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第14课 文言文两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 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 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及详细解析)一、基础再现1.给加点字“为”选择正确的读音。

wéi wèi(1)惟弈秋之为.听。

(2)为.是其智弗若与?(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4)孰为.汝多知乎?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思援弓缴.而射之。

()A.这里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B.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A.知道。

B.同“智”,智慧。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孔子不能决.也。

()A.断定,拿定主意。

B.决定最后胜败。

5.先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再完成练习。

①代词,代指鸿鹄。

②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③代词,代指弈秋的教诲。

④助词,相当于“的”。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通国之善弈者也。

我发现,文言文中的“之”有很多是代词,代指上文中出现的内容。

用“之”字可以(A.避免混淆,使内容便于区分 B.避免重复,使文章更加简洁。

)选择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B.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C.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D.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ㅤㅤ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同样是跟着弈秋学下棋,两个人学习的表现却不同,第一个人,;第二个人,。

(用四字词语填空)用上面的一句话概括两人的学习结果:。

8.课文综合回顾。

(1)《学弈》讲的是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是按照的顺序写的。

(填序号)①两小儿辩日②两小儿笑③孔子不能决④孔子见两小儿二、阅读提高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人教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十四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十四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六年级下语文第十四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尊称为“亚圣”。

主要作品《孟子》,《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又名寇,亦作圄寇。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约与郑繻公同时。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这篇传说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二、多音字缴jiǎo (缴费)zhuó(弓缴)为wéi (作为)wèi (因为)三、教材解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h nɡ)鹄(hú) /将至,思/援弓缴(zhu ) /而射之。

虽/与之/俱(jù)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yuē):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有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诲。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鸿鹄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去射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一、拼一拼,写一写。

支yuán() shè()箭争biàn()虽与之jù()学 fú()若之yǐ()二、照样子,连一连。

善弈ɡōnɡ zhuó辩斗 pán yú鸿鹄 shàn yì盘盂 tàn tānɡ弓缴 hónɡ hú探汤 biàn dòu三、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其:①他的,指后一个人。

②其中。

1.为是其.智弗若与?()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之:①弈秋的教导。

②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③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一人虽听之.。

()5.思援弓缴而射之.。

()四、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并写出句子的意思。

1.孔子不能决.也。

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C.为是其智/弗若与?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六、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 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有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 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有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1.(3分)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推门而入翩翩飞舞急急勿勿心旷神怡B.不可计数应接不瑕面面相觑无边无际C.栩栩如生索然无味无病而呻战无不胜D.不计其数乌云蜜布众星拱月寸草不生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2.(3分)与《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的启示不相符的一项是()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B.抓住当前,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C.志存高远,抢抓机遇D.机会多的是,不用急于定夺三、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3.(3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笑话时要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B.讲笑话时,自己首先要笑,这样才能感染别人。

C.笑话要讲得吸引人,就要尽量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神态、语气和动作。

D.要讲语言风趣、体现机智的笑话,不讲不尊重人、挖苦人的笑话,远离低级趣味。

四、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4.(3分)青蛙和小鸟争论起来,是因为()A.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B.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C.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不一样五、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9分)5.(3分)按拼音写汉字。

húlìpútáo chuíxiàkǒu shuǐfèi jìn chéng shú6.(3分)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①第一个“有的人”指;第二个“有的人”指。

②两个“死”字的含义是。

A.两个都指失去生命B.前一个指失去了生命,后一个指虽生犹死C.前一个指虽生犹死,后一个指失去了生命(2)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动统治者想流芳百世,可实际上早已臭名昭著;拥有蓬勃生命力和伟大精神的革命战士B.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春天一到,青青的野草就会把他的名字遮盖住,刻在石头上的名字烂得更快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两则》之《两小儿辩日》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两则》之《两小儿辩日》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两则》之《两小儿辩日》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1、“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不当的一项是()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2、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知识广博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二、填空题(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1)(2)三、翻译(共3小题,满分50分)4、(16分)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一到三题答案:一、1、B 2、C二 3、(1)知:通假字,通“智“,智慧,读音为zhì。

(2)“为”通“谓”读“wèi”,说。

三、4、正确答案(1)东(2)距(3)热水(4)缘由(5)你(6)是(7)等到(8)判断解析5、(18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几个句子的意思。

(1)此不为(读二声四声有争议,我读二声与课件不同)远者小而近者大乎?(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孰为汝多知乎!正确答案(1)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2)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3)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注意:“乎”,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

