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结构设计中的楼梯计算
pkpm板式楼梯计算书

板式楼梯计算书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一、示意图:二、基本资料:1.依据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2.几何参数:楼梯净跨: L1 = 2860 mm 楼梯高度: H = 2000 mm梯板厚: t = 110 mm 踏步数: n = 12(阶)上平台楼梯梁宽度: b1 = 200 mm 下平台楼梯梁宽度: b2 = 200 mm 2.荷载标准值:可变荷载:q = 2.50kN/m2面层荷载:q m = 1.70kN/m2栏杆荷载:q f = 0.20kN/m3.材料信息: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f c = 11.90 N/mm2f t = 1.27 N/mm2R c=25.0 kN/m3钢筋强度等级: HPB235 f y = 210.00 N/mm2抹灰厚度:c = 20.0 mm R s=20 kN/m3梯段板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 s = 20 mm支座负筋系数:α= 0.25三、计算过程:1.楼梯几何参数:踏步高度:h = 0.1667 m踏步宽度:b = 0.2600 m计算跨度:L0 = L1+(b1+b2)/2 = 2.86+(0.20+0.20)/2 = 3.06 m梯段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余弦值:cosα= 0.8422.荷载计算( 取B = 1m 宽板带):(1) 梯段板:面层:g km = (B+B·h/b)q m = (1+1×0.17/0.26)×1.70 = 2.79 kN/m自重:g kt = R c·B·(t/cosα+h/2) = 25×1×(0.11/0.84+0.17/2) = 5.35 kN/m抹灰:g ks = R S·B·c/cosα = 20×1×0.02/0.84 = 0.48 kN/m恒荷标准值:P k = g km+g kt+g ks+q f = 2.79+5.35+0.48+0.20 = 8.81 kN/m恒荷控制:P n(G) = 1.35g k+1.4·0.7·B·q = 1.35×8.81+1.4×0.7×1×2.50 = 14.35 kN/m活荷控制:P n(L) = 1.2g k+1.4·B·q = 1.2×8.81+1.4×1×2.50 = 14.08 kN/m荷载设计值:P n = max{ P n(G) , P n(L) } = 14.35 kN/m3.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左端支座反力: R l = 21.96 kN右端支座反力: R r = 21.96 kN最大弯矩截面距左支座的距离: L max = 1.53 m最大弯矩截面距左边弯折处的距离: x = 1.53 mM max = R l·L max-P n·x2/2= 21.96×1.53-14.35×1.532/2= 16.80 kN·m相对受压区高度:ζ= 0.192842 配筋率:ρ= 0.010928纵筋(1号)计算面积:A s = 983.50 mm2支座负筋(2、3号)计算面积:A s'=αA s = 0.25×983.50 = 245.87 mm2四、计算结果:(为每米宽板带的配筋)1.1号钢筋计算结果(跨中)计算面积A s: 983.50 mm2采用方案:d12@100实配面积:1130.97 mm22.2/3号钢筋计算结果(支座)计算面积A s': 245.87 mm2采用方案:d6@100实配面积:282.74 mm23.4号钢筋计算结果采用方案:d6@200实配面积:141.37 mm2。
关于PKPM楼梯间荷载问题

