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06城市职能分类
合集下载
第六章_城市职能分类

3.确定城市性质应避免的倾向
⑴既要避免把现状城市职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规划 的城市性质上,又要避免脱离现状城市职能的完全理想 化地确定城市性质(如嘉兴规划城市性质应表述为:浙江省以纺
织、造纸、食品等轻工业为主的重要加工工业城市和嘉兴地区东部 的水陆交通枢纽)。
(Bi>0)
③计算各部门的区位商(Li) Li<1:i部门仅有非基本活动; Li>1:i部门具有 基本活动,Li越大,则该部门基本职能越强。 方法的不足: 假设条件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对于重要的出口部门, 用全国比重去衡量城市满足本地需要的部分,显然标准
就偏高了。城市之间在同一部门生产率的实际差别和消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学习目标:掌握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划 分;知道城市职能的分类方法;了解中国城 市职能分类的尝试结果。
学习重点: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划分与
城市发展;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学习难点: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授课提纲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
城市经济活动的分类(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经济活动 分类方法(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法、正常城市法、最小需 要量法);城市基本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基本部分职工对本地消 费和服务需求的扩大 非基本活动部分发展
引起当地人口的增加,促进生产 和消费,城市发展
结论: ①基本部分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非基本部分是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的,
两者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城市发展;
②城市基本活动具有“乘数效应”。
(二)城市基本活动的“乘数效应”
所谓“乘数效应”就是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一 种放大机制。
①一般职能:是指每个城市所必备的职能
城市地理学 第六章

6
4.基本部门与非基本部门
-以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的经济部门叫做基本 部门; -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的经济部门叫非基 本部门;
-思考:以衡阳市为例,说说哪些部门是基本部门,
哪些部门是非基本部门 ?
7
5.城市基本经济活动最为重要
-城市基本活动部分的内容和规模日渐发展,城市将
势不可挡地要发展(大庆、三峡、深圳); -城市基本活动部分衰落,这个城市将无可挽回地要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
城市发展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1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
市发展
2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1.基本经济活动(为外地人服务)
–为外地服务的经济活动,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创 造收入的部分; –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城市展的 主要动力。
韶关大塘镇城市性质
–韶关市曲江区的中心镇、市区东部的卫星镇,农副产 品生产加工、高新工业研发集中地,以传统商贸、饮
食文化、休闲渡假为主的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生态型
城镇
40
案例二:广州城市性质
广州的城市职能: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商 贸中心,工业基地、教育中心、医疗卫生中心、居
1、原理:假设全国经济的部门结构是满足全国人
口需要的结构,因此,各个城市必须有类似的劳动
力行业结构才能满足当地的需要,低于这一比重的
部门,城市需从外地输入产品或取得服务,高于这
一比重的部门,则该部门存在基本活动部分。大于 全国比重的差额即该部门基本活动部分的比重,各 个部门和全国平均比重的正差额累加,就是城市总 的基本部分。
4.基本部门与非基本部门
-以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的经济部门叫做基本 部门; -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的经济部门叫非基 本部门;
-思考:以衡阳市为例,说说哪些部门是基本部门,
哪些部门是非基本部门 ?
