪 律的震慑作用,促进基础工作和系统执行 力的提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