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WHO潜伏结核感染管理指南(中文翻译版)
2015乙肝诊疗指南解读(中英文)_北京乙肝专科医院

治疗目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 HBV ,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 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 HCC及其并发症的 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治疗终点(A1)
理想终点( ideal end point )是指 HBeAg 阳性和 阴性患者,在停止治疗后持续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消失,伴或不伴血清学转换为抗-HBs。
治疗策略
核苷类药物的有限疗程治疗
在HBeAg阳性的CHB患者治疗中获得HBe血清学转换 后是可以取得的, 治疗之前具体疗程是不能预测的 选用强效和高基因屏障制剂以快速降低病毒并避 免耐药(A1)。 一旦获得HBe血清学转换,NA治疗继续12个月,可 以使40~80%的患者获得持久的应答率(治疗结束 后抗-HBe抗体持续阳性)
应答的定义
包括生化学应答、血清学应答、病毒学应答、组 织学应答
生化学应答: ALT 恢复正常。分为治疗结束时的 应答及治疗结束后的应答,后者的定义是治疗结 束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ALT,均维持正常(B1) 血清学应答:
a.HBeAg的血清学应答:指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 肝炎患者出现HBe血清学转换
随访:每 3 个月进行 ALT检测,每 6~ 12个月进行 HBV DNA检测,至少3年。3年后,应像对待非活动 性慢性HBV携带者一样,进行终身随访(C1) 。 对这些病例应用无创性方法如瞬时弹性成像,进 行纤维化严重度的评估可能有用(C2)。
治疗及肝穿的指证
明 显 活 动 的 CHB 患 者 ( ALT>2×ULN 和 血 清 HBVDNA>20000 IU/ml )的 HBeAg 阳性和阴性患者 即使没有肝活检,也可开始治疗(B1)。
干扰素具有免疫介导控制HBV的作用,脱离治疗后 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禁忌症是失代偿期肝硬 化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那些没有控制的严重抑 郁或精神病患者。
《2020 NTCACDC建议潜伏性结核感染治疗指南》摘译

[收稿日期] 2020-09-03[作者简介] 伍玉琪(1992-),女(汉族),湖南省衡阳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感染病学研究。
[通信作者] 吴安华 E mail:dr_wuanhua@sina.com犇犗犐:10.12138/犼.犻狊狊狀.1671-9638.20206159·译文·《2020犖犜犆犃/犆犇犆建议:潜伏性结核感染治疗指南》摘译伍玉琪(WUYu qi),谭彩霞(TANCai xia),吴安华(WUAn hua)(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湖南长沙 410008)(CenterforHealthcare associatedInfectionControl,XiangyaHospital,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08,China)[摘 要] 美国潜伏性结核感染治疗综合指南最近一次发布是在2000年。
在这之后,一些新的治疗方案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评估。
为更新以前的指南,美国国家结核病控制协会(NTCA)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成立了一个委员会,2017年12月开始对治疗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临床试验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对治疗潜伏性结核感染最有效、毒性最小的方案提出新的建议。
该指南编写基于干预措施的利弊平衡,证据质量,患者价值观、意愿,以及可行性制定建议。
最终推荐3种首选的基于利福霉素的治疗方案和2种替代性的异烟肼单药治疗方案。
[关 键 词] 潜伏性结核感染;临床试验;文献综述;利福霉素;异烟肼[中图分类号] R52 据估计,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约20亿人)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其中约有1300万人在美国。
大部分人感染后没有症状,被归类为潜伏性结核感染。
如果不治疗,5%~10%的潜伏性结核感染会进展为结核病。
未经治疗的潜伏性结核感染进展为结核病,约占美国结核病病例的80%。
治疗潜伏性结核感染能有效阻止其进展为结核病。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5)

WHO
guidelines
for
the
programmatic
management o厂drug-resistant
tubercul∞is,逐字逐句推敲,于2015年
2月完成了《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5)》的编撰。 本指南的重点是对耐药结核病尤其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提出了当前相对成 熟的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和有效规范治疗方案制定的建议,而对正在研究尚未上市的新药暂不做介绍或评价。本指 南同时提供了耐药结核病的定义、治疗转归的标准,将有助于数据收集分析的一致性,也有利于对初复治耐药结核 病、利福平耐药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化学治疗方案及其疗程展开进一步研究。 本指南重点关注的是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化学治疗,但需要强调DOTS策略仍是结核病控制的基石,是预防耐 药结核病发生和传播的最有效手段。 有关单位、领导和众多专家对上一版及本版的编写、出版、发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致以衷心感谢。 最后,希望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对本指南存在的不足或错误,不吝指正,提出宝贵意见,使其不断改进,更好 地为大家服务。 中国防痨协会
sis,M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
万方数据
主国堕瘥苤查!!!!生!旦篁!!鲞箜!塑竺!i!』垒!坐!堕鉴!塑!!!!!!:y!!:i!!盥!:!