7
5.城市基本经济活动最为重要
-城市基本活动部分的内容和规模日渐发展,城市将
势不可挡地要发展(大庆、三峡、深圳); -城市基本活动部分衰落,这个城市将无可挽回地要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
城市发展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1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
市发展
2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1.基本经济活动(为外地人服务)
–为外地服务的经济活动,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创 造收入的部分; –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城市展的 主要动力。
韶关大塘镇城市性质
–韶关市曲江区的中心镇、市区东部的卫星镇,农副产 品生产加工、高新工业研发集中地,以传统商贸、饮
食文化、休闲渡假为主的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生态型
城镇
40
案例二:广州城市性质
广州的城市职能: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商 贸中心,工业基地、教育中心、医疗卫生中心、居
1、原理:假设全国经济的部门结构是满足全国人
口需要的结构,因此,各个城市必须有类似的劳动
力行业结构才能满足当地的需要,低于这一比重的
部门,城市需从外地输入产品或取得服务,高于这
一比重的部门,则该部门存在基本活动部分。大于 全国比重的差额即该部门基本活动部分的比重,各 个部门和全国平均比重的正差额累加,就是城市总 的基本部分。
城市地理学06城市职能分类65页文档

城市地理学06城市职能分类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谢谢!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谢谢!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6-城市职能分类

• 缺点:任意性、主观性。
2 城市职能分类意义与方法
一般描述法
奥隆索的城市职能分类体系
第一类 行 政 首都,税收城镇
第二类 防 务 要塞城镇,驻军城镇,海军基地
第三类 文 化 大学城,大教堂城镇,艺术中心,朝圣中心,宗教中心
第四类 生 产 制造业城镇
第五类 第六类
交 通 (1)汇集:采矿业城镇,捕渔业城镇,森林城镇,仓
1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二)职能与性质的联系:
城市性质的确定建立在对城市职能分析的基 础之上;
城市性质反映了城市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与职能都是相对于国家或地区中的
其它城市而言的。
1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城市职能分类的意义
• 城市职能分类是研究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 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2 城市职能分类意义与方法
小结
城市职能的分类方法从一般的描述统计发 展到计量统计方法,从单一到综合指标考虑分 类的合理性,使城市职能的分类方法更具科学 性,更有参考价值.
思考:什么因素促使计量统计学能在城市职能分类中得以应用??
2 城市职能分类意义与方法
研究案例: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中国城市体系的工业职能结构,地理研究,1991,10(1)
• 哈里斯城市职能分类的数量指标:
1、主导职能的行业职工比重应该达到的最低临界值; 2、主导职能行业职工比重和其他行业相比所具有的某种
程度上的优势。
• 进步之处:从定性描述上升到数量描述 • 缺点:数量指标仍是凭主观经验确定的; 不能
反映城市职能的复杂性,一个城市只反映出一 个主导职能。
2 城市职能分类意义与方法
1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2 城市职能分类意义与方法
一般描述法
奥隆索的城市职能分类体系
第一类 行 政 首都,税收城镇
第二类 防 务 要塞城镇,驻军城镇,海军基地
第三类 文 化 大学城,大教堂城镇,艺术中心,朝圣中心,宗教中心
第四类 生 产 制造业城镇
第五类 第六类
交 通 (1)汇集:采矿业城镇,捕渔业城镇,森林城镇,仓
1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二)职能与性质的联系:
城市性质的确定建立在对城市职能分析的基 础之上;
城市性质反映了城市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与职能都是相对于国家或地区中的
其它城市而言的。
1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城市职能分类的意义
• 城市职能分类是研究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 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2 城市职能分类意义与方法
小结
城市职能的分类方法从一般的描述统计发 展到计量统计方法,从单一到综合指标考虑分 类的合理性,使城市职能的分类方法更具科学 性,更有参考价值.
思考:什么因素促使计量统计学能在城市职能分类中得以应用??