“知”通“智”6、(16分)解释下面指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问其故其:(2)而日中时远也而:(3)孰为汝多知乎孰:(4)及日中则如盘盂则:正确答案:(1)代词,他们;(2)表并列关系的连词;(3)代词,谁;(4)表示承接,就;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0分)7、(30分)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分层训练】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 文言文二则 同步练习 (含答案)部编版

【分层训练】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 文言文二则 同步练习 (含答案)部编版

【分层训练】第14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基础巩固篇】一、读拼音写词语。

jiùyuán xuéyìhóng hú()()()biàn dòu dōng yóu pán yú()()()二、辨字组词。

弈()辩()援()盂()奕()辨()缓()孟()三、填一填。

“辩”与“辨”的读音相同,都读__________;两个字的部首也相同,都是______。

但这两个字的字义不同,其中“_______”是对不同事物的区别,可组词为____;“____”是用言语提出不同观点,可组词为______。

与它们的字音和部首都相同的字还有______。

四、翻译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不能决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品质。

【能力提升篇】一、给加点字“为”选择正确的读音。

wéi wèi(1)惟弈秋之为.听。

()(2)为.是其智弗若与?()(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4)孰为.汝多知乎?()二、给“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卷-《14 文言文二则》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卷-《14 文言文二则》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六班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14 文言文二则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成果:__________1.看拼音,写词语。

yìqiūtōng guóhóng húfúruòbiàn dòudōng yóu chēgài 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 tàn tāng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鸿鹄.(gào hú)弓缴.(zhuójiǎo)弈.(yìyè)秋辩.(biàn bì)日多知.(zhīzhì)孰.(shúsú)为汝.(rǔlǔ)盘盂.(yūyú)弓缴.(zuózhuó)沧.(cāng chāng)沧凉凉惟.弈秋之为听(wéi wèi)为.(wéi wèi)是其智弗若与.(yúyǔ)3.选词填空。

1).①辫②辩③瓣()子花()()解2).①维②唯③帷()幄()一()护4.给下列句子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善:①好;②长于,擅长。

1).通国之善.弈者也。

()2).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之:①他,指前一个人;②弈秋的教育;③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3).一人虽听之.。

()4).思援弓缴而射之.。

()5.辨字组词。

弈()诲()惧()奕()悔()俱()矣()曰()援()唉()日()缓()6.解释加点的字并写出句子的意思。

1).孰为汝...多知.乎?。

2).为.是其.智弗.若与?。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7.查字典。

“辫”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在字典中把头发分股编成的带状物:发(fā)辫。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两则-练习题含答案-百度文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两则-练习题含答案-百度文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两则--练习题含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yì qiū tōng guó hóng hú fú ruòbiàn dòu dōng yóu chē gài tàn tāng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和字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弈(yì,下棋)秋,通国之善(擅长,善于)弈者也。

B.使(shǐ,假如)弈秋诲(huì,教导)二人弈。

C.日初出沧(chānɡ)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tānɡ,热水)。

D.孰(shóu,谁,哪个)为汝(你)多知乎?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翻箱倒柜望远境清脆蒸融B.焉知非福顺时针书籍严竣C.万不得已水浒传苦刑惆怅D.通霄达旦炊事员辟静恐怖3.下列有关《两小儿辩日》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两小儿围绕着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进行争辩。

B.两小儿各抒己见,但都无法驳倒对方的观点。

C.一儿认为“日初出离人远”,其根据是“远者小而近者大”。

D.从两小儿的争辩中可以看出他们有质疑探究的精神。

4.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指天鹅。

B.指前一个学生。

C.指弈秋的教导。

D.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1)通国之善弈者也( _)(2)惟弈秋之为听()(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4)思援弓缴而射之()三、用“√”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使弈(yì yí)秋诲(huì huǐ)二人弈。

