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抗日战争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1840—1949 近代(1840—1919 旧民主主义1919—1949 新民主主义)1949—至今现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太平天国(爆发标志:金田起义失败标志:天京陷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1919—1927:大革命〈第一次国共的统一战线〉反北洋军阀失败原因:客观原因,国民党的动摇,使统一战线发生剧烈分化;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
1927—1937:土地革命〈工农联盟的统一战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37—1945: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1949:解放战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现代化建设包括1949—1956:社会主义改造(过渡、革命)时期1949—1952底:彻底推翻三座大山(1952年底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1953—1956:三大改造(1956年之后是社会主义国家)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论十大关系》意义: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1956年中共八大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发展生产力,解决这个矛盾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78—至今:改革开放时期开始标志: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1992年南巡讲话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之间的关系?①1840年封建社会地主与农民推翻地主阶级的压迫②1840—1949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③1949—1956 新民主主义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④1956—至今社会主义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变落后农业国为先进工业国(发展生产力)一、两大比较1.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同点:①社会性质(发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③革命性质(资产阶级革命)④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民族资产阶级)不同点:①领导阶级(旧:资产阶级新: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旧:自由、平等、博爱新:马克思主义)③革命前途(旧:资本主义新:社会主义)④所属体系(旧:世界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新: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分)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相同点:①领导阶级(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革命前途(社会主义)④所属体系(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分)相同点:①社会性质(新:发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发生于新民主主义社会)②革命对象〈任务〉(新:推翻三座大山社:完成三大改造)③革命性质(新:资产阶级革命社:无产阶级革命)二、三大综合1.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阶级领导;亮点;作用;失败根本原因;得出的结论)①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历次农民运动最高峰原因)解决土地问题,《资政新篇》;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的新特点;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带领中国探索出一条道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5,“12.9运动”,喊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30
1935.12,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 略
1936.5,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反 蒋抗日的口号; 同东北军、西北军停止敌对行动
1936.9.1,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931,“9.18事变”,占领东北 1935,“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东
北” 1936.8,制定“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
“先打中国”的侵略计划
华北事变
华北危机
《何梅协定》
“攘外必先安内”
1937,“7.7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3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 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 发起战略进攻。
38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的特点: 1.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
辅的方针。 2.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为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中后期,更采取了避战观战、保存实力、准备内战 的政策。 3.抗战胜利前夕,由于国民党军队腐败(前方吃紧, 后方紧吃),导致豫湘桂战役大溃败,国民党政府 陷入深刻危机之中。
6
1904-1905,日俄战争,南满成其势力范围
1915.5,迫签“二十一条”
1918.5,《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开始在华驻 兵
1927.6,召开“东方会议”,形成《田中奏折》, 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 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31,“9.18事变”,占领东北
1935,“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东 北”
自考 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仅三个月时间东北三省在不抵抗主义断送下,沦于敌手, 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1940年6月,日军占领宜昌,威胁重庆
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和云南西部
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 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军于 1938年 10 月占领广州、武汉后,被迫停止正面战 场的战略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 针下,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 和“以战养战”策略。
杨靖宇
赵尚志
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公推杨靖宇为总司令,赵尚志为副总司 令。
2.共产党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1)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 抗日同盟军”。盟军中有大量的共产党员,约300人。 (2)和十九路军签订 《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发动 反日反蒋的福建事变。
3文教上:通过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 蒙蔽、麻醉和腐蚀中国人民,推行奴化教 育和愚民政策。
目的:消磨、摧残 中国人民的民族意 识和反抗意志,实 现其同化政策。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进行奴化教育,强制推行殖民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 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 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 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 美元。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目的: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 庸经济。
2021/6/16
15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目的: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 识和反抗意志,实现其同化政策