2 城市职能分类意义与方法
研究案例: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中国城市体系的工业职能结构,地理研究,1991,10(1)
• 哈里斯城市职能分类的数量指标:
1、主导职能的行业职工比重应该达到的最低临界值; 2、主导职能行业职工比重和其他行业相比所具有的某种
程度上的优势。
• 进步之处:从定性描述上升到数量描述 • 缺点:数量指标仍是凭主观经验确定的; 不能
反映城市职能的复杂性,一个城市只反映出一 个主导职能。
2 城市职能分类意义与方法
1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各级行政中心城市: 包括首都、省会、市、县城 及集镇。除首都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意义外,其它多具有政治、经济中心的特点。
如果所有的城市均没有发育跨区性职能,而只有 区域性职能,那么城市将会成为封闭、自给和缺 乏活力的城市,腹地区域将会沦为城市的世袭属 地,无法得到健康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四、城市的职能特征
城市职能的等级特征:职能层次 城市职能的量态特征:职能规模 城市职能的同比特征:职能强度
城市职能的等级特征:职能层次
普查法
通过法调查获得城市中每一个企业或单 位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信息,最后折合 成职工数,进而得到整个城市的B/N。 该方法虽然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但 整个调查过程非常繁琐。
残差法
霍伊特为了简化直接调查的程序而提出的一种间 接方法。先把已知道的以外地消费和服务占绝对 优势的部门,作为基本部分先估算出来,不再细 分内部可能包含的非基本部分。然后从基本活动 不占绝对优势的部门职工中,减去一个假设的必 须满足当地人口需要的部分。
基本经济活动 ——为城市以外 人们提供服务 非基本活动部分 ——为本城居民提供的服务
基本活动部分 :为外地服务部分,是从城市以外 为城市所创造的收入,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 的经济基础,是 导致城市发展 的主要动力。
产品、服务
基本经济活动
输出
非经济活动
城市
区域
输入 人口、生产要素
? 基本活动部分 :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正常城市”的职工比重(K值)
他研究了美国 864个1万人以上城市资料,按 36个 部门计算出每个城市职业构成的百分比。经过对 比,确定选取各部门序列中第 5个百分位(即第 43位城市)城市的职业比重作为该部门满足本地 需求的正常比重,并称之为 K值。超出 K值的部分 为基本活动部分。
如果所有的城市均没有发育跨区性职能,而只有 区域性职能,那么城市将会成为封闭、自给和缺 乏活力的城市,腹地区域将会沦为城市的世袭属 地,无法得到健康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四、城市的职能特征
城市职能的等级特征:职能层次 城市职能的量态特征:职能规模 城市职能的同比特征:职能强度
城市职能的等级特征:职能层次
普查法
通过法调查获得城市中每一个企业或单 位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信息,最后折合 成职工数,进而得到整个城市的B/N。 该方法虽然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但 整个调查过程非常繁琐。
残差法
霍伊特为了简化直接调查的程序而提出的一种间 接方法。先把已知道的以外地消费和服务占绝对 优势的部门,作为基本部分先估算出来,不再细 分内部可能包含的非基本部分。然后从基本活动 不占绝对优势的部门职工中,减去一个假设的必 须满足当地人口需要的部分。
基本经济活动 ——为城市以外 人们提供服务 非基本活动部分 ——为本城居民提供的服务
基本活动部分 :为外地服务部分,是从城市以外 为城市所创造的收入,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 的经济基础,是 导致城市发展 的主要动力。
产品、服务
基本经济活动
输出
非经济活动
城市
区域
输入 人口、生产要素
? 基本活动部分 :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正常城市”的职工比重(K值)
他研究了美国 864个1万人以上城市资料,按 36个 部门计算出每个城市职业构成的百分比。经过对 比,确定选取各部门序列中第 5个百分位(即第 43位城市)城市的职业比重作为该部门满足本地 需求的正常比重,并称之为 K值。超出 K值的部分 为基本活动部分。
城市地理学PPT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萨姆巴特(M.Sombart)
基本职能,也称基本活动,是指为城市以外 地区生产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非基本职能,也称非基本活动,是指为城市 本身提供货物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城市的基本活动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的基本活动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亚力山大(J.W.Alexander)将两者分别称为 “城市形成生产”和“城市服务生产”。
城市职能三要素及其评价(P119) 城市职能三要素及其评价(P119)
城市间工业职能的差异,由三个要素来反 映 (周一星:1988,1991): ①专业化部门:城市为区外服务的部门, 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②职能强度:城市工业的专门化指数,数 值越大则职能越强。 ③职能规模:城市对外服务绝对规模的大小。
第1节 城市职能的概念和分类
湛江市城市性质
1994年版: 1994年版:我国南方的重要海港和 年版 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 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以发展钢铁 和汽车工业为重点, 和汽车工业为重点,轻工业第三产 业发达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业发达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2004年版: 2004年版:粤西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年版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具有南国风光的现代化 园林式港口工业城市。 园林式港口工业城市。
第1节 城市职能的概念和分类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关系(P109)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关系(P109)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确定 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由 城市职能决定。 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 能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表示目标 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而城 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城市性质包含 人的主观意念。
城市职能体系的理论框架
城市职能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单个城市职能 体系的剖析。 两个重要属性 结构属性: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领域; 空间属性:社会经济活动所影响的空间范围。 三个重要特征 即等级特征、量态特征、同比特征。分别用 职能层次、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来表征。
基本职能,也称基本活动,是指为城市以外 地区生产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非基本职能,也称非基本活动,是指为城市 本身提供货物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城市的基本活动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的基本活动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亚力山大(J.W.Alexander)将两者分别称为 “城市形成生产”和“城市服务生产”。
城市职能三要素及其评价(P119) 城市职能三要素及其评价(P119)
城市间工业职能的差异,由三个要素来反 映 (周一星:1988,1991): ①专业化部门:城市为区外服务的部门, 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②职能强度:城市工业的专门化指数,数 值越大则职能越强。 ③职能规模:城市对外服务绝对规模的大小。
第1节 城市职能的概念和分类
湛江市城市性质
