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各科学习方法(重要)
高中文科成绩怎样提升 有哪些方法

1高中文科成绩怎样提升有哪些方法高中文科学问的学习策略1、课上有预备的听。
课前要提前预习,找出不懂的学问、发觉不会的问题,带着疑问听课会更有动力,也会更简单的理解,找到不会的点。
2、多和老师进行沟通。
要仔细听,更要乐观的融入,乐观思索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乐观的举手回答,在这过程中不仅仅是表现活跃,更多的是你能熟悉到自己不会的地方,老师也会更有针对性的关心你解决问题。
3、多写多思索。
文科的文字内容较多,单纯的听很简单懈怠,记忆得也不是特殊的深刻,尤其在消失了那些似懂非懂的学问,课上或者课后肯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要拖着或者一知半解的状态接着学习,那样只会始终学不会。
4、学习与消遣相结合。
首先你要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
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行的时间支配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也要给休息、业余爱好、消遣留出一些时间,使你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和消遣,劳逸结合。
高中文科各科的学习方法11、在语文和英语的学习上个人基础就比较重要了,文科内容大量的文章和单词需要记忆和背诵,要求每个人有大量的学问储备,尤其英语的阅读和完型就需要特殊多的词汇量,才能更好的了解文章和语句的意义,课外积累特别重要,所以平常的时候可以对阅读课外书籍提升文学素养很语言表达力量,多听听英语新闻,看看外国电影,提升语感。
2、作为文科生最怕的就是偏科,尤其是在高考中占大分值的数学科目,偏科就会严峻影响高考成果,可能会让你一下子就进入了一般本科或者专科学校。
文科生数学成果好的话也更简单拉高整体分数,那么高考进入重点学校的机会就会更大,对于数学我只能说贵在坚持,肯定要多做题。
3、对于文综的学习除了背诵各科要点内容之外,也要多做题,有自己的做题技巧,在做题的过程中总结学问,文科学习尤其是政治和地理科目,不仅仅需要你学问记得牢,涉及的学问面也是特别的广泛,平常多看看新闻和地理纪录片,多积累。
关于高考文科学习方法,就给大家共享到这里了,盼望大家能够取得好成果。
高中文科生各科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文科生各科学习方法总结高中文科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成绩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总结高中文科生常见的各科学习方法,并给出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对文科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语文学习方法:1. 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要注重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培养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多做题,尤其是阅读理解和填空题,把考点和解题思路熟练掌握。
3. 善于总结归纳,学会运用段落概括,整理提纲等思维工具,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历史学习方法:1. 了解历史知识背景,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2. 掌握好历史的年代和人物,运用时间轴等工具进行记忆。
3. 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历史分析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地理学习方法:1. 关注地理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和实地调查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多使用地图,通过绘制地图和地理图表来提高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3. 理解地理概念,学会运用地理术语,进行地理推断和分析。
政治学习方法:1.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理解政治概念和政治体制的演变及问题。
2. 关注时事,了解国内外政治热点事件,运用政治理论进行分析和评论。
3. 善于运用逻辑和辩证的思维方法,理解政治关系和政策影响。
经济学习方法:1. 学习经济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关注经济新闻和经济热点,了解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运用经济学知识进行分析。
3. 多做经济实践和案例分析,理解经济规律和经济关系。
法律学习方法:1. 学习细致入微,理解法律法规的条文和意义。
2. 多进行法律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法律适用和法律责任。
3. 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法律文化和法治社会的发展。
思想政治学习方法:1. 关注国情国际形势,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2.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进行思维的辨析和价值的判断。
以上是高中文科生各科学习方法的总结,每个学科的学习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重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科倾向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高三文科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

高三文科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对于文科生来说,除了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高三文科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希望对您有用。
高三文科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篇一1、教材的阅读阅读是“学习之母”。
它既是学习的开端,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有研究表明,阅读后的记忆率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
当然,看书未必是阅读,只有读懂了至少是用脑了才能算是阅读。
那么,从高三文科生的角度看,应该怎样阅读文科教材?从阅读的步骤看,首先是要经常看看目录及其教材内各章节下的子目。
目录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它能体现各章节、各子目之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因而是学习的导游图,经常加以浏览,就能对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然于胸。
如阅读《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目录就不难发现编者将中国古代社会分成了六章六个阶段,其中从第二章开始分五个阶段介绍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再看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下面又设八节,实际上是从制度、政治、社会经济、疆域、民族关系和文化等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状况,其中“大一统”的特征非常鲜明;??,则是从“繁荣”的角度切入,以八节的篇幅分别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变革、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时代特征可谓是一目了然。
