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合集下载

第六章_城市职能分类

第六章_城市职能分类

3.确定城市性质应避免的倾向
⑴既要避免把现状城市职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规划 的城市性质上,又要避免脱离现状城市职能的完全理想 化地确定城市性质(如嘉兴规划城市性质应表述为:浙江省以纺
织、造纸、食品等轻工业为主的重要加工工业城市和嘉兴地区东部 的水陆交通枢纽)。
(Bi>0)
③计算各部门的区位商(Li) Li<1:i部门仅有非基本活动; Li>1:i部门具有 基本活动,Li越大,则该部门基本职能越强。 方法的不足: 假设条件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对于重要的出口部门, 用全国比重去衡量城市满足本地需要的部分,显然标准
就偏高了。城市之间在同一部门生产率的实际差别和消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学习目标:掌握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划 分;知道城市职能的分类方法;了解中国城 市职能分类的尝试结果。
学习重点: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划分与
城市发展;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学习难点: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授课提纲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
城市经济活动的分类(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经济活动 分类方法(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法、正常城市法、最小需 要量法);城市基本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基本部分职工对本地消 费和服务需求的扩大 非基本活动部分发展
引起当地人口的增加,促进生产 和消费,城市发展
结论: ①基本部分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非基本部分是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的,
两者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城市发展;
②城市基本活动具有“乘数效应”。
(二)城市基本活动的“乘数效应”
所谓“乘数效应”就是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一 种放大机制。
①一般职能:是指每个城市所必备的职能

城市地理复习资料

城市地理复习资料

地科二班城市地理复习资料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1、名词解释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它是国外最重要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

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P23-24)大都市带( Megalopolis ):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P25)城市腹地:一般指与某城市地理位置接近,或与某城市具有密切经济联系而作为原材料、产品供应基地或重要销售市场的地区。

城市建成区: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就称为城市群。

(P27)2、举例说明定义城镇的标准有哪些?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如省级;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如5000人;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职业构成;8、其它标准。

3、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答:第一、经济水平发展的区别,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品要远远高于乡村,我国在五个统筹中就提到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旨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人口素质的差异,城镇人口受教育的水平要远远高于乡村;第三、基础设施的差距,比如医院、学校等机构的设施设备上的差距;第四、生活环境的差距,这个乡村要优于城市,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就是奔着乡村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去的。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2019/11/30
27
城市总就业(E)等于基本部分就业(BE)和非基本就业 (NBE)之和,即:
m就是乘数,它表示基本活动职工增加一个单位,引起城市总职工的增
加量是基本职工增加的m倍
2019/11/30
28
城市总就业(E)等于基本部分就业(BE)和非基本就业(NBE)之和, 即:
公式 E=BE+NBE
• 他经过大量的对比,最后确定选取各部门序列中第5个百 分位(即第43位城市)城市的职工比重作为该部门满足本 地需要的正常比重,并称之为K值。超出K值的部分为基本 活动部分。
• 36个部门的K值加起来一共是37.7%。意味着美国城市当 时为本市服务的“正常的”职工比重应该在 37. 7%左右, 即 B/N约 1:0.6。
2019/11/30
19
4.正常城市法
• 阿历克山德森在1956年研究美国城市经济结构时 企图为各部门寻找一个“正常城市”作为衡量所 有城市应有的非基本部分的标准。低于这一标准 的部门,只为本地服务,在这标准以上的部分, 是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
2019/11/30
20
• 他按36个部门计算了每个城市的职工构成百分比。分别把 每个部门的864个城市按职工比重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并 据此画成各部门职工百分比的累积分布图。
– ei为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et为城市中总职工数;
– Ei为全国i部门职工数;Et为全国总职工数。
– Li为区位商。Li大于1的部门是具有基本活动部分的部门。
2019/11/30
17
• (三)区位商法(或宏观法)

Bi
ei

Ei Et
et
– ei为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 et为城市中总职工人数。 – Ei为全国i部门职工数, Et为全国总职工数。 – Bi为剩余职工指数。Bi小于0,则此部门只为本地服务;

城市地理

城市地理

第一章绪论城市: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1)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金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3)是一种区域现象,在地球表面占据一部分土地,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与周围广大区域保持着密切联系,具有调控和服务等机能 4)从内部的各种构成要素演变和组合问题,可把其看成一个面,但从区域角度看,可以是一个点。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一、城市和城镇的区别: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

城镇:比镇或镇大,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

第三章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区域基础:(1)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非特殊职能的小城镇要密切的多,分布更规律性。

(2)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及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未来的开发潜力等都可以影响城市的发展与分布。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即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具体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和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郊区化:就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

