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分析

合集下载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课件ppt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课件ppt
(二)道路线型控制
道路线型因用地条件,地形地貌,使用功 能和技术的需要,有直线型、曲线型、折 线型等多种线型。对线型起控制作用的部 位有道路的交叉转弯、折线、尽端等处。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三)居住区交通组织的两种基本方式
2.道路使用设备
步行道边设置公用、卫生、休息等使用设 备,方便行人并保护街道清洁卫生 。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二、居住区道路功能、分级和交通组织 的基本方式
(一)居住区道路的功能 (二)居住区道路分级 (三)居住区交通组织的两种基本方式
(2)道路走向应符合就业人流去向,方便居 民出入;
(3)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 端处应能便于回车,设置12米×12米的回 车区;
(4)住宅单元入口至最近车行道之间距离不 宜超过60米;
(5)道路应结合地形布置,尽可能结合自然 分水线和汇水线设计,以利于排除雨水;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一)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要 求
(6)符合人们走路习惯,尽可能少设置90度 的直角转弯处;

《居住区道路规划》

《居住区道路规划》
整理ppt
(c)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 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 等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则应 注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 (d)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 设施。 (e)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每单元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 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 离不小于3米。
整理ppt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2.2m。因地 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 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 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5m为宜。汽车坡道应有 良好的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效 果非常好
在坡道开始站设一道截水沟,在设计0.1m~0.15m高反 坡段,有效防止室外水漫流进车道内。中间坡道开口部 位以内设计一道截水沟,把开口部位的雨水排出,坡道末 端设一道截水沟,把其它溅进或汽车带进的雨水排出。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金沙
整理ppt
整理ppt
人车分流
整理ppt
整理ppt
人车混行:采用分级组成道路网理论,居住区内各级
道路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服务区域和交通特征
整理ppt
整理ppt
人车局部分流
整理ppt
居住区静态交通的组织
一、居住区自行车停放组织 1、集中式自行车库 2、单间式自行车库 3.简易开敞式自行车棚 4.住宅底层自行车库
民的活动特征相符。
整理ppt
汽车停车设计
整理ppt
地下停车库设计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人行道严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规划和设计理念来进行布局和设置。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组织形式:
1. 网格状布局:这是一种常见的道路组织形式,其中道路以水平和垂直方向形成网格状交叉口。

这种布局能够提供简单明确的导航和便利的交通流动,适用于中小型居住区。

2. 环形布局:环形布局是指道路呈环形或半环形的组织形式,通常围绕一个中心点或公共空间设置。

这种布局可以提供相对封闭的内部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流量,使居住区更安静和舒适。

3. 树状布局:树状布局是指从一个主干道分支出多个辅助道路的组织形式。

主干道连接各个重要设施和服务点,而辅助道路则连接到居民住宅区域。

这种布局可以提供便捷的交通接驳和良好的交通流动。

4. 高密度布局:高密度布局通常用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居住区,特点是道路相对狭窄,沿街建筑密集。

这种布局可以节约用地,提供丰富的交通选择和便利的步行环境。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道路的宽度、交通设施的设置、停车场规划、人行道和绿化带的设计等因素,以提供安全、舒适和便利的居住区交通环境。

小区道路设计理念通而不畅

小区道路设计理念通而不畅

小区道路设计理念通而不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小区的建设也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小区道路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便利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一些小区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道路设计存在着通而不畅的问题,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通而不畅的小区道路设计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道路布局不合理,导致交通
拥堵。

一些小区的道路设计过于密集,车辆难以顺利通行,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常常会出现交通堵塞的情况。

其次,道路宽窄不一,无法满足不同交通工具的通行需求。

一些小区的道路宽度不足,无法容纳大型车辆通行,给物流配送和居民搬家带来了麻烦。

再者,道路环境混乱,缺乏交通标识和规划,给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出行和生活质量。

要解决通而不畅的小区道路设计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合理
规划道路布局,避免过于密集和交叉纠缠的设计,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其次,应该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道路宽度,以满足不同交通工具的通行需求。

再者,应该加强道路环境的管理和规划,设置交通标识和引导标线,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区道路设计理念的通畅。

在小区道路设计中,通而不畅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一个需要
综合考虑居民出行、交通安全和城市规划的综合性课题。

只有不断优化小区道路设计理念,才能为居民营造一个便利、安全的生活环境。

希望未来,在城市规划中能够更加重视小区道路设计,使之真正做到通而畅,让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生活更加舒适。

