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

1、城市的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可分成两部分:

(1)基本活动:为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基本活动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基本活动分为两种类型,离心型:工业产品、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向心型:外地人来城市旅游、购物、求学、求医等。

(2)非基本活动:为城市内部的需要服务的,满足基本活动派生需要,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需要。

2、B/N——基本活动/非基本活动

基本活动与非基本活动应保持合理比例;

基本活动占明显优势的部门(B/N很高)称基本部门;

基本活动的发展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

新的基本活动发展可促使城市复兴;

3、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一)普查法通过发调查表和现场访问获得每一个企业和单位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职工数,进而得到整个城市的B/N。

(二)残差法将已知的基本部门分离出来,然后从基本活动不占绝对优势的部门职工中,减去一个假设的必须满足当地人口需要的部分。

(三)区位商法(宏观法)

首先确定一个行业在全国的职工比重(行业职工数/总职工数),设定其为满足全国人口需要的。将城市中该行业比重与全国比较,高于全国比重的为基本部门。把各个部门和全国平均比重的正差额累加,就是城市总的基本部分。

(四)正常城市法确定选取各部门序列中第5个百分位城市的职工比重作为该部门满足本地需要的正常比重,并称之为K值。超出K值的部分为基本活动部分。

(五)最小需要量法

城市经济对各部门需要一个最小劳动力比例

将城市分规模组,找出每一组城市中各部门的最小职工比重,作为该组城市的代表

某部门实际职工比重与最小需要量之间的差,即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

将城市各部门的基本部分相加得到整个城市的基本部分

4、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城市B/N在不同城市之间有很大差异。

(1)、城市人口规模:

首先是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大,非基本部分的比例有相对增加的趋势。城市越大,城市内部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依存关系越密切,城市内的交换量越多;城市居民对各种消费和服务的要求也越高;城市也越有可能建立较为齐全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和设施。而小城市一般只有很小一部分的生产和服务是维持本身需要的,基本活动部分比重较高。

(2)、专业化程度:

在规模相似的城市,B/N也会有差异。专业化程度高的城市B/N大,而地方性的中心一般B/N小。

(3)、离大城市的远近:

差不多规模的城市,如果一个是位于大城市附近的中小城镇或卫星城,另一个是远离大城市的独立城市,则前者因依附于母城,可以从母城取得本身需要的大量服务,非基本部分就可能较小;而后者必须建立自己较完整的服务系统,非基本部分就较大。

(4)、城市发展历史:

老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已经完善和健全了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体系,B/N 可能较小,而新城市则可能还来不及完善内部的服务系统,B/N可能较大。(5)、随时间发展历史:

穆尔的分析也表明,1940—1970年期间城市总的最小需要量比重,总的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大城市尤为明显,中等城市次之。在最低等级的小城市不仅增长的趋势不明显,反而还略有下降(图6—2)。这种变化趋势还在不断发展中。(6)、城市人口在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别对城市经济的基本/非基本结构也都有影响。

5、城市职能的概念

国内学者:城市职能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和所承担的分工。强调社会劳动地域分工及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国外学者:人们在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的范畴。

6、城市所承担的职能可以从不同观点进行分析。

①经济职能:工业城市,商业城市与旅游城市等。

②中心地职能:把城市作为中心地来研究,不同规模的城市所提供的物资供应与服务质量有明显差别。

③从城市与周围地域结合来研究城市职能:A、补助职能。根据地方居民的需要进行经济活动,城市从外部取得它的收入;B、自助职能。根据城市本身需要进行经济活动,在城市内取得它的收入。这就指出城市经济职能的二元性,城市大多从城市内部产业活动和消费生活较大的自助型城市转向外部输出物资和服务的补助型城市。

7、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一般描述方法

统计描述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

城市经济基础研究方法

多变量分析法

城市道路等级划分

城市划分标准道路指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道路包含众多种类,性质功能等均有不同,因此无法用一个唯一标准对所有道路进行等级划分,为此各国现行做法一般都是先划分道路种类,后针对各类道路的技术标准划分等级。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 我国按照道路使用特点,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除对公路和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一般不再划分等级。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其中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额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5—40米,支路12—25米。 ⑴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⑵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⑶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城市性质分析

