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与饮用水消毒技术20140914

合集下载

《饮用水消毒》课件

《饮用水消毒》课件

紫外线消毒
总结词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光束照射水体, 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杀菌 消毒的目的。
VS
详细描述
紫外线消毒技术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光 束照射水体,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 阻止其复制和繁殖,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 目的。紫外线消毒技术具有高效、环保、 安全等优点,但对处理的水质要求较高, 且灯管寿命相对较短,成本较高。
法规标准的完善
为了保障饮用水安全,各国政府将会进一步完善饮用水安全相关的法规标准,加强水质监测和监管力度 ,推动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臭氧消毒剂
总结词
臭氧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和广谱抗菌性,能够高效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详细描述
臭氧消毒剂通过向水中添加臭氧气体或臭氧水,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水中的细菌、病毒、霉菌等微 生物进行氧化灭活。臭氧消毒剂具有广谱抗菌性,对多种微生物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然而,臭氧消 毒剂在水中不稳定,易分解,且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优化消毒工艺
研究并采用更安全、有效的消毒工艺,减少副产物的产生。
05
饮用水消毒的实践与案 例分析
国内外饮用水消毒现状
国内饮用水消毒现状
我国饮用水消毒的主要方法是氯消毒,包括液氯、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等。目前 ,大部分自来水厂采用液氯消毒,但随着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一些新型的消 毒技术如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也逐渐得到应用。
饮用水消毒
目录
• 饮用水消毒的必要性 • 饮用水消毒的方法 • 饮用水消毒剂的种类与选择 • 饮用水消毒的效果评价与标准 • 饮用水消毒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饮用水消毒的必要性
水质污染现状
01
02
03

第5章饮用水消毒技术及其消毒副产物课件

第5章饮用水消毒技术及其消毒副产物课件
第5章饮用水消毒技术及 其消毒副产物
PPT文档演模板
2023/10/8
第5章饮用水消毒技术及其消毒副产 物
饮用水消毒的必要性
• 消毒是给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水系统中,消毒是最 后一道处理工艺,是保证用户安全用水、防止通过供水管网传播
各种传染病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 19世纪中叶,人类历史第一次将水质与人体健康直接联系起来,正
乙酸。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饮用水消毒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其消毒副产 物
氯化消毒副产物形成的影响因素 3-4
• 3 pH值对CDBPs的影响显著。

研究发现,THMs的生成量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较大,
在酸性条件下较少。但Bocye等证实在低pH值下,仍然有三
氯甲烷生成。Rebenne研究了较宽pH值范围下间苯二酚型
• 卤乙酸(HAAS):动物实验发现,HAAS具有致癌、生 殖、发育毒性,并且发现高剂量的DCAA有明显的 神经毒性,当DCAA和TCAA的剂量增高时,可以引 起心脏畸形。
• 研究调查表明,CDBPs与膀胱癌、结肠癌、直肠癌、 胰腺癌、脑癌与肺癌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增加 孕妇早期流产的危险性并可使婴儿患中枢神经缺 陷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饮用水消毒技术及其消毒副产 物
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方法
• 1 降低已生成CDBPs的方法 • 2 降低CDBPs的前体物质 • 3 优化消毒方法 • 4 寻找替代消毒剂
PPT文档演模板
第5章饮用水消毒技术及其消毒副产 物
降低已生成CDBPs的方法
CDBPs一旦生成,其去除就比较困难。 • 活性炭吸附 • 活性炭纤维吸附 • 辐射降解

如何做好饮用水的消毒处理

如何做好饮用水的消毒处理

如何做好饮用水的消毒处理饮用水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了严重的卫生和健康问题。

为了保障饮用水的卫生和安全,消毒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本文将探讨如何做好饮用水的消毒处理。

一、认识饮用水的消毒处理饮用水的消毒处理是指通过使用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水中的病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进行杀灭或去除,从而使饮用水达到安全卫生的水平。

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预防水源传染病的发生。

目前饮用水的消毒方法主要包括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超滤等。

二、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不同的消毒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水源和水质。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是氯消毒和臭氧消毒。

1、氯消毒氯消毒是目前最普遍、最广泛应用的消毒方法之一。

它可以杀灭水中的大部分细菌和病毒,消除臭味和异味。

氯消毒具有消毒效果好、周期短、投资少等优点,但是也存在断氯后复杂物质增多、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等缺点。