居住区道路“人车分行”与“人车混行”模式比较分析

居住区道路“人车分行”与“人车混行”模式比较分析

通则变为区内居 民休闲活动的方式 。 所有这些都决定着道路交
通规划 的合理性 。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 天 , 速度 已成 为我们生 活的密不可分 的、 又十分重要 的一部分 , 我们 生活的各个方 面都是快 节奏 , 人
们 为生活 、 工作 等等奔波 , 大脑 时刻 高速运转 , 现代 的工作创造
分析 。
居住区道路交通在居住 区规划 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 , 它是居 住 区的空间形态骨架 , 是居住 区功能布局的基础。在居民的居 住心里方 面 , 是家居归属 的基本脉络 , 它起着“ 与“ 家” 非家” 的 连接作用。它的最基本的功 能是作为居 民日常生活的通道 。这 种通行功能 对居民的出行与 区内交通 方式 的选 择直接影 响着 居住区各类各级通路 的布局与连接形式 。 道路 的布局形式同时 也受到经济发展 水平 、 活习惯 、 生 自然 条件 、 年龄 、 收入等 因素 的影响 , 同的地 区、 同的年龄 和不 同阶层 的居民所选择 的 不 不 交通出行方式也有不 同。这种多样性的生活方式 , 产生多样的 需求 , 这种需求表现在交通上 就是 出行 工具 的不 同。因此 一个 良好的居住 区规划在交通上的优势应该是非常明确的。 根据国
④步行 路应该贯穿于居住 区内部 , 将绿地 、 外活 动场地 、 户
公共服务设施 串连起来 , 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
局的组织方式 以“ 车混行 ” 人 和局部“ 车分行 ” 如果居住 的主 人 ;
体对象是高 收入 的群体 , 那么交通 的方式 多应考虑 以小汽 车交 通为主 , 多以人车分行 的道路 交通组织方式 , 步行 和 自行 车交
了大量的财富 , 这使得人们能够去享 受和消 费 , 这种 享乐和消 费也完全反映在居住和交通通行工具上 , 它成 了一个 区别 另一

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

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
第一节 居住区道路的分级和设计原则
• 一、居住区道路的分级
•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要求,居住区道路可以分为四级

第一级:居住区道路
第二级:小区主路
第三级:小区次级
第四级:小区小路
• 第一级:居住区道路
作用:联系居住区内的各个小区,并与城市道路一起组成 道路网络.
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城市不小于15米,其中车 行道宽度一般需9米,如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14米。
3、人车局部分流
金沙
第三节 居住区道路绿化
1.居住区道路 2.小区主路 3.小区次路 4.宅间小路
a.种行道树,满足交通; b.遮荫、滞尘、隔音栽植。 a.种行道树、开花树种; b.满足运输、滞尘需要。 a.开花灌木 b.满足消防、救护、人行。 a.遮荫栽植、装饰性栽植; b.创造优美宁静的居家环境。
3、住宅区停车场的设置
(1)底层车库
(2)半地下车库
(3)全地下车库
(4)路面停车
4、停车场绿化设计
• 地面停车场包括露天停车场和车库两种 • 露天停车场有三种:
第一种是周边式绿化 第二种是树林式停车场 第三种是建筑前绿化
• 车库一般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2)居住区道路设计注意“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的同 时减少外部人员与车辆的穿越
3)主次分明、结构清楚
4)满足地下管线埋设的要求
5)保证消防、救护和工程抢 险等特殊需要
第二节 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 1、 人车混行
• (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特别对
一些居民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城市更为适用)
• (4)集中式自行车库的位置宜选择在住宅组团的主要出 入口处,或住宅组群的院落入口处,那里是居民上下班的 必经之处,与居民的活动特征相符。

