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上吃鱼的讲究

合集下载

“鱼”酒文化

“鱼”酒文化

“鱼”酒文化1、您看,鱼头酒应是三杯,再说中国是海陆空三军,数学中我们学过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

2、鱼头酒,贵宾的享受,游过来,起个表率的作用。

3、清蒸鲈鱼,鱼头对着主宾表示(千年有余)其余四方(一帆风顺)。

4、百花鱼,是一种稀有的鱼,它代表着一百种鲜美的祝福送给你,愿你像鲜花般的绚丽粉芳。

5、您瞧我们这鱼经历了千山万水的历程,长途跋涉才走到领导的面前,一来我给领导敬杯酒。

6、如上鱼时,鱼有一只眼睛,客人问应说:您看这鱼一目了然,一眼都找到了自己的主人了。

7、上鱼可说:抬头一看,灯光灿烂,鱼儿出现,向右一看,美酒出现。

8、有头有尾,这条鱼才算完美。

9、鱼腹鱼背,一生富贵。

10、敬鱼尾酒,鱼摇尾巴叭叭叭,今天这位领导肯定会喝三。

(鱼尾酒)11、吃鲩鱼,万事如意,生鱼,生意兴隆,鲫钱,吉祥如意,抓住机遇,把握今生;甲鱼,一盖天下,圆满成功,团团圆圆。

12、中华鲟可以降血脂,骨刺都可以吃,尤其是鲟龙鱼,最具营养是鲟龙鱼的精髓。

13、水在流,鱼在游,愿你忘了烦恼和忧愁。

14、鱼头一摆,好运跟来,鱼头下走,金钱财富全拥有,好运跟着走。

15、对着鱼眼,前途无限;鱼尾一抖,全桌都有。

鱼嘴一张,好事成双;鱼眼一发光,全桌都沾光。

头头尾尾,十全十美,头尾碰杯,好事成堆(感情更深)。

16、俗话说:“无鱼不成席,无鱼不成宴,鱼儿一上桌,鱼头酒要喝。

”17、万水千山总是情,鱼头酒不喝哪能行。

18、万里长城永不倒,鱼头酒三杯少不了。

19、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今天来到这咱就来个入座随俗,敬杯鱼头酒祝在坐的各位年年有余。

20、头三尾四,敬个尾酒,鱼头鱼尾,顺风顺水。

21、万里长城永不倒,鱼头酒三杯少不了。

22、鱼走情不走,鱼儿再回首,给你敬杯鱼头酒。

23、鱼头地天,吉祥在这边。

24、上有天,下有地,鱼儿到这好福气。

25、鱼头一昂,富贵吉祥,鱼头一摆,红运发财,鱼在盘中卧,美酒喝三个;鱼在盘中盯,不喝咋能行。

26、鱼头一对,大富大贵/长命百命/荣华富贵/金银满柜/天降富贵/全家富贵。

鱼头鱼尾的敬酒词

鱼头鱼尾的敬酒词

鱼头鱼尾的敬酒词一、引言:酒与敬酒的文化意义(300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庆祝喜事还是祭祀祖先,酒都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品。

而敬酒更是一种尊重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鱼头鱼尾的敬酒词,正是源于以鱼为美食的中国文化,通过将鱼头和鱼尾象征性地敬给宾客,表达主人的敬意和祝福。

二、鱼头鱼尾敬酒的文化寓意(400字)2.1 鱼头的象征意义鱼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

首先,鱼头寓意着事业的开端和开创。

中国古代有句谚语:“鱼头参夫”,意为事业的开始和开启。

敬送鱼头给宾客,表示主人希望宾客在事业上能够获得好的开端和顺利的发展。

其次,鱼头还代表着富贵和吉祥。

因为“鱼”和“余”谐音,所以鱼头也寓意着财富的积累和财运的旺盛。

最后,鱼头还象征着尊贵和身份的地位。

在旧时社会,鱼头常常被视为宴席上的珍品,只有地位高的人才有资格享用。

2.2 鱼尾的象征意义鱼尾与鱼头相对应,也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

首先,鱼尾寓意着事业的圆满和成功。

中国古代有句谚语:“鱼尾事母”,表示事业的结束和收尾工作的完成。

敬送鱼尾给宾客,表示主人希望宾客能够事业有成,圆满收官。

其次,鱼尾还代表着喜庆和福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尾的形态非常符合“余”字,因此寓意着福禄的到来和好运的降临。

