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基础化学复习题及答案分解

医用基础化学复习题及答案分解
医用基础化学复习题及答案分解

医用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化学反应速度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B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C .活化能降低 D .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2.对于反应(g)O N (g)2NO 422=的标准平衡常数θ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g)2NO (g)O N 242=的标准平衡常数等于1/θK B .(g)O N 2 (g)4NO 422=的标准平衡常数与θK 相同 C . (g)2NO (g)O N 242=的标准平衡常数与θK 相同 D .θK 值大小与温度无关

3.关于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可以催化0m r ?G △的反应,它可以促使不能发生的反应发生

B .催化剂可以改变平衡常数

C .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了反应路线,降低了活化能,因而加快了反应

D .催化剂只能催化正向反应,不催化逆向反应

4.碳酸钙的分解反应:(g)CO CaO(s)

CaCO 23+=,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A .[][][])

/CaCO ()

/CO )(/CaO (32θ

θθθ

c p c K =

B .θθp p K /2CO =

C .[][][])

/CaCO ()

/)(/CaO (3CO 2θ

θθθ

c p p c K =

D .[]θθp K /CO 2=

5.硫化氢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为:

(aq)S (aq)O 2H O(l)2H S(aq)H 2322-++=+

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A .[

][

][

]

)

/S H ()

/S ()/O H (2223θθθθ

c c c K -+=

B .[][

][

]

)

/S H ()

/S )(/O

H (223

θθθθc c c K -+

=

C .[][]

[])

/S H ()

/S ()/O H 2(2

223

θθθθ

c c c K -

+

=

D .[][][][]2

2

2

223)

/O H ()/S H ()

/S ()/O H (θθθθθ

c c c c K -+=

6.25℃,4BaSO 的摩尔溶解度为15L mol 100.1--??,则4BaSO 的sp K 为( ) A .10100.2-? B .8100.5-? C .5100.3-? D .10100.1-? 7.下列沉淀可溶于Cl NH 4溶液的是( ) A .CuS B .AgCl C .2Mg(OH) D .4BaSO 8.3CaCO 在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A .纯水 B .32CO Na C .NaCl D .2CaCl 9.2P bI 的溶度积sp K 与溶解度的关系是( )

A .3

sp 4

K So = B .sp K So = C .3

sp 2

K So = D .4

sp K So =

10.AgCl 的溶度积为10

1056.1-?,欲使每升含有4

100.2-?mol +

Ag 的溶液产生AgCl 沉淀,所需-

Cl

离子的浓度为( ) A .14

10

1.3-?1L mol -? B .12101.3-?1L mol -? C .7

10

8.7-?1L mol -? D .10100.1-?1L mol -?

11.以2sp 杂化轨道成键的3BF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

A .三角锥形

B .平面三角形

C .直线性

D .四面体型 12.已知2BeCl 是直线分子,肯定Be 的成键杂化轨道是( ) A .sp B .2sp C .3sp D .2dsp 13.下列分子中能形成氢键的是( )

A .S H 2

B .3PH

C .HCl

D .3N H 14.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3sp 不等性杂化的是( ) A .3PH B .4CH C .3BCl D .2BeCl 15.O H 2分子和2O 分之间存在着( )

A .取向力,诱导力

B .诱导力,色散力

C .取向力,色散力

D .氢键 16.在标定NaOH 溶液浓度时,某一学生的测定结果分别为0.1023、0.1024、0.1022、0.10231

L mol -?,而实际结果应为0.10381

L mol -?,该学生的测定结果( )

A .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

B .准确度较好,精密度也好

C .准确度较差,但精密度较好

D .准确度较差,精密度也较差

17.某学生在做酸碱滴定测定时,看滴定管中液体弯月面所指的刻度总是比真实值偏高,这种误差属( )

A .偶然误差

B .系统误差

C .仪器误差

D .过失误差 18.下列哪一条不是一级标准物质(基准物质)所应具备的条件( ) A .与化学式相符的物质组成 B.不应含有结晶水

C. 纯度应达99.9% D .在通常条件下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19.有滴定反应aA + bB = dD +eE ,在化学计量点,其反应物间物质的量的关系错误的是( ) A .n (aA) = n (bB) = n (dD) = n (eE) B.=(A)1n a =(B)1n b =(D)1n d (E)1

n e

C.

b a n n =(B)(A);d

a

n n =(D)(A) D .an (A)=bn (B)=dn (D)=en (E) 20.在滴定分析中,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间的关系是( ) A .两者含义相同 B .两者必须吻合

C .两者互不相干

D .两者愈接近,滴定误差愈小 21.由于指示剂选择不当而造成的误差属于( )

A .方法误差

B .试剂误差

C .仪器误差

D .偶然误差

22.溴酚绿指示剂的5

In 101-?=K ,未离解的HIn 显黄色,阴离子-

In 显蓝色。它在pH =7和3的溶液中分别呈现( )

A .黄色和蓝色

B .蓝色和黄色

C .绿色和黄色

D .黄色和绿色 23.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 )

A .分析试剂

B .标定溶液

C .标准溶液

D .基准试剂 24.在定量分析中,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

A .空白实验

B .对照试验

C .校正仪器

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25.某学生为了确定HAc 溶液的浓度,他取了25.00mLHAC 溶液,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并用标准NaOH 溶液滴定。为了校正测定结果,他取25.00mL 蒸馏水进行同样的滴定,此学生所作的后一滴定实验为( )

A .空白实验

B .对照试验

C .校正仪器

D .平行测定 二、问答题

1.将Ni Zn Ni n 22+=+++Z 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分别写出他们的反应和电池符号。 2.将Fe+Cu 2+=Fe 2++Cu 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分别写出他们的反应和电池符号。

3.将2222

245O O 8H 2Mn 6H O 5H 2MnO ++=+++

+-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分别写出他们的反应和电池符号。

4.将O 2H 4Cr 4H O 4Cr 2322+=+++++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分别写出他们的反应和电池符号。

5.将Ni+Pb 2+=Ni 2++Pb 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分别写出他们的反应和电池符号。 6.将Cu+2Ag +=Cu 2++2Ag 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分别写出他们的反应和电池符号。 7.将Sn+2H +=Sn 2++H 2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分别写出他们的反应和电池符号。 8.命名[]363Cl )Co(NH 配合物,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9.命名[]Cl O)Cl (H )Co(NH 2233配合物,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10.命名[]OH )Ag(NH 23配合物,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11.命名[]443SO )Cu(NH 配合物,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12.命名[]443SO )Zn(NH 配合物,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13.命名[]42HgI K 配合物和配离子,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14.命名[]+

253Cl )Co(NH 配合物和配离子,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15.命名[]243(OH))Cu(NH 配合物和配离子,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16.命名[]62Pt(SCN)K 配合物和配离子,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17.命名[]3243CO )Cl (NO )Pt(NH 配合物和配离子,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18.命名[]Cl ONOCl )Co(en 2配合物和配离子,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三、计算题

1.临床上纠正酸中毒的针剂乳酸钠(C 3H 5O 2Na ),其规格为30.0mL/支,每支含3.36g C 3H 5O 2Na ,求其质量浓度。

2.将15g NaCl 溶于130g 水中配成溶液,计算此溶液中NaCl 的质量分数。

3.市售98.0%的42SO H 的密度为1.841

L kg -?,求它的质量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c (42SO H )和

c (1/242SO H )。

4.正常人血浆中每100mL 含+Na 0.356g ,求其物质的量浓度(用mol ·L 1-表示)。(M (+Na )=

23.0g/mol )

5.150mL 3NaHCO 注射液中含有7.50g 3NaHCO ,计算此注射液的质量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M (3NaHCO )=84.01m ol g -?)