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分析ppt课件

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分析ppt课件
内环主干道
第16页
主入口
16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
• (3)外环模式:由一条环通式和若干尽端式道路组成,环通式的主干 道分布在居住区边缘,尽端道路分布在环通式道路的的一侧。这种道 路形成的居住区通常拥有两个出入口 ,住宅群分布在尽端式道路附近 的空间内。
外环模式
第17页
17
实例——兰州市黄河家园住宅区
内环模式
第13页
13
实例——绍兴袍江世纪街规划
该小区属于片块式布
局,采用了人车混行的内
环模式道路。三条城市干
道位于周边,西面临河水
,河水穿过整个小区。小
区共有三个主要出入口,
一条主干道(居住区级道
路)环绕整个小区的内部
。从主干道上发散主出干道若干
次干道(居住小区级的道
路)联系各片住宅群。整 个小区层次布置分次明干道,外
该小区采用了人车混 行的外环模式道路。三条 城市干道位于周边,小区 共有南北两个主要出入口 ,一条主干道(居住区级 道路)环绕整个小区的外 部。从主干道的单侧发散 出若干次干道(居住小区 级的道路)次联干系道各片住宅 群。整个小外区环营主造干道出了向 内围合的舒适空间,内部 有环形的河流网,河流周 围布置景观。整个小区内 的住第18户页 可以同时共享小区
第39页
39
优点
缺点
“围合 式” 居住 区规 划布 局方 式
分成了若干个居住组团。
道第路24页网居结住构组清团晰。
24
• 常见的类型2为双重环路的套用。多为内环道路与外环 道路的结合,以及两重内环道路的叠加。
• 这种类型的道路布局,主干道(居住区级的道路)路 通常在居住区内呈外环形或者内环形。第二重环形道 路系统从第一重道路系统衍生来。对于居住组团来说 ,内部的道路(居住小区级或居住组团级道路)就为 第二重环形道路,环形道路发散出尽端路,通往各个 住宅群。因而整个居住区的道路布局呈现双重环路的 道路形态。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解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解析

案例分析
不强调主次等级,将用地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案例分析
轴线和片块的结合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集约式布局
目录


• • ,
:
梧桐城邦住宅小区
梧桐城邦住宅小区
开放式街区的布局营造了“公共性—半 公共性—私密性”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 组团级道路、公共绿化、沿街建筑界面 的公共空间完全共享。小高层住宅与多 层院落式组团布局疏密有序,贯彻省地 节能理念。
• •
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 往往选择有特征的自然地理地貌(水体、山脉)为构 图中心,同时结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居住中心。
向心式布局---成都龙泉驿国际名城
向心式布局---重庆汽车工业园配套居住区
地形分析
用地南北东部均为丘陵,西部为 山沟及南山湖(水库),地形内 部高差可达104米。
整体规划
规划结构分析图
黄色---住宅区
橙色---教育区
紫色---物业
红色---公建
道路、绿化系统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隐喻式布局
目录

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 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 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 境界升华

• •
实例:深圳白沙岭居住区
竞赛方案
深圳白沙岭居住区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国外案例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住宅鸟瞰图
The End


优缺点



实例:广州锦城花园小区
纽约哈姆雷区1199广场住宅区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向心式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道路骨架形态
精选ppt
1
居住区交通方式及类型
交通方式按照采用的交通工具分为: 机动车交通 非机动车交通 步行交通
居住区的交通类型: 通勤性交通、生活性交通、服务性交通、应急性交通 前两项交通均为居民自身发生的交通,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安全、便 捷、便利和舒适的要求; 服务性交通常伴有必须性、定时性、和定量性的特征; 应急性交通则有必要性和偶遇性特征。
该小区属于片块式布局,采用了人 车混行的内环模式道路。三条城市干道 位于周边,西面临河水,河水穿过整个 小区。小区共有三个主要出入口,一条 主干道(居住区级道路)环绕整个小区 的内部。从主干道上发散出若干次干道 (居住小区级的道路)联系各片住宅群。 整个小区层次布置分明,外侧为中高层 住宅区,内层为高档别墅区,避免了相 互之间影响,同时共享了小区基地内的 河流网。
9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
• 一般地,对于居住区内的一条道路来说,从形态方面来看基本呈现三
种形态:
• (1)贯通式