■城市性质专题研究 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它的主导职能,就是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科学地确定城市性质是充分发挥城市作用的重要前提。 1. 城市类型 我国城市按性质分,大体有以下几类: (1)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运输用地占有较大的比重。不同性质的工业,在规划上会有不同的特殊要求。这类城市又可依工业构成情况分为多种工业的城市和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 (2)交通港口城市:这类城市往往是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交通发展又兴建了工业;因而仓库用地、工业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比例。这类城市根据运输条件,又可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埠。 (3)中心城市:它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有经济方面的职能。在用地组成上与布局上较为复杂,城市规模较大。 (4)县城:这类城市是联系广大农村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工业多为利用农副产品加工和为农业服务的工业。这类城市在我国城市中数量最多,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特殊职能的城市:这类城市因具有特殊职能,并在城市建设和布局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规划异于一般城市。它们又可分为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游览和休疗养为主的城市、边防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等。 2. 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 (1)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2)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 (3)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 其中,城市区域因素对城市发展性质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考虑城市区域因素时,主要应明确区域的范围,该城市对区域范围所担负的政治、经济职能,该范围的资源情况,包括矿产、水力、农业、旅游等的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以及与该城市的关系;区域内交通运输经济联系的状况等。城市本身具备的条件中要重点研究的是提供城市形成的现状与发展的主要自然基础;其次是研究该城市在大的经济区的地位及相邻城市的相互关系,研究其在经济、生产、技术协作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建设条件方面主要是在用地、水源、电力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对城市性质的制定具有的潜力和限制。 实话说,我家那位总是很难举起来,而且没多少下就结束了,对他好无语,幸好偶然了解到。。马老师的祖传秘方马氏丹方:msdf003。。卫星现在也能有伴个小时也上了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一、城市职能及其类型 1、城市职能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2、城市职能的类型 (1)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 一般职能是指每一个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如为本城市居民服务的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 特殊职能是指代表城市特征的、不为每个城市所共有的职能,如风景旅游、采掘工业、冶金工业等。 特殊职能一般较能体现城市性质。 (2)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 非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 基本职能是城市发展的主动和主导的促进因素。 (3)主要职能和辅助职能 主要职能是城市职能中比较突出的、对城市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职能。辅助职能是为主要职能服务的职能。 3、城市职能的分类 (1)各级行政中心城市

?一般具有行政、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功能。 ?可按行政机构等级划分为: 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性中心城市县城 ?(2)某种经济职能城市 ?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职能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占城市最大比例。可按工业构成划分为: 单一性工业城市:油化工城市;矿业城市…… 多种工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交通港口城市:对外交通运输职能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对外交通用地及由此发展的工业用地比重突出。按运输条件可划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河港口城市?(3)其他特殊职能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旅游和休疗养城市边防城市经济特区城市:行政特区经济特区 ?Ⅰ全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Ⅱ特大及大中型为主的加工工业城市 ?Ⅲ中小型加工工业城市 Ⅲ1 食品工业为主的城市 Ⅲ2 建材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Ⅲ3 机械工业为主的城市 Ⅲ4 其它类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Ⅲ5 皮革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 1、城市的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可分成两部分: (1)基本活动:为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基本活动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基本活动分为两种类型,离心型:工业产品、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向心型:外地人来城市旅游、购物、求学、求医等。 (2)非基本活动:为城市内部的需要服务的,满足基本活动派生需要,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需要。 2、B/N——基本活动/非基本活动 基本活动与非基本活动应保持合理比例; 基本活动占明显优势的部门(B/N很高)称基本部门; 基本活动的发展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 新的基本活动发展可促使城市复兴; 3、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一)普查法通过发调查表和现场访问获得每一个企业和单位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职工数,进而得到整个城市的B/N。 (二)残差法将已知的基本部门分离出来,然后从基本活动不占绝对优势的部门职工中,减去一个假设的必须满足当地人口需要的部分。 (三)区位商法(宏观法) 首先确定一个行业在全国的职工比重(行业职工数/总职工数),设定其为满足全国人口需要的。将城市中该行业比重与全国比较,高于全国比重的为基本部门。把各个部门和全国平均比重的正差额累加,就是城市总的基本部分。 (四)正常城市法确定选取各部门序列中第5个百分位城市的职工比重作为该部门满足本地需要的正常比重,并称之为K值。超出K值的部分为基本活动部分。 (五)最小需要量法 城市经济对各部门需要一个最小劳动力比例 将城市分规模组,找出每一组城市中各部门的最小职工比重,作为该组城市的代表 某部门实际职工比重与最小需要量之间的差,即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 将城市各部门的基本部分相加得到整个城市的基本部分 4、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城市B/N在不同城市之间有很大差异。 (1)、城市人口规模: 首先是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大,非基本部分的比例有相对增加的趋势。城市越大,城市内部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依存关系越密切,城市内的交换量越多;城市居民对各种消费和服务的要求也越高;城市也越有可能建立较为齐全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和设施。而小城市一般只有很小一部分的生产和服务是维持本身需要的,基本活动部分比重较高。 (2)、专业化程度: 在规模相似的城市,B/N也会有差异。专业化程度高的城市B/N大,而地方性的中心一般B/N小。 (3)、离大城市的远近:

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

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交通的动脉、城市结构布局的决定因素。城市规模、性质、发展状况不同,其道路也有多种多样。根据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交通特征和功能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分为城市主干道、市区支道、专用道三大类型。 一、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是城市内外交通的主要道路,城市的大动脉。可分为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干道及区镇干道。 1.高速交通干道特大城市、大城市设置这类干道,为城市各大区之间远距离高速交通服务。距离在20-60km,行车速度在80 - 120km/h。行车全程均为立体交叉,其他车辆与行人不准使用。 2.快速交通干道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设置,与近郊1-2级公路连接,位于城市分区的边缘地带。服务距离一般在10 - 40km之间,车速大于70km/h,全程有部分立交。此种干道不允许在其两侧布置大量人流的集散点。 3.普通交通干道这种干道是大中城市道路的基本骨架。大城市又分为主要交通干道和一般交通干道。干道的交叉口一般在800 - 1 200m为宜,车速为40 - 60km/h,一般均为平交。 4.区镇干遵大中城市分区或一般城镇的生活服务性干道。主要是满足生产货运和上下班客运交通的需要。其特点为行车速度较低,一般在25 - 40km/h,全程基本为平交。区镇于道位于市中心与居住区之间,可布置成全市性或区镇的商业街,断面要考虑人行、货运、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停放等要求。风景区干道放线时要注意景观的要求,步行与 车行之间要有较宽的绿带间隔。 二、市区支道 这是小区街坊内的道路,直接连接工厂、住宅区、公共建筑。车速一般为l5 - 45km/h。断面的变化较多,不规则分车道。 三、专用道路 城市规划中考虑有特殊需要的道路。如专供公共汽车行驶的道路;专供自行车行驶的道路和城市绿地系统中步行林阴道等均为此类。 本文转自:园林吧https://www.360docs.net/doc/1d7754850.html,/guihua/1909.html

城市道路分类、城市道路分级、城镇道路路面分类.doc

1k411011城镇道路分类与分级:城市道路分类、城市道路分级、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1、城市道路分类 城市道路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形式,其中根据道路在城市规划道路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划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在各种分类方法中,主要是满足道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功能。规范以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 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 主干路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 支路为次干路联系各居住小区的连接线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直接与两侧建筑物出入口相接,以服务功能为主。 2、城市道路分级 大、中、小城市现有道路行车速度、路面宽度、路面结构厚度、交叉口形式等都有区别。为了使道路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节约投资及土地,有关规范规定:除快速路外的各类道路根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又分为ⅰ、ⅱ、ⅲ级。一般情况下大城市应采用各类指标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采用ⅲ级标准。不同类别的同一级别道路的设计速度是不同的。 3、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按结构强度分类 城市道路分类、路面等级和面层材料