6.计算1L g 0 10-?.蔗糖(112212O H C )溶液在37℃时的渗透压。(1O H C m ol g 324112212-?=M ) 7.计算1L g 0 10-?.KCl 溶液在37℃时的渗透压。(1KCl m ol g 6.74-?=M ) 8.计算1L g 0 10-?.2CaCl 溶液在37℃时的渗透压。(1CaCl m ol g 1112-?=M )

9.计算医院补液时常用1L g 0 50-?.葡萄糖(6126O H C )溶液和1L g 0 9-?.NaCl 溶液(生理盐水)的渗透压浓度(单位用1

L mmol -?)。

10.将0.650g 某蛋白质溶于水,制备成100mL 溶液,在25℃测得此溶液的渗透压0.737kPa ,试求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11.计算0.45mol ·L 1-Cl NH 4溶液的pH 值。(已知53b 101.8)(NH -K ?=)

12.计算0.10mol ·L 1-2NaNO 溶液的pH 值。(已知4H N O 107.242-?=θK )

13.计算0.25mol ·L 1-NaAc 溶液的pH 值。(已知5a 101.7(HAc)-K ?=) 14.计算0.15mol ·L 1-3NH 溶液的pH 值。(已知53b 101.8)(NH -K ?=) 15.计算0.15mol ·L 1-Cl NH 4溶液的pH 值。(已知53b 101.8)(NH -K ?=)

16.0.30mol ·L 1-HAc 溶液与0.25mol ·L 1-NaAc 等体积混合,计算混合溶液的pH 值。(已知5a 101.8(HAc)-K ?=)

17.0.20mol ·L 1-42P O NaH 溶液10.0mL 与0.25mol ·L 1-42HP O Na 溶液20.0mL 积混合,求混合溶液的pH 值。(已知21.7)PO (H p 42a =-K ) 18.求在298.15K 时 将金属锌插入0.1 mol·L 1

-4ZnSO 溶液中的电极电势。(已知θ

?/Zn

Zn 2+=-

0.7618V )

19.0.35mol ·L 1-HAc 溶液与0.45mol ·L 1-NaAc 等体积混合,计算混合溶液的pH 值。(已知5a 101.8(HAc)-K ?=)

20.欲配制250mLpH=5.00的缓冲溶液的缓冲溶液,问在12.0mL6.00-1

L mol ?的HAc 溶液中应加入多

少克固体O 3H NaAc 2??(5

H A c 101.75-?= K )

21.计算298K 时 Sn 4+/Sn 2+,c(Sn 4+)=2.0 mol·L

1

- c (Sn 2+)=0.4 mol·L

1

-电对的电极电势。(已知

V 151.024Sn /Sn =?+

+

) 22.计算298K 时 Fe 3+/Fe 2+,c (Fe 3+)=0.1 mol·L

1

-,c (Fe 2+)=0.5 mol·L

1

-电对的电极电势。(已知

θ

?+

+

23/Fe Fe =0.771V ) 23.根据下列氧化还原反应-22Cl 2Cu Cl Cu +→++组成原电池。已知:Pa 1013252Cl =p ,

-1Cu L mol 10.02?=+c ,-1Cl L mol 10.0-?=c ,试写出此原电池符号,并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V 34.0Cu

/Cu 2=+

θ

?,V 36.1-

2

Cl /Cl =θ

?)

24.计算298K 时 Sn 4+/Sn 2+,c(Sn 4+)=2.0 mol·L

1

- c (Sn 2+)=0.4 mol·L

1

-电对的电极电势。(已知

V 151.024Sn /Sn =?+

+

) 25. 计算298K 时: Cr 2O 72-/Cr 3+,c(Cr 2O 72-)=0.2 mol·L -1,c (Cr 3+)=0.3 mol·L

1

-,c (H +)=3mol·L

1

-电对的电极电势。(已知V 232.1327

2

/Cr O Cr =+

?) 医用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综合练习

四、给下列化合物命名或写出结构式

1.

C C

H 3C

CH 3H

H

2.

OH

3.对-羟基苯乙酮

4.

COOH

O CCH 3

O

5.叔丁胺 6.

H 2C C C CH

CH 3

7.

H 2C C CH CH 2

CH 3

8.

CH 2OH

9.对甲氧基苯甲醛(茴香醛)

10

CH COOH

OH

11.甲基苄基胺 12.

CH 3

OH

13.H2C C CH3

CH314

OCH2CH3

15.3-甲基环己酮

16.HO COOH

17.苄胺18.对-硝基苯乙酮

19

COOH

COOH

20.N-乙基苯胺

五、完成下列反应式,写出主要产物

1.

CH2CH

COOH

2.

H3C C CH CH3

CH3

+ HBr

3.CH2

+ HI

4.

CH3 CH2 C CH

+ HI (2mol)

5.+ HI

6.

OH ONa

7.CH3C CH2CH3

CH3

OH

24

8.

CH3 CH CH2CH3

OH

24

227

9.2CH3CH2SH + HgO

10.

CH3

OH

+ NaOH

11.CHO NHNH

2

+

12.CH3 C CH3 + HOCH2CH2OH

无水酸O

13. C COOH O

CH 3

NH 2 NH

NO 2NO 2

+

14.

CH 3CH 2CHO + CH 3CH 2OH

无水酸

15.

CHO CH NNH

+

NHNH

2

16.CH 3CH 2CCH 2O

17.

CH 3 CH CH 2 COOH

OH

加热

18.

CH COOH

OH

+ NaOH

19.

CH 3CH 2CHCH 2CH 2COOH

OH

H +

20.

CH 3CH 2COOH + CH 3OH

H +

21

NHCH 3+ HNO 3

N

O

22.

N

+ HNO 2

23.

NH 2CH 3

+ HCl

24.

NHCH 3+ HNO 2

25.

+

CH 3CHCH 2CH 2CH 2CH 2NH 2CH 3

CH 3CHCH 2CH 2CH 2CH 2NH 3Cl -CH 3

六、问答题

1.化合物A(O H C 126),不与2Br 的4CCl 溶液反应,A 在加热条件下与浓42SO H 作用生成B (106H C ),B 经热的氧化得C (4126O H C ),B 经催化氢化得D (126H C ),D 光照下氯代仅得到一种一氯代产物(),试推测A 、B 、C 、D 、E 的结构式。

2.化合物A(O H C 63),能与2,4-二硝基苯肼生成黄色的沉淀B ,不能与Tollens 试剂、Fehling 试剂反应,A 能催化氢化得到产物C (O H C 83),C 经4KMnO 氧化又得A ,试推测A 、B 、C 的结构。

3.分子式106H C 得化合物A ,加入2Br 的4CCl 溶液,溴的颜色褪去生成B ,A 催化氢化制吸收1摩尔的2H 生成C ,C 在紫外光的作用下与2Cl 反应生成一种一氯代产物D ,试推测A 、B 、C 、D 的结构。

4.化合物A(88H C ),不与3AgNO 的氨溶液反应,与1摩尔2Br 的4CCl 溶液反应,溴的颜色褪去生成B ,A 与12H 摩尔2H 加成得C ,C 在加热条件下,4KMnO 氧化生成D (267O H C ),是推测A 、B 、C 、D 的结构。

5.分子式为85H C 的化合物A ,与2摩尔HBr 作用生成B ,与3AgNO 的氨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C ,与2摩尔2H 加成生成D ,D 在紫外光的作用下与2Cl 反应生成三种一氯代产物,试推测A 、B 、C 、D 的结构。

6.解释非对映体的概念。 7.解释苷键的含义。 8.解释手性碳原子的概念。 9.解释对映体的概念。 10.解释手性分子的概念。 11.解释吡喃糖的含义。 12.解释内消旋化合物的概念。 13.解释变旋光现象的含义。 14.解释多糖的含义。 15.解释单糖的含义。