(Mtb)经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drug
susceptibility
触,对已使用过的药物耐药率明显增加。即使是间 隔多年后复发的结核病患者,对原方案内的药物耐 药率仍明显升高,体现了既往药物暴露对细菌耐药
resistance)。初始耐药包括原发耐药,也包含
用药史缺失或隐瞒用药史的部分获得性耐药。由于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过程是:监测—评价—干预控制—监测)
监测的对象:一定人群(主要是住院病人) 监测的内容:影响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的各种因素(易感因素、易感环
节、易感部位)
几个概念
医院感染监测——目的
获得医院感染的本地率 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 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暴发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措施的依从性 促进医院内部或医院间感染控制的对比提高 为医院感染科研工作提供线索 为医院感染相关纠纷提供证
数据来源:
目前很多医疗机构监测靠人工报,才会有漏报率。 若开展前瞻性监测工作,疑似院感病例都诊断了,监测系统或
方法是完善的,就没有漏报了,甚至能够能看临床到迟报、漏报、 漏诊的原因。 漏报率指标主要用来现场检查进行确认。 例次统计更准确。
3.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计算公式:
分母=已报医院感染病例数 + 漏报医院感染病例数
6.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13. 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筛选指标的总的思路
—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付强研究员
指标从三十多个到13个
1. 监测的时点前移
— 在院的患者,而不是患者出院后
2. 关注风险
— 监测在住患者接触的感控风险,与以往基于统计需要的数据采集有差异
质控目的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监测指标(2015年版)
1.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 8.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2.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 9. 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3.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10.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关口前移再谈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管理和暴露后干预

中国防痨杂志2021 年3 月第43 卷第3 期Chin J Antituberc,March 2021,Vol. 43,No. 3• 201••述评.关口前移:再谈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管理和暴露后干预tsj s a金奇关口前移是落实预防为主防控策略的重要举 措,除了主动发现和早诊早治以外,针对肺结核患者 的密切接触者、H IV感染者等高危人群开展结核分 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和预防性治疗也是实现“终止 结核病策略”的重要手段。
近些年,我国积极响应世 界卫生组织(W HO)号召,在结核病管理工作的关 口前移上取得了显著进展:2019年《遏制结核病行 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了结核病筛查的重点 人群[1];2020年《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 范(2020版)》明确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预防性 治疗的目标人群和技术方案[2]。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了 有效控制,给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 的经验。
多管齐下的技术体系的完善,以及多部门 协调的工作机制的激活也将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工 作的有力支撑。
同时,随着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 其致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干预技术的创新和干 预策略的优化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为结核病防控 工作的关口前移提供了新的思路。