最后,鱼尾也象征着归宿和团圆。

因为鱼在中国文化中与“鱼水之欢”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鱼尾也寓意着家庭的团聚和幸福的生活。

三、鱼头鱼尾的敬酒仪式与流程(500字)3.1 敬酒仪式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鱼头鱼尾的敬酒仪式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购买新鲜的鱼头和鱼尾、准备精美的酒杯和酒,以及布置敬酒场地和准备仪式所需的音乐和歌曲。

3.2 敬酒仪式的流程鱼头鱼尾的敬酒仪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致辞与问候主人首先上台致辞,对宾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福。

随后,主人向宾客问候,并向他们逐一介绍其他宾客的身份和职务。

第二环节:敬酒与互动主人提起装满美酒的酒杯,向宾客敬酒。

饭局上吃鱼的规矩

饭局上吃鱼的规矩

饭局上吃鱼的规矩
吃鱼是很受欢迎的一种传统社交活动,只要是正规的饭局,吃鱼就一定会出现。

饭局上吃鱼还有许多规矩,无论是单独吃鱼,还是搭配别的菜一起吃,都有一套完整的礼仪。

一、吃鱼时,应先洗手及用筷子将鱼精心剁碎,然后端起到碗里,以此示意尊重父母的期望,代表你的精神状态以及家人的关心。

二、饭局上,应先从上盘开始,然后再吃下盘,在上盘料理最后吃鱼,但在宴会上,上盘、下盘和鱼的顺序不一定,分量要以大家均衡为准,只要你能善待每一道菜,就能保持有礼有序。

三、吃鱼时,端起来吃时要加以礼貌点,不能大口大口的喝,这样容易弄脏衣服,也会显得失礼,吃鱼当中要把汤汁和米饭充分调和,以酸甜苦辣鲜咸相宜的协调,把鱼的味道和调和的味道一起享受。

四、吃鱼的心态要相当自然,不要捉弄、拿着筷子和刀折腾鱼头,这将使得你看上去不认真,嘴巴若是无法吞咽,就徐徐喝口水,此举既浪费食物又让宴席变得不正式,不可取。

五、饭桌上可能会摆放一些柠檬片,柠檬可以帮助你愉快地享受吃鱼的乐趣,蘸一点柠檬汁去净化口腔,给你增添精神活力。

最后,吃鱼时,一定要尽量做到节省精力,更重要的是彰显你的礼貌,不要任意扔碎布,保持有礼,可以让你饮食更有意义,也可以通过此让大家感受到你的良好的仪表。

春节饮食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春节饮食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春节饮食吃鱼寓意年年有余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都会在这个时候聚在一起,享受美食,互相祝福新年快乐。

而在这些丰盛的餐桌上,一道菜肴特别引人注目——鱼。

中国传统文化中,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鱼的发音与“余”相似,因此鱼与丰盈富裕之意紧密相连。

因此,春节期间,人们常常将鱼做为宴席上的一道必备佳肴。

吃鱼这一习俗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古人普遍认为,吃鱼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

而且在古代,鱼也被视为一种非常珍贵的食材,由于其供应较少,因此成为春节期间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

在现代的中国,吃鱼已经成为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传统。

人们将鱼做成多种不同的菜品,以突显这一特殊节日的喜庆氛围。

最常见的方式是将鱼整条蒸熟,然后撒上葱蒜和姜末,淋上热油,使得鱼的肉质鲜嫩,口感丰富。

此外,还有红烧鱼、清蒸鱼、鱼香肉丝等多种方式,每一种都别具特色。

吃鱼的寓意不仅仅局限于年年有余,还包含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传统上,吃鱼往往是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时候,它象征着家庭的和睦与团结,寓意着每个人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吃鱼都成为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

由于鱼的供应较为充足,各种各样的鱼类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偏好来选择鱼的品种和菜式,让春节餐桌更丰富多样。

