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解析

合集下载

居住区规划之围合式布局

居住区规划之围合式布局

对未来居住区规划的建议
01
注重空间开放与封闭的平衡
在规划居住区时,应充分考虑空间开放与封闭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布局方式。
02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应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如公园、商店、学
校等。
03
提高安全意识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消防和安全问题,确保居住区的安全和可靠
性。
02
围合式布局的设计原则
空间营造
空间层次感
通过建筑的高低错落和空间的变 化,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增强居住区的整体美感。
开放性空间
围合式布局通常会留出一定的开放 性空间,如绿地、广场等,供居民 休闲、交流和活动。
私密性考虑
在围合式布局中,应充分考虑居民 的私密性需求,通过合理的建筑布 局和绿化设置,保证居民的居住安 全和舒适。
绿化与环境
绿化覆盖率
围合式布局应注重提高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通过多种绿化手段, 如植树、种草、建花坛等,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景观设计
结合建筑风格和居住区特色,进行景观设计,使居住区内的绿化成 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噪音控制
通过合理的绿化配置和建筑布局,降低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提 高居住的安静度和舒适度。
案例二:上海某居住区
总结词
开放与共享的体现
详细描述
与北京的封闭式布局不同,上海的围合式居住区更加开放和共享。楼栋间的空间 被打通,形成开放式的公共空间,方便居民交流和活动。同时,区内交通网络发 达,便于居民出行。这种布局体现了现代城市社区的开放性和共享性。
案例三:深圳某居住区
总结词
绿色生态的追求
利用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规划和设计理念来进行布局和设置。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组织形式:
1. 网格状布局:这是一种常见的道路组织形式,其中道路以水平和垂直方向形成网格状交叉口。

这种布局能够提供简单明确的导航和便利的交通流动,适用于中小型居住区。

2. 环形布局:环形布局是指道路呈环形或半环形的组织形式,通常围绕一个中心点或公共空间设置。

这种布局可以提供相对封闭的内部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流量,使居住区更安静和舒适。

3. 树状布局:树状布局是指从一个主干道分支出多个辅助道路的组织形式。

主干道连接各个重要设施和服务点,而辅助道路则连接到居民住宅区域。

这种布局可以提供便捷的交通接驳和良好的交通流动。

4. 高密度布局:高密度布局通常用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居住区,特点是道路相对狭窄,沿街建筑密集。

这种布局可以节约用地,提供丰富的交通选择和便利的步行环境。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道路的宽度、交通设施的设置、停车场规划、人行道和绿化带的设计等因素,以提供安全、舒适和便利的居住区交通环境。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解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解析.

案例分析:泛海国际居住区
住宅区居住地块被相对开放 的道路网络分为七个相对独 立的居住组团,每个组团都 雕琢成为私密和半私密空间, 其间由绿链连接。这样,不 但保证了空间的私密性,还 使商务、休闲娱乐、运动、 住宅相互各自独立,分区明 确,缔造一个多元共生的都 市“私密花园”。
案例分析
不强调主次等级,将用地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案例分析
轴线和片块的结合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集约式布局
目录
• 集约式布局的定义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
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尽力开发地下空间,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 通,室内、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 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
• 集约式布局的优缺点优点:节省用地
• • 缺点:布局紧凑,开发强度较大,居住品质降低 适用范围 :“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省用地,可以同时组织和丰富 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动,尤其适用于旧区改造和用地较为紧 张的地区, 在一些用地狭小、地段不规整的区域,也可选择集约 式平台布局
目录
• 片块式布局的定义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
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 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 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 片块式布局的优缺点优点:各片块组团相对独立,便
于施工及管理 • 缺点:无主次空间之分,缺乏层次感 • 适用范围:居住区规划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顺畅的环形路网造就 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Leabharlann •适用范围:往往选择有特征的自然地理地貌(水体、山脉)为构 图中心,同时结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居住中心。

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自古至今,住宅在人们的生活中始终扮演了一个承载生活的角色。

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产力水平和生活面貌往往通过住宅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的解决而体现出来,因此居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界和规划界所重点关注的对象。

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解决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的居住问题,提供满足人们身心需求的住区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整个国民经济开始进入适度快速和相对稳定的发展轨道,而中国城市经历了革命性的变化,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变革也在居住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住区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阶段。

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迅猛发展的轨道,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聚集。

以北京为例,人口规模已超过现有各项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出现过度拥挤,交通阻塞,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衣食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已经转向了住房,人们迫切需要尽快改善和提高居住条件。

