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精选.)

合集下载

2023高考地理城市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2023高考地理城市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2023高考地理城市地理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国际大都市中,最早形成的是()。

A. 东京B. 巴黎C. 伦敦D. 纽约2. “花园城市”最早源于()。

A. 新加坡B. 香港C. 上海D. 深圳3.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是()。

A. 北京B. 上海C. 伦敦D. 东京4. 下列城市中,属于“四大古都”之一的是()。

A. 北京B. 南京C. 西安D. 成都5. 下列城市中,著名的“皇居”位于()。

A. 巴黎B. 伦敦C. 东京D. 纽约二、填空题1. “蓝色之城”是指位于巴西的()。

2. 北京的地理位置是东经()度、北纬()度。

3. 世界上大部分的“国际金融中心”都位于()地区。

4. 中国四大直辖市中人口最多的是()。

5. 东亚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是()。

三、简答题1. 解释城市化的概念,并列举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答: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并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它带来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社会结构变化等方面。

2. 请介绍一座你所熟悉的城市,包括其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特点等。

答:例如介绍上海:上海位于中国华东沿海,东经121°29',北纬31°14'。

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拥有超过2400万的常住人口。

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经济特点包括金融、航运、贸易等产业的高度发达。

四、论述题请论述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答: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社会矛盾加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并且加强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以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综上所述,地理城市地理练习题涵盖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通过这些题目的回答,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地理知识,并对城市化过程及相关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答案可能存在争议,建议结合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和复习。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B. 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作用C. 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D. 城市环境的生态影响2. 城市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克里斯塔勒B. 韦伯C. 洛施D. 哈格斯特朗3.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现?A. 人口向城市集中B. 城市面积的扩大C. 农业用地的增加D. 城市经济活动的多样化4. 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经济原则B. 社会原则C. 环境原则D. 政治原则5. 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A. 道路设计不合理B. 车辆数量过多C. 公共交通不发达D. 所有以上因素6. 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A. 工业排放B. 人口密度高C. 建筑物密集D. 绿化覆盖率低7.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是:A. 出生率上升B. 死亡率下降C.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D. 城市内部人口自然增长8.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通常遵循哪种模式?A. 同心圆模式B. 扇形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线性模式9. 城市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 土地利用变化B. 水资源污染C. 空气质量改善D. 生物多样性减少10.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平D. 文化传承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描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原则,并解释其重要性。

3. 阐述城市交通规划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通过规划来缓解交通拥堵。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 以一个具体城市为例,分析其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并探讨这种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山农成人教育 城市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农成人教育 城市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填空题
1、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在我国按人口数量划分城市规模中,大城市城市常驻人口介于100——500万人之间
3、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这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4、景观、人口密度、基础设施、经济结构等(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1、正确书写区位商公式,并利用区位商公式计算2010年海南入境过夜旅游中外国游客的区位商。(10分)
2、对得出区位商数值进行简要分析。(5分)
五、问答题
1、简述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需求门槛与最大销售距离之间的关系。(10分)
2、城市面临的主要“城市问题”?(25分)
3、为什么说中心地理论标志着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
2、在我国按人口数量划分城市规模中,大城市城市常驻人口介于——万人之间。
3、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这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成,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
4、城乡差异可以体现在、、、
等方面。
5、空间扩散由三基本类型:、、。
6、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5、空间扩散由三种基本类型: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重新区位扩散。
6、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互补性、中介性、可运输性。
7、50年代空间学派兴起以后,城市地理学其研究对象分:宏观城市空间、微观城市空间。
8、目前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9、列举三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国外超特大型城市纽约 、 东京 、 墨西哥城。
10、周一星认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已形成了两个都市连绵区,并认为辽中南、京津唐已有都市连绵区的雏形。

城市地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地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地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是()。

A.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B.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C.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D. 国际移民答案:B2. 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是()。

