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

合集下载

(完整版)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

(完整版)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

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初为琵琶曲《夕阳箫鼓》,后来有人感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句改名为《浔阳琵琶》或《浔阳夜月》,最终又借用《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主题句定名为《春江花月夜》。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丝竹乐曲,又经解放后的多次整理,更臻完善,尤其中央民族乐团彭修文改编的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之诗情画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经常在国际乐坛上发出夺目的光彩。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平稳舒展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以及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仪态。

全曲分为十段,宛如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

乐曲在发展中运用了变奏(均以第一段素材为基础)、展衍(在原主题素材自由发挥)、合尾等结构方式,因此各段间既有多次对比又有多次统一;尽管每段旋律新的因素层出不穷、变化多端,从不同角度展示音乐的意境,但结尾处又多殊途同归于同一乐句,听起来自然和谐,有“一生万物”而“万物归一”之象,十段乐曲都配有富于诗意的小标题来引发人们产生联想。

1、江楼钟鼓。

夕阳西下,耳畔响起源自江头尽处的阵阵萧鼓。

接着优美如歌的主题旋律把一幅斜阳余辉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江上秀丽迷人景色呈现在眼前。

2、月上东山。

主题移高四度自由模进,有徐徐飘来的上升之感,将夜色朦胧,江清月白之意境表现出来。

3、风回曲水。

它基本上是第二段的变奏,曲调层层下旋又回升,增加了音乐的张力,描写了江风吹拂、流水回荡时泛舟游客的欢快心情。

4、花影层叠。

音乐在流动的过程中出现四个快疾的乐句,与前面悠扬的乐句呈较大的对比,好似江风习习,水中花影纷乱层叠,美不胜收。

5、水深云际。

琵琶、二胡和中胡先在低音区奏出醇厚深沉的音调,忽而八度跳越,琵琶悠然飘出轻柔透明的泛音,描写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之天水共长的壮阔景色。

《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

《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

《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春江花月夜听后感-作文

春江花月夜听后感-作文

《春江花月夜》听后感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更是我最喜爱的音乐之一,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抒情乐曲。

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

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

时而委婉平静,时而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时而如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

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飏着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温馨,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绮旎气息中。

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春江花月夜》最早叫《浔阳箫鼓》。

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该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

尽管此曲与白诗无内在联系,但曲中的皎皎空中孤月轮等不少情景,却使人生发出诗意的联想。

后人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

可见此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典雅精致。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平稳、音韵舒展,用含蓄多姿的现实与浪漫相结合手法,表现了深远恢弘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与唯美的感染力。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精致,随着音乐主题的摇曳变化和起伏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恬淡,时而热烈奔放,将大自然更换不已胜景,变幻无穷的色彩一一呈现。

听到全曲高潮时,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层层递进,如春风鼓荡,激动人心。

这段音乐的描绘的是小舟归途,划船还家的欢快、桨击浪涌声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意与境的顶峰。

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嘎然而止,继而回复到平静、轻柔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

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表现出的人休渔息特别到位。

《春江花月夜》与《夕阳箫鼓》赏析

《春江花月夜》与《夕阳箫鼓》赏析

《春江花月夜》与《夕阳箫鼓》赏析引导语:夕阳箫鼓为古代汉族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此曲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编的古筝曲名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

我们一起来学习《春江花月夜》与《夕阳箫鼓》赏析《春江花月夜》与《夕阳箫鼓》赏析《春江花月夜》朝代:唐代作者:张若虚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一作:落花)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

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片段1)。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片段2)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

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

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

《春江花月夜》简介

《春江花月夜》简介

[键入文字]《春江花月夜》简介《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

它宛如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展示了在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娇容美貌,尽情地赞美了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大曲,名为《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

1895 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把它放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

1925 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它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借用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这个诗句主题,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解放后,我国音乐工作者罗忠镕、吴祖强、黎海英等,多次对它进行改编和整理,使得这首乐曲更臻完善,深受国内外听众的热烈欢迎。

1956 年,上海民族乐团访问联邦德国时,演奏了《春江花月夜》,一曲奏毕,掌声雷动。

演员们接连谢了四次幕,但观众们仍不罢休。

他们以德国最热烈的欢迎方式长时间敲打着椅子来表达他们对中国优美的传统音乐的喜爱。

《春江花月夜》全曲连同尾声共分十段。

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

前面九段都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欵乃归舟,使这首古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夺目的明珠。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

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然而在每一段的结尾处大多采用了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

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也叫换头合尾,它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这首用优美的旋律勾勒出来的山水音画,是那样地令人心醉。

这首1。

2023年《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2023年《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2023年《春江花月夜》说课稿2023年《春江花月夜》说课稿1说教材1、《春江花月夜》选自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第二章的第二节,这是一首民族管乐曲。

2、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尧章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3、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4、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

主要的乐器是琵琶、筝、箫等。

说学情我们高中的学生以前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较差,但对民族音乐欣赏的比较少,兴趣不浓。

说教法根据学生和音乐的特点,我能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是: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开发创新思维。

