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会考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会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会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会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剽窃(piāo)锲而不舍(qiè)谆谆教诲(zhūn)B. 蹊跷(qī)锲而不舍(qiè)谆谆教诲(zhūn)C. 剽窃(piāo)锲而不舍(qiè)谆谆教诲(chūn)D. 蹊跷(qī)锲而不舍(qiè)谆谆教诲(ch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学校决定对违反校规的学生给予警告,并要求他们立即改正错误。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经常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为人谦逊,从不自诩(自夸)。

B. 这篇文章的论点不够鲜明,需要进一步提炼(提取)。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力充沛,不减当年(当年的风采)。

D.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独自行走),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哈姆雷特》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讲述了丹麦王子复仇的故事。

C.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

D.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其中“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B.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文献的总称,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 “六艺”指的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六门基本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D.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的二十四部正史,其中《史记》是最早的一部,由司马迁所著。

高中语文会考试卷

高中语文会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 谈笑风生恣意妄为美轮美奂B. 雕梁画栋倾盆大雨鸿毛一飞C. 风驰电掣惊涛骇浪满载而归D. 翻箱倒柜一蹴而就溜之大吉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她在比赛中不仅取得了好成绩,而且受到了大家的赞扬。

B.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C.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他每天起早贪黑,刻苦学习。

D.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价格便宜。

3. 下列诗句中,表达“思念家乡”之情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 下列名著中,主人公为诸葛亮的是()A. 《红楼梦》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D. 《西游记》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B. 《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

C. 《水浒传》是清代作家施耐庵所著。

D.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

6. 下列词语中,含有比喻义的是()A. 高山流水B. 雪中送炭C. 风和日丽D. 雕梁画栋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花儿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B.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

C. 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

D.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七彩桥。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是()A. 他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C.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

D. 他为人正直,工作认真。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的是()A. 那座山高得像天一样。

B. 她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 这条河宽得像大海一样。

D. 他读书像吃饭一样。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

B.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

C. 他为人正直,工作认真。

2023年高中语文会考测试真题(含答案)

2023年高中语文会考测试真题(含答案)

2023年高中语文会考测试真题(含答案)第一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李雷和韩梅梅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他们携手走过青葱岁月,分享了无数的快乐和困难。

(2)一天,李雷生病住院了。

韩梅梅得知后立刻赶到医院,和李雷一起度过了漫长的夜晚。

(3)几天后,李雷恢复了健康,出院回到家。

他很感激韩梅梅的陪伴,决定要好好报答她。

(4)为了感谢韩梅梅,李雷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他知道韩梅梅一直想要一本新出版的小说,于是他特地去书店买了一本并写上了温馨的祝福语。

(5)当李雷送礼物给韩梅梅时,她感动得热泪盈眶。

她知道这份礼物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真挚的友谊和无限的温暖。

(6)从那天开始,李雷和韩梅梅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彼此间的真情和支持。

问题:
1. 李雷和韩梅梅之间的关系如何?
2. 李雷为什么要感谢韩梅梅?
3. 李雷送给韩梅梅的礼物是什么?
答案:
1. 李雷和韩梅梅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2. 因为韩梅梅陪伴和帮助他度过了住院的日子。

3. 礼物是一本新出版的小说。

高中会考语文试卷

高中会考语文试卷

高中会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慰藉(jiè)静谧(mì)追溯(sù)锲而不舍(qiè)B. 狡黠(xiá)炽热(zhì)稽首(qǐ)戛然而止(jiá)C. 蓦然(mù)拮据(jū)绯闻(fěi)吹毛求疵(cī)D. 荫庇(yìn)伫立(chù)睥睨(nì)强聒不舍(guō)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亵渎重蹈覆辙恻隐心无旁鹜。

B. 襁褓歇斯底里谀词涕泗横流。

C. 凭吊怒不可遏潮汛一代天娇。

D. 睿智自知之明凌驾断章取意。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他的创作风格与其他作家______不同,在文学界独树一帜。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保持着______的态度,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这座古老的建筑______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A. 截然坚定弥漫。

B. 决然坚决弥散。

C. 截然坚决弥散。

D. 决然坚定弥漫。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B. 五月的西湖公园,姹紫嫣红,一片绚丽的景象。

C. 登高远眺,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 节日的蓉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循循善诱的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C.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7.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高兴)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D.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答案:C(知:知识)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没有明显的修辞手法)3.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D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C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高中会考试题及答案语文

高中会考试题及答案语文

高中会考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按部就班B. 变本加利C. 闭门造车D. 一愁莫展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B. 我去过北京,也去过上海。

C.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还是只去过上海?”D. 我去过北京,也去过上海;但更喜欢北京。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的帮助,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因为努力学习,所以成绩很好。

C.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D. 他虽然学习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猎豹一样快速地奔跑。

B. 他跑得很快。

C. 他的脚步轻盈。

D. 他的速度如同闪电。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儿开放,鸟儿歌唱。

B. 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

C. 花儿开放,鸟儿歌唱,春天来了。

D. 春天来了,花儿开放,鸟儿歌唱,万物复苏。

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7. “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论述。