1、高级路面:路面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是高级路面的特点。它使用年限长,适应繁重交通量,且路面平整、车速高、运输成本低,建设投资高,养护费用少,适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公交专用道路。 2、次高级路面:路面强度、刚度、稳定性、使用寿命、车辆行驶速度、适应交通量等均低于高级路面,但是维修、养护、运输费用较高,城市次干路、支路可采用。 按力学特性分类 1、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路面。 2、刚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出较大的刚性,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刚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水泥混凝土路面。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以下四类: 1、快速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前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中、小城市不设快速道)。 2、主干路(全市性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的进出口。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3、次干路(区级干道):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性交通路线,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4、支路(街坊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一般红线宽度为12~25m左右。 城市道路的分级: 除上列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居住区道路分级 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居住区道路是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7米,红线宽度12~14米;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能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 北京目前车道宽度为3.75米,这个宽度是按照当时大挂车的宽度设计的,现在一般小汽车的宽度都在两米之内,而国外一般的车道只有2.5米宽。深圳为3.5米。 行车道宽度 国家对公路每条机动车道的宽度是有标准的,三级以上多车道公路每条机动车道宽度为3米。中央隔离带无统一标准,因地制宜,单纯的水泥制中央隔离带宽度为一米(中央隔离带两侧白实线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中央绿化隔离带,宽度就难说了,有的“形象工程”路可以做到几十米宽。城镇间的公路一般不设人行道(一般穿越城市段才设),城市干道必须设置人行道,城市干道人行道按实际人流量计算,一般最少3米宽,宽的可以达到15-20米。*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一般为4个车道,必要时车道数可按双数增加。 * 二级公路,平原、微丘区慢行车很少或将慢行车分开的路段,行车道宽度为7米,并设路缘线;有一定混合交通的路段,行车道宽度一般为9米;混合交通量大,并且将慢行道分开又有困难时,其行车道宽度可加宽到12米,并划线分快、慢行道。 * 四级公路,平原、微丘区的行车道宽度,当交通量较大时,可采用6.0米。 以一条红线26米的一级公路来讲,一般是这样:双向六车道18米,中央隔离带1米,两侧路肩各1.5米共3米,剩下的两侧各2米为排水沟等配套设置。

安徽省城市职能分类-

安徽省城市职能分类安徽省共有地级市16个分别是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马鞍山、淮北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滁州市、阜阳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宣城市。 合肥市,安徽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安徽第一大城市。城市职能:(1)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全国科研教育中心(3)高新技术中心、现代服务中心(4)全国交通枢纽中心(5)国际性旅游会展、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 芜湖市,安徽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芜湖是安徽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和商贸城市。 蚌埠市,安徽省重要枢纽城市、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 淮南市,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是安徽省重要的商贸城市。 淮北市,发展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城市。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是以有色金属冶炼,制铜业为主的工业城市。 安庆市,皖西南中心城市,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是安徽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及交通港口城市。

黄山市,世界著名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之一、皖浙赣省际中心城市、华东区域性次交通枢纽。其主要城市职能即旅游。 滁州市,皖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滁州稻香鱼肥、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粮仓,有“安徽第一粮仓”之称。所以滁州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业城市。 阜阳市,是皖西北重要的门户,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阜阳是安徽3大枢纽之一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以加工制造、商贸物流为主的皖北中心城市。所以阜阳是安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及商贸城市。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宿州是安徽重要的商贸城市。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六安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 亳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亳州是皖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亳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肩负着带动和辐射皖西北地区特别是市域“三县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安徽省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山水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道路等级分类

一、道路的组成及等级划分: (一)道路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 1、公路的组成:线形组成、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排水系统、隧道、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交通服务设施) 2、城市道路组成 3、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 (二)道路等级的划分: 1、公路的等级划分: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 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二、路基 1、定义: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2、分类: 填方路基(路堤):填土路基、填石路基、砌石路基、护肩路基、护脚路基 挖方路基(路堑):土质挖方路基、石质挖方路基 半挖半填路基 3、组成:路肩、边坡、排水设施、挡土墙。 4、对路基的要求: 1)有足够的强度:在车辆荷载、路面及路基自重作用下,变形不超过允许值。 2)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在行车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不发生滑坡、塌陷等。 3)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在水温变化时,路基强度变化小,不产生翻浆。 三、路面 (一)结构组成: 路层:是直接与行车及大气接触的表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 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 基层:承受面层传来的垂直荷载并扩散至垫层和路基中。 垫层:在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隔水、防冻及扩散传力作用。 (二)度与路面排水 (三)路面的等级与分类 1、路面等级: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 2、路面类型: (1)路面基层的类型:按照现行规范,基层(包括底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有: 1)水泥稳定土基层: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面板下 2)石灰稳定土基层: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可作二级以下的公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新说