关于PKPM楼梯间荷载问题2011-11-15 14:39cs90541514|分类:工程技术科学| 浏览3767次现在有2种方法1中楼梯间楼板厚输入为0然后恒荷载输入6-8 那么这个6-8是怎么算出来的?第2种方法楼板全开洞把荷载换算成线荷载加到楼梯两边梁上这个线荷载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回答详细、全的有加分!提问者采纳2011-11-15 16:041.6~8为梯段板斜板的自重,计算方法:a.荷载标准值:可变荷载:q = 3.50kN/m2 面层荷载:qm = 1.70kN/m2栏杆荷载:qf = 0.20kN/mb. 楼梯几何参数:踏步高度:h = 0.1438 m梯板厚: t = 100 mm踏步宽度:b = 0.3000 m计算跨度:L0 = L1+L3+(b1+b2)/2 = 2.10+1.00+(0.20+0.20)/2 = 3.30 m梯段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余弦值:cosα = 0.902c. 荷载计算( 取B = 1m 宽板带):(1) 梯段板:面层:gkm = (B+B*h/b)*qm = (1+1*0.14/0.30)*1.70 = 2.51 kN/m自重:gkt = Rc*B*(t/cosα+h/2) = 25*1*(0.10/0.902+0.14/2) = 4.57 kN/m抹灰:gks = RS*B*c/cosα = 20*1*0.02/0.902 = 0.44 kN/m恒荷标准值:Pk = gkm+gkt+gks+qf = 2.51+4.57+0.44+0.20 = 7.73 kN/m2.将换算后的梯板面荷载(6~8)+楼梯活荷载按照单、双向板的分配原则换算到梁上,得到梁上线荷载追问单、双向板的分配原则换算到梁上,得到梁上线荷载是怎么换算的呢?公式好多能说下这些公式的来源么谢谢回答单、双向板的区分看混规9.1.1条,双向板的计算公式大学混凝土课本里有。
pkpmv5.2楼梯模板支撑架计算步骤

pkpmv5.2楼梯模板支撑架计算步骤建筑楼梯的支模方法和步骤:
1、确定好楼梯两端的标高,铺设楼梯底模板。
2、支设楼梯侧模板。
3、在侧模板上弹线确定楼梯板的厚度并画出楼梯踏步的位置。
4、支设楼梯踏步的模板。
楼梯踏步的高与宽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与楼梯底板和其水平投影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每个踏步的坡度比例和坡度系数就是楼梯底板和其水平投影的坡度比例和坡度系数。
基本公式:
踏步高=150mm
踏步宽=300mm
得出踏步斜边长为:=335.41mm
坡度比例=短边/长边=150/300=0.5
坡度系数=斜边/长边=335/300=1.118
楼梯基础梁里侧模板的计算:
外侧模板高度为450mm,里侧模板高度(CF)=外侧模板高度-AC(楼梯剖面图二)所示。
AC=AB+BC
AE=300-240=60mm
AB=60×0.5=30mm
BC=80×1.118=90mm
AC=30+90=120mm
里侧模板高(CF)=450-120=330mm
基础梁与平台梁第一跑里侧模板的计算:
CD=AD-AC
AD=500mm
AC=AB+BC
AB=150mm
BC=80×1.118=90mm
CD=500-150-90=260mm
平台梁第一跑与第二跑里侧模板的计算:CD=BD-BC
BD=500mm
BC=80×1.118=90mm
CD=500-90=410mm。
pkpm模型中楼梯建模的方法对新手超有用

PKPM模型中楼梯的输入输出及要点在以往PKPM整体建模时,虽输入楼梯但输出的整体结果却没有改变,这不是PKPM软件的问题,而是操作时其有特殊的步骤要求。
现将楼梯的输入及要点与大家分享,涂黄色的部分要重点注意。
楼梯进行整体计算的建模步骤:1、在PMCAD中的“楼层定义”选项中选择“楼梯布置”中的“楼梯布置”选项,鼠标选择需要布置楼梯的房间。
2、点击房间后会弹出楼梯智能设计对话框,点击“选择楼梯类型”选择楼梯形式,可按实际情况更改楼梯参数。
各层设置楼梯后,在整体模型中就可看到楼梯,但此时并未显示梯段板的平直段。
注意:楼梯间的板厚为0,荷载按10、3.5输入,导荷方式为梯跑方向两对边传力。
