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性质分析

合集下载

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


5、城市经济
三产结构变动:10多年来,即墨第二产业比
重不断增大 ,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保持 稳定,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经济增幅列五市之首
行业构成集中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皮 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 造业”、“橡胶制造业”等五大行业在整个工业结构中所占 比例超过了50%,特别是服装业(包括制鞋业,橡胶制造业 也是主要生产橡胶鞋)在即墨工业中处于优势地位。


与青岛关系的百年变迁
1898年后,青岛从即墨版图上划走,到1978年
前两者分分合合;
1994之前,作为青岛的卫星城,即墨发展相 对独立、平缓 ; 1994年后,即墨发展迅速,和青岛的关系拉 近:

青岛市紧密型卫星城——《即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青岛都市圈北翼——《即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大青岛都市新区——2004年7月 大青岛“重要一极” ——2004年12月青岛市委第59次常委(扩大)会 议
中国革命圣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面向全国的 “三大教育基地,陕北现代化中心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析
实例一 我国西南部某滨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城 市北部是一个自然环境保护区,西北有一 个山区水库,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地,南部 被一条河流环抱,城市主要对外出入口在 东北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存 在的主要问题。

如中国的铜都,现代工业、旅游城市。
二、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 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 为确定城市合理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工作

城市性质的确定

城市性质的确定

城市性质的确定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指各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职能分工。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进步的产物,自有历史以来,城市的特征,均因特殊的需要而改变,如军事性的防御、行政制度、科技进步、生产关系和交通方式的发展改变等,都影响到城市的特征。

因此,城市的性质就该体现城市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

城市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而不断变化的。

因此,城市特征也应该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不能一成不变。

对于城市性质的认识,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时间范畴内。

城市是一个综合实休,其职能往往也是多方面的,城市性质只能是主要职能的反映。

不同的城市性质对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用地组织以及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配置起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城市的性质。

这是决定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明确城市的性质,便于在城市规划中把一般原则与城市特点结合起来,使城市规划更切合实际。

正确拟定城市性质建设项目,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有利于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

我国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证明:凡是重视并正确拟定城市发展性质的,则规划的方向明确,建设依据充足,功能结构比较合理;否则,城市发展方向不明,规划建设被动,规模难于估计,或规模过大,或用地过小,造成建设和布局的紊乱,致使有的刚新建地区不得不改造或造成布局长期不合理。

城市性质的确定可从两个方面去认识。

一方面是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就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确定的某一个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这个城市的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市域规划则规定了区域内城镇的合理分布以及城市的职能和大致的、相对的规模,因此,它们是分析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

另一方面,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认识,就是指一个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五章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性质分析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五章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性质分析
优势; ❖ 3、分析行业用地规模在城市总用地所占比重大小
三、如何验证确定城市性质的正确性
❖ 1、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 2、是否合乎区域经济对该城市的而要求 ❖ 3、是否与城市本身所拥有的条件相符 ❖ 4、是否与区域城市的关系合乎其地位特征 ❖ 5、决定城市性质中主导部门的确定依据是否准确 ❖ 6、确定城市性质是否充分考虑了发展动力因素,并预测到发展前景 ❖ 7、确定城市性质是否反映城市的特点
年增长数
年增长率= 年初总人口数 ×1000‰
平均增长速度=
规划年限期限末人口数 期限初人口数
-1
人口增长曲线
❖四、城市人口发展预测的方法
影响自然增长的因素
❖ 医疗条件
婴儿成活率高、老人死亡率低
❖ 福利条件
劳保条件、产假、脯乳期
❖ 计划生育政策 五十年代关于人口的争论、七十年代的计划 生育
❖ 认识观念
❖ 城镇
2000人以上
1.9万个以上
国外城市规模的分类
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划分标准。单从人口规模上划分,被称为城市
或城镇的标准有
美国为2500人;
英国为3500人;
法国为5000人;
印度为5000人;
俄罗斯为1000~2000人。
国际统计学会建议,2000人以上的居民点算作城市居民区。
二、城市人口的概念
C34 图书展览用地
C35 影剧院用地
C36 游乐用地
C4 体育用地 C41 体育场馆用地 C42 体育训练用地
C5 医疗卫生用地 C51 医院用地 C52 卫生防疫用地 C53 休疗养用地
C6 教育科研用地 C61 高等学校用地 C62 中等专业学校用地 C63 成人与特殊学校用地 C64 科研设计用地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分析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分析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杭州文化特色1、杭州文化特色的表述杭州城市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在国内外,人们提到杭州,往往首先想到西湖,西湖作为杭州的象征,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杭州城市文化的特色。