推广重点人群筛查,加强结核病主动发现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 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 和国家医保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结核病行 动计划(2019—2022年)》,强化重点人群结核病防 治行动,强调扩大对病原学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的开放科学计划以二维码为入口,提供丰富的线上扩展功能,包括作者对论文背景的语音介绍、该研究的附加说明、与读者的交互问答、拓展学术圈等。
读者“扫一扫”此二维码即可获得上述增值服务。
doi:10. 3969/j. issn. 1000-6621. 2021. 03. 002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102013〇200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16-I2M-1-013)作者单位: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通信作者:高磊,Email:*****************.cn 彡65岁老年人、糖尿病患者、H IV感染者/A ID S患者等重点人群的主动筛查的覆盖面[1]。
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更新版)要点解读

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要点解读2015年11月,WHO召集了多学科的结核耐药结核病专家,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策略进行更新,推出了《WHO 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简称“《2016指南》”),较之于WHO的2011年《耐药结核病管理规划指南》和2014年《耐药结核病管理规划指南伙伴手册》有了一些修订与更新;主要提出了将利福平耐药结核病( rifampin resistanttuberculosis,RR_TB)和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TB)治疗方案分为传统RRTB与MDRTB个体化方案和短程RR_TB与MDR_TB标准化方案,同时对传统RR_TB与MDR_TB个体化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进行了重新分组和分类等,笔者将要点解读如下。
RR_TB和MDR_TB治疗药物分组及介绍对于RR_TB和MDR_TB,WHO在《2016指南》中根据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传统MDR_TB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进行了重新分组和分类,将氯法齐明和利奈唑胺归为MDR_TB方案的核心二线药物,这是《2016指南》的重大更新;同时将对氨基水杨酸归为非核心的附加药物;克拉霉素不再纳入MDR_TB治疗方案中。
(一)抗结核药物分组将传统的MDR_TB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分为A、B、C、D四组,其中A、B、C组为核心二线药物,D组为非核心的附加药物。
这种分类更有利于制定有效的RR_TB和MDR_TB治疗方案(表1)。
(二)药物介绍1.A组:氟喹诺酮类,包括高剂量左氧氟沙星(≥750mg/d)、莫西沙星及加替沙星。
WHO指出,这组药物为MDR_TB核心方案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能显著改善成年人RR_TB及MDRTB患者的疗效,因此,若非存在绝对禁忌证,必须纳入治疗方案。
纳入顺序依次为:高剂量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
对于儿童RR_TB和MDR_TB(包括在中国)同样推荐使用,但2006年有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的报道,但2014年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较之于未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加替沙星(400 mg/d)无明显高血糖风险。
WHO潜伏结核感染管理指南解读主要内容

WHO潜伏结核感染管理指南解读主要内容近期潜伏性结核感染管理指南已经推出,该指南主要由4 个部分组成,即指南形成的背景与过程、推荐方案、实施中将遇到的问题、研究空白,并在附录中列出了指南的主要目标国家、及系统性评价、给药剂量等。
下面就指南中与临床关系密切的部分做简要总结。
LTBI 定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分为潜伏性与活动性两种状态。
