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人类学研究概述
人类学的定义与发展趋势

人类学的定义与发展趋势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学科,它从多个维度揭示了人类的本质、文化差异和社会行为。
本文将介绍人类学的定义以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人类学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人类学的定义与范畴人类学的定义可以从其名字中得到启示,即“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及其活动,以了解人类的本质、文化和社会行为为目标。
它通过对人类的多个维度进行综合研究,包括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语言学等等。
人类学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分支:物质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考古学。
物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语言人类学研究人类语言交流,而考古学则通过考古遗址等方式研究人类的古代文化。
二、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人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注意到人类在不同地域和文化环境下的差异。
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进行,人类学开始成为了研究殖民地居民和原住民的学科。
20世纪初人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研究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变迁为重点。
文化人类学家们通过实地调查和人际交流,收集了大量关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信息。
这些研究为人类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近年来,人类学的发展正在不断扩展和融合。
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加深了人类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为生物人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全球化进程使得人类学家们开始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流动和交流;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多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手段。
三、人类学的重要性与应用人类学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本质和共同点。
通过对不同文化群体和社会行为的观察与比较,人类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此外,人类学也可以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重要的支持。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而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误解与冲突。
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提供给政策制定者、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重要的参考,以促进合作、交流和尊重。
人类学概论 第四版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

1.2 其他重要人物
• 除了上述人物外,还有拉伯克(John Lubbock)、马瑞特等进化论人类学家,被称 为“单线进化论者”(unilinealevolutionist)。
1.3 共同观点
• 进化论人类学家相信人类和世界遵循自然、外在和既定的进步规律。他们探讨人类 社会和文化事项的起源和过程,特别关注宗教、法律、财产、家庭和国家的发展。
(二)进化论人类学的要点
• 2.1 共识 进化论人类学家形成如下共识:人类追求进步的心智和本质一致;社会文化进步的 路线和阶段一致;社会文化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致。
• 2.2 注意事项 进化论者相信人类心理一致,但在文化上存在差异,同时认为某些文化优于其他文 化,可能导致民族优越感和民族中心主义。
一、进化与进化论
(二) 进化论
• 进化论最初是生物学概念。1801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进化论。1859年,达尔文发 表《物种起源》详细阐述生物进化理论,包括物种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 ,自然选择和高度变异性起着关键作用;自然选择保存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使物种适应不同环 境而生存。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
人类学理论的起源
人类学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但直到19 世纪中期才开始形成独立研究领域。为了理解人类学的 理论发展,我们通常按学派或人物的角度进行介绍。然 而,这种方式难以描绘发展的整体框架。本书采用不同 的角度,将人类学理论进程划分为六个主要阶段或角度 进行介绍,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理论发展进程及其脉 络。
在这一时期,一些学者开始寻求其他解释,进化论成 为挑战神学传统的首选,并发展成人类学历史上第一 个成熟的理论范式。
一、进化与进化论
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从古代到现代的人类学思想

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从古代到现代的人类学思想人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拥有悠久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到现代,人类学的思想在不同时期经历了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人类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从古代的人类学思想起源开始,探讨人类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古代人类学思想的起源古代人类学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起源的思考。
例如,在古埃及,人们通过对法老王的墓葬和墓志铭的研究,探索人类生命的起源和死亡的本质。
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们也对人类起源和人类行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例如赫拉克利图斯提出的“万物之根在水”,萨福克勒底的秩序论和民族志等。
