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城市地理学题库1-2-10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城市,城市化,城市性质,城镇体系,基本经济活动,大都市带,城市职能,首位城市,邻里,都市区,城镇人口,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城市土地,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社区二、填空题1.美国国情普查局规定,全国的城镇人口由居住在的人口和城市化地区以外的人以上“地方”的全部人口组成2.城市的经济活动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和;以基本活动部分占优势的经济部门叫;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优势的经济部门叫。

3.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有、和过渡类型。

4.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具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可分为离散阶段、、和。

5.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城市内部的商业布局一般分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专门化商业区。

7.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社会空间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个层次,而以__________为主。

8.城市化地区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人口和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国的的概念。

9.城市具体到空间上有三种地域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0.目前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之一是主要指标法,这种方法选择的主要指标有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城市由内到外可划出5个圈层,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2.美国学者墨菲(Murphy)和万斯(Vance)认为___________是CBD最明显的特点,在此区的用地成为中心商务用地,并提出了两个界定指标: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3.以美国为例,从城市的景观地域出发,美国全国可以分成和;从城市的功能地域出发,全美国分为和。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 1. 景观型城市化: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因为这种城市化直接创造市区,所以也称直接城市化。

• 2.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的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 3.CBD: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设施等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的区域,同时她也是低价最高的地区• 4.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表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

•5.城市网络化:指由各种现代交通手段、通讯手段、管道和绿地等为载体(网),各类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城镇为基础(络)组成的,具有高度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能量交换的城乡系统。

•6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的过程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7规模经济:某一生产企业,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致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8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9 城市金字塔: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10.城镇体系: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 6.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答:⑴多核心⑵交通走廊⑶密集的交互作用⑷规模特别庞大⑸国家的核心区域。

•7.在西方,城市土地利用划分:•答:(1)商业用地(2)工业用地(3)政府机关用地(4)住宅用地(5)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6)交通用地和其他公用事业用地(7)农业用地和水面•8.林奇认为,居民构想图主要由五个要素组成•答:⑴路径⑵界线或边沿⑶区或区域⑷枢纽或节点⑸标志•9.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有•答:、(1)交通堵塞(2)交通事故(3)公共交通问题(4)停车问题(5)交通污染问题•10.戈特曼认为目前世界有6 个大都市带,•答:⑴波士华大都市带⑵芝匹兹、美国大湖沿岸都市带⑶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⑷英格兰大都市带⑸西北欧大都市带⑹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

2018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6章 城市与环境含答案

2018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6章 城市与环境含答案

[浙江考试标准]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分析(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cb 2.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a 3.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区的分类(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ab 4.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b城市化过程与无特点5.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b 6.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 7.城市化特点(1)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bb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8.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d 9.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c10.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我国城市发展趋势b考点一| 影响城市的自然区位因素1.地形与城市区位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并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2)热带地区的地形通过影响气温而影响城市分布,故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凉爽的高原上。

(3)山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与城市区位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胜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考点四| 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城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考点五|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区的分类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城市地理学考试参考题

城市地理学考试参考题

城市地理学考试参考题1.名词解释1.城市化的概念及包含的四种转型:(1)概念: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主体,并不断向农村扩散,此外农村中城市特质的增加也属于城市化。

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过程。

(2)四种转型:人口结构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型、地域空间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型2.假城市化: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扩散。

3.逆城市化: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

4.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人口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5.四城市指数:最大城市人口与第二、第三、第四位城市人口之和的比值。

十一城市指数:两倍的最大城市人口与第二、第三、第四。

第十一位城市人口之和的比值。

6.首位分布: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7.位序-规模律: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2.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研究对象: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1)城市化研究(2)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3)城市分类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3.城市的三种地域概念1、行政地域:按一定标准在行政上设置市、镇、乡、村等建制,并制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2、实体地域: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但真正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划出严格意义上的界限绝非易事。

3、功能地域:由于城乡分界的模糊,建议用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4.什么是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必备的条件是什么?世界有哪些大都市带?1.概念: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并且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1957年提出来的。

城市地理学考试资料

城市地理学考试资料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1.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2.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3.城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愈益明显4.从事城市地理研究的队伍日益扩大大都市区: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中心县+外围县大都市带: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大都市区和城市化地区有城市化地区才可能有大都市区,大都市区一定包括一个或几个城市化地区。

中心城市和城市化地区构成大都市区的核心,大都市区一般比它们的核心要大,包括了连续建成区外缘以外的不连续的城镇、城郊发展区甚至一部分乡村地域,而城市化地区是不包括乡村地域的。

