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物理学系研究生课程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2)一、学科概况西北师范大学的物理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甘肃省重点学科;具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博士点。
建立了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近物所联合建立了极端环境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
学科点凝聚了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
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领军人才5人,省科技创新人才4人,留学回国人员20 余人。
在原子分子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方向形成了明显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年科研经费近一千万元;每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Phys. Rev.系列等标志性刊物上的论文数逐年增加。
研究成果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2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7项。
研究生招生规模、培养质量、对外影响稳步提升,与多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及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在近几年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上,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被评为A级,物理学一级学科被评价为B+级。
本学科涵盖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5个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学风良好、治学严谨、身心健康,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及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独立从事与物理学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1.非线性物理2.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3. 原子结构与原子碰撞4. 强激光场中的原子分子物理5. 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物理6. 大气环境中的原子分子过程7. 团簇的结构与性质8. 功能薄膜材料结构与物性9. 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
北大物理学院课程

22 PHY-1-5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 11 PHY-1-5 12 PHY-1-5 辐射物理 13 PHY-1-5 现代电子测量与实验 21 PHY-1-5 快电子学及实验 22 PHY-1-5 核天体物理 23 PHY-1-6 加速器物理基础 11 PHY-1-6 等离子体和离子束物理 12 PHY-1-6 医学物理导论 21 PHY-2-2 01 PHY-2-2 群论 I 02 PHY-2-2 量子统计物理 03 PHY-2-2 量子场论 04 PHY-2-2 群论 II(李群李代数) 05 PHY-2-2 量子规范场论 06 4 4 春季 3 3 春季 4 4 秋季 4 4 秋季 3 3 秋季 量子力学 III(高等量子力 4 学) 4 秋季 3 3 秋季 3 3 春季 3 3 春季 3 3 秋季 3 3 秋季 4 3 春季 3 3 秋季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专题实 4 验 2 春季 3 3 春季
至 PHY-0-811系列的低年级选修棵。第二层次包括 PHY-1-01x 系列的数学物理方法、 PHY-1-04x 和 PHY-1-05x 系列两种类型的物理专业基础课、PHY-1-06x 系列的近代物理实验 以及 PHY-1-1xy 系列的高年级基础性选修课。第三层次包括 PHY-1-2xy 至 PHY-1-6xy 系列 的物理专业性选修课、PHY-2-20x 和 PHY-2-30x 系列的研究生课以及 PHY-1-9xy 系列(正在 建设中)的交叉学科类选修课。 对于不同类型的培养目标,除总学分要求都是140外,物理学院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案和 不同的学分要求。在所有类型中,(1)必修课高等数学 I、II、线性代数可由数学学院内容 相近的 A 类课程代替, (2)全院必修课中超出规定学分部分可作为选修课, (3)在专业选修课 中,物理基础类和物理专业类课程中超出规定学分部分可作为跨学科类课程。 (一) 、宽基础型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北京大学课程表

本科(公费)
120
1-16
9-10
01130870
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
通选课
1.0
17.0
1.0
程红
本科(公费)
266
1-16
9-10
01139350
普通生物学(B)
通选课
2.0
30.0
2.0
陈丹英
本科(公费)
200
1-16
9-10
01139380
普通生物学(A)
通选课
3.0
51.0
3.0
高崇明
00432265
现代天文学
通选课
2.0
30.0
2.0
吴鑫基
本科(公费)
60
1-16
3-4
00432266
环境生态学
通选课
2.0
30.0
2.0
刘树华
本科(公费)
500
1-16
5-6
00432267
工程图学及其应用
通选课
2.0
30.0
2.0
王美华
本科(公费)
61
1-16
5-6
00432270
大气概论
通选课
北京大学课程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
课类
学分
总学时
学时
教师
学生类别
人数
起止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教室
教室
备注
00131560
古今数学思想
通选课
2.0
34.0
2.0
赵春来
北京大学招生专业目录-北大物理学院考研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经验分享、分数线、报录比

北大考研辅导班-北大物理学院考研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经验分享、分数线、报录比北大物理学院考研招生简章一、推荐免试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一)、申请与材料教育部建立“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tm),作为推免工作统一的信息备案公开平台和网上报考录取系统。
取得推荐学校推免资格及名额的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方可申请。
申请者应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登录推免服务系统,在系统中注册和填写基本信息,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费、接受复试确认和待录取确认等环节。
此外,申请者还须按照我校的相关具体要求进行申请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详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北京大学2015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办法》(网址:/zsxx/sszs/tjms/)。
(二)、初审与复试1、各院系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对申请材料初审后,通知通过初审的申请者来我校参加复试。
2、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
具体差额比例由各院系根据自身特点和生源状况自行确定。
3、选拔办法由各院系根据其学科特点制定,笔试或面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选拔办法一经公布不得随意更改。
4、推免生的综合面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分钟。
北大物理学院考研(三)、待录取与公示1、院系通过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向拟接收的申请者发送待录取通知,请申请者在院系规定的时间内在网上确认是否接受待录取。
若在规定时间内未确认,则视为放弃。
2、我校不再另行向接收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硕士生和直博生)发送接收函。
3、2014年10月25日前,院系在网上公示待录取名单。
推免生可登录院系网站查询公示名单,或在研究生院硕士、博士招生网页的“录取信息”查询。
若有疑问,可于公示期内向院系提出,各院系予以及时答复。
(四)、复审与录取在正式发出录取通知书之前,我校将对获得待录取资格的推免生,按照我校有关要求进行资格复审,未通过者将被取消录取资格。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严谨、踏实勤奋、积极进取,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数理推演能力,具备实验研究的设计和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使用一门外语,有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动态的能力;初步具有独立从事和物理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专业1. 理论物理(070201)2. 原子和分子物理(070203)3.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4. 凝聚态物理(070205)5. 光学(070207)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允许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期一般不超过1年。
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本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五、培养方式依据本学科理论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光学等专业特点,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环节由学院隶属的各研究所统筹安排,按导师及指导小组制定的具体培养计划执行。
