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基本重点复习题

合集下载

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概论》期末复习重点汇总

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概论》期末复习重点汇总

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概论》期末复习重点汇总(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20XX级2班石盼)1.我国古代理想社会观:①“大同”世界的理想,最早见于《礼记·礼运篇》②太平世界的社会理想,最早由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农民军提出,意为天下大治,大家平等2.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阶段的特点及代表人物:①第一阶段: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②第二阶段: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以“理论性”作为批判剥削制度和论证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开始摆脱纯粹的幻想,更多地采用法律条文形式,把理想社会法律化、制度化,由过去的“空想描写”到“空想理论”阶段;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色彩。

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③第三阶段: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主要特点: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摆脱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做出了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尝试。

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

3.对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贡献:①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②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猜测,为科学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素材③提出了一些含有历史唯物主义萌芽因素的见解,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局限:①他们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因而不能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②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③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依靠力量4.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意义:①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探求未来理想社会,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的原则批判资本主义和从唯心史观构思未来社会,把社会主义致于发展规律和现实的基础之上②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正确道路,看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产生矛盾的必然,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阶级局限性③发现了无产阶级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进步和变革的主体,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练习)(解析版)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练习)(解析版)

1.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同步练习(解析版)一、选择题1.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这是因为()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历史条件④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A【解析】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这是因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故①②符合题意;社会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历史条件,故③错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故④错误。

2.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 生产关系为标准C.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 阶级斗争为标准【答案】A【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故A正确,排除BCD。

3.下列有关科学社会主义说法正确的是()A.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 三大工人运动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C. 唯物史观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D.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答案】D【解析】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排除A。

B.俄国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排除B。

C.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排除C。

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D正确。

4.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1、三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阶段。

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背景、基本条件和主要标志。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主要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主要标志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一国模式向多国模式的发展,主要标志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

2、为什么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不能正确地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2)找不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3)找不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缺陷,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

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是由于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两大发现”对于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一般规律的高度,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世界观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则从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自身,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两大发现”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和任务。

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首先是在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

因此,它的任务不是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社会经济过程,从中找出解决矛盾冲突的手段。

“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得到科学的证明。

它表明:(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合乎历史规律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同等学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答案

同等学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参考书: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购书:复旦大学出版社经世书局电话:65109143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电话:65643040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没有资本主义,也就无所谓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a)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摧毁了封建制度,并且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来。

b)一方面要对其进行彻底地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应对它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也给予了充分的赞誉和肯定。

c)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d)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身优越性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将继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资本主义矛盾不可能诉诸于道德解决,以及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的思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主要表现有哪些?(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是:第一,它表现为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第二,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第三,它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P1613.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理论,又是运动;科学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提出的。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体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它表达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要求改变现状的政治意愿。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总结

《一》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是什么?2.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理。

4.“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4. 列宁“新经济政策”对今天的启示4、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8、新经济政策的特征?主要精神?5.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再认识的主要观点。

6.社会主义国家“个人崇拜”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7.中国共产党在50年代中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哪些成果。

8.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目标和基本内容是什么?9.“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和观点。

10.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是什么?9.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1.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基本经验教训。

十四、试述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试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8.苏联模式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征有哪些?2.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总体评价。

3. 对苏联模式的成就、利弊分析与评价★试述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特点和弊病。

6、试述战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多次错过改革机遇及其影响,同时分析苏联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如何认识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17、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为什么没能够全面继承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它是如何形成权力过度集中的体制的?3.评社会主义各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选择。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减少空想色彩,增加现实主义精神和科学成分的过程。

5.从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看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举例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6.浅析苏东剧变与苏联模式的联系。

7.从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分析当代社会主义改革。

9.列宁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二》1、当今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的两大挑战是什么?应如何正确应对这两大挑战?3、科学社会主义的六项基本原则是什么?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标志是什么?1、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那些宝贵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2、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4、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5、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那些要点?16、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哪些要点?其现实和理论依据是什么?6、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六、分析题试析当代世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与流派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题库与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题库与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一、简答题:1.简评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

2.简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规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3.简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就。