城市化地区不一定和市镇的行政边界一致,随时间而有变化,大都市区的外界与县界吻合,相对比较稳定,资料易于统计和收集。

大都市带的特点: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带状的空间结构和密集的网络结构、枢纽功能、大规模、高密度人口指标。

大都市带(区域城市化)的形成原因:产业空间组织发生变化: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出现空间分离管理、协调、信息、研发向中心城市集聚生产活动、生产制造基地向低成本地区扩散城市(区域)产业分工由水平结构向垂直结构转变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纬度与城市分布:大城市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气候区与城市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少,湿润半湿润地区城市多地形与城市分布:我国三级地形阶梯与城市分布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等都可以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中心地型城市形成动因商品农业功能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特点职能综合,发展稳定,等级鲜明2、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形成动因:交通地理位置功能: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特点: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较大3、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但联系内容单一,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聚和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城市地理学试题

城市地理学试题

城市地理学试题一、1、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的其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的空间组织,即空间组织和的空间组织。

3、我国城市规划法所称的城市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和。

4、美国国情普查局规定,全国的城镇人口由居住在的人口和城市化地区以外的人以上“地方”的全部人口组成。

5、城市化地区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人口和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国的的概念。

6、大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概念。

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作为基本单元。

7、以美国为例,从城市的景观地域出发,美国全国可以分成和;从城市的职能地域出发,全美国分为和。

8、城市的经济活动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和;以基本活动部分占优势的经济部门叫;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优势的经济部门叫;9、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有、和过渡类型。

10、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具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可分为离散阶段、、和。

11、我国的城镇人口统计标准规定:城镇人口由市人口和镇人口两部分组成;市人口是指设区的市所辖的和不设区的市所辖的;镇人口是指不设区的市所辖的和县辖镇的人口。

二、1、城市首位律 2、位序-规模法则 3、生长极理论4、城市金字塔5、核心---边缘模式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内涵3、影响城市经济活动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4、从城市地理学的角度,对比分析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的区别和联系5、城市规模分布类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关系6、我国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四、一、我国城镇地域概念和城镇统计口径混乱,城镇的行政辖区和城镇实体范围严重脱节,该问题的根源是简单的用城镇的行政界线代替城乡的实体界限,这影响到我国的城市研究和决策。

在不更动现有行政地域划分体系的前提下,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一困境?二、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省际差异对比分析的指标主要有哪些?依据这些指标可将我国的省区城市规模分布划分为哪几种类型?这些类型的特点各是什么?三、已故地理学者孙盘寿先生的“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类型”是我国区域性城镇职能分类研究中最早且比较深入系统的一个例子。

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

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城市是指具有一定的,并以为主,具有的的居民集居地。

2、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和的科学。

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其次是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

4、标志城市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三大标志分别是:、、。

二、名词解释1、城市地理学三、简答题1、列举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特点3、列举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一、填空题1、广义上的城市等同于城镇,包括和,狭义上的城市仅仅包括建制市.2、城市地域涉及三种类型:行政地域、、。

3、哈尔滨辖9区9县(县级市),该地域是哈尔滨的。

4、在面积上,哈尔滨市的实体地域城市规划区的面积(大于?小于?)。

5、城市的行政地域与实体地域在范围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前者后者,这种情况多在国内出现;另一种是前者后者,国外多出现。

6、美国的城镇实体地域由和人口超过2500以上的居民点两部分组成。

7、美国的城市化地区由一个或几个设有建制的以及与之有紧密联系的组成。

8、大都市带是由法国学者于1957年首次提出。

9、有关我国城镇设置标准,我国先后提出了5个标准,分别是1955年标准、1963年标准、年标准、年标准以及年标准。

10、1984年标准中只针对做出修改。

11、1986年城镇设置标准的内容包括、、。

12、改革开发以前,我国城镇设置模式主要为;1986年以来则主要的。

13、哈尔滨管辖面积有53840km2,该地域为哈尔滨的;9个建制区的面积为10198km2,该面积为哈尔滨的。

2013年,该市的建成区面积450 km2,该地域为哈尔滨市的。

14、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我国的城镇人口由人口和人口两部分组成.15、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市人口包括所辖区人口和所辖的街道人口;镇人口包括不设区市所辖居委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委会人口。

16、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提出了和原则。

城市地理学试题

城市地理学试题

城市性质(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城市职能(urban function)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首位城市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范围内(如全国、省区等)或相对完整的城市体系中,处于首位的、亦即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