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雅”、“颂”是其主要的分类方式,其中“风”指的是:答案:民间歌谣9. “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0. “________,________”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忠诚的决心。

答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语文会考高中试题及答案

语文会考高中试题及答案

语文会考高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拼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瞭望(liào wàng)B. 描摹(miáo mó)C. 蹉跎(cuō tuó)D. 缱绻(qiǎn quǎn)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品?A. 司马迁B. 王羲之C. 陶渊明D. 苏轼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鹿鸣》5. 下列成语中,意思与“画蛇添足”相反的是:A. 锦上添花B. 画龙点睛C. 画虎类犬D. 画蛇添足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

7.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其寓意是______。

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

9.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1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句诗表达了______的情感。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

12. 请分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谋和人格魅力。

四、阅读理解(每题15分,共30分)13.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回答问题:“昔者,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有臣十人而海内服。

此何也?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1)这段古文出自哪部典籍?(2)这段古文的主旨是什么?14. 阅读以下现代文段落,回答问题:“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2024年高中语文会考题目和解析

2024年高中语文会考题目和解析

2024年高中语文会考题目和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倾轧(qīng yà)C. 沉淀(chén diàn)D. 汲取(jí jìng)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出师表》中用以形容诸葛亮自谦的词语是:{填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纠葛。

{回答}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呐喊》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意义。

{回答}五、作文(40分)题目:谈谈你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解析1. 正确答案:C。

沉淀(chén diàn)的注音正确。

其他选项中,A. 踌躇(chóu chú)应读为“chóu chú”,B. 倾轧(qīng yà)应读为“qīng yà”,D. 汲取(jí jìng)应读为“jí jí”。

二、填空题解析1. 答案:《出师表》中用以形容诸葛亮自谦的词语是“臣本布衣”。

三、简答题解析1. 答案:《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纠葛主要体现在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曲折的情感历程。

起初,宝玉对黛玉一见钟情,但黛玉却因宝玉的率真而心生反感。

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人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却嫌弃黛玉的家庭背景,企图拆散他们。

最后,宝玉被迫娶了别的女子,黛玉也因此伤心欲绝。

四、论述题解析1. 答案:《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陋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同时,它也是鲁迅先生对民族复兴的强烈呼唤,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会考试题(二)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60分)一、(10×3=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赧.(nan)颜睚眦.(ci)风流倜傥.(tang)殚.(dan)精竭虑B、刁难.(nan)攻讦.(jie)引吭.(hang)高歌别无长.(chang)物C、股肱.(hong)拓.(tuo)片追本溯.(su)源乳臭.(chou)未干D、骨.(gu)干狡黠.(jie)沧海一粟.(shu)颠三倒.(dao)四2、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A、洪亮宏扬变本加厉随心所浴B、就序装璜坐收渔利作客他乡C、临摩了草文过是非山青水秀D、佳宾勘乱金榜提名既往不究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恰当的一句是()A、中国――欧盟工业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签字仪式日前在广西柳州举行,该项目是中国政府对.欧盟签订的一项大型人力资源开发的合作项目。

B、近两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只提出一个话题,要求考生据此想像、思考,从而..引发出一个议题来写作。

C、清华大学为“诺贝尔班”(外界称)配备尽可能多的导师,这些导师都是蜚声科学界的大师,目前98级“诺贝尔班”才.配备5位中科院院士。

D、四川省决定调整高校部分专业收费标准,已收费的学校若所收费高于标准的,要退还高出的部分给学生和.抵缴下半年学费。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那么写出的文章往往语言干瘪,内容。

②我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大熊猫、金丝猴、野牦牛是我国的动物。

③一记妙射,太可惜了,球撞在球门的横柱上,进去。

A、空泛珍奇差点儿没B、空泛珍稀差点儿C、空乏珍稀差点儿没D、空乏珍奇差点儿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神舟号宇宙飞船在完成了飞行试验之后成功着陆了,广大科技人员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B、当今社会环保概念深得民心,新型的环保产品洋洋大观....,层出不穷。

C、巨匠房屋建筑装潢工作室有经验丰富的专门美术设计师,作风严谨,技术精良,把居室交由他们装修,保管使你蓬筚生辉....。

D、北京十家大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电话及网上预约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天内向有关方面问讯的人难以数计。

6、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张峰和马林上课讲话,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顿。

B、该厂生产的手表,品种不仅多,而且质量好。

C、介绍异域文化,目的不外乎:一、增加知识,二、引起思考。

D、凡是大学本科毕业,并且有同等学力,身体健康,年龄在35岁产以下者,均可以报名应聘。

7、下列语句填入原文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实行经济责任制,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这项工作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不要摔到水里去。

①走一步,看一步②要摸着石头过河③水深水浅还不清楚④两只脚搞得平衡一点.A 、③②①④B 、②①③④C 、④②①③D 、①④②③8、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A 、《指南录》-文天祥-北宋-诗集B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鲁迅-现代-议论文C 、《窦娥冤》-关汉卿-明初-杂剧D 、《骆驼祥子》-老舍-现代-话剧9、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从军行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①《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是第一首。

