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区专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际课件 第二讲

合集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ppt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ppt
1、理论基石及其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
展的一般规律 2、诞生 (1)标志 (2)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 一块基石。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 二块基石。

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世界观基础。

剩余价值学说则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
殊规律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经济学依据。

1847 年国际“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受大会委托,马、恩起草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共
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1)意义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2、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3、上个世界末,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 4、共产主义必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与发展
课后思考
1、试述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功绩是什么? 2、试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石是什么? 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时代背景:资本原始积累时 资产阶级开始形成时期
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
英国:莫尔(1478-1535)
《乌托邦》
意大利:康帕内拉(1568-1639)《太阳城》
德国:闵采尔(1490-1525) 《对诸侯讲道》
特点:?
② 17-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时代背景:英法暴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开始了产业革命。
4、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主要代表人物: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 必然结果,所以, 必然结果,所以,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 代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代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B) 揭示了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 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说明无产阶级革命 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由 之路。 之路。 (C) 肯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说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只能靠自 己的力量解放自己。 己的力量解放自己。“无产者只有组组 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 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才能 实现社会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
巴贝夫(1760-1797) 巴贝夫(1760-1797)法国空想共产 主义者,著名的“平等派”革命家, 主义者,著名的“平等派”革命家,组 织了被马克思称为“ 织了被马克思称为“真正能动的共产主 义政党”平等派密谋团, 义政党”平等派密谋团,他接过资产阶 平等”的旗帜, 级“平等”的旗帜,要求实现真正的社 会平等。 会平等。
2、晚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
对资本主义的矛盾有十分敏锐的洞察 力,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准了资本主义 制度的全部基础,而且揭露的深刻、 制度的全部基础,而且揭露的深刻、辛辣 和精彩。把实业制度、协作制度、 和精彩。把实业制度、协作制度、劳动公 社制度作文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社制度作文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使他们 的思想具有某种实践的性质。 的思想具有某种实践的性质。
研究空想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
1、汲取历史的营养,把先驱者 汲取历史的营养, 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避免重犯空想社会主义者 的错误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其原理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讲

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讲

莫尔对乌托邦理想社会的描写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未来社会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一切归社会 公有,私有制根本不存在,不仅生产资料公有,消 费品也公有。他们甚至规定住宅每十年抽签调换一 次,以杜绝私有观念的产生。 [2]、乌托邦社会实行有组织的生产和义务劳动制。
[3]、乌托邦没有职业农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 村,人们都住在城市,轮流下乡从事两年农业。 农业劳动是义务制,不分男女,一律都要参加。
[4]、乌托邦人的基本职业是从事手艺,包括毛织业、 麻纺业、泥水业、冶炼业和木工业等。
[5]、乌托邦没有懒汉,没有游手好闲者,消灭了寄 生现象,在劳动时乌托邦人都能尽其所能,妇女和 男子一样从事业生产劳动。由于劳动义务普遍化, 乌托邦人每天只劳动六小时,剩下的时间用来学习 文化、研究科学、钻研和提高自已的手艺。 [6]、乌托邦人的分配原则是按需分配。认为分配的 前提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人们思想水平的极大 提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闵采尔的‚千年天国‛
托马斯· 闵采尔的空想社会主义 特点是带有实践的性质。闵采尔 没有象《乌托邦》那样的著作, 而是在革命实践中,在准备和实 行武装起义的斗争中,通过他的 演讲,文章和小册子表达他的空 想社会主义主张。他的代表作有 《对诸侯讲道》,《致路德的答 辩书》,以及他和他的亲密战友 为各农民起义军起草的共同纲领 《书简》等。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托马斯· 康帕内拉(1568——1639)是十六世纪 末十七世纪初意大利进步的思想家,卓越的爱国 者和空想社会主义先躯。他的著名代表作有《太 阳城》及其续篇《论最好的国家》。 《太阳城》写于1602年,它同《乌托邦》一样, 也是采用文学游记对话体裁。《太阳城》在写作艺 术上虽不及《乌托邦》,但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 上,由于它有许多特色,因而与《乌托邦》齐名。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P17相关链接)
马克思主义
是科学的理论
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是人民的理论
为人类求解放
是实践的理论
指引人民改造世界
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站在时代前列
三 PART
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的实践
Three.
总结: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1
实现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
【答案】 ①从理论上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以维、剩为理论基石,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②从实践上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课堂 小结
理论
实践
科学社会 主义创立 的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两大发现的重要意义: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探究:结合你对两大学说的认识,请尝试回答科学社会主义为何能摆脱空想的局限,实现科学的飞跃?
※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建立基础 实现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
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和正义出发
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
发展
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3
挫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4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课时教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三目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课题】1.2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教材P17-P19)【课时】1课时45分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发展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后,人类终将经过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