通常指处于城市体系顶层(或第一级)的城市。

在一个城市体系中,首位城市只有一个,首位级城市可能有数个。

如中国城市体系中,首位城市是上海,而处于首位级的则有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武汉、沈阳等数个。

通过首位城市规模与总城镇人口之比例(首位城市比)和首位城市同第二、三位城市人口之比(城市首位度),可反映出区域城镇体系的等级特征、发展水平及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

2、城市首位度,是用于测量城市的区域主导性的指标,反映区域城镇规模序列中的顶头优势性,也表明区域中各种资源的集中程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经济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它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

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第一大城市的人口往往比第二大城市的人口多3倍~9倍,最高达到12倍~13倍。

再城市化也称“再城镇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

所谓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

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过度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城市发展开始倾向分散,最终导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城市地理学题
库1-2-10
问题:
[多选]关于当代世界城市化进程表述错误的是()。

A.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B.城市化进程趋于缓慢
C.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D.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E.城市化动力机制由一元转变为多元
问题:
[单选]目前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中,()是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的又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达到的水平。

A.次要指标法
B.主要指标法
C.单项指标法
D.复合指标法
本题的考点是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

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1主要指标法。

是选择对城市化表征意义最强的、又便于统计的个别指标,来描述城市化达到的水平。

主要指标法简单明了,通用性强,是目前城市化测度的主要方法。

2复合指标法。

是选用与城市化有关的多种指标予以综合分析,以考察城市化的进展水平。

问题:
[多选]下列属于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方面是()。

A.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条件研究
B.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C.区域城市体系研究
D.城市内部组织研究
E.城市外部空间组织研究
/ 手游
问题:
[单选]利用历年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资料,通过复利公式,计算预测期限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属于城市化预测方法中的()。

A.时间趋势外推法
B.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
C.综合增长法
D.联合国法
本题的考点是城市化预测方法。

城市化预测方法如下。

1综合增长法。

该方法是利用历年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资料,通过复利公式,计算预测期限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2时间趋势外推法。

又称时间相关回归法,采用历年城市人口或城市化水平和时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公式,并将预测期限的年份数值代入,从而预测发展水平。

3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

该方法是用来处理城市人口数量与影响的变量如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粮食商品量,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等的相关关系进行预测,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

4联合国法。

联合国法是联合国用来预测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问题:
[多选]关于产业结构演进论发展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传统结构阶段,以手工业为主体
B.复合结构阶段,工业技术开始萌发
C.先进技术主导结构阶段,以当代高技术为特征
D.高度化结构阶段,以完善的高技术体系为标志
E.二元结构时期,手工操作的农业技术和比较先进的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的工业技术并存
问题:
[单选]在城市的地理要素中,()是城市最为独特的特征要素。

A.范围
B.时间
C.结构
D.位置
本题的考点是城市的地理要素。

一般而言,城市的地理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位置。

位置是城市最为独特的特征要素。

城市的发展形成以及空间组织方式,都深受地理位置的影响。

2距离。

距离影响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城市地理研究中仅次于位置的地理要素。

3结构。

结构正常发展的标志是完整和谐,城市地理学中结构研究的目的就是发现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4范围。

城市机器内部组成部分本身占据一定的空间范围,同时它们对外部的影响力也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城市地理学的许多研究最终要落实到空间范围的划分上。

5时间。

城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时间构成了城市的第五个地理要素,只有假设了时间要素,城
市发展的动态特性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及空间演化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的核心在于寻找城市的地理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织规律。

问题:
[多选]目前,规划行业经常需要将纸质地图输入计算机,常用方法为手工数字化仪输入和扫描仪输入。

手工数字化仪输入的优点包括()。

A.可以和地图的分类、取舍结合起来
B.输人速度快
C.直接获得矢量图形
D.不会带人原图上的污迹、杂点
E.输入精度高
本题的考点是数据输入。

目前,规划行业经常需要将纸质地图输入计算机,常用方法为手工数字化仪输入和扫描仪输入。

手工数字化仪输入的优点是可以和地图的分类、取舍结合起来,直接获得矢量图形,缺点是手工劳动时间长。

此方法对原图需作较大取舍的情况很适合。

有关数据来源与输入的内容,考生只作一般了解即可。

问题:
[单选]下列关于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新中国城市化进程波动性小
B.城市化动力机制由一元转变为多元
C.城市规模体系动态变化明显
D.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明显
本题的考点是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包括:
1新中国城市化进程波动性大;
2城市化动力机制由一元转变为多元;
3城市规模体系动态变化明显;
4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明显。

对比理解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