A. 土地利用单一化B. 土地利用多样化C. 土地利用分散化D. 土地利用集中化答案:B3. 城市中心商务区(CBD)的主要功能是()。

A. 工业生产B. 商业和服务业C. 住宅区D. 教育和科研答案:B4. 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规模过大B. 交通设施不足C. 人口密度过高D. 城市规划不合理答案:D5. 城市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 提高环境质量B. 改善生态环境C. 增加环境污染D. 减少自然资源消耗答案:C6.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变化趋势是()。

A. 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B. 多中心向单中心转变C. 集中向分散转变D. 分散向集中转变答案:A7.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A. 经济发展导致城市化B. 城市化导致经济发展C.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相互独立D.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答案:D8. 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A. 农村人口减少B. 农村经济发展C. 农村环境改善D. 农村文化繁荣答案:A9. 城市化对城市社会结构的主要影响是()。

A. 社会阶层分化加剧B. 社会阶层融合C. 社会阶层消失D. 社会阶层固化答案:A10. 城市化对城市文化的主要影响是()。

A. 文化多样性减少B. 文化同质化C. 文化多样性增加D. 文化单一化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包括()。

A. 城市人口增加B. 城市面积扩大C. 城市经济比重提高D. 城市文化繁荣答案:ABCD12. 城市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包括()。

A. 促进经济发展B. 增加就业机会C. 提高居民收入D. 加剧经济不平等答案:ABCD13. 城市化对城市社会的影响包括()。

【城市地理学】选择题答案

【城市地理学】选择题答案

5下列不是大都市带的地区是A【A印度孟买城市地区B美国东北部海滨地区C美国大湖沿岸地区D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4下列说法中(ABD )是不正确的A广域城市化就是离心型城市化B广域城市化就是外延型城市化C广域城市化就是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就是过度城市化5下面(AD)部门具有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A银行B自来水厂C煤气厂D公司总部9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A )A城中村属于逆城市化现象B在城市边缘建新区属于外延型城市化现象C郊区化属于离心型城市化D在大城市郊区建立卫星城属于飞地型城市化现象11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模式有哪些1温州模式:个体私营2苏南模式:集体企业3珠三角模式:外资、外来劳动力12城市化水平的测度13城市化的参透过程是按照(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两种方式反映在地表上的3在城市地理学理论中,下面(A地方性中心城市B城市专业化程度提高C城市发展历史长D位于大城市附近的中小城镇或卫星城)情况下,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B/N)可能较小(AC)10下面关于中心地的说法正确的是(B)A中心地是一定地域的中心,为向居住在他周围地域的居民提供低级的商品和服务B中心地可化作不同等级C高级中心地提供少量高级的商品和服务D低级中心地职能提供少量的、低级的商品和服务11下面属于在区域发展过程中核心对边缘的正效果的是()A边缘农产品及原料的销售量增加B边缘的劳动力。

资金等流入核心区C次级核心发展D边缘某些发展机会被剥夺12下列对中心地,中心商品与服务表述正确的是(AB)A中心地,可以表述为向居住在他周围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方B中心商品和服务,分别指在中心地内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C中心商品和服务是不不分等级的,即较高级的中心地生产的较高级别的中心商品或提供较高级别的服务第九章1下面关于城镇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BC)A城镇体系是把一座城市当做一个区域系统来研究B城镇体系是以一个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C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是指组成城镇体系的各城镇的规模,空间分布,相互作用以及体系内的生长点的位置D我国城镇体系规划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开始2在城镇体系规划中,城市金字塔与城镇体系规划()部分的内容密切相关A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B城市空间分布结构C城镇人口年龄结构D城市职能结构第十章1城市土地总供给是(c)A完全弹性的B非弹性的C弹性的D不完全弹性的第十一章第十三章1什么是热岛效应热城市热岛效应岛效应,指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

