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要攻破文言文“翻译”这一顽固的“堡垒”,化解“文言魔咒”,只要着力解决好“考什么”和“怎么答”两个问题,就能在备考时有的放矢,应考时胸有成竹,突破难点,拿下高分甚至满分。
高考真题展示了高考考查的标准和方向,是复习备考的指挥棒。
认真研究高考真题,可以启迪智慧、少走弯路,备考易于击中要害,取得最佳效果。
以下以202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翻译试题为例: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楚王没有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再说,就等待我得到割地吧。
”(评分标准:“善”“其”“弭”译出各1分,句意2分)(2)张仪在证实楚国确实与齐国断绝邦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使臣说:“(我国赠送贵国的土地)从这里到那里,方圆总共是六里。
”(评分标准:“知”“绝”“广从”译出各1分,句意2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周武王攻下了殷都,召集太公问他说:“我们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呢?”(评分标准:“克”“召”“奈……何”译出各1分,句意2分)(2)现在我请求对那些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按照等级供给他们财物。
(评分标准:“不养”“不室”“秩”译出各1分,句意2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评分标准:“岁”“熟”“奈何”译出各1分,句意1分)(2)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如果改变志节,割让土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齐王乃止。
齐王说:“贤卿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 了!”颜率赶紧解释说:“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 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 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 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 必不出。”
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 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 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 很难再出来。”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 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 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 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 实在不如送给贵国。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 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 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 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 是国家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 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 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 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 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一 次忧心忡忡。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 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 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无事,因此心甘情愿 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 周运回到齐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题

1.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而况:可译为“何况,况且”。
)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译文: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3.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译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起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部的山谷,越过古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府。
)(至于:可译为“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4.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译文:诸侯们很害怕,共同结盟来设法削弱秦国:他们不吝惜珍奇的器具、贵重的宝物、肥沃的土地,用以招纳普天下的才士,“合纵”结成同盟,相互联成一体。
(相与:可译为“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5.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译文: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但始终没有消失。
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但最终没有消损和增长。
(未尝:可译为“从来没有,不曾”)6.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译文:巫医、音乐师和各种手工业者,是所谓上层人士所不与为伍的,现在他们的聪明智慧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值得奇怪么!(其……欤?:兼表反问)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译文:祝酒毕,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无以、无从: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8.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高考文言文复习翻译句子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9.因断句出错而误译 【例9】 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 记。(《五人墓碑记》)
误断: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
记。 误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哀叹这座坟墓里的 人,有一块石碑,也就替他写了这篇碑记。 应断为: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
【知识精要】 一、避免文言文翻译十失误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例1】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 误译:公元 1084 年 6月丁丑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 去。
应译为: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不需要翻译)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
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 过了三天就死了。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 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坚持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将原文的字 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 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遣词 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
(《赤壁之战》)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 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翻译(新法突破)

例1:(2021·新高考Ⅰ卷)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 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 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 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答案】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 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 成忠诚。
【解析】后一句“乐闻”译为“乐于听”,前一句的“恶 闻”,就应该是“讨厌听”;“过”,过错;“佞”,谄媚。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