顺便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学科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教材的改革力度也相当大,高三文科生在阅读时应当予以适当的关注,因为高考将会体现这些成果。
关注的最佳捷径就是钻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俗称“考纲”)中的“考试内容”,看看它的框架结构及重要的知识点的表述与教材有什么不同。
再就是翻看新教材的目录,看看其框架结构、基本线索和重要观点有什么变化,新旧版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就极为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情况。
2022年高中文科生各科学习的方法汇总

高中文科生各科学习的方法汇总我的语文老师有一个说法:“如果说把学语文区分一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应试语文,第二种是生活化的语文,或者说是语文的语文。
”据我理解,作为第二种语文,生活就是语文,每天每时都在学习语文,可以说这时我们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去学习语文。
它的覆盖范围很广,包括平时的阅读,对自己表达能力的提高,甚至于是一些很日常化的比方说记点日记或者说写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些都是一种学习语文的过程。
这里就重点说说应试语文吧。
学习应试语文,恐怕更多是高三这个学年甚至是高三最后一个学期的事情。
每个老师都会进行怎么应对,怎么样全面的系统的提高自己语文水平的系列复习。
虽然这是一个烦琐得不能再烦琐的工作,但由于这个阶段对最终提高语文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一定要不厌其烦地把握好。
这个阶段的复习必须要非常细致,在老师的帮助下非常系统的各个识点逐个落实。
而且由于某些知识点(如,字形等)容易遗忘,所以应该定期回忆。
烦吗?烦!但是不烦不行啊!唉,“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我们只好如此自我抚慰。
作文的分值有60分之多,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语文高考的成败。
虽然作文重在平时的积累,但最后的复习阶段也并非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从功利的角度说,背一些优秀的开头和结尾,收集一些较新的论证材料,如果能在高考的考场上派上用场,都会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从宏观上看,有一个学习时间安排的问题。
对文科同学来说,由于高三前期文综的学习任务不是很重,而后期的记忆工作是大量且烦琐的,需要占据大局部的学习时间,所以对数学学科必须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区别对待。
在高三前期,甚至更早一些是高一高二,必须对数学这门拉分的科目给以高度重视,分配学习时间时必须对此倾斜。
而在高三第二学期的后半学期,由于文综有更大的提高空间,因此分配给数学的时间以每天半个小时为宜,目的是使自己始终对题目有相当的敏感度,不至于生疏。
高中文科学习方法文科语文科学习方法有哪些

高中文科学习方法文科语文科学习方法有哪些文科语文科学习方法一■通常情况下,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多读,就是反复读。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推荐一定要订阅《语文报》,这份报纸让人受益匪浅。
拿到报纸,每一篇文章都能仔细的去阅读,准备一个本子,看到好的东西就记下来。
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
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
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
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
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曰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
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头”不无道理。
文科语文科学习方法二但是想要学好语文则必须养成的十大习惯: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学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曰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文科语文科学习方法三■课文预读“两步法”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预习。
预习的好处很多。
你养成预习的习惯以后,不但能更好地学习新课,而且还能提高自学语文的能力。
有人作过为样的比喻: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把“金钥匙”一样重要。
在这里,“金钥匙”就是指自学能力。
怎样做好预读课文呢第一步,粗读——扫除障碍。
高中文科各科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文科各科学习方法总结高中文科学习方法总结:一、语文学习方法:1. 课本阅读:重点记忆、理解和归纳文章主题、段落意思,挖掘作者的言辞、结构和逻辑等。
2. 微写作:培养敏感度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3. 作文训练:积累素材,多读优秀作文,学会思考、整理和表达个人观点。
4. 背诵古文:注重理解和记忆背诵,掌握古文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5. 阅读经典名著:通过阅读名著,培养文学素养,了解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6. 培养阅读习惯:养成定期阅读的习惯,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二、历史学习方法:1. 理清知识结构:构建历史知识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人物和思想。
2. 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往往有多种解释和观点,要多思考并且能够举例支撑。
3. 读源(资料):注重培养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4. 记忆方法:运用联想法、归纳法等记忆方法,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5. 多媒体学习:结合图表、图片、视频等媒体,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6. 实地考察:亲身参观历史遗迹,了解历史文化,加深对历史的感受和理解。
三、地理学习方法:1. 理解地理概念:弄清地理基本概念、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建立知识框架。
2. 运用图表:学会阅读地图、图表,从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形态和变化等方面分析问题。
3.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运用关系图:利用关系图等方法,总结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
5. 分析比较:运用对比和比较方法,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地理差异和变化。
6. 关注时事:注意关注与地理有关的时事新闻,了解当下的地理问题和变化。
四、政治学习方法:1. 理解政治概念:掌握政治基本概念,理解政治体制、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
2. 分析政治事件:通过分析政治事件,了解政治背景、原因和影响,提高政治分析能力。
高中文科生各科学习方法总结(2篇)