1994年版: 1994年版:我国南方的重要海港和 年版 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 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以发展钢铁 和汽车工业为重点, 和汽车工业为重点,轻工业第三产 业发达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业发达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2004年版: 2004年版:粤西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年版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具有南国风光的现代化 园林式港口工业城市。 园林式港口工业城市。
第1节 城市职能的概念和分类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关系(P109)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关系(P109)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确定 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由 城市职能决定。 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 能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表示目标 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而城 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城市性质包含 人的主观意念。
城市职能体系的理论框架
城市职能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单个城市职能 体系的剖析。 两个重要属性 结构属性: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领域; 空间属性:社会经济活动所影响的空间范围。 三个重要特征 即等级特征、量态特征、同比特征。分别用 职能层次、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来表征。
城市地理学—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如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工业企业、交通运输、行政机 关、大专院校、文化和科研机构及重要名胜古迹等;
非基本部门: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 的经济部门
如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市级以下行政机关和中 小学等。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一个定量指标,显然比一般描述方法前进了一步。 不过,定量指标的使用尚未充分,是凭经验作出 的主观决定,仍没超脱描述性分类的范畴。
3、统计分析方法
进入20世纪50年代,要获得一整套全国城市劳动 力结构资料成为可能。城市职能分类开始探索一 个比较客观的统计参数(平均值和标准差)来代 替人为确定的数量指标,进行城市职能分类。
第二节 城市职能及其分类
一、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概念 二、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一、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概念
1、城市职能:某城市在国家和区域中所起的作用 或所承担的分工。
2、城市性质: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 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 性、特点及发展方向。
一、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概念
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发达国家,由于城市除经济职能外, 社会、文化等职能日益突出。因此,城市多变量分类已经 不限于城市经济的职能分类,而是扩展到经济、社会、文 化等广义的城市综合特征的分类。
第三节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中国对城市职能分类研究落后于西方发达 国家,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 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研究成果。
四、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的过程就是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活动在 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城市基本 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 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 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 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非基本部门: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 的经济部门
如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市级以下行政机关和中 小学等。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一个定量指标,显然比一般描述方法前进了一步。 不过,定量指标的使用尚未充分,是凭经验作出 的主观决定,仍没超脱描述性分类的范畴。
3、统计分析方法
进入20世纪50年代,要获得一整套全国城市劳动 力结构资料成为可能。城市职能分类开始探索一 个比较客观的统计参数(平均值和标准差)来代 替人为确定的数量指标,进行城市职能分类。
第二节 城市职能及其分类
一、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概念 二、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一、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概念
1、城市职能:某城市在国家和区域中所起的作用 或所承担的分工。
2、城市性质: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 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 性、特点及发展方向。
一、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概念
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发达国家,由于城市除经济职能外, 社会、文化等职能日益突出。因此,城市多变量分类已经 不限于城市经济的职能分类,而是扩展到经济、社会、文 化等广义的城市综合特征的分类。
第三节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中国对城市职能分类研究落后于西方发达 国家,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 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研究成果。
四、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的过程就是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活动在 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城市基本 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 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 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 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6城市职能分类

Company Logo
3. 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 城市是个多功能的综合体,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各 个领域的活动由两部分组成: 基本职能:指为城市以外地区提供服务,是城市发展的主 动和主导的促进因素,可分为离心型和向心型两类; 非基本职能:指为城市本身提供服务,为城市自身居民服 务的职能,可分为生产型和生活型两类。
6
游览疗养
疗养城市、观光城市、度假城市
Company Logo
二 .