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
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
之。……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
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
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定了该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在语境中的推敲、分析、 整合能力。
第10页
例 1:(2020·课标全国Ⅲ)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 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 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 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
少有。
第15页
2.从成语中推断
例 2:(2020·课标全国Ⅱ)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答案】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 了进言。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答案】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 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节教材文言重点篇目梳理1、《张衡传》南北朝: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衡乃拟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为..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左右。
尝问天下..,讽议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征拜..尚书。
..,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2、《指南录后序》(节选)〔宋〕文天祥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详解+逐句翻译+译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详解+逐句翻译+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第一段【原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注释】卫: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淇县一带。
齐:国名,姜姓,在今山东北部、中部地区。
东宫:太子的居所,这里借代齐国太子。
硕人:典出《诗经·卫风》中的一篇,乃歌颂庄姜美丽的诗篇。
庄姜:卫庄公的夫人,“庄”是她丈夫的谥号,“姜”则是她娘家的姓,故称庄姜。
【译文】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庄姜,容貌很漂亮,却没有儿子。
卫国人做了一首名为《硕人》的诗就是描写她的美貌的。
【原文】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注释】“戴妫”的“戴”为谥号,“妫”Guī是娘家的姓。
【译文】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
【原文】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注释】嬖(bì)人:出身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卫庄公的某位受宠宫女。
【译文】公子州吁,是庄公爱妾生的儿子,卫庄公十分宠爱他,又喜欢军事,但庄公不禁止,庄姜很厌恶他。
【原文】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注释】石碏què:卫国大夫。
义方:为人行事的规范。
纳:放进去。
【译文】石碏规劝庄公道:“我听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约束他,这样才能使他不走上邪路。
【原文】将立州吁xū,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注释】立: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
乃:就阶:由台阶、阶梯。
这里用作动词,指一步步引向。
【译文】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就应该定下来;要是还没有,这样就会引导他造成祸害。
【原文】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注释】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即“将务去祸”。
务:致力,努力。
速:招致。
无乃:恐怕……吧。
【译文】君主应尽力于去除祸害,现在却招致祸害,恐怕不可以的吧!”庄公不听。
【原文】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
高考语文 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遵循的原那么和标准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并在练习中不断加以巩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某某《高考说明》对文言翻译作出的特殊说明是:文言句子翻译是最难的,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还要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
在考试中,文言文占的分植较大,因此,我们要花大力气进行复习二、课前预习,课堂归纳总结〔方法总结〕根据学案上所给的句子,请同学们归纳出翻译的几种技巧方法。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译文: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某某楼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总结:对于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不用翻译。
——“留〞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译文: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外面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译文: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向他学习。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译文: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
总结: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掉。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删〞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列传》〕译文: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唱,面容憔悴,形体和容貌枯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专题突破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
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
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
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
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
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
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
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
是时,进士多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
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
凝撤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
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
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
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
凝举进士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
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
(1)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
(2)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
(3)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4)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5)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客车马。
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
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
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
