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方案评析(一)

合集下载

居住区规划方案评析(一)(共8张PPT)

居住区规划方案评析(一)(共8张PPT)

333、 、 、绿绿小化化区景景设观观一条周边式环形5路、并可利行用实人道行路车小外分侧区流停封车。闭,各安住全宅管机理动车。从环
评析该方案,具体指出方案的主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2、小区主要绿地、步行、水景系统纵其南北,位置适中。
住宅朝向不佳(个别)
图4-1、图4-2为A、B两个住宅小区规划方案。
路引入。
2、每个组团只设一个出入口,易封闭管理,有利于安全。
B小区
5、没有停车场地
3、小区设一条周边式环形路并利用道路外侧停车,各住宅机动车从环
5、可实行小区封闭安全管理。 路引入。
路引入。
指出该居住组团规划在环境4、、交行通及人安由全三方面个存出在的入主口要经问题小。区中心绿地步行系统进入各栋住宅, 基本实
2、组团出入口开 在主干道上,影响交通 和安全
3、组团出入口距 两侧道路交叉口太近且 仅有一个出入口
4、变电所位置不合 理,对环境有影响
5、没有停车场地
6、商业及公司的 机动车出入口不应开 在宅前小路上(或小 区路)
某居住组团已建成入住(详见现状示意图)。指出 该居住组团规划在环境、交通及安全方面存在的主 要问题。
2、高层住宅对托幼和多层住宅存在日光遮挡。
停车场、地下车库
路引入。
绿化与步行系统结合很好
3、小区设一条周边式环形路并利用道路外侧停车,各住宅机动车从环
4、行人由三个出入口经小区中心绿地步行系统进入各栋住宅, 基本实
第7页,共8页。
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案例六
参考答案: 1、小区内缺少适宜居民活动的完整 空间,部分住宅南北两个方向均布置停 车位,环境不好。
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第1页,共8页。
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1

某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分析

某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分析

某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规划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某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其在功能布局、交通组织、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特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项目背景该住宅小区位于城市的新兴发展区域,周边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小区总占地面积为_____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容积率为_____,绿化率为_____。

小区规划建设_____栋住宅楼,总户数为_____户。

二、功能布局1、住宅组团小区内的住宅组团划分合理,根据不同的户型和面积,分为多个小组团。

每个组团都有相对独立的出入口和内部道路,既保证了居民的私密性,又便于管理。

然而,在部分组团的布局上,存在着朝向不佳的问题,导致部分住宅的采光和通风受到一定影响。

建议在后续的规划中,充分考虑当地的日照和风向条件,优化住宅的朝向。

2、配套设施小区内配备了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商业网点等配套设施,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但商业网点的分布相对集中,导致部分区域居民购物不便。

可以考虑在小区内适当增加商业网点的数量,并分散布局,提高居民购物的便利性。

3、公共空间小区内设置了中央广场、休闲步道等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但公共空间的面积略显不足,且缺乏特色。

建议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并通过景观设计和文化元素的融入,打造具有特色的公共空间,提高居民的参与度。

三、交通组织1、道路系统小区内的道路系统清晰,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主干道连接小区的各个出入口,次干道和支路则连接各个住宅组团和配套设施。

道路宽度设计合理,能够满足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求。

然而,在部分道路的交叉口,存在着视线盲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建议在交叉口设置反光镜等安全设施,提高交通安全。