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外围边缘地区迁移的过程。

与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城市地理学重点2023年修改整理

城市地理学重点2023年修改整理

都市地理学重点都市地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都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都市形成进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学科。

1、研究对象:都市概念:都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聚落的一种特别形态;2、要紧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市现象进展变化的规律性。

3、要紧内容:(1)都市形成进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都市空间组织研究①都市化研究②区域都市体系的研究③都市分类研究(3)都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都市可持续进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都市地理学研究的特点(1)注重都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都市化的研究(4)注重都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5、中国都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都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都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都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第二章城乡划分和都市地域1、都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是聚落的一种特别形态;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

2、城镇:指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

3、城镇不同于乡村的几个特点:(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于乡村。

(2)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3)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4)城镇具有电灯,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5)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能够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养等方面查找城乡差异。

4、都市地域:亦称都市圈,与农村地域相对。

第五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第五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离心型基本活动 向心型基本活动

2、非基本活动部分(Nonbasic Sector)――是为本 城市自身的需要服务的经济活动。
它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 为本市生产服务的(银行、保险、供电、水、暖,运输 、仓储等)
为本市生活服务的(商业、歌舞厅、影剧院、公园、
体育馆等)
状、组团状、星座状) 5、 按其行政等级关系 :
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 6、按城市人口规模进行分类 按城市职能进行的分类(最重要)

2、 按城市地貌地形条件的分类
1.滨海城市 2.三角洲平原城市 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 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 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 6.平原中腹的城市 7.高平原上的城市 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 9.中山谷地城市 10.高山谷地城市

注意的问题: 1)计量单位的选用:选取单位不同所得的结果不同。 2)地域单元(范围)的确定:使用不同空间尺度的城
市地域界线,结果会不同。
3)部门单元的划分:部门划分的粗细不同,所得的B/N
不同。

计算结果近似于实际而不等于实际 运用这一概念的主要目的是对比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里城
市B/N比的差异规律和变化趋势;以此解释、预测城市的发 展、规划城市未来,为城市职能分类、性质确定提供理论 依据。而不是要揭示基本非基本活动的实际数量。 只要研究者注意使用同样的指标、同样的城市概念、同样 的部门划分,吸取前人方法的优点,是能达到上述目的的 。

二、划分基本非基本部分的方法
1、普查法 2、残差法 3、区位商法 4、正常城市法 5、最小需要量法

1.普查法
方法:通过发调查表和现场访问获得每一个企业基本 和非基本活动的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职工数,进而得 到整个城市的B/N。