因此住区建设已不仅仅是解决住房问题,它已经同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 20 年,中国城市建设和乡镇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经济发展和政策的主导和推动下,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

近 10 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平均每年大约以 0.6%的速度增长。

按照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处于 30%的时候,将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在《2001 至 2002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专家预测,到 2020 年,50%的中国人口居住在城市,到 2050 年,将有 75%的中国人居住在城市。

可以说,21 世纪是中国的“城市世纪”城市住区建设水平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住区作为构成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居住区规划是指对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介绍居住区规划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一、居住区规划的原理1. 人性化原理人性化原理是居住区规划的核心原则之一。

建立一个符合人们需求和习惯的居住区,可以使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合理设置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 社区性原理社区性原理是指将居住区划分为不同的社区,每个社区内部设有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

社区之间通过道路、交通线路和绿地相连,方便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社区性原理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区关系,增加居民的互动和参与感。

3. 可持续性原理可持续性原理是指在居住区规划中考虑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措施,降低环境对居民的影响,并提高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居住区规划还应该考虑到社区的社会需求和经济状况,提供适应未来需求的发展空间。

二、居住区规划的设计方法1. 空间布局设计空间布局设计是指居住区各功能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组织方式。

首先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和人口普查,了解居民的人口密度和需求。

然后根据居民的需求和规划目标,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公园区等。

在空间布局中考虑到交通路径和便利设施,以确保居民的出行和生活便利。

2. 功能分区设计功能分区设计是指根据不同功能的要求,将居住区划分为多个相互配套的功能区域。

例如,住宅区应该与商业区、教育区、医疗保健区等相连,方便居民的日常活动。

公共设施区应该设置在居住区的核心地带,以方便居民的使用。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绿地和公共空间的布置,以增加居住区的宜居性。

3. 交通规划设计交通规划设计是指为居住区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和道路系统。

常见居住区规划布局形态[内容浅析]

常见居住区规划布局形态[内容浅析]

3
业界荟萃
“中心式”布局形态示例1:以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表现 出强烈的向心性
成都龙泉驿国际名城
4
业界荟萃
重庆汽车工业园配 套服务区规划方案
“中心式”布 局形态示例2: 以大面积的湖 景及配套形成 构图中心,各 分区围绕其分

5
业界荟萃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态2:“围合式”布局形态
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 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
2
原理与设计业界方荟法萃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态1:“中心式”布局形态
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特定空间要素组合排 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顺畅的环状路网 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往往选择有特征的自然地理地貌(水体、山脉)为 构图中心,同时结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居住区 中心
各居住分区围绕中心分布,既可用同样的住宅组合 方式形成统一格局,也可以允许不同的组织形态控制 各个部分,强化可识别性
13
业界荟萃
“片块式”布局形态示例——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的布置
合肥梦园居住区
上海奥林匹克花园
14
业界荟萃 沈阳万科花园新城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态6:“集约式”布局形态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紧凑布置,并尽力开发地下空间,使地上地下 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 空间流通的布局空间 “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省用地,可以同时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 交往及生活活动,尤其适用于旧区改造和用地较为紧张的地区
11
业界荟萃
“隐喻式”布局形态示例
12
业界荟萃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态5:“片块式”布局形态
住宅建筑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遵循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形成 紧密联系的群体。他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的 布置 尽量采取按区域变化的方法,以强调可识别性。同时片块之间有 绿地或水体、公共设施、道路等分隔,保证居住空间的舒适性

