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2课时维护公共秩序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维护公共利益》

4. 人人( )参与公共生活,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享受( )。现代社会的人们积极倡导( ),出现了很多( )的生活方式。
5. 公共生活需要( ),公共利益需要( )。只有共同( )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 )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 )。
共享的公共生活随处可见,比如我们学校的“开放图书柜”就是图书的共享。尤其是共享的公共设施,我们更应该维护。
三、拓展练习
寻找生活中破坏公共设施、设备的问题,并记录下来。然后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制定方案解决这些破坏问题。
四、总结。
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
4.思考:要使共享行为真正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做?
5.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一百一十七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第一百三十二条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6.师小结: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维护公共利益
一、激趣引入。
1.欣赏《一个井盖子的自述》
我是个“井盖子”,在这里先问大家好。一般情况下谁也不注意我,只有那些小偷小摸的生活实在生活不下去的,他们每天关注着我。因为我现在的身价在涨,一套井盖子成本价在800元,一斤生铁价格目前也在那1.60元,一个井盖子少说也能够卖它个100多元吧。
2. 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 占有 )或( 浪费 )公共资源,( 毁坏 )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 公共权益 ),严重的还会( 触犯法律 )。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我们的公共生活》(第1、2课时)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 4 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4 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年级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规则意识,培养文明风尚。
学习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懂得不同空间言谈举止不同。
目标3、知识目标:认识我们的公共生活,了解一些公共生活要求。
重点了解一些公共生活要求。
难点懂得不同空间言谈举止不同,注意在公共场合的言谈举止。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视频:疫情提醒。
2、七嘴八舌:在刚刚过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当中,专家反复导入新课。
提醒我们,尽量减少外出,少到、不到公共场所去,你做到了吗?哪些地方是公共场所?讲授新课1、图片展示一些公共场所。
2、总结:生活中,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去博物馆参观,去集市购认识公共空间和物,去医院就诊电影院、博物馆、集市、医院等场所都是公公共生活。
共空间。
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公共生活。
3、公共场所小分类:请你阅读图片,根据类别填入相应的公共场所名称,并说说这一类的公共场所还有哪些?4、思考:这些场所都有些怎样的共同点呢?5、总结:公共空间的特点。
6、新闻:继王子文不文明行为后,梅婷没素质踩椅背行为曝光,遭网友狠批!7、小小分享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或者新闻中,你是否也看到过类似“被曝光” 的不文明行为?为什么这些不文明行为会被曝光,引起大家的反感和抵触?8、小提示: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公开的。
人们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
认识公共空间的9、活动园:阅读下图,思考不同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公共空特点,懂得公共间和私人生活空间中,人们的言谈举止有什么不同吗?空间有自己的行10、连一连: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把下列地点和警示语连在一起,为规范。
并说说这些警示语给你怎样的启示?11、小提示:每个人都有两个生活空间,一个是私人生活空间,一个是公共生活空间。
再公共生活空间中,我们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公共生活》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对公共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公共生活的具体内容和规则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公共规则和维护公共秩序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等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认识到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素养。
4.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公共生活的具体内容和规则。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公共规则和维护公共秩序。
3.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公共生活,增强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2.案例分析: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职责,培养学生承担责任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情景道具、角色道具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布置。
4.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小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教学视频展示公共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公共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公共生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2020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二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维护公共利益》教学设计

人教社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材分析“公共生活靠大家”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由《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和《我参与我奉献》三课组成。
本单元遵循从认知到行为,从“共享共维护”“共建”到“共参与”的编写思路,引导学生形成对公共生活的整体了解,懂得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我们的公共生活》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公共生活的公共性,体会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
同时,认识到公共空间不同于私人空间,在公共空间需要慎重行事,帮助学生树立关注并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责任意识。
在教材的设计中,通过多样的活动方式、开放式的讨论交流,方法体验,调查采访,实验活动,行为指导,故事分享等引领学生生活与实践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材始终。
《我们的公共生活》分两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让学生懂得只有每个人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的美好,成为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基础不一、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基本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有些家长、学生认为是小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因此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也不够重视,课前预习不够充分。
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多样的公共空间,知道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
2.提高公共意识,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
3.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形象,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维护公共利益教学内容“维护公共利益”课时目标1.知道人们离不开公共生活,要学会共同维护公共利益。
