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分析总结报告
质量缺陷分析专员质量问题整改工作总结

质量缺陷分析专员质量问题整改工作总结作为一名质量缺陷分析专员,我的工作核心是及时发现产品或服务中的质量问题,并深入分析其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以确保质量的持续提升。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多个质量问题的整改工作,以下是对这些工作的详细总结。
一、质量问题概述在这段时间内,我们面临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涵盖了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运输等多个环节。
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产品外观的瑕疵、尺寸的偏差、性能的不稳定以及部分零部件的耐用性不足等。
以某款电子产品为例,其外壳存在明显的划痕和色泽不均的问题,影响了产品的外观质量,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而在一款机械零件的生产中,尺寸的偏差导致了装配困难,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问题分析与原因探究对于每一个质量问题,我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现场观察、与相关部门人员的沟通交流等方式,我发现导致这些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工艺不合理部分生产流程存在缺陷,工艺参数设置不当,导致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偏差。
例如,在注塑成型工艺中,温度、压力和注射速度等参数的控制不够精确,使得塑料制品出现气泡、变形等问题。
2、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原材料的质量波动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某些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不符合质量标准,或者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到了损坏和污染。
3、员工操作不规范部分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缺乏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例如,在组装过程中,员工未正确安装零部件,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
4、设备维护不到位生产设备的老化和故障也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设备未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精度下降,影响了产品的加工质量。
5、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质量检测环节存在漏洞,检测标准不明确,检测方法不科学,导致一些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三、整改措施与实施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我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并跟踪其实施情况,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缺陷分析报告

缺陷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项目进行的缺陷分析的总结和汇报。
缺陷分析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缺陷分析的深入研究和总结,可以帮助团队提高开发质量和效率,促进产品的稳定和可靠性。
2. 分析目的本次缺陷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了解项目中的常见缺陷类型和产生原因;•分析缺陷对项目进度和质量的影响;•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减少缺陷的发生和影响。
3. 分析方法为了进行缺陷分析,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3.1 缺陷报告分析我们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缺陷报告分析。
通过对缺陷报告的分类、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项目中各个模块、功能和阶段的缺陷情况,以及缺陷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
3.2 团队讨论分析我们组织了团队内部的讨论会,对项目中的缺陷进行了深入研讨,讨论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通过团队的集思广益,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观点和建议,并形成共识。
3.3 外部咨询分析我们还向一些外部专家咨询了项目的缺陷情况和解决方法。