统计描述方法
统计描述方法是在一般描述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 统计上的标准; 哈里斯根据1930 年的人口普查和1935 年的经营普查 (Census of Business),从客观的行业职工统计的角度, 采用统计与描述结合的方法,将美国605个1万人以上的城 镇分成10 类,其中8 类规定了明确的数量指标 指标一般包括两部分:第一是主导职能的行业职工比 重应该达到的最低临界值;第二是主导职能行业职工比重 和其它行业相比所具有的某种程度的优势。 若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即认为是该城市的主导职能, 归入相应的城市类。
Company Logo
第二节
城市的基本/非基本职能
一、 B/N划分方法
1.普查法
通过发调查表和现场访问获得每一个企业和单位基本 和非基本活动的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职工数,进而得到整 个城市的B/N。这一方法虽然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但整个调查过程非常繁琐、冗长和乏味。当城市规模较大 时,工作量浩翰异常,如果想同时对比研究几个城市,简 直就无法靠个人的力量得到第一手资料。
Company Logo
2、专业化因素
在规模相似的城市, B/N也会有差异。专业化程度高 的城市 B/N大,而地方性的中心一般B/N小。差不多规模 的城市,如果一个是位于大城市附近的中小城镇或卫星城, 另一个是远离大城市的独立城市,则前者因依附于母城, 可以从母城取得本身需要的大量服务,非基本部分就可能 较小;而后者必须建立自己较完整的服务系统,非基本部 分就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为了从各种方法中找出最佳区分基本/非基本的间 接方法,曾经对亚利桑那州的20个小城镇(人口从1 838 到15 000)用普查法、三种不同比例的抽样调查法、两种 不同标准的区位商法和四种不同的最小需要量法进行对 比研究。结果证明,用穆尔建立的最小需要量的回归模 型所得的结果最接近于普查结果。用第二位最低职工比 重的最低需要量法效果也相当好。
4、基本部门与非基本部门
– 有时也把以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的经济部门叫做基本 部门,
– 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的经济部门叫非基本部门。
6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一个城市,如果其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部分的内容和规 模日渐发展,这个城市就势不可挡地要发展。
19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四)正常城市法
3、改进与发展 –莫里塞特(1.Morrisset)1958年在阿历克山德森研究
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工作, ①从原来864个城市中删去了123个部门结构比较 特殊的城市, ②余下的741个城市再分成美国东北部和西南部两 个地区, ③又把每个地区中所包括的城市分成7个规模组, 分别找出了36个部门每个规模组城市的K值(表6— 2)。
②假如按照厄尔曼等的方法认为具有最小需要量比例的城市能满足自
身需要,其余城市都有输出,那么就会得出一个矛盾的结论:几乎所
有的城市都有输出,却没有一个城市需要输入。
25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五)最小需要量法
2、发展:
①为了避免第一个缺陷,穆尔(C.L.Moore)把城市按 规模分成连续的14个等级,从每一个规模级的城市样本 中,找出每个部门的最小职工比重和中位城市的规模。 然后将两者进行回归分析,利用回归方程可以求到任何 规模城市某部门相应的最小需要量。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第二节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1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 市发展
2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 可分成两部分:
–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 –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
职 工 百 分 比
0 5%
100% 城市的个数
16
17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四)正常城市法 1、方法:
–④ 汇 总 : 36 个 部 门 的 K 值 加 起 来 一 共 是 37 . 7 % ( 表 6—1)。意味着美国城市当时为本市服务的“正常的” 职工比重应该在37.7%左右,即B/N约1:0.6。
29
– Ei为全国i部门职工数;Et为全国总职工数。
– Li为区位商。Li大于1的部门是具有基本活动部分的部门。
11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三)区位商法(或宏观法)
Bi
ei
Ei Et
et
– ei为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 et为城市中总职工人数。 – Ei为全国i部门职工数, Et为全国总职工数。 – Bi为剩余职工指数。Bi小于0,则此部门只为本地服务;Bi大于0,则 – Bi为i部门从事基本活动的职工数。
3、基本/非基本比率(简称B/N)
– 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 – 一个城市的钢铁工业,其产品的80%供给外地,20%在本
城市消费,则钢铁工业部门在本市的B/N比是l:0.25,就 是100:25。
– 如果城市各经济部门把从业职工划分成基本和非基本两部 分,即可得到整个城市的B/N。现代城市的每一个经济部 门都可能既为外地服务又同时为本地服务,不过二者的构 成状况,即B/N可能很不相同。