城市居住区布局规划与设计探析

城市居住区布局规划与设计探析
工 程 科 技
・2 ・ 2 9
城市居住 区布局规划 与设筑设 计 院 黑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1 ) 5 3 7 摘 要 : 市居住 区是城 市结构组成的最基本单元之一 , 城 也是城 市综合功能发挥 的主要 载体 , 建设 是 实施城 市可持续发展 战略 的 其 重要环 节。因此 , 究、 研 完善城 市生 态型居住 区布局规 划设计有着非常重要 的现 实意义。 关键词 : 生态型居住 区; 续发展 ; 可持 布局规划 1从 技 术 经 济 指 标 分 析 居 住 区 规 划 人情味浓厚的户外 空间是住宅建筑设计中不 可忽视的一个 问题 。 住 目前 , 就居住 区环境来说 , 由于一些现实要素 的制约 , 有些指标 宅间距 、 院空 间距 离还应该注意其视觉卫 生问题 , 庭 主要 是指从邻 在 应特别注意 。由于受城市人多地少的制约 , 为了达到对有限土地资 里 住 宅 之 间 的视 线 方 面保 护 其 私 密 性 。一 般 来 说 , 露 天 室 外 可 以 源 的优化使 用 , 中居住密 度是一个重要 的评价指标 , 其 此外容 积率 识别人脸 的距 离约 为 2 m, 0 而住宅 内的人所处 的室 内光 的亮度 比室 也是不容忽视的指标 。 外暗 , 再加上窗户玻璃遮 档等 因素 的影 响 , 从室外或其它建 筑 内识 11 住 密 度 .居 别住宅内部人脸 的距离 约为 1 6~1m,因此为了减少视觉 干扰 , 7 住 从 居住发展的实际状 况来 看 , 主要有 以下 三方 面的发展趋势对 宅的最小间距 一般不能小 于 1m, 6 这对 于控制低层住宅与 6层 以下 居住密度有较大影响。 住宅的间距更有意 义。 a . 对未来 长远居住需求 量发展 的预o ;. n b对居住 面积需求 发展 , 0 2 . 2习照要求对住宅间距 与庭 院空 间的影响 的预测 .. c 居住区 中非居住用地 在居住 区用地 中所 占比例发展 的预 在住宅组 群的布局 中可 以合理利 用太 阳方立角 的变化来 获得 测。 更多 的 日照 , 平面规划 中可以果取 的方式有 :.错位 布局 , a 利用 山 随着时代的发展 , 住宅需求将大大增加 , 包括新产生 的住户 , 迁 墙空隙争取 日照 ; .点条结合 , h 点式布置在好朝 向 , 条状布 置在其 利于利用空隙争取 日照 成角度布置 以及适 当运用东西向住 移 的住 户需求 以及 由于旧城改造更新所形成 的住宅需求 。 在建设新 后 , 居住 区时 , 对居住密度 的再认识显得十分重要。 宅等。 这样 的组合方式 , 既能提高 1照质量 , 3 同时也能创造 出不 同形 总体来说 , 在规划设计时 , 必须在建筑物之 间留出 日 从单元 面积 的角度看 , 单元的面积越大 , 居住密度越小 。 近年来 式的外部 空问。 由房地产开 发的城市住房发 展表 明,大单 元在居住 区所 占比重 很 照间距 。 由 日照标准 、 它 当地 的地理纬度 、 建筑朝向 、 建筑物的高度 、 大, 然而与之相对 的是 , 市里 的户规模 却呈缩小趋势 , 城 这种 情况带 长度 以及建筑用地 的地形等因素决定的。在建筑设计 时 , 应该结合 来 的结果是 居住 区居住密度事实上 的下 降。 随着我 国目前家庭结构 节约用地原则 , 综合 考虑 各种 因素来确定建筑 的 日照间距 , 并充 分 的小 型化 、 核心化趋势 , 再加上我 国人 多地少 的基本 国情 , 因此应 适 考虑建筑 的合理布局 , 从而有利于改善 日照条件 。 当对居住 区中大单元 的开发力度减小 , 加大对 中小户 型住宅 单元 的 3住 宅 通 风 与朝 向选 择