基础理论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取得学分;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相接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或考查)取得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要求研究生除参加研究小组、研究所乃至学院例行的学术讨论会外,还要求每个研究生在不同场合至少分别各作一次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以及课题进展报告等,并提交书面科研实践报告,经导师或指导小组认可合格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教学实践由学院统一安排研究生各做一学期的助教工作,并取得相应学分。
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研究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测试或考查中宜采用书面测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和发挥研究生的创造能力,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参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内容的确定、实验过程的实际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联合项目培养委员会听取三个单位的教授和学生的意见,并结合国外优秀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全面统一安排新型研究生课程,形成有特色的、并且可以和国际一流研究生计划媲美的新型研究生课程设置。
2.新的研究生课程设置遵循培养一流生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宗旨,使学生能够尽快完成从只具有初步现代生物学知识到能够理解其专业前沿研究工作并具有初步研究型思维的转变。
所有课程的讲授彻底改变国内传统的抽象的知识灌输方式。
相反,知识的讲授有机地融于对经典或前沿的研究发现工作的介绍的讲授中,这样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了解了这些知识是怎么样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中产生的。
3.公共课设置,为必修课。
1)政治课:必修课,课程名称: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计3学分。
主要内容为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
由著名学者授课。
2)外国语(英语):为必修课。
第一外国语一般采取选修课程与水平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水平考试,即可获得学分。
未能通过水平考试、又不符合免修条件的博士研究生,须选修一外课程。
一般每一学期课程完成时,即举行水平考试。
考试成绩达到70分以上者,予以通过。
4.研究生必修课程设置三类不同层次的课程,第一类为专业基础课、第二类为专业课(研究进展课)和第三类专题讨论课。
以上三类研究生课程采用模块设置,每个模块8学时(二周,每周4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模块。
1)第一类(专业基础)课6学分,为必修课,课名:现代生物学基础,由16个模块组成,研究生选择满12个模块计6学分,开课时间为第一学年秋季和春季学期。
模块涵盖现代生物学的主要领域。
2)第二类(研究进展)课3~6学分,为必修课,由二门课组成,每门课3学分;课名:①分子细胞生物学进展;②遗传发育生物学进展。
每门课由不同老师结合其专业背景提供的约16个模块组成,研究生根据自己需要从中选择6个模块。
北京大学811普通物理 (含力学、电磁学、热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根据教育部有关制订分数线的要求,我校按照统考生、联考生等不同类型分别确定复试基本 分数线。考生能否进入复试以各院系所规定的各项单科成绩和总成绩确定的复试名单为准。
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
我校将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精神和公开、公正、公 平的原则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
一、复试基本分数线:
(1)、统考:
考试科目 学科门类
政治
哲 学 (01)
50
经济学 (02)
55
法 学 (03)
50
教育学 (04)
50
外语
50 55 50 50
数学
90 90 90
专业课
90 90 90 180
文 学 (05)
50 50
90
历史学 (06)
50 50
180
理 学 07)
50 50
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
电动力学简明教程 俞允强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动力学 郭硕鸿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固体物理学 黄昆、韩汝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原子核物理 卢希庭 原子能出版社 物理宇宙学 徐遐生著 李太枫、郑经武译 天体物理学 李宗伟、肖兴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2015 北京大学 811 普通物理 (含力学、电磁学、热学)考研参考书
力学 钟锡华、周岳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热学 刘玉鑫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磁学 陈秉乾、王稼军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光学与近代物理 陈熙谋 北京大学出版社 量子力学导论 曾谨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 量子力学教程 曾谨言 科学出版社 电动力学简明教程 俞允强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动力学 郭硕鸿 高等教育出版社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汪志诚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课程表

26 08613010 材料科学数学基础
27 08613110 实验室安全学
28 08613160 材料分析与表征技术 29 08613180 先进材料化学 30 08613270 超分子工程与新材料设计 31 08613290 低维功能材料 32 08613300 材料工程基础 33 08613340 光伏材料及技术 34 08613350 现代光谱技术与应用 35 08613360 柔性电子学 36 08613380 柔性器件与器件加工技术
选修 3
00
3 54 1-16 流体力学
10-12 80 陈国谦 教授
三教201 与全日制专业学位合上 数学平台课,大黑板
二教211
选修 3
00
3 54 1-16 流体力学
40
杨延涛
助理教 授
7-9
多媒体 二教314
00
3-4
选修 3 3 54 1-16
40 符策基 副教授
流体力学
选修 2
00
2 32 1-16 工程力学
课 学 周 总 上课 学学
类 分 时 时 起止周
班号 或 专业
听课 任课教师
上课时间(星期/节号)
教室
人数 姓名 职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备注
选修 3
00
3 54 1-16 生物医学工程
40
陈海峰
长聘副 教授
7-9
多媒体 理教415
00
7-9
选修 3 3 54 1-16
60 戴志飞 教授
生物医学工程
多媒体 文史119 与全日制专业学位合上
多媒体 二教425 与全日制专业学位合上
多媒体 二教415 与全日制专业学位合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系研究生生课程课程号 00410240 课程名群论学分 3.0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0340 课程名高等量子力学学分 4.0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0440 课程名量子统计物理学分 3.0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0540 课程名固体理论学分 5.0周学时 6.0 总学时 10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0640 课程名量子场论学分 4.0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0740 课程名光学理论学分 4.0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0840 课程名辐射和光场的量子理论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0940 课程名专业文献阅读学分 4.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1050 课程名磁性量子理论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不定课程号 00411150 课程名稀土金属间化合的磁性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1250 课程名固体物理中的格林函数方法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1350 课程名超导微观理论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1450 课程名薄膜物理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1550 课程名半导体异质结物理学分 2.