②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A 、前三句诗叙事,描写环境,为第四句抒情作铺垫。

B 、第四句诗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格外动人。

C 、本诗表达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

D 、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采用了直接抒情形式。

10、对下面诗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组是 ( )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祖国啊!注:节录自舒婷的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于1979年4月20日)A 、诗成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B 、诗中的“我”是冲破樊篱挺然而现的真理,是振兴祖国的不可遏止的活力,是可望更可即的理想。

C 、含蓄而深刻的诗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这是女诗人的自况,她把个人所受的压抑如蛛丝一样轻轻地抹去。

D 、“雪白的起跑线”,使我们看到亿万建设者奋力竞先的雄伟场面;“绯红的黎明”,使我们坚信祖国的前程必将辉煌灿烂。

二、(6×3=1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公子闻赵有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闲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从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尝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

其不足游!”乃装而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

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

天下士复往归公子。

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史记·魏公子列传》)11.下面四句话中,哪句中的“乃”字与其他三句中的“乃”字讲法不同? ( ) A . 公子闻所在,乃.闲步往,从此两人游 B . 今平原君乃.以羞C . 公子乃.谢夫人去D . 平原君乃.免冠谢12.下面句中的“称”字与“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中的“称”字意思相同的是 ( )A . 先帝称.之曰能B . 手把文书口称.敕C .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D .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13.下面句中的“谢”字与“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中的“谢”字意思相同的是( )A . 公子乃谢.夫人去B .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C .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D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4.“公子恐其怒之”一句中“之”的词性和意思是 ( ) A . 代词,代“秦国讨伐魏国”。

B . 代词,代“公子(因留赵十年不归而恨)”。

C . 代词,代“公子(因窃符杀将救赵之事而恨)”。

D . 助词,无义。

15.“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以为羞”的译文正确的是 ( )A . 以我无忌的身份和他们交游,尚且恐怕不能满足我的愿望,如今平原君却认为是一种羞耻。

B . 以我无忌的身份和他们交游,尚且恐怕不是我的愿望,如今平原君却认为是一种羞耻。

C . 我无忌跟从他们游历,尚且恐怕他们不要我,如今平原君却认为是一种羞耻。

D . 我无忌跟从他们游历,尚且恐怕不是我的愿望,如今平君却认为是一种羞耻。

1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信陵君在赵国非常清闲,所以经常散步与人游玩。

B . 平原君夫人,非常关心信陵君,因为她只有这一个弟弟。

C . 平原君的门客都很敬佩信陵君。

D . 信陵君到赵国时,听说毛、薛二人很有才能,所以急于交结两人。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20题(4×3=12分)中国经济遭遇新“瓶颈”,世纪更迭,我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如何?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近日完成的一份最新报告中认为:200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将有可能出现增速回升,已经连续多年的增速下滑趋势将得到遏制。

在乐观预测的同时,报告也指出,这种止跌回升仍将受多种因素影响。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外,国内科技进步能力尚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造成产业升级缓慢,就业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我国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素质偏低,既影响了需求结构的升级,也影响了供给质量的提高;此外,与工业化发展相比,城市化发展相当滞后,导致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劳动力难以自由流动,因而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与农民增收。

城市化发展滞后也造成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而以上问题均为快速发展遭遇到的新的制约“瓶颈”,只有尽快打破,才能不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报告据此提出,必须加大对外引进技术的再创新和研究,以及开发力度,并建议国家新增财政支出要大幅度增加科研开发投入,争取“十五”计划末达到GDP 的1.5%;在国企改革中则着重抓好提高国企创新能力工作,同时,加大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以产业教育加速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此外,必须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及解决农民增收等问题。

17、文章说“中国经济遭遇新‘瓶颈’”,对“瓶颈”的解说无误的一项是 A 、这是用了暗喻修辞,‘瓶颈’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B 、这是用了借喻修辞,‘瓶颈’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C 、这是用了借代修辞,‘瓶颈’借代中国经济,表明了它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D 、这是用了比拟修辞,‘瓶颈’比喻中国经济,比拟其发展已不通畅。

18、作者为什么说“中国经济遭遇新’瓶颈’”?对其理由的阐述,哪一项不恰当...? A 、因为,我国的技术创新、国内科技生产的能力尚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且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而完全依靠国外,所以就造成了产业升级缓慢的局面。

B 、因为我国长期以来的人力资源素质偏低,既影响了需求结构的升级,也影响了供给质量的提高。

C、因为城市化发展滞后,造成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就业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使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到新的制约。

D、因为,与工业化发展相比,城市发展的滞后,导致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劳动力难以自由流动,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与农民的收入。

19、文章对于打破“瓶颈”向国家提出了建议,下面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建议国家新增加财政支出要增加科研开发的投入,争取十五年后达到GDP的1.5%B、建议加大对外引进技术再创新的研究,必须加大开发的力度与广度。

C、建议加大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投入,以产业化教育加速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D、建议在国企改革中,重点抓国企的创新能力,建议推进城市化进程,增加农民的收入。

20、下面的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值此世纪更迭之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完成了《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研究课题,课题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的增速已回升,连续多年的增速下滑趋势已得到遏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