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2014技术要求
201406雨水收集系统建设指南

雨水收集系统建设指南宜昌市城乡建设和住房委员会宜昌市城市规划研究院2014年5月目录前言 (1)1.雨水收集系统 (2)2.雨水收集回用工艺流程 (5)3.节水器 (6)4.节水设备:家庭建筑雨水收集系统 (8)5.新农村家庭节水综合利用系统 (9)6.设备:江苏雨水收集系统 (10)7.中水回用 (11)8.社区污水再生利用、雨水蓄用与水景观建设综合解决方案129.建筑给排水中节水技术的应用 (14)前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列世界第125位,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宜昌境内拥有“二江四河”,水资源总量虽然充沛,但可调节能力低,且存在地区分布不均匀、与耕地组合不平衡的问题。
同时,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的加剧已造成了可用水量的减少。
雨水作为淡水资源的一个类型,渐渐成为人类利用的对象,雨水的收集利用将是未来开发水资源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基于自然环境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态性的雨水收集利用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然途径。
为此,宜昌市住建委、宜昌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共同编制了《雨水收集系统建设指南》,以指导我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
1.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确切的讲,应该叫做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后,并经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后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
现今多数由弃流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净化系统组成。
雨水收集系统根据雨水源不同,可粗略分为两类。
一、屋顶雨水。
屋顶雨水相对干净,杂质、泥沙及其他污染物少,可通过弃流和简单过滤后,直接排入蓄水系统,进行处理后使用。
屋顶等理想汇水区域收集流程在建筑屋面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经过过滤、处理,将收集的雨水经过沉淀池沉淀,与建筑中水系统结合,共同用于冲洗厕所、绿化、洗车、水景等用水。
年节约用水约500吨。
屋面雨水收集二、地面雨水。
地面的雨水杂质多,污染物源复杂。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局部修订版

修订内容
1.0.3A 条文回答的核心问题:
1、 排水工程设施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2、 排水工程设计人员肩负着什么样的责任?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及时反馈实施效果和问题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修订内容
1
总 则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编制单位
2013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编制单位
主编单位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完成 期限
源 头 控 制 体 系
规划 与综 合
平面
1~2年
竖向
1~2年
技术 标准
设计 施工
2~3年 1~2年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给排水工程中的雨水回收设备规范要求

给排水工程中的雨水回收设备规范要求在给排水工程中,雨水回收设备的规范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雨水回收设备是一种提取和利用雨水的系统,可以用于灌溉、冲洗和其他非饮用水方面的需求。
为了确保雨水回收设备的有效运作和安全性,以下是雨水回收设备规范要求的几个方面。
一、设备选择和设计在选择和设计雨水回收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容量和尺寸:根据需要回收的雨水量,确定设备的容量和尺寸。
设备容量应与工程需求相匹配,避免过大或过小造成资源浪费或不能满足需求。
2. 材料和耐久性:雨水回收设备应选用耐久且适当的材料制造,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环境因素,如气候、水质等。
3. 滤清系统:雨水回收设备中的滤清系统是确保回收水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滤清系统应能有效过滤降低含有污染物和杂质的雨水。
二、安装和运维要求雨水回收设备的正确安装和定期维护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
1. 安装位置:雨水回收设备应安装在通风良好、不受污染和易于维护的地方。
设备的位置应考虑到易用性和维修保养的方便性。
2. 排放管道:设备应设有排放管道,用于及时排除雨水回收系统中的过剩水和杂质。
3. 维护要求:定期检查和维护雨水回收设备是确保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必要步骤。
根据设备的制造商指南,及时更换滤清系统、清洁管道和设备表面等。
三、水质监控要求为保证回收水的安全性和质量,需要进行水质监控。
1. 监测参数:监控回收水的主要参数包括悬浮物、颜色、浑浊度、PH值、化学物质含量等。
通过检测这些参数,可以确保回收水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2. 检测频率:根据工程需求和使用频率,制定合理的水质监测频率。
监测的频率应保证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水质问题。
四、安全保护要求为保障使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雨水回收设备需要符合相关安全保护要求。
1. 防火措施:设备应采取防火措施,并确保回收水不会引发火灾或其他危险。
2. 输配电和接地要求:设备的输配电系统应符合电气安全标准,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给排水工程中的雨水收集规范要求