高中文科生各科学习方法总结第一,也是要熟悉课本,不用背,只要大概有印象就可以了,知道原理什么的大概在什么位置就好.第二,至于大题怎么做,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步骤(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1.自己先做一部分题,不要怕和答案相差大,没关系,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
通过错题,好好领会一下自己欠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答案那么些我去没有想到只是知道思考的问题2.通过错题再次熟悉课本,归纳课本知识,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地方3.再来做题,这次做题应该会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还难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个时候要把答案抄下来,背过,积累的多了,就“下笔如有神”了。
地理的学法可以是这样:1.总结知识,每堂课上的内容比较多,这个时候就按章节把每课的大致内容总结下来,可以就写三句话,只要这三句话能把这一节的知识回忆起来2.整理思路,每道大题都有自己的思路。
比如说水文特征,应该从什么地方答才能得到全部的分数呢这个时候就应该有一定的思路。
还是据水文特征的例子:就应该思考到水位,流量,流速,水深,结冰期,凌汛,含沙量......只有这样有一定的思路,按照思路答题才能不重不漏3.在做练习的时候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每道选择题都有四个答案,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这个时候再选出正确答案之后不要急着看下面一道题,把其他三个选项错误的原因写在旁边,不用太多字,自己能看明白就行。
4.在学习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分区来学习,把每个分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包含范围等),自然地理(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动物,资源等),社会经济(人口,农业,工业,城市等)总结起来,这样既清晰而且容易记忆。
抓好线索: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抓好时间线索是非常重要的。
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部分的学习以时间线索为基础来学习比较好。
关于中国古代史,配套历史地图册上做得很好,可把上面的相关部分剪下来并粘成一条“超长时间图”,并在上面补上了首都等其他相关信息。
文科方法总结学习(通用5篇)

文科方法总结学习(通用5篇)文科方法总结学习(通用5篇)文科方法总结学习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文科方法总结学习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文科方法总结学习(通用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文科方法总结学习篇1文科学习方法总结一、制定学习计划文科学习需要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因此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同时,还要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计划,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二、掌握基础知识文科学习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记忆。
建议同学们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要学会使用记忆法和思维导图等工具,提高记忆效率和记忆效果。
三、多看多听多写文科学习需要多看、多听、多写,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学们可以选择相关的文献和材料,进行阅读和摘抄,积累知识储备。
同时,也要多听、多说,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
此外,还要勤于练习写作,通过写作锻炼自己的书面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四、参加学习活动参加学习活动是文科学习的重要途径,能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学们可以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同时,也可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五、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兴趣是文科学习的关键。
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话题,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文艺和体育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和娱乐,增强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
文科方法总结学习篇2文科学习方法总结一、地毯式轰炸将知识“一网打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融会贯通。
文科学科有很多相似处,很多知识点的表述相近,但是表述的角度不同,涉及的范围也不同,只有将他们进行地毯式轰炸,才能做到轻松应对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太牛了)历史是文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一个人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能够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看清社会的发展,看清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就能立住自己的脚跟,做好自己的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历史呢?学好历史的七个关键①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有些同学历史没学好主要是因为对历史没有兴趣,误认为学历史就得死记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
其实这是误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地点、时间等当然要背了,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记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
对学习历史有兴趣的人就会主动地去背,理解着去背,就能把握历史学习的要求。
在我们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经常和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现代史,只要我们留心把它和书本的东西结合起来,就能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②学会把握历史课的主要内容。
历史的学习是有规律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情节和作用。
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③建立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
同学们学历史是一课一课地学的,学的往往是一些单独的历史事件,学完一个单元或一本教材之后,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历史,这时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以便逐步达到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不仅对加强记忆很重要,对加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④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
