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的老师》魏巍导学案彭雪艳讲课专用
语文教案我的老师(魏巍)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我的老师(魏巍)》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老师的形象。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正确朗读与理解。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 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老师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2. 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我的老师(魏巍)》。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2)引入课文《我的老师(魏巍)》,告知学生本节课将学习作者对老师的描述和赞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老师的形象。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老师的特点和品质。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强调字词的正确读音和写法。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以课文为例进行分析。
5. 情感体验(1)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思考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作文。
(2)学生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文中所描述的老师,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到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2. 学生举例说明,如老师在学校中的日常工作、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辅导等。
6、我的老师魏巍导学案

泰来四中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第节课题我的老师主备人孙思远参与人黄淑丽敖宝霞课时共两课时课型授课教师学生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2、感悟关键词句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学会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学习重点2、感悟关键词句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学会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的方法。
学习难点把握文意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一、导入二、课前预习:1、积累词语狡猾察觉存心模仿占据牵挂援助劝慰纠纷慈爱依恋珍宝纯真迷迷糊糊模模糊糊2、走近作者:魏巍:3、写作背景4、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学习活动教师导学导学流程(2)、本文共记叙了哪几件事? 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四、合作探究1、这七件事是如何贯穿起来的?情感线索是什么?2、联系作者对蔡老师外貌、动作、行为的描写,从总体上说说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重点写了她的什么品质?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 为什么?4、品味语言:(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思考:老师真的要打“我”么?大家为什么都笑了?(2)、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思考:这里为什么用“狡猾”一词呢?学习活动教师导学导学过程(3)我们见了她就不由得围了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思考:“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学生们怎样的情感?(4)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思考:这里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五、拓展延伸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小作文,不少于200字。
魏巍《我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魏巍《我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魏巍《我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魏巍《我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魏巍《我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领会记叙的要素。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3、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4、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要点:1、领会记叙的要素。
2、理解本文用哪几件事表现蔡芸芝先生,各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或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词义辨析。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难点:准确的概括五件事。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引入。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正字音:补充: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音、形、义。
即(jì①就、立刻;②就是;③当时、当地;④靠近;⑤<古>假如)既(jí①已经;②既然;③尽、完;④跟“且”、“又”、“也”等词连用,表并列)孤(gū①单独;②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称)弧(hú①古代指木弓;②圆周的任何一段)卷(juàn①大多当名词用:画卷、试卷、案卷等;juǎn大多当动词用:卷行李、卷入浪潮)券(quàn①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②sun拱券,指门宙、桥梁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蜜(mì ①蜂蜜;②甜美)密(mì ①距离近、空隙小;②细致、精致;③关系近、感情深,④不公平、不能泄露的)褪色tuì 磕头kē 卜问bǔ 纠纷jiū 心清如水——纯洁无杂念。
魏巍《我的老师》表格式导学案6

盱眙县第三中学有效教学目标导学案(学生用)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
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
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④ 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 ”父亲目光 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
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 始了思索。
⑤ 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
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 传。
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 请她签个名。
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 笑了①。
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
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 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 “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 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 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
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 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
没想到 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 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
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 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 ”就在这一刹那间, 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
“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⑧ 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 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他的名字叫 ——迈克尔乔丹!1. 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答: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纵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
魏巍我的老师 教案

《我的老师》——魏巍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能不能说说在你们心中最敬爱的人是谁?在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亲情——母爱的文章,亲情真挚而美好,也是你们最敬爱的人。
但随着你们慢慢的步入校园,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长,这时你们就会认为老师也是最可亲的人。
有的老师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许多年后你们还会清楚记得他们的音容相貌,从心底激起对他们的敬爱与感激。
可是要让你表达这样的感情,许多同学有时候就会觉得很困难,那么,让我们读读魏巍同志写的饱含深情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得到启发和感悟的。
二、作家简介: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
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
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三、正字音1、同学们默读课文,将不会的字词划出来,把不懂的词语做标记待会我们一起解决。
(1)字词褪色卜问放假察觉ke(磕)头 tui褪色榆钱黑痣( zhi )焚香( fen )狡猾( jiao hua )(2)词语解释a、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b、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c、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d、纠纷:争执的事情。
e、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2、音频播放,一起体味一下其中的感情。
四、文章结构及内容1、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可以怎么分段,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至2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芸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的总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4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 15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我的老师》导学案实用版doc

