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液体倒进水里课件》ppt

合集下载

《溶解的快与慢》溶解(ppt)课件

《溶解的快与慢》溶解(ppt)课件
(1)确定实验项目 利用“活动一”中的结论进行对比实验,探究水果糖的溶解受哪 些因素的影响及如何加快水果糖的溶解。
序号
实验项目
1 搅拌对水果糖溶 解快慢的影响
改变的条件
一组进行搅拌、 另一组不搅拌
不变的条件
水温、水果糖 数量、水量
序号
实验项目
2
水温对水果糖溶解 快慢的影响
改变的条件
一组用冷水实验、 另一组用热水实验
二、选择题
1.使水果糖溶解速度最快的方法是( C )
A 用舌头搅拌 B 含在嘴里不动 C 咬碎并用舌头搅拌
2.哪种水会使水果糖溶解得更快。( C )
A 常温
B 冷水
C 热水
3.在对比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一个条件不同 B 两个条件不同 C 三个条件不同
三、简答题 1.仔细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是怎样加快溶解 的,请至少举2例说明。 (1)吃冰糖,加快溶解的方法:咬碎,用舌头搅拌。 (2)冲咖啡,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热水冲泡、用勺子搅拌。
搅拌对水果糖溶解快慢的影响
溶解的速度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其他条件无关。
不搅拌、水温、水果糖数量、水量
实验结论: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如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液体是否被搅拌有关。
A 用舌头搅拌 B 含在嘴里不动 C 咬碎并用舌头搅拌
碾碎、加热、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对水果糖溶解快慢的影响
想一想:什么是对比实验呢? 实验材料:烧杯2个、食盐20克、搅拌棒1根。
一组让水果糖保持原状、另一组将水果糖碾碎
三种加快溶解的方法在生活中多数情况下是分开使用的。


实搅验拌步 。骤两:组(1)实取验两份中同样,多的除食盐了、每一份大个约需10克要,同研时放究入同的样条多的件水中不(3同0毫克外),,一其个杯余子静条止不件动,都另相一个同杯子。用搅拌棒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把液体倒进水里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把液体倒进水里

4.把液体倒进水里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东山学校李媚清【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液体的沉浮现象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液体倒入的顺序无关。

3.体验模拟调配鸡尾酒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密度有关,与倒入的顺序无关。

【教学难点】知道生活实际哪些常见液体在水中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在水中可以溶解。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食用油、水、蜂蜜、烧杯、洗洁精、密度计、试管、玻璃棒。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课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播放鸡尾酒图片)提问:是什么呀?(鸡尾酒)2.讲述:鸡尾酒在全世界很流行,它是用各种不同的酒和饮料调制而成的。

它看起来是怎样的?(五颜六色、色彩缤纷、一层一层的)3.揭示课题:为什么鸡尾酒会一层一层,层次分明呢?猜猜看?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或许你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把液体倒进水里。

(板书:《把液体倒进水里》)二、研究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1.出示食用油、水、蜂蜜。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种液体,看看是什么?(学生看标签“标注了名称”和烧杯中的液体,分别是蜂蜜、水、油)2.讲述:现在,我们就在现场用这三种液体来模拟调配鸡尾酒。

(教师出示空试管,模拟酒杯)我们把这三种液体按不同的顺序倒入到空酒杯中,可以有哪些倒入的顺序?(学生思考一会,汇报有六种顺序,学生一一说明,教师板书)(若学生只说结果的顺序,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想?若说到与倒入的顺序有关,追问:可以有怎样的倒入顺序?)3.提问:按这六种顺序调制出来的六杯鸡尾酒分别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出示小组讨论:(1)会不会像鸡尾酒那样一层一层的?(2)若出现分层现象,分几层?谁在下层谁在上层?(学生小组讨论几分钟,不需汇报)教师讲述:我们以蓝色表示水、淡黄色表示油、橙色表示蜂蜜,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画在记录单猜测那一栏。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在学生已知液体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把液体倒进水里,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现象,从而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液体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

知道有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有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

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鸡尾酒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知道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导入是从回顾对“固体放入水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开始的,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把它巧妙的迁移到新的问题上来,是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手段。

通过迁移,学生会产生“液体倒进水里会不会像固体一样”的问题。

这也正好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教学内容相交融,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在探究环节,教师巧妙的在教学情境下设计了几项任务一、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二、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三、综合探究,四种液体倒在一起的情况,这里每一个环节都采用了“作出猜测——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交流总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人人亲自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在直接经验上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最后在扩展环节,一曲萨克斯风把学生带进了鸡尾酒的世界,让学生着实当了一回调酒师。