4.分析评述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

5.简述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6.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应确立怎样的新战略?7.简评剩余价值论8.简评苏联的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及其历史局限性。

9.试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教训10.简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就。

1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经验是什么?12.怎样认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二、论述题:1.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这是因为:(1)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只有当它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可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时,才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关系的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部再也找不到缓和的办法,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资本主义才会灭亡。

(2)当新制度创造出较之旧制度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快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完全显现出本身的优越性时,新的社会制度才能彻底战胜旧的社会制度。

高一政治考点0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高一政治考点0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考点0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2021·辽宁辽阳市·高一期末)毛泽东深刻指出:“世界历史几千年以来都在发展着进步着,但只有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才产生了新的方向。

”这里的“新的方向”是指()①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①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①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理论武器①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2020·延寿县第二中学高一期中)1844年8月28日,26岁的马克思和比他小两岁的恩格斯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见面了。

这是一次能够改变历史的会面。

在接下来的10天里,两个人朝夕相处,倾心交谈,从此开始了毕生的亲密合作和伟大友谊。

对“改变历史的会面”含义的深刻解读是()A.马克思、恩格斯从此结下深厚友谊B.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C.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D.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合作写《资本论》3.(2020·江苏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或者寄托于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注定其必然要失败。

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弊端是()①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剥削和阶级压迫①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①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①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不会被取代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2020·江苏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高一月考)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共产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下列说法属于《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是()A.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B.从理想和正义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C.彻底摆脱唯心主义思想,创立了唯物史观D.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5.(2020·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一月考)《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资料

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点,那如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因为任何科学研究,起点和中介都只反映局部进程,只有到达终点才算最后完成。

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比哲学更直接、比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着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因为用哲学原理具体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时,还要结合甚至通过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经济学主要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从总体上全面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所以就理论联系实际而言,学习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也是要学习科学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3、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其历史局限性,进步性。

第一阶段:代表人物:(英)莫尔《乌托邦》;(德)闵采尔《千年天国》;(意)康帕内拉《太阳城》。

第二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

代表人物:英国掘地派:温斯坦莱《自由法》;法国启蒙运动:梅叶,摩莱里,马布利;法国大革命时期:巴贝夫。

第三阶段:代表人物: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法国)傅立叶;(英国)欧文;(法国)圣西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一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答:联系―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

l )空想中的历史观所包含的唯物主义成分与辩证法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

2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给科学社会主义启发。

3 )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制度提出的积极主张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参考。

区别― l )它们对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简单的将之视为绝对真理,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把社会主义看作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 )对无产阶级的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还没从众多阶级中把无产阶级区分开来,简单认为他们是一群受苦受难的人,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3 )实现社会主义道路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皆认为未来应进入新阶段,但空想社会主义认为通过宣传教育及典型示范等社会改良方式实现,而科学社会主义则认为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推翻资本主义政权。

4 )对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认识不同。

空想社会主义是单纯思维的结果,科学社会主义立足于现实,把未来世界推断出来,不主观臆断。

二.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l )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农村实行余粮征集制,在工业中加速实现普遍的国有化,在商业方面实行贸易垄断,在分配方面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评价:积极作用: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消极作用: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3 )新经济政策内容:以余粮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

确定白由贸易的原则一冲破了货币限制,即无地区限制和货币正常化。

工业方面由全部国有化转为多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即国家控制下的资本主义。

改平均食物分配制度为劳动报酬级差制。

评价:在经济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发展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民经济。

实行对劳动者物质利益原则。

在国家限制和调节的情况下,暂时允许资本主义成分的存在。

实现小农生产的合作化。

三.当代资本主义有什么新现象、新特点?如何看待?发生f新的技术革命,垄断有f新发展,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对不发达国家的掠夺采取新的形式(建立有利于他们的政治经济手段,不公平不公正的手段),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协调互相之间的关系。

这些新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l 、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

2 、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需要及资本主义垄断集团之间激烈竞争的产物,他们在不违背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改变。

3 、与世界社会主义在一定时期里的力量挣扎和影响加强有密切关系。

资本主义矛盾的新特点:1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加深化。

其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化之间的矛盾,而生产社会化的提高,使得生产资料私有化程度更加严重,从而其矛盾加深。