3、注意:如楼梯不通向顶层,则最高的一个标准层不应设置楼梯。
4、在存盘退出时,选择“楼梯自动转换为梁(数据在LT目录下)”。
退出PMCAD建模。
5、改变工作目录,选择当前文件夹下的LT文件夹作为新的工作目录,以下所有6、重新进入PMCAD,在整体模型中就可以看到楼梯已经转化为斜板,检查模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对于有坡屋顶的结构,楼梯可能会生成悬臂构件,导致模型失真,普通楼层不会出现此情况;另外,在每层楼梯的第一跑的平直段处生成一个粉色的斜杆,截面99mmx99mm,此构件不影响计算结果,是系统自动生成的。
)检查无误后退出,此时不必再勾选“楼梯自动转换为梁(数据在LT目录下)”。
7、之后进入SATWE进行后续操作即可。
当T>Tg时,结构刚度增大是否也会使地震力增大?楼梯斜板刚度较大,会吃掉部分力,使得周边构件配筋相对减小。
经与PKPM软件人员沟通并进行实际算例验证后可见,楼梯参与整体建模后,结构的刚度增大,周期减小,楼梯周边约2跨范围内的构件配筋普遍增大,与楼梯方向平行的梁配筋增大较明显。
但由于楼梯参与整体计算增大了结构的刚度,减小了层间位移,其余构件的配筋有可能相对减小而偏不安全,目前PKPM给出建议在配筋设计时最好取有楼梯和无楼梯2种结果的包络。
PKPM楼梯计算

PKPM08版考虑楼梯的计算方案(官方方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局部修订版)第3.6.6.1条规定“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条文说明中指出“考虑到楼梯的梯板等具有斜撑的受力状态,对结构的整体刚度有较明显的影响。
建议在结构计算中予以适当考虑。
”为了适应新的抗震规范要求,PKPM08版给出了计算中考虑楼梯影响的解决方案:在PMCAD的模型输入中输入楼梯,可在四边形房间输入二跑或对折的三跑、四跑楼梯。
程序可自动将楼梯转化成折梁,此后接力SATWE等的结构计算即包含了楼梯构件的影响。
模型输入退出时可由用户选择是否将楼梯转化为折梁到模型中,如用户选择此项,则程序将已建好的模型拷入工作子目录下的lt子目录,并自动将每一跑楼梯板和其上、下相连的平台板转化成一段折梁,在中间休息平台处增设250×500mm层间梁。
二跑楼梯的第一跑下接于下层的框架梁,上接中间平台梁,第二跑下接中间平台梁,上接于本层的框架梁。
原有工作子目录中的模型将不考虑模型中的楼梯布置的作用,其计算与往常相同。
而在lt子目录下的模型中,楼梯已转化为折梁杆件,该模型可由用户进一步修改。
在lt子目录下做SATWE等的结构计算,此时的计算可以考虑楼梯的作用。
1 楼梯输入在PMCAD主菜单一的结构建模中输入楼梯,楼梯建模应在楼层组装后完成,因为此时各楼层的层高已经确定,只有层高确定之后,各楼梯跑才能正确布置。
在【楼层定义】菜单下增设【楼梯布置】子菜单,在【楼梯布置】菜单下有三个子菜单,分别为【楼梯布置】、【楼梯删除】、【层间复制】。
楼梯建模步骤如下:1)点击【楼梯布置】菜单,选择需布置楼梯的四边形房间(目前程序只能选择四边形房间);2)点击鼠标右键,程序弹出图1所示对话框,对话框右上角显示楼梯的预览图,程序根据房间宽度自动计算梯板宽度初值,用户可修改楼梯定义参数。
PKPM计算流程最全

利用PKPM 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1 执行PMCAD 主菜单:输入结构的整体模型1.1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1. 结构标准层“轴线输入”(1) 结构图中尺寸是指中心线尺寸,而非建筑平面图中的外轮廓尺寸(2) 根据上一层建筑平面的布置,在本层结构平面图中适当增设次梁(3) 只有楼层板、梁、柱等构件布置完全一样(位置、截面、材料),并且层高相同时,才能归并为一个结构标准层2. “网格生成”——轴线命名3. “楼层定义”: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1) 估算(主、次)梁、板、柱等构件截面尺寸)1) 梁:框架主梁的经济跨度是6-9米,次梁跨度一般为4-6米。