因此,在选择氯消毒时需要注意利弊得失,并对消毒时氯的浓度、氯的接触时间和异味等等进行考虑。

2、臭氧消毒臭氧消毒是一种新型消毒方式,其效果和安全性都优于氯消毒。

它可以杀灭难以消灭的细菌和病毒等,并消除异味和颜色。

植物和动物的毒性也极小,不会污染环境。

但是,臭氧消毒的缺点是设备投资大、处理能力小、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在选择臭氧消毒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衡量利弊得失。

三、掌握正确的消毒流程消毒处理不仅仅是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消毒流程。

一般,消毒处理需要经过预处理、消毒、后处理等环节。

预处理是为了降低水含杂质、浊度和有机污染物等,确保消毒效果;消毒是为了杀灭水中的病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后处理是为了去除消毒前残留的氯和形成的余氯等。

掌握正确的消毒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消毒效果,保障水源的卫生和安全。

四、注意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暴露时间在进行消毒时,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暴露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之一是煮沸消毒。

将自来水或采集的水置于锅中,加热至沸腾并保持沸腾5分钟以上,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确保水质安全。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家庭日常饮水消毒。

其次,氯消毒也是一种常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氯消毒是通过向水中添加氯化
物或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来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这种方法对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都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且消毒后水质稳定,适用于中小型饮用水处理系统。

此外,紫外线消毒也是一种有效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
的辐射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其操作简单、无化学品残留,对水质无影响,适用于小型家庭饮用水消毒设备。

最后,臭氧消毒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臭氧消毒是利用臭氧氧
化水中的有机物和杀灭微生物,其消毒效果好,对水质无影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饮用水消毒方式。

在选择饮用水消毒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例如使用场所、水质
情况、设备条件等因素。

同时,无论采用何种消毒方法,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水源受到污染或水质不清洁,可以考虑联合使用多种消毒方法,以提高消毒效果。

总之,饮用水消毒是保障饮水安全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对于人们
的健康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饮用水消毒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保障饮水安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舒适。

公共场所与饮用水消毒技术20140914

公共场所与饮用水消毒技术20140914
• 建立卫生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 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 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对考核不 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岗。
六、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
• 建立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 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 (1)证照: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 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健康相关产 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等。 • (2)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 度; • (3)卫生操作规程; • (4)公共用品用具采购、验收、出入库、储存记 录; • (5)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检测记录; • (6)设备设施维护与卫生检查记录;
• 1.供水设施包括: 水处理设施:净化、过滤、消毒等设施 储水设备:蓄水池和高、中、低位水箱。 供水管线:供、输水管线、阀门、龙头等。 • 2.水处理设施的卫生防护: •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划定生产区的范围。生产区外 围30米范围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不得设置 生活居住区,不得修建渗水厕所和渗水坑,不得 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渠道。 • 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的外围30米的 范围内,其卫生要求同上。
• 2.设施设备管理 根据经营规模、项目设置清洗、消毒、保洁、盥 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 建立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制度,定期检查卫生设施 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改造或 者挪作他用。公共场所设置的卫生间,应当有单 独通风排气设施,保持清洁无异味。 配备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 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 设备,并保证相关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及时清 运废弃物。
七、接受卫生监督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公 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应当依据有关卫生 标准和要求,采取现场卫生监测、采样、 查阅和复制文件、询问等方法,有关单位 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隐瞒。

饮用水消毒安全操作规程

饮用水消毒安全操作规程

饮用水消毒安全操作规程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无疑是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的首要任务。

而消毒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一环。

正确的操作规程可以确保消毒的有效性,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饮用水消毒的安全操作规程。

首先,正确选择消毒剂是保证饮用水消毒有效性的关键。

常见的消毒剂有氯和二氧化氯。

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

当使用氯作为消毒剂时,应确保其浓度的准确控制,在水中的安全浓度范围内使用。

而使用二氧化氯时,应按照厂家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消毒剂的正确使用。

其次,正确的消毒操作流程也是保证饮用水消毒安全的关键。

在进行消毒之前,应首先对水质进行检测,了解水中的污染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和浓度。

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

在消毒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使用量和消毒时间的准确控制。

消毒完成后,还应对水质进行再次检测,确保消毒的有效性。

此外,正确的储存和使用消毒剂也是保证饮用水消毒安全的重要环节。

应将消毒剂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食或其它事故发生。

储存消毒剂时,应确保容器密封良好,避免消毒剂的挥发或泄漏。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戴上手套和眼镜,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同时注意避免吸入消毒剂的气味。