医用基础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部分

一、选择题

1.A 2.A 3.C 4.B 5.A 6.D 7.C 8.C 9.A 10.C 11.B 12.A 13.D 14.B 15.B 16. 17.B 18.B 19.D 20.D 21. A 22.B 23.C 24.D 25.A 二、问答题

1.正极(还原反应) 2e Ni Ni 2+=+ 负极(氧化反应) Zn 2n 2+=+e Z 电池符号:)Ni()(Ni )(│Zn Zn )(2212+-++│c c 2.正极(还原反应) Cu 2++2e=Cu 负极(氧化反应) Fe -2e=Fe 2+

电池符号: (-)Fe ︱Fe 2+(C 1)‖Cu 2+(C 2)|Cu(+)

3. 正极(还原反应) O 4H Mn e 58H MnO 224+→+++

+-

负极(氧化反应) 2e O 2H O H 222++→+

电池符号:)(Pt H )(Mn MnO H )(O H O Pt )( 3

2241222+-++-+│,),(,│)(,c c c p 4.正极(还原反应) O 2H 4e 4H O 22=+++ 负极(氧化反应) e Cr Cr 32+=++

电池符号:)(Pt )(O O H )(Cr )(Cr Pt )(1222312+-++││,│p c c 5.原电池符号:(-)Ni ︱Ni 2+(C 1)‖Pb 2+(C 2)︱Pb(+)

电极反应:正极 Pb 2++2e=Pb

负极 Ni -2e=Ni 2+

6.原电池符号:(-)Cu ︱Cu 2+(C 1) ‖Ag +(C 2)︱Ag(+)

电极反应: 正极 Ag ++2e=2Ag

负极 Cu -2e=Cu 2+

7.原电池符号:(-)Sn ︱Sn 2+(C 1) ‖H +(C 2)︱H 2(P)︱Pb(+)

电极反应:正极 2H ++2e=H 2

负极 Sn -2e=Sn 2+ 8.三氯化六氨合钴(Ⅲ),中心原子

+3Co ,配体3NH ,配位原子 N ,配位数6

9.名称:氯化二氯·三氨·水合钴(Ⅲ),中心原子:+

3Co ,配体:O H NH Cl 23、、-,配位原子:Cl 、N 、O ,配位数:6

10.氢氧化二氨合银(Ⅰ),中心原子+g A ,配体3NH ,配位原子 N ,配位数2

11.硫酸四氨合铜(Ⅱ),中心原子+2Cu ,配体3NH ,配位原子 N ,配位数4

12.硫酸四氨合锌(Ⅱ),中心原子+2Zn ,配体3NH ,配位原子 N ,配位数4

13.四碘和汞(Ⅱ)酸钾 中心原子

+2Hg ,配体-I ,配位原子 I ,配位数4

14.氯·五氨合钴(Ⅲ)配离子 中心原子+

3Co ,配体3NH Cl 、-,配位原子 Cl 、N ,配位数6

15.氢氧化四氨合铜(Ⅱ) 中心原子+

2Cu

,配体3NH ,配位原子 N ,配位数4

16.六(硫氰酸根)合铂(Ⅳ)酸钾 中心原子

+4Pt ,配体-SCN ,配位原子S ,配位数6

17.碳酸氯·硝基·四氨合铂(Ⅳ) 中心原子Pt ,配体23NO NH Cl 、、-,配位原子 N 、N 、Cl ,配位数6

18.氯化氯·亚硝酸根·二(乙二胺)合钴(Ⅲ) 中心原子+

3Co ,配体en ONO Cl 、、-

-

,配位原子 Cl 、N 、O ,配位数6 三、计算题

1.解: m (C 3H 5O 2Na )=3.36g

0300.01000

.30==

V (L ) )L (g 1120300

.036

.3Na)O H (C 1B 253-?===

V m ρ 2.解: m (NaCl )=15g

m = 130 + 15 = 145(g )

1034.0145

15(NaCl)(NaCl)===

m m ω 3.解: 1L 42SO H 溶液的质量为:

g 1840g/L 100084.1L 1=??=m

1L98%的42SO H 溶液含有42SO H 的质量为:

g 1803 98% 1840SO H 42=?=g m )(

因为 142B L g 1803L

1g 1803

)SO (H -?===

V m ρ

所以 11

1

B B

42L m o l 4.18mol

g 98L g 1803)SO (H ---?=??==M c ρ 1

1

1B B 42L mol 8.36mol

9g 4L g 1803)SO H 21(---?=??==M c ρ 4.解: 因为 (m o l )0155.00

.23356

.0)

(Na )(Na ==

=

++M m n L 100.01000m l/L

m L

100==

V

1L m ol 155.0L

100.0m ol

0155.0)(Na )(Na -++

?===V n c

5.解: 因为溶液的体积V =150mL =0.150L

3NaHCO 质量 m = 7.50g

13L g 0.50L

150.050.7)(NaHCO -?==

g

ρ

)L mol (595.00

.840

.50)

(NaHCO )

(NaHCO )(NaHCO 1333-?==

=

M c ρ 6.解:∵ 蔗糖(112212O H C )溶液的浓度M c /ρ=

∴ )

(1L mo l 0294.0342

10

-?==

c 蔗糖(112212O H C )是非电解质,据渗透压公式:

(kPa)8.75)37273(314.80294.0=+??==∏cRT

7.解:∵ KCl 溶液的浓度M c /ρ=

∴ )

(1L mo l 134.06

.7410

-?==

c KCl 是A —B 型强电解质,据渗透压公式:

(kPa)691)37273(314.8314.02=+???==∏icRT

8.解:∵ 2C a C l 溶液的浓度M c /ρ=

∴ )

(1L m o l 135.0111

15

-?==

c 2CaCl A —2B 型强电解质,据渗透压公式:

(kPa)1010)37273(314.8135.033=+???===∏cRT icRT

9.11

1

16126os L mmol 278mol

g 180mol mmol 1000L g 0.50)O H (C ----?=????==V n c NaCl 是强电解质,则

(NaCl)2 )(Cl )(Na os c c c c =+=-+

(NaCl)c 11

1

L mol 154.0mol

g 180L g 0.9(NaCl)---?=??==V n 11os L mmol 308L 154mmol 2(NaCl)2 --?=??==c c

10.解:有渗透压公式可得:

V

RT

m M ?∏=

B B

)m ol (g 1019.2100

.0737.0298

314.8650.014B -??=???=

M

11.解:

10514

3b w 4a 106.510

8.1100.1)(NH )

(NH ---+?=??==K K K ∵ 50010

6.545.0/)(NH 10

a 4???=

-+K c ,可采用最简式:

∴ []

510

4a 106.145.010

6.5)(NH H --++?=??=?=c K []

80.4)106.1lg(H lg pH 5=?-=-=-+

12.解: 114

14HNO w NO 1038.11024.7100.122

---?=??==-

θθ

θ

K K K ∵ 500103.710

38.110.0/9

11

b ???=?=

K c ,可采用最简式: [])L mol (1017.1100.01038.1OH 1611θb ----

??=??==

c K

07.8pOH 14pH =-=

13.解: 10

5

14a w b 109.5107.1100.1(HAc))(Ac ----

?=??==K K K

∵ 500

109.525.0/(B)10

b ???=

-K c ,可采用最简式: ∴ []

)L (mo l 102.125.0109.5(B)OH 1510b ----??=??=?=c K []

9.4)102.1lg(OH lg pOH 5=?-=-=--

pH =14-pOH =9.1

14.解: 已知 c (3NH )=0.15mol ·L 1- 53b 101.8)(NH -K ?=

∵ 50010

8.115.0/)(NH 5

b 3???=

-K c ,可采用最简式:

∴ []

)L (mo l 106.115.0108.1)(NH OH 1353b ----??=??=?=c K []

8.2)106.1lg(OH lg pOH 3=?-=-=--

pH =14-pOH =11.2

15.解:

10514

3b w 4a 106.510

8.1100.1)(NH )

(NH ---+?=??==K K K ∵ 500106.515.0/)(NH 10

a 4???=

-+K c ,可采用最简式:

∴ []

610

4a 102.915.010

6.5)(NH H --++?=??=?=c K

[]

04.5)102.9lg(H lg pH 6=?-=-=-+

16.解: 缓冲对的浓度分别为:

15.02

30

.0(HAc)==c mol ·L 1- 125.02

25

.0)(Ac ==

-c mol ·L 1- 74.4108.1lg lg 5a a =?-=-=-K pK

66.408.074.415

.0125

.0lg 74.4(HAc))(AC lg pH a =-=+=+=-c c pK

17.解: 此混合溶液是-42PO H —-

24HPO 缓冲溶液,已知21.7)PO (H p 42a =-K

混合液-42PO H 和-24HPO 浓度分别为:

067.00

.100.2010

20.0)PO (H 42=+?=

-c mol ·L 1-

167.00

.100.200

.2025.0)c(HPO 24=+?=

-

mol ·L 1-

61.740.021.7067

.0167

.0lg

21.7)

PO (H )

(HPO lg

pH 4224a =+=+=+=-c c pK - 18.解: 已知θ

?/Zn

Zn 2+

=-0.7618V Zn 2+ + 2e = Zn + 2.01lg 205916.07618.0)

Zn ()Zn (lg 05916.02--=-

=+c c n θ?? =-0.7618+0.2068=-0.555 (V)

19.解: 缓冲对的浓度分别为:

175.02

35

.0(HAc)==c mol ·L 1- 225.02

45

.0)(Ac ==

-c mol ·L 1- 74.4108.1lg lg 5a a =?-=-=-K pK

63.411.074.4175

.0225

.0lg 74.4(HAc))(AC lg pH a =-=+=+=-c c pK

20.解: 因为 b

a

a lg

p pH c c K -=

1075.1-?= a K

所以

00.62500

.12lg 76.400.5c

?-=

解得: L 0.500mol (NaAc)?==c c 应加入O 3H NaAc 2?固体的质量

0.136 g 0.17136500.01000

250

==???O 3H NaAc 2M 21.解: 已知 V 151.024Sn /Sn =?+

+

Sn 4++2e = Sn 2+

)

Sn (c )

Sn (c lg 20592.024+

+?=? =0.151+

2

.01

lg 20592.0=0.172(V) 22.解:查表 θ

?

Fe3+/Fe2+=0.771V

Fe 3++e=Fe 2+

)

()

(lg 0592.023+++=Fe c Fe c θ

??

=0.771+0.059215

.01

.0lg

=0.73(V) 23.解:由Nerst 方程式计算

0.31V lg 2

0592

.034.022Cu Cu

/Cu

=+

=++

c ? 1.42V )

(lg 20592.036.12

Cl Cl Cl Cl Cl /Cl

--2

2-

2

=+=θθ

?c c p p 由此可知电对Cu Cu 2+

构成了电池的负极,另一极则为正极。原电池符号为:

)Pt(,(101325Pa)Cl |)L (0.01mol Cl ||)L (0.10mol Cu |Cu )(2-1--12+??-+

原电池的电动势 V 11.131.042.1E =-=+=负正?? 24.解: 已知 V 151.024Sn /Sn =?++

Sn 4++2e = Sn 2+

)

Sn (c )

Sn (c lg 20592.024+

+?=? =0.151+

4

.02

lg

20592.0=0.172(V) 25. 解: 已知 V 232.1327

2

/Cr

O Cr =+-θ? Cr 2O -

27+14H ++6e =2Cr 3++7H 2O )

Cr ()

H ()O Cr (lg 60592.03214272++-

+=c c c θ

?? =1.232+

214

3

.032.0lg 60592.0?=1.301(V) 有机化学部分

四、给下列化合物命名或写出结构式

1.反式-2-丁烯 2.环己醇 3.

HO

C CH 3O

4.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 5.

CH 3 C CH 3

CH 3

NH 2

6. 3-甲基-1-丁炔

7. 2-甲基-1,3-丁二烯 8.苯甲醇(或苄醇) 9.

CH 3O

CHO

10.α-羟基苯乙酸 11

CH 2NHCH 3

12.邻-甲基苯酚

13.2-甲基丙烯(或异丁烯) 14.乙基环己基醚 15.

O

CH 3

16.对-.羟基苯甲酸 17

CH 3NH 2

18

O 2N

C CH 3O

19.邻苯二甲酸 20

NHCH 2CH 3

五、完成下列反应式,写出主要产物

1.

CH 2CH 2.

3

CH 3CCH 2CH 3

Br

3.

CH 3I

4.

CH 3 CH 2 C CH 3

I

I

5.

CH 3CH 2CH 2I 6

.OH + N

7.

CH 3C CHCH 3CH 3

8.

CH 3 C CH 2CH 3

O

9.

CH 3CH 2S 2Hg ( )

10.

CH 3

ONa 11.CH

NNH

12.

O C O

H 3C

H 3C

13.

CH 3

C

COOH

NO 2

NO 2

NH NH

14.

OCH 2CH 3OCH 2CH 3 CH 3CH 2

15

.CHO CH NNH

+

NHNH

2

16.

CH 3CH 2CCH 3 + CO O

17.

CH 3 CH CH COOH 18.

CH COONa

OH

19.

O CH 3CH 2

O

20.

CH 3CH 2COOCH 3

21

NHCH 3+ H NO 3

N O

22.

N

NO

23.

NH

3Cl

CH 3

_

+

24.N NO

CH 3

25.CH 3CHCH 2CH 2CH 2CH 2NH 2CH 3

3CHCH 2CH 2CH 2CH 2NH 3Cl -CH 3

+

六、问答题

1.A.OH

B.C.

HOOC(CH2)4COOH

D.E.

Cl

2.A.CH3CCH3

O B.

C NNH

CH3

CH3

NO2

NO2

C.

CH3CCH3

OH

3.A.B.Br

Br C.D.

Cl

4.A.CH CH2

B.

CH CH2

Br Br C.

CH2CH3

D.

COOH

5.A.CH3CH2CH2C CH B.CH3CH2CH2CHCH3

Br

C.CH3CH2CH2C CAg D.CH3CH2CH2CH2CH3

6.彼此不呈镜像关系的立体异构体叫非对映体。

7.糖苷分子中的端基碳(

1

C)与烃氧基(OR)之间的键称为苷键。

8.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9.彼此成镜像关系,但不能重叠的一对立体异构体,互为对映体。

10.不能与其镜像重叠的分子为手性分子。

11.有五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六元环称为吡喃环,六元环的糖称吡喃糖。

12.如果一个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手性中心,并有一个内在的对称面,这个分子是内消旋化合物。13.糖溶液自动改变比旋光度值,最终达到恒定值为变旋光现象。