○1抗震规范第6.3.6条规定:b ≥200;○2主梁:h = (1/8~1/12) l ,b =(1/3~1/2)h ;○3次梁:h = (1/12~1/16)l ,b =(1/3~1/2)h2) 柱:○1抗震规范第6.3.1条规定:矩形柱bc 、hc ≥300,圆形柱d ≥350;○2控制柱的轴压比cc c c f wnS f N A λγλ== λ——柱的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为一到四级时,分别为0.7~1.0γ——柱轴力放大系数,考虑柱受弯曲影响,γ=1.2~1.4w ——楼面竖向荷载单位面积的折算值,w =13~15kN/m 2n ——柱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S ——柱的负荷面积 3) 板:单向板跨度位于1.7-2.5米,一般不宜超过2.5米;双向板跨度不宜超过4米。
○1单向板:h = l /40 ~ l /45 (单向板) 且h ≥60mm ;○2 h = l /50 ~ l /45 (双向板) 且h ≥80mm(2) 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1)构件布置,柱只能布置在节点上,主梁只能布置在轴线上。
2)偏心,主要考虑外轮廓平齐。
3)本层修改,删除不需要的梁、柱等。
4)本层信息,给出本标准层板厚、材料等级、层高。
5)截面显示,查看本标准层梁、柱构件的布置及截面尺寸、偏心是否正确。
PKPM08版考虑楼梯的计算方案

PKPM08版考虑楼梯的计算方案GB50011-2001(2008局部修订版)第3.6.6.1条规定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条文说明中指出考虑到楼梯的梯板等具有斜撑的受力状态,对结构的整体刚度有较明显的影响。
建议在结构计算中予以适当考虑。
为了适应新的抗震规范要求,PKPM08版给出了计算中考虑楼梯影响的解决方案:在PMCAD的模型输入中输入楼梯,可在四边形房间输入二跑或对折的三跑、四跑楼梯。
程序可自动将楼梯转化成折梁,此后接力SATWE等的结构计算即包含了楼梯构件的影响。
模型输入退出时可由用户选择是否将楼梯转化为折梁到模型中,如用户选择此项,则程序将已建好的模型拷入工作子目录下的lt子目录,并自动将每一跑楼梯板和其上、下相连的平台板转化成一段折梁,在中间休息平台处增设250500mm层间梁。
二跑楼梯的第一跑下接于下层的框架梁,上接中间平台梁,第二跑下接中间平台梁,上接于本层的框架梁。
原有工作子目录中的模型将不考虑模型中的楼梯布置的作用,其计算与往常相同。
而在lt子目录下的模型中,楼梯已转化为折梁杆件,该模型可由用户进一步修改。
在lt子目录下做SATWE等的结构计算,此时的计算可以考虑楼梯的作用。
1 楼梯输入在PMCAD主菜单一的结构建模中输入楼梯,楼梯建模应在楼层组装后完成,因为此时各楼层的层高已经确定,只有层高确定之后,各楼梯跑才能正确布置。
在楼层定义】菜单下增设楼梯布置】子菜单,在楼梯布置】菜单下有三个子菜单,分别为楼梯布置】、楼梯删除】、层间复制】。
楼梯建模步骤如下:1)点击楼梯布置】菜单,选择需布置楼梯的四边形房间(目前程序只能选择四边形房间);2)点击鼠标右键,程序弹出图1所示对话框,对话框右上角显示楼梯的预览图,程序根据房间宽度自动计算梯板宽度初值,用户可修改楼梯定义参数。
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楼梯定义与布置,如图2所示。
检测楼梯荷载计算