围绕西湖产生的丰富文化内涵影响并渗透到整个杭州城市的文化生活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杭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地称之为“西湖文化”。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开放兼容,形态丰富;(3)雅俗相融,自然和谐;(4)优美秀丽,现代风范。

2、杭州文化特色的论证(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杭州的历史,据考古记载已有10万年以上。

自秦建县,杭州已有2200年历史,自隋置州有1400年历史,自元为省会已有700多年历史,其中吴越和南宋定都杭州,历时230多年。

杭州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后期的良渚文化开始,已有五千年历史,在当时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春秋时期,杭州的物质文化,尤其在青铜冶炼、造船、航海、纺织等方面都较先进。

五代至宋元,为杭州文化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居全国领先地位,号称“东南第一都会”成为当时东南沿海的文化中心之一。

至明清,“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杭州文化发展在全国已是首屈一指。

到近现代,作为国务院首批确认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之一的杭州,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其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也占有重要一席。

杭州文化,历史的沉淀非常丰厚,古迹繁多,文物丰盛,人文渊薮,人才辈出,素有“人物都会”、“文献之邦”、“文物之地”、“宗教圣地”、“东南诗国”、“书画之邦”等许多美誉。

“人物都会”。

杭州历来人才荟萃,特别自宋以来,杭州籍文化名人辈出,如沈括、毕升、喻皓等,更有许多非杭州籍的名人如苏东坡、岳飞、于谦以及章太炎、张苍水、马一浮、李叔同、潘天寿等在杭从政、居住和活动。

“文献之邦”。

海口城市性质分析

海口城市性质分析

海口城市规划性质分析作者认为海口的城市性质应定位为:海南省省会城市,国际知名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理想居住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海南省省会城市海口从发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自北宋开埠以来,海口市随着海南的发展而形成相应的规模。

在历史的长河中,海口市融汇在祖国历史的激流中,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脉搏搏动而涌动。

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是海南省的政治中心,省级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是海南省的经济中心,省级金融保险、商务办公、重要商业服务设施所在地;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物流园区、研发与生产基地;是海南省的文化中心,省级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会展中心、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机构所在地;是海南省的综合交通枢纽,海南的主要进出门户。

这一个个中心,表明了海口充分发挥了海南省会的多功能服务中心,引领着整个海南省的发展。

二、国际知名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理想居住地近几年,海口旅游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并跻身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上升。

目前,海口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已成为海口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在海南发展为国际旅游岛通过国家国务院审议后,海口将以发展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为其目标,把自己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定位为旅游业金字塔的顶层,提供高端服务。

海口发展为国际知名热带海滨旅游胜地主要凭借:1、拥有独特的热带滨海城市景观和良好的气候及地理环境。

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总体特征就是全年温暖如夏,降水丰富。

海口的阴雨天气来去快,一年中,5至9月为台风多发时期,且台风过境速度快,主要影响的是航运和水运。

是一个阳光灿烂,日照充足的城市。

海口市北面临海,海域面积8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1公里。

海水平均水温25℃,最高34 ℃,最低17.2℃。

透明度1米,最大达2米。

浅海盐度29.6%-31.8%。

大部分海底平缓,以软泥为主,泥沙次之,靠近沙滩海岸一带海底以细沙为主。

成都市城市性质分析

成都市城市性质分析

成都市城市性质分析确定正确的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它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体现城市的个性特征。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演进的产物,城市的特征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城市的性质也是不断演化的。

对于城市性质的确定,可以从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两个方面去认识,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市来城市性质的演变,特别是结合近期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在新一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对成都市的城市性质进行探讨。

一、成都市城市性质演变过程城市是发展的,城市特征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城市性质只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其稳定性,因此在较长的时间内研究城市性质的演变过程,对于确定城市性质、规划建设城市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从成都成为省辖市为分界点对成都性质进行分析。

1、成为省辖市之前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有确切记载算起。

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

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

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

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

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

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城市规划原理_城市的性质

城市规划原理_城市的性质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3、城市性质的特征 ① 动态性
② 多元化 ③ 纲领性 ④ 主观客观结合的特性
4、确定和认识城市性质
①认识城市性质(怎样确定) 城市的宏观影响范围、 是相对稳定的、综合的区域 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 城市其他主要职能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城市 规划 原理
城市 性质 与 城市 用地
三、城市用地及适应性评价
(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着重在与城市用地选择 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
C.冲沟 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可采用绿化、截流 和护坡等方式防治。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第三产业
城市 规划 原理
农、林、牧、渔、水利业 工业 地质普查和勘探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 金融、保险业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其他
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 1) 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 2) 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一般规定,在地震烈度7度以下,工程建 设不须特殊设防;在9度以上地区则不宜选作城市用地。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 及适应性 评定
城市用地 分类
课后 思考题
城市 规划 原理