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新说
丘银英 李乐园 路启 朱海明
摘要:对城市道路进行功能分类规划是道路设施优化使用的客观要求, 但在对道路功能分类手法和内容 的定义上,国内尚缺乏统一沿用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标准。文章以国内外城市道路功能定位的差异分析切 入,对于道路功能规划的内涵、分类方法和所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从用地布局、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 设计、城市人文、社会心理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论述,提出通过道路功能规划实现交通性与生活性兼顾、街 道空间人车共享等探讨性观点。 关键词:道路功能分类、道路-用地协调、人车共享
1 引言
城市道路等级体系对于引导城市空间生长、 形成路网系统的合理分工和营造 宜居、宜行的城市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系统规 划尚停留在交通工程的单一领域里,目前普遍沿用的 95 年部颁《城市道路交通 规划设计规范》虽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路网的功能分工有 所界定,但其对道路与两侧土地利用的协调、通行空间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则语焉 不详,在 14 年后的今天已经不尽适用;另一方面,在许多城市, “车本位”思想 仍然在交通设施空间资源分配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公共交通、慢性交通的通 行空间被大幅压缩,道路通行环境较差,道路网络是功能单一、环境粗糙的交通 出行载体,城市居民的日常交通出行成为别无选择的日常负担,没有任何享受可 言,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道路交通粗砺无序的发展态势。 在全球资源紧缺、 环境恶化的发展背景下, 制订和施行行之有效的道路功能 分类体系,实现城市道路的精细分工,是规划重心由大规模的设施建设转向设施 运营效率管理的重要标志, 也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使用 效率的客观需要。
2 国内外既有道路功能分类手法对比 2.1 国内外沿用体系对比
在国外,包括美、英、日、新等发达国家在内,其道路体系的规划往往是涵 盖了道路通行空间(红线) 、两侧用地、街道景观等多领域的综合规划,道路网 络在交通出行载体这一基本功能基础上, 逐步被赋予了更多的作为城市公共空间 的功能,如游憩、观赏、交往和信息流通等,对于不同交通特性和功能类型的道
4666

城市性质与城市 职能的区别与联系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于他们都是反映城市为外部服务的作用,在国家或区域中的分工;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先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区别:在于城市性质不等于城市职能,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城市职能一般指现状,城市性质一般指规划;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城市性质加进了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严格地说,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都应该区分历史的,现状的和规划的三个时间尺度。 其它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 传统预测法 剩余劳动力转化法

现代预测法 二次移动平均数法 二次指数平滑法

逻辑斯蒂曲线(Logistic)模型 皮尔斯模型 GM(1,1)灰色模型法 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测法 土地承载力法 根据建设用地潜力和有关人均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P = L / l 式中:P——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L——根据土地开发潜力确定的预测目标年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l——预测目标年宜采用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水资源承载力法 根据规划期末可供水资源总量,选取适宜的人均用水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P =W / w 式中:P——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W——预测目标年可供水量;

w——预测目标年人均用水量。 相关分析法 经济相关分析 通过建立城市人口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对数相关关系预测未来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Pt = a + b ln(Y t)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Yt——预测目标年GDP 总量; a、b——参数。 基础设施承载力预测法 道路承载力法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道路总面积和人均道路面积的目标值预测人口规模,公式如下: P = D / d式中:P——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D——预测目标年末道路总面积; d——预测目标年人均道路用地面积。 经济弹性系数法 基本原理 Pn=P0(1+v′)n 其中v′=V′/ K Pn-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 P0-基准期城市人口规模; n-规划期; ν′-规划期内的人口增长平均速度。 V′-规划期内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 K-经济增长的人口弹性系数。

城市地理学作业: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职能分类

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职能分类 1.分类方法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主要有一般描述、统计描述、统计分析、城市经济基础研究、多变量分析等方法。本次作业主要采用统计分析的分类方法。 统计分析法的思路是加入一种经济活动在一个城市被集中到一定的数量,以致支配了这个城市的经济生活,那么这种经济活动就成为该城市的主导职能。主要运用统计参数来衡量和确定城市的主导职能,具体的衡量尺度为:主导职能>平均值+标准差。即计算出21个城市每个职能部门的基本经济活动中的职工比重(Pi)的平均值(Si)以及标准差(δi),用以确定该部门职能在城市基本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程度。统计分析方法优势是增强了城市职能分类的客观性,一个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多个主导职能。 2.数据资料的处理 本次作业主要依据《广东省统计年鉴2011》有关城市的数据进行广东省城市的职能分类,在城市统计数据中采用了各个职能部门劳动力构成作为城市职能分类的基本数据,为了适应城市职能分类的旭阳,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删除和归并处理。 2.1选择反应城市规模的数据 根据我们小组第三次作业《广东省各地级市非农经济活动中基本活动比重测算及结果分析》里有关城市规模分组的内容,我们知道统计资料中主要以市区总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市区全部就业人口3种总量指标来反映城市的规模,3种指标各有缺点,总结以往经验与不足,本次作业采用以市区非农业常住人口为主体,再加上反映外来人口的修正部分来确定城市的规模。城市人口规模的计算方法是: P=Pf+△P(△P>0) △P=(Pc-Pf×70%)×0.6 P为城市规模人口,Pf为市区非农业人口,△P为修正人口,Pc为市区非农就业人口。(详见小组第三次作业《广东省各地级市非农经济活动中基本活动比重测算及结果分析》) 2.2确定反映城市职能活动的各个部门 原始资料中将城市经济活动分为了19个部门,其中,我们只考虑城市经济活动中的非农经济活动,所以首先进行删除处理,把“农林牧渔业”删除,保留其他部门。根据城市职能分类的需要和广东省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我们将余下的18个部门进行归并处理,归并成了六个大类部门,他们分别为: 一类,以政府公共事业为代表的行业类型,其中包括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五个行业;