回望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将认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再到遭遇挫折的的历史轨迹,并探究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从而认同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1.教学目标:运用《共产党宣言》的相关知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强化“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知,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精神:知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能夠合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公共参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曲折,深刻的体会我国社会主义成果的来之不易。

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做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苏 联几国的实践到15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 践,丰富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这 就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
飞跃。
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无产阶级取 得政权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十 月革命后提出的新课题。以列宁为首的 布尔什维克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 了探索。 ▇ 十月革命胜利——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集体化运动——高度 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
(二)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 空想发展为科学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前提
▇ 自然科学——能量守恒和转化的发 现;细胞的发现;生物进化的发现 ▇ 社会科学——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 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 主义。
2.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奠定 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1)唯物史观的创立
力的蓬勃发展的科学
★ 当前,对我们中国的研究生来说, 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 点和主要实践经验,不仅具有一般的重 要性,而且具有特殊的紧迫性! ★研究生对祖国的未来担负着重大的 历史使命!
★只要社会主义中国不倒,世界社会 主义就大有希望!
▇ 本课程教学“早知道”: (一)本课程教学计划与要求
▇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索,也经过了艰苦的过程。
▇ 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都不 同程度地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 至是严重的失误。
▇ 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第 二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 践意义: 第一,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
第二,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打 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
▇ 本章主要阐述两个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PPT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PPT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 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 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第二部分
旷世理论的诞生
之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议题二
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及其理论成果是什么,有 何意义?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终极版: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三杰
自学课本,简要概括三人的做法 你觉得他们会成功吗,为什么?
1.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未触及本质问题)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人民群众 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 正确途径(想法天真,路还不对)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1)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 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 (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 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 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科学社会主义 诞生的标志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发表
3.《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
(1)“两个必然” (2)一个政党 (3)一个目标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无产阶级政党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共产党 宣言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人 民的理论,第一 次创立了人民实 现自身解放的思 想体系。02
三大工人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材PPT(共 61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材PPT(共 61张)
• 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 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二、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诞生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简介
1、马克思
1818~1883
• (1)生平: • 第一,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市一个律师家庭。 • 第二,犹太人种。犹太人著名人物如:思
想家马克思、佛洛伊德等,科学家爱因思 坦、波尔(量子力学)和费米(原子物理 学的开拓者)等。
列宁说,他们的真正的友谊 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 最动人的传说。
(二)马、恩的 “两个转变”
“两个转变”,即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 主义,从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主观前提)
促使他们完成转变的最根本的动因就是社会 实践。
马、恩 的“两个转变”