城市问题地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问题地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问题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 人口数量的增加B. 城市面积的扩大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D. 城市化率的提高2. 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包括:A. 空气污染B. 水资源短缺C. 噪音污染D. 所有选项3. 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过多B. 道路设计不合理C. 公共交通不发达D. 所有选项4.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A. 城市中心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B. 城市中心的绿化面积少C. 城市中心的建筑密度高D. 城市中心的工业污染严重5. 城市绿化的主要作用是:A. 美化环境B. 净化空气C. 降低噪音D. 所有选项6. 城市化过程中,以下哪项措施可以缓解交通拥堵?A. 增加私家车数量B. 发展公共交通系统C. 扩大城市道路面积D. 限制城市人口增长7. 城市化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耕地面积减少B.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C. 农产品需求增加D. 所有选项8.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水资源污染B. 水资源短缺C. 水资源浪费D. 所有选项9. 城市化过程中,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A. 增加工业排放B.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C. 增加汽车使用D. 限制城市绿化10. 城市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能源需求增加B. 能源需求减少C. 能源结构优化D. 能源使用效率提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阐述城市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3. 描述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 论述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D4. A5. D6. B7. D8. D9. B 10. A二、简答题1.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等方面。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1、城市地理学1)对象和任务研究再不同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和组合,分布的科学。

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性。

2)发展城市地理学的完全独立和大规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3)研究内容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问题等。

2、城市概念: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的居民集居地.性质:密集性,经济性,社会性(密集性、高效性、多元性、动态性、系统性)3、空间分析学派1)背景50.60年代,西方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黄金时代,迫切的需要一套理论支持空间资源的管理政策。

2)内容地理学在方法上和哲学上发生的革命性改变:①由求异改为求同,求规律性;②由文字描述改为数据处理,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③明确要求研究结果有预测能力,帮助决策。

为此,借用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学— 1 —的理论方法建立空间模式。

3)评价把人类行为过分简单话,忽略其复杂多样的本质;④空间模式不能完全真正反应地理现象的本质。

4、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涵义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居民点和乡村人口相应减少,城市形成和分布,由相对独立的状况改为相互联系的状况;人们生活方式逐步城市化。

3)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

中国城市化率为52.57%5,卫星城1)概念指在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或与市中心相距不到100km的范围内,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市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口规模在数万人以上的城镇。

2)功能吸收母城的部分人口,接纳母城的扩散企业,分担母城的某些功能。

3)发展本世纪初,西方许多国家为控制大城市膨胀采取了发展卫星城这种分散对策,从本世纪初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兴建了三代卫星城。

— 2 —6、郊区化1)概念50年代以来在特大城市郊区出现的地域变化的新形式,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变成一个多项市区功能的地域综合体。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

1..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2.城市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

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的城市重建(urban 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等。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的问题。

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

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复和振兴市中心。

3.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4.智能图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包括:结点、路径、边界、区域、标志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1、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

普查法、残差法、区位商、正常城市、最小需要量法2.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城市化一词有四个含义: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5分)
1、首位城市和首位度
2、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3、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
4、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5、中心商务区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1、简述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

2、简析自然环境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3、简述中心地理论。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5分)
1、首位城市和首位度
2、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3、中心商务区
4、城镇体系
5、生长极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1、简述中国小城镇发展模式及前景。

2、简述中心地理论。

3、简述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5分)
1、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异,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首位度: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

2、郊区城市化:发生在特大城市郊区的、人口流向主要由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的城市化过程。

逆城市化:大都市区出现的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远离城市更远的乡村和小城镇的城市化过程。

3、城市职能: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着眼点是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是现状。

城市性质: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是目标。

4、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的交换,把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城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5、中心商务区:城市中商业活动与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大、地价最高的区域,是城市及其腹地繁荣与发展的标志。

目前CDB的活动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
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设施。

二、问答题(每题25分,共75分)
1、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城市的中心是商业会聚之地,农民初进城市时,为了找工作方便,便居住在中心商业区附近,后来以零售和服务为主的商业中心区向外膨胀,市民也向外迁移。

环绕商业中心的外围是早期建造的旧房子,其中一部分被零售商业所侵占,一部分为低级住宅、小型工厂、批发商业及一些货仓的过渡地带,这一带也是新来移民居住地区。

再外围的第三带,是原来较大工厂的工人住宅区。

再向外第四带是较富有的中产阶级住宅区。

最外围地带是富人居住区,散布着高级住宅,密度低,房舍宽敞,又称通勤人员住宅区。

霍伊特的扇形模式中,保留了同心环模式的经济地租机制,加上了放射状运输线路的影响,即线性易达性和定向惯性的影响,使城市向外扩展的方向呈不规则式。

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路线的附加易达性最为敏感,所以呈楔形,而且不是一个平滑的楔形,它可左右隆起。