在学生“调酒”和“评酒”“夸酒”的环节,再一次对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以及混合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体验。

最后的总结是在激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中结束的。

这样的设计,更好的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索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食用油、水、蜂蜜、红酒试管、试管架、记录单、课件。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在学生已知液体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把液体倒进水里,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现象,从而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液体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

知道有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有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

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鸡尾酒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知道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导入是从回顾对“固体放入水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开始的,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把它巧妙的迁移到新的问题上来,是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手段。

通过迁移,学生会产生“液体倒进水里会不会像固体一样”的问题。

这也正好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教学内容相交融,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在探究环节,教师巧妙的在教学情境下设计了几项任务一、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二、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三、综合探究,四种液体倒在一起的情况,这里每一个环节都采用了“作出猜测——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交流总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人人亲自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在直接经验上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最后在扩展环节,一曲萨克斯风把学生带进了鸡尾酒的世界,让学生着实当了一回调酒师。

在学生“调酒”和“评酒”“夸酒”的环节,再一次对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以及混合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体验。

最后的总结是在激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中结束的。

这样的设计,更好的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索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食用油、水、蜂蜜、红酒试管、试管架、记录单、课件。

溺水的急救(自救-互救-救人)ppt课件

溺水的急救(自救-互救-救人)ppt课件

倒水 • 倒水的动作要快,如果无水倒出,就不要硬倒,要
迅速进行下一个环节,其方法如下:Fra bibliotek 现场急救头三招
心跳呼吸停止, 马上做人工 呼吸和胸外按压,一秒钟也 不能等
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
人工呼气: 所谓的人工呼气,专业术语应该称心肺复苏术。一般没有 经过专业训练效果是达不到要求的,但是如果不知道心肺复苏 术时立即寻求援助。当你在等待时可试做口对口复苏术,这能 拯救生命。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 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4、当救助者出现时,落水者只要理智还存在 ,绝不可惊慌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 腰等部位,一定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让他 带着你游上岸。否则不仅自己不能获救,反 而连累救助者的性命。
5、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和脚趾抽筋,要 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 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 游向岸边。
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
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 • 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溺水的急救
方法一: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
,再将其拖至岸边;
溺水施救原则
1. 首先应将溺水者尽快救出水面。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
迅速撬开口腔,清除口腔和鼻腔异物如淤
泥、杂草等,并拉舌于口外,防止后坠,
盲目施救的悲剧例子
• 2015年4月5日下午,广东汕头潮阳区金灶 镇新林水库发生一起7人溺水死亡的意外事 故。事故起因是一小孩扫墓后到水库洗手 失足落水,其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接连 下水救援,由于不识水性,相继溺水身亡 。
• 2013年6月1日下午4时许,河南武陟县城西 老沁河桥附近一14岁女孩在河边玩耍时不 慎落水,正在附近钓鱼的三名青年(2个17 岁、1个18岁)听到呼救声后盲目下水施救 ,但不幸4人全部溺水身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二是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和交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液体和水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液体与水的混合过程,掌握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操作,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2.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交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板书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4.分析交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交流,探讨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5.总结提升:总结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小实验,让学生在家中进行液体溶解的探究。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实验操作步骤a.准备实验器材b.进行液体与水的混合c.观察实验现象d.记录数据2.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a.实验现象b.分析与交流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包括实验步骤的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等;二是对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交流能力的评价,包括实验报告的完成、小组合作的表现等。

溶液的配制ppt课件

溶液的配制ppt课件
后称取(4.8)g NaOH .
4. 将容量瓶瓶塞盖紧,反复摇匀。
5. 向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 使其溶解,并使其恢复室温。
6. 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 1000 )mL 容量16
瓶。
欲使用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配制 100 mL 浓度 为 1.0mol·L-1 的稀 H2SO4溶液,其操作可分为以下各步:
分或易于挥发的物质时的动作过慢
20
9.用量筒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mB偏大,cB偏 大),如图1。
21
(2)配制过程误差分析 ①称好后的药品放入烧杯时,有少量洒在烧杯外。 (mB偏小,cB偏低) ②溶解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mB偏小,cB偏低) ③转移时有部分液体溅出。(mB偏小,cB偏低) ④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mB偏小,cB偏低)
溶液的配制
1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容量瓶简介:
1. 容量瓶 形状:细颈,梨形,平底的玻璃瓶; 构造:瓶上标有容积,温度,颈部标有刻度线
而无刻度 规格:100mL,250,500mL,1000mL; 2
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体积刻度线 温度、容积
3
2、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项
误差分析
18
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根据c=
n v

