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导学案

合集下载

7、《人类的老师》——学生导学案

7、《人类的老师》——学生导学案

7、《人类的老师》——学生导学案一、导学前的思考与讨论在学习本文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成为了你的“人类的老师”?2.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成为我们的老师,而有些人却不能?3.你觉得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二、文本理解与分析1. 文本背景《人类的老师》是一篇由顾明远所写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老师”,并通过这个故事探讨了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和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2. 文本理解请同学们通读全文,并回答以下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在故事中经历了什么?•那个妇人成功地成为主人公的老师吗?为什么?•故事最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启示?三、思考与拓展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进行回答。

1.《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发是什么?2.你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请列举出来并解释原因。

四、学习任务1. 梳理故事线索请同学们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将故事中的重要事件整理出来,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叙述。

可以使用列表、表格或者段落进行梳理。

2. 分析人物形象选择文章中的一个人物,对其形象进行分析。

可以从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的例子或细节支持。

3. 写作练习请同学们按照散文的风格,选择一个自己遇到过的老师或者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

要注意语言流畅、情节连贯,同时也要富有感情和想象力。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阅读《人类的老师》,一起思考了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并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了如何刻画一个人物。

同时,我们也通过写作练习,锻炼了自己叙述故事的能力。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人类的老师》中的其他内容,敬请期待!。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师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师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重点)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善抓特征的人物描写方法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重点)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案】一、走近作者梁实秋(1903-1987),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北京。

1915年入清华学校学习。

1923年赴美,入哈佛大学文学院主修欧美文学。

1926年回国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

1928年与叶公超、徐志摩等人成立新月社。

1949年6月,抵达台湾,长期执教于台湾师范大学。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梁实秋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小品, 广泛涉及人生世态,或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或叙写家庭生活、读书生涯,或忆记故乡、发家国之思,或描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

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二、字音识记(给划横线的字注音)轮廓(kuî)惟妙惟肖(xiào ) 玉箸(zhù)油渍(zì)绷脸(běng)按捺(nà)选辑(jí)琅琅(láng)胡诌(zhōu) 冗长(rǒng)手腕(wàn) 扑拙(zhuō)三、整体感知1、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竟然还记得自己十八九岁时候的老师,可见这位老师给他留下的印象之深。

阅读完这篇课文后,你对这位国文老师印象如何?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位国文老师的形象。

参考示例:他是一位脾气暴躁、相貌古怪、习惯有趣但却敬业、爱生的国文老师。

他是一位貌丑性凶但敬业爱生的国文老师。

2、作者对国文老师的感情前后有何变化?参考示例:可笑——有兴趣——佩服——感恩——怀念四、知识积累①《官场现形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快速体会人物品质和作者的感情》
本课是第五单元“写人组”的第一课。

作者通过印象中最深的七件小事表现蔡老师关爱学生、为师慈爱、公正等品质,表达自己对蔡老师的依恋、崇拜和思念之情。

在小组按导学案合作学习中,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必须完成梳理课文——弄清作者共回忆了蔡老师的几件事;详写了哪几件事;通过小组汇报抢答,很快就弄清了课文共写了七件事,而且详写了“蔡老师处理了作者与同学之间纠纷”和“梦中找老师”这两件事;之后还要思考:“为什么要详写这两件事?”在小组讨论学习之后,学生很快表达出了“因为蔡老师对我没有偏见,处理问题很公正的观点”。

我顺势问“蔡老师除了公正的品质,她还具有哪些品质?”再给一点时间让其他组的学生回答。

因为答得好的组加分,所以大家都抢着发言。

所以,对蔡老师品质的体会大家还用了“慈祥、关爱学生”等词语来形容。

而且,对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一并体会的很深很准确:“对蔡老师的依恋、思念、爱戴”等。

尽管课文较长,但只花了一节半课的时间就完成学习任务。

这是运用导学案小组学习呈现出来的高效学习结果。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活动导学案编写:陆健审核:学习目标:1.了解梁实秋的生平及作品;2.让学生体会梁实秋对老师的感情。

3.掌握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自学质疑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字词。

2、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

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介绍作者(自主阅读,画出重要信息,积累文学常识)梁实秋(1903。

1。

-1987。

11。

3)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

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

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

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

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

第二年到上海编缉《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

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

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幅刊《文学周刊》。

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

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离家独身到后方。

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年底开始编辑《中央日报》副刊《平明》。

抗战胜利后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

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

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

1966年退休。

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

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

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

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七上第六课《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七上第六课《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3、本文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体现的?
4、本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组内形成统一意见并全班展示。
根据教师提示进一步讨论深入。
通过讨论,熟悉人物情感,分析写作方法。
拓展延伸
1、1985年,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诞生了。九月金秋,老师是这个季节的主题,空气中弥漫着感念师恩的情绪。尊师重教是永远的美德。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任务:
1、朗读课文
2、加小标题
3、情景剧表演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角色,组长负责组织。
通过活动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情节,熟悉角色情境。
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
1、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2、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是本文一大特点,你认为他成功在什么地方?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
回忆老师的故事,感受老师的伟大,思考老师的提问。
引入新课
引发思考
自主学习
教师要求:
1、搜集整理魏巍的相关资料。
现代著名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是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197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东方》,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他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地球上的红飘带》。
教后反思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境导入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我们从顽皮稚童到青涩少年再到风华青年的生命历程中,老师,都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恩的人,他们虽然生活清苦,却关注祖国未来,心联学子之心;虽是一烛微火,却燃尽自己,照亮别人。从小到大有多少老师教过我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终生难忘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一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自己最难忘的老师叙写得令人动情、感人至深的。

