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溶解度p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4)溶解度曲线℃时A的溶解度为 80g例:(1)t3(2)P点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3)N点为 t℃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3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4)t℃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1(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三、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化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溶解度表和溶解度规律来描述和预测。
1.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形。
通常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一些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溶解度会减小。
2. 溶解度表:溶解度表是列出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的表格。
通过溶解度表可以了解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3. 溶解度规律:常见的溶解度规律有以下几种:
-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物质,称为热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称为冷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称为中性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无规律的物质,称为理想溶质;
-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降低都有明显变化的物质,称为非理想溶质。
4.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例外情况。
溶解度还受到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质和溶剂的极性等因素的影响。
5.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当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超过了饱和溶
液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处于不稳定状态,稍微的扰动就会使溶质析出。
6. 溶解度的单位:溶解度通常用摩尔溶解度(mol/L)或质量溶解度(g/L)来表示。
总结起来,化学溶解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的性质。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溶液浓度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溶解度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溶液的性质和溶解过程。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1.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P 点表示t 2℃时完全溶解30gA 物质至少需 g 水.(2)t 2℃时等质量的A 、B 、C 三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 (序号下同) (3)现有A 、B 、C 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的是(4)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答案】(1)100;(2)C ; (3)B;(4) B >C >A【解析】 根据ABC 的溶解度曲线可知,(1)P 点表示t 2℃时完全溶解30gA 物质至少需100g 水;(2)t 2℃时等质量的A 、B 、C 三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应该为该温度下溶解度最小的物质C ;(3)现有A 、B 、C 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的是B ,因为蒸发结晶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4)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 >C >A ,综合起始温度和终了温度的溶解度的数值可知答案。
【考点】溶解度曲线2.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t 2℃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至t 2℃,再降温到t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降温至t 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B .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a>b=cC .恢复至t 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一定是a>b=cD .降温至t 1℃, 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a=c>b【答案】D【解析】A .由题意可知,将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析出晶体,剩余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A 说法正确;B .由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 2℃时的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a >b=c ,由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 >b=c ,故B说法正确; C .由于在t 2℃时的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a >b=c .所以,分别蒸发等量水恢复至t 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 >b=c .故C 说法正确; D .由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 、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降温时析出晶体,得到t 1℃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由于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由于t 1℃,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都大于c 在t 2℃时的溶解度,所以,降温至t 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a >b >c ,故D 说法不正确.【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3. (6分)下表是Ca(OH)2和NaOH 的溶解度数据。
《溶解度》PPT课件

频
象。等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20mL水能完全溶解5g硝酸钾。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烧杯中溶液底部有未 溶解的固体。
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 10g硝酸钾。
加热
未溶解的固体溶解了, 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能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力增强。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则指明错误原因。 ③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时氯
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 未指明溶液的状态是饱和
④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 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与溶质和溶 剂的性质有关。(物理性质)
比较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温度 溶剂质量 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的溶质质量
溶解度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四要素
条件 —— 标准 —— 状态 ——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 (水) 饱和溶液
单位 —— 溶质的质量(克)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
实验结论
物质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增加溶剂的量,可将未溶物质 溶解。
实验9-6 在常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
5g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再
加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
点 击
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
图
片
再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
播
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
《溶解度》PPT教学课件

烧杯溶液中有未溶解固 体
未溶解的固体又溶解了
结论
20mL水能完全溶解 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
5gNaCl
10gNaCl
增加溶剂的量可将未 溶物质溶解
分析
NaCl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一、饱和溶液
加热烧杯,剩余的KNO3固体会有什么变化?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
冷却至室温
有固体剩余 剩余固体全部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硝酸铵
溶解度/
200
190
g 180
170
160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50
140
133
B.
1.两曲线交点B表示:
130
硝酸钠
120
在_6_8_℃__时__,_硝__酸__钾__与__硝__酸_钠__的__溶__解__度__相_等__,___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 高而降低
1、概念: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的曲线。
2、点的含义
①曲线上的点A: 表示t1℃时,Ca(OH)2
溶 解 度
的溶解度为S1g。
/g
S1 A
②曲线的交点B: S2
B
表示t2℃时,Ca(OH)2
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
为S2g。
t1 t2
KNO3
NaCl Ca(OH)2
温度/℃
01.课堂导入
02.新课讲授 03.课堂小结 04.典型例题
在我国西部地区分布着许多美丽而奇特的盐碱湖,其中蕴藏着 极其丰富的食盐和纯碱。有趣的是,当地人在生活实践中总结了一 条规律,就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冬天捞 碱,夏天晒盐”吗? 这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呢?
初中化学溶解度表及口诀