2、停车位小区内设置了地下停车场和地面停车位,停车位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

居住区规划(案例评析)课件

居住区规划(案例评析)课件

1. 居住区用地位置的选择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 2. 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是否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 3. 居住区的空间结构是否合理,主次结构是否协调。 4. 居住区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均衡,是否形成完整的居住生活系统。 5. 居住区内的建筑的选型是否经济合理、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是否有
利于创造良好居住环境。
6. 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完善,服务规模能否达到最优。 7. 居住区道路是否满足居民出入方便、安全、便捷,而且有利于组织汽
车交通。
8. 是否具有完整统一的建筑艺术空间组织。 是否具有邻里公共生活的共享空间。 10. 是否满足家庭私密性生活要求。
2
67
合肥安居苑小区规划
第十章
组团绿地各具特色,布置老人休息、 健身、儿童游戏场地。公共绿地人均 2.6m2。绿地率达53%。
10
75
小区空间领域
第十章
修建性 详细规划
——小区步行绿化轴、公共服务中心和 小区主要道路为公共空间;组团绿地、 组团级道路为半公共空间;住宅庭园和 宅间道路为半私密空间;住宅内部为私 密空间。
各个层次的空间通过绿化步行路和
14
79
住宅与住宅群
第十章
修建性 详细规划
1 小区住宅群体布置在保证良好的朝向、日照和通风的前提下,打破单调 的行列式布置形式,利用点条交替、单元错接、转向,南北入口和少量东 西向单元灵活布置,围合构成丰富多样的院落式住宅群体空间,增强居住 氛围,促进邻里交往。 2 住宅间距按照规定的1:1.3H进行控制。 3 住宅单体共有7种类型,可以组合出近30种户型平面供选择。 4 南入口与北入口型住宅有利于道路和庭院组织;纵向退台式住宅结合中 心绿地向心跌落布置,形成富有特色的建筑群体景观; 5 南北退台住宅能减少日照间距、节约用地和增加屋顶平台绿化;错接单 元和东西向单元有利于围合庭院空间和结合道路走向布置,丰富建筑群体 景观;点式住宅体型活泼,灵活布置,使空间更生动有趣。 6 住宅立面简洁明快,富有现代感,又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采用浅色涂 料墙面,局部青瓦坡屋顶和简化马头山墙形式。以较小的费用达到较好的 外观效果。

10 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编制及方案评析

10 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编制及方案评析


二、居住区的规模和级别
名称 居住区 居住小区 1000015000 10--20 居住组团 1000-3000
人口 30000(人) 50000 用地hm2 50--100
10以下



三、居住区的用地构成 1)住宅用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道路用地规划布置(掌握) 1)住宅:满足通风、日照间距、消防、朝 向要求; 2)公共设施:满足服务半径,一般居住区 级800—1200米,居住小区级400—500米, 居住组团级150----200米。

案例三 某房地产开发商拟在滨河地段规划建设一 居住小区,用地规模为18hm2,提出了一个 用地布局初步设想,如图所示。试指出该 用地设想中主要用地功能及布局存在的问 题,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参考答案: 1、多层住宅与高层住宅的位置不合适。多 层住宅应布置在用地北侧滨江地段,高层 住宅应布置在用地的南侧。 2、小学托幼位置不合理,应布置在靠近规 划路一侧,位置居中。 3、小区商服位置较偏,应适当分散或位置 居中。 4、缺少集中绿地。
四、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编制及方 案评析




一、居住区详细规划的内容 1) 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 的范围) 2) 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的大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 布置方式 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 分布和布置方式




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和布置 方式 6)拟定公共绿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7)拟定有关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5、托幼位置不好,服务半径过大,应布置 2处幼托,城市次干道南北各一处,位置居 中。 6、小区出入口过多,不便于管理,应集中 于支路上设置。 7、缺少集中绿地。

城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优劣评析

城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优劣评析

城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优劣评析中国地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同时,伴随人们生活方式向多元化、个性化的转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按照:“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体验空间”的顺序渐渐提高。

因此,当消费者的“人居环境”意识逐步苏醒时,传统的小区开发模式显得缺乏宏观与综合的视野。

地产商正在想方设法寻求出路,水岸住宅、生态小区、智能大厦、国际街区等等楼盘概念不断涌现出来,令购房者眼花缭乱。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住区是优秀的住区呢?好的“作品”不一定是好的“产品”,好的“产品”也不一定是好的“商品”。

一个“完美的住区”应该是能够满足人们“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体验空间”的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要求的优秀住区。

一居住区模式相关理论综述1 居住区模式的由来与发展居住区模式是我国城市住区规划的主导模式。

20世纪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的、以围合式组团空间形成的住宅街坊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居住区、居住小区也被引入国内并付诸实践。

居住小区与西方邻里单位思想并没有很大区别,只是规模上更大一个层次。

从1986年开始到1990年代末,由建设部在全国开展的“城市住宅小区试点”及“小康住宅示范小区”等项目,使以居住小区为主导的规划方式,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城市迅速铺开。

这一阶段天津的典型代表则为:体院北居住区(1976~1984)、天津川府新村(1986~1989)、华苑居住区(90年代)和今天的梅江生态居住区。

1990年代后期,随小区管理新模式的出现,尤其是由专业化的物业公司施行管理,实现了整个小区的高效、优质、统一管理。

这个时期的小区规划中,突破了组团的形式限制,将邻里空间的形式置于首位。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后,住区开发主要由企业主导。

然而居住区规划的核心理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封闭式住宅小区的开发成为主流形式。

2 居住小区模式的特点与弊端通过对居住小区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形式有如下一些特点:a 在总体规划思想上,将小区作为城市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块,追求一种完整性,如自成体系的道路系统、尽可能完备的服务设施等。