潜伏性结核感染(以下简称LTBI)被定义为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有持续的免疫应答,但无活动性结核临床证据的一种状态。
目前尚无工具可直接检测TB 感染者。
绝大多数感染者无结核疾病的迹象或症状且无传染性,但仍有发展为活动性TB 的风险并具传染性。
其中,人体的免疫状态是发展为TB 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识别和检测高危群体应进行LTBI 检测和治疗的高危群体是从3 份系统评价中权衡利弊后确定的。
指南根据可分配资源情况提供分级别的建议:1. 估计TB 发病率小于100/10 万人年的高收入/ 中高收入国家(1)强烈建议对HIV 感染者、有肺结核接触史的成人和儿童、开始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治疗的患者、透析治疗患者、准备器官或血液移植的患者以及硅肺患者,均应进行系统的LTBI 检测和治疗。
建议使用干扰素- γ释放试验(IGRA)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用于LTBI 检测。
(2)条件性建议对囚犯、医务人员、来自TB 高负担国家的移民、无家可归者和违法药物使用者进行系统的LTBI 的检测和治疗。
(3)除非属于上述推荐人群,否则不建议对糖尿病患者、酗酒者、吸烟者和低体重者进行系统的LTBI 检测。
2. 除上述国家外的其他资源有限的国家及中等收入国家HIV 感染者、或与结核/LTBI 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的5 岁以下儿童应进行治疗。
检测和治疗流程图1. 高风险群体的个体目标诊断和治疗流程由于排除活动性TB 和确诊LTBI 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故指南强烈推荐症状筛查和治疗前预先胸片检查。
最新IPF诊治指南解读(2015年版)

ATS/ERS/JRS/ALAT临床实践指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译文)背景:这是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协会/日本呼吸协会/拉丁美洲胸科协会联合发布的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指南的更新版本。
方法:运用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的方法来汇总与我们遇到的问题相关的证据。
这些证据都经过GRADE评估,多学科专家小组对其进行了讨论。
采用了预先确定的利益冲突管理策略,指南建议的制定、编写、分级都是由专门的小组进行的。
结果:指南推荐中支持或反对某种特殊的治疗干预措施,都考虑到了效果评价的可信度、结局研究的重要性、治疗结果的满意度、成本、可行性、可接受性、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结:全体成员阐述了支持或者反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各项诊疗建议的证据。
内容:治疗疑问建议问题1:IPF患者应该接受抗凝治疗吗?问题2:IPF患者应该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的治疗吗?问题3:IPF患者应该接受强的松、硫唑嘌呤和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吗?问题4:IPF患者应该接受选择性ER-A内皮素手提的拮抗剂,安倍生坦的治疗吗问题5:IPF患者应该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尼达尼布的治疗吗?问题6:IPF患者应该接受吡非尼酮的治疗吗?问题7:IPF患者应该接受抗酸要的治疗吗?问题8:IPF患者应该接受磷酸二酯酶5的抑制剂西地那非的治疗吗?问题9:IPF患者应该接受波生坦或马西替坦,双重ERAs(ER-A、ER-B)吗?问题10:IPF患者应该接受N-乙酰半胱氨酸单一疗法吗?问题11:IPF患者应该接受双肺移植还是单肺移植?问题12:IPF患者应该治疗PH吗?概述指南的目的是评估从2011年至今发表的临床证据。
指南旨在让临床医师能够针对不同IPF患者,参考这些意见并作出合适的临床决策。
在应用到特定的临床情境或决策前,每条建议都经过细致的回顾总结和委员会成员的讨论,他们重视每一个特定的治疗问题,包括患者的价值观念和意愿。