2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没有根本改变。

3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渗透和掠夺。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呀地原料价格,提高高端产品的价格,拉大价格剪刀差,此外还有经济上的控制。

4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有新的演进。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原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理论基石’A .唯物史观创立的特殊重要的意义(第一块基石)l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 、唯物史观正确地说明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3 、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B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第二块基石)1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2 、剩余价值学说明确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位以及无产阶级解放的途径5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1 .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2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①经济落后的国家也能建成社会主义②要采取渐进、过渡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经济③大力发展工业,为社会主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④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⑤加强政权建设,反对官僚主义苏联在列宁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总共约6年时间。

前3年,他缺少清醒的认识,急于通过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3年,他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落后国家的国情有了较清晰地认识,初步探索了通过新经济政策迁回,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路子。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精神是认为落后国家要经历更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期间要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经济,逐步消除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允许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发展,逐步扩大社会主义阵地,最后战胜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电气化和政治民主化,工农化,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弥补落后国家未曾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课程。

6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答: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动派后,随即发动了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完全改变了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即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言以蔽之,集权模式是也。

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弊端1 .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弊端:①高度集权的以党代政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与终身制③以人治代替法治,民主制遭到破坏④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体制2 .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弊端①所有制形式过于整齐划一②部门管理体制过于集中③片面强调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机制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⑤经济片面发展,国民经济比例长期失调历史功绩:①多多少少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②保证了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高速度的发展工业,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物资基础;③保证了苏联反对希特勒德国的卫国战争的胜利;④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消极影响:①使苏联走上了并非最佳的发展道路;②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发挥:③在实践中逐渐对苏联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阻滞作用;④降低了社会主义的威信,减弱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⑤形成了消极的国际影响,对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损害。

7 .联系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谈谈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要性。

1 .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弊端①高度集权的以党代政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与终身制③以人治代替法治,民主制遭到破坏④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体制2 .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弊端①所有制形式过于整齐划一②部门管理体制过于集中③片面强调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机制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⑤经济片面发展,国民经济比例长期失调改革必要性: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有不完善之处,需要在时间中不断改革。

j又.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①是当时情况下实现无产阶级对国民经济管理领导权的需要②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迅速建成社会主义,摆脱帝国主义干涉威胁的需要③是与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理解直接相关的。

9 .《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l )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顺利的规律①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②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 )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原理无产阶级的优点:最先进;最富有革命性,战斗力(因为他们一无所有);最富有组织性。

此外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易于组织起来战斗;中国工人阶级与中国农民具有紧密的联系。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消灭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3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理( 4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 5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原理( 6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原则十.东欧剧变的教训根本点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教训是什么?东欧剧变教训的根本点: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力向,即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教训:l 、社会主义的改革建设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3 、在改革建设过程中坚持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 、社会主义的建设必须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进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也是为了社会主义社会更好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但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 、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领导更具有说服力,战斗力,使共产党成为真正的领导核心。

7 、阶级矛盾已经不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长期存在,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激化。

8 、争取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l )发展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2 )和平共处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主权,独立自主,且要警惕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干涉,渗透和颠覆。

十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一门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及其共产主义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

十二、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同工人运动结合的原因:a由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是种实践的科学,其哲学为无产阶级服务,b通过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从外部传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c无产阶级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十三、《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两个必然性”理论的?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现实意义?答: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不适应生产力高度社会化的要求,阶级矛盾激化,只有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代替私人占有,才能解放生产力,解放全人类。

马克思土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两个必然“原理,但要把这两个必然性变成现实,最终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了社会主义的优势,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宣言》中提到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措施在当今世界有的已经变为现实,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出现诸多社会主义因素,但是,这种调整还只是处在量变阶段,经济危机没有消除,两极分化愈演愈烈。

在当今世界发展生产力的两种制度模式中,社会主义更有发展效率,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在确信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必须全面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正确对待当代资本主义新的文明成果.面对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我们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进一步缩小差距,最终战胜资木主义.论述题、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积极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