3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1、基本经济活动:
–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 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 导致城市展的主要动力。
离心型的基本活动:
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 销售;
向心型的基本活动:
例如,外地人到这个城市来旅游、购物、求学或接受医疗 等。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 而发展,它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
4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2、非基本的活动:
–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
5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8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的以外地消费和服务占绝对优势的部门, 作为基本部分先分出来,不再过细地区分内部可能包含 的非基本部分。
–②然后从基本活动不占绝对优势的部门职工中,减去一 个假设的必须满足当地人口需要的部分。他假设的比例 为1:1。
如果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由于某种原因而衰落(如采矿 城市因矿产资源的耗竭,港口城市因港湾淤塞或腹地丧 失,加工工业城市的输出产品失去竞争力等),同时却 没有新的基本活动发展起来,那么这个城市就无可挽回 地要趋向衰落。
当城市的条件发生变化,促进新的基本部分萌发时,衰 落的城市还会复兴。
7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穆尔对1970年美国333个城市的分析结果表明(表6—4, 图6—1),大多数部门的城市规模级别与最小需要量之 间有很高的正相关。出乎意料的是零售业相关性不强。 建筑业、健康服务业和农业则没有相关性,故没有包括 在图表中。所有部门都表现出最小需要量随城市人口增 加而上升的趋势,其中以耐用品制造业最显著。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一)、普查法
–通过发调查表和现场访问获得每一个企业和单位 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 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职工 数,进而得到整个城市的B/N。
–优点: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缺点:整个调查过程非常繁琐。当城市规 模较
大时,工作量浩翰异常,如果想同时对比研究几 个城市,简直就无法靠个人的力量得到第一手资 料。
18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四)正常城市法 2、评价: –优点:
“正常城市”的思想有一定的作用 –缺点:
①K值选取的随意性。选用第5个百分位,这带有 较大的主观性,很大程度上是经验性的决定。接 近于作者想象中的具有37.7%非基本部分的所谓 “标准结构”的城市,都是人口为1—5万的小城 市。 ②不同规模的城市同等对待
10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三)区位商法(或宏观法)
马蒂拉(J.M.Mattila)和汤普森(W.R.Thompson)首 先提出这种方法,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li ei / et Ei / Et
– ei为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et为城市中总职工数;
最小职工比重,这个比重值作为这一规模组所有城市对该部 门的最小需要量。 –②一城市某部门实际职工比重与最小需要量之间的差,即城 市的基本活动部分, –③把城市各部门的基本部分加起来,得到整个城市的基本部 分。
23
24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五)最小需要量法
1、方法的主要内容
–用最小需要量法分析美国城市的经济基础,同样证实了城市 的非基本部分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而提高(表6—3)。
评价
–优点:按城市规模组来确定城市经济的基本部分,又向前跨 出了一步
–缺点:
①假如被选择出来作为衡量某一规模组最小需要量的那个城市,经济 结构恰恰很特殊,不能代表一般状况,那就会影响一大片城市的计算 的准确性。
14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四)正常城市法
1、方法:
–① 确定城市、划分部门:阿历克山德森收集了美国864个10 000人以上城市的职工资料,按36个部门计算了每个城市的职 工构成百分比。
–②排序、画累计分布图:分别把每个部门的864个城市按职工 比重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并据此画成各部门职工百分比的累 积分布图。
n
B Bi (Bi 0) i1
B为城市中从事基本活动的总职工数。
12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三)区位商法(或宏观法)
– 优点:
简化了区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部分的复杂过程。
– 缺点:
假设的前提有问题。区位商法的假设只有在国家没有 外贸出口和全国各城市都有相同的生产率和消费结构 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对于重要的出口部门,用全国比 重去衡量城市满足本地需要的部分,显然标准就偏高 了。城市之间在同一部门生产率的实际差别和消费习 惯的不同也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