第6课《我的老师》主备人:陈昆明审核人:负责人:时间:班级:组别:姓名:评价:一、学习目标1、能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及其选材角度。
2、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3、体会文中真挚的师生感情,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品读重点语句,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
难点: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三、知识链接魏巍(1920-2008),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当代作家。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四、学法指导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认识、理解生字词。
2. 要反复诵读课文,用概括性语言写出蔡老师爱学生的几件事。
3.认真体会文章语言包含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色彩。
同时,把你阅读时的困难和疑惑写下来。
五、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黑痣.()卜.问()时辰.()褪.色() kē()头纠.纷() yú()钱焚.香()狡猾.()劝慰.()2、解释下列词语狡猾:牵挂:劝慰:依恋:心清如水:纠纷:3、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1、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新知巩固】1、阅读“每逢放假的时候……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回答问题。
魏巍《我的老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的老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学会感恩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难点:1.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2.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我的老师》,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或不理解的句子可以查阅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4. 朗读体会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语气和情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感人之处,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敬和感激老师,分享自己与老师的故事,唤起学生的共鸣。
4. 课堂拓展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心中的好老师,以及如何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写一篇关于尊敬老师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情的体会是否深刻,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魏巍《我的老师》教案

魏巍《我的老师》教案教案标题:魏巍《我的老师》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魏巍的《我的老师》,使学生了解并理解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背景和社会环境。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思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分析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所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2.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技巧,如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人物形象和语言运用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所表达的复杂思想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思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准备:1. 魏巍的《我的老师》文本。
2. 录音设备或电子设备播放音频。
3. 教学PPT或黑板白板。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背景和社会环境。
阅读与理解:1. 让学生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并提供适当的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主题和观点,如教育的目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
3. 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人物形象和语言运用等,如使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解。
批判性思维:1. 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如教育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社会对教育的影响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展开思考和辩论。
3.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总结与评价:1. 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魏巍的《我的老师》对教育和社会的启示。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进步。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魏巍的作品,了解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或文化活动,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
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我的老师》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及其选材角度。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难点: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预习案
1、查找作者魏巍的资料
魏巍(1920-2008),现代作家,原名,曾用笔名,河南郑州人。
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免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
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长篇小说等。
2、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并解释词语。
黑痣.()卜.问()时辰.()
褪.色()纠.纷()焚.香()
kē()头yú()钱
模( ) ( ) ( ) ( )
心清如水:
依恋:
纠纷:
热恋:
狡猾
◆
◆
◆
◆
【整体感悟】
1.自读课文,本文共写了几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最好是字数相等。
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
3、这几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
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4、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探究质疑】
1、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
2、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一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3、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称代蔡老师,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主题探究】
句式:本文通过记叙……,表现了……抒发了……
【当堂展示】
写一段话,送给你最喜爱的老师。
(100字以上,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
◆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
...站在她的身边。
看她收拾这样那样的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染着蚊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她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语段句子中甲、乙两处的括号里。
(填序号)
甲()乙()
A模模糊糊B迷迷糊糊
2.这个语段中的记叙六要素分别是:
时间:地点:
人物:起因:
经过:结果:
3.作者对蔡老师一直是以第三人称“她”来称呼的,但在画线的句子中改用第二人称“你”。
下列选项中对其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直接对话,更加真实B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C形式变换,更加活泼D叙述自如,更加简洁
4.对“默默地”一词所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是()
A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所想念的感情。
B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C表达了“我”关心自己喜爱的老师的心情。
D表达了“我”埋怨老师放假回家的心情。
5.最能体现本段中心的一句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