日本侵略者按照“以 华制华”政策和“思 想战”的方针,在其 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 教育,企图以此泯灭 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 和反抗精神、达到维 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对于国民党政府 对于日本占领区 政治诱降为主、 加紧扶植傀儡政权, 军事打击为辅 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
对于敌后根据地 逐步将主要兵力用 于对共产党领导的 敌后抗日根据地 进行“扫荡”
2021/6/16
9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的妥协退 让政策及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 采取的对日姑息纵容政策,使得日本 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
2021/6/16
长沙“文夕大火”
7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局部侵华
全面侵华
七·七事变
伪“满洲国”执政就职典 礼
2021/6/16
10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021/6/16
视频:南京大屠杀
11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Biblioteka 的侵略战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近代史纲要考点整理3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2、抗日战争的爆发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民党当局的基本政策“攘外必先安内”,采取不抵抗主义;与其形成鲜明对照是是,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1)华北事变:2)瓦窑堡会议为了实现在新的形势下政治策略的转变,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瓦窑堡会议是遵义会议后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是解决政治路线问题。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1)经过: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置个人毁誉和集团的安危于脑后,于1936年12月12日,为了实行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杨两将军毅然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
2)和平解决经过深入的反复的讨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
根据这一方针,党中央应张杨的邀请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组成中共代表团,骑马赶到延安机场,然后乘张派来的飞机飞往西安。
周恩来以国家民族大义的崇高精神和析理入微的恳切言词,终于说服了杨。
也使得蒋不得不改变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发表抗日通电,开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1、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在中国共产党的多次催促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1937年9月22日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表现出一定的抗日积极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历史事件【1-8】

【导语】天⾼鸟飞,海阔鱼跃;考试这舞台,秀出你独特的精彩;⼀宿好的睡眠,精神能百倍;⼀颗淡定的平常⼼,沉着应对,努⼒备考,考⼊理想院校!以下是为⼤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历史事件【1-8】》供您查阅。
【篇⼀:中国共产党诞⽣及意义】中国共产党诞⽣及意义、第⼀次国共合作和* (1)原因和条件:中国⾰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2)标志:******⼀⼤的成功召开。
(3)过程:五卅运动、北伐战争的胜利,失败(标志:四⼀⼆政变和七⼀五政变)。
(4)*失败原因:①******⼒量的强⼤(客观);②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领导权。
(主观) (5)*失败的经验教训:①中国的*⾰命必须建⽴⼴泛的⾰命统⼀战线,在统⼀战线中必须坚持⽆产阶级的领导权。
②⽆产阶级领导权的中⼼问题是农民问题;③中国⾰命的主要⽃争形式是武装⽃争;④加强党的建设。
(6)*的意义:①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基本上****了北洋军阀统治。
②它教育和锻炼了各⾰命阶级,提⾼了政治觉悟,为后来共产党领导的⼟地⾰命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③它提⾼了中共在全国⼈民中的威望,党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制定*⾰命纲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篇⼆:抗⽇战争】抗⽇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意义:彻底打败了⽇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精神。
④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事业产⽣了巨⼤影响。
胜利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
中国⼈民巨⼤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量的同情和⽀持。
胜利经验:①全国各族⼈民的⼤团结是中国⼈民战胜⼀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标的⼒量源泉。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的伟⼤民族精神是中国⼈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的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2:三元里人民的抗战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道德反侵略武装斗争。
3:义和团运动—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思维图谋。
4: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5: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6:《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7: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是由农民发起的斗争,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既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还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
利用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和对西方资本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都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8: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9:兴办近代企业军用企业:1890年以前全国各地共创办20多个军工企业,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势最大的造船厂;才1867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10: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教训历史作用;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若干民用企业,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开办的新式学堂促进了教育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901年《辛丑条约》日本从 中分得3479.31万两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 日根据《朴茨茅斯和约》占 领了辽东半岛,建立一整套 殖民机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 目的
1、在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情况下,青年学生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 运动中,说明学生运动只有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相结合,才是发展方向。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路线,促使第二次 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的情况 下,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使学生进一 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解放的中流砥柱。
1、发表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2、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前是中国局部抗战阶 段,主要包括东北军民的抗战、一二八 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
1、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