临床医师、患者、第三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都不应将这些建议视作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WHO 潜伏结核感染管理指南译:于英杰校:于英杰(吉林省结核病医院)目录鸣谢-------3缩略语---------4利益冲突申报和管理----------5执行概要----------61.背景和过程---------------71.1背景---------71.2指南适用范围--------71.3目标受众-------71.4指南的发展-------71.5证据的质量和推荐的强度------------82.推荐----------------------------------------102.1.识别危险人群进行LTBI检查和治疗--------102.2.检查和治疗LTBI的算法--------122.3.LTBI的治疗选择------------152.4.耐多药结核病例接触者的预防性治疗----------173.完成的问题-----------------193.1.不良事件监测--------------------193.2.LTBI治疗带来的耐药风险---------------193.3.预防性治疗的坚持和完成-----------------203.4.伦理思考----------------203.5.成本效益----------------203.6.项目管理、监测和评估-----------------214.研究差异----------------------224.1.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和高危人群的不同影响------------------22 4.2.检查和治疗LTBI最好算法的界定------------------224.3.LTBI治疗选择和不良事件监测---------------------224.4.LTBI治疗带来的耐药风险--------------------------224.5.坚持和治疗完成-------------------------224.6成本效益研究---------------------224.7.耐多药结核接触者的预防性治疗------------------------------234.8.项目管理-----------------------------235.参考文献-----------------------246.附录---------------------------27附录1:指南的主要目标国家----------------27附录2:系统评价分析清单--------------------29附录3:推荐药物剂量----------------------------30附录4:决策框架的证据(仅在线)鸣谢指南的所有协调者和编写者WHO指导小组WHO指南开发组副主席WHO指南开发组GRADE方法学家WHO指南开发组成员WHO系统性回顾顾问同行评议人员WHO总部和地区办事处鸣谢资金支持缩略语GRADE 推荐评价、开发和评估分级IGRA 干扰素释放试验LTBI 潜伏结核感染MDR-TB 耐多药结核TNF 肿瘤坏死因子TST 孟氏结核皮肤试验利益冲突声明和管理所有参与者完成WHO利益申报。
所有利益声明申报均经指导小组三人评估(必要时WHO 法律部门参与),对任何可能的财务利益冲突者应该确保排除在指南开发或评审组成员之外,或不得参与指南开发过程的讨论。
智力利益冲突不作为排除对象,广泛的LTBI专长被认为是选择的标准。
另外,组内多样性和代表性要足够平衡,克服任何潜在的智力利益冲突。
指南开发过程和会议期间,任何智力利益冲突的突现均引起主席和秘书处协调员关注;任何感知到的智力利益冲突均由指南开发组成员讨论。
以下利益宣布:指南开发小组:略专家评议团:略指南更新日期:2020执行概要潜伏结核感染(LTBI)界定为被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的持续免疫应答状态,而没有临床活动性结核的证据。
直接测量人类是否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当前难以实现。
绝大多数被感染的人没有结核的症状或体征,但有发展为活动结核病的风险。
我们可以通过治疗行为加以避免。
开发潜伏结核感染管理指南符合WHO指南复核委员会的需求并由他们推荐,以循证实践提供公共健康方法指导,对具有高度可能进展为活动性疾病的感染者进行LTBI检查、治疗和管理。
指南也意图为国家指南提供基础和基本原理。
指南主要针对预计TB发生率低于每100000人口100人的高收入或中高收入国家。
资源有限或其他不属于上述分类的中等收入国家应该执行WHO目前针对与HIV感染者和低于5岁的接触者的指南。
以下是指南的关键推荐:l应该对HIV感染者、成人和儿童肺结核病例接触者、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治疗的患者、接受透析的患者、准备接受器官或血液移植的患者、矽肺患者进行LTBI系统检查和治疗。
伽马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或孟氏结核皮肤试验(TST)均可以用于检测LTBI。
(强烈推荐,低到极低证据水平)l应该考虑对囚犯、卫生保健工作者、来自TB高负担国家的移民、无家可归者和非法药物应用者进行LTBI系统检查和治疗。
IGRA和TST均可用作检测LTBI。
(有条件的推荐,低到极低证据水平)l LTBI系统检查不推荐用于糖尿病患者、酗酒者、吸烟者和超重人群。
(有条件的推荐,极低证据水平)l检查LTBI之前应询问个体TB的有关症状。
如果可能有活动TB发现,为努力发现活动性TB,可以拍胸片。
个体如果有TB症状或胸片异常,应进一步检查证实TB或其他情况。
(强烈推荐,低证据水平)l无论TST还是IGRA都可用于TB发生率低于100/100000的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以评估TB。
(强烈推荐,低证据水平)在低收入和其他中等收入国家中,IGRA不能替代TST。