《我的语文生活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我的语文生活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我的语文生活》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我的语文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培养学生对语文进修的兴趣和热情。

3.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语文进修经历,激发进修动力。

二、导学内容:1.《我的语文生活》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进修语文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2.文章中描写了作者对语文进修的热爱和尽力,以及在老师和同砚的帮助下逐渐取得进步的过程。

3.通过对作者的成长经历的描述,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语文进修历程,激励他们在进修中英勇面对困难,坚持不懈。

三、导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进修语文的经历,让他们分享自己在语文进修中的困难和快乐。

2.阅读文章: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我的语文生活》,并在阅读后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章中作者的成长经历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思考问题:提出一些问题,如“你在进修语文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困难的?”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进修经历。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中的教训和启迪,帮助他们认识到进修语文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在进修中不息进步。

四、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让他们就如何提高语文进修效率和兴趣进行交流。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竞争和活动,提高语文水平。

3.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进修心得交流活动,让他们互相进修、共同进步。

五、教室作业:1.写一篇关于自己语文进修经历的文章,分享自己在进修中的收获和感悟。

2.背诵《我的语文生活》中的精彩段落,展示在下节课上。

六、进修反馈:1.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及时对学生的进修情况进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语文进修水平。

初中我的老师教案

初中我的老师教案

初中我的老师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的老师》一文,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分析文章中老师的形象特点,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分析文章中老师的形象特点。

2. 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描写老师的句子,分析老师的形象特点。

2.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老师》全文。

2.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老师,让学生谈谈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提问:你们认为怎样的老师才算是一位好老师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老师》,理解文章内容。

2.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老师的句子,并在课堂上分享。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老师的形象特点,如:关爱学生、耐心教育、严格要求等。

2. 讨论:为什么作者对这位老师充满尊敬和感激之情?四、深入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具体事例,如:老师耐心纠正作者的拼音、老师关心作者的生活等。

2. 分析这些事例中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态度,体会老师的关爱之情。

五、总结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可以分享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2. 强调学生要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努力学习,回报老师的关爱和教育。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我的老师》一文,让学生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老师的形象特点,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分析、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导学案.doc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导学案.doc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导学案夯实基础一、字音辨读 1.玉箸(轴4. 鼾声㈣》2他子@辿) 5 •敷衍(境) 3油漬⑷ 6 •两盅(zliong')&垠琅上口触Q 9•怅惘Cchang) 二、字形辨识cheng 澄清香 stln 1. * cheng 橙子2. < 谦xCin 逊 .dOng 瞪眼.fflsu ngang 杠 子• • V Jiao 矫健 4. kang 扛走规ju 矩 三、词语辨析1.应付•敷衍“应付”态度可消极、可积极;“敷衍”态度一般为消极的。

“应付”比“敷衍”带宾语的情况更多,宾语名词也不限 析 〔于一般的人或事,如“应付突然事变”,不能换作“敷衍”。

厂①崔永元说,现在很多提案的回复是:“你提的很重要, 按照国家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欢迎你继续给我们提意 例句〈见。

”这些冋复其实是在敷衍了事。

②上海汽车的荣威W5不同于其他SUV 车型,它能让您轻■松用车轮丈量世界,应付各种恶为路况。

2. 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有板有眼:指曲调唱腔合节拍,有节奏感;也比喻说话或做事有 辨"{根据,有条不紊。

析〔抑扬顿挫:指声咅、语调等跌宕起伏,节奏分明,富有变化。

"①郭徳纲和于谦发布近照,郭徳纲打台球时瞄准、运杆、 击球,动作有板有眼,但我们看着就那么滑稽。

例句<②村头大树下,蒲公英社区宣讲员孙兆钧抑扬顿挫、掷地、有声地宣讲,吸引了众多村民。

四、熟语释义1.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2.神游八表:神游,在想象中游历。

八表,八方之外,指遥远的地方。

3.按捺不住: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4.掷地作金石声: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

后以“掷地金声”形容辞章优美。

5.眉飞色舞:形容喜悦或得意的神态。

6.迎刃而解: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得到解决。

疏通课文一、走近作者梁实秋(1902-1987),现代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老师》导学案执笔人:闫晓华审核人:(七)语文备课组课型:讲读课时:2 学习目标:1、感受用朴素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借助朗读来体会理解文中“依恋、思念”老师的感情。

2、尝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难点:写人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来安排文章的方法。