武汉市城市职能的发展与分类

武汉市城市职能的发展与分类 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武汉市城市职能的发展及分类 摘要:近年来随着武汉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武汉市的城市职能也在不断的变化,为进一步全面了解武汉市的城市职能,本文在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定性的方式对武汉市的城市职能进行了主观方面的分类,并对武汉市城市职能的发转变做出了预计。 关键词:城市职能,武汉市,分类 Wuhan Urban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functions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uhan City, Wuhan city functions is constantly changing, in order to furthe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city of Wuhan, on the ba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functions, qualitative manner Wuhan city functions were classified subjective aspects, and hair changes Wuhan Urban functions are expected to make up. Key Word :Urban functions, Wuhan, classification

现代城市道路系统的分类与功能

现代城市道路系统的分类与功能 交通在城市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对道路交通专业化的需求。20世纪30年代之前,道路工程师中很少有人能够区分道路建设技术和交通规划的基础知识。年,耶鲁大学开设运输工程专业课程,直到1942年,第一本《交通工程学手册》在美国吐版,成为交通专业实践的基础。 1922年,勒·柯布西耶出版的《城市主义》一书中,用图示描述了他的现代主义道路的分级结构和未来城市道路的图景。他提出应该建立起等级化的道路系统来加速交通的流动。在这7个级的道路系统中,交通流从最高级的城际高速公路V1向下分流至本地道路,最终导入最低等级的路径类型V7,即环绕建筑的步行道。1950年,他把自己对道路分级的方法应用在印度昌迪加尔的规划中。 图1 勒·柯布西耶的道路系统示意图 1942年,艾伯克龙比首次系统的贯彻功能分类的思想应用在大伦敦规划中。1963年,柯林·布坎南在其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城市道路网分级和组成,后被英、美《道路规划手册》所采纳。 美国的城市道路分类方法具有代表性,根据道路特征和条件分为高速路(freeway and expressway)、主干道(Primary Arterial)、次干道(secondary Arterial)、集散道路(Collector)、地方道路(Local)5个等级。从快速路到地方道路,可达性要求逐渐提高,通过性要求逐渐降低,道路两侧的开口限制逐渐降低。干线道路主

要提供机动交通功能,而地方性道路主要满足可达性要求,集散道路的功能介于机动性和可达性之间。可见,里程较少的干线道路承担了更多的交通运输流量,而里程最多的地方性道路承担较少的交通运输流量. 日本城市道路兼顾交通、防灾、空间、构造四种功能,依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将城市道路分为高速路、基干道路(包括主干道和干道线路)、辅助路(次干道)、支路和特殊道路5大类。 表1 美国的城市道路详细分类及功能要求 我国受前苏联的分类方法影响较大,第一代分类方法就是借鉴前苏联的经验。1960年建筑工程部建设局编制的《城市道路设计标准》试行草稿将城市道路分为三级七类:第一级为城市干道、入城干道和环城干道、高速道路;第二级为区域干道、工业区道路、游览大道;第三级为住宅道路。上世纪八十年代,按主干道(全市性干道)、次干道(区干道),支路三个等级。后来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吸取西方城市经验,1991年我国颁布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将