2.为(wèi wéi)是其智弗(fó fú)若与(yú yǔ)?3.孰(shóu shú)为汝(nǚ rǔ)多知(zhī zhì)乎?4.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hé huó),比虫歌曲要单调(tiáo diào)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使弈秋诲二人弈。 使:_____让_______。 诲:____教__导______。 句意:___________让__弈__秋__教__导__两__个__人__下__棋__。____________
二、不同的态度
填空,并选择恰当句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其一人____专__心__致__志____,惟弈秋之为听。( B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鸿__鹄__将__至___, ___思__援__弓__缴___而射之。( A ) A.另一个人虽在听弈秋的教诲,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
二、读拼音,写词语。
zhī yuán shè jiàn biàn lùn
fù ruò
支援 射箭 辩论 弗若
三、组词。
援( 援助) 缓(缓慢 ) 暖(温暖 )
辩(辩论 ) 辨(辨别 ) 辫(辫子 )
弗(弗若 ) 佛(仿佛 ) 拂(吹拂 )
四、文言文中“之”字使用较多,我能为下列句中加点的 “之”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未成,弃去”到“还卒业”,是什么事让李太白有了这 样大的改变?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过小溪……欲作针。
4.这段文字可以用成语“__铁__杵__磨__成__针___”来概括,你从中得 到了什么启示呢? __示__例__:__只__要__有__目__标__,__并__且__持__之__以__恒__地__做__下__去__,__目__标__终___ __究__会__实__现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③ )
2.一人虽听之。( ① )
· 3.通国之善弈者也。( ④ ) · · 4》:专心致志
解释带点的词,并写出句意。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国:_____全__国_____。 弈:_____下__棋_______。 句意:_____弈__秋__是__全__国__最__善__于__下__棋__的__人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名言。 (1)___温__故__而__知__新_,可以为师矣。 (2)___学__而__时__习__之___,不亦说乎?
二、延伸阅读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
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②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③卒业④。媪自言姓武。今 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女。②方:正,正在。 ③还:返回。④卒业:完成学业。
1.短文中加点的“之”应理解为( D )
A.结构助词,的。
B.指代李太白。
C.指代铁杵。
D.指代老媪。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李__太__白__被__老__妇__人__的__精__神__感__动__了__,__返__回__完__成__了__学__业__。_____
推理:近者___热_____而远者________凉__________。
六、孔子不能决 1.“孔子不能决也”说明孔子( A )
A.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推崇。 B.根本没有什么学问,只不过好为人师罢了。 2.从孔子的回答中,我想到了孔子的一句名言( B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来,想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B.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
三、不同的结果
1.填空。
虽与之_____俱__学_____,弗若之矣。为是其智____弗__若______
与?曰:___非__然__也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由于老师对两个人的教法有所不同,造成两个人学弈效
2.结论分析,判断正误。
(1)两小儿的判断有相同的地方,即认为一天之内,太阳离
人有远近之分。
(√ )
(2)两小儿的判断是相同的,都认为早上和中午太阳离人总
是一样远。
( ×)
五、两小儿辩理由 1.理由:日初____大__如__车__盖___,及日中则__如__盘__盂_____。推理:
___远__者____小而_____近__者_______大。 2.理由:日初出_____沧__沧__凉__凉____,及其日中___如__探__汤_____。
果不一样。
(×)
(2)两个人学弈效果不一样,原因在于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不
同,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 )
《两小儿辩日》:实事求是 四、两小儿下结论
1.填空。
(1)我以____日__始__出__时__去人近,而_____日__中__时_____远也。
(2)我以日初出_____远_____,而日中时_____近_______也。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表现了两小 儿的( A ) A.天真可爱。 B.瞧不起别人。
一、主题积累
1.孟子名言。 (1)爱人者,人____恒__爱____之; 敬人者,人_____恒__敬_____之。 (2)老吾老,以及____人___之__老_____; 幼吾幼,以及____人__之__幼______。
三、百字练笔 孔子见两小儿辩斗而不能决,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他当时会有什么表现?心里是怎么想的?又会 怎样回答?请写一写。
示例:孔子一脸迷茫,这个问题他不知道,也从来没 研究过,根本答不出来。孔子有点尴尬,但转念一想, 应该实事求是,问题回答不出来没关系,但对待问题 的态度要正确。于是,孔子和蔼地对两个小孩儿说: “你们争论的问题我确实无法决断,但我愿意跟你们一 块向其他的人请教,可以吗?”
课后练习
基础练习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主题探究
1
2
3
4
5
6
拓展提升
1
2
3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心以为有鸿鹄 (hú gào) 将至
·√ 2.思援弓缴 (jiǎo zhuó) 而射之 · √ 3.虽与之俱学,弗 (fó fú) 若之矣 · √ 4.及日中则如盘盂 (yú pán) · ··√ √ 5.孰 (shú shǔ) 为汝 (rú rǔ) 多知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