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1650 课程名电子显微学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不定课程号 00411750 课程名固体结构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1850 课程名固体光谱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1950 课程名表面物理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050 课程名半导体激光物理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150 课程名粒子物理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250 课程名量子规范场论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2350 课程名李群和李代数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450 课程名粒子理论专题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550 课程名量子场论专题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2650 课程名原子核理论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2750 课程名核结构理论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850 课程名核反应理论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950 课程名凝聚态理论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050 课程名凝聚态理论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3150 课程名统计物理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250 课程名等离子体物理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350 课程名等离子体动力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450 课程名广义相对论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550 课程名宇宙学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3650 课程名非线性物理专题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750 课程名高等原子与分子光谱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850 课程名非线性光学和光谱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3950 课程名半导体光电子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050 课程名介质光波导理论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150 课程名量子光学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260 课程名磁共振理论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4360 课程名天体物理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4460 课程名数学物理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4560 课程名微分几何与拓扑学学分 4.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660 课程名激光专题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4760 课程名激光物理学分 2.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860 课程名激光实验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960 课程名教学实习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不定课程号 00415060 课程名计算模拟方法学分 1.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5160 课程名半导体缺陷学分 3.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5250 课程名固体物理前沿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5360 课程名计算磁学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物理学系本科生课程课程号 00431110 课程名力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120 课程名热学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130 课程名电磁学学分 5.0 周学时 5.0 总学时 85.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140 课程名光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150 课程名原子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221 课程名物理学(B)(一) 学分 5.0 周学时 5.0 总学时 85.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222 课程名物理学( B ) (二) 学分 5.0 周学时 5.0 总学时 85.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231 课程名物理学( C ) (一)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232 课程名物理学(C) (二)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240 课程名物理学(D) 学分 6.0 周学时 6.0 总学时 10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311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A) (一) 学分 2.0课程号 00431312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A) (二) 学分 2.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313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A ) (三) 学分 2.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421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B)(一) 学分 2.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422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B)(二) 学分 2.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431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C)(一) 学分 1.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40.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432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C)(二) 学分 1.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2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111 课程名数学物理方法(A)(一)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2112 课程名数学物理方法(A)(二)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120 课程名理论力学(A)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130 课程名热力学与统计物理(A)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2140 课程名电动力学 (A) 学分 4.0课程号 00432150 课程名量子力学 (A) 学分 4.0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210 课程名数学物理方法(B) 学分 4.0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220 课程名理论力学(B) 学分 2.0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230 课程名热力学与统计物理(B)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2240 课程名电动力学(B) 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2250 课程名量子力学(B) 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311 课程名近代物理实验(A)(一) 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312 课程名近代物理实验(A)(二) 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2410 课程名近代物理实验(B) 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 课程号 00432510 课程名固体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3210 课程名固体磁性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220 课程名磁化理论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230 课程名磁性测量实验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310 课程名激光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320 课程名激光物理实验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410 课程名半导体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420 课程名半导体物理实验学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56.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510 课程名低温物理学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520 课程名超导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不定课程号 00433610 课程名固体结构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620 课程名衍射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630 课程名固体材料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4110 课程名原子核物理学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