2.提高公共意识,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
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4《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本教案以《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公共生活意识、公共服务、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秩序、文明礼貌、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公共生活意识、公共服务、公共秩序的基本含义,及其对人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及观念,引导学生将个人行为与公共利益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意识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公共事务做出贡献。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觉尊重公共生活秩序,关爱他人,尽心尽力助人为乐的良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公共生活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文明礼貌,形成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规范;3.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引导学生发挥作用,为公共事务做出贡献。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1.什么是公共生活?(1)让学生思考,从学生认知的现象角度引出公共生活的概念;(2)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从生活中看待公共生活的各种形式。
2.公共服务(1)从公共服务的概念、类别、范围、价值等方面讲解公共服务的意义;(2)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并模拟实践。
3.公共秩序(1)介绍公共秩序的含义、特点、作用;(2)通过讨论和引导学生自我感悟,强化学生的公共秩序意识,形成好的行为和思想习惯。
2.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通过提问、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
2.观察法:通过参观公共服务机构、公共场所等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公共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公共秩序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自我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服务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短的引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公共生活”。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共生活”的含义和重要性2.能够描述“公共生活”中的良好行为和影响社会的不良行为3.能够分析“公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4.能够评价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表现并形成正确的公共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公共生活”的含义和重要性、描述“公共生活”中的良好行为和影响社会的不良行为2.教学难点:分析“公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评价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表现并形成正确的公共价值观三、教学准备1.课件软件2.相关课件、资料3.引导物品:纸张、笔四、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你们学过的第三课《春蚕到死丝方尽》讲了什么?它给你们什么启示?2.引出本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四课《我们的公共生活》,请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公共生活吗?我们平时在哪些场合体验公共生活?2. 图片展示1.展示图片:公园、图书馆、公交车、地铁等公共场所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公共场所的特点和共性。
2.引导学生思考:在公共场所中,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哪些事情?3. 小组讨论1.按照小组分组,请组内同学讨论自己在公共场所中的表现,包括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
2.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并请其他小组同学对其表现进行评价。
4. 问题分析1.请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问题分析”部分,分析公共场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分析”中的问题。
5. 总结1.请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总结公共生活的含义和重要性,明确自己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哪些事情。
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共价值观,提倡良好的社会行为。
五、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达、思维逻辑、合作和包容程度。
2.组织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考察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

第四课我们的公共生活学习目标:1、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
2、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增强公共意识。
3、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学习重点:认识公共生活,树立公共生活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学习难点:懂得只有每个人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的美好,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程度,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
我能行:一、填空题。
1. 、、、等场所都是公共空间。
2、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
3、每个人都有两个生活空间,一个是、。
4、人人有权参与公共生活,利用和,享受公共利益。
二、判断题。
()1.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
()2.公园的长椅是大家的,可以随便躺在上面睡觉()3.家里是我的私人空间,我看电视声音调多大都没有关系。
()4.小明说为了下次方便,就把共享单车骑回家了。
()5.东东看见有人在破坏公共设施,赶快离开。
三、单选:1.()不属于公共场所。
A.电影院B. 小明家C. 图书馆D.游乐场2.我可以参加()等方面的社区活动。
A.主动打扫社区卫生B.把我家门口扫干净就行了C.夜深了还在家弹钢琴D.打扫教室卫生3.公共生活不包括()。
A.和家人逛商场B.和父母在家看书C.去博物馆参观D.到图书馆看书4.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找不到停车位就可以停到消防通道上B. 在人行道买卖菜有人买C.在公园内可以放松放松,大声唱歌D .小明把停在盲道上的自行车挪开四、简答:1、星期天,有些小朋友在公园里大声喧闹,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你认为应该怎么做?2、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展示自己良好形象?附:第四课参考答案:一、填空:1、电影院博物馆集市医院2、公开的3、私人生活空间公共生活空间4、公共资源公共设施二、判断:1------5对错错对错三、单选:1----4BACD四、简答:1、这种作法不对。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2课时《维护公共秩序》课件

拓展提高
三、简答题
你见过哪些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的行为,请你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答案:
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如我见过的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的行为有: (1)高速路上从车内拋物。 (2)在消防通道上停车。 (3)在人行道上摆摊。 (4)在公园里大声喧闹。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谈论了维护公共利益的话题,有很多的公 共设施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正是有了 他们的默默奉献,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正确使用 、自觉爱护公共设施,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也对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日常生 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善待这些不说话的朋友,爱护公共 设施。
通过这条规定,你有何启示?