除了吃鱼以外,还有一些与鱼相关的习俗。

比如,有的地方在开春的时候会举办鱼龙舞和鱼灯游行,这些都是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摸鱼”的传统,人们会在春节期间庆祝一整个月,期望在新的一年里“摸到鱼”,也就是拥有好运。

总之,春节吃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习俗,它寓意着年年有余、家庭和睦、团圆和祥。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通过吃鱼来表达对新年的期望和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无论是大餐厅还是家庭聚会,鱼都是春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

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花开富贵、年年有余。

吃鱼的讲究

吃鱼的讲究
点鱼。鱼有多种,会点为妙。点什么样的鱼吃有讲究。尊贵的客人一般尊口难开,吃什么鱼全凭你现场“拍板”,这时候点最贵的鱼是万全之策,主人体面,客人风光。假如客人真的点鱼,你一定要遵命,别以为客人点的鱼档次低,就自作主张换贵的,这是出力不讨好的“背弓活儿”。
做鱼。聪明的主人大都知道厨师的绝活儿,也总能“揣摩”出客人的口味,从清蒸、红烧、生煎、火烤等工艺中捕捉绝配,功夫了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切记别被客人的“随便”所忽悠,因为“随便”正是不“随便”的意思,领会有误,就上了贼船。
评鱼。能坐“上岗子”的一般是领导,大都有批讲“鱼文化”的雅兴,让你听得长学问,笑得脸生疼,你还得拍手称快,不然你就得坐冷板凳。
吃鱼。倘若领导只是点着让吃鱼,你千万别大显身手,你先吃到鱼就犯了忌,轻则罚酒,重则穿小鞋儿。鱼头酒下肚,官大表准,不管是“头三尾四脊梁七,对着肚皮喝十一”,还是“脊五肚六”,你都得照单全收,喝了没事儿。遇到领导突发奇想,给你夹个鱼眼、鱼唇、鱼翅、鱼肚什么的一定得喝。因为这是高看一眼、唇齿相依、展翅高飞、推心置腹的意思,领导都这样了,你想不吃鱼、不喝酒说得过去吗?除非是猪啊。夹鱼的眼睛给异性,表示爱意。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等别人先动筷子,否则千万别先去吃鱼。
宴席上鱼的出场,可比戏到高潮。一般多料宴(相对于全鱼、全羊、全素等席而言)往往于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后,才见鱼亮相,而山东菜系则请鱼唱大轴戏——一是怕客人早尝了鱼鲜,舌尖上的味蕾对其他食物的味觉失去敏感;二是按北方人宴规,客套程序三圈酒已毕,而酒意未阑,很有必要借鱼助兴,劝君更进几杯酒,此所谓“鱼者,酒之媒也”在山东一带更有上两条鱼的,除了寓意年年有余外,与以上的解说有几分同意境。
1、鱼眼给领导,叫高看一眼、
2、鱼樑(鱼脊)给贵客,叫中流砥柱、

饮食礼仪:家宴上菜顺序的讲究(标准版)

饮食礼仪:家宴上菜顺序的讲究(标准版)

编号:YB-JH-0843( 演讲稿)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饮食礼仪:家宴上菜顺序的讲究(标准版)The speech drafts have the functions of propaganda, agitation, education and appreciation, making them convinced and empathizing in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饮食礼仪:家宴上菜顺序的讲究(标准版)本演讲稿作用为: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家宴上菜顺序的合理与否,事关宴会的气氛、客人的食兴,它可以体现主人的文化素质和对客人的尊重。