楼梯荷载计算1、楼梯自重:G1=0.8*3.6*0.008*78.50=18.1KN(楼梯踏板)G2=2*0.08*0.155*4.12*78.5=8.02KN (楼梯边板)G3=5.438*0.9*(3.6*2/0.2)*0.1+5.438*4.12*0.1=20.0KN(50槽钢)G=G1+G2+G3=46.1KN2、承担栏杆与电缆槽自重支架:98.1*1*0.1=9.8KN扶手栏杆:11.25*(3.6+2.2+0.4)*0.1=7.0KN 扶手长:6.2m通信电缆槽:1.13*0.51*0.1*6=0. 35KN (伸出角钢重)6.2*0.12=0.75(电缆槽重)(0.35+0.75)*0.26=0.3KN.m电力电缆槽: 1.13*0.375*0.1*6=0.3KN(伸出角钢重)6.2*0.09=0.56(电缆槽重)(0.3+0.56)*0.2=0.2KN.m3、活载人群荷载:3.5*0.8=2.8KN/m 1/8*2*3.6*3.6=4.54、荷载组合荷载组合时,恒载(即自重)控制,取恒载系数1.35,活载取1.0 楼梯自重与人群活载组合为:(46.1*1.35+1.0*4.5)/2/0.8=41.7KN/m 支架+扶手:1.35*(9.8+7)/2=11.4KN电缆槽与扶手栏杆等:F=1.35*(0.75+0.35+0.3+0.56)/2=1.4KNM=1.35*(0.2+0.3)=0.7KN.m加载图示计算时,横向为两根75角钢计算应力计算结果1、支撑于梁上,固结形式(最大拉:266MPa,最大压:289Mpa)2、支撑于梁上,铰接形式(最大拉:142MPa,最大压:332Mpa)3、支撑于墩顶上,固结形式(最大拉:257MPa,最大压:283Mpa)4、支撑于墩顶上,铰接形式(最大拉:138MPa,最大压:328Mpa)5、只计算横撑(最大拉:387MPa)螺栓计算(支架端):两列3排,6个螺栓,单面:m0=1,预拉力P=360,摩擦系数μ=0.45,km=1.7,T=6*0.45*1*360/1.7=571KN(1)、支撑于梁上,固结形式F=44.3<T=571KN满足(2)、支撑于梁上,铰接形式F=44.3<T=571KN满足F=6.4<T=571KN满足(3)、支撑于墩顶上,固结形式F=38.3<T=571KN满足(4)、支撑于墩顶上,铰接形式F=6.4<T=571KN满足斜杆稳定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式楼梯
1板式楼梯: TB-1
1.1基本资料
1.1.1工程名称:工程一
1.1.2楼梯类型:板式 A 型(╱),支座条件:两端弹性;支座弯矩
取 -1/20·q·l
02,跨中弯矩取 1/10·q·l
2,跨中调整系数γm= 1.2 ??
1.1.3踏步段水平净长 L
sn
= 3520mm【Lsn=踏步宽*(踏步数-1)=320*(12-1)=3520】;
梯板净跨度 L
n = L
sn
= 3520mm,梯板净宽度 B = 1475mm
1.1.4低端支座宽度 d
l = 200mm,高端支座宽度 d
h
= 200mm
计算跨度 L
0=Min{L
n
+ (d
l
+ d
h
) / 2, 1.05L
n
} = Min{3720, 3696} =
3696mm
1.1.5梯板厚度 h
1= L
/ 27= 137mm,取 h
1
= 130mm
1.1.6踏步段总高度 H
s
= 1500mm【Hs=踏步高*踏步数=125*12】,楼梯踏步级数 n = 12
1.1.7线性恒荷标准值 P
k = 1kN/m;均布活荷标准值 q
k
= 3.5kN/m2,ψc
= 0.7 【活载组合系数】
1.1.8面层厚度 c
1
= 25mm,面层容重γc2= 20kN/m3;顶棚厚度 c2=20mm,
顶棚容重γc2= 18kN/m3;楼梯自重容重γb= 25kN/m3
1.1.9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 f
c = 14.331N/mm2, f
t
= 1.433N/mm2, f
tk
= 2.006N/mm2,
E
c
= 29791N/mm2
1.1.1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
y = 360N/mm2, E
s
= 200000N/mm2;
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c = 15mm 1.2楼梯几何参数
1.2.1踏步高度 h
s = H
s
/ n = 1500/12 = 125mm
踏步宽度 b
s = L
sn
/ (n - 1) = 3520/(12-1) = 320mm