14.水解后能产生10个以上单糖分子的糖称多糖。

15.单糖是不能再被水解的糖。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2007 级年《分析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 ;定量分析包括的主要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尔 (Mohr)法和佛尔哈德( Volhard )法所用指示剂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 ;高锰酸钾法分析铁时,如有少量Cl -存在,则分析结果会偏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接碘量法应注意__________。 2、用硫酸滴定NaOH时,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硫酸对NaOH的滴定度为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试样中K2O的质量分数为 a,则换算成 K3PO4的化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图所示滴定曲线类型,并选择一适当的指示剂。(见下图、表) 曲线的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宜选用 _________为指示剂。 p H指示剂变色范围 p H 苯胺黄 1. 3— 3. 2 甲基橙 3. 1— 4. 4 10甲基红 4 .4— 6. 2 9.7酚酞8. 0— 10.0 8硝胺11.0— 12. 3 7.7 6 4 2 50 100 150200标准溶液加入量 % 4、滴定分析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差吸光光度法与 普通吸光光度法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 1 ×10 -2, K a2 = 1 ×10 -6, K a3 = 1 ×10 -12。用 NaOH标准溶液滴 定时有 _______(个)滴定突跃。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pH=_________,可选用 __________ 作指示剂。 6、 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用草酸钠为基准物质, 用直接滴定法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时应注意的条件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摩尔吸光系数ε 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中滴定曲线对称的反应是(A)。 A、Ce4++ Fe2+= Ce3++ Fe3+ B、 2 Fe 3+ + Sn 2+= 2 Fe2++ Sn 4+ C、I 2 + 2 S 2 32- = 2I - + S 4 62- O O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0分 1、(× )在化学定量分析中,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微量分析。 2、(√ )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应比金属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要差一些。 3、(√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4、(× )酸碱滴定中溶液愈浓,突跃范围愈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 5、(√ )当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显色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金属离子与EDTA 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时,易产生封闭现象。 6、(× )高锰酸钾法通常在强酸性溶液如HNO 溶液中进行。 3 7、(√ )使用酸式滴定管时,应大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 8、(√ )随机误差具有重复性,单向性。 9、(× )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颜色突变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10、(×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着性差异,应当用Q验。 二、选择题。20分

1、分析化学依据分析的目的、任务可分为:…………………………………………( A )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B: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C: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D: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2、下列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 A:天平零点突然变化 B:读取滴定管的度数量偏高 C:环境温度发生变化 D:环境湿度发生变化 3、用于反应速度慢或反应物是固体,加入滴定剂后不能立即定量完成或没有适当的指示剂的滴定反应,常采用的滴定方法是:………………………………………………( B )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4、以下试剂不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 D ) A:优级纯的Na 2B 4 O 7 ·10H 2 O B:99.99%的纯锌 C:105-110。C烘干2h的Na 2C 2 O 4 D:烘干的Na 2 C0 3

《医用基础化学》作业答案

精心整理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 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部分元素的原子量:H-1 O-16 C-12 S-32 Cl-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填空: C、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 B、物质的质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质量浓度3.测得100mL某溶液中含有8mg Ca2+,则溶液中Ca2+的浓度是( )。

A 、0.21L mol -? B 、0.2m 1L mol -? C 、2m 1L mol -? D 、21L mol -? 4.将12.5gNaCl 溶于水,配制成250mL 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A 、25g ·L 1- B 、50 g ·L 1- C 、0.05 g ·L 1- D 、0.025 g ·L 1- 5.在下列4种渗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 A 、葡萄糖溶液 B 、NaCl 溶液 C 、KCl 溶液 D 、蔗糖溶液 )。 D 、44.8kPa 10. 正常人血浆的渗透浓度范围为( ) A 、280~320m 1L mol -? B 、250~350m 1L mol -? C 、320~760m 1L mol -? D 、28~321L mol -? 11. 在下列单位中,哪一个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 ) A 、g ·L 1- B 、g ·mol 1- C 、mol ·m L 1- D 、mol ·L 1-

分析化学第六版分析化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分析化学 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分析化学模拟试题(一)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 共19题 38分 ) 1、下列情况中哪个不属于系统误差: ( ) A、定管未经过校正 B、所用试剂中含干扰离子 C、天平两臂不等长 D、砝码读错 2、下列溶液用酸碱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是 ( ) A、 mol/L HF (p K a = B、 mol/L HCN (p K a = C、 mol/L NaAc [p K a(HAc) = ] D、 mol/L NH4Cl [p K b(NH3) = ] 3、摩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在pH=~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会: ( ) A、AgCl沉淀不完全 B、形成Ag2O的沉淀 C、AgCl吸附Cl- D、Ag2CrO4沉淀不易生成 4、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A、K2Cr2O7 B、KMnO4 C、As2O3 D、H2C2O4·2H2O 5、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 A、w CaO=% B、[H+]= mol/L C、pH= D、420Kg 6、用mol·L-1HCl滴定mol·L-1NH3·H2O(PK b=的pH突跃范围为~,用mol·L-1HCl滴定 mol·L-1的某碱 (PK b=的pH突跃范围则是: ( ) A、~ B、~ C、~ D、~ 7、某三元酸pKa1=2,pKa2=6,pKa3=12。利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个化学计量点时,指示剂选用 ( )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 D.溴甲酚绿(变色范围~) 8、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标定含CO32- 的NaOH溶液,然后用此NaOH 溶液测定试样中的HAc含量,则HAc含量将会()

化学分析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 某矿石的最大颗粒直径为10mm,若其k值为0.1kg·mm-2,问至少应采取多少试样才具有代表性?若将该试样破碎,缩分后全部通过10号筛,应缩分几次?若要求最后获得的分析试样不超过100 g,应使试样通过几号筛? 解:(1) 根据经验公式m ≥kd2,故至少采取试样m Q=0.1×102=10kg (2) 要通过10号筛,d=2mm,应保留试样m Q≥0.1×22=0.4kg将10kg的试样进行缩分:10×()4? =0.625kg>0.4kg可见需缩分4次方可满足要求。 查表1-1,故应通过20号筛。 2.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得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为20.01%,20.03%,20.04%,20.05%。计算: a.平均值; b.中位数; c.单次测量值的平均偏差; d.相对平均偏差; e.极差: f.相对极差。 解: 3.用沉淀滴定法测定纯NaCl中氯的质量分数,得到下列结果:59.82%,60.06%,60.46%,59.86%,60.24%。计算:a.平均结果;b.平均结果的绝对误差;c.相对误差;d.中位数;e.平均偏差;f.相对平均偏差。解:

5.某试样中含MgO约30%,用重量法测定时,Fe3+产生共沉淀,设试液中的Fe3+有1%进入沉淀。若要求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1%,求试样中Fe 2O3允许的最高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设试样Fe 2O3中允许的最高质量分数为x% ?

6.某含Cl-试样中含有0.10%Br-,用AgNO3进行滴定时,Br-与Cl-同时被滴定,若全部以Cl-计算,则结果为20.0%。求称取的试样为下列质量时,Cl-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a.0.1000 g;b.0.500 0 g;c.1.000 0 g。 解: ? 7. 某试样中含有约5%的S,将S氧化为SO ,然后沉淀为BaSO4。若要求在一台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上称量BaSO4的质量时可疑值不超过0.1%,问必须称取试样多少克? 解: 8.用标记为0.100 0 mol·L-1HCl标准溶液标定NaOH溶液,求得其浓度为0.101 8 mol.L-1,已知HCl 溶液的真实浓度为0.099 9mol·L-1,标定过程中其他误差均较小,可以不计,求NaOH溶液的真实浓度。 10. 有0.098 2 mol·L-1的H 2SO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0.100 0mol·L-1。问应加入0.500 0 mol·L-1的H2SO4溶液多少毫升?