第三章城市性质、规模的确定

第三章城市性质、规模的确定
部分。
二、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1.城市人口规模计算中基数的确定 包括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居住人口
城市非农业人口(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沈阳已经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划分,统一为“居民户口”
2.城市人口的变化。 一个城市的人口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它主要受到自然增长与机
械增长的影响,两者之和便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值。 (1)自然增长: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
基本职能:指城市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 非基本职能:指城市为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 基本职能是城市发展的主动和主导的促进因素
2.城市职能分类
(1)行政中心城市 一般具有行政、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职能。 全国性的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等 地区性的中心城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等
(2)某种经济职能城市
第一节 城市性质的确定
一、城市性质的含义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 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 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的确定及其方法
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和确定城市的性质
(1)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
(3)其他特殊职能城市
如:历史文化名城和革命纪念性城市:延安 风景旅游和休疗养城市 边防城市 经济特区城市等
确定城市性质时应注意
1.要突出特色 2.不回避难免的“雷同” 3.避免罗列
如某某工业、、、、、某某工业为主的城市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 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死亡率则受年龄构成、卫生保健条件、人民生活水平等因 素影响。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已由解放初期的高出 生、低死亡、高增长的趋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我国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在 10 ‰一 12 ‰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性质专题研究
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它的主导职能,就是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科学地确定城市性质是充分发挥城市作用的重要前提。

1. 城市类型
我国城市按性质分,大体有以下几类:
(1)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运输用地占有较大的比重。

不同性质的工业,在规划上会有不同的特殊要求。

这类城市又可依工业构成情况分为多种工业的城市和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

(2)交通港口城市:这类城市往往是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随着交通发展又兴建了工业;因而仓库用地、工业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比例。

这类城市根据运输条件,又可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埠。

(3)中心城市:它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有经济方面的职能。

在用地组成上与布局上较为复杂,城市规模较大。

(4)县城:这类城市是联系广大农村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

工业多为利用农副产品加工和为农业服务的工业。

这类城市在我国城市中数量最多,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特殊职能的城市:这类城市因具有特殊职能,并在城市建设和布局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规划异于一般城市。

它们又可分为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游览和休疗养为主的城市、边防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等。

2. 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
(1)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2)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

(3)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

其中,城市区域因素对城市发展性质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考虑城市区域因素时,主要应明确区域的范围,该城市对区域范围所担负的政治、经济职能,该范围的资源情况,包括矿产、水力、农业、旅游等的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以及与该城市的关系;区域内交通运输经济联系的状况等。

城市本身具备的条件中要重点研究的是提供城市形成的现状与发展的主要自然基础;其次是研究该城市在大的经济区的地位及相邻城市的相互关系,研究其在经济、生产、技术协作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建设条件方面主要是在用地、水源、电力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对城市性质的制定具有的潜力和限制。

实话说,我家那位总是很难举起来,而且没多少下就结束了,对他好无语,幸好偶然了解到。

马老师的祖传秘方马氏丹方:msdf003。

卫星现在也能有伴个小时也上了
3. 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就是在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定量分析就是在定性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采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去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

城市性质的确定应当以区域规划为依据。

如区域规划尚未编制或编制时间过久,应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以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为依据,结合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城市性质展开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1)从地区着手,由面到点,调查分析周围地区所能提供的资源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发展水平和对工业的要求,以及与邻近城市的经济联系和分工协作关系等等。

(2)全面调查分析城市所在地点的建设条件、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发展特点和现有基础,以及附近的风景名胜和革命纪念地等等。

(3)自上而下,充分了解各级有关主管部门对于发展本市生产和建设事业的意图和要求,特别是这些意图和要求的客观依据。

(4)应在调查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分析,进行地区综合平衡,明确城市发展方向,从而确定城市性质。

4. 城市性质确定的检验
(1)城市性质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区域经济对该城市的任务与要求;
(2)城市性质的制定与城市本身所拥有的条件是否相符;
(3)要研究城市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对城市性质的影响;
(4)检验城市性质中主导部门的确定依据;
(5)城市性质要充分考虑发展变化的因素,预测其发展的前景;
(6)主导城市性质要反映出城市的特点;
(7)确定城市性质要根据城市的实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