踏步段斜板的倾角α = ArcTan(h
s / b
s
) = ArcTan(125/320) = 21.3°
踏步段斜板的长度 L
x = L
sn
/ Cosα = 3520/Cos21.3°= 3779mm
1.2.2踏步段梯板厚的垂直高度 h
1' = h
1
/ Cosα = 130/Cos21.3°=
139.6mm
踏步段梯板平均厚度 T = (h
s + 2h
1
') / 2 = (125+2*139.6)/2 =
202.1mm
1.2.3梯板有效高度 h
10=h
1
- a
s
= 130-20 = 110mm
1.3均布永久荷载标准值
1.3.1梯板上的线载换算为均布恒荷 g
k1= P
k
/ B = 1/1.475【梯板净宽度】
= 0.68kN/m2
1.3.2梯板自重 g
k2
=γb·T = 25*0.2021【梯板平均厚度】= 5.05kN/m2
1.3.3踏步段梯板面层自重
g
k3
=γc1·c1·(n - 1)(h s + b s) / L n= 20*0.025*(0.125+0.32)
*(12-1)/3.52 【梯段净跨度L
n
】= 0.70kN/m2
1.3.4梯板顶棚自重 g
k4
' =γc2·c2= 18*0.02 = 0.36kN/m2
g
k4= g
k4
'·L
x
/ L
n
= 0.36*3.779/3.52 = 0.39kN/m2
1.3.5均布荷载标准值汇总 g
k = g
k1
+ g
k2
+ g
k3
+ g
k4
= 6.81kN/m2
1.4均布荷载的基本组合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 Q(L) =γG·g k+ γQ·q k= 1.2*6.81+1.4*3.5 =
13.07kN/m2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 Q(D) =γG1·g k+ γQ·ψc· q k= 1.35*6.81+1.4*0.7*3.5
= 12.63kN/m2
最不利的荷载基本组合值 Q = Max{Q(L), Q(D)} = Max{13.07, 12.63} = 13.07kN/m2
1.5梯板的支座反力
永久荷载作用下均布反力标准值 R
k
(D) = 11.99kN/m
可变荷载作用下均布反力标准值 R
k
(L) = 6.16kN/m
最不利的均布反力基本组合值 R = 23.01kN/m
1.6梯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V ≤ 0.7·βh·f t·b·h0
V = 1/2·Q·L
n
·Cosα= 0.5*13.07*3.52*Cos21.3°= 21.4kN
R = 0.7·βh·f t·b·h0= 0.7*1*1433*1*0.11= 110.3kN ≥ V = 21.4kN,满足要求。
1.7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7.1跨中 M
max = 1/10·Q·L
2= 0.1*13.07*3.6962= 17.86kN·m
A s = 482mm2,a
s
= 21mm,ξ = 0.111,ρ = 0.44%;实配纵筋: 12@200
(A
s
= 565)
实际配筋是按照这上面给出的A
S
,自己配筋————下部纵筋
1.7.2支座 M
min = -1/20·Q·L
2= -0.05*13.07*3.6962= -8.93kN·m
A
s = 234mm2,a
s
= 21mm,ξ = 0.054,ρ = 0.21%;ρmin= 0.20%,
A
s,min = 260mm2;实配纵筋: 12@200 (A
s
= 565)——上部纵筋,
支座上部纵筋
1.8板式楼梯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注写内容
AT1, h = 130 125X12 = 1500 12@200
二、平台板
板厚一般100mm
恒载:砼板自重+面层+抹灰
活载:3.5kN/m
二、平台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