通过与外部专家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到更客观和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4. 缺陷分析结果4.1 缺陷类型分析根据缺陷报告和讨论结果,我们对缺陷进行了分类和统计。
主要的缺陷类型包括:•功能性缺陷:功能实现不完善,或者与需求不符合;•性能缺陷:系统响应慢,或者出现卡顿现象;•安全缺陷:存在安全漏洞和风险;•兼容性缺陷:与不同平台和浏览器的兼容性问题;•可靠性缺陷:系统易崩溃或数据丢失。
4.2 缺陷产生原因分析对于不同类型的缺陷,其产生原因也有所不同。
根据我们的分析,主要的缺陷产生原因包括:•编码错误:程序员在编写代码时出现错误;•设计缺陷:在系统设计阶段存在问题;•测试不足:测试用例覆盖率不够,或者测试不够全面;•环境配置问题: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差异导致问题;•需求变更:需求变更导致系统出现功能性缺陷。
4.3 缺陷影响分析缺陷对项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进度和质量两个方面。
•进度影响:缺陷的修复会增加项目的开发周期,延迟项目进度;•质量影响:缺陷导致系统不稳定或功能不完善,降低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缺陷分析报告

缺陷分析报告(文章一):设备部缺陷分析汇报设备部2xx年03周缺陷分析汇报1. 缺陷发生及处理情况:1.1. 概况2xx年01月15日~01月21日全厂共发生缺陷817条,撤销27条,全厂实际发生790条缺陷,消除662条,消缺率:83.79%。
单机日均缺陷发生率:11.2857条,环比下降1.1857条。
本周消除遗留缺陷158条,消除数量与发生数量的比值为1.038。
大厂和呼国能缺陷发生以及处理情况如下:1)#1至#8机组:共发生缺陷6条,撤销18条,实际缺陷6条,其中一二三类缺陷344条,其他类缺陷302,消除549条,消缺率为84.98%。
缺陷发生率单机日均11.54条,环比下降1.23条。
遗留缺陷消除134条。
可明显看出:一二三类缺陷与其他类缺陷发生数量的比值偏小,实际检查发现其他类缺陷中大部分应划分至三类缺陷。
此问题说明各专业的缺陷管理存在问题,点检员为规避考核的风险,在工单策划中弄虚作假。
同时也说明《设备缺陷管理标准》中对缺陷的分类存在一定问题,管理流程需要优化和修改。
2)#1(1)、#12机组共发生缺陷153条,撤销9条,实际缺陷144条,其中一二三类缺陷116条,其他类缺陷28条,消除113条,消缺率78.47%。
缺陷发生率单机日均10.29条,环比下降0.36条。
遗留缺陷消除24条。
无。
1.4. 二类缺陷情况汽机专业1条,缺陷内容如下:1.7. 各机组缺陷发生情况比较托电各机组(区域)缺陷发生率较高的为#4机组,远超过各机组平均值(41.75)。
经过对比发现,#4机组缺陷中其他类缺陷数量偏高,其中多数为积灰、积油等问题,严格意义上不属于设备缺陷,因此不能由此来判定设备状态。
此问题需要发电部加强管理,以提高缺陷申请的质量。
托电各机组缺陷发生及消除情况见下表:托电外围系统缺陷发生较多的是除灰系统,说明除灰系统缺乏有效的设备管理和治理手段,设备健康状态较差。
托电各外围系统缺陷发生及处理情况见下表:1.8. 维护项目部消缺情况分析维护项目部消缺率见下表:津维#1 (1)、#12机组消缺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正常维护检修人员不足,使消缺率下降。
喷砂产品缺陷分析报告

喷砂产品缺陷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内容:
缺陷1:材质不均匀
经过对喷砂产品的检验和测试发现,存在着材质不均匀的缺陷。
喷砂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砂面的质感显示不均匀,部分区域呈现较粗糙的颗粒感,而其他部分则较为光滑。
这种质感不一致的问题会影响产品的美观度和使用体验,给用户带来不便。
缺陷2:粉尘产生过多
在使用喷砂产品进行表面处理时,我们发现其存在粉尘产生过多的问题。
喷砂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会随着空气流动而飞散,导致周围环境出现较为严重的粉尘污染。
这不仅影响工作环境的清洁度,还可能对操作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缺陷3:耐久性较差
对喷砂产品的耐久性进行测试后,我们发现其耐久性较差,容易出现破损和变形的现象。
在使用过程中,一些产品无法经受较大的压力和冲击,导致产生裂纹或损坏。
这使得产品的使用寿命较短,无法满足用户长期使用的需求。
缺陷4:操作复杂度高
使用喷砂产品进行表面处理时,我们发现其操作复杂度较高,
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对于初学者或没有相关经验的人来说,上手操作可能会较为困难,容易出现误操作或不良处理结果。
这限制了产品的普及和推广,降低了市场需求。
结果总结: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喷砂产品存在材质不均匀、粉尘产生过多、耐久性较差和操作复杂度高等缺陷。
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需要在生产和设计上进行改进。
建议厂商在材质选择和生产工艺上加以优化,减少粉尘产生和提高产品的耐久性。
此外,加强用户操作指导,简化操作流程,以提升产品的易用性和市场竞争力。
关于出生缺陷分析总结报告

关于出生缺陷分析的总结报告
出生缺陷是指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出现各种器官结构、形态、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先天性异常,其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旨在总结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社会因素!