我们学习历史,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件出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从错综复杂的历史变化中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历史发展的必要性。
⑤知识要经常运用。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们已经处于21世纪初期,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发展中也会出现很多相似的事件。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发展的信息。
我们要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去分析、评价这些新的历史时间,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会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
⑥做好笔记,善于总结。
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要记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把与整个历史时间有关的因素都勾画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化知识。
⑦科学地应对历史考试。
在中学学习期间,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都不要孤立地去背知识点,而要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把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既要记住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重要知识点,也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的脉络。
*****上课专心听讲,上课效率很重要。
*****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
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
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
”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
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记忆就是如此。
记忆方法:一、字头法。
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例1.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
例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
例4.1931年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二、谐音法。
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
例1.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例2.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例3.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例4.”。
三、奇特联想法。
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1.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例2.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
”四、歌谣法。
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
例1.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编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国民党一大24、1”例2.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长征。
编为“34、10(念壹零)36、10(念壹零),红军长征,翻山越岭。
”例4.1935年瓦窑堡会议和1937年洛川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很容易混淆。
可编为“瓦早洛(落)后”及“瓦窑堡,统战方针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战”例6、1950年6月,***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
例7、文革爆发的导火线和全面发动的标志可编为“一个导火线,两会两文件”。
例8、文革中的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
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
例9、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和1967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可编为“57武汉,桥通天堑;64、67,惊世两弹;1965,牛胰岛素;1970,人造卫星。
”五、排比法。
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
例1.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
赔款和开口岸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
“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例2.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可总结为“一转正、两解散、三修改”。
一转正: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二解散:1913年解散国民党,次年又解散国会。
三修改:废《临时约法》改为《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改总统选举法(改选举为推举,改有限任期为连选连任)。
例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
例4.辛亥革命后“实业报国”思潮的代表人物,可总结为“南张北周和二荣”,类似的还有中共建党先驱“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
例5.1927年中共三大起义的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
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例6、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
掌握高中政治的基本学习方法1.充分利用上课时间1课前预习先说预习的目的,预习是为了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大概粗略的了解,在课堂上再认认真真地听讲,一方面因为有了预习,对知识点学习起来就不会那么陌生,容易掌握。
另一方面,通过预习,也大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才不至于那么被动地学。
另外,在预习过程要注意的,就是要结合《优化探究》的课前基础自主预习,这一块的内容就是老师授课主要的知识点,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地对待。
一个是把空的地方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