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考试大纲
2024高考政治大纲

2024高考政治大纲一、前言本大纲旨在为2024年高考政治科目的命题和复习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明确考试内容、要求和考试形式,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要求,提高应试能力。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高考政治科目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测试考生的政治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政治基础知识(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政治经济学原理:包括商品、价值、剩余价值、资本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
时事政治(1)国际政治形势:包括主要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
(2)国内经济形势:包括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内容。
(3)社会热点问题:包括教育改革、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热点问题。
运用能力(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或建议。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占一定分值,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考试时间与分值: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题型与分值分布: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其中,简答题约占非选择题的50%,论述题约占非选择题的50%。
五、复习建议与策略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考生应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基础知识,为分析和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注时事政治:考生应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了解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现实依据。
提高运用能力:考生应通过大量练习和实践,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思想政治》大纲(表格版)

能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基本职能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
能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
知道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
知道依法行政的意义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
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机制
√
知道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第三单元
考试内容
水平层次
考试要求
了解
理解
运用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
10.明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
11.知道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
12.知道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
必修二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考试内容
水平层次
考试要求
了解
理解
运用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
1.知道国家的根本属性
√
2.知道我国的国家性质
√
3.知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
明确全国人大的性质和职权
√
明确人大代表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懂得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及其表现
√
阐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能结合材料分析党的性质、地位和宗旨
√
能结合材料解析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6.知道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
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套)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套)高中政治复提纲 (全套)1. 总述- 政治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政治学的学科特点和方法2. 国家与政府- 国家的特征与概念- 国家的职能和作用- 政府的组成和职能- 国家与政府的关系3.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各种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发展4. 政党与政治组织- 政党的定义、特征和职能- 政党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中国的历史和地位- 各国政治组织的作用和影响5. 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的含义和来源- 政治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6.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文化的培育和传承- 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差异- 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和意义7. 政治经济-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各种经济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关系- 国家治理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基础8. 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政治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影响- 改进和加强政治教育的措施9. 报刊媒体与政治- 报刊媒体的作用和影响- 政治信息的获取和传播- 媒体的自律和社会责任- 媒体对政治的监督和公共舆论的形成10. 国际政治关系- 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特征- 国际政治关系的对象和目标- 国际政治关系的制度和方式-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以上是高中政治复习提纲的全套内容,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国家与政府、政治制度、政党与政治组织、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经济、政治教育、报刊媒体与政治以及国际政治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你的政治复习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高中思想品德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
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
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
掌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学科知识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法学、伦理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理论知识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课程设计思想。
2.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2024年全国高考政 治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内容1、经济生活11 货币111 货币的本质112 货币的基本职能113 纸币12 价格121 影响价格的因素122 价格变动的影响13 消费131 影响消费的因素132 消费类型133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14 生产与经济制度14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4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5 企业与劳动者151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152 新时代的劳动者16 投资理财的选择161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162 股票、债券和保险2、政治生活21 公民的政治生活211 我国的国家性质212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213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214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22 我国的政府22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222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2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3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32 我国的政党制度23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3、文化生活31 文化与社会311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312 文化的力量313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2 文化对人的影响321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322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3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3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34 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341 传统文化的继承3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343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344 文化创新的途径35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351 灿烂的中华文化35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生活与哲学4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411 哲学是什么412 哲学的基本问题41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14 马克思主义哲学4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2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42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23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424 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4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43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432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433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434 辩证的否定观4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44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4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44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44 价值与价值观445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446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高考政治-高考政治科全国考试大纲 精品