使用完毕后,应彻底清洗工具和容器,避免残留物污染水源。

另外,正确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也是保证饮用水消毒安全的一环。

目前常见的消毒方式有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等。

在选择消毒方式时,应根据水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

例如,氯消毒适用于较大规模的饮用水处理,而紫外线消毒适用于小范围的个别消毒。

同时,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还需要考虑消毒剂的易操作性和成本等因素。

最后,饮用水消毒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也需要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培训。

在进行饮用水消毒操作之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并掌握正确的消毒操作规程。

此外,消毒操作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记录消毒剂的使用量、消毒时间、水质检测结果等信息,以备日后查询和追溯。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

饮⽤⽔常⽤的消毒⽅式⽬前,从⽔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漂⽩粉、次氯酸钠、氯胺、⼆氧化氯、臭氧等药剂和紫外线消毒模式,每种消毒模式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我国⼤多数集中式供⽔采⽤氯消毒。

氯消毒效果好,且费⽤较其他消毒⽅法低。

但由于近年来地下⽔质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运⽤氯消毒会产⽣三卤甲烷等致突变与致癌变的有机化合物,因此专家建议不宜单独使⽤氯消毒。

也有采⽤漂⽩粉、次氯酸钠消毒的,因漂⽩粉、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分解,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所以对存放条件和有效氯测试的要求⽐较⾼。

使⽤氯胺消毒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操作⽐较复杂,并且氯胺的杀菌效果差,不宜单独作为饮⽤⽔的消毒剂使⽤。

⽽紫外线的灭菌作⽤只在其辐照期间有效,所以被处理的⽔⼀旦离开消毒器就不具有残余的消毒能⼒,如果⼀个细菌未被灭活⽽进⼊后续系统,就会沾附在下游管道表⾯并繁衍后代,容易造成⼆次污染。

较为理想的消毒⽅式是⼆氧化氯和臭氧消毒。

⼆氧化氯应⽤现状⼆氧化氯应⽤现状 近年来,国外在避免氯消毒所引起的有害作⽤⽽寻找新的消毒剂时,对CIO2的研究和应⽤⽇益增多。

由于CIO2不会与有机物反映⽽⽣成三氯甲烷,所以在饮⽤⽔处理中应⽤越来越⼴泛。

⼆氧化氯消毒的安全性被世界卫⽣组织(WHO)列为A1级,被认定为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前,美国和欧洲已有上千家⽔⼚采⽤⼆氧化氯消毒,我国近年采⽤⼆氧化氯消毒的⽔⼚也逐渐增多。

⼆氧化氯的制备⽅法⼆氧化氯的制备⽅法 由于⼆氧化氯⽔溶液易挥发,对压⼒、温度和光线敏感,所以不能压缩进⾏液化储存和运输,只能在使⽤时现场制备,⽴即使⽤。

⼆氧化氯的制备⽅法有电解⾷盐法、化学反应法、离⼦交换法等。

其中电解法和化学法在⽣产上应⽤较多。

臭氧应⽤现状 臭氧应⽤现状 ⽬前,在欧洲主要城市已把臭氧作为深度净化饮⽤⽔的⼀种主要⼿段。

在我国,臭氧消毒总的来说是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净⽔处理⼯艺,但在区域供⽔⼯程中,臭氧消毒得到了⼀定的应⽤,积累了⼀些经验。

饮用水消毒技术

饮用水消毒技术
用千加氯消毒)。
9 2019/12/31
1]8.,1]氯消毒
•••••••••••••••••••••••••
特点:杀菌能力强,又持续杀菌能力,应用广泛,技术 成熟,消毒系统和运行费用低廉。
18.1.1 氯消毒原理
( 一 )原水中不含氨氮 氯易溶千水(20 °C和98 kPa时, 溶解度为7160 mg/L. )。 当氯溶解在清水中时, 下列两个反应几乎 同时发生:
Cl2 + H20 <==> HO'Cl + HCl
HO'Cl <=> H+ + OCl—
2019/12/31
10
二1
•••••••••••••••••••••••••

