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④槁⑤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学不可以已:________ (2)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 (3)虽有槁暴:________ (4)使之然也:________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4.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乃种芭蕉万余株_______ 盘板皆穿_______名其庵曰“绿天”_______贫无纸可书_______5.“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书之再三,盘板皆穿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6.小学阶段我们欣赏了怀素的草书作品《_____》,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_______和_______。
7.请写出一个与“盘板皆穿”意思相近的成语,再写下你最想对怀素说的话。
______ ________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①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小姊②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④。
寻芳水滨③,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诗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1)问其故(_____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3)孔子不能决也(______)[2]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 [3]句子翻译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2. 文言文阅读。
宋人戒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1)子罕弗受(______)(2)以示玉人(______)(3)故敢献之(______)(4)皆丧其宝也(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不我,皆丧宝也。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枫叶父自山中归,拾红叶一片,以示①其子。
子曰:“树叶皆②绿,至秋则黄。
何③有红叶?”父曰:“此枫叶也。
经霜则红。
”子不信。
明日父携④子,至山中,观红叶。
但见红叶满林,鲜艳如染。
子大喜。
父曰:“事须亲见而始信之,凡⑤人皆然,不独汝也。
(注)①示:给……看。
②皆:都。
③何:为什么?④携:带着。
⑤凡:所有。
[1]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随父亲在山中看到的红叶是什么样子的?请用“________”画出来。
[3]与“事须亲见而始信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集思广益,多见多闻。
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到)鬻(yù卖)金(金子)者之所(地方),因攫(抢)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①衣冠_________ ②之所_________③因_________④因攫(抢)其金而去_________⑤取金之时_________[2]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文章讽刺了社会上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东施效颦西施①病心而颦其里②,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③,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④;贫人见之,挈⑤妻子⑥而去之走⑦。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⑧。
——选自《庄子》(注释)①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②顰(pín):皱眉。
里:乡里。
③美之:意动用法,即“以之为美”,认为这样很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短文。
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dù)。
”反④归取之,及反,市罢,遂⑤(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ɡ)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本文选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②度(duó):测量。
③度(dù):量好的尺码。
④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⑤遂(suì):于是。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①此句可以这样停顿:“何不试/之/以足?”②《郑人买履》是一个宋代历史故事。
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的意思是等到郑人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没有买到鞋子。
④这个郑国人的行为非常可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这个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3.下列故事和《郑人买履》道理相似的两个是()①《揠苗助长》②《刻舟求剑》③《掩耳盗铃》④《买椟还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两小儿辩日(节选)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选择与选文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将序号写在()里A.为是其智弗若与B.孰为汝多知乎C.十两为一斤5.选择下面句中停顿最恰当的一项,将序号写在()里A.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B.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6.判断下面句子内容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选文语言简洁,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 )(2)选文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②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④。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⑤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⑥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⑦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⑧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荆:指楚国。
②谏:劝阻。
③舍人:侍从。
④三旦:三天早晨。
⑤委身:曲身。
⑥傍:同“旁”。
⑦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⑧患:忧患、灾祸。
1.写一写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2分)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
3.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2分)蝉←__________←__________←人4.上题中的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2分)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5.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1杨震“四知”杨震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治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字词解释:迁:______ 之:______ 举:______ 谒见:______遗:______ 知:______ 何谓:______ 公:______或:_______ 治:______2公孙仪不受鱼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jǐ鱼。
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字词解释:相:_______ 嗜:_________ 谏:______ 唯:______色:______ 枉:______ 给:______3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字词解释:或:______ 诸:______ 弗:______尔:______ 与:_______4拷打羊皮露真相人有负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下。
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jiè肩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
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xiè,惠曰:“知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罪。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父善游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①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②物,亦必悖③(bèi)矣。
(注释)①方引:正带着,牵着。
方,正在②任:对待。
③悖:违反[1]写出下列各句中“故”的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2)温故而知新:(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人问其故:[2]翻译下列句子: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人认为“父亲擅长游泳,婴儿自然也就擅长游泳”,中国还有一句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请谈谈你对这两种说法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文阅读。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①处吾子②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③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④之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①所以:用来。
②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③贾人:商人。
④学宫:学含。
⑤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
①其舍近墓。
舍:________。
②遂居焉。
居:________。
③遂迁居市旁。
迁:________。
④此可以处吾子矣。
处: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文阅读练习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练习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4分)桃园结义玄德迷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
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就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根据意思写文中词语。
(2分)共同合作,互相帮助。
( )背叛道理,忘记别人的恩情。
(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2)上报国家,下安黎底。
3.文章主要写的是( )、( )和( )(人物)在( ) (地点)结义的故事,其中( ) (人物)最大。
这篇文章选自名著《》。
(6分)4.该名著中还有哪些小故事呢?请再写两则。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6分)薛谭学讴(ōu)薛详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迷辞归。
秦青弗止。
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遇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唱歌。
②穷:穷尽。
③弗:不。
④饯:以酒食送行。
⑤衢:大路。
⑥抚节:敲起拍板。
抚:拍打。
节:一种古代乐器。
⑦响遏行云:歌声拦住了飘动的云。
遏:阻止。
⑧谢:认错,道歉。
1.“自谓尽之”的“谓”的意思是( );“薛谭乃谢求反”的“反”的意思是( )(4分)2.“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6分)3.薛谭“辞归”是因为“求反”是因为 (4分)4.这篇文章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B.不耻下问,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许仲平义不苟取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
主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4分)
(1)尝暑中过河阳。
(2)渴甚。
(3)众争取啖之。
(4)或问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2)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
3.结合本文说说许衡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2分)
,。
二、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显不,长其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2)马无故亡而人胡。
(3)人皆吊之。
(4)居数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 。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我国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
请写出与下面这则寓言故事相应的成语及故事寓意。
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
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珍
珠退还了。
(1)成语:。
(2)寓意:。
三、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2,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失:过失,缺点。
②多:学得过多。
③止:遇到困难停止不前。
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2分)
(1)或失则多(2)然后能救其失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
(2分)。
四、欧阳询观古碑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
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
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
裘:皮衣
1.与文中“驻马观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至之市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驱之别院
2.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4分)
(1)数百步复反() (2)及疲()
(3)乃布裘坐观() (4)三日方去()
3.翻译句子。
(2分)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分)
,。
五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1读书,有乘轩冕○2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制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二人。
②乘轩冕:乘车。
1.写出句子大意。
(2分)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2.本文写了哪两件事?(3分)
,。
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的人?(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