– 我国城市规划在调查基本人口时,为了简化过程也有采 用这一方法的。不过为了比较准确起见,常常是分别和 有关的主管部门共同讨论,估计出每个部分的基本/非基 本的合适比例。
– 优点:简单 – 缺点:主观性较强,精度不高。
9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三)区位商法(或宏观法) 这个方法的实质是认为全国行业的部门结构是满足全国人口 需要的结构,因此各个城市必须有类似的劳动力行业结构才 能满足当地的需要。 低于这一比重的部门,城市需从外地输入产品或取得服务。 当城市某部门比重大于全国比重时,认为此部门除满足本市 需要外还存在基本活动部分。大于全国比重的差额即该部门 基本活动部分的比重,把各个部门和全国平均比重的正差额 累加,就是城市总的基本部分。
4、基本部门与非基本部门
– 有时也把以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的经济部门叫做基本 部门,
– 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的经济部门叫非基本部门。
6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一个城市,如果其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部分的内容和规 模日渐发展,这个城市就势不可挡地要发展。
19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四)正常城市法
3、改进与发展 –莫里塞特(1.Morrisset)1958年在阿历克山德森研究
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工作, ①从原来864个城市中删去了123个部门结构比较 特殊的城市, ②余下的741个城市再分成美国东北部和西南部两 个地区, ③又把每个地区中所包括的城市分成7个规模组, 分别找出了36个部门每个规模组城市的K值(表6— 2)。
②假如按照厄尔曼等的方法认为具有最小需要量比例的城市能满足自
身需要,其余城市都有输出,那么就会得出一个矛盾的结论:几乎所
有的城市都有输出,却没有一个城市需要输入。
25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五)最小需要量法
2、发展:
①为了避免第一个缺陷,穆尔(C.L.Moore)把城市按 规模分成连续的14个等级,从每一个规模级的城市样本 中,找出每个部门的最小职工比重和中位城市的规模。 然后将两者进行回归分析,利用回归方程可以求到任何 规模城市某部门相应的最小需要量。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第二节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1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 市发展
2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 可分成两部分:
–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 –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
职 工 百 分 比
0 5%
100% 城市的个数
16
17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四)正常城市法 1、方法:
–④ 汇 总 : 36 个 部 门 的 K 值 加 起 来 一 共 是 37 . 7 % ( 表 6—1)。意味着美国城市当时为本市服务的“正常的” 职工比重应该在37.7%左右,即B/N约1:0.6。
29
– Ei为全国i部门职工数;Et为全国总职工数。
– Li为区位商。Li大于1的部门是具有基本活动部分的部门。
11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三)区位商法(或宏观法)
Bi
ei
Ei Et
et
– ei为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 et为城市中总职工人数。 – Ei为全国i部门职工数, Et为全国总职工数。 – Bi为剩余职工指数。Bi小于0,则此部门只为本地服务;Bi大于0,则 – Bi为i部门从事基本活动的职工数。
3、基本/非基本比率(简称B/N)
– 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 – 一个城市的钢铁工业,其产品的80%供给外地,20%在本
城市消费,则钢铁工业部门在本市的B/N比是l:0.25,就 是100:25。
– 如果城市各经济部门把从业职工划分成基本和非基本两部 分,即可得到整个城市的B/N。现代城市的每一个经济部 门都可能既为外地服务又同时为本地服务,不过二者的构 成状况,即B/N可能很不相同。
3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1、基本经济活动:
–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 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 导致城市展的主要动力。
离心型的基本活动:
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 销售;
向心型的基本活动:
例如,外地人到这个城市来旅游、购物、求学或接受医疗 等。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 而发展,它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
4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2、非基本的活动:
–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