居住区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区设计案例分析
0.6的容积率相对联排别墅而言较为宽松
经济指标的利用
排布:兵营式排布、无公共景观组团 联排方式:四连排、六联排为主 户型:短开间、大进深 动线:人车分流,地下车库设置
产品组合 万科选择纯别联排墅物业形态,主体结构为四连排,六联排 为主 主力户型为180-190平米联排,辅以20套355平米联排
产品整体容积率尚可,但整体规划较为紧凑, 亦不知容积率如何分配
h
22
入口处摆放25只石狮来迎接主人回 家,强烈的中国印记使的一进入社 区便感受一股中式气息
h
五、中式风格体现


独 特 的风 格来自精表神现堡垒
23
人行地面大面瓷砖 过道部分采用青砖或仿青砖设计
建筑外立面整体为青色,且棱角分明,整体铺设面砖 车行地面采用块状石块,模仿古代马路
大中 量式
使风
用 砖 瓦
h
27
样板房色调设置相对较为丰富,但整体色调依然较为朴素 灰——地面 白——墙壁 棕——各类木制家具摆设
h
28
虚实关系
墙 -外实内虚 -外俭内繁
外实:外部树立围墙,保证住宅的私密性,但为便于采光,局部镂空设计 外简:立面采用青砖或仿青砖,线条简洁
h
29
墙 -外实内虚 -外俭内繁
内虚:通透大玻璃 内繁:内部不同涂料材质使用
“波罗的海明珠”选址于圣彼得堡市沿波罗的海芬兰湾天然形成的“月牙状”海 岸线,冬宫、夏宫屹立两端。项目的设计规划、开发建设中将充分利用这一自 然联成的滨海发展带,联成一条集旅游、购物、休闲、餐饮、工业博览为一体 的城市经济带。通过象征俄罗斯文化、文明和历史的海岸线将其与城市连为一 体。预期该项目建成后,宛如芬兰湾畔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一条具有无比 魅力的珍珠项链,成为圣彼得堡市崭新的标志性建筑群,在圣彼得堡这样一个 充满文化的优雅城市树立起一座极具代表性的“滨海之城”,因此称之为“波 罗的海明珠”。

城市居住区规划与建设方案分析

城市居住区规划与建设方案分析

城市居住区规划与建设方案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住区规划与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个合理的规划与建设方案,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居住区的品质,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城市居住区规划的背景和意义、规划的原则、建设方案的要素以及实施中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城市居住区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城市居住区规划是指对城市内的居住区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包括住宅建筑的选址、容积率、绿化率等方面的规定。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住区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二、规划的原则城市居住区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人性化原则:规划应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居住需求和生活方式。

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工作、学习、娱乐等生活需求,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和便利设施,创造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2. 生态环保原则: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绿地和景观,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

3. 经济可行原则:规划应注重经济可行性,合理布局商业区、办公区和住宅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4. 社会公平原则:规划应注重社会公平,合理配置住房资源,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选择,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建设方案的要素城市居住区建设方案应包括以下要素:1. 建筑设计:合理的建筑设计是城市居住区建设的核心。

建筑应注重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兼顾居民的居住需求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居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应合理布局道路、交通枢纽和停车场,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减少交通拥堵。

3. 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

规划应合理布局公共设施,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4. 绿化景观:绿化景观是城市居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区规划与设计方案实例点评

住区规划与设计方案实例点评

住区规划与设计方案实例点评住区的规划与设计方案是为了确保住区的功能性、宜居性和美观性,使居民能够享受到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

以下是对一份住区规划与设计方案的点评。

首先,该方案充分考虑到住区的功能性。

方案中明确规划了住区内的各项设施和服务,如住宅楼、商业中心、公园、学校、医院等。

这样的规划保证了住区内的居民能够满足各种日常需求,不需要额外出行就能获得所需的生活服务。

此外,方案中还考虑到了住区的交通规划,合理设置了道路和停车场,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方式和充足的停车位,确保住区内的交通流畅。

其次,方案注重住区的宜居性。

方案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和休闲设施等。

这些公共空间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促进了居民之间的社交互动和交流,增强了居民对住区的归属感。

此外,方案还考虑到了住区内的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合理规划了绿化带和植被,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使住区成为一个宜人的居住地。

再次,方案追求住区的美观性。

方案注重整体规划和建筑风格的统一性,使住区内的建筑物呈现出一致的风格和色彩,营造出和谐的整体环境。

同时,方案中还注重了细节的考虑,如道路的铺装材料、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和建筑物的外立面等,使整个住区呈现出美观、精致的形象。