首先,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不良妊娠行为等。
遗传因素是导致先天性缺陷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包括常染色体异常、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等。
环境因素包括母体感染、营养不良、化学物质暴露、放射性物质暴露和贫困等。
生活方式和不良妊娠行为包括酗酒、吸烟、使用药物和暴力等。
其次,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包括卫生保健、预防遗传病、预防环境因素、提高营养水平和促进女性健康等。
卫生保健方面,应重视孕前保健,定期体检、检测并治疗慢性疾病。
遗传病方面,建立遗传病病例登记和家庭遗传咨询制度。
环境因素方面,加强早期母婴保健、预防妊娠期感染、疾病和药物中毒等。
营养水平方面,提高孕期女性营养水平,增加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
女性健康方面,提高妇女健康知识和卫生保健意识,减少不良妊娠行为。
最后,出生缺陷的发生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社会保障、医疗保健、教育和环境治理等方面需要加强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制定和社会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公众对先天性缺陷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综上所述,出生缺陷是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出生缺陷是保障国民健康和提升人口质量的重要举措。
只有加强科学分析、开展全民普及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预防意识,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监管漏洞缺陷分析总结汇报

监管漏洞缺陷分析总结汇报监管漏洞缺陷分析总结汇报一、引言监管漏洞缺陷是指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漏洞,导致监管难度增加,监管效果下降。
本次汇报将从监管漏洞的定义、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供对监管漏洞缺陷问题的深入认识,为监管工作的改进提供建议。
二、监管漏洞缺陷的定义监管漏洞缺陷是指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善和不合理之处,导致监管行为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这些缺陷可能来自监管制度的不健全,监管人员的不尽职尽责,或者监管对象的逃避和规避等方面。
三、监管漏洞缺陷的原因1.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一些监管制度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缺陷,无法有效应对某些新兴和复杂的监管问题。
例如,一些监管规定对新兴行业或技术发展不够及时跟进,无法较好地监管相关企业和机构。
2.监管人员的不合理安排:监管人员的数量、能力和分工安排不合理,导致监管行为不够精细和深入。
一些监管机构在人员配备和培训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应对复杂和多变的监管情况。
3.监管对象的规避和逃避:一些监管对象通过各种手段规避和逃避监管,使监管难度增加。
这些手段包括隐匿性经营、虚报信息、贿赂监管人员等。
监管对象的规避和逃避行为使监管工作失去效果,妨碍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四、监管漏洞缺陷的对策1.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对现有监管制度进行评估,及时更新和完善。
建立健全与新兴行业或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监管规定,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提升监管人员素质:加强监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改进监管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监管协调合作:加强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形成监管合力。
加强与执法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形成监管的合力和声势。
4.加大监管力度和力度:加大对监管对象的监管力度和力度,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形成有威慑力的监管措施。
五、结语监管漏洞缺陷严重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效果和市场秩序的稳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产品质量改进与缺陷分析工作总结

产品质量改进与缺陷分析工作总结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质量是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关键。
为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我们一直致力于产品质量改进和缺陷分析工作。
在此,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质量改进工作的背景和目标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们确立了质量改进工作的目标: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强客户满意度。
二、质量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1、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质量控制流程和标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成品检验到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把控。
同时,加强了对供应商的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
我们定期组织员工参加质量培训课程,包括质量管理知识、操作技能培训等,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能够熟练掌握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3、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我们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不仅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还提升了产品的精度和一致性。
4、强化质量检测手段完善了质量检测设备和方法,增加了检测项目和频率。
通过严格的检测,及时发现产品中的缺陷和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
5、建立质量反馈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反馈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并建立了相应的奖励制度。
同时,及时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作为质量改进的重要依据。
三、缺陷分析工作的开展1、缺陷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通过质量检测部门、生产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等多渠道收集产品缺陷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找出缺陷的主要类型和发生频率。
2、缺陷原因的分析针对收集到的缺陷数据,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
运用鱼骨图、5Why 等质量分析工具,从人、机、料、法、环等多个方面查找导致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
缺陷调查总结报告范文

缺陷调查总结报告范文一、引言缺陷调查是管理和品控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产品和服务中出现的缺陷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团队近期对某电子产品的缺陷调查结果,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缺陷调查概述我们团队的缺陷调查主要围绕某电子产品的功能性、可靠性和外观等方面展开。
通过对用户的投诉和退货情况的全面分析,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的缺陷点:产品A存在充电不稳定、屏幕出现死点以及声音断断续续的问题;产品B存在电池续航时间较短、操作界面卡顿以及外观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的问题。
三、缺陷分析1. 产品A的缺陷分析a) 充电不稳定:经过详细调查发现,该缺陷主要是由于充电器与产品接触不良所导致。
充电器的接触点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和改进。
b) 屏幕死点:该问题主要由于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所受的震动或碰撞造成。
推荐改进产品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屏幕免受外力影响。
c) 声音断断续续:调查发现该问题主要是由于产品中的音频线路接触不良所导致。
推荐进一步强化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音频线路的稳定性。
2. 产品B的缺陷分析a) 电池续航时间短:该问题主要是由于产品的电池容量较小所导致。
建议增加电池容量,以提升产品的续航时间。
b) 操作界面卡顿:调查发现,该问题主要是由于产品的处理器性能不足所导致。
推荐升级处理器,以提升产品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c) 外观防护不足:调查发现,产品的外观设计虽然美观,但缺乏对各种外力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碰撞或刮擦。
建议在产品设计时增加相应的防护结构,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
四、改进建议1. 对产品A的改进建议a) 加固充电器的接触点,确保充电稳定性。
b) 改进产品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的防护措施,保护屏幕免受外力影响。
c) 强化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音频线路的稳定性。
2. 对产品B的改进建议a) 增加电池容量,提升产品的续航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缺陷A software bug occurs when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five rules is true:
1. The software doesn't do something that the product specification says it should do.
2. The software does something that the product specification says it shouldn't do.
3. The software does something that the product specification doesn't mention.
4. The software doesn't do something that the product specification doesn't mention but should.
5. The software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hard to use, slow, or in the software tester's eyes will be viewed by the end user
as just plain not right.
如果出现了下面的一种或多种情况,即说明软件中出现了缺陷:
1软件没有实现产品说明书中指定的应该实现的功能
2软件实现了产品说明书中指定的不应该实现的功能,即超出了产品说明书中指定的范围
3软件实现了产品说明书中没有提及的功能
4软件没有实现产品说明书中没有提到但是他应该实现的功能
5软件测试人员认为软件难于理解,不易使用,运行速度缓慢,或者最终用户认为软件不符合行业操作流程和规范,是明显不管理缺陷的第一步是定义缺陷。
缺陷不可避免1软件是人类编写的,人难免会犯错误,这必然给软件留下不良的痕迹。
2相比其他类型的项目,软件项目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
软件产品与传统产品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如不可见性、灵活性高度的复杂性。
软件错误:指在软件生命周期内的不希望或者不可接受的人为错误,将导致软件缺陷的的产生
软件故障:指在软件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希望或者不可接受的内部状态
软件失效:软件运行时产生的一种不希望或者不可接受的外部行为结果,是系统对用户要求的偏离,是一种面向用户的概念。
需求规格说明书是软件缺陷最多的地方(1)主要是因为用户一般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和用户的沟通本身就存在比较大的困难,对要开发的产品功能理解不一致(2)由于软件产品还没有设计、开发、完全靠想象力去描述系统的实现结果,所以有很多特性还不够清晰3用户的需求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这些变化如果没有在产品规格说明书中得到正确的描述,就容易引起前后文、上下文的矛盾(4)部分开发人员对规格说明书不够重视,在规格说明书的设计和写作上投入的时间和人力不足(5)有时整个开发队伍的沟通也不够充分,可能只有设计师或者项目经理得到更多的信息较多
每个阶段注入的缺陷在本阶段就被发现和清除是最佳选择:1因为前期阶段注入的缺陷在后面阶段被发现和消除的代价高得多2软件缺陷发现或解决的越晚,修复软件缺陷的代价就越高3修正错误的代价不是随着时间线性增长,而是几乎呈指数级增长的。
软件缺陷报告记录哪些缺陷信息:缺陷类型(系统、数据、数据库、接口、功能、安全性、兼容性、性能、界面)、内容说明、备注
用哪些状态来标识和跟踪软件缺陷:提交、打开、拒绝、修复、关闭、推迟、重新打开
为什么缺陷的严重性和优先级不是一一对应的吗:因为修正软件缺陷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有事需要综合考虑市场发布和质量风险等风险
解决缺陷就一定是指修复缺陷吗?为什么?解决不一定是修正,也可能是其他处理方式,比如在下一个版本中修正或干脆不修正。
总是,对每个被发现的缺陷处理的处理方式必须能够在开发组织中达成一致。
1.你所了解的软件缺陷管理工具中,你比较喜欢哪个?简单说明原因。
软件缺陷生命周期,说明其间可能出现的软件状态及状态间的转换、涉及到开发还是测试人员1,新建一个软件缺陷,是打开状态(open):审查缺陷,不是代码问题,就是设计需要修改2新建一个软件缺陷,是打开状态:审查缺陷,确定以后再修改,就是延期状态(later)3新建一个软件缺陷,是打开状态:审查缺陷,确认实际上没有这个缺陷或不是缺陷,可以将其关闭4新建一个软件缺陷,是打开状态:若不能清楚的重视,即认为缺少信息。
需要返回到打开状态;否则修正缺陷后将其关闭,进行回归测试。
12、书写优良的缺陷报告应该遵循的“5C”原则是什么?