住宅区规划结构及案例分析

住宅区规划结构及案例分析

• 车行次序(区外环境——道路系统——停 车场所)
• 景观次序(居住空间——庭院空间——绿 色走廊——景观地带)
◇单体设计
• 院落单元设计:
住宅坐南朝北,两栋住宅围合成一个院落,东西两端为出入口,并设有为此 院落独有的共享空间,怎加每个院落住户的归属感
风园 山园
叶园 松梅竹园
• 建筑单体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力求不断实现规划目标的过程,其间决定是否能够或 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因素是规划结构。一般情况下,居住区的构成要素可划归为 用地、设施、交通、景观、空间五个部分。在考虑具体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时,构思过程 的第一步往往是对规划结构进行组建的过程 。构成要素被划归为上述五个部分,它们相 互之间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相互重叠交叉的一个半网络的结构关系。居 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和城市道路(包括公共交通的组织)是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 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居住区规划结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此外,居民行政管理体制、 城市规模、自然地形的特点和现状条件等对居住区规划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
居住区规划结构与形态
规划结构的研究、调整与确定是一项包含有创造性活动的工作 过程,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 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规划结构 本身具有一定的基本形式,在结构形态上也可归纳为若干模式。
1 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主要取决于居住区的功能要求,而功能要求必须满足和符合居民 的生活需要,因此居民在居住区内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决定因素 。居民在居住区内活动的内容虽然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商业服务、文教体育、游憩 健身、医疗卫生、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活动,但有一定的活动规律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解析
布局形式
1.轴线式布局 2.片块式布局 3.集约式布局 4.围合式布局 5.向心式布局 6.隐喻式布局 7. 国外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轴线式布局
目录
• 轴线式布局的定义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
道路、绿化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 全局的作用
围合式布局的优缺点优点:“围合式”住宅能形
成有效的社区边界,创造出一个良好私密性的生活空间。“围合” 在心理上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使居民有互相交往的愿望,形成 “熟人社区”。另外,“围合式”社区规模较小,容易封闭,这样 儿童能安全地在社区里面玩耍,老人也可以随意走动,比较符合中 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 • 缺点: “围合式”住宅从通风、日照的角度讲不如敞开式,比 如楼宇中间的绿化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和通风 • 适用范围:占地较小,但追求品质的客群的产品
目录
• 片块式布局的定义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
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 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 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 片块式布局的优缺点优点:各片块组团相对独立,便
于施工及管理 • 缺点:无主次空间之分,缺乏层次感 • 适用范围:居住区规划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实例:广州锦城花园小区
纽约哈姆雷区1199广场住宅区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向心式布局
目录
• 向心式布局的定义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
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顺畅的环形路网造就 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 向心式布局的优缺点优点:各居住分区围绕中心
分布,既可用同样的住宅组合方式形成统一格局也可以允许不同 的组织形态控制各个部分,强化可识别性。
优缺点
• 优点:“围合式”住宅能形成有效的社区边界,创造 出一个良好私密性的生活空间。“围合”在心理上给 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使居民有互相交往的愿望,形 成“熟人社区”。另外,“围合式”社区规模较小, 容易封闭,这样儿童能安全地在社区里面玩耍,老人 也可以随意走动,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

缺点: “围合式”住宅从通风、日照的角度讲不如 敞开式,比如楼宇中间的绿化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和通 风 • 适用范围:占地较小,但追求品质的客群的产品
案例分析:泛海国际居住区
住宅区居住地块被相对开放 的道路网络分为七个相对独 立的居住组团,每个组团都 雕琢成为私密和半私密空间, 其间由绿链连接。这样,不 但保证了空间的私密性,还 使商务、休闲娱乐、运动、 住宅相互各自独立,分区明 确,缔造一个多元共生的都 市“私密花园”。
案例分析
不强调主次等级,将用地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 隐喻式布局的优缺点优点:具视觉及心理感染力,客
户感知度强 • 缺点:易流于形式,难以做到形、神、意融合 • 适用范围:以追求品质或个性的客群的产品
实例:深圳白沙岭居住区
竞赛方案
深圳白沙岭居住区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国外案例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住宅鸟瞰图
The End
整体规划
规划结构分析图
黄色---住宅区 橙色---教育区 紫色---物业 红色---公建
道路、绿化系统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隐喻式布局
目录
• 隐喻式布局的定义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
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 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 境界升华
案例分析
轴线和片块的结合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集约式布局
目录
• 集约式布局的定义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
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尽力开发地下空间,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 通,室内、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 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
• 集约式布局的优缺点优点:节省用地
• • 缺点:布局紧凑,开发强度较大,居住品质降低 适用范围 :“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省用地,可以同时组织和丰富 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动,尤其适用于旧区改造和用地较为紧 张的地区, 在一些用地狭小、地段不规整的区域,也可选择集约 式平台布局
• 轴线式布局的优缺点:优点居住区呈现层次递进、起
落有致的均衡性 • 缺点:轴线长度较长时,如处理不好易出现单调案例分析---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
水轴
案例分析---北京吉大城小区
康有为广场
建 筑 空 间 对 称 轴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片块式布局
莱山区河西小区
布局紧凑,缺点明显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围合式布局
目录
• 围合式布局的定义住宅沿着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
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 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 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 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适的空间,日照、通风和 视觉环 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
梧桐城邦住宅小区
梧桐城邦住宅小区
开放式街区的布局营造了“公共性—半 公共性—私密性”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 组团级道路、公共绿化、沿街建筑界面 的公共空间完全共享。小高层住宅与多 层院落式组团布局疏密有序,贯彻省地 节能理念。
香港置富花园
——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节省用地
上海天瑞小区

缺点: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

适用范围:往往选择有特征的自然地理地貌(水体、山脉)为构 图中心,同时结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居住中心。
向心式布局---成都龙泉驿国际名城
向心式布局---重庆汽车工业园配套居住区
地形分析
用地南北东部均为丘陵,西部为 山沟及南山湖(水库),地形内 部高差可达104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