城市地理学—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城市地理学—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如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工业企业、交通运输、行政机 关、大专院校、文化和科研机构及重要名胜古迹等;
非基本部门: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 的经济部门
如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市级以下行政机关和中 小学等。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一个定量指标,显然比一般描述方法前进了一步。 不过,定量指标的使用尚未充分,是凭经验作出 的主观决定,仍没超脱描述性分类的范畴。
3、统计分析方法
进入20世纪50年代,要获得一整套全国城市劳动 力结构资料成为可能。城市职能分类开始探索一 个比较客观的统计参数(平均值和标准差)来代 替人为确定的数量指标,进行城市职能分类。
第二节 城市职能及其分类
一、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概念 二、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一、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概念
1、城市职能:某城市在国家和区域中所起的作用 或所承担的分工。
2、城市性质: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 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 性、特点及发展方向。
一、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概念
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发达国家,由于城市除经济职能外, 社会、文化等职能日益突出。因此,城市多变量分类已经 不限于城市经济的职能分类,而是扩展到经济、社会、文 化等广义的城市综合特征的分类。
第三节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中国对城市职能分类研究落后于西方发达 国家,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 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研究成果。
四、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的过程就是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活动在 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城市基本 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 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 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 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E=m
BEE
BE
NBE BE
BE
(1
NBE )BE BE
(1 NBE ) m BE
m是乘数,表示基本活动职工增加一个单位,引起城市总职工的增
加量是基本职工增加的m倍。显然乘数大小和城市就业职工的基
本/非基本比率是有关系的。
城市人口(P)与城市就业职工(E)和基本职工(BE)之间也有一种乘 数关系,乘数大小也和B/N比有关:
2020/7/28
利物浦
12
正规经济、非正规经济(informal economy)
2020/7/28
13
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1.普查法
通过发调查表和现场访问获得每一个企业和单位基本和 非基本活动的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职工数,进而得到 整个城市的B/N。
优点: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缺点:整个调查过程非常繁琐。当城市规 模较大时,
城市在所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历史形成特点、资源情
况、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性质确定注意事项
表达城市的宏观区位意义,地域要明确; 反映城市最主要的职能,而不是罗列一般职能; 体现动态发展,而不是现状描述; 文字准确,精炼,凸显个性,弱化共性; 定位要有依据,不能人为拔高(国际城市、世界
他经过大量的对比,最后确定选取各部门序列中第5个百分位 (即第43位城市)城市的职工比重作为该部门满足本地需 要的正常比重,并称之为K值。超出K值的部分为基本活动 部分。
36个部门的K值加起来一共是37.7%。意味着美国城市当时 为本市服务的“正常的”职工比重应该在 37. 7%左右, 即 B/N约 1:0.6。
2020/7/28
5
产品、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要避免脱离现状职能,完全理想化地确定 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的确定一定要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 狭隘观念 城市性质对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要适当,城 市性质代表的城市地域要明确
二、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1、一般描述方法
2、统计描述方法 3、统计分析方法 4、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 5、多变量分析法
3.工业职能为主的城市
重型工业城市
煤矿城市 石油工业城市 冶金工业城市 电力工业城市 化学工业城市
建材工业城市
轻型工业城市 机械工业城市 食品工业城市
纺织工业城市
森林工业城市 皮革工业城市 造纸工业城市
其他类型轻工业城市
4..以流通职能为主的城市 贸易中心城市 地方贸易中心城市 对外贸易中心城市
旅游城市
SPSS13.0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 (1)建立EXCEL数据库,导入SPSS中; (2)选择分析-数据缩减-因子分析; (3)选择变量X1-X12,点击向右的箭头按钮,将12变量移到变量栏中 (4)点击描述按钮-选初始解-选系数-继续; (5)点抽取按钮-主成分分析法-相关矩阵-因子未旋转时的解-碎石图-特 征值默认为1-继续; (6)点旋转按钮-方差最大-旋转结果-载入绘图-继续; (7)点得分按钮-另存为新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因子得分系列矩阵-继续确定; (8)点转换按钮-计算-目标变量(F)=(特征值1*因子1+特征值2*因 子2+特征值3*因子3)/总特征值将得出各个省份的F值。
数几个具有综合性质的“因子”,每个因子 有不同的“载荷量”,载荷量大的前几个因 子为主因子。每个城市对应于各个主因子有 自己的一套因子率得分。这套因子率得分等 于把每个城市放入一个多维的分类空间中, 经过合适的归并技术最后得到若干城市类型 组合。
案例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部大开发中的10个省市
自治区的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12个指标进行 分析,通过因子得分情况及其综合得分情况 来分析评价各省、市、自治区的工业经济效 益水平。
第二个缺陷的克服:吉布森和沃登
改用各规模组中的第二位最低的城市职工比
重作为每个规模组城市的最小需求量
三、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1、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
2、专业化程度的影响 3、新老城市的影响
四、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基本部分职 工对本地消 费和服务需 求的扩大 非基本部分 就业岗位的 增加和收入 的增加 当地人 口增加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第二节 城市职能及其分类 第三节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第四节 城市职能分类的应用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三、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四、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批发业
占城市总数百分比
50
占从业人口百分比
40 30 20 10 0 -10 0 20 40 60 80 0 0 0 0.1 0.1 0.2 0.2 0.5 0.9
45
3.7 100
矿业
占城市总数百分比
5、最小需要量法
(1)把城市分成规模组
(2)找出每一个规模组城市中各部门的最小
职工比重 (3)求出城市各部门的基本活动部分 (4)求出城市的基本部分 两大缺陷:城市规模间是不连续的;几乎所 有的城市都有输出,却没有一个城市需要输 入。
不同国家饮食消费类型分析结果表
类型(特征) 子类型及特征 子类型及特征
1:四个欧美国家(肉奶蛋果型) 2:十个 2-1:日韩(菜鱼型) 亚洲国家 (谷菜鱼 2-2:其余国家 2-2-1:中国、缅甸和印度尼西亚(大谷物型) (谷物型) 型) 2-2-2:印度、巴基斯坦(谷物-奶型)

B=∑Bi (Bi ﹥0)
i=1
n
B为城市中从事基本活动的总职工数。
4、正常城市法
K值的确定(K值是城市非基本部门所占的比重,K值反映 的是满足本地所需要的正常比值)
阿历克山德森K值(第五个百分位即第43位城市) 莫里塞特K值(K值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是有差别 的、K值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而上升) 经验性、主观性
个定量指标,这个指标包括两部分,第一是 主导职能的就业比重应该达到的最低临界值, 第二是主导职能行业职工比重和其他行业相 比所具有的某种程度的优势。 缺点:指标是凭作者经验作出的主观决定, 不易被他人所理解。 进步:由定性变定量。
3、统计分析方法
(1)把24个行业分为9个经济活动
(2)利用职工百分比算出这9个经济活动的
三亚市