《医用基础化学》作业(一)答案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 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部分元素的原子量:H-1 O-16 C-12 S-32 Cl-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填空: 1.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叫做分散系统。 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统分为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 2.一步就完成的反应称为元反应;通过多步骤完成的反应称为复杂反应。 3.产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是半透膜存在以及膜两侧溶液渗透浓度不相等。 4.溶胶的三大基本性质是指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和电泳现象。 5.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温度、浓度的关系为Π=CRT,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溶质质点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性质无关。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B、分散系包括均相体系和多相体系 C、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 B、物质的质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质量浓度 3.测得100mL某溶液中含有8mg Ca2+,则溶液中Ca2+的浓度是( )。 A、0.21 mol- ?D、21 ? mol- L L ?C、2m1 L ?B、0.2m1 mol- mol- L 4.将12.5gNaCl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A、25g·L1- B、50 g·L1- C、0.05 g·L1- D、0.025 g·L1- 5.在下列4种渗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 A、葡萄糖溶液 B、NaCl溶液 C、KCl溶液 D、蔗糖溶液

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共15分每空1分) 1.用无水Na2CO3标定HCl溶液时,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若Na2CO3吸水,则测定结果偏高。 2.标定EDTA时,若选用铬黑T作指示剂,则应控制pH=10 。若选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则应控制pH= 5 。 3.测定水的总硬度时用三乙醇胺掩蔽Fe3+、Al3+等少量共存离子。 4.50ml滴定管的最小分度值是0。1 ml,如果放出约20ml溶液时,记录数据为位有效数字。在滴定操作中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握锥形瓶。 5.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中,在用Zn2+返滴定过量的EDTA后,加入过量的NH4F,使AlY-与F-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式为AlY-+6F-+2H+== AlF63-+H2Y2- 6.用移液管吸取溶液时,右手拿移液管,左手拿吸耳球,溶液上升至标线以上,迅速用食指按紧上口。 7.在定量转移中,当溶液由烧杯沿玻璃棒转移主容量瓶内,溶液流完后,将烧杯沿玻璃棒稍向上提。 二、选择(共10分每题1分) 1.用SO42-使Ba2+形成BaSO4沉淀时,加入适当过量的SO42-,可以使Ba2+沉淀的更完全,这是利用何种效应?( E ) A.盐效应; B.酸效应; C.络合效应; D.溶剂化效应; E.同离子效应. 2.用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时选用下列哪种还原剂?( A ) A.二氯化锡; B.双氧水; C.铝; D.四氯化锡. 3.用下列哪一标准溶液滴定可以定量测定碘?(D ) A.Na2S; B.Na2SO3; C.Na2SO4; D.Na2S2O3. 4.用含有微量杂质的草酸标定高锰酸钾浓度时,得到的高锰酸钾的浓度将是产生什么结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一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一)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测定铁含量得如下数据:23.70%、23.73%、23.81%、23.60%、23.72%,它们的平均值是。平均结果的相对误差为:_________,相对平均偏差为:___________,中位数为:____________。 2.配制0.1mol/LHCl溶液250mL,应量取浓HClmL,加mLH2O。 3.配位滴定中,滴定不同的金属离子需要不同的最低pH,这最低pH又称为。 4.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称为,称量某样品0.6754g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为。 5.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水中的Ca2+、Mg2+,共存的Fe3+、Al3+离子干扰测定,若加入使之与Fe3+、Al3+生成更稳定的配合物,则Fe3+、Al3+干扰可消除。 6.若溶液中既存在酸效应,又存在配合效应,则条件稳定常数lgK′MY=。 7.酸效应系数表示的是未参加主反应的EDTA的各种存在形式的与能参加配合反应的EDTA的浓度之比。 8.标定EDTA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 9.标定溶液常用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 10.选择指示剂应根据。 11.滴定度T Fe/KMnO4 =0.001234g/mL,其表示的是。 12.已知H2C2O4为二元弱酸,其分布系数δH2C2O4=,δC2O42-=。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能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的下列物质溶液()。 ①(NH4)2SO4(K NH3=1.8×10-5)②邻苯二甲酸氢钾(K a2=2.9×10-5) ③苯酚(K a=1.1×10-10) ④NH4Cl(K NH3=1.8×10-5) 2.标定HCl溶液的基准物是()。 ①H2C2O4·2H20②CaCO3 ③无水Na2CO3④邻苯二甲酸氢钾 3.已知0.01250mol/LAgNO3溶液25.00ml正好与28.00mLKCl溶液反应完全,则KCl溶液

医用基础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化学反应速度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B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C .活化能降低 D .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2.对于反应(g)O N (g)2NO 422=的标准平衡常数θ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g)2NO (g)O N 242=的标准平衡常数等于1/θK B .(g)O N 2 (g)4NO 422=的标准平衡常数与θK 相同 C . (g)2NO (g)O N 242=的标准平衡常数与θK 相同 D .θK 值大小与温度无关 3.关于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可以催化0m r ?G △的反应,它可以促使不能发生的反应发生 B .催化剂可以改变平衡常数 C .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了反应路线,降低了活化能,因而加快了反应 D .催化剂只能催化正向反应,不催化逆向反应 4.碳酸钙的分解反应:(g)CO CaO(s) CaCO 23+=,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A .[][][]) /CaCO () /CO )(/CaO (32θ θθθc p c K = B .θθp p K /2CO = C .[][][]) /CaCO () /)(/CaO (3CO 2θ θθθ c p p c K = D .[]θθp K /CO 2= 5.硫化氢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为: 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A .[ ][ ][ ] ) /S H () /S ()/O H (2223θθθθ c c c K -+= B .[][ ][ ] ) /S H () /S )(/O H (223 θθθθc c c K -+ = C .[][][]) /S H ()/S ()/O H 2(2 223 θθθθ c c c K - + = D .[][][][]2 2 2 223 ) /O H ()/S H ()/S ()/O H (θθθθθ c c c c K - + = 6.25℃,4BaS O 的摩尔溶解度为15L mol 100.1--??,则4BaS O 的sp K 为( ) A .10100.2-? B .8100.5-? C .5100.3-? D .10100.1-?

分析化学试卷及其答案

分析化学测试卷 一. 选择(40分) 1.定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代表的是(C )。 A.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B.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C.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D. 平均值的绝对误差 2.下列哪种情况应采用返滴定法( C )。 A. 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NaCl试样含量 B. 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2CO3试样含量 C. 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Al3+试样含量 D. 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K2Cr2O7试样含量 3.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D )。 A. 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B. 反应必须完全 C. 反应速度要快 D.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 K2CrO4指示剂法,在溶液pH=12时,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含Cl- 试样,会产生正误差 B. 共沉淀、后沉淀和均匀沉淀都会使测定结果产生正误差 C. 偶然误差可通过增加测定次数减小 D. 在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高的结果,其准确度一定高 5.重量分析法测定0.5126 g Pb3O4试样时,用盐酸溶解样品,最后获得 0.4657 g PbSO4沉淀,则样品中Pb的百分含量为( C )。 (已知Pb3O4=685.6,PbSO4=303.26,Pb=207.2)。 A. 82.4% B. 93.1% C. 62.07% D. 90.8% 6.用含少量NaHCO3的基准Na2CO3标定盐酸溶液时(指示剂变色点为pH5.1),结果将( D )。 A. 偏低 B. 不确定 C. 无误差 D. 偏高 分析:m不变,但消耗盐酸的V减小,由m/M =CV,则C增大 7.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时,其主要成分CaCl(OCl)与Na2S2O3的物质的量比为( B )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

一、选择题(20分。 1.用法扬司法测Cl 时,常加入糊精,其作用是 -------------------------- (B ) A. 掩蔽干扰离子; B. 防止AgCl凝聚; C. 防止AgCl沉淀转化 D. 防止AgCl感光 2.间接碘量法中正确使用淀粉指示剂的做法是 ----------------------------( D ) A. 滴定开始时加入指示剂; B. 为使指示剂变色灵敏,应适当加热; C. 指示剂须终点时加入; D. 指示剂必须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3.螯合剂二乙三氨五乙酸(EDPA,用H 5 L表示)的五个p K a值分别为1.94,2.87, 4.37,8.69和10.56,溶液中组分HL4-的浓度最大时,溶液的pH值为 ------( D ) A. 1.94; B. 2.87; C. 5.00; D. 9.62。 4. K 2Cr 2 O 7 法测定铁时,哪一项与加入H 2 SO 4 -H 3 PO 4 的作用无关 ----------( C )A.提供必要的酸度; B.掩蔽Fe3+; C.提高E(Fe3+/Fe2+); D.降低E(Fe3+/Fe2+)。 5.用BaSO 4重量分析法测定Ba2+时,若溶液中还存在少量Ca2+、Na+、CO 3 2-、Cl-、 H+和OH-等离子,则沉淀BaSO 4 表面吸附杂质为 ------------------------------( A ) A. SO 42-和Ca2+; B. Ba2+和CO 3 2-; C. CO 3 2-和Ca2+; D. H+和OH-。 6.下列各条件中何者不是晶形沉淀所要求的沉淀条件 ---------------------(A ) A.沉淀作用宜在较浓溶液中进行; B.应在不断的搅拌下加入沉淀剂; C.沉淀作用宜在热溶液中进行; D.应进行沉淀的陈化。 7.为了获得纯净而易过滤、洗涤的晶形沉淀,要求 ----------------------(A ) A.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小而定向速度大; B.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大而定向速度小; C.溶液的过饱和程度要大; D.沉淀的溶解度要小。 8. 决定正态分布曲线位置的是--------------------------------------------------( C ) A. 总体标准偏差; B. 单次测量的平均偏差;