mB MBV
判断,误差来源的根本原因是:
溶质的质量mB和溶液的体积V,若在操作中造成mB偏大
或V偏小,则c偏大,若造成m偏小或V偏大,则c偏小。
(1)称量误差分析
①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生锈。(mB偏大,cB偏 高)
②调整“0”点时,游码在大于0的位置。(mB偏小,

小学科学_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课件设计

小学科学_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课件设计
油不能在水中溶解,是因表面张力的差 异造成的,油的表面张力小,水的表面张 力大,所以不相融。
蜂蜜的表面张力与水接近,所以能相融。
想一想:
还有哪些液体搅拌后能在水中溶解呢?
结论:
油能在洗洁精中溶解。
总结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用果汁、牛奶和饮料,为你的家 人制作一杯美丽的“鸡尾酒”。
苏教版科学六三制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4
1、把食用油倒进水里,把蜂蜜倒进水里,观察到的现象。
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食用油、水 把食用油倒入水中观察
蜂蜜、水 把蜂蜜倒入水中观察 思考: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
温馨提示:
1.因为是玻璃器皿(mǐn),要轻拿轻放,注意安 全。
2 .不要把液体洒在桌子上,更不能品尝。 3.将液体倒入试管时,试管要微微倾斜,要沿试 管壁倒入,不要倒在外面。 4 .倒好后不要晃动试管,及时把试管放回试管架。 5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不要忘记填写实验结果。 6. 积极轻声讨论,不干扰其他小组,养成文明探 究的好习惯。
1、把食用油倒进水里,把结果
食用油、水 把食用油倒入水中观察
蜂蜜、水 把蜂蜜倒入水中观察 思考: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
结论:
有的液体( 浮于水面 ),有的液体( 沉于水下 )。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能浮于水面, 哪些液体能沉于水底呢?
2、把食用油、蜂蜜和水都倒在一个试管里,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顺序
实验现象(可写可画)
(1)蜂蜜—水—油
蜂蜜在最下层,水在中间,油在最上层
改变顺序(自定)
(2)
(3)
思考: 液体在水中的排列顺序与倒入的顺序有关系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液体倒进水里
、 、
活动一:实验台上有几种液体,分别是:
食用油、蜂蜜和水,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将蜂蜜和食用油分别倒入水中会有什么
样的现象呢?
食用油

蜂蜜
结论: 和固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一样 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 沉于水下!
油 水
蜂蜜
油比水轻,蜂蜜比水重
活动二:在一只空杯子里按照蜂蜜 பைடு நூலகம்水-油的顺序倒入这三种液体,看 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什么变化?
再将重50克的果汁和同样重50克 的水混合,重量又有什么样的变 化呢?
酒精 50克 50毫升
水 50克 50毫升
混合后
? 克 100 ? 毫升 小于100
结论: 混合后,液体体积有变化(变 小了),重量没有变化
课堂小结:
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下。 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入的顺序无关。 有的液体不溶于水,有的液体溶于水。 热水比冷水轻。 两种液体混合后,液体体积有变化,重量没有变 化。
如果,换一 下顺序呢?
油 水
蜂蜜
油比水轻,蜂蜜比水重
结论: 液体在水中沉浮与 倒入的顺序无关 。
原来不溶解于水的液体在 什么情况下溶解于水?
经过搅拌
加洗涤剂
加洗涤剂 后,发现 油开始消 失,说明 了什么?
彩虹鸡尾酒
现在,将这杯美丽的鸡尾酒轻 轻搅拌一下,看看,还会发生怎 样的变化?
结论: 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 溶于水。
活动三: 思考:把热水放进冷水里会发生什 么情况?
在装有冷水的水槽里,放入装有热水并加入高 锰酸钾颗粒的小瓶,打开瓶盖。紫色的水喷向了 水面,一座“水火山”喷发了。
结论: 热水比冷水轻。
活动四:液体混合前后体积和重量的变化
桌子上有一杯山楂汁,50毫升。有一杯水,也是
50毫升,我们将两种液体混合,观察体积发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