5 10 15 20 25
Kl X 10-8 2.Q 2.3 2.6 3.Q 3.3 3.7
(mol/L)
2019/12/31
11
生产实践表明,p,H值越低则消毒作用越强, 证明HOCI是消毒的主要因素。
2019/12/31
13-
(二)当水中有氨存在时, 会发生如下反应:
••••••••••••
I ::::
作用的依然是H10CI。 氯加入水中产生如下反应:
Cl2+H20 <=> H10,Cl+H,CI NH.3 + HQ,CI <=> NH2CI + H210 NH2CI + HOCI <=> NHCl2 + H20 NHCl2 + HOCI <=> N,Cl3 + H210
氯气有毒, 运行时要防止漏气。 立式氯瓶使用时要竖放, 出氯口在上。 卧式氯瓶 有两个出氯口, 使用时务必要放得使两个出氯口的连 线垂直千水平面, 上面一个出氯口为气态氯, 并注意 将上面出氯口与加滤机相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水源保护区内设水源保护告示牌、禁止事项; • 水源井外围3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渗水厕所和渗水 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管道; • 井口应封闭,井房门窗应牢固并上锁; • 定期巡查,若出现污染源,应及时排除。发现有 严重污染水源水质的设施及有碍水源水质安全的 行为,立即报告。
五、加强供水设施的卫生安全管理
• • • •
(三)健康危害事件报告范围: 1.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饮用水遭受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 3.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等遭受污染所致的传 染性疾病、皮肤病; • 4.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 剂、杀虫剂等中毒。 • (四)发生健康危害事件时,经营管理者应立即 停止相应经营活动,协助医务人员救治事故受害 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
• (4)小型集中式供水:农村日供水在1000m3(或供
水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集中式供水。 • (5)分散式供水:分散居户直接从水源取水,无任何设 施或仅有简易设施的供水方式。 • (7)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凡在饮用水生产和供 水过程中与饮用水接触的联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机合成 管材、管件、防护涂料、水处理剂、除垢剂、水质处理器 及其他新材料和化学物质。 • (8)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从事净水、取样、化验、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及水池、水箱清洗人员。
提供的饮用水应当符合卫生标准要求。游泳场(馆)和 公共浴室水质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公共场所的采光照明、噪声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尽量采用自然光。自然采光不足的,应配置与其经 营场所规模相适应的照明设施。 当采取措施降低噪声。
建立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提供给顾客使用 的用品用具应当保证卫生安全,可以反复使用的用品用 具应当一客一换,按照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清洗、消毒、 保洁。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 (7)空气质量、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记录; • (8)投诉与投诉处理记录; • (9)发生传染病传播或健康危害事故后的处理情 况; • (10)有关记录:包括场所自身检查与检测记录, 培训考核记录,从业人员因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疾 病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岗位记录,集中空调通风 系统清洗消毒记录等; • (11)有关证明:包括预防性建筑设计审核文件,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图纸,消毒设施设置情况 等。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有专人管理,分类记 录,至少保存两年。
六、对饮水进行净化消毒处理
• 消毒的范围: 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都必须进行持续消毒。 • 消毒的目的: 杀灭微生物,防止细菌的繁殖和生长。 • 消毒剂: 液氯、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等。 • 消毒剂投加方式: 有机械投加、人工投加、以及机械+人工投加方式。
七、对水质进行检测
• 检测目的:了解水质状况;指导和调整消毒剂量。 • 1、自检: • (1)集中式供水单位:每日检测水源水的色度、浑浊度、 肉眼可见物、和耗氧量;检测出厂水和末稍水余氯。 • (2)二次供水单位:每日检测蓄水池水和末稍水的余氯, 并根据余氯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加氯量。 • 每年对供水系统进行1次全项目检测。 • (3)要求:所有检测记录或报告留档备查,定期将结果及 时报告卫生管理部门。 • 2、抽检:卫生管理部门在水质无明显变化、无新增污染源等 正常情况下,每年对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检测至少1次。
四、从业人员健康体检
建立健康体检制度,每年组织从业人员
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 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 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 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 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五、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 建立卫生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 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 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对考核不 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岗。
六、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
• 建立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 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 (1)证照: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 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健康相关产 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等。 • (2)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 度; • (3)卫生操作规程; • (4)公共用品用具采购、验收、出入库、储存记 录; • (5)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检测记录; • (6)设备设施维护与卫生检查记录;
二、建立卫生责任制度