医用基础化学试题

期中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 1. 血红细胞置于下列哪种溶液中将会引起溶血现象? A 、9 g/L NaCl 溶液 B 、 150g/L 葡萄糖溶液 C 、 5g/L 葡萄糖溶液 D 、生理盐水和 50g/L 葡萄糖溶液等体积混合成的溶液 2.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既是酸又是碱的是 4. 往 1L 0.1mol/L HAc 溶液中加入少量 NaAc 固体将引 起的变化是 A 、HAc 的 Ka 减少 B 、 HAc 的 Ka 增大 C 、 HAc 的解离度增大 D 、 HAc 的 pH 增大 5. 下列分子间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 键的是 A 、BF3 和 CO2 B 、 NH3 和 CH4 C 、 CH3OH 和 H2O D 、C6H6 和 HCl 6. 往浓度均为 0.1mol/L 的 KCl 、KBr 、KI 、KOH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AgNO3 溶液,最后 析 出沉淀的是 A 、AgCl (ksp=1.8×10-10) B 、 AgOH (ksp=2.0 ×10-8) C 、 AgI ( ksp=8.3 × 10-17 ) D 、 AgBr ( ksp=5.0× 10-13 ) 7. 往下列四种溶液中各加入 10滴 0.1mol/LHCl 溶液,其pH 值变化最小的是 A 、 1mol/L HAc 与 1mol/L NaAc 各 5mL 混合 B 、0.1mol/L HAc 与0.1mol/L NaAc 各 5mL 混合 C 、 1mol/L HAc 9mL 与 1mol/L NaAc 1mL 混合 D 、 1mol/L HAc 1mL 与 1mol/L NaAc 9mL 混合 8. 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1 违背了 A 、泡利不相容原理 B 、洪特规则 C 、能量最低原理 D 、洪特特例 9. 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 CCl4 B 、BF3 C 、H2O D 、 BeCl2 10. 0.1 mol ·L-1 NH3 溶液(Kb=1.79×10-5)40.0ml 与0.10 mol ·L-1的HCl 20.0ml 混合, 此时溶液的 pH 值为 14.有 3 份溶液, ① 0.1 mol ·L – 1 C6H12O6 ,② 0.1 mol ·L –1 NaCl ,③0.1 mol ·L – 1CaCl2。 A 、 CO32- B 、HS- 3. 下列各溶液中沸点最低的是 A 、 0.1mol/L HAc 溶液 C 、 0.1mol/L Na2SO4 溶液 C 、NH4+ D 、Ac- B 、 0.1mol/L 蔗糖溶液 D 、0.15mol/L 萄萄糖溶液 A 、8.10 B 、2.87 C 、 4.75 D 、9.25 11. 12. 13. 列哪个英语组合表示溶度积 A 、 solubility product C 、ion product 已知醋酸的解离常数为 1.74× 10-5, A 、2.88 根据杂化轨道理论, PH3 分子的杂化方式是 A 、sp B 、sp2 C 、sp3 等性 B 、11.12 B 、 solubility D 、 dissolution 则 0.10 mol ·L-1 C 、 5.12 NaAc 溶液的 pH 值为 D 、8.88 D 、sp3 不等性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64138

2007级年《分析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定量分析包括的主要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莫尔 (Mohr)法和佛尔哈德(Volhard)法所用指示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法分析铁时,如有少量Cl-存在,则分析结果会偏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碘量法应注意__________。 2、用硫酸滴定NaOH时,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B,则硫酸对NaOH的滴定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试样中K2O的质量分数为a,则换算成K3PO4的化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图所示滴定曲线类型,并选择一适当的指示剂。(见下图、表) 曲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宜选用_________为指示剂。 指示剂变色范围p H 苯胺黄 1. 3 — 3. 2 甲基橙 3. 1 — 4. 4 甲基红 4 .4 — 6. 2 酚酞8. 0 — 10.0 8 硝胺11.0 — 12. 3 6 4 2 50 100 150 200 标准溶液加入量% 4、滴定分析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差吸光光度法与普通吸 光光度法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 1×10-2,K a2 = 1×10-6,K a3 = 1×10-1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 时有_______(个)滴定突跃。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 =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pH=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 6、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草酸钠为基准物质,用直接滴定法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时应注意的条件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摩尔吸光系数ε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中滴定曲线对称的反应是(A )。 A、Ce4++ Fe2+= Ce3++ Fe3+ B、 2 Fe3+ + Sn2+= 2 Fe2+ + Sn4+

分析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分析化学考试试卷 考试班级:考试时间: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测定一物质中某组分的含量,测定结果为(%):59.82,60.06,59.86,60.24。则平均偏差为;相对平均偏差为;标准偏差为;相对标准偏差为; 置信区间为( 18 .3 3, 05 .0 t ) 2.系统误差的减免是采用标准方法与所用方法进行比较、校正仪器及做 试验和试验等方法减免,而偶然误差则是采用 的办法减小。 3.有一磷酸盐混合溶液,今用标准盐酸滴定至酚酞终点时耗去酸的体积为V1;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又耗去酸的体积为V2。当V1=V2时,组成为;当V10,V2>0) 4.NH4CN质子条件为 5.在含有Ca2+、Ag2+混合溶液中,在pH=12条件下,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Ca2+。加入三乙醇胺的作用是,加入NaOH的作用是 。 6.某有色溶液,当液层厚度为1cm时,透过光强度为入射光强的80%。若通过5cm的液层时,光强度将减弱%。 7.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中,滴定突跃的大小与和 有关。 8.当电流等于扩散电流一半时,滴汞电极的电位称为。不同离子在不同介质中具有特征值,是极谱分析的基础。 9.组分分子从气相到气-液界面进行质量交换所遇到的阻力,称为 。 10.分子的外层电子在化学能的作用下使分子处于激发态,再以无辐射弛豫转入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跃迁回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并产生辐射。这种发光现象称为。 二、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B.随机误差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机会均等; C.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 D.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 2.下列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H2CO3——CO32-B.H3O+——OH— C.HPO42-——PO43-D.NH3+CH2COOH——NH2CH2COO— 3.已知H3PO4的pK a1=2.12,pK a2=7.20, pK a3=12.36,若用NaOH滴定H3PO4,则第二个化学计量点的pH值约为() A.10.7 B.9.7 C.7.7 D.4.9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doc