1931年11月马占山率部抵抗日军 揭开了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战序幕 1932年义勇军发展到40多万,活 动范围达到102县
苏维埃政府对日宣战红军再三提议与各军队共同抗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艰苦奋斗十九路军及民众的淞沪抗日血战察哈尔长城及滦东各地军民英勇杀贼福建人民政府接受红军提议联合抗日罗登贤徐名鸿吉鸿昌邓铁梅伯阳童长荣潘洪生史灿堂瞿秋白孙永勤方志敏等民族英雄为救国而捐躯刘崇武田汉杜重远等爱国志士为抗日而入狱蔡廷楷锴蒋光鼐翁照垣陈铭枢方振武等抗日部队艰苦斗争宋庆龄何香凝李杜马相伯等数千人发表中华民族时日作战基本纲领数年来我工农商学各界同胞为抗日而进行排货罢工罢市罢课示威等救国运动尤其是我东北数十万武装反日战士在杨靖宇赵尚志王德恭泰李延禄周保中谢文东吴义成李华堂等民族英雄领导之下前仆后继的英勇作战在在都表现我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在在都证明我民族抗日救国的必然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
局部抗战(9.18事变——7.7事变)
全国性抗战(1937.7——1945.8)
抗战胜利
一、局部抗战
• 1、局部抗战
• 2、救亡运动
•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局部抗战
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就发表反 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宣言。 ☆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 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 1932年4月15日,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 时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宣言》,正式决定对日本帝国主 义宣战。 ☆ 中国共产党还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 斗争。
①1931年9月26日,上海举行了有20万人以上的 抗日救国大会和反日示威游行。 ② 1931年9月28日,北平召开了20多万人的抗 日救国大会,要求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国内 各方停止内争,一致对外”。 ③ 1931年10月初,上海80余万工人组织抗日救 国联合会,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 ④各地学生纷纷向当地政府请愿,并集结向南 京政府请愿。要求“请蒋速北上,收复失地中回民支队。
华侨: 在抗战的头三年,海外侨胞就捐 献飞机217架、坦克23辆、救护车 1000余辆、物资总数在3000批以上。 据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报告1939 年全国军费(不含敌后战场)为18亿 元,当前华侨捐款及侨汇为13亿元。 抗战期间粤籍归侨参战的达4万 人。女侨胞李林担任八路军120师第6 支队教导员,“双枪女英雄”,牺牲 时年仅24岁。 在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华儿 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 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 祖国的钢铁长城。
• 3、中共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1、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国共两党共赴国难
7月8日,共产党发表全国通电,号召全民 族抗日。 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布了红 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委任朱 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 9月22日,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发表了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 统一战线建立。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外各派政治 力量对事变的反应如何?
国内: 亲日派:主张用武力来解决 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 地方实力派:虚虚实实,要求恢复蒋介石的自由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 赴西安参加谈判。 国际: 日本:极力怂恿亲日派实行武力“讨伐”,并以 武力占领京沪相威胁 英美:力主和平解决
1940年,陈嘉庚率 领南洋华侨归国慰劳视 察团访问延安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战略性防御阶段
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的防御阶 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国民党军队对 日本侵略军进行英勇的抵抗。先后组织了忻口、 淞沪、徐州、武汉等4次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打得非常艰苦、激烈。
一·二八事变后的救亡高潮
①1932年12月,黄炎培等60人组成中华民 国国难救济会,要求抗日与民主。 ②1933年3月,国民御侮自救会成立,要求 国民政府派兵前往东北华北,收复东北, 保卫华北等。 ③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 学生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 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
(3)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1936年9月,《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表明我党正式改“反蒋抗日”为“逼蒋抗日”, 这是我党的政策极为重要的改变。 (4)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 力劝蒋介石放弃剿共政策,共同抗日未果的情况 下,决定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
国共两党为什么能实现第二次合作?
第一,民族矛盾的激化是推动国共实现 第二次合作的主要动力。 第二,国共两党都作了政策上的让步。 第三,全国人民一致对外的要求和同仇敌 忾的决心,是国共合作的巨大推动动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代特点
• 首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民族的统一战线,成 分极其广泛。 • 其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共产党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主张呢?一 是中国面临着“灭亡整个民族的外国威 胁”;二是共产党“有了表示他们提出统 一战线纲领具有诚意的机会”——斯诺
刘伯承后来说,共产党 人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 成最高的利益。现在大敌当 前,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我 们要把阶级的仇恨埋在心里, 和国民党合作抗日。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 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 一宣言”。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全民抗战的 主张,得到了全国广大人民的拥护。 (2)瓦窑堡会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定 1936年12月25日,在陕北瓦窑堡中共中央政治局举 行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 务决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5)从“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从1937年开始,中共将“逼蒋抗日”的政策发 展为“联蒋抗日”的政策,蒋介石也同意同共产党 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谈判。
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了五届三中全会,共 产党向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
二、全国性抗战
• 1、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 第三,这次国共合作是始终没有统一、固定组织形 式,没有协商一致的共同纲领,遇事临时协商的中 外历史上少有的合作。 • 第四,这次国共合作是处于既有利又极其复杂的国 际环境之下的合作。
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工人阶级是抗日救亡的先锋队。 农民阶级以各种形式抗击日本侵略者。
民族资产阶级: 捐款,内迁工厂,发展工
☆
坚持抗日的东北义勇军
共产党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1933年5月,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 军”。盟军中有大量的共产党员。 和十九路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3年 11月,十九路军发动反日反蒋的福建事变。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开赴前线
2、民间的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的救亡运动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