给排水工程中的雨水收集规范要求随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雨水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给排水工程中,雨水收集规范要求的制定和执行,不仅能有效利用雨水资源,还能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达到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给排水工程中的雨水收集规范要求。
一、雨水收集系统设计1. 雨水收集系统的规模和设计原则在给排水工程中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雨水的降水量、径流系数、收集面积等因素,确定系统的规模和设计原则。
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城市应采用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而规模较小的社区或建筑物可以采用独立的雨水收集系统。
2. 雨水收集设施的布局和选材要求雨水收集设施的布局应考虑到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环节。
按照规范要求,雨水收集设施的选材要求应具备一定的强度和耐腐蚀性,以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二、雨水收集设备要求1. 雨水收集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要求在给排水工程中,雨水收集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要求包括雨水收集装置、滤池、储水设备等方面。
设计时需按照工程要求进行严格计算,确保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规范要求;安装时需注意设备的位置和布局,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便于维护和清洁。
2. 雨水收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要求为了确保雨水收集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
按照规范要求,维护和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检修、更换等方面,以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和寿命。
三、雨水收集水质要求1. 雨水的净化要求雨水经过收集后,需要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以满足使用要求。
具体的净化要求包括去除悬浮物、重金属、有机物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确保雨水的水质符合规范要求。
2. 雨水的利用要求雨水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利用需求,对雨水的水质要求也不同。
例如,用于灌溉的雨水要求较低,而用于饮用或生活用水的雨水则有更高的水质要求。
四、雨水收集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为了及时发现和修正雨水收集系统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工作。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介绍

90 HUANJINGYUFAZHAN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介绍张宗农(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本文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10月)中给出的各类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的概念、适用性和优缺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LID技术;黑臭水体;治理中图分类号:X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1-0090-02DOI:10.16647/15-1369/X.2018.01.053The introduction of the urban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Zhang Zongnong(He’Nan Building Materials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o.,Ltd.,Zhengzhou He’nan 450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conception, applicabilit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of every kind of the urban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 These technologies are contained in the Technical guide for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 Construction of low impact development rainwater system (Trial Implementation) which is issued by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on October, 2014.Key words: LID technology;Black and smelly water;Treatment按主要功能分类,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包括渗透技术、储存技术、调节技术、转输技术、截污净化技术等几类,下面就这几类技术做简单的介绍。
城市给排水工程雨水收集利用技术规程

城市给排水工程雨水收集利用技术规程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给排水工程中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水资源利用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可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本文将对城市给排水工程中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进行系统的介绍和规范化的处理。
二、技术规程1、设计原则(1)规划合理。
设计方案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2)安全可靠。
设计方案应考虑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避免发生洪涝等情况。
(3)经济合理。
设计方案应尽可能地考虑节约成本,降低系统的投资和运营成本。
(4)环境友好。
设计方案应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环保型的技术和材料。
2、设计要求(1)雨水收集区域的划分。
应根据城市的规划和实际情况,将城市分为雨水收集区、非雨水收集区和雨水渗透区。
雨水收集区域应具有一定的面积,同时应考虑到雨水收集管道的布局和连接。
(2)雨水收集设施的设置。
应根据雨水收集区域的大小和地形情况,合理设置雨水收集设施。
主要包括雨水收集桶、雨水收集槽、雨水收集坑、雨水收集井等。
(3)雨水收集管道的布局和连接。
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实际情况,合理布局雨水收集管道,同时应注意管道的连接方式和施工质量,确保管道不会出现渗漏等问题。
(4)雨水利用设施的设置。
应根据雨水利用的具体需求,设置合适的雨水利用设施,主要包括喷灌系统、灌溉系统、绿化系统等。
3、技术方案(1)雨水收集方案。
雨水收集方案应根据城市的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主要包括雨水收集设施的设置和雨水收集管道的布局和连接。
(2)雨水收集处理方案。
雨水收集处理方案应根据雨水的用途和环保要求进行处理,主要包括雨水的过滤、消毒等处理措施。
(3)雨水利用方案。
雨水利用方案应根据雨水的用途和城市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主要包括喷灌系统、灌溉系统、绿化系统等。
建筑物雨水排放的规范要求与环保法规