家宴的上菜顺序不仅要依当地风俗习惯进行,而且还要视客人情况适当调整,一般次序是冷菜、热炒或大菜、甜菜、点心,质量高的头菜在较前面上席。

根据设计好的菜单安排,冷菜最先上桌,然后再上头菜,如鱼翅、海参、燕菜等。

随后是热炒,上热炒菜应根据烹调方法的不同,品味的差别、荤素菜的区分等合理间隔上桌。

然后陆续上大菜,其间也可上一道咸点,最后再上甜菜,甜点心等。

注意甜汤和甜点同上,咸汤与咸点一起上,大菜上完后也可上一些饭菜、小碟,主要是以咸菜、酱菜为主。

上菜的一般原则是先淡后浓,先轻后重(指咸味)。

质优的菜肴先上,清口、鲜嫩菜肴先上,而肥厚、汁浓、味重的菜肴应后上。

虾仁与鱼卷应间隔上桌,不宜同上;有特殊鲜味的菜肴,如蟹粉、甜味菜等应后上,否则会使其它菜肴乏味。

阜阳鱼头酒 文化

阜阳鱼头酒 文化

阜阳鱼头酒文化上鱼的时候,服务员要看位次,将鱼头朝向主宾。

这时主宾必须喝三杯酒,(酒量小也可以少喝)称“鱼头酒”,不喝则失礼。

如果谁转动方向,就要罚谁酒。

鱼尾朝向谁,谁就要陪饮一杯,称“鱼尾酒”。

因鱼尾是双叉的,有时要两人陪饮。

鱼头、鱼尾酒喝过后,主宾先用筷子点点鱼头或取下一块鱼,叫“剪彩”,这时大家才可以跟着取鱼吃。

在主宾未“剪彩”前,谁取鱼就罚谁三杯酒。

主宾喝过鱼头酒后,往往不甘罢休,先不急吃鱼,他要想出题目来让别人陪饮。

如来起鱼眼,朝甲食盘中一放,称“高看一眼”,甲就得喝一杯。

主宾心中盘算着,又夹一片鱼唇,朝他选定的第二个目标乙面前一放,称为“唇齿相依”,乙也得喝一杯。

夹一片鱼鳍(亦称翅),叫“展翅高飞”,给丙,丙喝酒。

夹一片鱼背,叫“倍感亲切”;夹一片鱼腹,叫“推心置腹”,夹一片鱼尾,叫“首尾相应”,放在谁食盘内,谁就得喝酒。

只到主宾认为该喝的对象一一喝过酒后,主宾用筷子插人鱼口捅一捅,叫“通通都喝”,于是,全桌人共同干杯。

主宾喝过鱼头酒,本来相安无事,经他一搅和,顿生波澜,“鱼文章”往往作得并不顺利。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说高看一眼,他说不要“鱼目混珠”;你说唇齿相依,他说“唇亡齿寒”;你说展翅高飞,他说“插翅难飞”;你说倍感亲切,他说不要“攻其不备”;你说推心置腹,他说“无以复加”(不能再喝);你说首尾相应,他说你是“首当其冲”,鱼头应该再喝一杯。

当双方争执不下时,便有人起哄说:既然“首尾相应”,你们两人各喝一杯才叫“相应”。

两人一听都要喝酒,便自行和解说“畏首畏尾”。

主宾捅鱼口叫大家通通都喝时,别人也可以夹一片菜叶盖在鱼上,叫“一概(盖)不喝”。

主宾若要继续纠缠,还可坚持说“概无例外”。

总之,酒桌上是个斗嘴斗智的场子,斗嘴的目的,就是劝人家多喝酒自己少喝酒,谁口才伶俐,能言善辩,谁就喝得少。

正如有人开玩笑地说:酒前是狗熊,酒后是英雄。

酒量本来大的人,在喝酒时也会谦让地说自己酒量小;酒量本来小的或在酒桌上实际喝得少的人,在散席后总是吹嘘自己喝得如何如何多。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通用6篇)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通用6篇)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通用6篇)吃饭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中国是礼仪之邦,餐桌上的礼仪也很有讲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餐桌上的礼仪知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篇1【做客时】1、忌主动要求添菜添饭;2、忌移转酒樽或将酒洒出来,从风水上讲,这代表日后会有讼诤之事发生;3、吃鱼时忌主动把鱼翻转过来,俗谓“客不翻鱼”;4、忌站起身夹远处的菜;5、菜盘忌食空食光;6、席间忌脱衣松裤带;7、忌谈论饭菜不好;8、忌不道别就离席而去。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篇2饭桌上的文化,就是“饮馔文化”的通俗叫法。

在老北京,不一样的家庭或家族在社会、经济、习惯、环境的影响下,构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饭桌文化,众多家族在饭馔方式上有“家宴”、“宾宴”和“便宴”――家宴是指家族自我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宾宴是宴请亲戚朋友的宴席;便宴是家常便饭。

老北京饭桌上各种礼仪十分讲究,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折射出老北京的价值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构筑了具有“礼”、“孝”、“德”、“教”为资料的饭桌文化。