(强烈推荐,极低证据水平)l LTBI的治疗选择包括:6个月的异烟肼,或9个月的异烟肼,或3个月规律地每周一次利福喷汀加异烟肼,或3-4个月的异烟肼加利福平,或3-4个月的利福平。
(强烈推荐,中等到高证据水平)另外,指南开发专家组注意到以下关键问题应考虑在实施这些指南推荐时陈述:l对耐多药结核病例接触者是否发展为活动性TB病进行严格的临床观察和密切监视,最好对他们进行至少两年的预防性治疗。
临床医生可以考虑基于目标案例药物敏感性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其是对小于5岁的儿童接触者,当有合理的信心利益大于危害的时候。
l接受潜伏TB治疗的个人应通过每月访视其卫生保健人员进行规律临床监测。
l当执行国家潜伏TB管理服务时建立国家耐药TB监测系统。
l国家TB项目引入灵活的干预和激励措施,尤其针对处于危险中人群的特殊需求,并调整当地政策以保证他们能进入、坚持和完成LTBI治疗。
l个体化治疗通过功能性、常规监测和评估系统记录并与国家病人监视和监测系统连接。
l创造有益的政策和项目环境,包括促进全面健康覆盖、制定国家和地区政策、标准操作程序和专用资源分配。
1.背景和过程1.1.背景潜伏结核感染(LTBI)被定义为被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的持续免疫应答状态,而没有临床活动性结核的证据。
(1)估计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曾感染过结核杆菌(2)。
绝大多数感染者无结核病的症状和体征,无传染性,但他们处于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和开始具有传染性的风险中。
数据表明,感染者一生中发展为TB病的几率估计为5-10%,大多数在初发感染的第一个5年内发展为TB病(3)。
然而,感染发展为TB病的风险取决于若干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宿主的免疫状态。
再发TB可以通过预防性治疗避免。
当前可选择的治疗功效范围达60%-90(4)。
需要仔细权衡治疗的潜在利益和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
因检测缺陷、严重的致命副反应和高成本原因,广泛人群大量LTBI检测和治疗不可行。
相对于一般人群,感染人群因具有发展为活动性疾病的风险,其效益则远高于危害。
管理LTBI需要全面干预方案,包括:识别和检测谁应该接受检查;为大多数人提供有效和安全的治疗,使之能够开始并完成治疗;没有或者最少发生不良事件;能够监测和评估治疗过程。
WHO 目前针对LTBI管理的指南目前仅可用于HIV感染者(5)和5岁以下接触家庭TB病例的儿童(6)。
一些WHO成员国要求WHO提供管理LTBI的清晰政策导向,并且适当考虑检查和治疗选择。
另外,LTBI管理指南应该是促进实全球TB战略目标实现的必备的工具之一,即2015年之后达到TB发生率下降90%、TB死亡率下降95%的雄伟目标,该目标在2014年的世界卫生大会上得到支持。
根据现有的指导方针,WHO意图提供如何识别和区分高危人群的指南,这些人群将通过LTBI检查和治疗获益,并且在适当考虑道德需求的前提下,推荐诊断方法和治疗建议。
1.2.指南的范围指南的总体目标是在有证据支持的实践基础上提供公共健康方法指引,用于检查、治疗和管理具有高度风险进展为活动性疾病的个体的TBLI。
指南将基于可利用的资源、包括传播强度的TB流行病学、国家卫生保健传送系统、和其他国家和地方决定因素为国家LTBI 管理指南提供基础和基本原理。
指南的特定目标包括识别和优先选择高危人群定向介入LTBI检查和治疗,包括定义算法和推荐特殊的治疗选择。
1.3.目标受众所推荐的指南是,原则上,想要使所有WHO成员国家收益,无论他们的TB流行病学如何,意图提高诊断和管理具有进展为活动疾病的高度可能性的LTBI人群。
然而,指南的主要目标是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他们估计TB发生率低于100/100000人口。
委员会认为这些国家因其流行病学和可利用资源,更容易从指南中获益(附录1)。
此外,高危人群LTBI管理是低发生率国家TB消除战略的优先行动之一,这是2015全球终止TB战略的内容。
资源有限的国家和其他中等收入国家不属于以上战略,应该首先执行目前WHO针对HIV感染者(5)和5岁以下儿童接触者(6)的指南。
卫生部国家TB控制项目或类似项目是这些指南的主要受众。
然而,指南也针对在健康领域其他战线工作的人员,监狱管理者,社会服务人员或移民的政策制定者(例如司法部或惩戒署;移民部门)。
1.4.指南的开发作为WHO指南复核委员会推荐程序的一部分(7),开发指南建立了三个小组。
1.WHO指南指导小组由全球TB项目和包含HIV/AIDS部门、学科、伦理和研究部门来领导指南开发过程;2.指南开发小组(将来的专家组)由外部内容专家、国家TB项目管理者、大学教师、病人代表和民间团体组成,提供的投入贯穿指南开发过程的全程。
专家组成员挑选基于平衡多样性、相关专科知识,利益代表和患者组要均衡地理学和性别代表性;并且3.外部评审组由对潜伏结核有兴趣,愿意审查指南草案的个人组成。
指导小组识别关键问题和需要制定推荐的全面系统评价清单。
它也为指南的开发界定范围文献,专家组分析范围文献并同意指导小组指南范围和关键问题及结果,引导系统性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