建筑物雨水排放的规范要求与环保法规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雨水排放的规范要求以及环保法规,以确保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雨水排放的规范要求,并探讨其与环保法规的关系。
一、建筑物雨水排放的规范要求1. 建筑物设计阶段的考虑在建筑物设计阶段,应考虑雨水排放系统的规划。
建筑物的屋面、露台、庭院等区域应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和收集设备,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有效地排出,并防止污染。
2. 雨水排放的处理与利用建筑物的雨水排放应满足国家有关规定。
在城市地区,雨水排放可能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城市排水管道系统。
预处理通常包括沉淀、过滤等工艺,以去除悬浮固体和有害物质。
此外,也可以考虑将雨水收集并进行利用,例如用于灌溉、景观水体补给等。
3. 防止污染物排放建筑物的雨水排放应防止污染物的溢出和排放。
例如,在屋顶设置沉淀池或格栅,过滤出屋顶表面的颗粒物;在雨水进入排水管道之前,应设置适当的过滤设备或沉淀池以去除悬浮物质和油脂等污染物。
二、建筑物雨水排放与环保法规1. 环保法规的要求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建筑物的雨水排放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例如,国家标准GB 50016-2014《建筑给水排水与室内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了建筑物雨水排放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原则。
此外,还需遵守地方政府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以确保雨水的排放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 环境监管与执法建筑物雨水排放的合规性需要由环保部门进行监管与执法。
相关环保部门会定期检查建筑物的雨水排放情况,确认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相关责任人可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三、结论建筑物雨水排放的规范要求与环保法规密切相关。
建筑物必须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雨水排放系统的规划,并选择合适的排水设备,以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有效地排出,并防止污染。
此外,建筑物的雨水排放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否则可能会受到处罚。
只有遵守相关规定,建筑物的雨水排放才能真正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cjj 142-2014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