二、近代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近代人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活动。
欧洲人开始探索新大陆,带领着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地理学家等各类学者。
这些学者对当地人类文化和社会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从中产生了与现代人类学相似的思想和方法。
例如,法国探险家拉代蒂提出了“人类种族没有本质上的差异”的观点,意味着人类在生理特征上的差异并不决定会产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异同。
19世纪末,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有了明确的定位。
英国的弗里德曼特以他的研究被称为传统人类学的开创者。
法国学者杜尔凯姆则强调了人类文化的社会性,认为社会结构是文化的基础,进一步奠定了人类学的理论基础。
20世纪的人类学发展迎来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的突破。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认为文化是社会生活的核心,提出了功能主义理论。
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家马尔萨斯·劳尔则着眼于社会结构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同时,结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将人类学与语言学紧密结合,并提出文化与语言之间存在着“隐藏结构”的观点。
三、现代人类学的思想与发展在现代人类学领域,不同的学派和研究方向逐渐形成。
其中,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和考古人类学等具有重要地位。
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涵盖了人类的生物学、文化、社会和历史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从人类学的初期阶段到现代,逐步展示其发展的历程。
1. 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欧洲。
当时,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人开始接触到来自其他大陆的人们,他们对这些陌生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早的人类学家主要通过旅行和探险,收集有关他们遇到的人类的信息和观察。
2. 进化论与人类学19世纪末,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对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学家开始研究人类的进化过程和物种的多样性。
他们通过对人类的比较研究,探索人类智力、社会和文化的起源。
3. 文化人类学的兴起20世纪初,人类学逐渐从研究人类的生物学进化转向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文化人类学的兴起使人类学发展为一门广泛关注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学科。
人类学家开始采用田野调查等方法,深入研究不同文化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
4. 文化相对主义的提出20世纪中叶,文化相对主义成为人类学的重要理论架构。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不同文化在其独特的历史、环境和价值观念下形成,不存在优劣之分。
这一理论推动了人类学家对文化多样性的更深入研究,促使他们更加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
5. 当代人类学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扩大,人类学在当代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人类学家研究全球性问题,如移民、社会变迁、性别、人权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深入的人文视角。
同时,人类学也与其他学科交叉,如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形成了更为综合和综合的研究方法。
总结:从初期的人类学探险到现代的全球化挑战,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奇妙的历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学逐渐从仅仅关注生物进化转向研究文化多样性和社会行为。
当代人类学更加重视文化相对主义和全球性问题,为我们理解人类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与洞察力。
人类发展史上的人类学研究

人类发展史上的人类学研究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人类一直在探寻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这种探寻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追溯,还包括对生命、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研究。
人类学就是这种综合性的研究,通过对人类生物学、文化、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人类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那么,人类发展史上的人类学研究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呢?1. 古代人类探寻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早在人类出现之初,人类就开始探寻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最早的人类形态是直立行走的猿人,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逐渐发展为智人。
从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人类对自身起源和发展的探索和幻想。
例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等传说,都暗示了人类对自然和世界的探索和尝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对人类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他认为,人类的本质是思考、感知和理智,这一观点对后来的人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学研究从16世纪开始,人类学开始在欧洲兴起。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古代人类和文明的研究上。