(音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有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才能进一步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往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

所以鼓励他们展开有个性的想象,只要确实是根据音乐想象的都是正确的。

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

)2、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音乐,处进对音乐的理解。

3、音画式教学法:根据音乐,我在电脑里画了几幅画,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具象的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来理解音乐。

(我们的学生欣赏水平比较低,很难指把音乐和它所表现的意景联系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还错误的认为只要是欣赏音乐就是听歌曲,有一次我给学生欣赏《梁祝》时,竟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怎么光有音乐没有人唱呢?”结合画面来欣赏音乐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知道音乐还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

)说学法根据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可用讨论法、分析法、想象法。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浅论民乐《春江花月夜》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异同之处

浅论民乐《春江花月夜》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异同之处
一、作品源流及立意
《春江花月夜》的标题给人“春江花好,月夜静美”心理暗示,但民乐中的《春江花月夜》和唐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两者首先在作品源流、题目意义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1.大同国乐会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现在广为流传的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曲名和各段小标题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大同国乐会创始人郑觐文拟订,曲谱由柳尧章先生改编自琵琶曲《浔阳夜月》。据当代著名琵琶演奏家林石城先生考证,“《春江花月夜》的旋律,来自琵琶传统古曲《夕阳箫鼓》”[1]。现存最早的琵琶独奏《夕阳箫鼓》曲谱被收录在成书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的《鞠士林琵琶谱》手抄本中;稍后在成书于1842年的张兼山的《檀槽集琵琶谱》、1875年的吴畹卿手抄琵琶谱以及成书于清道光、光绪年间(具体年份不详)的《陈子敬琵琶谱》手抄本都中也收录了该曲谱;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国将其收入所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又称《李芳园琵琶谱》)中,为强调其为琵琶曲目,将《夕阳箫鼓》更名为《浔阳琵琶》;汪昱庭先生在《汪昱庭琵琶谱》手抄本中将此曲更名为《浔阳月夜》;1923年大同国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根据琵琶曲《浔阳月夜》改编成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在沈浩初1927年出版的《养正轩琵琶谱》中,该曲谱仍然称为《夕阳箫鼓》。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在诗歌领域,《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关于该题的创制者为谁,一说为陈后主,另一说为隋炀帝,目前尚无定论。乐府旧题《春江花月夜》历来备受文人青睐,仅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除收录了张若虚所做《春江花月夜》外,另外还收录了隋炀帝所做《春江花月夜》二首、诸葛颖所做《春江花月夜》一首、张子容所做《春江花月夜》二首、温庭筠所做《春江花月夜》一首,因这些《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远不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故提到诗歌《春江花月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编钟曲《春江花月夜》简介

编钟曲《春江花月夜》简介

编钟曲《春江花月夜》简介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

音质朴柔美,细腻流丽,形象真切生动,表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见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吴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

至1895 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国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中,更名为《浔阳琵琶》,这时乐曲已发展为十段,由李芳园分段标以“夕阳箫鼓、花蕊布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干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词藻华丽的小标题。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根据汪昱庭的传谱《浔阳夜月》为蓝本改编成丝竹合奏曲,并借用古乐府诗题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洄澜拍岸、棹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

这时乐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离愁别绪。

它剔除了《琵琶行》中的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

改编以后乐曲有很多种版本,但大同小异,是同一乐曲衍生而来。

以后又有人将曲名改为《浔阳月夜》、《浔阳曲》。

乐曲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诗意“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相联系而成曲的。

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相似。

但乐曲情趣已超脱“枫叶芦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强调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较为典雅、轻快、细腻、流畅,并具有绵延起伏和级进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
题: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合奏
任课年级:初一
任课教师:刘老师
教材分析: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

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

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

这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

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古
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教具: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钢琴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古曲,这首作品我们每个
同学都听过。

有同学会问:“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
说呢?因为我们每天在上课间操时,都要做一套太极操,这套操使用的音乐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你
们猜猜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春江花月夜》
二、《春江花月夜》作品简介:(8分钟)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早在1875年前即有传抄本,距今1999年,同学们算一下已流传了多少年?学生答:“1999-1875=124年”。

原曲名为《夕阳箫鼓》,并列有一系列的小标题如: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
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

20世
纪20──30年代,上海的一些音乐家将这首曲子改编为丝竹合奏,取名为“春江花月夜”,并组合若干段落,每个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
P14页,划下各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

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家们又在丝竹合奏曲的基础上,将此曲编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

三、《春江花月夜》的结构特点:(20分钟)
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

1、江楼钟鼓:
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

请同学们看P14页谱例: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

也是全曲的基础。

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

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
律。

2、这段主题,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

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

请同学们听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

归纳出这三个段落有什么相似点。

特点是: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我们把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的结构特点叫:“换头合尾”。

四、欣赏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段。

(5分钟)
五、小结: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对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不但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从音乐的本身发现美。

让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共同感受这首《春江花月夜》给我们带来的古典的美。

六、作业: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取自“北京音乐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