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欣赏尊师爱师的思想并付诸行动。

其中1、2 为第一课时的目标,3 为第二课时的主要目标。

学法指导:带着问题读书,读出问题的答案。

互助合作,讲究共赢。

第一课时知识建构,分享积累:1、介绍作者、解题。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 年9 月29 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自主学习,积累新知:1、给加点的字注音:黑痣()模仿) 音调()卜问() (• •纠纷()察觉( ) 模糊()焚香()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军f d()海o u () tu1()色黑zh i( )sh u()假 c ) 爱3、利用工具书,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l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 •(2)我忽然爬起来,模模糊糊地往外就走。

• • ・・(3)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4、初读课文。

(1)本文共记叙了那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2)课文开始所写蔡老师在“我”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合作讨论,交流展示:一.精心选材1•阅读课文,按照要求完成下表。

2.这七件事中哪些事写得详细?哪些事写得简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结合具体事例,说说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4、理出本文的感情线索。

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字里行间的师生情。

阅读文段,牛刀小试: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

看她收拾这样那样的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染着蚊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她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语段句子中甲、乙两处的括号里。

(填序号)甲()乙()A模模糊糊B迷迷糊糊⑵这个语段中的记叙六要素分别是: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 ___________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________________ 结果: _______________ 。

(3)作者对蔡老师一直是以第三人称“她”来称呼的,但在画线的句子中改用第二人称“你”。

下列选项中对其作用分析恰当的是A直接对话,更加真实B直接抒情,感情强烈C形式变换,更加活泼D叙述自如,更加简洁(4)对“默默地”一词所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是()A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所想念的感情。

B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C表达了“我”关心自己喜爱的老师的心情。

D表达了“我”埋怨老师放假回家的心情。

(5)最能体现本段中心的一句话是:归纳总结:本文运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略写了前五件事,详写了蔡老师帮“我”和“我”两件事,表现了“我”对蔡芸芝老师的爱戴、和之情,展现了一幅师生情深的画面。

第二课时—、品味语言(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灵魂)文中写了这么多事例,我想肯定有你喜欢的,也有你不喜欢的。

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请你将自己喜欢的事例朗读、赏析一下。

(1、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手法;2、同学间合作探究3、探究方向:a从文章语句中可看出老师是个怎样的人?b、学生对了老师的感情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1•假装发怒――仅仅,好像,落,轻轻,敲,笑。

“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写出“我”的本能与调皮,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两个“笑”字表明了十分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

“狡猾”一一贬义褒用,写出了我机灵与调皮。

在看老师写字这一件事中,“不由得围了上”、“默默地看”、“连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等语句表现了我们对老师的怎样的感情?一一深切的喜爱、崇拜之情。

1.梦里寻师一个副词“默默地”,两个动词“站”、“看”,静态的描写胜过千汇言万语,缕缕情思尽在不言之中,依恋之情溢于言表。

至于在漫长的暑假里,由于思念老师之切,睡梦中迷迷糊糊地往屋外走,去找蔡老师,直到母亲“喊”、“拉”、“劝”才又熟睡,可见对蔡老师的情感之深。

正是这真情实感,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结老师温柔慈爱热情善教热爱学生学生理解热爱感激依恋老师小结: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得到了写作方面的收获同时出体会到了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的真挚感情4、(1)本文有一条感情的线索一一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爱”一一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2)这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又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忆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

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2、(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写出“我”的调皮、机灵。

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老师”两个字喊得特别响亮(虽然不是那么响亮)特别热情!我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美老师默默无闻的品质,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来告诫世人要尊师重教。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了很多老师,在你记忆深处哪个老师让你魂牵梦萦呢?在回忆老师时,写了这么多事例,同学们感到啰嗦混乱吗?感到枯燥无味吗?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讨论)1.围绕“爱”展开选材。

2、材料安排有序: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平时到假期。

3、前面1-4则谈老师爱学生;后2则谈学生爱老师。

4、实的语言、朴实的真情实感。

5、详略得当而不面面俱到。

二.导课:这世间有很多情,兄妹情、父母情、朋友情,还有刚才两位同学歌颂的师生情,今天,我们来体会一位现代作家与其老师的师生之情。

5.问:为从不同角度突出这一品质,作者选取了哪六件事例?你能给每个事例设置一个小标题吗?(投影仪显示问题)迅速阅读课文回答:(1)假打真爱(2)教跳舞(3)观察蜜蜂(4)教读诗歌(5)模仿握笔姿势(6)排除纠纷投影仪显示各个小标题6.问:这六件事都和“我”的关系,你能分别说出“我”的感受吗?思考后回答:(1)老师爱我们(2)老师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3)教师扩大我们的知识面(4)老师对我爱好文学有很大影响(5)老师的言行举止我们也模仿,可见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很大(6)深入关爱我们的心灵教师重点提示第一件事和第六件事。

过渡:通过这几件事的了解,说说你的脑海中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年轻、美丽、善良、温柔、亲切、热爱孩子、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是一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过渡:这样的老师你们喜欢吗?舍得和她分开吗?7.文中哪两件事表达了对老师的依恋、不舍之情?对突出蔡老师的品质有什么作用?(投影仪显示问题)答:(7)默默地看着(8)梦里寻师突出蔡老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

a.看图(默默地看老师)并提问:我站在老师身边一定很不舍,一定有话要说,我想说而未说的话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