cjj 142-2014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摘要:1.CJJ 142-2014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简介2.规程的主要内容3.规程的适用范围4.规程的实施与执行5.规程的重要性正文:1.CJJ 142-2014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简介CJJ 142-2014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于2014 年发布实施。
该规程主要针对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规定,旨在保证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2.规程的主要内容CJJ 142-2014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术语和定义:对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相关的术语进行了定义,以便于各方准确理解和使用。
(2)设计要求:对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参数、设计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设计合理、科学。
(3)材料和设备要求:对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使用的材料、设备进行了规定,以保证其质量、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4)施工要求:对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质量验收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施工质量。
(5)验收要求:对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验收的程序、方法、标准等进行了规定,以保证验收的科学性、客观性。
(6)运行维护要求:对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3.规程的适用范围CJJ 142-2014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适用于我国境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
对于其他类型的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4.规程的实施与执行CJJ 142-2014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强制性标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均应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回收系统的说明
一.概况
1新建雨水池位于ISG 工厂东南侧,现有树木位置。
配提升泵,用于雨水利用。
配排污泵,用于污物排弃.
2雨水首先进原有雨水回用水池(100立方米),再进800立方米水池,满后沿现有积水坑沿沟渠排走。
项目区域内的雨水经过管网汇总至Y56---Y57管网后,在雨水进入提升泵坑之前,由初期雨水分流井把雨水引入雨水调蓄池(800m ³),调蓄池水满以后,雨水溢流到提升泵坑,由提升泵提升至排水明沟排出。
具体流程如下
,
3 收集雨水接绿化中水管网,浇水使用。
4 原植物恢复,不影响工厂绿化,植被。
原100立方米水
池
现800立方米水
池
二.方案
(一).雨水处理回用系统
1.雨水处理回用工艺流程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流程(含原设备)
雨水经雨水收集管网汇集至南侧排水管,雨水进入原100立方蓄水池以及新建的800立方(地埋式水池尺寸为23m*17.8m*2.4m,地埋深度约2.8米)蓄水池,当两雨水蓄水池满水时,多余的雨水量进行弃流。
蓄水池中的雨水按照用水需求、经雨水处理站之后,蓄水池回用泵管道接现有中水浇灌管网,以及预留阀门,以供回用,蓄水池污水水泵管道接现排水沟渠,以便排污。
三.雨水处理回用系统
由雨水分流井,蓄水池,水泵设备,配套管路组成.
在水池前端设置初雨分流井,经弃流后,雨水进入雨水收集水池,后经水泵提升后送入厂区绿化系统和景观水体,作为绿化和景观的补充水源。
弃流雨水排入污水管道或下游雨水管道。
雨水初期弃流,采用溢流堰式初期雨水分流井, 雨水初期弃流井穿墙预埋管使用刚性防水套管。
初雨分流井为现浇混凝土井,做法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2S515第33页标准图。
800立方蓄水池,用于收集雨水的储存装置,采用成品组合装配式PP方块,聚丙烯塑料模块相组合,形成一个地下水池,包裹防渗不透水的土工布,作成贮水型水池。
水池上方恢复为绿地,回植树木等,。
雨水储水池:采用PP模块组合水池,每块单体尺寸为800*400*440(h),承压≥0.22N/mm²,层间采用共用板的形式进行连接,列间采用连接卡,进行连接。
储水池外面包裹一层1.0mm厚的HDPE防渗膜。
雨水储水池,按照以下工序施工,测量放线→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底板浇筑→下
部防水包裹物铺设→进出水井定位→反冲水管安装→模块拼装→上部防水包裹物铺设→配水管连接→回用管、排泥管、铺设→电缆线铺设→土方回填→机电设备安装→系统调试运行;PP模块组合水池基坑开挖应预留安装空间,基坑两侧超出储水方块2.0m。
基坑回填时,模块水池顶面顶以上0.5m范围内,必须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在管沟内推土回填。
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砖头,冻土及其它杂物硬物。
雨水设备间:采用PE成品设备间,规格尺寸为:∅1800,H2200(mm), 内安装集水坑排污泵。
设备间为室外埋地使用,施工时底部需做100厚素混凝土垫层。
水泵:雨水回用泵、排污泵口设备间排污泵选用污水污物潜水型电泵,电机位于电泵上部。
控制系统:电控柜采用内置PLC控制,选配人机界面(触摸屏),结合现场情况进行系统控制设定,确保系统出水水质。
电控柜显示齐全有各用电设备运行、停止、过载、缺相、面板漏电、电机进水、电流、电压等显示,并对水泵进行全自动保护(过载、缺相、短路、渗漏)。
出水系统:出水井使用PE成品井,井口∅700,井口承重圈做法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8SS523第25页防护井盖选用安装;配水管使用缠绕结构壁管热缩带连接;回用水管、反冲洗水管、排泥管均使用PPR管,热熔连接。
四.系统验收
1、雨水利用管道系统的验收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及不同管材的标准要求分别进行验收:
2、回填土密度的检验回填土的密度应符合具体工程要求,在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以下要求执行,密实度检验可用环刀法检验。
沟槽回填的最佳密实度 90%
水池顶面上部0.5m 内 85%
水池顶面上部0.5m 外至顶面 80%
3、水池及管道密闭性检验:采用满水检验方法。
水池及管道的密闭性检验时,尤其要注意管道的接口及管道与水池池体连接处不得有漏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