“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构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

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

因此,就构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

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取、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

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光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

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取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宴席上鱼的出场,可比戏到高潮。

一般多料宴(相对于全鱼、全羊、全素等席而言)往往于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后,才见鱼盘亮相,而鲁苏皖沪等菜系则请鱼唱大轴戏———一是怕客人早尝了鱼鲜,舌尖上的味蕾对其他食物的味觉失去敏感;二是按北人宴规,客套程序三圈酒已毕,而酒意未阑,很有必要借鱼助兴,劝君更进几杯酒,此所谓“鱼者,酒之媒也”。

一身酱染的风采、披挂姜末葱段的整鱼闪亮登场了。

拿出怎样一个方案“解决”掉这条鱼的问题,就摆到了桌面上。

时下常规之法,是服务生特意将鱼头瞄准右上座,这样鱼头、鱼尾自然连带出主宾和陪客两位,共进一杯酒,然后双双分别以箸按住头尾,请坐中各位共同“剪彩”食用。

此方案的妙在于,主宾和陪宾中各有代表一人在礼仪上优先受到敬重,而受此殊荣者则要把食鱼的优先权转让给大家。

这就于彬彬有礼中包含一种现代游戏规则。

沪上食客的看法则与我不同,说鱼之美味恰在头与尾,此时却被二位用筷子按住,别人自然不便下筷。

等到鱼身上的“彩”被别人三下五除二剪光,徒剩之头尾非他俩莫属,会偷着乐。

若是碰上讲究秩序的官宴或求人办事请客者,解决鱼的方案就会无趣无味至极。

整鱼上桌,主陪者先要拿起公用筷子把鱼身上最好的部位(江南人视为鱼头,江北则为肚当)夹到主宾桌前的私盘里。

这位爷一边当仁不让地享用,一边招呼:大家都吃,大家都吃。

一条鱼便被慢慢地消灭掉半壁江山。

在沿海或滨湖城乡,鱼的另外一面是不吃的,怕“翻”,剩下的拿去氽汤。

有野史记载,清朝生意人和官场客意在一帆风顺,鱼的一面吃完了也忌说“翻”,讳称“调(音掉)向”。

朋友见面或文人雅聚,上述种种吃鱼的规则就落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笔者应友人之邀赴“千湖之省”的荆楚之地,有幸享用一代名厨黄昌祥设计定谱、排菜达36道的全鱼大宴。

见当地决定吃鱼优先权的方案是比试学问:每上一道名贵、稀异的鱼菜,客人不论上席末座,能以唐宋诗家或现代伟人所咏之句破出鱼名者,领衔下箸灭掉这条鱼。

记得其中武昌鱼(又名团头鲂)和鲈鱼二道,几乎人人诵得出相关诗句,如“鲂鱼肥美知第一”(杜甫),“秋来倍忆武昌鱼”(岑参)。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难分伯仲。

不料点睛之菜,竟是一只栩栩如生的“松鼠”活跃盘中,无人能识。

只好请主人揭秘:“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

原来是用特殊的刀工塑型变幻的一尾鳜鱼。

全体认罚喝酒。

此种游戏,雅趣和热闹并彰,历久难忘。

内陆人也有谓鱼为“哑口菜”者,惧其有刺,易伤喉,相戒临食不语,专心细品美味,也备一格。

眼下滥捕酷渔之害,弄一条好鱼已舍不得快吃,就慢慢地演变成“酒媒子”了。

坐在头、尾、腹、背方向的四人先喝第一轮上鱼酒,且要“头三尾四腹五背六”,这就一口气先灭掉了18个酒。

然后做东者夹出鱼眼珠,敬给居左的上宾(右上宾已在第一轮中饮过),说“高看一眼”,上宾谢过,也灭掉了一盅酒。

然后下一位接受鱼鳃,说法是“给个面子”(或“赏个脸”),又灭掉一盅。

直至鱼翅、鱼脬乃至残存之鳞都奉送完了,最后便夹起鱼尾巴上的鳍条,放到末位客人的小盘内,请饮一大杯,这位朋友,“委(尾)曲求全”了!
那条鱼很幸运,边角略伤,玉身未破,坐客往往已皆醉不能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