当时,欧洲的人文主义运动和地理大发现的推动,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伟大的人文主义学者培根和蒙田,对人类的本质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进行了深入思考和阐述。
同期,欧洲的探险家和传教士也开始进行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的探险和传教活动,同时也对当地的人类生活、文化、宗教等方面进行了记录和研究。
这些探险和研究成果,为后来的人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 社会进化论和文化相对论的争议19世纪,社会大变革使得人类学研究面临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当时,社会进化论兴起,并在人类学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社会进化论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野蛮、文明等不同阶段,认为社会是按照这一进化的路线进行演变的。
社会进化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学研究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了反对和质疑。
在社会进化论的基础上,出现了另一种科学思潮,即文化相对论。
文化相对论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相对性,不同文化之间不能简单地进行比较和评价。
人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人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关注人类的起源、进化、文化、社会结构和各种行为。
它涵盖了人类在各个角度和维度的研究,包括人类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语言、宗教、艺术、传统和价值观念等。
本文将介绍人类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人类学的定义人类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结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人类学家通常使用实地调查、田野考察和参与观察等方法来研究人类的行为、文化和社会。
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比,人类学更注重对人类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的研究,以及对文化变迁和文化传承的观察和分析。
二、人类学的发展历程1. 原始人类学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学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时代,当欧洲人在探索和殖民世界各地时,开始对他们所遇到的其他文化进行描述和研究。
这是人类学最初的阶段,被称为原始人类学,它主要关注对原民族群体的描写和记录。
2. 早期现代人类学阶段(20世纪初-1940年代)在这个阶段,人类学开始独立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人类学家开始运用系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方法,对文化、语言、社会结构等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人类学也开始与其他学科如考古学、生物学等建立联系,开展跨学科的研究。
3. 现代人类学阶段(1940年代至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期,人类学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这时期的人类学发展得更加多元化和细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流派和理论体系,如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物质人类学等。
随着不同流派的兴起,人类学对于文化、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变得更加深入和系统化。
三、人类学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人类学在当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理解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1. 弥补文化差异人类学的研究使我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有助于打破和消除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或偏见。
通过人类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的差异,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涉及人类的进化、社会文化、语言等方面。
它可以追溯到人类对自身的好奇心和对自身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的探索。
本文将探讨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们已经开始对人类进行观察和研究。
然而,正式的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欧洲的探险家开始进行对非洲、亚洲和美洲原住民的考察。
这些考察使得人类学逐渐从探险的兴奋和奇异的异国情调转向了系统性的研究。
二、社会人类学的发展社会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社会人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人类学家们开始使用实地调查和参与观察的方法,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
他们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不同方面,通过对不同文化社会的比较研究,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三、物质人类学的发展物质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类使用、创造和交换物质的行为和实践。
在20世纪中叶,由于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人类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物质世界变迁。
物质人类学通过研究人类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反思和理解物质文化的变迁和演变。
此外,物质人类学还赋予了人类学一个跨学科的视野,与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和合作,深入探讨物质文化的本质。