”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
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因曰:“海瑞言俱是。
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又曰;“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
寻移刑部,论死。
狱上,仍留中。
户部司务何以尚者,揣帝无杀瑞意,疏请释之。
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榜讯。
越二月,帝崩。
穆宗立,两人并获释。
(1)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3)趣执之,无使得遁。
(4)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5)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杜畿字伯侯,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
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
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举孝廉,除汉中府丞。
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荀彧进之太祖,拜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
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
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日:“有君如此。
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
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
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
百姓勤农,家家丰实。
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
”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
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
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
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
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日:“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
”终无一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魏国既建,以畿为尚书。
事平,更有令日:“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
”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六》)(1)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2)有君如此。
奈何不从其教?(3)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4)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
(5)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也。
弱冠明经①举,补隆州参军。
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
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刻石以纪其事,由是知名。
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
三迁殿中少监,检校洺州刺史。
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善于绥抚,境内独无惊忧,(武)则天降玺书褒美之。
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
雍州人韦月将上变②,告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斩之。
思贞以发生三月,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
三思令所司非法害之,思贞又固争之。
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思贞入朝廷。
谓承嘉曰:“公擅作威福,不顾宪章,附托奸臣,以.图不轨,将先除忠良以自恣耶?”承嘉大怒,遂劾奏思贞,出为青州刺史。
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八月至州,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
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课连最。
睿宗即位,征为将作大匠③。
时左仆射窦怀贞兴造金仙、玉真两观,调发夫匠,思贞常节.减之,怀贞怒,频诘责思贞,思贞曰:“公职居端揆,任重弼谐,不能翼赞圣明,光宣大化,而乃盛兴土木,害及黎元,岂不愧也!又受小人之谮,轻辱朝臣,今日之事,不能苟免,请从此辞。
”拂衣而去,合门累日,上闻而特令视事。
注:①明经:隋唐时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
②上变:向朝廷密告叛乱事件。
③将作大匠:官名,主管宫室、宗庙等土木营建。
(1)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
(2)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
(3)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4)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课连最。
(5)不能翼赞圣明,光宣大化,而乃盛兴土木,害及黎元,岂不愧也!杜畿,字伯侯,幼年丧父,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对待继母却很孝顺。
二十岁那年,担任郡功曹,做了郑县的县令。
县里关了几百名囚犯,杜畿亲自审理案件,根据他们的罪行轻重进行裁决,全部判决后放走他们,虽然不是全部恰当,但郡里的人们都对他年轻而胸怀大志而感到惊奇。
被推举为孝廉,调任汉中府丞,正遇上天下大乱,于是弃官客居荆州,建安年间才返回。
荀彧将他推荐给太祖,他被太祖任命为河东太守。
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只有河东最先安定,耗损的财力最少。
杜畿治理地方,崇尚宽厚仁惠,管理老百姓顺其自然。
老百姓曾有打官司的,有的人把这事告诉杜畿,杜畿亲自接见他们,给他们讲大道理,叫他们回去仔细想想,若还有想不通的,就叫他们再到府上来(再给他们讲)。
父老乡亲自然责斥他们说:“有这样好的府君,怎么不听从他的教诲呢?”从此以后很少有来打官司的。
在他管辖的属县,所有的孝子、贞妇、顺孙,都免去他们的赋税徭役,随时慰问鼓励他们。
逐渐地督促老百姓畜养母牛、草马,乃至养鸡猪狗等,皆有规定。
百姓勤于农作,家家都比较富裕。
杜畿于是说:“老百姓富起来了,不可不教了。
”于是在冬天练武讲授有关知识,又开设学堂,杜畿亲自讲学,郡中形成了良好的民风。
韩遂、马超叛乱之际,弘农、冯翊诸县大多全县响应,河东郡虽离贼寇很近,但民无二心。
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寇隔渭河对岸驻军,军粮全靠河东供应。
等到打败贼寇,还余粮二十多万斛。
太祖出征汉中,杜畿派五千人运粮。
运粮的人互相勉励说:“人都有一死,但不可辜负我们的府君。
”最终没有一个人当逃兵。
杜畿就是这样得民心的。
魏国建立以后,起用杜畿做尚书。
(立国)诸事办妥后,又有朝廷指令说:“昔日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你有和他们一样的大功,不久将授你谏官之职,但考虑到河东是国家的重要之郡,充实国库之所,靠它足以制胜天下,所以暂且麻烦你坐镇那里。
”杜畿在河东为官十六年,河东郡总是全国治理得最好的地方。
尹思贞,京城长安人(今陕西西安)。
二十岁的时候,通过举人考试,补缺隆州参军一职。
当时刚好晋安县有个蒲姓的富豪,平时纵横跋扈,目无法纪,前后已经有几任官吏都拿他没办法。
隆州长官命令尹思贞追究审查,发现他有很多来路不明的赃款,于是将他判罪杀了他。
这件事在当时可谓是大快人心,远近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就刻石记载了这件事,他由此而闻名。
经过几次升迁,尹思贞做了明堂的县令,在职期间,他因广施善政而闻名天下。
后来,他又三次升迁,先后做过殿中少监,检校和洺州刺史。
就在做洺州刺史任期内,契丹人孙万荣造反,河朔地区不得安宁,只有尹思贞所管辖的地区因他善于安抚而没有受到骚扰,因为这,武则天还曾经降旨褒奖赞扬过他。
唐神龙初年,尹思贞做了大理寺正卿,在此期间,正好碰到武三思独揽权政,而御史大夫李承嘉刻意逢迎武三思。
雍州有个叫韦月的人,向朝廷告武三思阴谋造反。
唐中宗大怒,下令要杀了韦月。
尹思贞认为现在是发生之月,不能杀人,坚决进行上奏认为不能行刑,最终有诏书下来判决将韦月杖责后流放到岭南。
武三思命手下人通过非法的手段加害韦月,尹思贞又坚决抗争,力保韦月。
李承嘉迎合武三思的心意,以其他各种理由不准尹思贞入朝。
尹思贞对李承嘉说:“你作威作福,目无法纪朝纲,和奸臣贼子为伍,图谋不轨,还不是想将忠臣良将铲除后,你们就可以为所欲为吗”李承嘉听后大怒,就向中宗弹劾尹思贞,唐中宗这次听信谗言,将尹思贞贬黜京城,令他做了青州刺史。
青州有种蚕,一年能结四次茧,当时的黜陟使卫州司马是个叫路敬潜的人,他八月份到青州,看到茧后叹曰:“如果不是地方父母官广施善政,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呢?”于是特意向朝廷上奏表举荐尹思贞。
尹思贞前后共做过十三个州的刺史,每到一任,他都以清正简约为政,向朝廷奏告的考核连续最佳。
唐睿宗即位后,征调尹思贞做了将作大匠,当时左仆射窦怀兴为了兴造金仙、玉真两座道观,大肆征调工匠,尹思贞就处处牵制他,常常减少征调。
窦怀兴很生气,经常诘问责骂尹思贞,尹思贞就对窦怀兴说:“你身居要职,掌管重要部门,职务重要,而你不但不能辅佐皇上,光大宣扬大的教化,反而大兴土木,祸害黎民百姓,你难道就一点都不惭愧吗?现在又听信小人的谗言,轻视辱骂朝廷重臣,今天这件事不能就这么轻易过去了,就此告辞”。
说完一甩衣袖走了,回家后,几天都闭门不出,皇帝听说后,就特地命令他任职管理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