(1)内容正确(correct):每个组成部分的描述正确,不会引起误解;
(2)内容清晰(clear):每个组成部分的描述清晰,易于理解;
(3)步骤简洁(concise):只包含必不可少的信息,不包括任何多于的内容;
(4)结构完整(complete):包含复现该缺陷的完整步骤和其他本质信息;
(5)风格一致(consistent):按照一定的格式书写全部缺陷报告
13、你认为缺陷报告的书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每个软件缺陷报告只报告一个软件缺陷
(2)对缺陷的描述要做到简洁、准确、完整,记录缺陷出现的位置,揭示软件本质。
(3)明确指明缺陷类型和严重程度
(4)每一个重现步骤尽量值记录一个操作,描述简洁,有条理。
14、测试人员在发现软件缺陷后应该立即填写缺陷报告并提交吗?为什么?
花费一些额外的时间仔细检查一遍,不要立即提交。
要再看看这次自己找到的缺陷是不是一个别人已经发现并提交过的缺陷;如果发现了关于已有缺陷的更多信息,就应该及时把这些信息补充更新到该缺陷的缺陷报告中;经过检查,确认发现了新的缺陷后,就应该立即填写缺陷报告单,以免有所遗漏;缺陷报告提交前自己最好再多一遍,可能会发现错误,至少可以感受一下自己的描述是不是晦涩难懂,还有没有什么条件或注意事项没写出来,按所填步骤重新执行一遍是否可以重现。
以上工作都完成并且确定无误后,就可以提交了。
15、缺陷提交后,测试人员还要继续关注吗?为什么?
要。
因为测试进度一般很紧,有时测试人员可能会只顾往前跑,却忘了其他东西。
在缺陷提交后,开发人员会看到、修复、拒绝或者要求更多的信息,测试人员要及时了解这些变化的信息。
只有测试和开发之间进行连续的互动,彼此都不耽误对方的工作,这样的研发工作才会是高效率的。
因此,缺陷提交后,测试人员应跟踪缺陷的处理,随时根据需要补充完善信息,保证缺陷从别发现起就被正确报告,并得到应有的重视,直至缺陷被修复。
16、遇到无法重现的缺陷时,你会怎么做?
可考虑检查一下方面:检查被测对象的版本信息检查出现该缺陷时的测试环境;注意软件才边界条件、数据溢出问题,考虑资源依赖性和内存、网络、硬件共享的相互作用;使用模式;人;使用测试工具。
17、发现的缺陷一定要修复吗?不一定的话,哪些情况可以不修复?
产品最终发行或者项目交付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不算是真正的缺陷;修复缺陷将影响较多的模块,带来的风险比较大,可能会加剧产品的不稳定性;修复缺陷的性价比过低,不值得修复。
18、为什要进行回归测试?
为了验证对系统的变更没有影响以前的功能,并保证当前的功能变更是正确的。
19、你认为使用缺陷管理工具进行缺陷管理有什么作用?列举你所知道的缺陷管理工具。
便于查找和跟踪;便于跟踪和监控缺陷的处理过程和方法;便于集中管理,提高效率;保证缺陷报告的质量;安全性高;方便缺陷处理流程实时管理,根据当前缺陷的状态,决定当前缺陷的处理方法,保持高效的测试过程;有利于项目组成员间协同工作;便于项目介绍后的存档。
20、根据CMMI的定义,同行评审的同行一定是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吗?为什么?
不一定,而是包括与该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
21、管理评审和同行评审有什么不同?
与同行评审相同,管理评审有不同的关注点。
管理评审关注计划可行性和组织的有效性,目的在于解决管理问题。
通常是为管理行动提供信息,要得出管理结论。
而同行评审则关注产品的正确性,检查工作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目的是找出缺陷或选择技术方案。
管理评审的参加者主要是管理员,而同行评审一般不需要管理人员参加。
22、为什么说在公司中QA既是老师,又是警察,也是医生?
QA是老师:因为QA首先要了解和熟悉公司的规范,规程,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沟通能力,只有自己懂了,才能培训和指导项目组成员。
QA是警察:QA最主要的职责就是评价项目过程、产品和服务,所以说他充当的警察的角色。
QA 是医生:当项目组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QA会帮助项目组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协助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23、5个违反规则的做法:(1)采用邮件通知大家,没有专门通知到个人。
(2)没有预先下发被评审的工作产品和检查单(3)会议的焦点不是在确定问题上,而是转到了如何解决问题(4)主持人没有经验,没有很好地主持和控制会场局面,当遇到会议跑题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会议主题,将讨论的焦点带回来,不然容易越走越远(5)没有做缺陷的记录和发现工作量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