四、人类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人类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学术领域,还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对于跨文化理解、社会发展、教育和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人类学家可以通过对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理解,促进和平与发展的目标。
此外,人类学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深入的人类自身认识,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未来,人类学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社会变革的加快,人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类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4、1927年七八月间,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
这是国内最早的人类学研究机构。 1928年3月,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内 分4组,第一组是民族学组,组长由蔡元培亲自兼任, 成员有凌纯声、颜复礼、商承祖、林惠祥等人。 另一个重要研究机构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2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北平后,分为历史学、 语言学和考古学3组。人类学研究最初放在考古学 组, 1934年,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改归历史语言 研究所第四组,即人类学组。
1933年,凌纯声、芮逸夫、勇衡对湘西苗族进行调查, 写成《湘西苗族调查报告》,这“是20世纪前半期中 国民族学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是国内学术界对湘西苗 族的第一部专著”,是“我国民族学发展史上的一座 里程碑”。
1934年10月,凌纯声、陶云逵还对云南傣族、彝族、佤族等进行 了调查。1935年,方国瑜调查滇西傣族、拉祜、佤族等,出版 了《滇西边区考察记》(国立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1943 年印行)。
二、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 创立和发展初期(20世纪初~1937年);
(二)、 长足发展阶段(1938~1949年);
(三)、 曲折发展阶段(1950~1979年);
(四)、 重建和兴盛阶段(1980年至今)。
在中国人类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
在创立和发展的初期,人类学和民族学 没有严格的区分。 20世纪初至1937年,是中国人类学的创 立阶段。这个阶段人类学在中国的传 播和初步发展,表现在西方人类学学说 的介绍、田野调查的开展、相关教学 机构和研究机构的设立、中国民族学 会的成立4个方面。
中国是从20世纪才引进的人类学。最初是梁启超、严 复等人翻译了一些西方的人类学着作。1907年,蔡元 培在德国攻读哲学和人类学,回国后曾在北京大学开 设人类学讲座,一般认为他是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的 奠基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 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第31卷第5期□2009年9月V OL.31N O.5□Sep.200938 人 类 学刘晓茜,李小云发展的人类学研究概述发展的人类学研究概述3□刘晓茜,李小云[摘 要] 系统介绍了人类学与发展研究之间相互影响的学术关系,发展的人类学和发展人类学之间的区别和相关关系,特别介绍了国际上近一百年以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和进展,并就人类学与发展研究方面的三大理论体系进行了评述和讨论。
[关键词] 人类学与发展;发展人类学;发展研究[中图分类号] C91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179(2009)05-0038-10An Overvie w of Studies on Anthropology of DevelopmentL IU Xiao 2qian ,L I Xiao 2yun(L ondon S chool of Economics ,U K ;Chi na A g ricult ural U ni versit y ,B ei j i ng 100083,Chi 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int roduction to t he interactive aca 2de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 hropology and develop ment st udies ,t he differ 2ences and relations between ant hropology of develop ment and develop ment an 2t hropology ,and ,in particular ,researches and p rogresses made in t his field over t he past cent ury across t he globe.Then it makes a review and discussion about t he t hree major t heoretic systems of ant hropology and develop ment st udies.K ey Words :ant hropology and develop ment ;develop ment ant hropology ;develop ment st udies国际上有关发展与人类学之间的关系一般从两个角度表述,一是所谓“发展的人类学”(ant hropology of develop ment ),主要是指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和视角观察和研究发展问题,也就是从发展的这一行外看待发展。
这种研究并不一定必然为发展服务,应该是属于把发展作为主题的人类学研究,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类学家虽然研究发展问题,但他们一般并不一定必然在发展的领域和框架里工作,也没有预先设定的一定要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或提出新的方案的研究目标(当然很多人类学家也从事双重的工作)。
一般来说这类人类学家往往两头不讨好。
人类学学科不大承认他们的研究(因为传统的人类学大多根本就不承认变化),从事发展研究的学者又觉得他们太理论,不实际。
这种局面在20世纪60~70年代十分明显。
二是所谓的发展人类学(develop ment ant hropology ),指的是人类学的知识在发展中的直接应用,也就是应用人类学。
这里的发展是指各种不同的力量对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干预下的社会行动。
发展人类学关注的领域主要是国际发展和发展干预,而且主要研究如何为发展服务,例如发展人类学更多研究发展干预的各种措施有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如何校正可能的负面影响等。