A :直接滴定法 C :置换滴定法 4、以下试剂不能作为基准物质的足: A :优级纯的 Na 2B 4O 710H 2O C : 105-,10, C :烘干2h 的 Na 2C 2O 4 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10分 1、( )在化学定量分析中,常采川的分析方法是微量分析。 2、( 7 )金属指不剂与金属离了个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应比金属EDTA 配合物的稳定性要 差一些。 3、( 7 )指示剂的变色范由越窄越好。 4、( x )酸碱滴定屮溶液愈浓,突跃范围愈大,可供选择的指不剂愈多。 5、( )半金属离了打指不剂形成的显色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金属离了打EDTA 形成的配 合物的稳定性时,易产生封闭现象。 6、( x )高锚酸钾法通常在强酸性溶液如HNO3溶液中进行。 7、( )使用酸式滴定管时,应大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 8、( Q )随机谋差具有重复性,单向性。 9、( x )滴定分析中,指不剂颜色突变时停止滴定,这 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10> ( x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苦性差异,应当川Q 验。 二、选择题。20分 1、 分析化学依据分析的目的、任务可分为: ................................. (A ) A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B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 C :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D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2、 下列误差属于系统谋差的是: .......................................... (B ) A :天平零点突然变化 B :读取滴定管的度数量偏高 C :环境温度发生变化 D :环境湿度发生变化 3、 川于反应速度慢或反应物是固体,加入滴定剂后不能立即定量完成或没仃适当的指示剂的滴 定反应,常采用的滴定方法是: ...................................... (B ) B :返滴定法 D :间接滴定法 .................................................................. (D ) B : 99.99%的纯锌 D :烘干的Na 2 C :03 的浓度是: .......................................................... ( B )

医用基础化学讲义

医用基础化学 讲义

前言 医用基础化学为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根据卫生部统一颁布的高等医药院校《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共分13章,分别介绍了溶液,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方向和限度,化学反应速度,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滴定分析法,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表面现象和胶体体系,生物无机化学等化学基本知识。各章内容编排科学、由浅入深、层次分明,便于教师讲授;每章后附有习题,利于学生自学。本书不仅可供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目录第一章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物质的溶解度 第三节溶液的浓度 第四节稀溶液的通性 习题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 第二节酸碱理论 第三节溶液的酸度及有关计算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习题 第三章缓冲溶液 第一节缓冲溶液的概念及缓冲作用原理 第二节缓冲溶液的pH值 第三节缓冲容量 第四节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五节常用的缓冲溶液 第六节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习题 第四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方向和限度第一节热力学的几个常用术语

第二节能量守恒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和推动力 第四节化学平衡 习题 第五章化学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 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第三节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五节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习题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原电池 第三节电极电势 第四节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第五节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值 第六节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电势 习题 第七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朝律 第一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概念 第二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第三节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第四节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习题

(完整版)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某弱碱MOH的Kb=1.0×10-5,其0.10mol·l-1溶液的pH值为( D )A.3.00 B.5.00 C.9.00 D.11.00 2.下列滴定中只出现一个滴定突跃的是( C ) A.HCl滴定Na 2CO 3 B.HCl滴定NaOH+Na 3 PO 4 C.NaOH滴定H 2C 2 O 4 D.NaOH滴定H 3 PO 4 3.用双指示剂法测某碱样时,若V 1>V 2 ,则组成为( A ) A.NaOH+Na 2CO 3 B.NaOH C.Na 2 CO 3 D.Na 2 CO 3 +NaHCO 3 4.在Ca2+、Mg2+、Fe3+、Al3+混合溶液中,用EDTA测定Fe3+、Al3+含量时,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B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配位掩蔽法 D.溶剂萃取法5.有些指示剂可导致EDTA与MIn之间的置换反应缓慢终点拖长,这属于指示剂的( B )A.封闭现象 B.僵化现象 C.氧化变质现象 D.其它现象6.下列属于自身指示剂的是( C )A.邻二氮菲 B.淀粉指示剂 C.KMnO 4 D.二苯胺磺酸钠 7.高锰酸根与亚铁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C ) [已知Eφ(MnO 4 /Mn2+)=1.51V,Eφ(Fe3+/Fe2+)=0.77V] A.320.0 B.3.4×1012 C.5.2×1062 D.4.2×1053 8.下列四种离子中,不适于用莫尔法,以AgNO 3 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D )A.Br- B.Cl- C.CN- D.I- 9.以K 2CrO 4 为指示剂测定Cl-时应控制的酸度为( B ) A.PH为11—13 B.PH为6.5—10.0 C.PH为4—6 D.PH为1—3 10.用BaSO 4沉淀法测S2-时,有Na 2 SO 4 共沉淀,测定结果( A ) A.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 11.测定铁矿石铁含量时,若沉淀剂为Fe(OH) 3,称量形为Fe 2 O 3 ,以Fe 3 O 4 表示分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打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化学反应速度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C .活化能降低 B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D .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2.AgCl 的溶度积为10 10 56.1-?,欲使每升含有4 100.2-?mol +Ag 的溶液产生AgCl 沉淀, 所需- Cl 离子的浓度为( )D .10 100.1-?1L mol -? A 14 10 1.3-?1L mol -?B 12101.3-?1L mol -?C .7108.7-?1L mol -? 3.O H 2分子和2O 分之间存在着( ) A .取向力,诱导力 B .诱导力,色散力 C .取向力,色散力 D .氢键 4.在标定NaOH 溶液浓度时,某一学生的测定结果分别为0.1023、0.1024、0.1022、0.10231L mol -?,而实际结果应为0.10381 L mol -?,该学生的测定结果( ) A .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B .准确度较好,精密度也好 C .准确度较差,但精密度较好D .准确度较差,精密度也较差 5.溴酚绿指示剂的5In 101-?=K ,未离解的HIn 显黄色,阴离子- In 显蓝色。它在pH =7和3的溶液中分别呈现(A .黄色和蓝色 B .蓝色和黄色 C .绿色和黄色 D .黄色和绿色 二、命名[]Cl O)Cl (H )Co(NH 2233配合物,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三1.市售98.0%的42SO H 的密度为 1.841 L kg -?,求它的质量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 c (42SO H )和c (1/242SO H )。 2.计算医院补液时常用1L g 0 50-?.葡萄糖(6126O H C )溶液和1 L g 0 9-?.NaCl 溶液(生理盐水)的渗透压浓度(单位用1 L mmol -?)。 3.计算0.10mol ·L 1-2NaNO 溶液的pH 值。(已知4 H N O 107.242-?=θK ) 4.欲配制250mLpH=5.00的缓冲溶液的缓冲溶液,问在12.0mL6.00-1 L mol ?的HAc 溶液中应加入多少克固体O 3H NaAc 2??(5 H A c 101.75-?= K ) 5.根据下列氧化还原反应-22Cl 2Cu Cl Cu +→++ 组成原电池。已知:Pa 1013252Cl =p ,

《分析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 2009年(B卷) 1、简答题 1、指出下列数据中各包含几位有效数字?(4分) A.8060 B.2.9049 C.0.06080 D.8.06×106 2、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应有几位有效数字?(6分) A.625×0.648 B.893.6-873.21 C.2.653/0.29 D.716.66+4.8-0.5186 3、在酸碱滴定中,影响P M突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分) 、下列各物质是否可用相同浓度的酸或碱标准溶液直接准确滴定?如果可以,有几个P H突跃?(8分) A.0.2mol·L-1氨水(NH3·H2O) (NH3·H2O K b=1.8×10-5 ) B.0.2mol·L-1盐酸 C.0.2mol·L-1草酸H2C2O4(H2C2O4 Ka1=5.9×10-2,Ka2=6.4×10-5) D.0.2mol·L-1H3PO4 (H3PO4 Ka1=7.6×10-3,Ka2=6.3×10-8, Ka3=4.4×10-13) 、在EDTA配位滴定中,如果滴定时溶液的PH值变小,则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答变大、变小或没有变化)。(3分) 、下列金属离子的溶液是否可用等浓度的EDTA标准溶液直接准确滴定?为什么? (6分) A. P H=10.0时,0.02 mol·L-1 Mg2+溶液 B. P H=2.0 时,0.02 mol·L-1 Al3+溶液 (lgK Mg Y=8.69; lgK Al Y=16.3;P H=2.0 lgαY(H)=13.51;P H=10.0 lgαY(H)=0.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