• 公共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其经 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立卫生管理部 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具 体负责本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建立健全 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档案。
三、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场所、物品和设施
1.公共场所卫生质量 建立公共场所自身检查与检测制度,保持公共场所空气流 通,室内空气质量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公共场所采 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 系统相关卫生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 所的室内空气质量、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 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 的应当及时整改。 公共场所经营者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可以委托检测。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 •
4.水箱: (1)应专用,不得渗漏, (2)水箱其顶部与屋顶的距离应大于 80cm; (3)应有相应的透气管和罩; (4)入孔或水箱入口应有盖,并高出水箱面 5cm 以上,并有上锁装置,水箱内外应设有爬梯。 (5)必须安装在有排水条件的底盘上,泄水管应设 在水箱的底部,溢水管与泄水管均不得与下水管道 直接连通,水箱的材质和内壁涂料应无毒无害。 (6)水箱的容积设计不得超过用户 48小时的用水 量。 (7)池壁平整光滑、无污物,箱底无沉淀; (8)每年至少清洗消毒一次。
• 1.供水设施包括: 水处理设施:净化、过滤、消毒等设施 储水设备:蓄水池和高、中、低位水箱。 供水管线:供、输水管线、阀门、龙头等。 • 2.水处理设施的卫生防护: •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划定生产区的范围。生产区外 围30米范围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不得设置 生活居住区,不得修建渗水厕所和渗水坑,不得 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渠道。 • 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的外围30米的 范围内,其卫生要求同上。
• • • •
5.管网: (1)给水管不得泄露,材质应符合卫生要求; (2)给水管网铺设不得与排水管并行; (3)给水管网严禁与排水设施及非生活饮用水的 管网相连接; • (4)新建或检修水处理设施、设备和管网后,必 须严格冲洗、消毒,合格后方可正常使用; • (5)长期闲置需重新启用的建筑物,应对管网末 梢进行放水清洗;
公共场所范围和种类
• (一)住宿场所:宾馆、旅店、招待所 • (二)进餐(饮)场所:饭馆、咖啡馆、酒吧、茶座 • (三)沐浴场所:公共浴室(包括浴场、桑拿中心、浴室、 温泉浴、足浴等) • (四)美容美发场所:理发店、美容店 • (五)购物及文化娱乐场所:影剧院、录像厅(室)、游 艺厅(室)、舞厅、音乐厅、商场(店)、书店、展览馆、 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 (六)健身场所:体育场(馆)、游泳场(馆) • (七)等候场所: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公共场所与生活饮用水 卫生管理
公共场所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8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1987.4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11.5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 394-2012 ) 相应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如:GB 96631996 旅店业卫生标准) 《关于公布山东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范围 的通知》(鲁卫法监字【2013】2号)
七、接受卫生监督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公 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应当依据有关卫生 标准和要求,采取现场卫生监测、采样、 查阅和复制文件、询问等方法,有关单位 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隐瞒。
八、处理危害健康事故
• 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经营者应当立即 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卫 生行政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危害健康事故不得隐瞒、 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 (一)各单位应建立健康危害事件报告制度,负 责人和卫生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 • (二)当发生健康危害事件时,责任报告人要在 发生事故第一时间电话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生活饮用水相关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体系
概 述
• 1. 分类: 按供水方式分:集中式供水、 二次供水、分散式供水 • 2.定义 • (1)生活饮用水 (简称饮用水):是指人们的饮水和生活 用水,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经口摄入体内,并可通过洗漱、 沐浴等生活用水接触皮肤或呼吸摄入人体。 • (2)集中式供水:自水源集中取水,通过输配水管网送 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的供水方式,包括自建设施供水。 为用户提供日常饮用水的供水站和为公共场所、居民社区 提供的分质供水也属于集中式供水。 • (3)二次供水:将来自集中式供水的管道水另行加压、 贮存、消毒或深度处理,再送至水站或用户的供水设施; 包括客运船舶、火车客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上的供水(有独 自制水设施者除外)。
一、卫生许可证
• 根据《行政许可法》和《生活饮用水卫生 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各级卫生行 政部门行使对饮用水供水单位(集中式供 水单位、二次供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单位) 进行卫生许可。 • 卫生许可证应当在经营场所醒活饮用水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卫 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同时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 (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生活饮 用水的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 和卫生管理档案。
三、健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 1、建立制度: • 饮水污染应急处理预案和报告制度,负责人和卫生 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 • 人员培训和体检制度; • 饮用水消毒制度; • 水质监测制度; • 管网和水池清洗消毒制度; • 定期巡视检查制度等; • 2、建立定期清洗、消毒和检修等操作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