这些人类学家主要是以各种形式(短期合同和长期的工作)在发展的实践领域中工作,服务于发展的需要,立足解决发展出现的问题。
Long 把前者的研究称为是“了解问题的知识”,后者为“用于行动的知识”,当然两者之间有时也很难区分(Long ,N.,1992)。
国际上对于发展和人类学的关系有着相当多的讨论。
很多主流的和理论人类学家即不看重发展的人类学研究更是歧视发展人类学,而且根本不承认发展人类学这个分支。
这可能与传统的人类学更多地关注结构上的稳定,而发展则主要研究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也可能与发展研究在国际上主要被经济学、社会学(有时很难和人类学区分)等其3本文系参考Katy Gardner and David Lewis 在1996年出版的《Ant hropology ,Development and t he Post 2modern Challenge 》,Marc Edel 2man and Angelique Haugerud 2005年出版的《Ant hropology of Development and G lobalization 》,J ean 2Pierre Olivier de Sardan 于2005年出版的《Ant hropology and Development 》,以及其他相关的著作和论文而形成的各种观点的介绍。
文中所涉及的主要观点和事实均引自所参考的书籍和文章,作者只做了必要的中文的梳理并加注了作者的一些理解和观点,文章的整体内容并非作者原创,特此说明。
39 人 类 学刘晓茜,李小云发展的人类学研究概述他学科的话语所垄断有关系。
虽然相对其他学科来说研究发展的人类学家似乎在数量上不多,但发展毕竟在过去五十多年中已经成为世界事务的主题,很多人类学家认为人类学不能再继续忽视这个问题,因此一直致力于关于发展的人类学研究,而且他们在解读变化这个人类学的软肋上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
不仅如此,这些研究还对发展理论从单一的经济学视角演化成多元视角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一点从后现代主义人类学对发展的理论影响上可以清楚地体现出来。
同时,在发展体系中工作的人类学家虽然从事的是应用的研究和实际的操作,被视为“社会工程的工具”和“新殖民主义”的帮凶,但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平衡了经济学的单一的视角和影响,对于形成新的发展伦理以及如何确保发展的社会影响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因此不论从理论还是应用方面来看,都应该重视发展的人类学研究和发展人类学研究。
最近几年来,国内不少人类学家开始研究发展问题,也有不少人类学家开始从事发展的应用工作,而且有关发展的人类学的术语和文章也开始在人类学和发展研究的学术会议、书籍和刊物中出现。
基于国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情况,本文试图对发展和人类学之间的一些理论上的争论和演化做一个梳理和介绍,以便能对国内正在逐渐兴起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有关人类学与发展研究的历史情况在介绍有关的理论之前,有必要回顾以下人类学和发展这个主题的一些历史情况。
从发展研究的历史来看,我们往往会从古典社会理论如Karl Marx 、Marx Web 等开始讨论发展的理论演进,在发展理论的汇总中很少看到有人类学家系统的理论贡献。
这其实很不公平。
无论从研究的地域、主题和“他者”的视角还是到异地的田野这一套东西,人类学对今天的发展理论和实践均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学应该是今天发展研究的老祖宗。
因为今天我们讨论的发展在狭义上还是指欧洲和美国之外的不发达地区的变化,而早期的人类学也是研究那个时候这些地区的人和社会,都是研究“异域或海外”,当然研究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
19世纪的殖民主义为人类学家提供了大量的田野研究的机会。
殖民主义者希望借助人类学的知识和技能应付在统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人类学家也希望能利用殖民统治者的便利进行田野研究。
19世纪英国和法国的一些人类学家对于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用人类学的知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应用人类学,早期的应用领域到了今天大部分都成了发展的领域了,所以了解应用人类学的历史也就可以把握发展和人类学之间的历史关系了。
英国人类学家Lane Fox Pitt 2Rivers 在1882年就开始使用“应用人类学”(applied ant hropology )这个术语,其专指与殖民实践相结合的人类学研究工作。
1914年Sir Richard Temple 就极力主张在殖民过程把人类学作为一门实践的科学。
在20世纪初针对大英帝国殖民地的社会变迁和不同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中,功能主义大师Radicliffe 2Brown 也积极倡导应用人类学的研究。
20世纪初,Radicliffe 2Brown 受聘担任南非开普敦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在那里他创立了非洲学院并且开设了应用人类学的课程。
Brown 在殖民时期针对殖民问题的政治立场应该很容易得到考证,但我们觉得他更多的是从人类学所具有的对当地社会的知识的实用性的角度出发而推动应用人类学的。
事实上当时很多人类学家和殖民当局在价值观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殖民当局认为人类学家的研究对于殖民当局的日常工作没有什么帮助,因为这些研究无法帮助改变殖民地的社会文化方面的“落后状态”。
而许多人类学家则恰恰从反对殖民帝国主义和倡导自由主义的角度认为殖民地的非西方文化是有价值的,应该得到保护。
Brown 的行为显然是某种程度上的“骑墙派”。
他认为人类学家对于殖民当局的工作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而且他认为通过对南非当地社区文化的研究可以缓解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冲突。
因此我们把Brown 看做是“发展人类学”的鼻祖。
作为英国功能主义社会人类学的代表,Brown 对非洲当地社会组织的研究的观点和理论主要是这个社会组织中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如何在结构上不断再生和维系的,他的理论并没有说明这些社会是如何变化的。
殖民当局则可能恰恰不太理解为什么非洲社会在殖民过程中对于即使在英国殖民当局的干预和改变下依然在原结构中再生和保持稳定。
在这点上殖民当局显然可以找到Brown 先生的价值。
所以有些人说人类学是殖民主义的“帮凶”,因为与殖民当局的合作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如何更好地影响和控制当地的人民。
当时的人类学家大致有三大部分。
一是纯粹的理论人类学家或即使重视田野研究但不与殖民当局合作的人类学家,他们拒绝殖民当局可能提供的田野工作机会,我们把他们称为“原教旨主义和激进理想主义人类学家(两者不大一样)”,要注意的是在这批人类学家中有一些是属于反对应用人类学研究的理论型的玄学学院派(今天还依然顽固地存在着),他们开创了对应用人类学家的学术歧视。
二是利用殖民当局提供的田野和资金的条件在殖民地进行人类学研究的同时,也为殖民当局提供必要的服务,我们称他们是“现实和温和的改良主义的人类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