• 无论马克思还是恩格斯,最初 他们都是信仰唯心主义的革 命民主主义者,不实现“两 个转变”,就不可能创立科 学社会主义学说。
• 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 展的直接动力。
•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找到了实现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 量。
剩余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摆脱空想, 成为科学的第二块理论基石
马恩把唯物史观运用于研究资本主义经济 运动规律,并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中的积极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的拓展
19世纪上半期欧洲时髦的社会主义
• 空想社会主义 • 封建社会主义 • 基督教社会主义 • 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 “真正的社会主义” • 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但是,这些都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 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基本条件
(一)经济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列宁晚年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与理 论思考 1、初步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春至1920年底 年春至1920年底, 1918年春至1920年底,苏联进入了三年反对帝国主义 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在此期间, 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在此期间,实行一种向共产主 义过渡的政策。这个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义过渡的政策。这个政策的主要内容是:①实行粮食贸易 垄断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实行余粮收集制; 垄断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实行余粮收集制;②消费品 定额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流通; 定额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流通;③实行普遍的劳动义务 不劳动者不得食,以迫使资本家参加体力劳动, 制,不劳动者不得食,以迫使资本家参加体力劳动,以便 更多的人奔赴前线。 更多的人奔赴前线。
一、列宁对马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学说的突破 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问题上, 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问题上,列宁突破了马恩的理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 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的新观 而且是在不发达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点,而且是在不发达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呢? 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呢?列宁 依据是什么呢 在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新条件, 在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新条件,认为 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 :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造成了发达国家更加 发达,落后国家更加落后。落后国家遭受的压迫最深, 发达,落后国家更加落后。落后国家遭受的压迫最深,革 命性最强。另一方面,在帝国主义时代,西方发达国家的 命性最强。另一方面,在帝国主义时代,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由于陷入了改良主义泥潭,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由于陷入了改良主义泥潭,革命 热情已经锐减。 热情已经锐减。
评价 赞许: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保证了红军的给养,建立 赞许: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保证了红军的给养, 了工农国家对国民经济全面有力的领导, 了工农国家对国民经济全面有力的领导,打击了城乡资产 阶级的反抗和投机活动,保障了全国人民的基本生活, 阶级的反抗和投机活动,保障了全国人民的基本生活,开 创了一种崭新的生产和生活制度。 创了一种崭新的生产和生活制度。 局限:战时共产主义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 局限:战时共产主义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脱 离了人民的需求,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离了人民的需求,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第二讲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学习要点
一、列宁对马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学说的突破。 列宁对马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学说的突破。 二、经济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走上社会主义所引起的 争论与思考。 争论与思考。 三、列宁晚年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与理论 思考。 思考。
一、列宁对马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学说的突破 马恩关于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学说 马恩的基本观点: 马恩的基本观点:马恩在研究了资本主义特别是欧洲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后,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后,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将首 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马恩的依据: 马恩的依据: 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1)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社会的国际化。 (2)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社会的国际化。
◆关于利用国家资本主义 列宁主张以国家资本主义来克服小生产落后状况,他 列宁主张以国家资本主义来克服小生产落后状况, 认为,私人资本主义比私人小生产进步, 认为,私人资本主义比私人小生产进步,在落后国家尤其 如此。从生产进步角度看, 如此。从生产进步角度看,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大大高 于俄国现时的经济。因此他提出, 于俄国现时的经济。因此他提出,国家资本主义是落后国 社会主义的入口”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 家“社会主义的入口”。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