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 占有和浪费公共资源,毁坏 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 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严重 的还会触犯法律。
这些不当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 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 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不仅害人害 己,而且触犯了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 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损毁公共财物的行为 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对于这些不说话的朋友 ,我们不能破坏要善待,破坏公共设施是违 法行为,而善待公共设施是每位公民应尽的 义务。我们应该规范自身的行为,爱护公共 设施,不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
政府提供或修建的 公共设施,是否与 我们个人无关?
政府提供或修建的公共 设施保障着我们的公共 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 ,我们要爱护这些公共 设施。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三十七条(节选)
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要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 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 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占有和浪费公共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
多媒体展示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教师提问:
这些不当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不仅害人害己,而且触犯了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损毁公共财物的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对于这些不说话的朋友,我们不能破坏要善待,破坏公共设施是违法行为,而善待公共设施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规范自身的行为,爱护公共设施,不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
教师:政府提供或修建的公共设施,是否与我们个人无关?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政府提供或修建的公共设施保障着我们的公共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要爱护这些公共设施。
多媒体展示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节选)
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要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
用谜语引入公共设施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感知身边的公共设施
感受法律规定,提提升学生对爱护公共设施的认识
帮助学生感受共享的生活方式
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四个场景:教室、学校、公园、马路。
教室里:电灯、电扇、桌椅、黑板、扫帚、拖把
学校里:水池、垃圾桶、操场、篮球架
公园中:长椅、垃圾桶、指示牌、照明灯、健身器材
马路上:护栏、公共站牌、公用电话、公共阅报栏、桥梁、公共自行车等等
教师继续提问:你知道这些公共设施是谁提供的吗?为什么要提供这些公共设施?
通过观看动画,初步了解爱护公共设施
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观看动画,激发同学们对爱护公共设施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几位新朋友,他们就藏在下面的谜语中,仔细看。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谜语。
公园里,路两旁,小哨兵,在站岗。
废纸屑,里面放,瓜果皮,肚里藏。
高个子,路边站,脑袋发亮真好看。
一个小伙三只眼,每天路口来值班。
目光一变下命令,如果乱闯出危险。
学生猜谜语后教师点拨
谜底就是垃圾桶、路灯、红绿灯。它们每天为我们默默的付出着,是我们不会说话的朋友,那你平时在哪里见过这些朋友呢?
学生回到后教师总结:
大家刚刚说的学校、马路、公园这些地方是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里供大家使用,为大家服务的这些不会说话的朋友,他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公共设施。这样的公共设施,除了刚刚讲到的垃圾箱、路灯和红绿灯之外,还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这些公共设施是政府提供的。为保障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政府一般会给公众提供一些公共物品或设备。
活动:公共生活离不开公共设施,让我们以“身边的公共设施及使用现状”为题,运用多种方法开展一次调查研究。
教师:这是老师提前布置的作业,请各小组组长展示本组收集到的资料。
各小组组长展示本组收集的资料
教师继续提问:在有警示语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有人做出不当的行为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一些人道德素质较低、法治观念淡薄,才导致在有警示语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还会有人做出不当的行为。
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公共资源的保障、公共设施的完善,可以让人们的公共生活更加丰富、便捷,让人们感受到公共生活的美好,并愿意参与到公共生活中。
第一百三十二条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学生讨论后总结: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好地享受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
学生猜谜语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分享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各小组长展示资料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农家书屋建在村里。在政府、社会机构、爱心人士的援助下,农家书屋为人们提供书籍、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等方面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教师提问:要使共享行为真正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做?
多媒体展示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一百一十七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教师:人人有权参与公共生活,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享受公共利益。现代社会的人们积极倡导共享,出现了很多共享的生活方式。你知道哪些共享事例?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多媒体展示共享单车和共享农家书屋图片和相关资料
共享单车(自行车)出现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地。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共享单车受到人们的欢迎。
重点
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难点
了解公共设施的功能,并学会正确使用公共设施,懂得保护公共设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爱护公共设施》。
学生观看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短片中为什么提醒我们要爱护公共设施?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短片中强调我们要爱护公共设施。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要爱护公共设施吗?我们今天就学习《维护公共利益》
总结语中有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谈论了维护公共利益的话题,有很多的公共设施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正是有了他们的默默奉献,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正确使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也对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善待这些不说话的朋友,爱护公共设施。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4课 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2课时 维护公共利益教案
第2课时
维护公共利益
课题
维护公共利益
单元
1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5
学习
目标
1.了解公共设施美化环境、方便生活的重要作用,树立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2.通过观察调查,了解公共设施的功能和使用现状,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
3.了解公共设施的功能,并学会正确使用公共设施,了解保护公共设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