1、城市职能:海南南部中心城市、热带海滨旅游 城市、度假疗养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海洋科学 研究中心、渔业产业、中国重要育种基地等多种职 能
2、城市性质:重点发展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 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1988)-国际性热带海滨 风景旅游城市,海南南部中心城市(1995)- 国际 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现在)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基本经
离心型基本活动
向心型基本活动
基本 部门
城 市 经 济 活 动
济活动
B/N比 满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产 所派生的需要 非基本 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 派生的需要 部门
非基本经 济活动
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1、普查法
2、残差法 3、区位商法 4、正常城市法 5、最小需要量法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就是依据某种方法及准则对一组样
本或变量进行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 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对研究问题涉及 的对象分类。通过分类,可以将数量繁多的 样本化简归为几类,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之间 的区别联系,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便 于解决该问题或方便类似问题的解决。
SPSS13.0操作程序
第一个缺陷的克服:穆尔
(1)把城市分成连续的14个等级 (2)找出每个等级每个部门的最小职工比重和中 位城市的规模 (3)通过两者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 (4)通过方程求出任何规模城市某部门相应的最 小需求量

回归方程:Ei=ai+bilgP(Ei是i部门P规模城市的最小需求量;P是
人口规模;ai和bi是参数)
1、普查法
(1)发调查表、现场访问
(2)企业的非基本和基本职工比B/N的确定 (3)准确但繁琐
2、残差法
(1)把基本部分占优势的部门提出
(2)不占优势部门,按一定的比例提出非基
本成分 (3)经验性、主观性
3、区位商法

马蒂拉和汤普森数学公式:
式中:ei为某城市i部门职工人数;et为该 城市总职工数;Ei为全国i部门职工数;Et ei/et Li= 为全国总职工数; Li为区位商, Li大于1 Ei/Et 的部门具有基本活动部分的部门。 Bi=ei- (Ei/Et)×et 式中:Bi为剩余职工指数。Bi小于0,则此部门只为本地服 务; Bi大于0,则Bi为i部门从事基本活动的职工数。
指标



X1:各地区工业对全国工业销售收入的工业贡献率 X2:各地区工业企业对全国工业利税的贡献率 X3:全员劳动生产率 X4: 成本费用利润率 X5:流动资产周转率 资产营运能力 X6:产品销售率 产出实力 X7:总资产报酬率 盈利能力 X8:净资产收益率 X9:净资产负债率 X10:营运资金比率 X11:资产保值增值率 X12:工业增加值率
基本部分的 扩大再生产 继续为城市 获得更多的 收入 本地的需求 和本地区的 人口的增加
基 本 活 动 增 加
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 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 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就称为城市的乘数效应。
1、一般描述方法
(1)城市职能类别体系的确定
(2)把城市归入某一类别体系中 (3)定性、任意性、主观性
奥隆索城市职能分类
体系类型 行政城市 防御城市 文化城市 生产城市 交通运输城 市 娱乐城市 首都、税收城市 要塞城市、驻军城市、海军城市 大学城市、教堂城市、艺术城市、朝圣城市、宗 教城市 加工工业城市 采集城市、运输城市、贸易城市 疗养城市、旅游城市、度假城市 城市类型
中国城市基本职能类型表 地域主导作用
1.以行政职能为主的综合 性城市 2.以交通职能为主的城市
城市基本职能类型
行政中心城市 全国性中心城市 区域性中心城市 地方性城市 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水陆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
水陆运输枢纽城市
陆空运输枢纽城市 口岸城市 铁路枢纽城市
港口城市
水运口岸城市 空运口岸城市 陆运口岸城市
4、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
找出36个行业的K值,把超过K值标准5-10%
个百分点的城市称为C型城市,超过K值1020个百分点的城市称为B型城市,超过标准 20%个以上百分点的城市称为A型城市。
5、多变量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方法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把许多变量组合成少
海口市中心城镇职能结构表
等级 中心镇
名称 龙塘
职能类型 B、D
旧州 云龙 红旗 三门坡 三江 大致坡 永兴 东山 新坡
B、D B B B B、D C A、B A、D A、B
注:表中的职能类型分别为:A:旅游型B:农副产品加工型C:商贸型D:轻型加工。
2、统计描述方法
用劳动力结构的资料为城市主导职能规定一


操作步骤: (1)建立EXCEL数据库,导入SPSS中; (2)分析-聚类分析-分层聚类; (3)变量框中转入谷物等类,标签观测量转入国家和地区; (4)聚类项选观测量; (5)显示项选统计量和绘图; (6)按统计量按钮,选凝聚状态表、解的范围,最小选3, 最大选5,继续; (7)按绘图按钮,选系统树图,继续; (8)按方法按钮,选类间平均距离连接法,间距选欧几里 德距离平方和,继续-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