高考政治科考试大纲(全国)考试范围注:备考重点考点58个,用“◆”表示。
预测命题点共14个,用“◆◆◆”表示。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本部分考点共57个,其中重点考点24个,5个命题预测点)说明:用“◆”符号标出的考点为重点考点。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 )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 )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05年考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 .企业和经营者( l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06年考过)◆企业兼并与破产(06年就已增加)( 2 )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4 .产业和劳动者( 1 )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5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 )国民收人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 )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 .银行和储蓄者( l )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 )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7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 )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 2 )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8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 )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06年就已增加)◆◆◆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哲学常识(本部分考点共66个,其中重点考点21个,5个命题预测点)1 .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06年考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辩证法( l )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05年考过)◆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06年增加)◆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05年考过)( 2 )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06年调整增加)( 3 )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05年考过)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05年考过)( 4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防止片面性(05年考过)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 )内因和外因(06年考过)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 )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 )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3 .认识论( 1 )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 )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 )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4 .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06年增加)( 4 )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 )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 )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06年调整)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06年调整)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第三部分政治常识(本部分考点共44个,其中重点考点13个,4个命预测点)1 .我国的国家制度( l )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其中,政府加强宏观调控,05年考过)( 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3 )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 4 )我国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2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l )政党与政权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领导地位(07年调整)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3 )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4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l )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06年调整)( 2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06年调整)◆◆◆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06年调整)◆( 3 )我国的对外政策(06年考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四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
高中政治复习大纲

高中政治复习大纲高中政治经济常识复习大纲一、经济常识复习提纲(001~117001、商品的含义、判断标准002、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条件、类型003、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004、价值的含义、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本质属性005、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以及实际运用006、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使用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关系007、为什么说商品生产者要千方百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008、货币产生的四个过程以及产生的根本原因009、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是如何决定的?010、“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如何理解?011、货币的五种职能,各自的含义、为什么具有这些职能,如何执行这一职能?01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什么?013、纸币的含义、产生014、我国人民币的发行权、发行机构、主币和辅币015、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决定(价格总额、流通速度016、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决定017、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是什么?01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019、物价上涨的因素020、对待金钱的态度021、价值规律的含义、特征、内容、表现形式022、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遵循价值规律?02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024、什么是公有制?025、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026、为什么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性质判断——73页027、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028、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一主体地位?029、国有经济的含义、作用、如何发展国有经济?030、集体经济的含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031、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其优越性032、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033、我国现阶段的几种非公有制经济(各自的含义、性质、基础03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03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必然性是什么?如何坚持?036、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一个原则?037、我国的其他分配方式是什么?如何判断?038、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其必然性是什么?要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039、狭义的市场和广义的市场的含义040、市场经济的含义041、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含义、根本决定因素、表现、重要性、竞争性(含义、存在原因、怎样进行竞争、法制性(含义、作用、怎样做/态度和开放性(含义、决定条件等一般特征以及内在关系042、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⑴、what:含义、目标、任务;(2、why:必要性(不是万能的、有缺陷和不足、二者结合;⑶、how: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的含义以及表现、法律手段的含义以及作用、行政手段的含义特点和要求、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04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what:特征/why:意义/how:从四大支柱入手044、从分配制度的角度谈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045、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046、什么是市场主体,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什么?047、企业的含义、作用和设立程序048、什么是企业法人?企业、企业法人、公司等区别049、企业的分类050、公司的含义、分类。
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纲要(完整) Ⅰ.考试性质普通初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与的选拔性考试。
初等学校依据考生效果,按已确定的招生方案,德、智、体片面权衡,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依据普通初等学校正重生文明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年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规范(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表达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察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艺的掌握水平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剖析、处置效果的才干。
12021年高考政治纲要考核目的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可以从标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以下效果的有关信息。
可以快速、片面、准确地从图、表等方式中获取回答以下效果的有关信息。
可以准确和完整地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可以依据从标题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明、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别。
可以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进程中取得的严重时势和相关信息。
可以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艺的才干。
3.描画和阐释事物可以用繁复的言语描画经济、政治、文明、哲学等学科所触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念。
可以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念和方法,剖析、比拟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明等现象,看法事物的实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实际效果和理想效果。
4.论证和探求效果依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艺,发现或许提出表达迷信肉体和创新看法的效果。
综合运用标题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取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拟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求效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言语、明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求的进程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考试范围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融资7、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l1、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2)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我国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的产生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