这样的设计不仅令人愉悦,也提高了住区的整体品质。

最后,方案充分考虑到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方案中引入了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措施,如太阳能板、雨水收集系统和节能照明设备等,减少了住区的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促进了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方案还考虑到了住区的未来扩展和改造需求,预留了一定的土地和基础设施,为住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便利。

总而言之,该住区规划与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功能性、宜居性、美观性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的要求,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便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需注重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1
1、布局结构:6个组团 公建入口和中心绿地旁 住宅环抱中心绿地,山体林地环绕整 个建筑群 2、交通组织: S形道路――主干路,中部环路 组团道路――枝状路 停车场、地下车库 两个出入口、 北入口广场、起到很 好景观标志作用 3、绿化景观 中心绿地、组团、宅前院落 绿化走廊组织较好与山林绿化关系 绿化与步行系统结合很好 4、竖向设计 小台地处理 减小土方 5、住宅院落为主,山体附近点式,使山林 绿化与小区内部绿化很好组合
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案例六
参考答案: 1、小区内缺少适宜居民活动的 完整空间,部分住宅南北两个方 向均布置停车位,环境不好。 2、高层住宅对托幼和多层住宅 存在日光遮挡。 3、小区西南角住宅沿街长度超 过150m,不符合消防规范的要求。 4、小区设计缺少公共服务设施。 5、托幼南向活动场地不够。 6、道路设计比较混乱,道路面积 过大。 7、小区出入口过多。 8、缺少中心绿地、组团绿地。
存在问题:
超市位置较偏、广场周围建筑凌乱 点式住宅过多、山体边界没考虑截洪沟 ――山体滑坡 住宅朝向不佳(个别)
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2

1、小学在城市 主干道另一侧,学 生上学不方便 2、组团出入口 开在主干道上,影 响交通和安全 3、组团出入口 距两侧道路交叉口 太近且仅有一个出 入口 4、变电所位置 不合理,对环境有 影响 5、没有停车场 地 6、商业及公司 的机动车出入口不 应开在宅前小路上 (或小区路)
1、在出入 口附近设停 车场,地面 与地下停车 结合。 2、步行系 统较好。 3、中心绿 带与住宅相 连,方便居 民使用。 4、住宅建 筑朝向好。 5、东入口 人车有干扰。 6、西南角 和东南角两 组住宅建筑 的间距不足。 7、住宅建 筑布置较呆 板。
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4
图 为某市一个居住区组团 规划方案,规划用地9平方 米,规划住宅户数800户,人
某居住组团已建成入住(详见现状示意 图)。指出该居住组团规划在环境、交通 及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3
某市在城市主干路东侧一 块平坦的空地上,拟建一个 小区,规划实施方案见示意 图。 评析该方案的优缺点(不考 虑相关经济技术指标问题)。 1、空间组织比较清晰合理, 住宅朝向好. 2、小区主要绿地、步行、 水景系统纵其南北,位置适 中。 3、幼儿园、物业管理中心 位置适中。 4、主要出入口不要开在城 市主干路上。 5、地下车场出入口离小区 出入口太近。 6、在住宅楼间布置停车场, 对居民干扰大。
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案例五
A小区 1、组团式结构,共6个组团,每个组团规模适当,能适管理需要。 2、每个组团只设一个出入口,易封闭管理,有利于安全道路外侧停车,各住宅机动车从环 路引入。 4、行人由三个出入口经小区中心绿地步行系统进入各栋住宅, 基本实 行人车分流。 5、可实行小区封闭安全管理。
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5
图4-1、图4-2为A、B两个住宅小区规划方案。A小区用地面积21公顷,可 住居民2430户。B小区23.5公顷,可住2850户。除B小区有两栋高层住宅外,其余均 为5-6层住宅。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试指出两个小区在适应居民组织管理、保障安全、解决行人交通与机动车 交通矛盾等问题,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不必涉及小区出入口位置、公建分布、建筑朝向、间距、容积率、 密度、层数、绿地布局等其它问题)
口约3000人.该地块西,北
临城市次干路,东南两侧为 支路,在地块外西南角 为 现状行政办公用地,根据当
地规划条件要求,住宅建筑
均为5层,层高2.8米,日照 系数不少于1.4.该规划方 案布置了12幢住宅楼及物 流管理和商业建 筑;结合 组团出入口安排地面和地 下停车场,并有市政工程和 环卫设施配套. 评析该方案,具体指出方案 的主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