城市道路划分

1 城市道路按其自身及沿线建筑物的功能特点划分为交通性、生活性、景观性和综合性四种性质类别。 2 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及交通特点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个等级,其中支路可分为I级支路、II级支路 . 3 城市道路按其横断面型式划分为一幅路型式、二幅路型式、三幅路型式、四幅路型式和非对称型式等五种型式。 在城市地块开发过程中,由于开发主体或开发进程不同等原因,地块内部往往形成一些位于不同小区之间的街坊公共通道。这些通道位于市政道路红线范围之外,负责沟通地块内部与外部交通,从属性上讲,其为街坊路,并非市政道路,但由于该类通道多位于小区围墙之外,具有各小区共同的交通流量,甚至配有路名,从而具备了市政公用设施的一些特点,从表面上较难与市政道路加以区分。由此往往导致该类街坊道路在建设标准、接管养护、执法管理等各方面权责界限模糊,形成管理错位或空白。 目前此类现象已较为普遍,因此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界定市政道路与街坊道路的定义范围,并切实落实好两类道路的管养职责便显得尤为必要。为此,特就进一步界定市政道路定义范围提出意见如下:一、市政道路的范围 新区市政道路分公路与城市道路两大类。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并按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

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除此以外的其他道路均不属于市政道路。 另外,新区各中心镇、新市镇区域内的市政道路为集镇道路(除公路外,集镇道路参照城市道路管理)。 二、市政道路的特性 1、必须具备市政道路规划用地红线; 2、必须符合新区路网规划; 3、土地属性必须为市政公共用地; 4、道路设计标准必须达到市政行业有关规范要求。 未完全具备上述四款要求的其它道路均不属于市政道路。 三、市政道路的主要管理依据 1、公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上海市公路管理条例》。 2、城市道路:《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上海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条例》。 四、市政道路有关行业要求 1、市政道路的规划、建设及养护管理必须符合国家、交通部、建设部、市和新区的有关行业标准; 2、市政道路规划、建设、移交接管必须履行相应有关手续,并具备完善的政府批文等有关资料,例如规划用地许可证、工可批复、扩初批复等; 3、市政道路养护工作必须按照相关行业标准操作。 五、市政道路与街坊道路的有关区别

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职能分类_以江浙沪地区为例

第16卷第6期 2007年11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 he Yangtze Basin Vol.16No.6 Nov.2007   文章编号:100428227(2007)0620695205 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职能分类 ———以江浙沪地区为例 薛 莹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 要:城市职能是城市在区域发展中所承担的分工。在国家或区域范围内,按照城市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分工,可以得到城市体系的职能结构。要得到城市体系的职能结构,首先要进行城市职能分类。对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从单指标到多指标的过程。以江浙沪地区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按照多因素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到这一城市体系的城市职能结构。上海是处于第一层级的综合性巨型城市,南京、杭州是处于第二层级的综合性特大城市,宁波、温州、绍兴、苏州、无锡是处于第三层级的综合性或专业化大城市,南通、盐城、徐州、金华是处于第四层级的综合性或专业化中等城市,其它12个城市则是处于第五层级的小城市。 关键词:城市职能;城市体系;地级城市;江浙沪地区 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职能与城市职能分类 城市职能是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1]。严格地说,单一职能的城市是很少的。有的城市有1个或2个主导职能,有的则几个职能势均力敌,不分上下[2]。在国家或区域范围内,按照城市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城市与城市的分工,就可以得到城市体系的职能结构。要得到城市体系的职能结构,首先要进行城市职能分类。对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从单指标到多指标的过程。 奥隆索(M Auronsseau,1921年)利用一般描述方法把城市职能分成行政、防务、文化、生产、交通和娱乐六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分成若干小类。这种描述性分类方法具有主观性强、只反映一个主导职能的缺点,但分析的城市较少或只作大致分类时,有其使用价值。哈里斯(C D Harris,1943年)利用统计描述方法,以城市最主要的活动作为分类依据,以从事该活动的人口的比率作为分类标准,把美国605个1万人以上的城镇分为10类(制造业城市、零售商业城市、批发商业城市、运输城市、矿业城市、教育城市、游乐休养城市、多职能城市、首府城市及其他城市)。这种方法把以前的定性描述进化为数量描述,但仍没有超脱描述性分类的本质,只能反映一个主导职能。 波纳尔(L L Pownall,1953年)把城市分成7个规模组,计算了每一规模组城市6种行业的平均就业比重,然后算出各个城市对各行业平均比重的正偏差。任何大于某平均比重的城市部门,就是城市的主导职能。这样,一个城市有可能同属于几个职能类。纳尔逊(H J Nelson,1955年)利用人口调查的劳动力职业统计资料,来衡量每个城市每种职业所占比例与每种职业平均所占比例的差异(标准差),以此作为城镇分类的依据,从而把城市职能分为9类:制造业、零售业、专业服务、运输业、私人服务、公共行政、批发业、金融业、矿业。以纳尔逊为代表的城市职能分类,可以表明一个城市有几个主导职能,也可以反映城市主导职能的专门化程度,却不能反映出在本城市的经济结构中所具有的地位。 我国孙盘寿(1984年)在“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类型”研究中,较早利用纳尔逊的方法作为分类的定 收稿日期:2006207224;修回日期:20062092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8038);华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基金(B03E5050970) 作者简介:薛莹(1971~ ),女,山东省济南人,讲师,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城市游憩、城市旅游、区域旅游研究.