初中化学溶解度表及口诀
初中化学溶解度表及口诀如下:
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完全溶解不困难,氯化亚汞氯化银,硫酸钡和硫酸铅,生成沉淀记心间,氢硫酸盐和碱类,碳酸磷酸硝酸盐,可溶只有钾钠铵。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钙。
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入水中都不见;硫酸盐类不溶钡,氯化物中不溶银;碳酸盐类多不溶,只有钾钠铵盐溶。
溶解度表: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
硫酸盐除了硫酸钡、硫酸铅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外,其他都溶。
盐酸盐除了氯化银不溶外,其他都溶。
碳酸盐除了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溶外,其他都不溶。
需要注意的是,口诀和表格只是帮助记忆的工具,具体物质的溶解度还需要参考实验数据和资料。
此外,溶解度不仅受物质本身性质的影响,还与温度、压强等条件有关。
因此,在理解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其中四要素包括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克溶剂)、状态(达到饱和)和质量。
溶解度的单位为克。
例如,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意味着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种类)和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而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固体溶解度与温度关系的图表。
其中,80℃时A的溶解度为80克,而P点表示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N点表示在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另外,t1℃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而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在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
除去A中的泥沙可用过滤法,而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可用结晶法。
气体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气体的性质、温度和压强。
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而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混合物的分离可用过滤法和结晶法。
过滤法可用于分离可溶物和难溶物,而结晶法可用于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包括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
蒸发溶剂法是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适用范围为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人教版初三上册化学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度【知识梳理】1.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混合物。
(2)组成:溶质:的物质,可以是体,也可以是体或体。
溶剂:的物质,水是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可以做溶剂。
一般来说,如果溶液组成中有水存在,则把水当作溶剂,如果是固体和液体形成溶液,则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如果两种液体形成溶液,则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3)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都相同。
如:稳定性:外界条件(,,气体压强)不变时,溶液不会2、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由于小液滴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无论在质量还是体积上都比单个分子大的多.所以无法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因而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乳浊液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牛奶、油漆、橡胶的乳胶等都是乳浊液.但是这些乳浊液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难以清洗,一旦沾到衣物上,很难被水清洗掉,怎么办泥?其实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加点儿乳化剂就可以,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洗涤剂等,乳化剂能使小液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比单个分子略大,能随水流走,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就是这个道理。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NaCl、NH4NO3、NaOH三种物质:溶解后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的是;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的是;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下,向一定量的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下,向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①、溶液中没有固体时,加入,若说明溶液是饱和的;②、溶液中有固体时,看固体质量是否减少,若说明溶液是饱和的;4)③、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溶液。
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6)浓溶液与稀溶液a)浓溶液是在一定的溶液中含溶质的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升高温度
• 2.25 ℃时50g水最多溶解5gA;60 ℃时,100g水最多溶解 10gB,则比较A,B溶解度大小为( ) • A.不能比较 B. A=B C. A>B D. A<B
4.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60 ℃时,将7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 所得溶液质量为( ) A105g B120g C65g D110g
小结:
1.固体溶解度 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的
本节掌握的知识点:
意义
本节了解的知识点: 气体溶解度
•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
溶 解 200 度 190 ( 180 170 克 160 )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4)、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硝酸铵 硝酸钾
硝酸钠 a 氯化铵
.
.
点:曲线上的点均 表示某物质在该温 度下的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 表示这两种物质在 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相同。
b
50 40 30 20 10
氯化钠
硼酸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曲线:曲线越陡, 该物质的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越大。
0
温度(t)
下图是熟石灰的溶解度表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3)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3、状态:饱和状态
4、单位:克
思考题: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21.5g, 其涵义是什么? • 涵义是:在20℃时,该物质在100g水中达 到饱和状态是溶解的质量为21.5g。
• 或者可以说:在20℃时,该物质在100g水 中最多能溶解2• A,20℃时,100g水中溶解了23g食盐,则食盐在20℃时溶 解度为23g。 • B,20℃时,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23g,则该物质在 20℃时的溶解度为23g。 • C,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36.5g,则食盐的溶解度为 36.5g。 • D,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为36.5,则食盐的 溶解度为36.5。
课前回顾:
• 一、溶液 • 1、定义: •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 的混合物。 • 2、分类 • (1)饱和溶液: •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 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 (2)不饱和溶液: • 在上述条件下,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化不大如NaCl
其中随着温度的升高: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小如Ca(OH)2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 外因:温度
• 1、如图,A、B是两种物 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 (1)、A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表明A物质_______ • (2)、M点表示在__º C时, A和B和溶解度___,在 __A物质的溶解度大 于B物质的溶解度。在 ____A物质的溶解度小 于B物质的溶解度。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
易溶 物质
可溶 物质
微溶 物质
难溶 物质
S>10克 S>1克 S﹤1克 S﹤0.01克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 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
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用易溶、可溶、 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 是溶解性的定量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溶解度
• 一、溶解性 概念: 一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 化学上,为了表示不同 物质的溶解能力,引入 了溶解度的概念。
(1)、定义:
二、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 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注意四个要素:
1、条件:一定温度。 2、标准:100克溶剂
巩固练习
•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 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M点的含义是________ ( 2 ):当温度为t1º C,三种物质溶解度 由小到大依次为_______,当为t3º C时, 溶解度最大 的是________.
三、气体溶解度
• (1)概念:在压强为101KPa,一 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 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想一想: 在0℃,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 多能溶解0. 049体积氧气
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什么?
•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 1:打开健力宝盖时,汽水会自动喷 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与什么有关 • 2:给水加热时我们为何可以看到水 中出现气泡?
1.要使KNO3溶解度增大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水 B增加KNO3 C不断振荡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