5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8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的以外地消费和服务占绝对优势的部门, 作为基本部分先分出来,不再过细地区分内部可能包含 的非基本部分。
–②然后从基本活动不占绝对优势的部门职工中,减去一 个假设的必须满足当地人口需要的部分。他假设的比例 为1:1。
如果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由于某种原因而衰落(如采矿 城市因矿产资源的耗竭,港口城市因港湾淤塞或腹地丧 失,加工工业城市的输出产品失去竞争力等),同时却 没有新的基本活动发展起来,那么这个城市就无可挽回 地要趋向衰落。
当城市的条件发生变化,促进新的基本部分萌发时,衰 落的城市还会复兴。
7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穆尔对1970年美国333个城市的分析结果表明(表6—4, 图6—1),大多数部门的城市规模级别与最小需要量之 间有很高的正相关。出乎意料的是零售业相关性不强。 建筑业、健康服务业和农业则没有相关性,故没有包括 在图表中。所有部门都表现出最小需要量随城市人口增 加而上升的趋势,其中以耐用品制造业最显著。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一)、普查法
–通过发调查表和现场访问获得每一个企业和单位 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 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职工 数,进而得到整个城市的B/N。
–优点: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缺点:整个调查过程非常繁琐。当城市规 模较
大时,工作量浩翰异常,如果想同时对比研究几 个城市,简直就无法靠个人的力量得到第一手资 料。
18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四)正常城市法 2、评价: –优点:
“正常城市”的思想有一定的作用 –缺点:
①K值选取的随意性。选用第5个百分位,这带有 较大的主观性,很大程度上是经验性的决定。接 近于作者想象中的具有37.7%非基本部分的所谓 “标准结构”的城市,都是人口为1—5万的小城 市。 ②不同规模的城市同等对待
10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三)区位商法(或宏观法)
马蒂拉(J.M.Mattila)和汤普森(W.R.Thompson)首 先提出这种方法,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li ei / et Ei / Et
– ei为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et为城市中总职工数;
最小职工比重,这个比重值作为这一规模组所有城市对该部 门的最小需要量。 –②一城市某部门实际职工比重与最小需要量之间的差,即城 市的基本活动部分, –③把城市各部门的基本部分加起来,得到整个城市的基本部 分。
23
24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五)最小需要量法
1、方法的主要内容
–用最小需要量法分析美国城市的经济基础,同样证实了城市 的非基本部分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而提高(表6—3)。
评价
–优点:按城市规模组来确定城市经济的基本部分,又向前跨 出了一步
–缺点:
①假如被选择出来作为衡量某一规模组最小需要量的那个城市,经济 结构恰恰很特殊,不能代表一般状况,那就会影响一大片城市的计算 的准确性。
14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四)正常城市法
1、方法:
–① 确定城市、划分部门:阿历克山德森收集了美国864个10 000人以上城市的职工资料,按36个部门计算了每个城市的职 工构成百分比。
–②排序、画累计分布图:分别把每个部门的864个城市按职工 比重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并据此画成各部门职工百分比的累 积分布图。
n
B Bi (Bi 0) i1
B为城市中从事基本活动的总职工数。
12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三)区位商法(或宏观法)
– 优点:
简化了区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部分的复杂过程。
– 缺点:
假设的前提有问题。区位商法的假设只有在国家没有 外贸出口和全国各城市都有相同的生产率和消费结构 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对于重要的出口部门,用全国比 重去衡量城市满足本地需要的部分,显然标准就偏高 了。城市之间在同一部门生产率的实际差别和消费习 惯的不同也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
– 我国城市规划在调查基本人口时,为了简化过程也有采 用这一方法的。不过为了比较准确起见,常常是分别和 有关的主管部门共同讨论,估计出每个部分的基本/非基 本的合适比例。
– 优点:简单 – 缺点:主观性较强,精度不高。
9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二、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
(三)区位商法(或宏观法) 这个方法的实质是认为全国行业的部门结构是满足全国人口 需要的结构,因此各个城市必须有类似的劳动力行业结构才 能满足当地的需要。 低于这一比重的部门,城市需从外地输入产品或取得服务。 当城市某部门比重大于全国比重时,认为此部门除满足本市 需要外还存在基本活动部分。大于全国比重的差额即该部门 基本活动部分的比重,把各个部门和全国平均比重的正差额 累加,就是城市总的基本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