◆关于民主政治 早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就说过: 不实现民主, 早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就说过:“不实现民主,社会主 义就不能实现,这包括两个意思: 义就不能实现,这包括两个意思: 其一,无产阶级如果不在民主斗争中为社会主义革命 其一, 做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 做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 其二,胜利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 其二,胜利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它就 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 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 为此,列宁提出了许多科学的设想和具体措施, 为此,列宁提出了许多科学的设想和具体措施,为加强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党内民主建设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党内民主建设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探讨《宣言》 探讨《宣言》中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1、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 、 ①“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是不是?为什么?) (是不是?为什么?)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对不 是阶级斗争还是科学技术?) 对?是阶级斗争还是科学技术?) 怎样看待我国当前社会的阶级斗争(有不有? ③怎样看待我国当前社会的阶级斗争(有不有?怎 样进行阶级斗争?) 样进行阶级斗争?)
◆ 新经济政策 年春开始, 从 1921年春开始 , 列宁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 年春开始 新经济政策转变,其主要内容是 新经济政策转变,其主要内容是: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 在一定范围恢复贸易自由;将雇工在20人以下的小企 制,在一定范围恢复贸易自由;将雇工在 人以下的小企 业退还原主,并对国内外资本家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在 业退还原主,并对国内外资本家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 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 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利用外资和技术来加快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不仅有利于改善俄国的经 济形势,而且也反映了列宁对探索社会主义模式的新的思 济形势, 考。
上节课内容回顾一、科学来自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要点补充
马克思:1818. 1883. 马克思:1818. 5. 5——1883. 3.14 1883 恩格斯:1820.11.28——1895. 8. 5 1895. 恩格斯:1820.11.28 1895 列 22——1924. 1.21 1924. 宁:1870. 4.22 1870. 1924
◆关于商品经济 列宁晚年认识到进入社会主义的落后国家, 列宁晚年认识到进入社会主义的落后国家,不可能像 马恩设想的那样消灭商业, 马恩设想的那样消灭商业,因为经济上大工业与小农经济 并存,而且大工业暂时无法满足用以向农民交换的产品, 并存,而且大工业暂时无法满足用以向农民交换的产品, 所以只能让私人小工业补充向农民提供的产品 。列宁据 此提出“商业化原则”,认为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 此提出“商业化原则” 认为商业是“ 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 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他多次号召革命党人要学 会做生意, 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 会做生意,“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列宁虽没明确提 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但他恢复商业、恢复货币, 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但他恢复商业、恢复货币, 实际上默认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的必要性。 实际上默认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的必要性。
二、经济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走上社会主义所引起 的争论与思考 争论: ◆争论:关于不发达国家能不能越过资本主义发展阶 段进入社会主义, 段进入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直是个有争论的 问题(普列汉诺夫、考茨基;“失败论”、“原罪论”、 问题(普列汉诺夫、考茨基; 失败论” 原罪论” 补课论” “补课论”)。 ◆思考: 思考: 马恩与列宁的观点哪一种更正确? (1)马恩与列宁的观点哪一种更正确? (2)欧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当时是否具备建设 欧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当时是否具备建设 社会主义的条件? 社会主义的条件? 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发生的失误? (3)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发生的失误? 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发生的失误
讨论
2、关于消灭私有制的问题 、 ①应不应消灭? 应不应消灭? 能不能消灭? ②能不能消灭? 消灭什么样的私有制? ③消灭什么样的私有制? 怎样消灭? ④怎样消灭?
讨论
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与自由问题 、 什么是民主与自由? ①什么是民主与自由? 社会主义社会应不应该有民主与自由? ②社会主义社会应不应该有民主与自由? ③怎样理解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 由发展的条件” 由发展的条件”?
马恩的跨越理论(关于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 马恩的跨越理论(关于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 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 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 查苏利奇: 查苏利奇:“对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不发 达国家,能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呢? 达国家,能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呢?”马恩的回 答是肯定的。但他们同时又指出,这些国家要越过资本主 答是肯定的。但他们同时又指出, 义发展阶段,必须要一个条件,就是只有在先走上社会主 义发展阶段,必须要一个条件,就是只有在先走上社会主 义道路的先进国家的带动和帮助下,才有可能。 义道路的先进国家的带动和帮助下,才有可能。
◆关于党内民主与监督 一是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 一是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代表大会常任制 及功能与地位 二是独立权威的权力监督机制: 二是独立权威的权力监督机制:中央纪律检 查委员会的功能与地位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传统模式从形成到终结 学习要点: 学习要点: 一、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形成; 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改革; 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改革; 三、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终结。 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终结。 重点讨论苏东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及苏东解体的历史 必然性与偶然性
要点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