至于住宅区,贫民住在环绕工商业土地利用的地段,而中产阶级和富人则沿着交通大道或河道,或湖滨,或高地向外发展,自成一区,不与贫民混杂。

当人口增多,贫民区不能朝中产阶级和高级住宅区发展时,也会循不会受阻的方向作放射式发展,因此城市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呈扇形或楔形。

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假设城市内部结构除主要经济胞体——即中心商业区(CBD)外,尚有次要经济胞体散布在整个体系内。

这些胞体包括未形成城市前,中心地系统内各低级中心地和在形成城市过程中的其它成长点。

这些中心地和成长点皆随着整个城市的运输网、工业区或各种专业服务业,如大学、研究中心等的发展而发展。

其中交通位置最优越的最后成为中心商业区,其它中心则分别发展成次级或外围商业中心和重工业区。

哈里斯及厄尔曼还考虑到,易达性所吸引的商业、工业或贫民,本身便有排斥高级住宅的倾向。

因为后者的区位因素之一便是要远离这些有碍环境的土地利用。

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级住宅区。

2、(1)城市的地理位置:相对位置(大位置)决定城市的个性和发展前途;城址(小位置)决定城市的发展,城市形态和内部结构。

在城市建设中应尽量避免选在易发生地震的地带上;沿河建城要充分考虑河道的变迁。

(2)城市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分散地上压力;过度抽取地下水、油、气,会引起地面沉降,造成危害;沿海城市要防止海水(咸水)侵入现象;冻土层上的建筑,要注意因取暖使冻土受热融化,影响安全;废弃垃圾埋在地下,经雨水冲刷,容易污染地下水。

(3)地基承载力:地面岩土是城市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地基基础。

地基允许承载力是指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房屋和构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能力。

城市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对地基承载力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岩土有不同的承载力,因此,在用地选择和功能组织时尽量做到地尽其用,使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各得其所。

(4)城市地形:从建设角度考虑,平原最为有利,丘陵困难较多,山地则需要更大的工程措施和投资。

但过于平缓,当坡度低于0.3%时,则往往不利于地面水的汇集和排除;不同坡度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人工挖山填土向海、河、湖等一切低洼地和低丘、缓坡等高地要土地所造成的影响;城市建设改变地表,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地表水的下渗,易造成洪水。

(5)城市气候:气候对城市用地选择和功能布局的影响以风最为显著,风主要是指风速和风向。

工业生产在目前生产技术条件下,随着生产的扩大,难免产生污染。

为了尽量减少工人上下班的旅途消耗,工厂又不能远离城市、远离居住区。

为了尽量争取新鲜空气,居住区就应该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

对于有害卫生的大型工业联合企业,应根据定额要求,设置卫生防护带。

(6)城市植被:绿化是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城市中起着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作用,主要作用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调节、改善小气候;净化污水,防止火灾蔓延;某些植物还可监测大气污染,起指示报警作用。

3、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他的重要著作《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关于具有城市职能聚落的分布与发展规律的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系统地建立起了这一对地理学尤其是聚落地理学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心地理论。

这一理论的最大目的就在于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的规律”这一课题。

在研究方法上,克里斯塔勒运用演绎法来研究中心地的空间秩序,提出了聚落分布呈三角形,市场区域呈六边形的空间组织结构。

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心地规模等级、职能类型与人口的关系,以及三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空间系统模型。

首先假定一个“抽象的”地区,具体说一块平地,乃致一片平原,它在土壤肥力及其他所有资源特征上是均质的;在这个地区向任何方向移动都是可能的;而且,人口是均匀分布的,他们在兴趣、收入及其他诸方面也是相同的。

该理论得到的结论:各级中心地均呈六边形网络分布,同级别中心地之间彼此独立,相互排斥,不同级别中心地相互嵌套,低一级中心地均处于三个高一级中心地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依据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多个相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构成空间网状系统。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