曲线式、直线式
• (2)环通式

圆环式、半环式
• (3)尽端式
精选ppt
10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
• 通过组合,这三种道路可以形成三种基本的道路模式。 • (1)格网模式:由若干条贯通式的道路纵横交错组成。这种道路形
成的居住区拥有多个出入口 ,住宅群均匀的分布在网格形状的块状空 间内。
格网模式
精选ppt
11
实例——昆明跨世纪经济示范居住区
该小区属于片块式布局,采用了人 车混行的格网模式道路。三条城市干道 位于周边,东面临河流。共有六个出入 口,五条主干道(居住区级道路)将整 个小区划分为五个大块。每个块内部又 由若干次干道(居住小区级的道路)划 分为不同的住宅群,住宅群间依靠宅间 小路相互连接。整个小区布局完整,道 路网结构清晰。
• 交通效率:通常反映在道路的网格化程度,出行路线的多样化程度以 及机动车的通达性和非机动车的易达性方面。格网模式由于主支干路 交错,可供选择的线路较多,交通效率最高,内环模式次之,外环模 式最低
主干道
次干道
宅间小路
精选ppt
12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
• (2)内环模式:由一条环通式和若干尽端式道路组成,环通式的主 干道穿过居住区中部,尽端道路分布在环通式道路的周边。这种道路 形成的居住区通常拥有两个出入口 ,住宅群分布在尽端式道路附近 的空间内。
内环模式
精选ppt
13
实例——绍兴袍江世纪街规划
精选ppt
4
居住区道路分级
(3)居住组团级道路 为居住小区内部的主要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8-10米, 车行道一般为5-7米,大部分情 况下,居住组团级的道路不需 要设置专门的人行道。
精选ppt
5
居住区道路分级
()宅间小路 指一直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 户的道路,它起着连接住宅单 元,连接居住组团道路的作用。 路面宽度常为2.5-3米
精选ppt
2
居住区道路分级
(1)居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 车行道一般为9米,人行道一般 在2-区道路分级
(2)居住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 车行道一般为7-9米,道路宽度 大于12米时,可以考虑设人行 道,人行道宽度一般在1.5-2米 左右
中央湖泊
内环主干道
主入口
精选ppt
16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
• (3)外环模式:由一条环通式和若干尽端式道路组成,环通式的主 干道分布在居住区边缘,尽端道路分布在环通式道路的的一侧。这种 道路形成的居住区通常拥有两个出入口 ,住宅群分布在尽端式道路 附近的空间内。
外环模式
精选ppt
17
实例——兰州市黄河家园住宅区
精选ppt
7
道人 路车
混 行
道车 行 主 干
精选ppt
8
日本百草居住区道路系统
该居住区因区内自然地形高差, 形成东西两大住宅组群,车行 道依地形地势,每一个组团均 伸入一个枝状尽端路。同时, 在两大住宅区之间,则贯穿南 北向的步行道,并有支路通向 组团,人车路线采用了两个独 立互不干扰的系统。
精选ppt
主干道
次干道
住宅群
精选ppt
14
实例——苏州市姑苏雅苑
该小区采用了人车混行的内环模式 道路。整个小区围绕着中央湖泊水景。 小区有一个主要出入口,一条主干道环 绕整个小区的内部。从主干道上发散出 若干次干道联系各片住宅群。
次干道
主干道
精选ppt
15
实例——苏州市姑苏雅苑
整个小区层次布置分明, 内层为高档住宅区,外 层为高档别墅区,小区 居民可以共享中央的湖 泊。
精选ppt
6
居住区道路交通组织方式
人车混流:人车流处于同一板块运行。主要用于车流量 小的基层道路,如组团,邻里单位内部的车辆需减速缓 行得道路。
人车分流:人车运行路线分离。通常采用的方式有:车 行道旁附设平行的人行道;人车各设独立的道路系统 (常用于山地或居住区内坡度较大地段)以及人车立交
分行(即人行天桥或地下人行通道)。
次干道 外环主干道
精选ppt主入口
次入口
18
居住区道路网的布局形式
• 我国现有的居住区其实质上都是来自格网模式、内环模式和外环模 式这三种基本的道路模式。这三种道路模式在交通可达性、效率性、 安全性、道路私密性四个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交通可达性 交通效率性 交通安全性 道路私密性
格网模式 高 高 低 低
该小区采用了人车混行的外环模式 道路。三条城市干道位于周边,小区共 有南北两个主要出入口,一条主干道 (居住区级道路)环绕整个小区的外部。 从主干道的单侧发散出若干次干道(居 住小区级的道路)联系各片住宅群。整 个小区营造出了向内围合的舒适空间, 内部有环形的河流网,河流周围布置景 观。整个小区内的住户可以同时共享小 区内的河流。
内环模式 中 中 中 高
外环模式 低 低 高 中
精选ppt
19
三种基本道路模式的比较
结合前面的例子,我们从交通可达性、交通效率、安全性、私密性四个 方面进行比较。
• 交通可达性:通常表现在居住区对外交通方面。格网模式的居住区出 入口较多,方便对外出行,对外交通的可达性最高。环状模式由于出 入口较少,且支路多为尽端式,故而内环模式次之,外环模式最低。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僵化地运用格网模式,会对居住生活产生干扰,并 且不利于对于小区的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