城市道路功能

城市道路功能 1.城市道路功能 2.城市道路的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道路交叉口多,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景观艺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 3.城市快速路;完全是为机动车辆交通服务的,是解决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的汽车专用道路。 4.城市主干路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线道路。 5.设计车速的大小对道路弯道半径,弯道超高,行车视距等线形要素的取值及设计起着决定作用。另外,道路的横断面尺寸,侧向净宽以及道路纵断面坡度等也与设计车速有着密切的关系。 6.设计车辆即是作为道路几何设计依据的车型。 7.设计小时交通量通常采用第 30 位小时交通量。 8.设计年限是指道路的正常工作年限,包括两层含义,即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和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9.不同的服务水平对应不同的服务交通量。服务水平等级高的道路车速高,车辆行驶自由度大,舒适与安全性好,但其相应的服务交通量就要小。 10.道路建筑限界;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11.方格网式路网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的中,小城市。它规划的街道整齐,有利于沿街建筑布置。这种路网的优点是交通分散,灵活

性大;缺点在于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 12.放射环式路网:在各条放射干道间连以若干条环形干道。这种路网的优点是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道路功能明确;缺点是容易将各方面交通引致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式路网。 13.自由式路网:优点是不拘一格,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形生动活泼,对环境和景观破坏较少,可节约工程造价;缺点是在于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 14.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即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用地总面积之比。 15.道路面积密度:道路面积密度是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值。 16.非道路系数:是道路起、终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值。 17.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和组成比较复杂,尤其表现在行人和各种非机动车辆较多。各种交通工具和行人的交通问题都需要在横断面设计中综合考虑予以解决。 18.断面形式的选用:双幅路断面用分隔带将对向行驶的车辆分开,减少了对向行车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还可以用作绿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它主要用于机动车辆较多、非机动车辆较少的道路。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关系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关系: 联系在于他们都是反映城市为外部服务的作用,在国家或区域中的分工;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先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区别在于城市性质不等于城市职能,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城市职能一般指现状,城市性质一般指规划;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城市性质加进了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严格地说,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都应该区分历史的,现状的和规划的三个时间尺度。 如何正确地确定城市性质? 1)不要简单地把城市职能搬到城市性质中来,罗列一大堆职能,也不要完全脱离现状职能,理想化地确定城市性质。关键是要深入分析城市职能,继承和发展其中合理 的部分,抛弃其中不合理的部分,预计未来的可能变化。 2)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观念。要用区域分析的方法、城市对比的方法。 3)城市性质对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深度上要适当,其繁简要看用于什么目的。 一、城市职能的概念 什么是城市职能?职能的词义指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承担的职责及具有的用途。城市职能是城市科学里的专门术语,它指一个城市在国

家或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所承担的分工。有观点把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和服务活动都归入城市职能范畴,这就势必削弱“城市职能”这一术语的特定内涵。城市职能是从整体上看一个城市的作用和特点,指的是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与城市的分工,属于城市体系的研究范畴。这样理解更为严密。 经济基础理论表明,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为本地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即非基本活动部分;另一部分是为满足城市外部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即基本活动部分。这两部分活动的发展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但基本活动部分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是主导和主动的因素。城市职能的概念应着眼于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 一般而言,单一职能的城市是很少的。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总会有几方面的作用,不过有的职能影响的区域广,有的则小;有的职能强度大,有的则弱;有的城市有1个或2个主导职能,有的则几个职能势均力敌,不分上下。按城市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就是城市职能分类。 二、我国的城市职能分类研究 我国城市职能分类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结合编制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开展的。目前国内较具代表性的城市职能定性分类的类型大致如表4-3-1所示。 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英国城市地理学家卡特曾经把城市职能分类方法按发展的时间顺序分为5种:一般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